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时间和位移(第二课时)-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附属外国语学校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一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192.50 KB
- 文档页数:3
北师大珠海分校附属外国语学校教学设计文本2019年 9月6 日课题第二节时间和位移(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知道时间和时刻的区别和联系2.理解位移的概念,了解路程与位移的区别。
3.知道标量和矢量,知道位移是矢量,时间、时刻和路程是标量。
4.能用数轴或一维直线坐标表示时刻和时间、位置和位移。
5.知道时刻与位置、时间与位移的对应关系。
6.初步了解矢量与标量不同的运算法则。
教学重点1.时间和时刻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2.位移的概念以及它与路程的区别。
教学难点1.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生活中的时间与时刻。
2.理解位移的概念,会用有向线段表示位移。
教学方法1.通过具体问题引出时间、时刻、位移、路程等概念,要使学生学会将抽象问题形象化化的处理方法。
2.会用坐标表示时刻与时间、位置和位移及相关方向。
3.会用矢量表示和计算质点的位移,用标量表示路程。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引入提问一个走读生,上学的时候是什么时间离开家的?在路上用了多长时间?怎么走的?什么时间到校的?新课教学一、时间和时间间隔在一开始学生的回答中,学生离家和到校所对应的是时刻概念,在路上所用的时间就是时间间隔,它等于两个时刻之差。
如果建立一个表示时间的一维直线系,则在这个坐标系中,时刻用点表示,时间间隔是两个时刻之差,用线段表示。
学生讨论如图所示,物体沿直线从O点开始运动,如果各点之间的时间间隔都是一秒,则下列各说法中分别表示哪一点或线段。
前3s内:O A B C D E第2s内:(第)2s末:第3s初:第二个2s内:二、路程和位移1.路程是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2.位移是描述物体位置变化的物理量,用从初位置到末位置的有向线段表示,即物体位移的大小由初末位置决定,方向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
三、矢量和标量象位移这样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叫做矢量,象路程这样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物理量叫做标量。
问题:回忆初中所学过的物理量,说明它们是标量还是矢量。
答:温度、时间、质量、密度等是标量,速度是知量。
1.2 时间位移(第2课时)〖教材分析〗位移的计算和位移时间图像需要加强计算和画图才得,打点计时器的使用要勤加练习。
通过设计典型例题让学生感受物理的严谨,理清楚各种概念的联系。
本节课是高中物理的第一个实验要认真组织,做好器材的讲解等。
〖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物理观念:能建立时间和位移的物理观念,知道时间时刻,位移位置的区别与联系。
科学思维:严密的数学思维方法,能用坐标系来理解时间和时刻,位置和位移,学会用图像描述运动,掌握位移时间图像。
科学探究:知道时间和位移的意义,掌握时间和位移的思想和方法。
科学态度与责任:通过时间位移的学习,要让学生了解生活和物理的关系,同时学会用科学的思维看待事实,养成良好的思考表述习惯和科学的价值观。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位移时间图像的理解的应用。
2、掌握和使用打点计时器。
难点:1、理解位移的概念,会用有向线段表示位移。
2、打点计时器的使用。
〖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与探究法相结合,并辅以问题法、演示法、归纳法等。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前面学习了用一维坐标系描述物体的位置,那么,在一维坐标系中位移应该如何表示呢?(三)直线运动的位移物体做直线运动,在时刻t处于位置x1,经过一段时间,在时刻t2,到达位置x2,1则位移是初位置指向末位置,即红色箭头。
那么位移的计算:末位置坐标减初位置坐标,△x = x2x1。
课本思考与讨论:某物体从A点出发运动到达B点,坐标xA为5m,xB为2m,物体的位移大小等于多少?方向如何?学以致用,把初末位置的坐标值带入公式即可。
解:△x = xB xA,末位置坐标减初初位置坐标。
= 2m 5m=3m。
负号表示位移方向与正方向相反。
教学设计说明:学生困惑的地方在于,课本的公式是x2x1,到后面这里变成AB,觉得不可思议,其实这里主要是抓住初末位置的坐标差,而不是字母的表示。
初中习惯了,固定字母的表示意义,所以要在这里加强。
北师大珠海分校附属外国语学校教学设计文本2019年 9月 9日
课题第二节时间和位移(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1.知道时间和时刻的区别和联系
2.理解位移的概念,了解路程与位移的区别。
3.知道标量和矢量,知道位移是矢量,时间、时刻和路程是标量。
4.能用数轴或一维直线坐标表示时刻和时间、位置和位移。
5.知道时刻与位置、时间与位移的对应关系。
6.初步了解矢量与标量不同的运算法则。
教学重点
1.时间和时刻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2.位移的概念以及它与路程的区别。
教学难点
1.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生活中的时间与时刻。
2.理解位移的概念,会用有向线段表示位移。
教学方法1.通过具体问题引出时间、时刻、位移、路程等概念,要使学生学会将抽象问题形象化化的处理方法。
2.会用坐标表示时刻与时间、位置和位移及相关方向。
3.会用矢量表示和计算质点的位移,用标量表示路程。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1.机械运动:物体的空间位置随时间的变化,是自然界中最、最的运动形态,称为机械运动,简称为运动。
2.质点
(1)质点:在某些情况下,不考虑物体的和,突出“物体具有质量”这一要素,把它简化成一个的物质点,简称为质点,是一种的物理模型。
(2)物体可看做质点的条件:
①在研究一个物体的运动时,物体的和对所研究的问题的影响可以忽略时,物体就可看作质点。
(3)对质点的理解:
①能否把一个物体看作质点,并不是由物体的形状和大小来决定的,而是由它的形状和大小对所研究问
题的影响程度决定的。
②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而不能单纯从物体是平动还是转动来判断。
③即使是同一个物体,在研究的问题不同时,有的情况下可以看作质点,而有的情况可能不可以看作质点。
3.参考系
(1)参考系:要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首先要选定某个其他物体做参考,假定这个“其他物体”不动,观察研究对象相对于这个“其他物体”的是否随时间变化,以及怎样变化,这种被用来作参考的物体,叫做参考系。
(2)参考系的选择:
①参考系的选取可以是任意的。
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时,通常取地面或相对地面不动的物体做参考系。
②选择参考系时,应以方便观测和使运动的描述尽可能简单为原则。
③选择不同的参考系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的运动,结果可能不同。
④当比较两个物体的运动情况时,必须选择同一个参考系。
4.坐标系
(1)物体做机械运动时,其位置会随时间发生变化,为了定量地描述物体的位置及位置的变化,需要在参考系上建立适当的.
(2)如果物体在一维空间运动,即沿一条直线运动,只需建立坐标系,就能准确表达物体的位置;如果物体在二维空间运动,即在同一平面运动,就需要建立坐标系来描述物体的位置;当物体在三维空间运动时,则需要建立坐标系来描述.
二、典例分析:
题型1 质点概念的理解
例1:关于质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质点就是一个体积很小的小球
B.只有很小的物体才能被视为质点
C.质点不是实际存在的物体,只有一种理想模型
D.大的物体有时也可以被视为质点
题型2 参考系的理解
例3:敦煌曲子词中有这样的诗句:“满眼风波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
”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