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创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262.02 KB
- 文档页数:2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Ⅱ型呼吸衰竭临床分析(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摘要】目的研究无创正压通气(NIPPV)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
方法自2003年12月—2006年3月我们取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62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给予抗感染、平喘、祛痰、兴奋呼吸中枢、抗凝等传统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无创正压通气,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心率、呼吸频率、血气变化、插管率、病死率的变化。
结果31例治疗组患者心率、呼吸频率及血气指标明显改善(P<0.01),插管率、病死率明显降低。
结论无创正压通气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一种非常有效方法。
【关键词】无创正压通气;慢性阻塞性肺疾病;Ⅱ型呼吸衰竭【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clinical effect of non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 on the treatment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 with type Ⅱrespiratory failure.Methods 62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wogroups randomly,one groups received conventional medical therapy and the other received conventional medical therapy plus non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to observe the difference of the data in vital sign,arterial blood gas,the rate of endotracheal intubation between two group.Results After treatment,heart rate,respiratory frequency,and arterial blood gas were significantly improved in NIPPV group,the data in trial group were much better than those in control group (P<0.01).Conclusion NIPPV was an effective method in the treatment of COPD with type Ⅱrespiratory failure.【Key words】NIPPV,COPD,type Ⅱrespiratory failure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发作期多由感染等因素所致,致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加重,出现呼吸衰竭,常规治疗很难有效改善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状态。
无创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护理效果和患者满意度分析【摘要】目的探讨无创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护理效果和患者满意度。
方法将2007年8月——2012年8月入住我院的100例确诊为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按照抽签法随机地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给予常规方法治疗及无创通气治疗,比较两组动脉血气指标变化以及护理满意度。
结果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患者治疗前后paco2、pao2及ph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且观察治疗后较对照组治疗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两组患者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分会制定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诊断标准。
1.2方法1.2.1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抗感染、呼吸兴奋剂以及解痉平喘化痰、吸氧、使用激素以及营养支持等常规的治疗手段进行治疗1.2.2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无创通气呼吸机通过面罩正压通气治疗,在整个治疗的过程中,对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监测以及动脉血气指标。
调节起始吸气压力,从5mh2o(1cmh2o=0.098kpa)开始缓缓往上调节,一般可以调节吸气压力至18cmh2o,呼气压力逐渐微调至6cmh2o,让患者感觉舒适即可[3]。
1.3患者满意度治疗后由医生对患者的满意度进行询问,主要可以分为:满意、一般、不满意三个级别,不满意则需说明具体的理由。
1.4统计学处理本研究中的数据均由spss16.0软件加以统计学及分析,计量数据采用卡方检验,计数资料采用配对t检验,以p<0.05表示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
2结果2.1两组动脉血气指标检测结果对比见表1。
由下表可知,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患者治疗前后paco2、pao2及ph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且观察治疗后较对照组治疗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copd往往会由于一些临床症状而导致呼吸衰竭的发生,常规临床治疗一般不能达到预期效果。
随着无创呼吸机的广泛应用,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方法能够显著地改善缺氧以及二氧化碳滞留的状态[4],它已经逐渐发展成为copd并发呼吸衰竭的一个重要的临床治疗方法,不经过气管插管且增加了肺泡通气的一系列方法是无创通气的总称。
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观察及护理研究作者:刘艳秋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3年第11期【摘要】目的:探讨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和护理措施。
方法:回顾性分析呼吸内科2009年5月--2011年8月收治的62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对使用无创呼吸机治疗的护理过程的资料。
结果:经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后,患者呼吸困难症状明显减轻,动脉血氧分压和二氧化碳分压明显改善,58例顺利脱机,3例病情加重改用有创机械通气治疗,1例高龄患者因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
结论:无创呼吸机能够辅助患者呼吸,减轻呼吸肌的疲劳[1],降低PaCO2,减轻呼吸困难,提高疗效,降低病死率。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无创呼吸机;护理【中图分类号】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0319—0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重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病人数多,病死率高。
由于其缓慢进行性发展,严重影响患者的劳动能力和生活质量。
COPD患者在急性发作期过后,临床症状虽有所缓解,但其肺功能仍在继续恶化,并且由于自身防御和免疫功能的降低以及外界各种有害因素的影响,经常反复发作,而逐渐产生各种心肺并发症。
2009年5月--2011年8月收治的62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使用无创呼吸机进行通气治疗,获得较好的效果,现就临床观察及护理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09年5月--2011年8月收治的COPD合并呼吸衰竭病人62例。
其中男39例,女23例,年龄48-76岁,平均58±4.37岁,病程11-26年。
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胸闷、气短、紫绀、活动无耐力等表现。
1.2方法常规治疗祛痰、平喘、抗感染、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的基础上予以加用呼吸机经鼻翼或鼻面罩进行治疗。
采用鼻面罩法,模式S/T,吸气压(IPAP)8~20cmH2O,呼气压(EPAP)4-12cmH2O,呼吸频率10-12次/min,氧流量5-8L/min,维持Sp02在90%-95%,通气后30min~lh内给于急检动脉血气分析,监测观察各种血气指标。
无创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研究
发表时间:
2018-11-01T11:46:39.133Z 来源:《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25期 作者: 肖兰1 谢燕芝2 吴娟3 黄园园4 宋英
[导读] 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呼吸衰竭患者应用无创通气治疗效果非常显著,改善了症状,提高了治疗效果,值得应用。
湖南省人民医院呼吸内科
410005
摘要: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呼吸衰竭患者应用无创通气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8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慢
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呼吸衰竭患者
4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行无创通
气,对比两种治疗方案对患者的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的各项指标好于对照组。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呼吸衰竭患者应用无创通
气治疗效果非常显著,改善了症状,提高了治疗效果,值得应用。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呼吸衰竭;无创通气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为常见呼吸科疾病,该疾病的出现与患者自身遗传因素,外界饮食及环境因素等存在一定关联性,患病
后,会导致患者的肺部功能产生障碍,极易形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呼吸衰竭,应给予重点关注
[1]。本文为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
呼吸衰竭患者应用无创通气治疗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选取2018年1月-2018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呼吸衰竭患者4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2
例,其中,对照组男性患者
17例,女性患者5例,年龄在36-83岁,平均年龄为(61.27±1.65)岁,病程在5-18年,平均病程为
(
10.56±1.24)年;观察组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4例,年龄在36-82岁,平均年龄为(61.26±1.64)岁,病程在5-19年,平均病程为
(
10.58±1.23)年。两组在年龄、病程、性别方面,统计学无意义(P>0.05)。纳入标准:依据2007年修订版COPD诊治指南中华医学会
呼吸病学会中关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呼吸衰竭的诊断标准
[2],确诊本次研究患者均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呼吸衰竭患者;所有本次
研究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本研究中不签署知情同意书者;排除本研究中精神疾病者;排除本研究中全身免疫性疾病者。
1.2
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治疗,掌握患者的各项基本资料和病况,结合实际情况,为患者实施解痉平喘、抗炎、平衡电解质、止咳化痰等多方面
的基础治疗,做好记录。
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行无创通气,常规治疗与对照组保持一致性,无创通气设备选用美国伟康BiPAPResPionicsAutotrack提供
的无创呼吸机,选用
S/T模式,在这种模式下为患者进行经鼻面罩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操作,治疗过程中,呼气压的起步数值为4cmH2O,
然后在
4-8cmH2O进行气压数值调整,吸气压的起步数值为8-12cmH2O,然后在12-25cmH2O进行气压数值调整,氧气的浓度控制为30-
60%
,血氧饱和度控制为90-95%,每天使用三次,每次的时间控制为2-4h,连续治疗一个星期,做好记录[3]。
1.3
观察指标
观察本次研究中两组治疗前后PaO2、FVC、FEV1、PEF、PaCO2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将本次研究所得数据全部输入SPSS19.0软件中,将数据实施系统分析,数据的平均值用(±s)表示,组间数据的用检验t值,当数据
所得的
P值<0.05时,表示本次研究所得数据的统计学有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PaO2、FVC、FEV1、PEF、PaCO2情况
治疗前,两组的PaO2、FVC、FEV1、PEF、PaCO2进行比较,统计学无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FVC、FEV1、
PaCO2
、PEF高于治疗前,PaO2低于治疗前,观察组的FVC、FEV1、PaCO2、PEF高于对照组,PaO2低于对照组,统计学有意义(P<
0.05
)。见表1。
表1.两组治疗前后PaO2、FVC、FEV1、PEF、PaCO2情况(x±s)
3.
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呼吸衰竭作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对患者的负面影响非常大,稍微处理不善,就会导致患者
死亡,该合并疾病的产生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病情恶化有着直接联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作为典型呼吸内科疾病,常见症状为咳痰、喘
息、咳嗽、胸闷、气短等,随着病情恶化,极易产生急性呼吸衰竭,进而形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呼吸衰竭病症,一旦确诊,应及时为
其对症治疗,应给予重视
[4]。
通过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呼吸衰竭的研究,近年来,随着我国工业污染日益严重,该病症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已成为了影响我国
居民身心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患病后,患者的肺部功能会产生严重障碍,呼吸功能异常,极易造成患者缺氧死亡,应加强对该病症病况
的监测,掌握患者各项基本资料和病况后,为其及时实施相应治疗措施,随着我国医疗水平的不断提升,治疗方案的种类有许多种,如何
选用治疗方案已成为了新的问题所在
[5]。
针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呼吸衰竭的特殊性,患者肺部功能形成障碍,不能正常实施呼吸功能,危害性非常大;无创通气的作用原
理为引导患者实施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进而到达缓解患者的呼吸肌疲劳,形成自主通气,同时,该方案还能补偿漏气现象,强化人机配
合,降低人机对抗,提高患者的耐受能力,改善患者的肺部功能应用价值非常高,值得患者优先选用
[6]。
综上所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呼吸衰竭患者应用无创通气治疗效果非常显著,改善了症状,提高了治疗效果,无创通气值得慢性
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呼吸衰竭患者应用。
参考文献:
[1]
高俊峰,张齐武.无创机械通气联合雾化吸入治疗对于老年COPDII型呼吸衰竭的疗效[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6,22(11):8-9.
[2]
赵许成.联用无创呼吸机和纳洛酮对老年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7,15(12):59-60.
[3]
刘郁飞.舒利迭与无创通气联用对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疗效分析[J].中国疗养医学,2016,25(2):210-211.
[4]
熊新发,张巍.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联合无创通气对COPD合并老年呼吸衰竭患者血流动力学与肾功能指标的影响[J].医学综
述,
2017,23(18):3733-3736.
[5]
方玉仙,周艳雪,楼航航.尼克刹米与无创呼吸机对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疗效分析[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17,37(2):
270-272.
[6]
王晓红.无创正压通气联合纳洛酮对中老年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疗效及血气分析指标的影响[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6,
37
(21):2674-26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