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平行语料库的英汉对比关系联加状语对应研究_王艳伟
- 格式:pdf
- 大小:414.83 KB
- 文档页数:6
面向教学的化工类英汉双语平行语料库的构建李艳辉【摘要】化工类英汉双语平行语料库的建设具有一定技巧性,掌握基础计算机知识并通过实践能迅速掌握其建设方法.化工类英汉双语平行语料库运用十分广泛,对化工英语教学和研究及学生自主学习、双语对比研究、翻译等都具有很好的辅助作用.【期刊名称】《吉林化工学院学报》【年(卷),期】2016(033)012【总页数】3页(P58-60)【关键词】英汉平行语料库;文本对齐;标注;运用【作者】李艳辉【作者单位】吉林化工学院外国语学院,吉林吉林13202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H319平行语料库的建设是语料库语言学横向发展的新趋势。
语言研究者已经清楚认识到高质量、大规模的平行语料库对语言研究与语言教学的巨大作用。
平行语料库(Parallel Corpus)是指含有两种语言的语篇的双语语料库。
根据Teubert(2007)的观点,平行语料库必须包含其源语言文本及其相对应的译本[1]。
平行语料库始于西方。
如加拿大的Hansards是非常著名的英语和法语平行语料库。
20世纪90年代的英语-挪威语平行语料库和英语-意大利语平行语料库也为众人所知。
与含有大量语料的词典和单语语料库相比,双语平行语料库有其独特的优势,如对照的双语语料、大量的双语实例、广泛的语域覆盖面、丰富的语境、多样的体裁等。
不仅可以运用于外语教学和学生自主学习辅助平台,还可广泛用于外语翻译及双语对比研究,并可以为词典编撰者提供大量可靠的数据来源。
国内的平行语料库研究发展也较快,如北京外国语大学建设的约2,000万字词的大型句对齐英汉平行语料库,哈尔滨工业大学建成了40~50万句对的英汉双语检索语料库。
前不久,由香港理工大学和北京外国语大学的学者共同研制了约100万字词的英汉旅游文本语料库。
这些语料库虽然规模不小,但其共同的缺点是:使建成的双语平行语料库主要用于对各种体裁的语言的处理而不是用于语言学研究[2]。
49·版权所有文责自负·*基金项目:本文受到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编号:2012XJ010)。
作者简介:易焱,讲师,博士,研究方向:英汉对比研究;王克非,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语言学,语料库,翻译学基于平行语料库的“大家”的对应研究*易焱1王克非2(1.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北京100089;2.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心,北京100089)摘要:本文基于英汉、汉英双向平行语料库对现代汉语人称代词“大家”和它在英语中的对应项进行描写和分析。
研究发现,“大家”在英语中的功能对等项有everybody 等全称代词、第一、二、三人称复数代词、people 、the crowd 等指人的集体名词、other 等他称代词、both 等指双数的代词、无施事被动式、there be 构式和零形式。
我们运用对比语言学、翻译学、语义学和功能类型学的概念和理论解释了这些对应现象。
本文也证明了双向平行语料库在上述几个领域的研究中的作用。
关键词:平行语料库;对应研究;人称代词;大家中图分类号:H3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6038(2013)03-0049-061.引言语言之间的对应词、对应构式(以下统称对应构式)的确立和比较是语言对比和翻译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语言类型学跨语言描述和比较的基础。
本文用双向平行语料库研究现代汉语代词“大家”和它在英语中的对应以及相关问题。
国外新近研究已经证明平行语料库在双语对比和翻译研究中的有效性(参见Hasselgard ,2012;Johansson ,2007)。
学者们认为,平行语料库显示的翻译对等比语义学模型提示的跨语言对应构式(下称理论对应项)更多样,也更切合语言使用的实际(卫乃兴,2011:36-37)。
平行语料库还可以为普通语言学的语义研究提供实证,Noel 曾专门撰文论证了这一点。
他指出,语义本身是不能够直接观察的,而译文是译者对原语中构式A 的语义的判断,如果构式A 在相当规模的语料库中都译为另一种语言中的构式B ,而构式B 是明示了某语义[S ]的,便可以认为构式A 也含有语义[S ]。
校园英语 / 高等教育研究英汉双语平行语料库在翻译教学中的运用研究哈尔滨理工大学荣成校区/夏菲菲 张祎【摘要】本文探讨了英汉双语平行语料库在翻译教学中的运用,主要是针对一线翻译教师如何自建小型语料库并在翻译课堂上予以运用,因为一线翻译教师的实践是语料库在翻译中运用最为重要的环节。
本文对于语料的准备、处理、标注和检索都进行了比较具体的总结。
尤其是对标注部分进行了重点阐述,因为这一点最能体现自建小型语料库的优势。
【关键词】英汉双语平行语料库 翻译教学 标注一、引言语料库是指在随机采样的基础上收集到有代表性的真实语言材料集合,是语言运用的样本。
兴起于上世纪60年代的语料库研究已经被广泛运用到语言研究与教学的各个领域。
然而语料库与翻译领域的结合相对较晚。
传统的翻译教学模式主要包含理论技巧讲解、举例说明和练习巩固三个步骤,该翻译教学模式仍然广泛使用在我国和很多国外的外语专业翻译课堂上,为翻译教学做出了巨大贡献,也培养了大批优秀的翻译人才。
然而该模式也存在很多问题。
首先传统翻译课堂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难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行自主学习,被动接受技巧知识难以将所学知识进行内化。
同时由于课时和教材的限制,传统翻译教学无法提供大量实例供学生学习,有限的语言输入量无法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真正内化为翻译能力。
而语料库恰好可以帮助解决传统翻译教学中学生被动学习和语料输入量不足的问题。
因为在语料库条件下进行翻译教学,学生可以采取“发现式学习和数据驱动的学习方式训练掌握翻译技巧,提高翻译技能,熟悉翻译职业特征”。
语料库分为单语语料库和双语或多语语料库。
前者主要收集本族语者的语言实例,后者顾名思义是由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语言材料组成,其中平行语料库作为能将源语言文本和其对应的译语文本进行全文检索并对照显示的语料库对翻译教学的辅助作用尤为明显。
二、平行语料库与翻译教学的研究现状平行语料库与翻译教学的结合起步较晚,国外相关的应用研究有近二十年的历史,发展较快的是西语间的平行语料库的建立。
石家庄公示语汉英平行语料库的设计与建设宋建威;吴慧【摘要】Based on the concept of Corpus Linguistics, this paper falls into eight categories of Shijiazhuang public signs according to its features. Then, the authors introduces the specific process and methods on establishing the Chinese-English parallel corpus about Shijiazhuang public signs. At last, they analyses possible applications and defects of the corpus. This is of considerable significance for the improvement of the translation in this field and the enhancement of the international image of Shijiazhuang City.%基于语料库语言学的基本观点,结合石家庄市公示语的文化特色及特点,对石家庄公示语汉英平行语料库的主题栏目进行规划,重点介绍建设石家庄公示语汉英平行语料库的具体过程和做法,最后指出该语料库的应用及不足之处,对改进石家庄公示语翻译质量,提升石家庄国际形象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名称】《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年(卷),期】2014(000)004【总页数】4页(P92-95)【关键词】公示语;平行语料库;设计;建设【作者】宋建威;吴慧【作者单位】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河北石家庄 050041;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河北石家庄 05004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H319语料库(Corpus)通常是包含数以万计字的机器可读的语言材料集,它不同于档案,通常是被挑选出来并经过处理的文本,可用来代表特定的语言变体或流派,因此可作为一个标准的参考。
基于英汉平行语料库语义分析的翻译教学系统设计与应用摘要:本文尝试把英汉平行语料库语义分析引入翻译教学中。
通过对语料库不同层次的标注,包括语法标注、浅层语义标注和深层语义标注,设计相应的英汉翻译教学系统,并通过在实际教学中运用比较系统的教学效果,改进教学系统。
为了推广该系统的应用,该系统也可以部署在Internet 上,采用基于B/S(浏览器/服务器)结构,便于系统维护和用户使用。
关键词:英汉平行语料库;语义分析;翻译教学;B/S结构目前基于语料库进行语言研究和翻译研究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特别是语料库方面,国外当代语料库有共建英语语料库(COBUILD)、朗文语料库(LANGMAN)、英语国家语料库(BNC)以及国际英语语料库(ICE)为代表的超级语料库(mega-corpora),它们的容量更大,收词量大都上亿,覆盖面更宽,应用更广。
东北大学自然语言处理实验室的NiuTrans是目前国内唯一一套开源的统计翻译系统,该系统提供了英汉平行语料库,但是只进行语法标注,没有进行语义标注。
对于科学研究和教学应用,可以对该语料库进行深加工,标注浅层和深层语义信息,这样可以应用在教学中。
以上所有研究都是基于经过语法和浅层语义标注的基础上的平行语料库进行的。
由于缺少对语料库进行深层语义分析,给研究和应用带来了局限性。
一、现有语义分析工具对选取的语料进行语法、语义标注,由于目前对语料库的语法标注技术已经成熟,可以运用相应的软件来进行,可以利用斯坦福大学的NLP小组的Parser来进行英语和汉语句子的语法标注,然后对语料进行英语语义和汉语语义分析。
运用英语语义分析网上资源WordNet、FrameNet和VerbNet进行英语深层语义标注,即语义框架识别和标注。
由于目前汉语还没有相应的WordNet、FrameNet和VerbNet 网上语义分析资源,通过查找汉语对应词语得到相应的已经标注好的英语句子,通过英语句子的语义框架来标注汉语句子的语义框架,最后由人工来校对、编辑。
基于双语平行语料库的翻译文体学探讨以《骆驼祥子》两个英译本中人称代词主语和叙事视角转换为例一、概述翻译作为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活动,一直是语言学、文学、文化学等多个学科的研究热点。
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翻译的重要性愈发凸显,它不仅是语言间的桥梁,更是文化交流的纽带。
翻译文体学作为翻译学与文体学的交叉学科,旨在探讨翻译过程中原文文体如何在目标语中得以再现,以及如何保持原文的文体风格和韵味。
近年来,随着语料库语言学的发展,基于双语平行语料库的翻译研究逐渐成为新的研究趋势,为翻译文体学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
《骆驼祥子》作为中国现代文学的经典之作,其独特的叙事风格和深刻的社会意义使其在国内外享有广泛的影响。
自其问世以来,已有多个英译本问世,这些译本在翻译过程中如何处理原文的文体特征,特别是人称代词主语和叙事视角的转换问题,成为翻译研究关注的焦点。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比分析《骆驼祥子》两个英译本中人称代词主语和叙事视角的转换情况,探讨翻译文体学在翻译实践中的应用,以期为翻译实践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本研究将采用双语平行语料库的研究方法,通过对比分析两个英译本与原文在人称代词主语和叙事视角方面的差异,揭示翻译过程中文体特征的传递与变异。
同时,结合翻译文体学的相关理论,分析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探讨如何在保持原文风格的基础上实现翻译的可接受性和准确性。
本研究的成果将不仅有助于深化对翻译文体学的理解,也将为翻译实践提供有益的指导和参考。
1. 简述翻译文体学的研究意义及其在翻译实践中的应用。
翻译文体学是一门综合性边缘学科,旨在研究文本体裁的特征、本质及其规律,它结合了语言学、文艺学、美学、心理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
在翻译实践中,翻译文体学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和应用价值。
翻译文体学的研究意义在于它能够帮助译者更深入地理解源语文本的风格和特点,从而更加准确地传达原文的意图和韵味。
通过文体分析,译者可以把握原文的语言形式、叙事视角、修辞手法等,进而在译文中再现这些元素,保持原文的风格和美感。
基于语料库的英汉双及物构式扩展对比研究摘要:语言是人与人之间沟通的重要基础,也是社会发展乃至世界发展的重要沟通方式。
本人主要从双及物动词为出发点,以BNC语料库以及CCL语料库为基础,进行英汉对比扩展研究,对英汉双及其物构式进行深入了解,在英汉双以及物构式方面进行差差异化以及共同性的研究。
这两种语言的研究分析,有助于我们加深对英汉双的认识理解,明白双及物构式扩展的含义,并对其加深了解,为后人的语言文化交流提供基础。
关键词:语料库双及物构式扩展对比语言学历来的研究热点就是双及物构式,在语言认知环境下,研究双及物构式取得了重大成果。
以往对双及物构式的研究主要基于理论讨论,缺少实际的理论对比分析,大部分中的一些例句缺少真实语料,这些往往都来自于非真实语料的原因。
本文针对英汉双及物构式的研究,主要基于国外内有关研究的基础之上进行,运用语料库统计方法,从扩展以及意义上展开英汉双及物构式的对比分析与研究,运用当前的语言学理论对英汉双及物构式深入解释,期望更加深入了解英汉双及物构式的真正含义,并明白其中的共同点以及个性点。
因此,使用语料库对英汉双及物构式进行分析研究,主要有两个方面的优势,把英汉双及物构式有关的现象加以量化是第一个优势,其次则是能够加深我们对语言结构的了解,进而深入探讨英汉双及物构式的属性,进一步分析研究英语与汉语。
一、文献回顾与研究方法比如,在语言环境的指导下取得双及物构式重大研究成果的邵志洪、黄吕静,在英汉语法构架下,对英汉双及物构式进行了扩展对比研究,通过原本的构式进行了转移,比如比喻、转喻、隐喻等手段,进行了扩展,表达了两者的语言抽象概念。
[1]由于英汉语法以及词汇化的差异,导致了这两种语言在扩展方面出现了不同状态的变化,体现了两者之间的差异。
但是这个项目的研究,缺乏语料基础,所以研究结论以及说服力不足,另一方面,造成这两种语言的差异化也缺乏深入研究,缺少系统的解释。
近年来,随着语料库的发展,以语料库为基础进行研究语言学是当下时代最兴起的方式,因此研究的开展多了起来[2]。
校园英语 / 翻译探究基于英汉平行语料库的翻译语言分析——以“tend to + 动词”结构为例曲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邹涛【摘要】本文基于英汉平行语料库,对“tend to + 动词”结构及其汉语译文对应结构进行检索和分析。
分析结果显示:1.存在该结构与“倾向于”的对应,但不是主要形式,主要对应形式是,“tend to”对应汉语概率及频率副词修饰不定式动词对应的汉语谓语;2.与该结构对应的“倾向于”可以替换成概率副词;3.有少数零对应和对应能愿动词的情况。
【关键词】翻译语言 tend to 对应 平行语料库引言对翻译语言特征的系统描写出现在上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
这些方面的研究发现,译语语言通常会“偏离”(decenter)目的语而更靠向源语。
之所以出现偏离,是因为译语语言受到源语文本的干预,其中的一些语言形式明显偏离了目的语语言的一般模式。
如Blum-Kulka(1986)发现译语语言中衔接手段会受源语文本影响。
译语文本在产生过程中或多或少受到源语语言对目的语施加的影响,这样的译文语言通常被称为翻译腔。
但也有人认为,翻译语言是两种语言之间的“中间地带”。
这种处于中间阶段的语言在翻译理论中被称为“语际语”,既包含着源语的分析特征,也有目的语语篇的合成特征。
然而,对于翻译语言的研究要突破直觉和感性认识,就需要充分的语料支持。
因此,语料库语言学与描述翻译学的结合恰恰起到了推动作用。
Baker(1993)预见,语料库能收录大量源语文本及译语文本,辅以新的语料库研究方法,翻译学者能揭示译语文本的内在规律。
Tymoczko(1998)也表示基于语料库的翻译研究能使翻译学者查询并获得大量数据。
这些数据能帮助翻译学者更全面客观地描写和分析翻译语言。
随着众多英汉/汉英平行语料库的创建和应用,涌现出一批针对汉语翻译语言的研究。
其中,汉语翻译语言中词汇-句法特征受到广泛的关注。
秦洪武、王克非(2004)利用“北外通用汉英平行语料库”,发现“so…that”的主要对应形式是零对应,而非“如此……以致”等“前后对应”结构,且汉语原文中没有与“so…that”对应的固定结构;胡开宝(2009)基于莎士比亚戏剧翻译语料库,分析了“把”字句在《哈姆雷特》两个译本中的分布和应用,以及英语语句译为“把”字句的规律和特点,得出其动因分别为认知、句法和语用;胡显耀、曾佳(2010)基于“当代汉语翻译小说语料库”, “兰开斯特现代汉语语料库”及其汉语原创小说子库,分析了现代汉语翻译小说中“被”字句的使用频率及其对应结构,并指出汉语翻译语言中“被”字句体现出“传统化”的特征,即趋从和夸大汉语自身传统的趋势;许文胜、张柏然(2006)利用学英汉名著翻译语料库,对英汉因果关系连词的使用进行了对比分析;类似的研究还涉及“and”的汉语翻译、人称代词及连接词的翻译等。
浅谈双语平行语料库在中医英语翻译教学中的应用作者:张海洋程颜来源:《中国科技博览》2015年第20期[摘要]中医英语翻译是中医英语教学内容设计的重点和难点,而中医词汇翻译的标准化是中医英语翻译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本文结合中医英语翻译的特点,将语料库语言学引入医学英语翻译之中,旨在最终阐明双语平行语料库对促进中医英语教学发展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中医英语;翻译;双语平行语料库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20-0002-011.引言随着语料库在语言学尤其是翻译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普及,语料库语言学应运而生。
近年来,伴随着ESP(专门用途英语)的出现,中医英语翻译研究逐渐成为中医英语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在此背景之下,语料库尤其是基于双语和多语的对比语料库或双语对应语料库对中医英语翻译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从本世纪初开始,“中医英语”(English for Chinese Medical Purpose)已经在很多中医院校以必修或选修形式成为一门正式课程。
从授课内容来看,由于我国并没有统一的中医英语教学大纲以及权威的规划级教材,因此各个高校一直在研究该课程的授课内容和教学模式。
目前,中医英语翻译是中医英语教学的主要内容,其主要形式体现在中医词汇的翻译上。
中医英语翻译研究的重点和难点体现在中医词汇翻译和中医典籍翻译的统一性和客观性,这也是近年来困扰中医英语教学的重要原因。
2. 中医英语翻译的特点在探究中医翻译时,首先应当认真研究中医语言的风格和特点,而这一风格和特点直接体现在中医和西医英语词汇翻译的标准化问题上。
西医英语词汇的构建围绕着“词素”为中心而展开,而中医英语由于鲜明的传统语言特点很难达到中西方都认可的统一化。
只有揭示了中医语言的语义特征,才能真正实现翻译的标准化,从而真正促进中医英语的国际化的发展。
2.1 历史性特征从中医的历史发展情况来看,中医的内容体系的内容大多在中国传统哲学内容中得到体现。
第23卷第1期2021年1月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Anhu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Vol.23No.1Jan.2021《淮南子》汉英平行语料库建设及应用前景王翊,张瑞娥,韩名利(安徽科技学院外国语学院,安徽凤阳233100)摘要:作为黄老道家的集大成之作,《淮南子》在英语世界的译介与传播是中华典籍外译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学界对其英译研究的关注明显不足,研究方法仍以内省式、定性研究为主,缺乏实证性研究视角。
文章基于语料库翻译学范式,以《淮南子》原文、白话译文及现有两个英文全译本建立汉英平行语料库,涉及语料收集、对齐、标注、检索等步骤,并对其应用于相关译学研究进行了展望,以期为《淮南子》英译研究提供新的路径及方法论借鉴。
关键词:《淮南子》;语料库翻译学;平行语料库;建设及应用前景中图分类号:H31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1101(2021)01-0084-06n HuainanzV]Chinese-English Parallel Corpus:Construction andApplication ProspectsWANG Yi,ZHANG Rule,HAN Mingli(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Anhui Science and Technology University,Fengyang,Anhui233100,China) Abstract:As a masterpiece of Huang-Lao Taoism,the translation,introduction and dissemination of Huainanzi in the English world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translation of Chinese classics.However,the academic circles have paid insufficient attention to its English translation research,and the research methods still focus on introspective and qualitative research,and lack empirical research perspectives.Based on the paradigm of corpus-based translation studies,this research establishes a Chinese-English parallel corpus with the original text,modern Chinese version and two English translations of Huainanzi,involving corpus choice,text alignment,text annotation,corpus retrieval and the application prospects,to provide some methodological reference for the study of English translation of Huainanzi.Key words:"Huainanzi'';corpus-based translation studies;parallel corpus;construction and application prospects《淮南子》由淮南王刘安主持编纂,成书于西汉初年,是继《吕氏春秋》之后黄老道家的集大成之作,其篇幅宏大、包罗广巨,融合儒、法、墨、阴阳等诸子百家思想之长,涵盖神话传说、天地之理、人间之事、治国方略等诸多内容。
基于双语平行语料库的翻译文体学探讨以《骆驼祥子》两个英译本中人称代词主语和叙事视角转换为例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通过深入剖析《骆驼祥子》的两个英译本,探讨双语平行语料库在翻译文体学研究中的应用,特别是对人称代词主语和叙事视角转换的处理。
我们将以两个英译本为例,分析其在翻译过程中如何处理原作的人称代词主语和叙事视角,以及这些处理方式如何影响译文的文体风格。
《骆驼祥子》是中国现代文学的经典之作,其独特的叙事风格和深刻的社会寓意使其在国内外享有广泛的影响。
人称代词主语和叙事视角的转换在原作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们不仅揭示了角色的内心世界,也塑造了作品的整体氛围。
因此,如何准确翻译这些元素,使其在译文中得到恰当的表现,是翻译文体学研究的重要课题。
双语平行语料库作为一种大型的语言数据库,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翻译实例和语料资源,使我们能够系统地分析翻译过程中的各种现象。
通过对比两个英译本中的翻译实例,我们可以发现不同的翻译策略和方法,从而揭示翻译过程中人称代词主语和叙事视角转换的处理方式及其对译文文体风格的影响。
本文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深化我们对翻译文体学的理解,也有助于提高翻译实践的质量。
通过对比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哪些翻译策略和方法能够更好地保留原作的文体风格,哪些处理方式可能导致译文的失真。
这对于指导未来的翻译实践,提高翻译质量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文献综述在翻译文体学的研究中,翻译过程中的语言选择、文化转换和叙事策略等方面一直是学者们的关注焦点。
近年来,随着语料库语言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利用双语平行语料库对翻译文体学进行深入研究。
特别是在文学作品的翻译中,如何保持原作的风格、叙事视角和人物塑造等,成为了翻译研究的重要议题。
《骆驼祥子》作为中国现代文学的经典作品,其英译本的翻译质量和翻译策略一直是研究的热点。
通过对比分析两个英译本中的人称代词主语和叙事视角的转换,可以深入探讨翻译过程中文体特征的保持与再现问题。
基于平行语料库的翻译教学模式研究王小曼方琼摘要:翻译作为交流的手段,给我们传递着讯息,不断发展变化的科技环境也为翻译及其教学工作带来了变革。
基于语料库的翻译研究是语言研究的新契机。
本文探讨了双语语料库在翻译教学中的应用,通过课堂实际操作,要求学习者通过观察语料总结发现翻译过程的变化,并将这一教学过程结合课外网络教学,为学生提供专业的教学资源,发展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通过探索,创建以语料库为教学平台,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引导促进的新型教学模式,以期培养更为优秀的译员。
关键词:平行语料库;翻译教学;教学模式;自主学习;网络教学一、引言平行语料库与翻译教学相结合始于80年代,语料库与翻译教学的结合革新了传统的翻译教学,其运用要求学生全程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观察双语语料,进行语料标注。
所习得的语料大都为翻译范例,在英汉或汉英的转换中运用大量翻译技巧。
根据之前设计的实证研究得出结论,将语料库应用于教学可以提高翻译学习者的译文产出能力,对句式结构、源语与目的语的对比也更为深刻。
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手段与方法,语料库教学解决了如目前大纲词表的问题,日常生活用词,口语词与用法涵盖不足等。
语料库也为翻译即通过写作再创作的过程提供帮助,学生译文的行文风格也可以尽可能靠近该文本类型的表达。
语料库所提供的素材大都来自真实的翻译案例,与学生在今后职场中的实际能力运用紧密相连,所展示的实例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应用文写作行文方式,在学与练中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二、双语语料库在翻译教学中的应用语料库为翻译教学提供的不仅仅是例句,还是通过观察鼓励学生自我发现翻译中的转换。
相关研究表明,语料库可以使学习者直接获得无限的语言数据(Johns2002)。
语料库和语料库工具在翻译教学中的作用不可估量(Pearson1996:85)。
根据王克非、秦洪武的研究,课堂教学的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首先将语料进行展现。
所展现的语料均为教师整理后的精选呈现,或是由学习者检索获得。
Modern Linguistics 现代语言学, 2023, 11(10), 4570-4579Published Online October 2023 in Hans. https:///journal/mlhttps:///10.12677/ml.2023.1110613基于《梦溪笔谈》汉英平行语料库的语义显化翻译策略研究何欣妍,谢建玲华东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上海收稿日期:2023年9月6日;录用日期:2023年10月11日;发布日期:2023年10月23日摘要《梦溪笔谈》是中国古代重要科技典籍,王宏主持翻译的《梦溪笔谈》英文全译本成为中国科技典籍外译的重大突破。
本研究将《梦溪笔谈》源文本与王宏英译本逐句对应,自建汉英平行语料库,并通过文本细读和实例具体分析,从语义显化翻译的程度、内容和方式等方面考查科技典籍的语义显化翻译策略。
研究发现,王宏译本显化程度高;显化内容以文本建构显化为主,文化内容显化为辅;显化方式以隐形显化为主,显性显化为辅。
此研究有助于拓展科技典籍英译研究,助力中国文化走出去。
关键词科技典籍,《梦溪笔谈》,语义显化,翻译策略A Parallel Corpus-Based Study of SemanticExplicitation Strategy in C-E Translation ofBrush Talks from Dream BrookXinyan He, Jianling Xie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East Chin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hanghaiReceived: Sep. 6th, 2023; accepted: Oct. 11th, 2023; published: Oct. 23rd, 2023AbstractThe complete English translation of Brush Talks from Dream Brook, an important ancient Chines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classic, presided by Professor Wang Hong, has become a major break-through in the translation field. This study manages to correspond the source text of Brush Talks何欣妍,谢建玲from Dream Brook with Wang Hong’s English translation version sentence by sentence, and builds its own Chinese-English parallel corpus. Through a close reading of the text and specific analysis of examples, it examines the semantic explicitation strategy in terms of its degree, content and mode. It is found that Wang Hong’s translation has a high degree of explicitation; the content of explicita-tion is mainly textual construction, supplemented by cultural content; and the mode is mainly co-vert explicitation, supplemented by overt explicitation. This study is conducive to the enrichment of studies on translation of ancient Chines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classics, and the interna-tional dissemination of Chinese culture.KeywordsAncient Chines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Classic, Brush Talks from Dream Brook, Semantic Explicitation, Translation Strategy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licenses/by/4.0/1. 前言显化(explicitness/explicitation)是译者在翻译过程中选择明示源文中隐含的信息或给译文适当添加内容的一种翻译策略。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年10月Journal of Qiqihar University(Phi&Soc Sci) Oct.,2018 收稿日期:2018-06-15 作者简介:赵小东(1971-),男,教授,硕士㊂主要从事语料库语言学研究㊂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英语动态篇际词汇重复率研究(12YJA740116)基于语料库的联加状语句法位置分类研究赵小东,赵美玲,甘国莹(大连海事大学外国语学院,辽宁大连116029)摘 要:本文基于中英学习者语料库试图对联加状语的句法位置进行较为细致的分类,并考察中英学习者联加状语句法位置分布异同㊂研究发现,本文对联加状语的句法位置分类可以覆盖两个抽样语料库中95%以上的联加状语;中国英语学习者主要将联加状语置于T 单位主语前或其后,较为集中;而本族语者语料库中联加状语的出现位置更为丰富㊁多样,除主语前㊁后之外,也较多地出现在助动词与动词之间㊁非谓语动词前或省略形式之中㊂关键词:联加状语;句法位置;中英英语学习者中图分类号:H3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638(2018)10-0131-03A Corpus -Based Study on the Categorization of Linking Adverbial PlacementZHAO Xiao -dong ,ZHAO Mei -ling ,GAN Guo -ying(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Dalian Maritime University,Dalian Liaoning,116029,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attempts to classify the syntactic positions of linking adverbials from a more detailed way based on Chineseand English learners'corpora,and tries to discover the distributional differences or similarities of linking adverbial placement.Results show that positional classifications of linking adverbials in this paper can cover over 95%of all the positions of linking adverbials in the two sampled corpora;Chinese English learners mainly place linking adverbials before or after subjects of T units whereas native Englishspeakers tend to place them in more diverse positions.Linking adverbials in sampled native speakers'corpus not only occur before or after the subjects,but also see more occurrences between auxiliary verbs and main verbs,before non-finite verbs or in elliptical forms. Key words :linking adverbials;syntactic positions;Chinese and Native English learners 实现有效的交际需要连贯以及清晰,而实现这一目的的重要手段之一,就是通过运用连接语来表达语篇单位之间的逻辑或语义关系㊂[1]连接语语也叫联加状语,其基本语法功能就是构建功能,是把语言中较小单位变成较大单位的构建手段㊂[2]掌握好联加状语的使用不仅可以帮助英语学习者在阅读时理解篇章,还有助于写作时构建篇章㊂但是,很多的研究表明,语言学习者特别是外语学习者在联加状语的使用上存在问题㊂[3]除了联加状语的过多使用㊁过少使用以及误用外,语言学习者在联加状语的使用位置上也非常单一㊁不灵活㊂比如,Granger 和Tyson [4]认为二语学习者更倾向于将联加状语置于句首㊂一㊁联加状语句法位置研究的必要性国内外曾有学者对联加状语在句子中的位置进行研究,如Biber 等㊁李萍以及初良龙和赵成发㊂[5-7]但他们都将联加状语在句子中的位置笼统地分为句首㊁句中以及句尾㊂然而真实的语篇中联加状语出现的位置非常复杂,所以,这样的分类较为模糊,不够具体,无法指导中国大学生在写作中如何灵活㊁恰当地运用联加状语㊂比如,以下是来自于BROWN 语料库有关therefore 的三个例句:(1)Nine of the leagues teams play in baseball parks and therefore face an early-season conflict in dates.(2)Convenience is therefore the key to the housing market today.(3)This is a great national cultural asset,and therefore it is a great source of satisfaction to me上述例句当中,若按常规位置划分,therefore 都处于句中的位置,并不能很好地指导英语学习者如何在句子中恰当地使用联加状语㊂仔细观察后可以发现,例(1)中therefore 出现在省略了主语的动词之前;例(2)中的therefore 出现在be 动词之后;而至于例(3),若将其归入句中位置则明显不 妥,因为整个句子是个并列句,应该按T单位来划分,即,其中的therefore出现在主语之前㊂因此,本文试图综合国内外学者对联加状语句法位置的分类,结合语料观察,探讨较为具体㊁可行的联加状语位置分类方案㊂这种具体的分类可为中国英语学习者写作中联加状语的使用提供明确的指导㊂二、联加状语句法位置研究方案(一)主要研究内容与语料来源Quirk等[8]将联加状语分为列举(listing)㊁总结(summa⁃tive)㊁同位(appositive)㊁结果(resultive)㊁推断(inferential)㊁对比(contrastive)以及过渡(transitional)七大类㊂本研究以此为基础,共研究120个联加状语,对用作连词的but以及and不作研究㊂本文通过中㊁英学习者的语料库对比,研究联加状语的具体句法位置分类及中英大学生英语写作中使用联加状语时位置上的异同,主要研究问题如下:(1)如何对联加状语的句法位置进行较为细致的分类?这样的位置分类对中英学习者写作中使用的联加状语覆盖率是多少?(2)中英学习者使用的联加状语各位置分布有何异同?两者之间是否存在显著差异?本研究中的中㊁英学习者语料分别以中国英语专业大学生以及英美大学生议论文为基础,即中国学习者语料库采用文秋芳等研建的中国学生英语口笔语语料库SWECCL中的笔语库WECCL,本族语库采用鲁汶作文库LOCNESS中的议论文㊂中国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层次较高,而且文章体裁都属议论文,因此两个语料库具有可比性㊂首先,本文利用计算机语言FoxPro编写随机抽样程序,从WECCL以及LOC⁃NESS语料库中各随机抽取50篇作文,并分别将这两个抽样语料库命名为S-WECCL和S-LOCNESS,总词数分别为17638和46271㊂由于有些联加状语并不用作副词,比如only作定语修饰名词,因此需要对整个语料进行标注㊂此外,在标注的同时,会一并将联加状语在句子中出现的具体位置标明㊂以下是从语料库中选取的标注示例:Also<-s>,they only<s->chose those out of the surveyed that were under the age of twentyone.(S-LOCNESS)示例中的标注码<-s>和<s->分别表示主语前及主语后(详见下节位置分类)㊂对两个语料库标注完毕即可运用Antconc软件进行数据检索与统计㊂(二)联加状语的句法位置分类Conrad和Biber[9]将过渡语这种连接词的位置分为主语前(before the subject)㊁紧跟在主语后(immediately after the subject)㊁be动词后(after the verb be)以及出现在动词短语之间或动词与宾语之间㊂Altenberg和Tapper[1]将联加状语位置归纳为5大类:句首(initial)㊁句中(medial)㊁句尾(fi⁃nal)㊁省略(ellipsis)以及同位(appositive)㊂联加状语的省略位置是指联加状语出现在省略了主语或省略了主语+助动词的并列句或从句之中;同位是指联加状语出现在同位语的位置上㊂Hasselgård[10]在研究状语句法特征时,除将状语位置分为句首㊁句尾外,还把句中位置细分为主语与动词之间(M1)㊁助动词与主动词之间(M2)和动词短语与其他成分(如宾语㊁表语和状语)之间(M3)㊂这些学者的分类较为完善,但各自分类也不够详尽㊂结合上述分类,经过对两个抽样语料库的所有联加状语的位置的观察,我们发现有许多联加状语用在非谓语动词之前,因此增加了这一类㊂还有一些无法归纳到上述类别之中的,统一归并到其他类中㊂为方便对其位置进行标注,我们使用不同的代码表示不同的位置㊂1)-s表示联加状语位于整个句子主语之前或分句主语之前,即T单位中的主语之前,包括被介词短语㊁when, how,if,since,as等引导的从句隔开的情形,如: (1)Thus<-s>,their body conditions will become weak⁃ened and finally<-s>that willinfluence their physical development.(2)However<-s>,in the developing countries,they can live a good life.2)s-表示位于主语之后,即通常位于主语与谓语之间㊂如:(3)This billonly<s->stalls the problem.3)aux-v表示联加状语位于情态动词㊁助动词等与动词原形或动词分词之间,如:(4)Children maythen<aux-v>be seen as commodities4)b-表示位于be动词之后㊂5)v-e表示位于动词或动词短语与其他成分(如宾语㊁表语和状语)之间,如:(5)We are limitedonly<v-e>by our imaginations.6)-app表示位于起括号作用的同位语之前㊂如: (6)Some people,for example<-app>'Gabriel Marcel', and'Francis Jeanson'have criticised the ending of the play...7)-nfv表示位于非谓语动词(不定式㊁动词的ing形式或过去分词形式)之前,但不在两个动词之间,如: (7)All of this comes together in an attempt to make the de⁃tectives out to be liars,thus<-nfv> proving the evidence to be unreliable.8)ellip表示位于省略主语或主语及助动词的并列句或从句或短语之前㊂9)-e表示在T单位或句子最末尾处㊂10)other表示处以上各位置之外的位置以及WECCL 中使用不当的位置,如位于助动词开头的一般疑问句之前,或是祈使句之前㊂(8)However<-s>,the reality is that Caligula can never make man mortal,andso<other>unable to avoid death,he be⁃comes death.(9)Anyway<other>,let it be.(10)So<other>should the child be punished for the negli⁃gence of the parent?依据上述标注方案,对两个语料库中的联加状语进行标注后,我们发现即使排除句中的其他位置(other),也可将两个语料中95%以上的联加状语位置准确地标示出来㊂这说明本文采用的联加状语句法位置标注方案具有可行性㊂231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三㊁中英英语学习者使用的联加状语句法位置异同通过运行Antconc 软件,我们可以得出两个语料库中的所有联加状语在句子中的位置㊂结果如下㊂表1 联加状语的句法位置分布语料库-ss-b-aux-v -nfv -app ellip v-e -eother Total S-WECCL 242413017311471321389S-LOCNESS 3101777466242435213314778 但由于两个语料库的形符总数不同,因此我们须进行卡方检验㊂经检验,两个语料库中联加状语的位置总体分布差异显著,卡方值(Χ2)为83.245,显著水平为0.000㊂各位置的分布差异卡方检验依次如下:卡方值(显著水平)分别为52.039(0.000),-25.455(0.000),-2.957(0.085),-6.641(0.010),-6.142(0.013),-0.059(0.808),-9.669(0.002),-0.897(0.344),-0.554(0.456),11.546(0.001)㊂只有-s㊁s-㊁aux-v㊁-nfv㊁ellip 和other 这几种情况下差异显著(p>0.05)㊂这表明中国英语专业大学生在议论文写作时,更多地将联加状语放在主语之前或其他位置,而较少将其置于主语后㊁助动词与动词之间㊁非谓语动词之前以及省略形式中㊂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由于汉语语言习惯的不同,汉语很少把联加状语放在主谓之间或句尾,而通常置于主语或分句之前㊂同样,汉语习惯是通常将时间㊁条件㊁让步等从句放在句首,这也导致了他们在英文写作时将很多联加状语置在主语前的从句之前,研究结果也证实了这一点㊂另外,Field 和Yip [11]也发现二语写作者通常把联加状语放在句首的位置,这也许是所有二语学习者所具有的普遍现象㊂本研究结果可对中国英语学习以及英语教学提供有益的指导㊂特别是在写作教学中,应对连接词的使用进行有效的讲解㊂在联加状语的使用位置上,需引导学生实现位置的多样化,尤其是培养学生在句中几个位置(如主语之后㊁助动词与动词之间㊁非谓语动词之前等)的使用㊂将联加状语置于非句首不仅可以增加多样性,而且可以牢牢地将读者的注意力吸引到篇章内容上,而不是句首的位置上㊂[11]其次,应努力减少英汉语言差异所导致的中国英语专业大学生在议论中使用的联加状语在位置上的差异,利用本族语者真实的语料或自然的语篇,引导学生使用联加状语㊂比如,泰中华以及刘芹[12]就曾做过有益的尝试,利用语料库对大学英语进行连词教学方面的研究㊂ 参考文献: [1]Altenberg ,B.&M.Tapper.The use of adverbial connectors in advanced Swedish learners ’written English [C ].Learner English on Computer.London &New York :Longman ,1998:80-93.[2]王永东.英语连接词的显功能初探[J ].外语学刊,2010,(04):52-56.[3]Crewe ,W.J.The illogic of logical connectors [J ].ELT Journal ,1999,(44):316-325.[4]Granger ,S.and Tyson ,S.Connector usage in the English essay writing of native and non-native EFL speakers of English [J ].World Englishes ,1996,(15):19-20.[5]Biber ,D.,Johansson ,G.,Leech ,G.,Conrad ,S.&Finegan ,E.Longman Grammar of Spoken and Written English [M ].London :Pearson Education Limited ,1999.[6]李萍.大学生英语写作中连接词用法的语料库对比分析[J ].大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11,(05):25-31.[7]初良龙,赵成发.工科院校学生英语议论文写作中转折连接词使用研究 基于自建语料库的分析[J ].外语界,2011,(05):9-15.[8]Quirk ,R.,Greenbaum ,S.,Leech ,G.,&Svartvik ,J.A Comprehensive Grammar of the English Language [M ].London :Longman ,1985:634-636.[9]Conrad S.&Biber ,D.Real Grammar --A Corpus-Based Approach to English [M ].New York :Pearson and Longman ,2009:88.[10]Hasselgård ,H.Adjunct adverbials in English [M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10.[11]Field ,Yvette and Yip ,Lee M.O.A comparison of internal cohesive conjunction in the English essay writing of Cantonesespeakers and native speakers of English [J ].RELC Journal ,1992,(1):15-28.(责任编辑 吴明东)331 第10期基于语料库的联加状语句法位置分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