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衰竭的临床诊断与治疗
- 格式:pdf
- 大小:262.49 KB
- 文档页数:2
使用呼吸机时呼吸衰竭临床诊断标准呼吸衰竭是指低氧血症和/或高碳酸血症导致呼吸系统功能丧失,无法维持正常的氧和二氧化碳交换。
呼吸衰竭通常需要使用呼吸机来提供机械通气支持。
呼吸衰竭的临床诊断标准是基于患者的临床表现、血气分析和呼吸功能检查结果。
呼吸衰竭的临床表现包括呼吸困难、气促、疲劳、心悸、胸闷等症状。
呼吸衰竭患者常常出现呼吸频率增快、呼吸表浅、使用辅助呼吸肌力量进行呼吸、辅助呼吸肌的使用对呼吸暂停或暂停有意义、呼吸节律不规则以及心率增快等。
这些临床表现提示呼吸系统功能受损,有可能发生呼吸衰竭。
血气分析是诊断呼吸衰竭的重要方法之一。
常规血气分析结果可以查看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动脉氧分压(PaO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和动脉血pH值等指标。
通常情况下,呼吸衰竭患者的PaO2水平低于60 mm Hg,PaCO2水平高于50 mm Hg,动脉血酸碱平衡(pH)异常(低于7.35或高于7.45)。
这些异常指标反映了呼吸系统无法有效地维持氧和二氧化碳的平衡。
呼吸功能检查也是诊断呼吸衰竭的重要方法之一。
常见的呼吸功能检查包括肺活量、呼气峰流速(PEF),最大吸气流速(MIF),呼气一秒用力肺活量(FEV1)等。
这些指标可以反映呼吸系统的功能状态。
在呼吸衰竭患者中,呼气流速降低、肺活量减少、MIF降低和FEV1下降等指标异常。
这些异常结果提示呼吸系统受损,有可能导致呼吸衰竭。
除了临床症状、血气分析和呼吸功能检查,其他辅助检查也有助于呼吸衰竭的诊断。
例如,胸部X射线可以显示肺部病变,如肺炎、肺水肿等。
心电图可以评估心脏功能,判断心肌缺血、心律失常等。
这些辅助检查结果可以提供关于呼吸衰竭原因的重要信息。
总之,呼吸衰竭的临床诊断标准是基于患者的临床表现、血气分析和呼吸功能检查结果。
临床表现包括呼吸困难、气促、疲劳等症状。
血气分析结果可以显示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
呼吸功能检查可以反映呼吸系统的功能状态。
呼吸衰竭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效果分析摘要:呼吸衰竭是常见的一种临床综合症,临床上导致呼吸衰竭的原因有很多种,例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哮喘、肺水肿等等。
患有呼吸衰竭的患者有呼吸困难、紫绀、抽搐、昏迷等临床表现,并且出现低氧血症和低碳酸血症引起休克,给患者带来生命危险。
因此,早期诊断呼吸衰竭并给予及时准确的救治显得至关重要。
呼吸衰竭的临床诊断方法最主要的为血气分析,还可辅助检查肺功能、胸部影像学和纤维支气管镜等。
确诊之后,呼吸衰竭的患者需及时救治,治疗的方法有氧疗、保持呼吸通畅、呼吸兴奋剂、机械通气以及支持治疗等,其中,机械通气中治疗效果最佳的方法是无创正压通气。
经治疗后呼吸衰竭的患者呼吸困难的症状减轻,休克和并发症的发生率降低,肺通气量增加,换气功能增强。
关键词:呼吸衰竭;临床诊断;治疗方法;治疗效果分析呼吸衰竭是指各种原因所致的肺通气和换气功能障碍,使静息状态下也不能维持足够的气体交换,导致低氧血症伴(或不伴)高碳酸血症,进而引起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和相应临床表现的综合症,呼吸衰竭可以分为急性呼吸衰竭和慢性呼吸衰竭。
急性呼吸衰竭发病时间短,发病急,而慢性呼吸衰竭发病时间长,发病重,如果患者没有得到有效的治疗,很有可能造成患者昏迷甚至死亡。
一、呼吸衰竭的临床诊断分析除原发疾病、低氧血症和二氧化碳潴留所致的临床表现外,呼吸衰竭的诊断主要依靠血气分析。
而结合肺功能、胸部影像学和纤维支气管镜等辅助检查对于明确呼吸衰竭的原因至关重要。
(一)、动脉血气分析动脉血气分析可以判断患者呼吸衰竭和酸碱失衡的严重程度,并且可以辅助呼吸衰竭患者的救治。
PH可以反映机体的代偿状态,有助于鉴别急性呼吸衰竭或者慢性呼吸衰竭。
在海平面、静息状态、呼吸空气条件下,动脉血氧分压小于60mmHg,伴有或者不伴有二氧化碳分压大于50mmHg, 便可以诊断为呼吸衰竭。
当动脉血气分析结果为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升高、PH正常时,说明患者酸中毒类型为代偿性呼吸性酸中毒。
呼吸衰竭诊疗规范各种疾病导致肺功能的严重损害,致使气体交换不能正常进行,动脉血氧分压降低和(或)二氧化碳分压增加,并超过正常预计范围时,即为呼吸衰竭。
【诊断标准】1.有引起呼吸衰竭的病因如呼吸道、肺组织、肺血管、胸廓或神经肌肉疾病。
2.临床表现包括呼吸困难,皮肤粘膜晦暗、唇甲发组,精神症状如烦躁、神志淡漠甚至昏迷,抽搐等。
3.动脉血气在海平面呼吸空气时,PaO2:低于60mmHg,PaCO2:正常或低于正常者,称为I型呼衰;PaO2:低于60mmHg,PaCO2:大于50rnιnHg者,称为II型呼衰。
【治疗原则】(一)针对病因给予相应治疗。
(一)呼吸支持1.建立通畅的气道痰液粘稠者,可雾化吸人化痰药物稀释痰液,或用支气管解痉剂扩张支气管,必要时给予糖皮质激素以缓解支气管痉挛,也可使用无创性机械通气治疗。
如经以上治疗效果不佳,则做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建立人工气道。
2,氧疗(1)急性呼衰①单纯缺氧:可吸人高浓度氧(35%以上)以纠正低氧血症,减少通气过度。
当缺氧仍不能纠正时,应使用机械通气,使PaO2>60mmHg o②缺氧伴二氧化碳潴留:采用机械通气治疗。
(2)慢性呼衰①单纯缺氧:可吸入高浓度氧,但氧浓度一般不应超过50%。
②缺氧伴二氧化碳潴留:使用低浓度(<35%)持续给氧。
如无效,需建立人工气道机械通气治疗。
(3)慢性呼衰缓解期:长期低浓度氧疗,每日吸氧最好在15小时以上。
3.呼吸兴奋剂对中枢性呼吸抑制引起的低通气,或COPD并发11型呼衰者,可给予呼吸兴奋剂如尼可刹米0.375-0.75g静脉缓慢推注,随即以3~3.75g加入500ml液体中静滴。
用药后观察神志及血气的变化。
若经4~6小时未见效,或出现肌肉抽搐等严重反应,应停用。
4.机械通气对经以上治疗不能纠正的呼衰,可给予机械通气。
对神志尚清,能配合治疗的患者,可先试用经鼻/面罩机械通气,如效果不佳,可建立人工气道。
对病情严重、神志虽清但不合作、昏迷或有呼吸道大量分泌物者,应及时建立人工气道,如经鼻(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
简述呼吸衰竭的处理原则呼吸衰竭是临床表现最严重的呼吸系统疾病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处于较高水平,而及早诊断和有效处理有利于患者康复。
呼吸衰竭的处理原则包括以下几方面:1.正确诊断:正确诊断是针对呼吸衰竭的有效治疗的基础,患者应经历体检、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诊断检查,以准确诊断为前提。
2.支持呼吸:对于呼吸衰竭的患者,应及时采取有效的支持性治疗措施,及时提供氧气支持或机械通气,以缓解患者的呼吸困难。
3.抗感染治疗:呼吸衰竭的患者容易发生肺部感染,因此应及时行抗感染治疗,选用止痛、抗病毒、抗真菌、抗放线菌和抗溶血链球菌等多药物。
4.支持性治疗:对于呼吸衰竭患者,在及时提供抗感染治疗的同时,应给予全身性的支持性治疗,包括营养支持、抗血栓、抗凝、改善氧分压等措施,缓解患者病情。
5.心理护理:因为呼吸衰竭的患者病情复杂,因此应综合考虑,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进行心理护理,引导患者积极面对。
6.家庭护理:家庭可以对病人进行护理和帮助,包括纠正病人的恶劣习惯,如吸烟、过度使用抗生素等,提供心理支持,帮助患者康复。
呼吸衰竭患者如果及时诊断和及时有效治疗,围绕呼吸衰竭的处理原则,可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从而达到痊愈的效果。
但是,在处理呼吸衰竭的过程中,还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要做好营养支持,定期做随访,以便及时发现患者的营养不良;二是要及早识别呼吸衰竭的危险因素,如肺部感染、不良反应等,及时采取治疗措施,以防发生并发症;三是要及时考虑机械通气治疗指征,安排患者进行ICU 治疗,以期尽早控制呼吸衰竭。
综上所述,呼吸衰竭的处理原则包括:正确诊断、支持呼吸、抗感染治疗、支持性治疗、心理护理、家庭护理等,除了定期诊断和正确治疗,还要做好日常护理,全力增强患者的抵抗力,以达到痊愈的目的。
呼吸衰竭的临床诊断与治疗
发表时间:2015-10-22T17:10:31.307Z 来源:《健康世界》2015年5期作者:张翠霞
[导读]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临河区人民医院呼吸消化科 15000 要准确的诊断呼吸衰竭病症,需要综合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表现特点、动脉血气特点以及呼吸功能检查等等因素,确诊病情因素才可能提供对症治疗措施,提升临床救治成功率。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临河区人民医院呼吸消化科 15000
摘要:目的探究呼吸衰竭的临床表现特点,并总结治疗措施。
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3年4月~2014年8月入院接受治疗的82例呼吸衰竭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
结果按照患者的呼吸衰竭病程特点为患者开展对症治疗,救治率高达97.6%。
结论要准确的诊断呼吸衰竭病症,需要综合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表现特点、动脉血气特点以及呼吸功能检查等等因素,确诊病情因素才可能提供对症治疗措施,提升临床救治成功率。
关键词:呼吸衰竭;诊断治疗;供氧
呼吸衰竭是因为肺部通气不足,弥散性功能障碍与肺通气/血流比失衡而造成的问题,会让人在静息的状态下呼吸而发生低氧血症或者二氧化碳潴留的问题,诱发各项生理功能与代谢功能的紊乱[1]。
呼吸衰竭发病急,病程迁延迅速,如果治疗不够及时,对患者造成的安全威胁是十分巨大的,因此医生在处理此项病症的时候,需要依照患者的病情发展程度为其设计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以实现降低患者临床死亡率的目的。
本次研究中随机选取我院82例急性呼吸衰竭患者,对其临床诊断与救治方式进行总结,具体内容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我院2013年4月~2014年8月入院接受治疗的82例呼吸衰竭患者,其中男性患者46例,女性患者36例,年龄区间在24岁至79岁之间,平均年龄(53.4±12.3)岁。
本次乳腺的82例呼吸衰竭患者,按照其病程特点,有33例急性呼吸衰竭,49例患者为慢性呼吸衰竭。
1.2方法
本组82例患者全部使用吸氧治疗,以改善患者的呼吸衰竭而出现的缺氧问题,其中41例患者使用面罩吸氧,26例患者使用鼻导管吸氧,另外15例患者使用机械通气辅助呼吸。
急性呼吸衰竭的治疗:7例严重肺部感染而造成病症出现的患者,为其提供阿奇霉片做抗感染治疗,每天0.5g,连续服用10d;另外5例患者因为外伤而总成胸腔积液存在,为其使用手术措施治疗,手术方式为患者抽取积液,以保证患者的呼吸畅通。
慢性呼吸衰竭:使用喹诺酮类或者氨基糖苷类联合美洛西林开展抗感染治疗,使用浓度为0.5%的沙丁胺醇溶液1mg至5㎎,以雾化吸入的方式为患者执行治疗措施,保证患者的呼吸道通畅,氧流量保持在每分钟1~3L,氧浓度控制在25%~33%为患者开展用氧治疗,并且依照患者的个人病情适当的加入呼吸中枢兴奋剂,例如可以使用25mg的小剂量氢氯噻嗪,每天1次至3次,联合使用40mg的联合螺内酯,每天1次至2次,药物使用过程中要注意钾的补充[2]。
在这个过程中要同步为患者提供营养支持治疗,为患者补充高蛋白和高热量的食物。
2.结果
本组82例患者经过临床诊断与对症治疗后,1例患者因为胸外伤程度严重,造成肺部挫伤程度严峻而抢救无效死亡,另外1例患者因为尿症牵连至全身脏器衰竭而死亡,临床死亡率为2.4%;另外80例患者经过临床救治后成功康复,病情慢慢得到好转控制,生活质量逐渐上升后顺利出院,救治成功率为97.6%。
3.讨论
呼吸衰竭属于人体呼吸生理病理性失调而造成的一种不良临床病症,不管何种愿意都会加重患者肺氧合障碍以及肺泡通气失衡,从而使得患者发生气体交换障碍症状而加重呼吸衰竭临床表现,此项病症的分类能够参照病程发展的急缓程度,分成急性与慢性两种[3]。
3.1呼吸衰竭的临床诊断
分析动脉气血可以对呼吸衰竭的类型进行分析,并且对病症的严重程度进行判断,以更好的了解人体内的酸碱平衡程度,为临床合理治疗提供参照标准,且效果突出,安全性极高,属于呼吸功能受损者接受最普遍的检查方式。
对谵妄昏迷、疾病为重的而无法顺利接受治疗的患者配合开展治疗,但是对呼吸功能、通气功能和换气功能障碍的判断具有优质表现效果。
患者如有严重的感染、气胸和胸腔积液等会加重呼吸衰竭病症,对患者开展X线检查时就能够得出相应的反映效果,在呼吸衰竭的病情诊断过程中使用X线能够准确的诊断出患者的患病原因,而临床随着支气管镜以及胸腔镜等技术的高速发展,这两项技术被使用在病情诊断方面的作用也愈发突出[4]。
3.2呼吸衰竭的治疗
呼吸衰竭的治疗不能够一概而就,而是需要按照患者的具体病情,对患者开展对症治疗,因为I型和II型的呼吸衰竭治疗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要保持患者有通畅的气道,可以为其提供氧气或者呼吸兴奋剂等治疗[5]。
I型的呼吸衰竭,因为患者通气功能受到了阻碍,因此在氧疗过程中需要升高氧气的浓度,但是II型的呼吸衰竭患者,对其治疗则要使用低流量吸氧动作,避免其出现PaCO2对呼吸作用造成抑制。
对患者提供快速、准确的临床动脉血气分析和影像学检查等确诊患者的病情,之后依照患者的具体病情特征为患者开展抢救治疗,急性呼吸衰竭的患者为其使用抗生素行抗感染和积液抽取治疗,同时可以为患者提供氧气治疗,以改善患者出现的机体缺氧病症;对于慢性呼吸衰竭的患者,为其开展抗感染治疗、雾化吸入通气以及小剂量呼吸中枢兴奋剂等治疗方式。
本次研究中82例患者,对其开展对症治疗,救治成功率高达97.6%,让80例患者顺利脱离生命危险而顺利出院,这和古力米热.依明等[6]的研究结果相似。
综上所述,临床上治疗呼吸衰竭,需要对患者的发病要素、临床表现特点和血气分析结果等行综合全面的考量,这样很容易诊断出呼吸衰竭的病症,也会对因为不同因素而造成的呼吸衰竭程度与病理特征有全面综合的了解,并且开展相应的指导治疗措施。
参考文献:
[1]杨立慧.呼吸衰竭的临床流行病学研究与治疗[J].现代养生,2014,20:51.
[2]韩庆影,汤丽范.关于急性呼吸衰竭的诊断与治疗[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3,23:16.
[3]顾艺难,秦少云.160例呼吸衰竭患者的诊治研究[J].实用临床医学,2013,08:18-20.
[4]叶裕良.扩张性心肌病合并心力衰竭的临床诊断与治疗[J].中国医药科学,2011,10:152-158.
[5]李珍莹.矽肺伴Ⅱ型呼吸衰竭应用无创呼吸机治疗的临床价值分析[J].临床医学,2014,10:51-52.
[6]古力米热.依明,努尔阿米娜·米吉提.60例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诊疗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2014,26:136-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