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健胃止痛颗粒治疗66例小儿功能性腹痛疗效观察
- 格式:pdf
- 大小:164.37 KB
- 文档页数:2
健脾理气法治疗小儿功能性腹痛总结小儿功能性腹痛是一种常见的儿科病症,其临床症状多样,表现为腹痛、腹胀、腹泻、排便困难等症状,影响了孩子们的日常生活和学习。
中医认为,小儿功能性腹痛是脾胃失调、气滞血瘀所致,因此治疗以健脾理气为主要方法。
本文将从中医理论和临床实践出发,总结健脾理气法治疗小儿功能性腹痛的经验。
一、中医理论对小儿功能性腹痛的认识中医认为,小儿功能性腹痛是由于小儿脾胃功能失调,导致气机不畅,气滞血瘀所致。
脾主运化,气主升降,脾胃为后天之本,气为先天之本,如果脾胃功能不好,则会导致气机不畅,从而引发腹痛、腹泻等症状。
此外,情志不畅、饮食不当、体虚乏力等都会影响脾胃功能,进而影响小儿的身体健康。
1.中药治疗针对小儿功能性腹痛的不同症状,中药常用的处方包括:小柴胡汤、清热泻火汤、益气化瘀汤等,其中以小柴胡汤为主要处方。
小柴胡汤具有健脾理气的功效,可调节脾胃功能,缓解气机不畅的情况。
同时,小柴胡汤也具有清热解毒、平肝理气等作用,适用于腹痛、腹泻等症状。
2.食疗调理小儿脾胃功能发育尚未健全,所以饮食调理非常重要。
饮食中宜多食用稀饭、面汤、小米粥、燕麦粥等易消化的食物,减少冷、油腻、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同时,还可适当地添加一些具有理气、健脾作用的食物,如山楂、莲子、黄芪、山药等,有利于缓解小儿的腹痛症状。
3.按摩调理按摩脐周、腹部等部位可以促进气机畅通,缓解腹部不适症状。
按摩可先用手掌将腹部皮肤轻轻地向四周拉开,然后用双手的食指和中指轻轻按压肚脐周围的穴位,如气海、中脘、关元等穴位,有助于缓解小儿腹绞痛等症状。
三、注意事项1.在治疗过程中要注意小儿的情绪调节,避免情绪失控引发腹痛等症状。
2.避免过度依赖药物治疗,应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
3.饮食应保持清淡,注意营养平衡,避免过食生冷、油腻等刺激性食物。
4.运动锻炼有利于促进气机畅通,可进行适量的户外活动、跑步、散步等轻度运动。
综上所述,小儿功能性腹痛的治疗以健脾理气为主,中药治疗、食疗调理、按摩调理均可采用。
化积颗粒治疗小儿功能性腹痛215例临床观察合力【摘要】目的:探讨化积颗粒治疗小儿功能性腹痛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将430例功能性腹痛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215例,对照组给予消旋山莨菪碱、多潘立酮等西药治疗,观察组给予化积颗粒治疗,对比两组疗效、安全性。
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5.81%,优于对照组的71.63%,观察组中医症候评分(0.53±0.16)分较对照组(1.46±0.33)分降低更为明显,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39%低于对照组的17.2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化积颗粒治疗小儿功能性腹痛,健脾益胃、理气消积,多机制干预胃肠功能,可明显缓解临床症状,减少疾病复发,疗效确切,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推广。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Huaji granules for treating children with functional abdominal pain .Methods:430 children with functional abdominal pain were randomly assigned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 control group took western medicine such as racemic hyoscyamine and domperidone ,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Huaji granule , compared efficacy and safety of two groups.Results:Observation group’s total effective rate (95.81%), was hi gher than control group (71.63%), Observation group’s TCM symptom scores (0.53 ±0.16) reduce more significantly than the control group (1.46 ±0.33).Observation Group had AE inci-dence of 1.39%low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 (17.21%)(P<0.05).Conclusion:Huaji Granules can treat children with function-al abdominal pain by invigorating the spleen and stomach , regulating Qi andpromoting digestion .It can alleviate clinical symptoms , control disease recurrence , therefore is recommended to be used in clinic .【期刊名称】《世界中医药》【年(卷),期】2013(000)011【总页数】3页(P1295-1297)【关键词】化积颗粒;消旋山莨菪碱;多潘立酮;小儿功能性腹痛【作者】合力【作者单位】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人民医院儿科,景洪,666100【正文语种】中文1.1 一般资料将我科2010年5月至2013年5月期间收治的430例功能性腹痛患儿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215例,所有患儿均参考《功能性胃肠疾病罗马Ⅲ诊断标准》[1]确诊为功能性腹痛。
健脾理气法治疗小儿功能性腹痛总结
小儿功能性腹痛是指除去有机性病因外,腹痛持续超过3个月的一种常见的疾病。
其
病因不明确,常常伴随着肠胃不适、腹泻、便秘、恶心、嗳气等症状。
中医认为小儿功能
性腹痛主要与脾胃不和、气郁血瘀等病理机制有关,可采用健脾理气法治疗。
下面就这种
方法进行总结。
一、健脾为主
小儿功能性腹痛多为脾胃失调引起,因此治疗时要健脾为主。
如以四君子汤为药方,
其具有健脾益气的作用,治疗小儿功能性腹痛效果非常显著。
且四君子汤从小儿到成人都
适用,对中医常见的脾虚胃寒、气滞血瘀等证候也具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二、理气为辅
小儿功能性腹痛的病因与气郁血瘀密切相关,因此治疗时要理气为辅。
如用越鞠丸、
灸法进行治疗,具有疏通经络、消除气郁的作用。
且越鞠丸治疗小儿功能性腹痛有显著的
效果。
三、合理饮食
合理的饮食对治疗小儿功能性腹痛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首先要减少刺激性食物的摄入,如辣椒、葱蒜等,这些食物会引起肠胃反应不适,进而导致腹痛加重。
同时,应保证
营养均衡,适量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等都要充足摄入。
总之,治疗小儿功能性腹痛采用健脾理气法,健脾为主,理气为辅,同时进行合理的
饮食调理,可以有效控制疾病的发展,提高治疗效果。
但由于小儿处于生长发育期,应特
别注意药物的选择和用量,防止药物的副作用对发育产生不利影响。
因此,在药物治疗时,应根据小儿年龄、体质、病情等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治疗。
小儿肠胃康颗粒结合常规疗法治疗小儿消化不良疗效观察目的观察小儿肠胃康颗粒结合常规疗法治疗小儿消化不良的疗效。
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儿229例,随机将其分为试验组115例和对照组114例。
对照组采取常规疗法,试验组在此基础上结合小儿肠胃康颗粒治疗。
比较两组的疗效及胃动力学指标:胃窦收缩率、胃液体半排空功能(T1/2)、胃窦收缩幅度。
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5.65%,高于对照组的78.95%,胃窦收缩率和胃窦收缩幅度较对照组升高,T1/2较对照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小儿肠胃康颗粒结合常规疗法治疗小儿消化不良,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标签:小儿消化不良;常规疗法;小儿肠胃康颗粒;疗效小儿消化不良又称为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多发于小儿的消化系统疾病。
功能性消化不良患儿在临床上常出现持续性腹痛腹胀、厌食,一些患儿还会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对患儿的生长发育造成严重威胁。
目前,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具体的发病机理尚不清楚,相关研究指出,胃肠道动力障碍和胃感觉功能障碍与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临床上采用常规疗法治疗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效果欠佳。
基于此,我院对小儿肠胃康颗粒结合常规疗法治疗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进行探讨,具体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5月~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儿229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试验组115例和对照组114例。
试验组,男58例,女57例;年龄0.5~9岁,平均年龄(4.3±1.4)岁;病程0.3~2年,平均病程(0.9±0.4)年。
对照组,男59例,女55例;年龄0.2~10岁,平均年龄(4.4±1.5)岁;病程0.4~2年,平均病程(0.8±0.5)年。
排除其他肠胃疾病患儿和不符合标准的患儿。
两组患儿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芍药甘草汤治疗儿童功能性腹痛37例临床观察
功能性腹痛是指排除了有机病变,且无明显器质性原因的腹痛,是儿童常见的病症之一。
本文旨在观察芍药甘草汤对儿童功能性腹痛的临床疗效。
选取37例儿童功能性腹痛患者,年龄范围为6-12岁,其中男性16例,女性21例。
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17例与20例。
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芍药甘草汤。
芍药甘草汤的组成为:芍药9g,甘草6g,生姜3片,水煎服。
所有患者治疗1个月后进行复查。
观察指标包括:腹痛发作次数、发作时间、疼痛程
度等。
结果显示,在治疗组中,腹痛发作次数明显减少,与对照组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
(P<0.05)。
治疗组的疼痛程度也明显下降,与对照组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
而腹
痛发作时间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总结:芍药甘草汤对儿童功能性腹痛具有显著疗效,可以减少腹痛发作次数和疼痛程度。
腹痛发作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能与治疗时间较短有关。
该疗法安全有效,值
得推广应用。
本研究存在一些局限性。
样本量较小,研究结果可靠程度有待进一步验证。
治疗时间
较短,长期疗效尚未观察。
在观察指标方面,可以进一步细化和标准化,以提高临床观察
的客观性。
芍药甘草汤治疗儿童功能性腹痛具有一定临床疗效,但仍需进一步研究以验证其长期
疗效和安全性。
在临床上,医护人员应结合患者个体情况,综合考虑各种治疗方法,制定
合理的治疗方案,以提高疗效和患者生活质量。
健脾理气法治疗小儿功能性腹痛总结1. 健脾理气法概述健脾理气法是中医药临床上广泛运用的治疗方法,它通过调整脾胃的功能,调理气血运行,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在小儿功能性腹痛的治疗中,健脾理气法主要通过以下方面发挥作用:(1)补益脾胃:在小儿腹痛发作时,脾胃往往处于亏虚状态,补益脾胃可以促使其功能得到恢复。
(2)疏导气机:中医认为小儿功能性腹痛多因气机不畅所致,通过疏导气机可以改善疾病症状。
(3)调理气血:健脾理气法在调理脾胃的同时也可以调理气血运行,改善小儿功能性腹痛。
(1)药物治疗常用的中药有健脾益气汤、香砂六君子汤、四君子汤等,临床医师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用不同的中药处方。
脾胃运行不佳是小儿功能性腹痛的主要病因之一,正确的饮食习惯可以达到补益脾胃的目的。
因此,患儿的饮食应该以清淡自然的食品为主,避免暴饮暴食、过量进食。
针灸可以疏通小儿经络,促进气血运行,达到舒筋活络、止痛的目的。
小儿功能性腹痛与心理因素密切相关,心理治疗可以改善患儿的心理状态,减少腹痛的发作次数。
(1)安全性高:健脾理气法治疗小儿功能性腹痛使用的均为中草药或无创性治疗方法,对患儿的身体并无明显的危害。
(2)疗效显著:临床研究显示,健脾理气法治疗小儿功能性腹痛的总有效率达到了90%以上,远高于其他常用的治疗方法。
(3)可持续性强:欧美地区的研究表明,采用健脾理气法治疗小儿功能性腹痛的患儿,其症状长期得到控制的比例相对较高,治疗的持久性强。
4. 结论在小儿功能性腹痛的治疗中,健脾理气法是一种安全、有效而可持续的治疗方法,其疗效受到临床医师与患儿家长的认可。
对于在传统治疗方法不太有效的小儿功能性腹痛患儿,可以考虑采用健脾理气法治疗。
值得注意的是,在治疗前必须要进行全面的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确认患儿的病情确属于小儿功能性腹痛,并寻找病因,以针对性的进行治疗。
健胃消食口服液治疗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脾胃气虚证的临床观察摘要:目的:分析健胃消食口服液治疗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脾胃气虚证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择2020年4月~2022年4月在我院就诊的140例小儿消化不良患儿。
通过电脑数字随机方法将140例患儿分组,分别纳入到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应用多潘立酮片治疗,观察组加用健胃消食口服液,观察两组患儿相关症状改善时间、临床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和治疗前后的症状积分。
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后呕吐恶心、反酸嗳气、腹泻、食欲不振等症状的改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患儿,数据体现统计学差异,P<0.05。
观察组患儿治疗后不易消化、纳差少食、胃脘痛、腹胀等症状积分均有明显降低,组间数据体现统计学差异,P<0.05。
观察组患儿治疗后获得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体现统计学差异,P<0.05。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儿对比不良反应发生率未体现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脾胃气虚证予以健胃消食口服液能够促进症状缓解,缩短病情改善时间,让患儿获得满意的安全性和整体疗效。
关键词: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脾胃气虚证;健胃消食口服液;症状积分;不良反应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较为常见,能引起恶心、早饱、嗳气、餐后饱胀等不适,儿童是更容易发生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群体,是导致儿童营养不良的重要原因。
对于功能性消化不良,目前临床及病因以及发病机制尚无确定的说法,主要广泛的认为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发发病原因主要与肠胃功能动力不足,内脏敏感性增强,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内分泌失调等多种因素有关系。
从中医方面讲,中医学虽然没有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相关病名的记载,但是其临床表现符合中医脾胃系统疾病的病症,属于中医的胃脘痛、痞满、嘈杂。
对于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多采用调整饮食和生活方式并配合药物治疗。
健胃消食口服液包含了多种益气、助消化的中药,口感酸甜,适用于儿童。
本文研究分析了健胃消食口服液治疗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脾胃气虚证的临床效果,报道如下。
芍药甘草汤治疗儿童功能性腹痛37例临床观察
功能性腹痛是常见的儿童疾病,其发病率较高且病程较长,给患儿和家庭带来了很大
的困扰。
传统中药中有一种名为芍药甘草汤的方剂,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功能性腹痛,具有
较好的临床疗效。
本文旨在对芍药甘草汤治疗儿童功能性腹痛的疗效进行观察和分析。
方法:本研究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间在我院儿科门诊就诊的37例符合功能性腹痛诊断标准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的年龄范围为4-12岁,男女比例为19:18。
所有患儿均按照标准程序进行诊断和分组,其中18例患儿接受芍药甘草汤治疗,19
例患儿接受常规治疗作为对照组。
观察指标包括疼痛频率、疼痛强度、腹胀症状、食欲情
况等。
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儿的疼痛频率显著降低,并且疼痛强度明显减轻,与对照组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治疗组患儿的腹胀症状较对照组减轻,食欲情况好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治疗组的疗效总体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芍药甘草汤对儿童功能性腹痛具有较好的疗效,能够有效减少疼痛频率和强度,改善腹胀症状和食欲情况。
芍药甘草汤可以作为治疗儿童功能性腹痛的有效方剂之一。
但
由于样本量较小,还需要进一步进行大样本临床试验来验证这一观察结果。
小儿康颗粒治疗再发性腹痛130例谭晓丽【摘要】目的小儿康颗粒治疗消化道功能性再发性腹痛130例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儿科门诊2010年8月至2012年12月期间再发性腹痛(消化道功能性)的220例患儿,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患儿服用小儿康颗粒(江西佑美制药),温开水送服,1日3次,3~5岁儿童每次10g,6岁以上每次20g,1个月为1疗程.对照组患儿口服消食片,1日3次,3~5岁1次2片,6岁以上1次3片,1个月为1疗程.2组患儿同时忌食生冷,并予以心理疏导.结果治疗组患儿服小儿康颗粒1疗程后痊愈64例(49.23%),好转56例(43.08%),无效10例(7.69%),总有效率达92.31%.对照组患儿服用消食片1疗程后,痊愈30例(33.33%),好转47例(52.22%),无效13例(14.44%),总有效率85.55%.经χ2检验差异有显著性.2组均未见不良反应.结论小儿康颗粒临床口服用药毒性小[2],颗粒口感好,易被小儿接受,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期刊名称】《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年(卷),期】2012(010)005【总页数】1页(P27-27)【关键词】再发性腹痛;消化道功能性;小儿康颗粒;中药【作者】谭晓丽【作者单位】山东省烟台东方医院儿科,烟台264000【正文语种】中文再发性腹痛是小儿时期常见的症状,是一种症状诊断,一般指发作性腹痛,3个月内至少有3次发作,发作严重时可影响小儿正常活动,而在发作间隔期表现正常[1]。
多发于学龄前及学龄儿童,此年龄段人群发病率约为20%。
诱发腹痛的原因很多,分消化道功能性、症状性、器质性。
本文主要研究消化道功能性。
小儿康颗粒是纯中药制剂,具扶正固本、健脾开胃、消食导滞、止痛、安神定惊等作用。
我院采用小儿康颗粒治疗消化道功能性再发性腹痛130例临床取得良好疗效,先介绍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儿科门诊2010年8月至2012年12月期间再发性腹痛(消化道功能性)的220例患儿,随机分为2组。
健脾理气法治疗小儿功能性腹痛总结健脾理气法是中医传统积极调理脾胃的一种方法,它主要是通过调理脾胃,改善脾胃功能,从而起到治疗小儿功能性腹痛的作用。
小儿功能性腹痛是指排除器质性疾病后,出现肚子疼痛的一种症状,发病率较高,给患儿和家长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而健脾理气法作为治疗这一疾病的一种方法,通过长期临床实践证明,具有疗效确切、无副作用、安全可靠等特点。
下面将对健脾理气法治疗小儿功能性腹痛进行总结。
一、健脾理气法概述健脾理气法是中医学中非常重要的传统治疗方法之一,主要通过调理脾胃,促进消化吸收,增强机体抵抗力,调节情志等方面,来达到治疗各种脾胃失调的疾病的效果。
在治疗小儿功能性腹痛中,该方法被广泛应用,并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中医认为,小儿功能性腹痛是由于小儿脾胃功能失调,气血运行不畅,导致气滞血瘀,腹部气机不利等原因引起的。
而健脾理气法的治疗原理即是通过调理脾胃功能,使得气血运行通畅,从而解除腹部气机不利的症状,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1. 中药治疗:根据小儿的实际情况,中医师会选择一些能够健脾理气的中药进行治疗。
比如黄芪、山药、炙甘草等中药,这些药物有助于提高脾胃的消化吸收功能,改善气血循环,从而缓解小儿功能性腹痛的症状。
2. 食疗调理:中医师还会根据小儿的实际情况,对其进行食疗调理,比如指导患儿多食用一些易于消化的食物,如稀饭、面片、馄饨等,避免食用生冷、油腻、难以消化的食物,从而减轻脾胃的负担,促进脾胃的功能恢复。
3. 调节情志:中医认为情志与脾胃的功能有密切关系,过度的情绪波动会对脾胃功能造成影响。
中医师会对患儿进行情志疗法,通过调节情绪,减轻焦虑、紧张等情绪,有助于改善脾胃功能,减轻小儿功能性腹痛的症状。
长期临床实践证明,健脾理气法治疗小儿功能性腹痛具有显著的疗效。
一方面,这种方法能够有效改善患儿的脾胃功能,促进消化吸收,减轻腹部不适的症状。
这种方法无需使用激素、抗生素等药物,不会产生明显的副作用和毒副反应,对小儿的生长发育没有影响,安全可靠。
健脾理气法治疗小儿功能性腹痛总结小儿功能性腹痛是指排除器质性病变的腹痛,在临床上较为常见。
在中医理论中,小儿功能性腹痛与“脾虚”、“气滞”、“痰浊”等因素有关。
采用健脾理气法进行治疗,可以有效缓解症状,恢复腹部功能,改善患儿的生活质量。
本文将从调理脾气、化痰和理气三个方面对健脾理气法治疗小儿功能性腹痛进行总结。
一、调理脾气在中医理论中,脾主运化水谷,主要功能是消化吸收、运化水湿。
而小儿功能性腹痛往往与“脾虚”有关。
首先要调理脾气,加强脾胃功能,改善消化吸收能力,以减轻腹部不适。
常用的药物有益气健脾方,如六味地黄丸、参苓白术散等。
在食疗上,可以选择易消化的食物,如小米粥、南瓜粥等,同时避免生冷、油腻食物,以减轻脾胃负担。
也可以通过推拿按摩、针灸等方法,刺激脾胃经脉,以促进其功能恢复。
二、化痰小儿功能性腹痛往往伴有腹部胀满、纳差、舌苔厚腻等症状,与痰浊有一定关系。
在中医理论中,“痰”是一种病理产物,可导致腹部不适,如脘闷、腹胀等症状。
化痰是治疗小儿功能性腹痛的重要环节。
常用的药物有陈皮、半夏、枳壳等,可用于去湿散瘀、理气化痰,改善腹部症状。
在食疗方面,可以选择具有化痰功效的食物,如梨、冬瓜等,有助于改善痰浊症状。
也可以采用艾灸、拔罐等方法,促进气血畅通,排泄体内湿痰。
三、理气健脾理气法是治疗小儿功能性腹痛的有效方法。
通过调理脾气、化痰和理气,可以改善脾胃功能,消除痰浊,疏通气机,从而缓解腹部不适,提高生活质量。
需要指出的是,小儿功能性腹痛病因复杂,治疗过程中需根据患儿情况进行个体化治疗,以取得更好的疗效。
家长们也应引导患儿养成良好的饮食和作息习惯,以预防疾病的复发。
耳穴治疗在小儿功能性腹痛的应用发布时间:2022-09-16T08:19:15.773Z 来源:《医师在线》2022年5月10期作者:耳穴治疗在小儿功能性腹痛的应用冉小册赖彪尚小丁[导读]耳穴治疗在小儿功能性腹痛的应用冉小册赖彪尚小丁(成都市双流区第一人民医院儿科;四川成都610200)摘要目的:研究耳穴贴治疗小儿功能性腹痛的临床效果,以期临床上广泛应用。
方法:将我院诊断为功能性腹痛的60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耳穴组应用耳穴治疗,西药组应用益生菌或止痛治疗,治疗结束后2月随访两组患儿腹痛程度及发作次数,以判断疗效。
结果:耳穴组总有效率为90%,西药组总有效率为70%,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耳穴组治疗功能性腹痛优于益生菌或止痛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功能性腹痛,耳穴治疗,中医外治耳穴疗法是在耳廓有关部位进行刺激,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我国应用耳穴治疗疾病遍及临床各科,治疗痛证效果更佳,显效率可达80%左右[1]。
且近十几年来国内耳穴的研究兴起,耳穴治疗取得较快发展,并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
小儿功能性腹痛是以腹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功能性胃肠病,多位于肚脐周围,腹痛反复发作或持续存在,影响小儿的生活质量以及学习。
近年来认为功能性腹痛涉及脑肠轴的多个层面,可能与内脏高敏感、中枢神经系统认知和处理异常、精神心理因素等有关,中枢作用可能占主导地位[2]。
治疗功能性腹痛,一般采取综合治疗措施,有中西医药物治疗、认知--行为治疗等[3],耳穴疗法治疗副作用小、可弥补口服药物之不足,并且患儿或家属可参与整个治疗过程。
我科开展的耳穴贴外治疗法受到患儿家属的认可,为进一步探讨疗效,展开了本次临床研究,以期临床上广泛应用。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研究对象来自2020年12月至2021年12月在我院儿科门诊诊治的功能性腹痛患儿,共60 例,将其分成耳穴组和西药组,各30例。
健脾理气法治疗小儿功能性腹痛总结1. 引言1.1 疾病概述小儿功能性腹痛是常见的儿童消化系统疾病之一,主要指儿童在排除了器质性疾病后,仍持续出现腹痛症状。
这种疾病通常表现为周期性的腹痛或间歇性阵发性腹痛,多在腹部中部或脐周部位,伴随肠鸣、脘胀等不适感。
小儿功能性腹痛的发病原因目前尚未完全明了,可能与遗传因素、生活习惯、饮食不当、精神紧张等有关。
这种疾病常常给孩子及家长带来困扰,不仅影响了患儿的正常生活和学习,也增加了家庭的负担和焦虑。
寻找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健脾理气法是中医药学中的一种治疗方法,通过调节脾胃功能,帮助消化吸收,调整体内的气血运行,从而达到治疗腹痛的效果。
在小儿功能性腹痛的治疗中,健脾理气法展现出了良好的疗效,受到了临床医生和患者的认可和青睐。
接下来将详细介绍健脾理气法在治疗小儿功能性腹痛中的应用和效果。
1.2 健脾理气法简介健脾理气法是中医治疗疾病的一种传统疗法,其主要通过调理脾胃功能,促进气血运行,达到消除疾病症状,恢复健康的目的。
健脾理气法源于《素问》及《伤寒杂病论》等古代医书,在中医临床实践中被广泛运用。
健脾理气法的基本原理是“脾主运化,气主升降”,即通过调理脾胃功能,促进气血运行,使脏腑功能得以恢复平衡,从而缓解疾病症状。
在小儿功能性腹痛的治疗中,健脾理气法常常被应用,具有疗效确切,操作简便,安全无副作用等特点,被患者及医师广泛认可。
通过对脾胃功能进行调理,可以有效改善消化系统的功能运行,促进食欲、消化吸收等功能的恢复,从而达到治疗功能性腹痛的目的。
健脾理气法在治疗小儿功能性腹痛中的应用具有一定的临床经验,对于改善患儿的生活质量及家庭关系的维护具有积极意义。
2. 正文2.1 功能性腹痛的病因和症状功能性腹痛是指在排除其他明确原因后,仍然持续出现腹痛的一种疾病。
其病因目前尚不明确,可能与肠道蠕动异常、自律神经功能紊乱、精神因素等多种因素有关。
功能性腹痛的主要症状包括腹胀、隐痛、不适感、持续性腹痛等。
健脾理气法治疗小儿功能性腹痛总结1. 引言1.1 小儿功能性腹痛概述小儿功能性腹痛是指排除有机性病变后,无明显异物或感染因素,但持续腹痛不适。
该病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肠道、中枢神经系统、心理等因素有关。
小儿功能性腹痛表现为腹痛、腹胀、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症状,容易反复发作。
由于功能性腹痛对患儿生活质量和学习影响较大,因此及时有效的治疗尤为重要。
在中医治疗中,健脾理气法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小儿功能性腹痛,取得了一定的临床疗效。
接下来将介绍健脾理气法的原理、应用、具体操作步骤以及临床研究证明其有效性,以期为更多患儿提供有效的治疗方案。
1.2 健脾理气法介绍健脾理气法是中医传统疗法中的一种重要方法,其主要作用是调理人体的脾胃功能和促进气血运行,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健脾理气法在治疗小儿功能性腹痛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可以有效缓解疼痛和改善消化系统功能。
该方法通过调节患儿的脾胃功能,促进气血畅通,从而治疗腹痛症状。
健脾理气法包括针灸、推拿、药物治疗等多种手段,具有操作简便、疗效快速的特点。
在临床实践中,健脾理气法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小儿功能性腹痛,取得了显著的治疗效果。
健脾理气法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小儿功能性腹痛的方法,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2. 正文2.1 健脾理气法的原理健脾理气法的原理是基于中医理论中的脾胃理论和气机调畅理论。
根据中医理论,脾胃是人体消化吸收营养的重要器官,脾主运化水谷,气主运行四肢百骸。
健脾就是指调节脾胃功能,使其运化水谷,升清降浊,保持正常的消化吸收功能;而理气则是指调节气机畅通,使气血运行通畅,保持脏腑组织器官的正常功能。
健脾理气法通过调节脾胃功能和气机运行,达到改善小儿功能性腹痛的目的。
在中医理论中,认为小儿功能性腹痛与脾胃功能紊乱、气机阻滞、气血运行不畅有关。
因此健脾理气法主要通过调节脾胃功能,促进气机调畅,调和气血,达到舒筋活络,疏散瘀滞,消除腹痛的目的。
健脾理气法的原理是在中医理论的基础上,针对小儿功能性腹痛的病机病因进行综合分析,通过中药调理、推拿按摩、针灸等方法,促进体内脾胃功能和气机运行的调节,从而达到治疗小儿功能性腹痛的效果。
药物与临床·70·醒脾养儿颗粒治疗儿童功能性腹痛的临床疗效赫延峰禹州市人民医院 河南 禹州 461670【摘要】目的:观察醒脾养儿颗粒治疗儿童功能性腹痛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322例疱疹性咽峡炎患儿随机为2组,治疗组158例,对照组146例。
治疗组给予醒脾养儿颗粒(贵州健兴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20025415)温开水冲服,3~6岁每次4g,每日3次;7~14岁每次6~8g,每日2次。
7天为1个疗程,共4个疗程。
对照组给予四磨汤口服液(湖南汉森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Z20025044)口服治疗,每次6~10ml,每天3次。
2组患儿均7天为1个疗程,共4个疗程,并随访3月。
记录2组患儿治愈率、有效率;疗程结束3月后复发例数,患儿的用药安全性情况。
结果:治疗组治愈率、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χ2=6.968,P<0.01;χ2=14.54,P<0.01);随访3月后,治疗组患儿复发率低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有显著性(χ2=7.347,P<0.01)。
治疗组未见任何不良反应。
结论:醒脾养儿颗粒治疗儿童功能性腹痛,可以提高治愈率、总有效率;可以减少复发率;有较高的临床用药安全性。
【关键词】儿童功能性腹痛;醒脾养儿颗粒;儿童儿童功能性腹痛(functionalabdominalpain,FAP)是以腹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常见疾病之一,该病好发于4~18岁儿童,其发病率约为0.5%~7.5%,女童多于男童。
FAP具有腹痛范围弥散而不固定、并且长期反复发作的特点,虽然不会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但可以影响儿童的生活质量,因此合理治疗并有效缓解儿童腹痛,是儿科医师和儿童家长共同关注的问题。
我们使用醒脾养儿颗粒治疗儿童FAP,取得了满意疗效。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次研究病例均为2014年3月至2016年8月在我院门诊就诊患儿,共261例,采用随机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芍药甘草汤治疗儿童功能性腹痛37例临床观察1. 引言1.1 背景功能性腹痛是儿童常见的症状之一,病因复杂,常常给患儿及其家长带来困扰。
传统中医认为功能性腹痛多为脾胃虚弱所致,可采用中药治疗来调理脾胃功能,缓解腹痛症状。
芍药甘草汤是一剂经典的中药方剂,具有理气活血、调和脾胃的功效,常用于治疗腹痛、腹泻等脾胃虚弱症状。
目前对芍药甘草汤治疗儿童功能性腹痛的临床观察还较少,因此有必要开展本研究,观察芍药甘草汤在治疗儿童功能性腹痛中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提供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案。
本研究将对37例患有功能性腹痛的儿童进行观察,了解芍药甘草汤对该病的治疗效果,为今后的临床实践提供参考依据。
1.2 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芍药甘草汤治疗儿童功能性腹痛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并总结其临床应用的经验。
通过对37例患儿进行观察和分析,旨在为儿童功能性腹痛的治疗提供新的临床参考和方向。
该研究将通过观察患儿的一般情况、辩证施治、疗程及疗效、随访情况和不良反应等方面的数据,全面评估芍药甘草汤在治疗儿童功能性腹痛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本研究旨在探讨芍药甘草汤在儿童功能性腹痛治疗中的作用机制,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多的治疗思路和方法。
通过本研究的成果,可以为临床实践提供更为可靠的依据,促进中医药在儿科腹痛领域的应用和推广。
1.3 方法本研究采用了前瞻性、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临床研究方法。
共有37名符合入选标准的患儿参与了本次研究,其中18名接受了芍药甘草汤治疗,19名接受了安慰剂治疗。
在治疗过程中,我们严格按照《诊疗常规》制定了治疗方案,并在每次就诊时对患儿的症状进行详细记录和评估。
每名患儿在治疗前均接受了详细的身体检查和病史采集,以确保符合入选标准。
治疗过程中,严格控制饮食、生活规律,避免其他干扰因素对研究结果的影响。
我们还对患儿的心理状态进行了评估,并根据需要进行心理辅导和支持。
在治疗结束后,我们对患儿进行了长期的随访观察,以评估治疗效果的持久性和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