第10章 非均匀采样理论及其实现
- 格式:pdf
- 大小:714.19 KB
- 文档页数:49
基于非均匀采样数据的 SD-OCT 成像算法研究刘玉喜;修晓玉;周国辉【摘要】在频域光学相干层析成像(SD-OCT)中,数据通常通过波数域的非均匀采样得到。
在进行快速傅里叶变换得到图像之前需要进行一个数据重采样过程。
数据重采样会造成额外的计算负担,而且会带来一定的数据误差。
采用一种逆成像算法得到 SD-OCT 图像,将 SD-OCT 系统建模为一系列线性方程组,通过求解一个逆问题以实现 SD-OCT 系统的成像。
利用全变差(TV)作为限制条件以保留图像的边缘信息,然后由 SD-OCT 测量数据直接估计样本的二维互相关。
仿真结果表明,和传统方法相比,该算法所得到的噪声残余量更低。
同时还验证了利用 TV 限制条件以抑制 SD-OCT 中对衰落的敏感性的可能性。
%In spectral-domain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SD-OCT),the data are usually collected by nonuniform sampling in wave number domain.There has the need of data re-sampling process before the conventional fast Fourier transform being applied to reconstruct an image.Data re-sampling will cause extra computation burden and often introduces certain errors to data.Instead,we develop an inverse imaging approach to reconstruct an SD-OCT image,model the SD-OCT as a series of linear equations,and implement SD-OCT system imaging by finding the solution of the inverse problem.We make use of total variation (TV)as a constraint to preserve image’s edge information,and estimate the two-dimensional cross-correlation of a sample directly from SD-OCT measurements.Simulation results indicate that compared with conventional method,our technique gives a smaller noise residual.The potential of using the TV constraint to suppress thesensitivity falloff in SD-OCT is also demonstrated with experiment data in the paper.【期刊名称】《计算机应用与软件》【年(卷),期】2014(000)004【总页数】4页(P235-238)【关键词】SD-OCT;非均匀采样;全变差;重采样【作者】刘玉喜;修晓玉;周国辉【作者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025;哈尔滨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025;哈尔滨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02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P311SD-OCT系统中,在波数域测量值通常经过非均匀采样得到。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一种自适应非均匀性校正算法1. 简介- 引入非均匀性校正的概念- 观察实际应用中的非均匀性问题- 介绍本文要研究的自适应非均匀性校正算法2. 相关技术- 介绍常见的非均匀性校正算法- 对比这些算法的优缺点- 引入用于自适应非均匀性校正的技术3. 自适应非均匀性校正算法- 介绍本文提出的算法的原理- 给出详细的算法流程- 提供算法的实现方法4. 实验结果- 在不同数据集和应用场景中,对比本算法和其他算法的表现- 详细分析本算法的性能和准确性- 比较不同参数对算法性能的影响5. 结论和未来工作- 总结本文提出的自适应非均匀性校正算法的优点和局限- 提出改进本算法的方向- 探讨非均匀性校正的未来研究方向附加:参考文献、致谢等部分根据要求添加。
第1章节:简介在计算机视觉和图像处理的领域中,非均匀性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例如拍摄设备的物理限制和环境光照强度等因素会导致图像中出现亮度、色彩和对比度等方面的变化。
非均匀性会影响计算机视觉应用的准确性和鲁棒性,因此需要开发非均匀性校正算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传统的非均匀性校正算法常常是使用全局或局部的图像变换,例如直方图均衡化或多项式变换等,这些算法的准确性和性能在不同的应用场景下具有很大的差异性。
最近,随着计算机视觉、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快速发展,更多的自适应非均匀性校正算法被提出并在各种场景中被广泛应用。
本文旨在研究一种自适应非均匀性校正算法,该算法能够自动识别和调整图像中的非均匀性。
本文的贡献体现在:- 提出一种基于自适应技术的非均匀性校正算法,通过在不同的图像区域中进行动态调整,以实现更加准确和可靠的非均匀性校正。
- 设计精心安排的实验,证明本算法的有效性和优越性,对于不规则形状和高动态范围的图像数据同样具有很强的适应性。
本文的结构组织如下:第一章为本文引言,简要介绍了非均匀性校正的背景和研究意义。
第二章介绍了相关的技术和研究方向,包括传统的非均匀性校正算法和自适应技术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