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2《时间和位移》教案高品质版

1.2《时间和位移》教案高品质版

1.2《时间和位移》教案高品质版
1.2《时间和位移》教案高品质版

必修一 1.2时间和位移教案

1.教材分析

《时间和位移》是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1章第2节教学内容,主要学习两个重要的知识点:1知道什么是矢量和标量,2会区别位移和路程及时间和时刻。本节内容是对本章知识的提升,又是后面知识点学习的基础。

2、教学目标

1.知道时间与时刻的含义及它们的区别,学会用时间轴来描述物体运动过程中的时间

与时刻

2.理解位移的概念,知道位移与路程的区别和联系

3.知道矢量和标量,能区分矢量和标量

3.学习重点

1.时间和时刻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2.位移的概念以及它与路程的区别.

4.学习难点

1.正确认识生活中的时间与时刻.

2.理解位移的概念,会用有向线段表示位移.

5.学情分析

由于学生刚刚进入高中,物理难度有所提高,所以在初中与高中物理的转折点上,老师一定要低重心教学,重点把握基础知识。

6.教学方法

1.学案导学:见后面的学案。

2.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7.课前准备

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课本相关章节,初步了解什么是矢量和标量,知道时间和时刻及位移和坐标的区别。

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课时安排:1课时

8.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要研究物体的运动自然离开不了时间,我们的生活与时间这个词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我们经常这样说“汽车的开出时间是12点50分”“汽车在某站停留的时间是10分钟”。那么这两句话中的“时间”是不是同一个意思呢?

设计意图:步步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明确学习目标。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一、时间与时刻

师:不是,第一句中的“时间”是某一时刻,某一瞬时;第二句中的“时间”是指一段时间。

现在我们就一起来用物理学严谨的语言对时间定义

时刻:指某一瞬时,是事物运动发展变化所经历的各个状态先后顺序的标志。

时间:是两个时刻之间的间隔,时间用来表示事物运动发展变化所经历的过程长短的量度我们可以用一个时间轴来表示

理解记忆:时刻对应于时间轴上一个点,时间对就于时间轴上两点之间的线段时间=末时刻-初时刻

补充说明:

师:首先时间轴的正方向是不能变的,因为时间不会倒流。那原点在何处呢?时间的起点?开天辟地?

师:当然不是,是根据需要任意选择的。若我选此刻为原点,那下一秒就是坐标1秒,那上一秒呢?应该是负1秒,所以时刻可以是负的。如公元前200年。

关于时间的几种说法:

第3秒末=第4秒初

第2秒=第2秒内(夸大记忆,如第2秒可以记成第2天,第2 年)

前3秒=前3秒内

放大理解法:如有同学不知道第2秒是时刻还是时间,那我们可以将秒放大至天或月或年,学生就容易理解了。比如学生一定知道第2年是第2个一年,是一年时间,不是时刻。

例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C

A.时刻表示时间极短,时间表示时间很长。

B.某人跑步成绩13秒是时间。

C.作息时间表上的数字均表示。时刻

D.1min只能分成60个时刻。

例2、正确的是()AC

A.物体在5秒时指的是物体在5秒末时,指的是时刻

B.物体在5秒内指的是在4秒末到5秒末这1秒的时间

C.物体在第5秒内指的是在4秒末到5秒末这1秒的时间

D.第4秒末就是第5秒初,指的是时刻

二、位移

师:运动表示物体相对位置的变化,前面我们已经学过了如何在数学坐标系中表示物体的位置,今天我们就来研究物体的位置发生了变化该如何表示?

如图所示

师:两人分别从O点沿曲线1,2运动到A点,我们可以看到,它们的路程(实际运动轨迹的长度)不同,但在整个过程中它们的初末位置相同,也就是说整个过程它们的位置变化相同(开始在A,最后在B)。我们该怎样来描述这样一个位置的变化呢?

师:能用我们初中学过的路程来描述这们的位置变化吗?比如路1路程100米,路2

路程200米。如果你告诉别人只要从O 点出发走100米就能到A 点,那别人能了解你的位置变化情况吗?能找到A 点吗?

生:不能。

师:所以为了能够很好地表述出物体在运动过程中位置的变化,物理学中引入了一个新的物理量:位移。

定义:

位移 :从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用S 表示。

单位:米(m)

位移与路程的比较:

三、标量与矢量

物理学中把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如位移)叫做矢量,以前我们学过的有大小无方向的量叫做标量。

举例:矢量:力、位移

标量:长度、时间、质量、温度等

不同点:

1) 矢量有方向而标量没有。

2) 运算法则不同

写出法则并举例:

1、 先正东走3米,再向正北走4米,求整个过程的位移(作图得

m m S 总75≠=以此说明运算法则不同)

例3、正确的是( )

B. 物体沿直线向某一方向运动,通过的路程就是位移

C.物体沿直线向某一方向运动,通过的路程等于位移的大小

D.物体通过一段路程,其位移可能为零

E.物体通过的路程不等,但其位移可能相同

BCD

例4、一支队伍前进时,通信兵从队尾赶到队首又立即返回,当通信兵回到队尾时队伍已经前进了200m,求整个过程中通信兵的位移。

200m

四、一维坐标系中如何描述位移

A

B C 位移分别为S AB=4m,方向与正方向相同

S BC=2m,方向与正方向相反

仔细观察发现:位移=末位置坐标-初位置坐标

S AB=X B-X A=3-(-1)=4m

S BC=X C-X B=1-3=-2m

大家可以看到,算下来结果有正负之分如果是正的就表示跟正方向相同,如果是负就表示跟正方向相反。

例5:一质点沿东西方向做直线运动,先从A运动到B,位移大小为30m,方向向东;接着由B运动到C,位移为40m,方向向西,求从A到C过程中质点的位移和路程。

解:小球的位移可以直接根据概念来看出发点和终点,也可以用矢量相加法则加。

五、一维坐标中矢量加减的等效简便法:

大家可能觉得矢量相加也未免太麻烦了吧!是不是我们以后解题都得这样画图啊?大家不必担心,我们高中阶段学习的大部分是直线运动,对于同一直线上的矢量相加减我们有一个等效简便的方法

一、向东的5加向东的3等于向东的8

二、向西的5加向西的3等于向西的8

三、向东的5加向西的2等于向东的3

四、向西的5加向东的2等于向西的3

发现规律:同向相加,和的大小为前两个矢量大小之和,方向不变;反向相加,和的大小为前两个矢量大小之差,方向与大小较大的那一个矢量方向相同。这样运算法则看起来是不是很熟悉?对,它就跟初中学过的带正负号的加减法法则类似(符号相同的相加,符号不变,大小为两加数绝对值之和;符号相反的相加,大小为两加数绝对值之差,符号与绝对值大的那个数的符号相同)。同向vs同号?反向vs异号?

灵感:如果用正负号来表示方向,同号表示同向,异号表示反向,那计算是不是简单多了。怎样实现刚才的想法呢?

很简单:直线运动不是有两个方向吗?设其中一个为正方向,同向为正,异向为负,将复杂的矢量运算变成简单的带正负号的数学加减法。得到的结果如果为正,说明跟正方向同向,如果为负,说明跟正方向反向。于是上题的解法为:

一、向东为正。则+5加+3等于+8,结果为正表示方向与正方向相同,向东。

二、向东为正。则-5加-3等于-8,结果为负表示方向与正方向相反,向西。

三、向东为正。则+5加-2等于+3,结果为正表示方向与正方向相同,向东。

四、向东为正。则-5加+2等于-3,结果为负表示方向与正方向相反,向西。

注意:正方向的选择是任意的。切记只适用于直线运动。

例6、再解上题!

比较大小:(正东为正)

-6m与5m哪个位移大?

今后的学习啊,自己一定要带好头,坚持每题先设正方向。给学生引导作用。

(四)反思总结,当堂检测

教师组织学生反思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并进行当堂检测。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并对所学内容进行简单的反馈纠正。(课堂实录)

(五)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我们已经学习了时间和位移,那么在下一节课我们来学习下一节。这节课后大家可以先预习这一部分,重点是掌握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并完成本节的课后练习及课后延伸拓展作业。

设计意图:布置下节课的预习作业,并对本节课巩固提高。教师课后及时批阅本节的延伸拓展训练。

9.板书

一、时间与时刻

1、时间:

2、时刻:

3、时间轴

4、关于时间的几种说法

5、放大理解法

例1、2

二、位移

1、定义:

2、位移与路程的比较

三、标量与矢量

不同点1、2

例3、4

四、一维坐标中如何描述位移

例5

五、一维坐标中矢量加减的简便法

例6(新法解上题)

10.教学反思

1、理论联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理论联系实际不仅使学生深刻的理解物理的规律;也是培养学习物理兴趣,使学生真正学好物理、培养学生能力最有效的途径。

2、处理画出匀速直线运动s-t图象时要具体、细致。

根据图象反映物理规律,是根据实验探索自然规律的重要的途径。为了尽量能够让学生体会到这一点,我设计了模拟实验来模拟刘其贤同学的运动情况,然后要求学生记录实验数据,列表,画出s-t图象。画出图象后,又让学生了解到图象是如何反映物体的运动规律的,从而说明图象的意义是反映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3、尽量做好铺垫,循序渐进

本节课在教学设计时,结合学生基础比较薄弱的实际特点,认真铺设好“台阶”,从匀速到变速,从简单到复杂,图象的设计从直、折到曲这种上升的趋势。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很容易把图象看成是物体运动的轨迹,所以课堂中我强调了这两者是根本不同的。

4、精心地设计一些问题

问题的设计,要求教师要找准学生学习的难点、不足点、上当点,只有这样才能使教师和学生的思维产生共振。通过问题的导向,既可以使学生建立起比较清晰的知识结构,又能使学生在知识建构中培养能力。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1 第二节(时间和位移) 练习题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1 第二节(时间和位移)练习题 一、知识巩固: 1.时刻:时刻指的是某一在时间坐标轴上用一个点表示,对应于物体运动过程中的某一 2.时间间隔:是指两个时刻之间的时间间隔,在时间坐标轴上用线 段表示,对应于物体运动过程中的某一 3.路程:物体运动轨迹的,只有,没有,是标量。 4.位移 物理意义:表示物体的变化。 定义:从指向的有向线段。 大小:初末位之间线段的。 方向:由指向。 5.矢量:既有又有的物理量,如。 标量:只有没有的物理量,如。 矢量和标量的本质区别:两个标量相加时遵从的法则,矢量相加的法则与此不同。 二、选择题 1.关于质点的位移和路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位移是矢量,位移的方向即质点运动的方向 B.位移的大小不会比路程大 C.路程是标量,即位移的大小 D.当质点作直线运动时,路程等于位移的大小 2.以下的计时数据中指时间间隔的是() A.中国于2008年9月25日21:10点火发射神舟七号载人飞船 B.第29届奥运会于2008年8月8日20时8分在北京开幕 C.刘翔创造了12.88秒的l10m米栏最好成绩 D.在一场NBA篮球赛开赛8分钟时,姚明投中第三个球 3. 关于位移和路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位移和路程是两个相同的物理量 B.路程是标量,即表示位移的大小 C.位移是矢量,位移的方向即质点运动的方向 D.若物体做单一方向的直线运动,位移的大小等于路程 4.路程与位移的根本区别在于() A.路程是标量,位移是矢量 B.给定初末位置,路程有无数种可能,位移只有两种可能

C.路程总是大于或等于位移的大小 D.路程描述了物体位置移动径迹的长度,位移描述了物体位置移动的方向和距离 5.体育课上老师教大家拍球,球从1.5m高处落下,又被地板弹回,在离地1m处被接住.则球通过的路程和位移的大小分别是()A.2.5m,2.5m B.2.5m,0.5m C.1.5m,1m D.1.5m,0.5m 6.下列描述中指时间的是() A. 我昨晚熬夜学习了,直到凌晨1点15分才休息 B.第十一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于2009年3月5日在人民大会堂开幕 C.第十一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会期8天半 D. 2009年4月6日9时32分,意大利中部发生6.3级地震 7.下列关于时刻和时间间隔的理解,哪些是正确的?() A.时刻就是一段很短的时间间隔 B.不同时刻反映的是不同事件发生的顺序先后 C.时间间隔确切地说就是两个时刻之间的间隔,反映的是某一事件发生的持续程度 D.时间间隔是无数时刻的总和 8.小球从距地面2m高处自由落下,被地面反弹,在距离地面1m高处 被接住,则小球在该过程中通过的路程和位移的大小分别是( ) A.3m 3m B.3m 1m C.3m 2m D.2m 3m 9. 一列火车从上海开往北京,下列说法中表示时间的是( ) A.早上6时10分,列车从上海站出发 B.列车一共行驶了12小时 C.列车在9时45分到达途中的南京车站 三、填空题 10.时间和时刻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已知有下面几种说法: ①第4s初;②第4s内;③2s内;④前3s;⑤前4s初;⑥后2s初;⑦第3s末 其中属于时刻的有_____ _____,属于时间的有________ ____(填写序号) 11.一个皮球从4m高的地方竖直落下,碰地后反弹跳起1米,它所通过的路程是 m,位移大小是 m,该皮球最终停在地面上,在整个过程中皮球的位移是 m,方向。 12.质点从坐标原点O沿y轴方向运动到y=4m后,又沿x轴负方向运动到坐标为(-3,4)的B点,则质点从O运动到B通过的路程是 ________m,位移大小是________m.

速度、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速度、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基础知识必备 一、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由加速度的定义式t v a ??==t v v t 0-,可得:at v v t +=0 1、式中v 0是开始计时时的瞬时速度,v t 是经过时间t 后的瞬时速度,a 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 2、公式中的v 0、v t 、a 都是矢量,都有方向,所以必然要规定正方向; 3、当公式中的v 0=0时,公式变为v t =at ,表示物体做从静止开始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当a =0时,v t =v 0,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20t v v v += 三、位移与时间的关系:202 1at t v x + = 四、解决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的一般思路: 1、审清题意,建立正确的物理情景并画出草图 2、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并明白哪些是已知量,哪些是未知量; 3、选取正方向,一般以初速度的方向为正方向 4、选择适当的公式求解; 5、一般先进行字母运算,再代入数值 6、检查所得结果是否符合题意或实际情况,如汽车刹车后不能倒退,时间不能倒流。 典型例题: 【例1】质点做匀变速直线运动,若在A 点时的速度是5m/s ,经3s 到达B 点时速度是14m/s ,则它的加速度是____________m/s 2;再经过4s 到达C 点,则它到达C 点时的速度是________m/s 2. 答案:3 26 【练习1】一个物体做初速度为4m/s 、加速度3m/s 2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求它在第5s 末和第8s 末的瞬时速度。 答案:由at v v t +=0,得v 1=19m/s ,v 2=28m/s 【例2】一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从v 0=5m/s 开始计时,经历3s 后,速度达到9m/s ,则求该质点在这3s 内的位移为多少? 答案:21m 【练习2】一个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某时刻的速度大小为4m/s ,2s 后速度大小变为12m/s 。求在这2s 内该物体的位移为多大? 答案:16m

高一物理教案必修一时间与位移

1.2 时间和位移 ★新课标要求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时间和时刻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2、理解位移的概念以及它与路程的区别。 3、初步了解矢量和标量。 (二)过程与方法 1、会用坐标表示时刻与时间、位置和位移及相关方向。 2、会用矢量表示和计算质点位移。 3、用标量表示路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用物理量表示质点不同时刻的不同位置,不同时间内的不同位移(或路程)的体验,领略物理方法的奥妙,体会科学的力量。 2、养成良好的思考表述习惯和科学的价值观。 ★教学重点 1、时间和时刻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2、位移的概念以及它与路程的区别。 ★教学难点 位移的概念及其理解。 ★教学方法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教师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描述运动的几个概念,大家想一下是哪几个概念? 学生回答:质点、参考系、坐标系。 教师提问:大家想一下,如果仅用这几个概念,能不能全面描述物体的运动情况? 学生回答:不能。 教师启发:那么要准确、全面地描述物体的运动,我们还需要用到那些物理概念? 学生活动:一部分学生可能预习过教材,大声回答,一部分学生可能忙着翻书去找。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快速阅读教材第一段,并粗看这节课的黑体字标题,提出问题:要描述物体的机械运动,本节课还将从哪几个方面去描述? 学生活动:通过阅读、思考,对本节涉及的概念有个总体印象,知道这些概念都是为了进一步描述物体的运而引入的,要研究物体的运动还要学好这些基本概念。 (二)进行新课 1、对“时刻和时间间隔”概念的学习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仔细阅读“时刻和时间间隔”一部分,同时提出问题: 1、结合教材,你能列举出哪些关于时间和时刻的说法? 2、观察图1.2-1,如何用数轴表示时间? 学生活动: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阅读,积极思考,然后每四人一组展开讨论,每组选出代表,发表见解,提出问题。 教师活动:帮助总结并回答学生的提问。 教师活动:利用幻灯片展示某一列车时刻表,帮助学生分析列车运动情况。 学生活动:思考P16“问题与练习”第1题,讨论后回答。 教师活动:聆听学生回答,进行点评。 2、对“路程和位移”概念的学习 教师活动:1、根据图1.2-2,让学生指出由北京去重庆,可以选择哪几种交通路线,这些路线有哪些不同点,有什么相同点。 2、指导学生结合插图阅读教材,思考归纳位移和路程的区别。 3、让学生了解矢量和标量,知道它们遵从不同的运算法则。 4、根据观察思考图1.2-4和1.2-5及其问题,帮助学生初步掌握在坐标系中 利用坐标来表示或计算直线运动的位移。 学生活动:学生就老师提出的问题去阅读教材,寻求答案;然后四人一组交流讨论,初步归纳出路程和位移的区别并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师活动:帮助总结并回答学生的提问,及时点评。 学生活动:思考P15“思考与讨论”中的问题,讨论后回答。 教师活动:聆听学生回答,点评。 学生活动:思考P16“问题与练习”第2、3题,讨论后回答。 教师活动:聆听学生回答,点评。 (三)课堂总结、点评 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了位置、路程与位移的概念 (1)位置:位置就是质点在某时刻时所在的空间的一点,其位置可由坐标确定,如图所示为质点在不同时刻的位置A、B. (2)路程:质点位置发生变化时的径迹长度叫路程,其单位通常用米(m),另外还有千米(km)、厘米(cm)等。路程是标量。 (3)位移:位移是表示质点位置变化的物理量,用从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一根有向线段表示。位移的大小等于初、末位置间的直线距离;位移的方向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位移是矢量,它与物体具体运动的路径无关。其单位与路程的单位相同。在直线坐标系中,常用x 表示。求位移时必须回答方向。

山东省枣庄四中高一物理《12时间和位移》教案

活动1.请一名学生到讲台走几步,观察该学生位置的变化。 活动2.请同学记录上课的时间和下课的时间,理解时刻和时间间隔。 活动3.请同学观察理想状态下质点运动的录像 预期的学习成果: 1.通过观察学生的位置变化来理解路程和位移的概念及区别和联系。 2.通过研究上课和下课的时间来理解时刻和时间间隔的含义及区别和联系。 3.通过观看录像让学生明白路程和位移的区别和联系。 本节问题设计 1.质点的运动为什么会导致路程和位移的区别? 2.早上8点上课和一节课45分钟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在此列出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支持资源) 信息化资源: 1.理想实验的视频, 2.长跑运动比赛的视频. 常规资源物理实验室: 教学支撑环境具备上网及投影功能的多媒体教室或网络教室、探究实验室,优盘等移动存储设备。 评价设计 1.通过填写活动3的表格,检测目标1的达成 2.通过填写活动1、2的表格,检测目标2的达成 3.通过填写活动4的表格,检测目标3的达成 4.通过填写活动4的表格,检测目标4的达成 学习活动设计(针对该专题所选择的活动形式及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一、引入(3分钟) 出示各种运动情况的图片及视频(多媒体课件展示多种形式的运动) 同学们说说自己还见到过哪些运动? 请思考:每种运动中路程和位移有何区别? 【自主探究、展示交流】

二、讨论并研究机械运动中路程和位移的区别与联系 活动1.一个学生绕着讲台走一圈,观察其位置的变化。(5分钟) 1.提问:该学生在走的过程中,路程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提问:该学生在走的过程中,位移发生变化了吗?发生了何种变化? 3.提问:该学生走完一圈后,路程是多少?位移是多少?方向如何? 4.请小组成员讨论和回答上述问题。(5分钟) 活动2. 请同学观察理想实验并记录每隔一定时间质点运动的路程和位移。 三、讨论并研究时刻与时间间隔的区别与联系 活动3.请同学记录每节课的上下课时间。(5分钟) 1.提问:上下课的时间是时刻还是时间间隔? 2.提问:每节课的时间是多少?这个时间是时刻还是时间间隔? 3. 四、矢量和标量 活动4.矢量和标量的关系

时间和位移练习题及答案

第二节时间和位移 【巩固教材—稳扎稳打】 1.以下的计时数据指时间的是( ) A.由北京开往深圳的列车于22时18分从北京站开出 B.期中物理考试时间为1.5 h C.中央电视台每晚的新闻联播节目19时开播 D.一节课45 min 2. 关于位移和路程,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位移和路程都是描述质点位置变动的物理量 B.物体的位移是直线,而路程是曲线 C.在直线运动中,位移和路程相同 D.只有在质点做单向直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才等于路程 3.在无风的天气中,飞行员进行打靶训练时,对投下的炮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飞机上的观察者看到炮弹的轨迹是曲线 B.地面上的观察者看到炮弹的轨迹是曲线 C.地面上的观察者看到炮弹的轨迹是直线 D.以上说法均不对 4. 关于时刻和时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时刻表示时间极短,时间表示时间较长B.时刻对应位置,时间对应位移 C.作息时间表上的数字均表示时刻D.1min只能分成60个时刻 【重难突破—重拳出击】 1. 一个物体从A点运动到B点,则 ( ) A.物体的位移可能等于物体运动的路程 B.物体的位移可能是正值也可能是负值 C. 物体位移的大小总是小于或等于物体运动的路程 D.物体的位移是直线,而路程是曲线 2. 如图1-2所示,一物体沿三条不同的路径由A运动到B,下列关于 它们的位移的大小说法正确的是 ( ) A.沿Ⅰ较大B.沿Ⅱ较大 图1-2 C.沿Ⅲ较大D.一样大 3.路程和位移的关系正确的是 ( ) A.运动的物体位移和路程都不可能为零 B.运动的物体在一段时间内位移可以为零,但路程不可能为零 C.运动的物体位移随时间一定越来越大 D.运动的物体路程随时间一定越来越大 4.做直线运动的物体,在t=0时,质点距坐标原点的距离为2 m,质点在接下来的3 s内时,通过的位移是3.0 m,接着返回,经过2 s位移为-3 m,再经过2 s位移也为-3 m,在7 s 末物体的位置坐标是(原运动方向沿坐标系正方向) ( ) A.-3 m B. -1 m C. 5 m D. 2 m 5. 一质点在x轴上运动,各个时刻的位置坐标如下表,则此质点开始运动后第几秒内位移最 大?( )

位移和时间的关系以及速度和时间的关系

位移和时间的关系以及速度和时间的关系 一、匀速直线运动 1、定义: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位移均相等的直线运动。 2、运动规律: 3、特点: 二、位移——时间图象(s-t图象或简称位移图象) 1、横轴表示时间(t/s),纵轴表示位移(x/m),坐标原点表示位移起点。 2、x-t图象物理意义:反映物体运动位移随时间的变化关系。 3、x-t图象一经确定,在物体实际运动空间中正方向就确定,则x-t图象只能反映直线运动。 4、匀速直线运动:x-t图象是一条倾斜直线 5、图1物理含义: (1)从距离规定的位移参考点相距x0的地方开始沿正方向作匀速直线运动。 θ1>θ2,与水平方向倾角越大,物体运动得越快,速度越大。 (2)x—t图像的交点表示相遇

(3)x-t图象并不表示物体运动 (4)x—t图像是曲线时,某一点的切线的斜率表示该点的速度. 三、速度和时间的关系:(v-t图像或速度图像) 1、纵轴v(m/s) 横轴t(s) 坐标原点速度为零 2、匀速直线运动v-t图象。 ①匀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是一条平行于t轴的直线。 ②v的正负表示运动的方向 ③v-t图象与t轴所围面积表示位移的大小。 ④v-t图象在坐标系中一经建立,正方向在实际运动空间中就确定,v-t图象只能反映物体速度沿正方向或负方向作直线运动,对于曲线运动的物体只能用速率时间图像反应. 3、

4、匀变速直线运动:在变速直线运动中,如果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速度的改变均相等,这种运动叫匀变速直线运动。 特点: 例:一辆玩具电动车,起动时和刹车时均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起动时: 刹车时:刚好相反。 启动作匀加速直线运动刹车时作匀减速运动 5、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是一条倾斜直线。 可以把图象分割成无限的等时间间隔的梯形,这样无限分割下去,每一个小的时间间隔内物体可看作匀速直线运动,则每一个小的时间间隔内的位移可以看成是与t轴所围成的面积,这样整个0~t0过程物体作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就等于与t轴所围图形的面积。 6、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等于v-t图象中与t轴所围面积的大小。

高一物理人教版必修一1.2时间和位移教案

高中物理新课标教学设计 1.2时间和位移 【学习者分析】 本人所在学校属于省级示范学校,学生在初中就已经进行了很长时间的探究体验,因此他们有探究的基础,优点是思维活跃,善于观察、总结、提出并回答问题,不过还存在“眼高手低”的问题及实验器材问题。 新课程改革打破了以前的应试教育模式,教育教学过程中师生地位平等,充分贯彻以学生为本,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地位。 本节课是一节科学探究课,呈现在学生面前的是现象,是问题,积极引导学生探究。 探究式教学重视的是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而不是结论,探究过程是产生创造思维的温床,过于重视结果可能会导致丧失探究热情,扼杀学生探究的欲望。 【教材分析】 《时间和位移》是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1章第2节教学内容,主要学习两个重要的知识点:1知道什么是矢量和标量,2会区别位移和路程及时间和时刻。本节内容是对本章知识的提升,又是后面知识点学习的基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时间和时刻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2)理解位移的概念以及它与路程的区别. (3)初步了解矢量和标量. 2.过程与方法: (1)会用坐标表示时刻与时间、位置和位移及相关方向; (2)会用矢量表示和计算质点位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用物理量表示质点不同时刻的不同位置,不同时间内的不同位移(或路程)的体验,领略物理方法的奥妙,体会科学的力量。 (2)养成良好的思考表述习惯和科学的价值观。. 【重点难点】 (1)时间和时刻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2)位移和路程的区别与联系. 【设计思想】 由于学生刚刚进入高中,物理难度有所提高,所以在初中与高中物理的转折点上,老师一定要低重心教学,重点把握基础知识。所以采取类比方式进行相关教学。 【教学环节】 一.课题的引入 提问一个走读生,上学是在什么时候离开家的?在路上用了多长时间?怎么走的?什么时候到校的? 根据学生的回答指出,要想清楚的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仅仅只是用上节所学的内容是不够的,还有必要学习一些新的物理量。 二、新课内容 1、时间与时刻

12—1时间与位移(学案)

第一章 1.2时间和位移(一) 课前探学热身 1.初中学习运动时,提到了路程,路程是指。 2.时间的单位有小时、分钟、秒。1小时=分钟=秒。 3.在某些情况下,不考虑物体的大小和形状,把物体简化为一 个有质量的点,叫。 4.同一物体选择不同参考系时,它的运动轨迹可以是,也可能 是,为了定量地描述物体的位置及位置的变化,需要在参考系上建立适当的。 课前预习学案 【预习目标】 1.知道时间和时刻的区别和联系. 2.知道什么是位移,了解路程与位移的区别. 【预习内容】(自主学习课本第二节) 【提出疑惑】 同学们,通过你的自主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 课内探究学案 【学习目标】 1.知道时间和时刻的区别和联系. 2.理解位移的概念,了解路程与位移的区别.

【学习重点】 1.时间和时刻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2.位移的概念以及它与路程的区别. 【学习难点】 1.正确认识生活中的时间与时刻. 2.理解位移的概念,会用有向线段表示位移.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交流讨论、自主归纳 【学习过程】 知识点一:时刻和时间间隔 【阅读】P12第一部分:时刻和时间间隔并完成下列问题。 1.结合教材你能列举出哪些时刻和时间间隔? 2.观察教材第12页图1.2—1,如何用数轴表示时刻和时间间隔? 3、时间和时刻有区别,也有联系,在时间轴上,时间表示一段,时刻表示一个点。如图所示,0点表示开始计时,0~3表示3s 的时间,即前3s。2~3表示第3s,不管是前3s,还是第3s,这都是指。3s所对应的点计为3s末,也为4s初,这就是。 【当堂检测】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某人跑步成绩13秒是时间 B.时刻表示时间极短,时间表示时间很长 C.作息时间表上的数字均表示时刻 D.min只能分成60个时刻 2、正确的是() A.物体在5秒时指的是物体在5秒末时,指的是时刻 B.物体在5秒内指的是在4秒末到5秒末这1秒的时间 C.物体在第5秒内指的是在4秒末到5秒末这1秒的时间 D.第4秒末就是第5秒初,指的是时刻 知识点二:路程和位移 【阅读】P13第二部分:路程和位移并完成下列问题。 1、观察教材第13页图1.2—2从到XX,观察地图,你有哪些不同的选择?这些选择有何相同或不同之处? 2、根据上面的学习,你能给出位移及路程的定义吗? 3、在坐标系中,我们也可以用数学的方法表示出位移. 实例:观察教材第13页图1.2—3质点从A点运动到B点,我们可以用从_____________A指向____________B的_______线段表示位移.

高中时间和位移教学设计教案

时间和位移 教学目标: 1、知道时间和时刻的含义以及它们的区别,会在时间轴上找到对应的时间和时刻; 2、了解矢量的概念,知道矢量与标量的区别; 3、理解位移的概念,知道它是表示质点位置变化的物理量,知道它是矢量,可以用有向线段来表示;知道位移的公式表示法;知道位移和路程的区别。 教学重点、难点: 时间和时刻的概念及区别、位移的概念及表示、矢量与标量的概念是本节的重点,位移的表示及矢量性、矢量的概念是本节的难点。 教学程序与教学内容: 复习回顾:质点的概念及条件、位置及表示。 问题思考:上午第一节课7:55开始上课,到8:40下课。这里的“7:55 ”和“ 8:40 ”是它们分别是指时间还是时刻我们说课堂45分钟为指时间还是时刻[来源:21世纪教育网 一、时刻和时间间隔: 1、时刻在时间轴上用点来表示。时间(时间间隔)在时间轴上用线段来表示。 2、单位:秒(S)分(min)小时(h) 3、实验室中测时间的仪器:停表打点计时器 例如:“前5 S时间内”常简称为“前5 S内”或“前5 S” “第5 S时间内”常简称为“第5 S内”或“第5 S” 例1:在时间轴上用点或线段表示下列时刻或时间: A、前3 S B、第3 S C、第3 S初 D、第2 S末 E、第2 S初到第6 S末 思考下列:1)什么叫路程 2)某同学从校门口出发沿正东行走40m,你能确定它的位置吗3)某同学从校门口出发正东行走40m,再正北方向行走40m,试确定他的位置它的路程是多少分析总结:路程与位置变化属于两个同的概念,为了描述位置的变化我们必引入一个新的物理量,

事例引入:有几位同学下课后从教室到校门口,可能有不同的几种走法,他们经过的轨迹不同;但他们的位置变化却是一样的,而我们研究物体的运动关键在于分析物体的位置的变化,就位置变化来说是一样的(效果相同)。为了表示这一结论人们用从起点到终点的线段来表示,为了表示出从教室到校门口,我们用箭头来表示。这就是位移。 二、位移和路程: 1、位移:以始点指向终点的有向线段来表示。 线段长度表示位移大小,方向表示位移方向。 位移(Δx )是矢量 2、矢量与标量的概念: 例2:某同学从校门口出发正东走40m ,再正北方向走40m ,求此过程中他的位移和路程 例3:、如图所示,某物体沿两个半径为R 的半圆弧由A 经B 到C ,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 、 物体的位移等于4R ,方向向东 B 、 物体的位移等于2πR C 、 物体的路程等于4R ,方向向东 D 、 物体的路程等于2πR 例4:有一质点P 在水平面上沿直线先向东后向西运动,在该直线上建有由西向东的一维坐系,若测得在各个时刻质点P 的位置坐标如下表所示,你能求出质点P 在3s 内、第3s 内、6s 内和第6s 内的位移和路程吗若能求,请求出其结果;若不能求,请说明理由。 2、位置、位移与路程的区别: (1)路程: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 (2)质点作单向直线运动时,路程等于位移的大小。 西 东 A B C

最新物理①必修1.2《时间和位移》教案讲解学习

1.2 时间和位移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位移、路程、时刻和时间间隔。 2. 知道矢量和标量,知道位移是矢量。知道位移和路程的不同。 3. 知道直线运动物体的位置及位移,并能利用直线坐标系的坐标和坐标变化来表示。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具体问题引出时间、时刻、位移、路程等概念,要使学生学会将抽象问题形象化化的处理方法。

2.会用坐标表示时刻与时间、位置和位移及相关方向。 3.会用矢量表示和计算质点的位移,用标量表示路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时间位移的学习,要让学生了解生活与物理的关系,同时学会用科学的思维看待事实。 2.养成良好的思考习惯和科学的价值观。 [教学重点] 位移和路程的区别和联系。 [教学难点]

位移和路程在计算方法上的不同。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提问一个走读生,上学的时候是什么时间离开家的?在路上用了多长时间?怎么走的?什么时间到校的? 根据学生的回答提出,要想清楚地描述物体运动情况,仅仅用上节课所学的内容是不够的,我们需要学习更多的物理量。 二、新课内容 (一)时刻和时间间隔

时刻和时间间隔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在开始学生的回答中,学生离家和到校所对应的是时刻概念,在路上所用的时间就是时间间隔,它等于两个时刻之差。 我们说上午8时上课、8时45分下课,这里的“8时”“8时45分”是这节课开始和结束的时刻,而这两个时刻之间的45分,则是两个时刻之间的时间间隔。 上午前两节课开始和结束的时刻及两节课和课间休息所持续的时间间隔 1.如果建立一个表示时间的一维直线坐标系,则在这个坐标系中,时刻用点表示,

2017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12《时间和位移》练习题

【成才之路】2015-2016学年高中物理 1、2时间与位移练习新人教 版必修1 基础夯实 一、选择题(1~4题为单选题,5、6题为多选题) 1、关于时刻与时间,下列说法正确的就是( ) A、作息时间表上的数字均表示时间 B、1min只能分成60个时刻 C、手表上指针指示的就是时间 D、“宁停三分,不抢一秒”指的就是时间 答案:D 解析:作息时间表上的数字表示的就是起床、就餐、上下课的时刻,A错。1min能分成无数多个时刻,B错。手表上指针指示的就是时刻,C错。“宁停三分,不抢一秒”指的就是时间,D对。 2、(黑龙江省实验中学2014~2015高一上学期期中)某人沿着半径为R的水平圆周轨道跑了1、75圈时,她的( ) A、路程与位移的大小均为3、5 πR B、路程与位移的大小均为2R C、路程为3、5 πR,位移的大小为2R D、路程为0、5 πR,位移的大小为2R 答案:C 解析:沿半径为R的圆运动1、75圈,其路程为1、75×2 πR=3、5 πR,其位移的大小为2R,故选项C正确。 3、关于矢量与标量,下列说法中错误的就是( ) A、矢量就是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 B、标量就是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物理量 C、位移-10m比5m小 D、-10℃比5℃的温度低 答案:C 解析:由矢量与标量的定义可知,A、B正确;-10m的位移比5m的位移大,负号不表示大小,仅表示方向与正方向相反,故C错误;温度就是标量,-10℃比5℃的温底低,负号表示该温度比0℃低,正号表示该温度比0℃高,故D正确。 4、(温州十校联合体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钓

鱼岛自古就就是我国固有的领土,它到温州的直线距离为356 km。若某天我国海监船为维护我国对钓鱼岛的主权,早上8:00从温州出发去钓鱼岛巡航,航行了480 km,历时8时20分到达钓鱼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就是( ) A、8:00就是指时间间隔 B、8时20分就是指时刻 C、该海监船位移大小为480 km,路程为356 km D、尽管海监船比较大,但还可以将它瞧成质点 答案:D 解析:8:00指时刻,8时20分指时间间隔,A、B错;480 km就是路程,356 km就是位移大小,C错;船的大小与形状对所研究的问题没有影响,可视为质点,D正确。 5、(江阴市五校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联考)关于位移与路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就是( ) A、出租车就是按位移的大小来计费的 B、出租车就是按路程的大小来计费的 C、在田径场1 500 m长跑比赛中,跑完全程的运动员的位移大小为1 500 m D、高速公路路牌上显示“上海100 km”,表示该处到上海的路程大小为100 km 答案:BD 解析:出租车中里程表记录的就是车通过的路程,因此就是按路程收费的,故A错误,B正确;在田径场1 500 m长跑比赛中,轨迹并非为直道,而就是弯道,故位移不就是1 500 m,故C 错误;高速公路路牌上显示“上海100 km”,表示的就是该处到上海的路程,故D正确。 6、(青岛市2013~2014学年高一上学期检测)2013年11 月30日,海军第十六批护航编队从青岛某军港解缆启航,奔赴 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执行护航任务,编队由导弹护卫舰“盐城 舰”与“洛阳舰”、综合补给舰“太湖舰”组成,此次护航总 航程5300海里,若三只舰艇运动速度相同,则下列说法正确的 就是( ) A、“5300海里”指的就是护航舰艇的位移 B、“5300海里”指的就是护航舰艇的路程 C、研究“盐城舰”从青岛到亚丁湾的路线时可把它视为质点 D、以“太湖舰”为参考系,“盐城舰”与“洛阳舰”都在运动 答案:BC 解析:“5300海里”指的就是舰艇的航行路程,A错,B对;研究舰艇的航行路线时可将其视为质点,C对;因三只舰艇的运动速度相同,故D选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

时间和位移教案

1.2 时间和位移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位移、路程、时刻和时间间隔。 2. 知道矢量和标量,知道位移是矢量。知道位移和路程的不同。 3. 知道直线运动物体的位置及位移,并能利用直线坐标系的坐标和坐标变化来表示。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具体问题引出时间、时刻、位移、路程等概念,要使学生学会将抽象问题形象化化的处理方法。 2.会用坐标表示时刻与时间、位置和位移及相关方向。 3.会用矢量表示和计算质点的位移,用标量表示路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时间位移的学习,要让学生了解生活与物理的关系,同时学会用科学的思维看待事实。 2.养成良好的思考表述习惯和科学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位移和路程的区别和联系。 教学难点:标量和矢量在计算方法上的不同。 三、教学方法: 比较与分类方法 四、教学设计 (一)新课导入 提问一个走读生,上学的时候是什么时间离开家的?在路上用了多长时间?怎么走的?什么时间到校的? 根据学生的回答提出,要想清楚地描述物体运动情况,仅仅用上节课所学的内容是不够的,我们需要学习更多的物理量。 (二)新课内容 1.时间和时刻 在一开始学生的回答中,学生离家和到校所对应的是时刻概念,在路上所用的时间就是时间间隔,它等于两个时刻之差。 (1)如果建立一个表示时间的一维直线系,则在这个坐标系中,时刻用点表示,时间间隔是两个时刻之差,用线段表示。 例:见图2—1—1所示 (2)要注意严格区分时间间隔(时间)和时刻。 2 ← 0 1 3 4 5 6 7 8 t/s ← 图1—2—1 前2s 第4s 第6s 末、第7s 初 2 → →

A C D 图1—2—3 例如:“第6秒末”、“第7秒初”、“6秒末”等指的都是时刻而不是时间。其中“第6秒末”、“第7秒初”指的是同一时刻,在时间轴上都是指t=6秒这一点; “6秒末”在时间轴上指t=6s 这一点。 “第4秒内”、“前2秒内”都是指时间间隔。其中“第4秒内”就是“第4秒初”(或“第3秒末”)到“第4秒末”这两个时刻之间的时间间隔,时间长度为1秒,在时间轴上指t=3 s 到t=4 s 两点间的时间间隔。 “前2秒内”就是“o 时刻”到“2秒末”这两个时刻之间的时间间隔,时间长度为2秒,在时间轴上指t=0 s 到t=2 s 两点间的时间间隔。 (3)在实验室中常用秒表和打点计时器或频闪照相的方法来测量时间,其中打点计时 器和频闪照相的方法可以测量很短的时间间隔。 【课堂练习】课本P16第1题 2.路程和位移 (1) 路程:路程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当物体从某位置A 运动到另一位置B 时,可以 沿不同的轨迹运动,如图1—2—2所示,走过不同的路程。路程不能描述质点的位置的变化, 与运动路径有关。路程只有大小,没有方向。“某 一时间内路程等于零”表示这段时间物体静止。 (2)位移:位移用来表示物体位置变化的物理量,它是从初位置到末位置的有向线段,如图 1—2—2中的有向线段AB 。位移既有大小,又有方向,位移的大小与路径无关,仅由初、末位置 决定。“某一时间内位移等于零”表示这段时间物体的初末位置相同,而不表示这段时间内物体静止。 (3)在任何情况下,位移的大小都不可能大于路程。当物体做方向不变的直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才等于路程。 (4)位移的单位是“米(m)”,有时也用“千米(km)”或“厘米(cm)”。 【课堂练习】课本P16第2题 3.矢量和标量 (1)矢量:在物理学上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叫做矢量。位移就是矢量。 (2)标量:在物理学上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物理量叫做标量。例如:时间、质量、温度、路程等都是标量。 (3)矢量相加和标量相加遵从不同的法则。两个标量相加遵从算术加法的法则。而矢量 相加遵从平行四边形法则。 如: 从A 点向北走了40m 到C ,再从C 向东走了30m 到D,则有向线段AC 、CD 和AD 分 别表明第一次、第二次的位移和两次行走的合位移。如图1—2—3。 第一次位移大小为40 m ,第二次位移大小为30 m ,两次行走的合位 移大小为50 m . 4.直线运动的位置和位移 在直线运动中,用坐标表示物体的位置,坐标的正负表示位置 在原点的哪一侧,坐标的数值表示位置到原点的距离;用坐标的变 x y ① ② ③ 图1—2—2 A B O

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时间和位移》教案

年级学科共案 时间:星期: 主备人:使用人: 【教学主题】2、时间和位移 【教学目标】1. 时间和时刻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2.位移的概念以及它与路程的区别。 【知识梳理】 一、时刻和时间间隔 (1)时刻和时间间隔(时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时间间隔(时间)就是两个时刻之间的间隔;在时间轴上,时刻用点表示,而时间间隔(时间)用线段表示. (2)时间的计量单位是秒、分、时,它们的符号分别是s、min、h.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单位是秒(s)二、路程和位移 问题展示 一个人从北京去重庆,可以选择不同的交通方式,既可以乘火车, 也可以乘飞机,还可以乘火车到武汉,然后乘轮船沿长江而上,如图 所示.无论通过什么路线从北京到重庆,位置的变化都是一样的 问题研讨② 1.在这几种情况下,他通过的路线,也就是他运动的轨迹不一 样.如果已知图1-2-3的地图比例,你怎样估算他走过的路程? 2.旅行时运动的方向在不断改变,旅行路程的长短涉及运动的方向吗? 知识归纳路程和位移 (1)路程 质点的实际路程运动路径的长度,路程只有大小,其单位就是长度的单位,国际单位为米,用m表示.(2)位移 从初位置到末位置的有向线段,线段的长度表示位移的大小,有向线段箭头的指向表示位移的方向,位移的单位也是长度的单位. 例2一个人由西向东运动,从A点出发到达C点再返回到B点静止,如图1-2-4所示,AC=100m,BC =30m,则此人通过的路程是_______m,发生的位移是______m,位移的方向是_______.解析路程是径迹的长,大小为100m+30m=130m,而位移仅由初末位置决定,其大小为AB的长度,即70m.位移的方向是由初位置A指向末位置B,方向向东. 答案 130 70 由A指向B 图1-2-4

时间和位移优秀教案

§1.2时间和位移 班级姓名学号 自我评价 教师评价 【学习目标】 1.了解时间和时刻地区别和联系,会识别时间和时刻; 2.理解位移概念,知道位移式矢量,会用有向线段表示位移地大小和方向; 3.知道矢量和标量地差异,会进行一维情况下地矢量运算; 4. 知道时间与位移、路程,时刻与位置之间地对应关系; 5.理解x-t 图像地物理意义,会用x-t 图像计算匀速直线运动地速度. 【学习重点】 理解位移概念,理解x-t 图像地物理意义 【学习指导】 1. 在上课前利用15分钟地时间独立完成“课前预习”部分,随机抽查; 2. 在课后利用25分钟地时间独立完成“课后巩固”部分,全班上交. 【课前预习】 一、知识梳理 1.时刻:在时间轴上用表示,表示某一瞬间,如“第3秒末”,“第4秒初”.与物体地位置相对应. 2.时间间隔:在时间轴上用表示,表示某一过程,与物体地位移相对应.时间间隔表征变化过程地长短. 3.路程:物体地长度.只有,没有. 4.位移: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质点)变化地物理量.定义:从到 地一条有向线段. 大小:初、末位置间地有向线段地.方向:由初位置指向. 5.矢量:既有又有地物理量.如位移,力等. 6.标量:只有、没有地物理量.如质量、体积、密度、时刻、时间间隔和路程等. 7.运算法则:两个标量地相加遵从,而矢量则不同,后面我们将学到. 8.直线运动地位置和位移:研究直线运动时,在物体运动地直线上建立x 轴. 1).物体地初、末位置:可用位置坐标x 1、x 2表示.2).物体地位移表示:△x=. 二、效果检测 1 、请在如图所示地时间轴上指出下列时刻或时间(填相应地字母): (1)第1s 末,第3s 初,第2个两秒地中间时 刻; (2)第2s 内,第5s 内,第8s 内; (3)2s 内,头5s 内,前9s 内; 2 物体沿半径分别为r 和R 地半圆弧由A 点经B 点到达C 点,如图所示,则它地位移和路程分别是 ( ) A. 2 (R + r ) , π(R + r ) B. 2 (R + r ) 向东,2πR 向东 C. 2π(R + r ) 向东,2π(R + r ) D. 2 (R + r ) 向东,π(R + r ) 3 一个皮球从5m 高地地方落下,若碰到地面后又反弹起1m 高,则皮球 通过地路程是多少?皮球地位移又是如何?若皮球经过一系列碰撞后,最终停在地面上,则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皮球地位移又是多少? 2 4 t / s 6 8 A I 西东

位移和时间的关系.doc

位移和时间的关系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知道什么是匀速直线运动,什么是变速直线运动理解位移—时间图像的含义,初步学会对图像的分析方法.能力目标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及思维想象能力.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学习态度. 教学建议教材分析匀速直线运动是一种最简单的运动,教材通过汽车运行的实例给出定义,且下定义时没有用“在任何相等时间里”这种过于数学化的说法,适合高一同学的学习情况.本节的重点是由匀速直线运动的定义,用图像法研究位移与时间的关系,本节教材没出现任何公式,而是利用图2—6形象地描述了一辆汽车的运动情况,图上还标了位移和时间的测量结果.教材用表格的形式记录下测量数据,取平面直角坐标(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位移,取单位,定标度),再根据记录数据描点,最后画出表示汽车运动的结果.教材用表格的形式记录下测量数据,取平面直角坐标(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位移,取单位,定标度),再根据记录数据描点,最后画出表示汽车运动的位移图像为一直线,这个程序体现了我们研究问题的一种方法,要让学生领会.本节的第二个知识点是变速直线运动的定义,教材也是通过生活常识直接给出定义,本节的最后对图像法做了一个简介,能够引起同学们的重视.教法建议 本节内容不多,但学习了一种新的处理问题的方法:即根据实验数据作出图像,图像反映物理规律,这是我们通过实验探求自然

规律的一要重要的基本的途径.应在学生充分预习的基础上,真正让学生自己能画出图像,并练习分析图像所代表的过程或规律.学生容易把位移图像看成物体的运动轨迹,我们要注意强调它们是根本不同的两个东西,如果学生基础较好,我们应该尽量使学生看到物体的位移图像能想象出物体的运动情况,也应该使学生根据物体的运动情况正确地画出物体的位移图像.教学设计示例教学重点: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图像的建立.教学难点:对位移图像的理解.主要设计:一、匀速直线运动:(一)思考与讨论: 1、书中给出的实例,汽车每经过100m的位移所用的时间大致为多少? 2、什么叫匀速直线运动? 3、如何建立位移——时间图像?根据图像如何分析物体的运动规律? 4、如图一个物体运动的位移——时间图像如图所示,分析物体各段的运动情况?(二)多媒体演示,加强对位移图像的理解将教材图2—6及图2—7做出动态效果.(三)练习:给出另一个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例子,让同学自己画出位移图像.(四)教师小结位移——时间图像的有关知识 1、图像是描述物理规律的一种常用方法. 2、建立图像的一般步骤:采集实验数据,建立表格记录数据,建立坐标系,标明坐标轴代表的物理量及标度,描点做图. 3、分析图像中的信息:(轴的含义,一个点的含义,一段线的含义等)二、变速直线运动(一)提问:什么是变速直线运动?请举例说明.(二)展示多媒体资料:汽车启动及进站时的情况.探究活动请你坐上某路公共汽车(假设汽车在

1.2《时间和位移》示范教案

第二节时间和位移 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 ?理解位移、路程、时刻和时间间隔。 2 ?能用数轴或一维直线坐标表示时刻和时间、位置和位移。 3. 知道时刻与位置、时间与位移的对应关系。 4 ?知道矢量和标量,知道位移是矢量。通过实例总结出矢量相加的法则。过程与方法: 1?通过具体问题引出时间、时刻、位移、路程等概念,要使学生学会将抽象问题形象化化的处理方法。2?会用坐标表示时刻与时间、位置和位移及相关方向。 3?会用矢量表示和计算质点的位移,用标量表示路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时间位移的学习,要让学生了解生活与物理的关系,同时学会用科学的思维看待 事实. 2.通过用物理量表示质点不同时刻的不同位置,不同时间内的不同位移(或路程)的体验, 领略物理方法的奥妙,体会科学的力量. 3?养成良好的思考表述习惯和科学的价值观. 4. 从知识是相互关联、相互补充的思想中,培养同学们建立事物是相互联系的唯物主义观 占 八、、? 二、教学内容剖析 本节课的地位和作用:本节介绍描述质点运动的时刻、时间间隔、路程、位移、矢量等概念 的含义和区别。本节和上节的内容都是为下面的速度和加速度的学习奠定基础。时刻和时间 间隔、路程和位移的含义学生容易混淆,要注意让学生弄清楚它们的区别。本节是学习直线 运动知识的基础,只有理解了时间与时间间隔的区别、位移和路程的区别才能更好的掌握有 关运动的问题。 本节课教学重点: 1?时间和时刻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2 ?位移的概念以及它与路程的区别。 本节课教学难点: 1.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生活中的时间与时刻。 2?理解位移的概念,会用有向线段表示位移。 三、教学思路与方法 本节要求学生了解时刻、时间间隔、路程、位移等概念的含义和区别。教师逐个解释名词效果不好。可以考虑通过一个实例让学生分析、讨论。如:利用教材中图 1.2-2北京到重 庆的一条路线,标明使用的交通工具,从列车时刻表上查出由北京出发的时间(时刻),经过中间各大站的时间(时刻)和达到重庆的时间(时刻)。 本节课用到的数学知识和方法:用数轴来表示时间轴和位移轴,在时间轴上,点表示时刻,线段表示时间间隔.要选计时起点(零时刻),计时起点前的时刻为负,计时起点后的时 刻为正;在位移轴上,点表示某一时刻的位置,线段表示某段时间内的位移?要选位置参考点(位置零点),直线运动中,可选某一单一方向作为正方向,朝正方向离开参考点的位置都为正,朝负方向离开参考点的位置都为负. 位移方向与规定方向相同时为正,相反时为负.标 量遵从算术加法的法则,矢量遵从三角形定则(或平行四边形定则,以后会学到,不让学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