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变化喜人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变化喜人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变化喜人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变化喜人

城乡居民生活变化喜人

近年来,长治市委、市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着力调整经济结构,努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不断增强社会经济发展活力,全市经济有了长足发展,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快速增长,人民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提高和改善。

一、城乡居民收入快速增长,社会保障进一步完善。

2000年以来,我市以改善民生为根本,努力拓宽增收途径,在努力扩大就业的同时,多次增加在岗职工工资、提高离退休金、最低工资标准、加大社会保障力度等一系列措施,使得城镇居民收入快速稳步增加。对农村居民,积极实施城乡统筹,以发展县域经济为载体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尤其是近年来,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实行粮食直补、退耕还林、农村低保养老金、等一系列前所未有的支农、惠农举措,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拓宽了农民的增收渠道。2010年,全市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7122.7元,比2000年增长274.7%,平均每年增长14.1%,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960元,同2000年比增长170.6%,平均每年增长10.5%。

2010年末城镇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为40.25万人,其中职工30.87万人,离退休人员9.38万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职工人数为46.6万人。参加失业保险职工人数为25.45万人。2010年全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应参合人数236.5万人,参合人数221.6万人,参合率为93.7%,

二、城乡居民消费水平进一步提高,生活质量显著改善

随着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大幅度提高,城乡居民消费支出持续增长,消费水平显著提高,由满足基本生活需要型向追求生活质量提高型转变。2010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达10829.5元,同2000年比增长208.6%,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性支出达2935.1元,同2000

年比增长91.6%。

(一)食品消费由量的满足转向质的提高。城乡居民在吃的问题上更加注重质量的提高,追求食品的营养性、科学性、均衡性和多样性。高档粗粮、特级水产品、绿色天然食品等普遍受到居民欢迎,居民餐桌丰富多元、营养科学保健。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食品支出

3361.9元,同2000比增长173.3%;农村居民人均食品支出1167元,同2000比增长45%。食品支出占总消费支出比重进一步下降,2010年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分别为31%和39.8%,比2000年下降了2.3和12.7个百分点。

城镇居民抽样调查显示,在主要食品消费构成中,粮食类消费下降明显,由2000年114.9公斤下降到2010年的81.5公斤,而各类鲜菜、肉禽蛋类及水产品、干鲜瓜果、糕点、奶及奶制品消费呈上升趋势,2010年奶及奶制品消费18.7公斤,较2000年翻了近一番。

2010年,农村居民人均肉禽蛋奶及水产品支出322.9元,比粮食支出多出27.2元,农村居民的饮食已然由温饱型转向营养健康型。

(二、)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居民对穿着消费有了深刻变化,衣着消费的个性化发展,档次明显提高。人们衣着消费不仅是为了简单穿着,而是更注重品味、高档化、个性化、精品化的衣着。城镇居民的衣着从一衣多季、一衣多场、规格单调向多样化转变,形成追求新、美的个性化消费模式。2010年城镇居民衣着支出1489.9元,2000年为468.6元。2010年,农村居民衣着支出人均340元,较2000年有了大幅度的增长。

(三)城乡居民住房条件、配套设施不断改善。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生存环境、生活环境的更高追求,住房消费已成为一个较为明显的消费亮点,城乡居民建房、购房、装修房热情高涨,推动了居住条件的快速改善。2010年生活用煤气4407.2万立方米。燃气普及率83%。市区住宅集中供热面积1788万平方米。

100户城镇居民抽样调查显示,2010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居住支出1111.4元,同2000比增长227%,住房人均建筑面积达到33.5平方米;使用煤炭做燃料的由2000年24户下降到2010年1户,用管道煤气和液化石油气则增加到97户;在卫生设备拥有方面,有厕所浴室的住房由2000年16户增加到2010年为55户。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全面推进,加大了农村基础设施等投入力度,新农村建设重点推进村的实施,使农村居住环境明显改善,农村新建住房或购买商品房的户较多。2010年,农村居民居住支出人均357元,比2005年增长66.3 %。其中,购买住房和生活用房建筑材料人均397元,增长26.6%。人均住房面积达到36.4平米。宽敞舒

适的住房一直是农村居民向往的目标,也是生活质量改善的重要标志。在住房条件得到明显改善的前提下,追求房屋内部装饰成为时尚,装饰装修生活用房的支出增加较多。2010年,农村居民购买装修生活用房材料支出人均42元,比2005年增长66.3 %。年末住房中楼房面积达到了12.8平米,比2005年增长53.5%。。

(四、)主要耐用消费品拥有量成倍增长

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和住房质量的持续改善,城乡居民对大件商品的需求增加,消费重心开始由一般用品转向耐用消费品,由低档的家电产品转向价值含量大、技术含量高的家电产品,由满足物质享受的产品转向追求精神享受的产品。电冰箱、空调、微波炉等耐用消费品越来越多地进入家庭,购买高档家用物品已成为居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又一个重要标志。据100户城镇居民抽样调查显示,同2000年相比,多数消费品增长速度多数呈三位数增长,有的甚至是四位数增长。

2010年,农村居民家庭设备及用品支出人均164元,其中,购买

室内装饰品增长29.9%;购买机电设备人均增长51.7%。年末每百户拥有电冰箱20台、空调2.5台、热水器8.5台。

(五)居民用于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支出大幅增长。随着城乡居民收入的稳步增长,人们在物质生活不断丰富的同时,对教育、精神文化生活方面的消费也越来越重视,注重教育投入,提高自身素质,提

高文化品位的理念已被众多家庭所认同。2010年,我市城镇居民人均用于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方面的支出为486.7元,同2000比增长110%。

(六)健康意识明显增强,医疗保健支出增加迅速。城乡居民防病治病的意识普遍增强,各类健身器材、医疗保健器材和滋补保健品迅速进入普通居民家庭,医疗保健消费成倍增长,凸显了城乡居民追求健康的强烈愿望。2010年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医疗保健支出达609.6元,同2000比增长41.1%;农民人均医疗消费的支出达到189.4元。

(七)交通通讯日益便捷,消费支出快速增长。随着公路建设的迅猛发展和信息产业的快速崛起,四通八达的城乡交通和方便快捷的现代通讯给人们的出行和相互交流提供了极为便利的条件,极大地刺激了居民交通通讯和信息消费需求,2010年末我市交通运营车辆达到621辆,出租汽车1800辆。

2010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交通和通讯支出1902.5元,同2000

比增长340.3%。每百户城市居民家用汽车拥有量达到8辆,是2000年末的1.67倍;每百户拥有手机数量由2000年12部增加到今年的173部,增长1341.7%。

农村居民通讯条件明显改善。2010年,平均每百户拥有固定电话机66.7部;移动电话115部。农村居民在国家信息产业发展中分享到的成果越来越大。

(八)生活内容更加丰富,生活方式由生存型向享受型转化。随着社会服务行业和家政行业等第三产业的发展,人们生活方式正在由“生存奋斗型”向“生活享受型”转化。花钱雇保姆、请钟点工,将婚丧嫁娶等一些重大事项委托专业组织承担,利用第三产业发展给生活带来的极大方便,将家务劳动推向社会化。利用闲暇时间充分享受生活,利用社会的精细分工缓解生活的压力,成为城乡中人们生活方式变化的新趋势、新特点。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服务性消费支出2760.7元。

三、居住生活环境更加优美

如今的长治已然是一座园林城市,鸟语花香,亭台楼榭,小桥流水,雕塑林立……2010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8.01%,公园4座,总面积127公顷。全年全市空气质量Ⅱ级以上天数达356天,

2020年居民生活水平调查报告

在某一情况或事件需要弄清楚时,我们通常要进行专门的调查研究,并详细地钻研所获的材料,最终形成调查报告。在写之前,要先考虑好内容和结构喔!以下是帮大家整理的居民生活水平调查报告,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调查背景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居民收入情况,往往可以真实地反映当地的经济状况。而居民的消费结构也可以体现出本地区居民的消费意识及理念、消费方向及目的、以及热点消费方向。对本地区居民的收入及消费结构进行调查,有助于了解本地区的经济状况,确定经济发展的目标及方向,加快经济建设的步伐,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对社会主义经济的有效、高速、可持续发展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本次调查就是在消费越来越重要的大背景下展开的,目的是通过调查发现问题,并找到相应解决方法,从而达到“合理消费”的最终目的。 二、调查内容 在发放的调查问卷中,总共涉及2个问题,涵盖居民消费以及收入两大方面。问卷的内容包括对收入,消费方式的选择,理财观念及理财方式等方面。通过本次调查,初步了解了现今城市居民收入和消费观念的趋势,找到居民之间收入和消费观念的差异调查方式。 在调查期间,我通过在市区发放问卷和走访部分居民家中实地调查。在此次调查过程中,总共发放问卷5份,收回有效问卷46份,回收率为92%。并从中抽取了24份进行抽样调查。通过整理,比对以及分析计算,得到了一些数据,对本次调查有较大的参考作用。 根据抽取的问卷。调查详细情况及分析如下 三、具体情况 年收入低于1元的低收入家庭6个; 处于1元到2元的中等收入家庭8个; 2元到5元的中高等收入家庭6个; 5元到1元的较高等收入家庭2个; 年收入高于1元的高收入家庭2个。 年生活费用低于1元的低消费家庭7个; 处于1元到2元的中等消费家庭11个;

八年级下学期历史教案《人民生活方式的变化》

八年级下学期历史教案《人民生活方式的变化》 八年级下学期历史教案《人民生活方式的变化》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八年级下学期历史教案《人民生活方式的变化》,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课程标准] (1)以人们衣、食、住、行、用等方面的变化为例,说明改革开放对人们生活方式所产生的影响。(2)知道就业制度的变化,认识社会发展改变了人们的就业观念。(3)以医疗保险制度的建立为例,说明社会保障制度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本课学习,了解改革开放前后,人们在社会生活方面发生的变化以及在就业制度、社会保障体系方面的变化。 (2)培养学生用数字、图片等资料分析对比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历史发展观和进步观。 (4)培养学生辩证思维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安排学生采访或社会调查,收集改革开放前后人们在衣、食、住、行方面的变化为第一手资料,作为课堂教学内容的`补充。 (2)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制度,数据。用数字有力说服,实施探究式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3)采用“举办小型展览会”、“编写历史小报”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历史发展观和进步观。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人们在社会生活方面发生的前所未有的变化,这是社会的进步,也是改革开放的胜利。 (2)认识到国家关于就业制度的改革,打破”铁饭碗”是社会进步的要求,人才竞争的需要。国家逐步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是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重点] 改革开放后人们在衣、食、住、行、用等方面的变化。 [难点] 改革开放后就业制度和社会保障体系的把握。 [教学设计思路] 教师组织学生有“节奏性”的活动,对比观察民国时期、近代的系列照片、社会调查、实物展示等,引导学生主动进入角色,深入理解变化现象及其内涵。[教学过程] 导入: 一、衣、食、住、行的变迁学生分为四组分别通过调查、采访了解改革开放前后衣、食、住、行等方面的变化。 1、衣 [家庭照片展示讲解] [服装表演] [小品表演]《抢购》 [数据展示]1990年城市居民衣着人均消费275.6元 xxxx年城市居民衣着人均消费537.5元 2、食 [年夜饭调查](地点、内容、

【报告范文】居民生活水平调查报告

居民生活水平调查报告 关键词:消费;理财;误区;合理;健康 一、调查背景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居民收入情况,往往可以真实地反映当地的经济状况。而居民的消费结构也可以体现出本地区居民的消费意识及理念、消费方向及目的、以及热点消费方向。对本地区居民的收入及消费结构进行调查,有助于了解本地区的经济状况,确定经济发展的目标及方向,加快经济建设的步伐,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对社会主义经济的有效、高速、可持续发展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本次调查就是在消费越来越重要的大背景下展开的,目的是通过调查发现问题,并找到相应解决方法,从而达到“合理消费”的最终目的。 调查过程 调查时间地点 本次调查为期10天,从8月11日开始到8月20日截止,调查的范围主要是河北省邢台市市区及近郊,问卷发放两个区域主要在中兴西大街地区。 调查范围 本次调查对象是城乡居民,跨越各个年龄层并涵盖各种学历和职业。接受调查的居民共46位,分别从事13种职业。 调查内容 在发放的调查问卷中,总共涉及20个问题,涵盖居民消费以及收入两大方面。问卷的内容包括对收入,消费方式的选择,理财观念及

理财方式等方面。通过本次调查,初步了解了现今城市居民收入和消 费观念的趋势,找到居民之间收入和消费观念的差异调查方式 在调查期间,我通过在市区发放问卷和走访部分居民家中实地调查。在此次调查过程中,总共发放问卷50份,收回有效问卷46份, 回收率为92%。并从中抽取了24份进行抽样调查。通过整理,比对以 及分析计算,得到了一些数据,对本次调查有较大的参考作用。 根据抽取的问卷。调查详细情况及分析如下: 具体情况: 年收入低于10000元的低收入家庭6个;处于10000元到20000元 的中等收入家庭8个;20000元到50000元的中高等收入家庭6 个;50000元到100000元的较高等收入家庭2个;年收入高于100000元的高收入家庭2个。 年生活费用低于10000元的低消费家庭7个;处于10000元到 20000元的中等消费家庭11个;20000元到50000元的中高等消费家庭 5个;50000元到100000元的较高等消费家庭2个;年生活费用高于100000元的高消费家庭1个。 财政情况调查显示8户收支平衡,12户稍有结余,1户有很大富于,还有3户入不敷出。 低收入家庭开支占收入的86.67%;恩格尔系数为76.67%。居民第 二消费点(即占开支额比例第二的消费点)主要是教育费用,其金额占 总开支的41.67%。被调查者主要从事农民行业。 年收入处于10000元到20000元的中等收入家庭开支占收入的 57.5%;恩格尔系数等于52.5%居民第二消费点主要是交通等与工作关系密切的项目,此项开支占总开支的37.75%。 中高等收入的家庭开支占收入的56.67%;恩格尔系数等于43.33%。居民的第二消费点各项所占比例相近,此项开支占总开支的34.17%。

关于城镇居民生活现状的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关于城镇居民生活现状的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小组成员:周佳敏,孙晓彤,张晓琪,赵小莹,安珈锐摘要:我们小组成员的家乡遍布在大连、沈阳和鞍山三个地方,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各个地区都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今年暑假,基于对家乡的热爱和学校及社会对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支持和要求,积极响应辽宁师范大学关于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号召,我们组成立城镇居民生活现状调研小组,全体成员利用暑期时间深入基层,通过问卷调查、民众访谈等方法对大连、沈阳和鞍山的居民生活现状问题展开调研。 一、中国在变,城镇也在变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稳定发展,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惊人的成就,生产力水平大幅度提高,经济持续稳定高速增长,城市化水平也不断提高。城镇居民的生活状况得到了极大改善,消费结构也发生了变化,人们开始关注更广意义上的生活质量。(一)居民收入不断增长,收入渠道不断拓宽 根据村委会杨主任给我们的资料显示: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收入的渠道进一步拓宽,收入结构发生变化。我城镇居民人均年可支配收入从1990年的约1万元上升到2000年的1.5万元,由于城镇居民家庭收入呈现多元化特征,其收入构成也随之变化,收入明显提高。(二)消费结构趋于优化,居民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由于受消费价格的影响,吃的比重上升,穿、住、交通通信等都略有下降,而医疗保健比重也上升了,已高于吃的比重,跃居第一位,消费结构出现了新的变化。服务性消费、旅游支出、交通通讯、文化娱乐服务消费、美容用品和美容费支出成为居民生活中的五大消费热点和亮点,有力地推动了总体消费水平。食品消费由量的满足转向质的提高。食品市场供应丰富,品种繁多,居民在吃饱的基础上,更加注重质量的提高。人们的食品消费注重合理调整膳食结构,荤素搭配,粗细结合,追求食品的营养性、科学性、均衡性和多样性。保健、

家乡人生活的变化

家乡人生活的变化 ──人教版《品德与社会》第四册第2单元第1课 北京师范大学厦门海沧附小黄芬芬 【教学目标】 1.通过调查、采访、观察等形式了解家乡的过去,认识家乡的今昔巨变,增进尊重历史、珍惜今天生活的积极情感。 2.感受家乡人生活的巨大变化,培养热爱家乡的情怀。 3.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查找资料、访谈、文献研究、合作交往的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搜集家乡的历史、地理、人文等有关的故事,了解家乡的变迁。 【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对家乡的自豪感。 【教学准备】 1.歌曲《澎湃海沧》《海沧之歌》。

2.课前请学生搜集家庭居室的新、旧照片,旧粮票、布票,长辈用过的生活用品等。 3.请学生向长辈调查、了解家庭生活变化和家乡道路的发展情况。 4.搜集家乡的历史、地理、人文等有关的故事及图片等资料。 5.了解学生调查家乡巨变的情况,教师做到心中有数,提高教学的针对性。 【活动过程】 第一阶段:组织探究小组 学生自由组织探究小组,每个小组由5~6人组成,推荐一位担任组长总负责。(各个探究小组的成员自由组合,分工及任务分配等自由决定,学生的积极性得到最大的提高,这有利于课题研究的开展,还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能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和责任心。) 第二阶段:收集家乡人过去的生活用品 让学生用周末及国庆节7天长假,走进社会、走进社区向各行业人员了解家乡居住环境、道路交通等方面的发展情况。向长辈调查、了解家庭生活的变化发展情况,并邀请家长一同收集过去的日常生活用品,一起探究,并记录这些物品的名称、作用、用法。(让学生亲自收集资料,学生的感受更深,体验更丰富。) 第三阶段:交流、汇报、展示

关于居民生活水平调查报告

关于居民生活水平调查报告 一、调查背景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居民收入情况,往往可以真实地反映当地的经济状况。而居民的消费结构也可以体现出本地区居民的消费意识及理念、消费方向及目的、以及热点消费方向。对本地区居民的收入及消费结构进行调查,有助于了解本地区的经济状况,确定经济发展的目标及方向,加快经济建设的步伐,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对社会主义经济的有效、高速、可持续发展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本次调查就是在消费越来越重要的大背景下展开的,目的是通过调查发现问题,并找到相应解决方法,从而达到“合理消费”的最终目的。 二、调查内容 在发放的调查问卷中,总共涉及20个问题,涵盖居民消费以及收入两大方面。问卷的内容包括对收入,消费方式的选择,理财观念及理财方式等方面。通过本次调查,初步了解了现今城市居民收入和消费观念的趋势,找到居民之间收入和消费观念的差异调查方式 在调查期间,我通过在市区发放问卷和走访部分居民家中实地调查。在此次调查过程中,总共发放问卷50份,收回有效问卷46份,回收率为92%。并从中抽取了24份进行抽样调查。通过整理,比对以及分析计算,得到了一些数据,对本次调查有较大的参考作用。 根据抽取的问卷。调查详细情况及分析如下: 三、具体情况: 年收入低于10000元的低收入家庭6个;处于10000元到20000元的中等收入家庭8个;20000元到50000元的中高等收入家庭6个;50000元到100000元的较高等收入家庭2个;年收入高于100000元的高收入家庭2个。 年生活费用低于10000元的低消费家庭7个;处于10000元到20000元的中等消费家庭11个;20000元到50000元的中高等消费家庭5个;50000元到100000元的较高等消费家庭2个;年生活费用高于100000元的高消费家庭1个。 财政情况调查显示8户收支平衡,12户稍有结余,1户有很大富于,还有3户入不敷出。 低收入家庭开支占收入的86.67%;恩格尔系数为76.67%。居民第二消费点(即占开支额比例第二的消费点)主要是教育费用,其金额占总开支的41.67%。被调查者主要从事农民行业。

重庆城乡居民最低生活

重庆市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统计报表制度 (2016~2017年定期报表) 重庆市民政局制定 2015年10月 - 1 -

本报表制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的有关规定制订《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第七条规定: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以及个体工商户和个人等统计调查对象,必须依照本法和国家有关规定,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地提供统计调查所需的资料,不得提供不真实或者不完整的统计资料,不得迟报、拒报统计资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第九条规定: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对在统计工作中知悉的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信息,应当予以保密。 - 2 -

本制度由重庆市民政局负责解释。 目录 一、总说明 (6) 二、报表目录 (7) 三、调查表式 1.重庆市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统计月报表(渝民政1表) (8) 2.重庆市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统计月报表(渝民政2表) (9) 四、主要指标解释 (10) - 3 -

一、总说明 (一)目的 为全面描述、科学监测、动态评估重庆城乡低保发展状况和趋势,进一步规范和完善社会救助统计,为科学制定社会救助政策提供依据,根据《重庆市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切实加强和改进最低生活保障工作的意见》(渝府发〔2013〕22号)、《重庆市最低生活保障条件认定办法》和法律法规、政策调整变化的情况,对原有统计报表进行保留,形成本制度。 (二)主要调查内容 本制度调查内容主要包括低保家庭人口状况、低保家庭总户数、低保资金支出状况、低保补差支出状况、临时补贴支出状况、等5个部分。 (三)调查范围和对象 本制度实施范围为全市38个区县(自治县)及北部新区、万盛经开区,由各区县(自治县)民政部门负责组织实施,从乡镇(街道)起填报。 (四)本制度资料来源于低保资料的行政记录,由各区县(自治县)乡镇(街道)低保业务部门加工整理上报。 (五)报送日期及方式 本制度报表为月报。《重庆市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统计月报表》为月报,于次月5日前通过低保信息系统汇总上报;《重庆市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统计月报表》为月报,于次月5日前通过低保信息系统汇总上报。 (六)其他事项 1、本制度报表所涉及财务指标解释分别以《行政事业会计制度》、《企业会计制度》、《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为准。 2、本制度报表所涉及金额、百分比计量单位的指标均保留两位小数。 3、低保业务部门要加强与计财部门的衔接,做好统计基础工作,建好低保统计台账,做到同口径的数据一致,确保报表数据的有效性、真实性。 4、每月5日前各单位必须将上月报表打印校对,经分管领导签字确认,存档备查。市局每月将通报各地社会救助统计上报工作质量,并作为年度社会救助工作目标考核的重要依据。 5、统计上报数据要严格按照规定和要求填报,做到数据准确无误,不得虚报、瞒报、拒报、迟报。 6、本制度实行全国和重庆市统一的分类标准和统计规定,请各单位严格贯彻执行。 7、本统计制度由重庆市民政局负责解释。 - 4 -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生活变化

一、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30年来,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以改革实现开放,以开放促进改革,改革与开放形成了发展中的“双轮驱动”,成为决定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这一发展路径的成功在于体现了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本质要求,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受严重挫折时,人们在重重迷雾困厄之中顿见一片社会主义“好山色”,即终于见到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图景。这是中国发展的经验,同时也启示了未来发展的道路。何谓“经济全球化”?就生产力运动和发展的角度分析,经济全球化是一个历史过程:一方面在世界范围内各国、各地区的经济相互交织、相互影响、相互融合成统一整体,即形成“全球统一市场”;另一方面,在世界范围内建立了规范经济行为的全球规则,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了经济运行的全球机制。在这个过程中,市场经济一统天下,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因此,我认为,经济全球化是指生产要素跨越国界,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各国、各地区相互融合成整体的历史过程。经济全球化的最本质、最一般的含义,是指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世界市场的建立,整个世界经济日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从而导致世界各国和各民族之间在经济、政治、文化上的相互往来和相互依赖。 自20世纪中叶以来,生产和科技的迅猛发展以及市场经济的普遍建立,极大地加强了世界的联系和交往,特别是90年代以来,以信息技术革命为中心的高新技术迅猛发展,不仅冲破了国界,而且缩小了各国和各地的距离,使世界经济越来越融为整体。 邓小平坚持马克思对资本主义一向采取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他认为,过去相当长一个时期内,我们对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认识不科学,对人类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创造的文明成果采取一种排斥和拒绝的态度,关起门来搞建设,结果,严重影响了社会主义经济文化的发展。邓小平指出:“建国以后,人家封锁我们,在某种程度上我们也还是闭关自守。”““经验证明,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能成功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在开放的世界潮流中,中国只有打开国门,主动参与全球化过程,积极扩大同世界的交往,才能得到过去难以得到的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市场、资源和其他有利条件,再加上我们自己的努力,才能加速发展,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从历史趋势的角度看,如果说开放的过程是全球化,那么改革的过程就是多元化。邓小平同志从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出发指出,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而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就必须破除各种束缚生产力的障碍,首先就是要通过改革打破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改革并不是要改变社会主义制度,而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从这个意义上说,改革不同于以往那种以推翻某种社会制度或某个政权为目的的革命。但改革是要通过打破旧体制、建立新体制,以实现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其深刻程度和深远影响,又相当于一次革命。 事实证明:对内改革、对外开放,成功参与经济全球化是中国崛起的关键。这一成功,可以归结为以努力推动国内体制的改革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要求,以积极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拉动国内改革。从生产要素国际流动的意义上看,开放为要素的流入打通了道路,而改革既释放了国内长期闲置的低级和低流动性生产要素,又为高级和高流动性要素的流入形成了发挥作用的机制和条件,进而增强了开放对要素流入的吸引力。因此,改革与开放平行推进这种“双轮驱动”构成了中国在全球化中崛起。 二、在中国日益融入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改革开放的内涵要深化 以改革而论,应立足于政府管理体制改革,重新思考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确立符合市场规律的政府干预经济的方式。中国在这30年取得巨大的成就,一个基本原因是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采取了一系列变通性的体制和政策,解开了命令经济中行政命令的束缚,扩大了居民择业和创业的自由权利,使得原来被压抑的潜能得以发挥出来。不过,这种变通性的体制和政策往往在一定程度上保持着政府主导,或者说重商主义的特点。在市场制度发展起来以后,就必须对这类过渡性的制度作进一步的市场化改革,否则就会带来种种消极的经济和社会后果。在中国,许多人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解为重商主义那样的以国家强力干预,追求国家财富积累的经济,或者像战后日本那样实行“新重商主义”的出口导向政策的“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特别在中国这样一个长期采用苏联式体制的东方国家,人们往往对国家行政权力怀有敬畏崇拜的感情,而掌握这种权力的人则把它当成可以用以利用不受约束的权力寻租取利的“通灵宝玉”,不肯轻易放弃。于是,当改革进到中途,特别是进入2000年以

居民生活水平持续提高学习资料

第一章居民生活水平持续提高 六是生活水平稳步提高,从解决温饱向总体小康跨越。“十五”期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3.1%和8%。覆盖城乡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建立,全市用于社会保障财政支出年均增长 72.5%。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余额712亿元,增长1.5倍。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分别达到28.3平方米和49.6平方米,市区户均汽车拥有量为12.7辆,均居全省全国前列。台州已经从全省贫穷落后地区转变为相对富裕地区,人均收入在全省居温州之后排名第二位,在长三角16个城市中居上海之后排名第二位;台州的消费水平也一直居于前列,在长三角地区列第一位,高于上海、杭州、苏州等地;今年全市人民币储蓄存款已经达到1600多亿元,民富现象非常突出。 “十一五”期间,台州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和其它不利因素的影响,努力化解经济运行中的困难和问题,突出改善民生,加大对“三农”的投入和扶持力度,不断拓宽城乡居民的增收渠道,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改善。 一、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 2010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7212元,比2005年增长56.4%,年均增长9.4%,扣除价格因素,年均实际增长6.5%。2010年,全市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11307元,比2005年增长69.0%,年均增长11.1%,扣除价格因素,年均实际增长8.2%,增速超过城镇居民收入1.7个百分点,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 (一)城乡居民工资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较快增长 工资性收入是指就业人员通过各种途径得到的全部劳动报酬,它是城镇居民家庭收入的最主要来源,也是农村居民增收的主要支撑点。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为17428元,比2005年增长56.9%,年均增长9.4%;占家庭总收入的比重达到60.1%,较2005年提高0.4个百分点。2010年,农村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为4828元,比2005年增长88.4%,年均增长13.5%,增速超过纯收入2.4个百分点;占纯收入的比重为42.7%,比2005年提高4.4个百分点,是农村居民增收的主要拉动力量。 近年来,为了保障民生,政府不断加大对社会保障事业的投入,社会保障覆盖面和保障标准不断扩大和提高,带动了城乡居民转移性收入的较快增长。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转移性收入为6090元,比2005年增长59.0%,年均增长9.7%;占家庭总收入的比重为21.0%,较2005年提高0.4个百分点,为城镇居民家庭总收入的第二来源。其中养老金和离退休金收入人均5172元,比2005年增长75.8%,年均增长11.9%。2010年,农村居民人均转移性收入为664元,比2005年增长1.38倍,年均增长18.9%;占纯收入的比重为5.9%,较2005年提高1.7个百分点。

周宁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生活方式变迁调查

周宁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生活方式变迁调查 在改革开放三十年来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我家乡这边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人们对此的看法和满意度是不同的。本文通过一份调查问卷,调查目前的人们的生活方式的改变,同时重点调查人们对于这些生活方式的改变的满意度是如何的,然后再自己的家乡对调查问卷进行发放,收回有效的问卷后进行分析,看看现在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生活方式到底发生了如何的变化,同时人们对此的反应与满意度又是如何的,这样有利于为国家进一步的发展和为人民服务提供更加有利和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 一、调查目的 目前家乡周宁发展态势很好,经济上取得了很大的变化,人们的生活方式有了一定的变化,更加便利了人们的生活,但是人们对此的反映是如何的,是否满意目前的生活方式的变化,是否适应呢。为了了解这一问题,本文分析了假期设计并分析的调查问卷。目的是了解家乡周宁的生活方式的改变与活满意度的调查分析,以便为国家进一步的发展和为人民服务提供更加有利和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 二、调查方案设计 采用问卷调查法,方便取样抽取市区进行问卷调查。根据要调查的对象和问题设计了一份调查问卷,在市区的一些街道区段和生活小区进行方放并进行了回收,共发放了50份的调查问卷,回收了46份有效的调查问卷,以此为基准进行分析。 三、调查情况及统计结果 在这里对调查的具体结果进行展示,为更加直观的显示数据之间的关系,特别绘制了条形图和饼状图进行展示。 1:您的年龄是 未成年18-30 31-50 50以上 7 17 13 9 2.您的性别是 男女 30 16 3.您的学历是

高中以下高中大学研究生研究生以上 8 25 10 3 0 4.您的身份是 学生教师企事业单位公务人员个体待业其他 20 10 15 1 5.近5年来生活方式是否发生了较大的改变 若有,则主要表现在(多选) 住房问题就业问题教育问题医疗问题治安问题娱乐方式人际交往 36 26 28 30 29 38 24 15 由此可以看出绝大部分的人还是认为现在的生活方式是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的,在住房问题、就业问题、教育问题、医疗问题、治安问题、娱乐问题、人际交往问题均有了较大的变化,其中对住房和娱乐方面表现最为明显。 6.对您的居住环境是否满意 满意比较满意一般不满意 26 14 5 1 对居住环境的感受情况 通过上面得出人们对居住环境还是比较满意的这说明,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现在的住房环境相比三十年前确实有了很大的改善,不管是环境还是现代化的程度,都更好的满足了人们。但是现在的房价过高也确实是一个不可小觑的问题,引起了一部分人的不满意。 7.您对现在的就业问题是否满意 满意比较满意一般不满意 0 25 15 6 对就业问题的感受 从这里可以看出一个极端的现象,就是对就业感到很满意的是零,这与目前的媒体报道是有很大的关系的,目前媒体对大学生很多的报道就是就业难,而调查对象处于学习阶段的学生和学生的家长据很大的部分,他们或为自己的前途担忧,或为自己的儿女的以后的工作而担忧,对目前的就业形势并没有很好的印象,尤其是现在的经济危机,更是再就业的形势雪上加霜,引起绝大部分的人对现在的就业问题滨不满意。还有的是现在有工作的人也或多或少的对自己的工作有着不满意,因而可以看出现在的就业问题是一个不容乐观的问题。 8.您对目前的教育问题是否满意

导学案_第21课《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

第21课《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 学习目标: 1、掌握改革开放前后,人们衣食住行的不同及就业制度、社会保障方面的变化 2、分析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生活发生变化的原因 3、通过对“就业和社会保障”的学习,认识到就业制度的改革,打破“铁饭碗”,并不是社会就业制度的倒退,而是社会进步的要求,是人才竞争的需要。 学习重点: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在衣食住行方面的变化 学习难点: 对改革开放后,就业制度和社会保障体系的把握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文,对于重要年代、事件、概念等做读书标记,思考完成下列问题.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以小组为单位对以上问题进行研究探讨,达成共识。 1、阅读教材112__113页,简述改革开放前后人们在衣食住行方面的变化情况。 2、改革开放后,我国在就业和社会保障方面发生了哪些变化? 二、互动提高: 这节课你有收获吗?和你同组的同学比一比,看谁学得更好。比一比:谁掌握的知识更多? 1.改革开放前,人们服饰,营养严重不足,居住条件差,出行不方便。改革开放后,服装,食物丰富,居住条件改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2.改革开放后的这一系列变化反映了我国的提高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三、问题大盘点: 请你归纳和回忆本节所学内容,认真想一想,你还有哪些疑难问题没有解决,说出来大家共同解决。 1、我的问题: 2、我们的问题:(交流作答,请同学们相互排忧解难) 3、老师的问题:思维比拼

○1过去人们吃的野菜、窝头,今天吃起来好象味道还不错,为什么还要说过去的生活不好呢? ○2收集过去的布票、粮票或其他购物票证,思考为什么以前非要用这些才能买东西 ○3改革开放后,人们生活方式为什么发生这么大的变化? 四、拓展延伸: 1哪位同学来介绍一下改革以前人们衣着有什么特点?现在你和你的亲朋乡邻怎样使用服饰? 2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共同富裕的理想。对于改革过程中产生的“弱势群体”应该怎么帮助? (四)巩固归纳: 1、知识建构: 人们的生活方式改革开放-->变化:{衣 食改革:就业制度 住 行} 社会保障制度 2、方法归类: 对比分析改革开放前后,人们衣食住行的变化

居民生活水平差异分析

0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省的经济发展很快,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不同区域之间人民的生活水平存在很大的差异,这也是浙江省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表现。如2005年,全省11 个市中,杭州的人均GDP 为丽水的 3.7 倍。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浙江省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在这一背景在,笔者分析着重研究了浙江省的城乡消费水平,比较不同城市的几个代表性因子以认识浙江省各区域居民的生活水平,提出协调统一、全面发展的一些建议。 1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差异分析 1.1 城乡居民消费水平差距逐渐增大 1978-2007 年浙江省城乡居民的消费水平差距变化态势如图1 所示,由图可知,虽然 1978-2007 年浙江省城乡居民的消费水平都有较大幅度的增长,但是城镇居民的消费水平增长态势较快,而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的增长态势则较为平缓,且两者间的绝对差距还在不断扩大中。 1.2 城乡居民的消费水平比值震荡不定 1978-2007 年浙江省城乡居民消费水平相对差距的变化态势如图2 所示。从图2 可以看出,浙江省的城乡居民的消费水水平呈现缩小—扩大—再缩小的趋势。1978-1980 年有小幅度的增长,1983-1995 年的增长幅度大,1995 年达到历史最高,1995-2002 年再次大幅度下降,2002 年2005 年上升之后又有所回落,不稳定。[3] 1.3 浙江省城乡居民的消费水平差距趋势预测 1.3.1 建立预测模型 为了更加精确地预测未来城乡消费水平的变动,本文运用了SPSS 曲线估计进行简单的预测,对《浙江省统计年鉴》中1978-2007 年城乡收入数据分别使用一元线性、二次函数、三次函数 和复合函数模拟曲线,选取与实际数据曲线拟合优度最高的函数,并得出曲线的函数方程。SPSS 模拟城市人均可支配收入曲线评测值表1 所示,比较四种模型的的R2 值,复合函数的R2=0.997 最大,接近于1,做拟合优度检验,方差分析得出F=1190.00,sig.=0.0000,拟合度较好。另外可得出城市居民消费水平曲线如图3.从图3 中也可以看出,复合函数的预测曲线与实际观察曲线最接近,因此取复合函数曲线模型模拟城市居民的总消费水平。复合曲线模型为:t 年城市居

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

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掌握改革开放前后,人们在衣、食、住、行方面的变化,以及在就业制度、社会保障体系方面的建立和逐步完善,培养学生用数字、数据、图片、图像等资料分析对比的能力、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和学生的历史发展观、进步观。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客观地评价我国的就业制度和医疗保险制度,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辩证思维能力以及利用电脑让学生学会从互联网上查找资料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安排学生按衣、食、住、行四个方面分组查找相关的文字、图片、实物资料,查找相关书籍,摘取资料,进行整理,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多方面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 让学生学会从互联网上查找资料,利用电脑进行文字、图片、多媒体资源的整合制成多媒体,演示改革前后人们在衣、食、住、行方面的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改革开放使人们的社会生活

方式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从中理解这是社会的进步,也是改革开放政策的胜利。 认识到国家关于就业制度的改革,打破“铁饭碗”是社会进步的要求,人才竞争的需要,有利于进一步挖掘人的潜力;国家逐步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保证了民众的基本生活,有利于民生安定、社会团结,是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教育学生要学业有成、不断学习,适应社会变化的需要,引导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正确观念。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在衣、食、住、行方面的巨大变化。组织学生分组学习,合作探究,在交流中感受变化。 难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就业制度的变化和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完善,通过学生的社会调查和教师的适时引导突破难点。 三、教学方式方法 课前开展合作实践法,教学开展资料展示法、谈话法、多媒体师生互动法。 四、教学用具 实物投影仪、电脑、投影屏幕 五、板书设计 六、教学过程 导入新

居民生活水平统计分析

居民生活水平统计分析 1 前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速发展,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关心健康、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问题。不少国内外专家学者对不同国家地区居民生活状况都有所统计分析研究。总结所阅读的文献发现,这些文献大多是选用几个指标对所研究地区的居民生活水平进行统计分析,得出评价结论最后提出建议。 2 国外对居民生活状况的研究现状与进展 2.1国外生活质量的研究现状与进展 学术界比较一致地认为,生活质量的研究起源于发达的西方国家,其策源地区在美国。这一研究领域最初起源于对生活指标的兴趣[1]。1958年,美国经济学家加尔布雷斯(J.K.ealbrith)在其所著的《富裕社会》(TheAfflentSoCity)一书中首先提出了生活质量的概念,加尔布雷斯因此被看作是生活质量概念及其研究的始作俑者[2]。美国在1960年发表的“总统委员会国民计划报告”和鲍尔等人于1960年发表的有关美国社会第二次实施的全国规划的文献中也都提出了这一术语。事实上,对于生活质量的研究,可见于更早期的一些学术著作中。早在1927年,威廉。奥格博(Ogburnwilliam)就对这方面的研究表示了极大的兴趣。在他的领导下,胡佛研究中心于1933年发表了两本《近期美国社会动向》专著,专门讨论和报道美国生活各方面的动向。在以后的20年左右的时间里,奥格博的学生在“社会动向”的研究上发表了许多重要论著,这些研究逐渐发展成为两大主流:社会指标的研究和生活质量的研究[3]。 50年代和60年代是生活质量研究领域的成熟期,生活质量的研究在美国各地蓬勃发展。1957年,密歇根大学的古瑞(Gurin)、威若夫(V eroff)和费尔德(Felcd)联合几个大专院校进行了一次全国随机抽样调查,主要研究美国民众的精神健康和幸福感[13]。海德雷·坎吹尔(Hadley Cantril)在1965年发表了13国(包括美国)关于生活满意度和良好感觉的比较研究结果[14]。几乎与此同时,诺曼·布拉德本(Normar Bradburn)也在一项全国民意调查中研究了国民民众的幸福感[15]。鲍尔在1964年主编了《社会指标》论文集,着重研究了国家的空间计划对美国社会的间接影响[4]。这一研究激起了人们对生活质量这一领域的广泛重视。美国经济学家罗斯托(W.W.Rosotw)在他1971

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

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 福田九义校应建军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在衣、食、住、行等方面发生的巨大变化;掌握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就业制度发生的变化及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建立和完善的情况.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和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认识到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进步,感受到改革开放对人们生活方式所产生的影响,生发对社会主义中国的热爱之情。认识到社会发展改变了人们的就业观念,社会保障制度在社会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在改革开放后,人们在衣、食、住、行方面的变化。 教学难点:对改革开放后就业制度和社会保障体系的把握。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同学们,在改革开放前,社会上流传着所谓“四大件”的说法,它们是一般家庭中的高级消费品,被看作是当时高生活水平的标志。你们知道这“四大件”指的都是什么吗? 学生:是缝纫机、自行车、手表和收音机。 教师:改革开放以后,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旧四大件”早就被“新四大件”所取代。“新四大件”指的又是什么呢? 学生:指彩电、冰箱、洗衣机和空调。 教师:到了20世纪90年代末,新的高档消费品层出不穷,“四大件”的说法已经远远不能概括迅速富裕起来的中国人民的生活了,在经济比较发达的城市,电话、电脑、手机已相当普及,住房、汽车也开始成为百姓的私产。从“四大件”的演变中,说明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那么这种变化的具体表现有哪些?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呢?通过本课的学习,相信你会找到答案。 讲授新课: 教师:新中国的成立,广大劳动人民翻身得解放,党领导人民走向新时代,走向幸福生活。应该说,人民生活水平有所提高,但也受到当时政治经济体制的限制。然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随着物质的丰富,观念的解放,人民生活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那接下来就让我们了解一下人们生活方式的新变化。 一、衣食住行的变迁(板书) 1、绚丽多彩的服饰(板书) ①刚建国时期——新旧交替,革命特色(板书) 新中国刚成立时,人们的服装上还保留着民国时期的样式。城市市民一般穿侧面开襟扣扣的长袍,妇女穿旗袍。农村男子一般穿中式的对襟短衣、长裤,妇女穿左边开襟的短衫、长裤,有的还穿一条长裙。当时人们做衣的面料多是机织的“洋布”、粗棉布、麻布。此外还时行西装和中山装。晚年的孙中山经常穿的服装在长袍马褂与西装革履中间显得格外突出,人们把这种服装称作中山装,并把它的款式与孙中山的革命信仰和原则联系在一起,比如四个口袋象征国之四维,即礼、义、廉、耻;袖子上的三颗纽扣则代表民族、民权和民生三民主义,中山装成为国民革命的象征,实际上国民党早已叛变革命。 新中国成立后,穿衣打扮与革命紧紧的联系在一起。西装和旗袍被看作资产阶级情调,它们在人们的生活中逐渐消失了将近20年。中山装和列宁装成为人民的普遍选择。开国大典时,新中国的领导人第一次在天安门城楼上集体亮相,毛泽东和他身边的领导人穿中山装的形象更是引起世界瞩目。男性穿中山装,显得庄重、精神。中山装十分正统,上衣的纽扣很多,四个口袋也都平平整整,但样式过于呆板,缺乏创新。后来演变成经过一定改进的人民装。也就是从那时起,一种来自苏联的双排扣制服——“列宁装”,在参加工作的女性中流行起来。它因列宁在十月革命前后常穿而得名,样式为西装开领,双排扣,各有三个纽扣,腰中束一根布带。这款服装后来竟成了无数中国女性最崇尚、青睐的“时装”,其中,革命女干部几乎是人人必穿列宁装,以显示其革命。 ②改革开放前——朴素单调(板书)

城镇居民生活调查工作总结

城镇居民生活调查工作总结 xx社区位于平房区的中心地带,社区的占地面积约五万多平方米,社区有居民1663户,人口5347人,商业网点200多户,社区的经济比较发达,居民们生活在良好的经济环境中。 社区自XX年承担了城镇居民基本生活调查工作以来,始终坚持以“三个代表”为指导,在哈市城市调查队、平房区统计局、xx街道的指导下,一年多来我们圆满的完成了城市调查工作的各项程序。得到了哈市城调队的认可,XX年我们社区还被市城调队评为城市调查工作先进社区的荣誉称号,调查员王艳平被评为市优秀调查员。 按着哈市城区住户基本情况调查工作要求,我们社区在XX年7月份就开始进行了调查摸底工作,XX年1月份居民家庭生活情况调查工作正式启动,我们社区对这项工作十分的重视,成立了调查工作组织机构,由社区主任亲自挂帅,选出了优秀的社区工作者王艳萍做社区的调查员,为城市调查工作提供了组织保证。 刚开始工作时,遇到了很多的困难,有好多的居民不愿意配合,我们的调查员就经常地抽时间到居民家中进行走访,宣传城市居民家庭生活情况调查工作的重要意义。告诉居民

朋友们城市居民家庭生活情况调查工作是各级党政领导了解民生的一个重要途径,只要我们百姓认真准确的提高真实的消费数据,国家才能正确的做出决策。做好宣传工作尤为重要,我们还通过宣传板的阵地进行宣传,提高居民对这项工作的认识。 通过宣传工作的落实提高了认识,工作有了起色,我们社区共有记账户19户,有17户普通户,2户低保户,社区调查员为了把组织交办的工作做好,首先认真的学习业务,积极的参加市、区组织的培训,认真的学习指标解释,全年共参加培训7次。开始做这项工作时,居民家庭愿意记账的积极性普遍不高,个别记账户对记账有抵触和嫌麻烦的情绪,多数不愿意配合,个别居民态度还不好,为了指导记账户把帐记好,她就挨家挨户的进行耐心、细心的思想工作和精心的指导,不厌其烦,凭着一颗责任心和责任感为19户的记账家庭进行指导,由于她的耐心感动了记账户,他们认真的配合工作了。一年来共走访记账户500多户次, 有了居民的配合,我们的要求也就更高了,需要的数据的准确性是这项工作的标准,调查员每月在审核账本时都认真的查看,不漏过一个项目,第一个月审核账本时她发现有一户一个月的账目中没有捐赠支出,于是她就来到了这户家中进行核对,经核对有两笔捐赠支出没有添上,通过这次的漏帐,调查员总结了经验,及时组织记账户召开了座谈会,

《人们生活的变化》习题

第5课人们生活的变化 一、选择题 1、我国人民生活整体进入小康社会是在() A、20世纪80年代 B、20世纪90年代 C、20世纪末 D、2010年前后 2、解决城市交通堵塞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 A、实行“工交优先” B、加强交通管理 C、减少汽车数量 D、发展道路、地铁、轻轨等硬件设施 3、下列不属于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是() A、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 B、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 C、国有企业的“铁饭碗” D、医疗保险制度 4、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建立后,职工的医疗保险费用的支付者是() A、社会统筹 B、职工单位 C、个人 D、以上三方各承担一部分 5、粮票、布票和油票等有效票证出现于() A计划经济时代 B、商品经济时代 C、知识经济时代 D、市场经济时代 6、90年代看腰上(的BP机、手机)。这反映了() A、我国人民的生活习惯发生了变化 B、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 C、我国手工业发展很快 D、我国人民的作息时间发生了变化 7、就业制度的改革使() ①、人们的就业观念发生了变化②、“铁饭碗”逐渐被打破 ③、促使人们不断学习,提高适应就业变化的能力④贫富悬殊进一步加剧,引起社会混乱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8、我国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目的是() ①减轻用人单位的负担②减轻医院的负担③使人敢看病,看得起病 ④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9、小王今年大学毕业,根据我国现阶段的就业制度,他的就业方式可以是() ①自主就业②市场调节就业③政府安排就业④政府促进就业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