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鼠胸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培养与鉴定
- 格式:doc
- 大小:43.50 KB
- 文档页数:14
1.大鼠PASMCs的提取和原代培养(1)提取:对雄性SD大鼠用5%的水合氯醛经腹腔麻醉后,浸泡在75%的乙醇中5 rain。
将麻醉后的大鼠在超净工作台中固定好,无菌操作下迅速分离出心肺组织,置于盛有含有1%青链霉素的PBS培养皿中。
转移至无菌操作台中,漂洗心肺组织数次,眼科镊仔细剥离出肺动脉(包括肺动脉主干和左右肺动脉干)。
将已分离出的肺动脉用含1%青链霉素的HBSS冲洗数次,直至液体清亮为止,以尽量减少血细胞等的混入。
眼科剪纵向剪开肺动脉,内膜面朝上,用刀片来回轻刮2~3遍,去除内膜。
再将外膜面翻转过来,同样方法刮去外膜。
将中膜转移至盛有含20%胎牛血清的DMEM/F12的培养基中,用眼科剪反复剪成1 am×l mm×1 mm 的小组织块。
用滴管将小组织块转移至25T的培养瓶中,均匀的摆放与于瓶底,间距约0.5 cm。
加入3 mL含20%胎牛血清的DMEM/F12培养液,瓶底朝上,静置于37 oC、5%CO,的细胞培养箱巾孵育4~5 h。
待小组织块干涸后,轻翻转培养瓶,让培养液慢慢浸润瓶底上的小组织块,继续静置于培养箱中培养。
(2)原代培养:3—5 d后,有少量细胞从组织块周围游离出来;8—10 d后细胞融合成片,成峰.谷状分布,用胰酶消化传代。
一般2—3 d更换培养液,提取PASMCs 时用含20%胎牛血清的DMEM/F12,培养时用含15%胎牛血清的DMEM/F12。
采用生长状态良好的3~5代细胞进行后续实验。
取材、细胞原代及传代培养SD 大鼠肌注氯胺酮(22 mg / kg)麻醉后,作下腹部横切口,切取双侧输精管。
剥去外膜组织,小圆刀片刮除内膜,4 C PBS缓冲液(含青霉素100 U/ mI、链霉素100#g / mI)反复漂洗4 ~ 6遍,然后剪碎成1 mm3 大小的组织块。
先用0.1%的"型胶原酶消化作用10 min,倒去上清液,再加0.2% 的胰蛋白酶和0.1%的"型胶原酶消化20 min,使游离成单个细胞,600 > ! 离心5 min,收集消化的细胞,接种至25 cm2 培养瓶,加含20%胎牛血清的DMEM 培养液,置37 C含5%CO2孵箱中培养。
平滑肌细胞培养实验步骤解读原代平滑肌细胞培养Protocol实验准备:器材:注射器(10mL),玻璃吸管,胶头(用于细脚吸管,吹匀组织块用),枪头(蓝色、黄色),移液器(1000μL,100μL),电动移液器,玻璃培养皿(2-3个),小烧杯(10 mL或5 mL),青霉素瓶(配鼠尾胶原),剪刀(大,小,弯)多把,镊子(大,小,弯)多把,纱布,六孔板(真空包装),托盘(放老鼠),酒精棉球,乳胶手套试剂:平滑肌细胞专用培养基,生理盐水,D-hank’s 液,鼠尾胶原,戊巴比妥钠(麻醉用),75%酒精步骤:1. 高压灭菌实验所需器材,超净台紫外照射30mins,吹风;2. 配制鼠尾胶原应用液,一般1:15-1:19稀释,六孔板中每孔加入1mL稀释液待用(可省去);3. 大鼠(200g左右,一百五六十克较好)腹腔注射一定体积戊巴比妥钠(0.5mL/100g)麻醉,麻醉好后将大鼠全身(尤其是胸腹部)用酒精棉球擦拭干净,放入托盘置于超净台中紫外照射15mins左右,开始试验;4. 用已消毒的剪刀将大鼠腹部表皮剪开,充分暴露出整个胸部,再换用干净的剪刀打开胸腔。
将肝脏及肺脏等组织拨开(小心操作以避免伤到血管)。
用小弯镊及小直镊分离胸主动脉外壁贴附的结缔组织及外膜等。
分离干净后,用眼科剪小心剪断血管,去除血管中的血,置于干净玻璃培养皿中;5. 用生理盐水多次冲洗分离出来的血管。
冲洗干净后,将血管剪开,小心刮除血管内膜,去掉内皮细胞;6. 将处理好的血管放入平滑肌细胞专用培养基(约200μL)中,用眼科剪将组织尽量剪碎成1mm3大小的小块,用细脚吸管吹匀后,均匀种入加了鼠尾胶原的六孔板中;7. 用黄枪头小心吸弃多余的液体(避免将组织块吸起来),然后将六孔板盖好颠倒放在培养箱中约2h(待组织块粘牢培养板底)后,再加入培养基;8. 过3-4d后拿出细胞在显微镜下观察,看其是否已长出。
大鼠腹主动脉平滑肌细胞培养及鉴定朱晋坤;毛华;董文;鲁玉明;熊宗华;杜峰;文美;刘廷筑;张敏【摘要】目的培养、鉴定大鼠腹主动脉平滑肌细胞.方法采用组织贴块法分离培养大鼠腹主动脉平滑肌细胞,胰蛋白酶消化传代,相差显微镜及即用型SABC免疫组化染色试剂盒进行细胞鉴定.结果平滑肌细胞呈梭形或长梭形生长,透射电镜可见细胞的胞浆内有很多与细胞纵轴平行的肌丝和与之相连的致密体.高倍镜下可见胞质内大量棕色、与细胞长轴平行的纤维细丝.核卵圆形居中,呈淡蓝色.结论大鼠腹主动脉平滑肌细胞分离、培养方法简单、可行.【期刊名称】《贵州医药》【年(卷),期】2011(035)010【总页数】2页(P888-889)【关键词】血管平滑肌细胞;细胞培养;细胞鉴定;大鼠【作者】朱晋坤;毛华;董文;鲁玉明;熊宗华;杜峰;文美;刘廷筑;张敏【作者单位】贵阳市第一人民医院,550002;贵阳市第一人民医院,550002;贵阳市第一人民医院,550002;贵阳市第一人民医院,550002;贵阳市第一人民医院,550002;贵阳市第一人民医院,550002;贵阳市第一人民医院,550002;贵阳市第一人民医院,550002;贵阳市第一人民医院,55000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18.11经皮冠脉介入术后靶血管再狭窄、血栓形成及血管舒缩功能丧失是其临床应用面临的重大难题。
近年研究认为,血管平滑肌细胞具有较强的增殖能力,其异常增殖和迁移是导致经皮冠脉腔内血管成形术(PTCA)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术后相关血管病变处再狭窄发生的基础[1]。
抑制血管平滑肌增殖对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的预防至关重要。
体外培养血管平滑肌细胞是研究血管平滑肌细胞生物特性及血管再狭窄形成机制的基础。
本实验利用大鼠腹主动脉成功分离、培养出血管平滑肌细胞,实验操作简单、易行,希望能为该类实验研究提供帮助。
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150g Sprague-Dawley(SD)雄性大鼠(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实验动物中心);DMEM-L液(Hyclon公司);胎牛血清(Hyclon公司);胰蛋白酶(Sigma公司);兔抗大鼠α2actin单克隆抗体(Sigma公司);即用型SABC 免疫组化染色试剂盒(武汉博士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中国)。
大鼠心肌细胞的分离鉴定以及培养大鼠心肌细胞是研究心脏疾病和心肌细胞功能的重要模型细胞。
分离、鉴定和培养大鼠心肌细胞是心血管研究的基础工作之一,本文将介绍关于大鼠心肌细胞的分离、鉴定以及培养的方法。
一、大鼠心肌细胞的分离1. 材料准备(1)取得3-5天大的小鼠;(2)取得适合的心肌分离培养试剂盒,如Worthington试剂盒;(3)取得离心机和培养箱等实验设备。
2. 心肌细胞的分离(1)将小鼠处死,取出心脏放置在含有生理盐水的培养皿中;(2)迅速将心脏移至足够的胶原酶/胶原酶B混合液中,加入2-3ml的混合液,用剪刀将心脏切成小块;(3)将含有心肌切块的培养皿放入37度水浴箱中37±1度水浴中消化,酶解30-50min,要不断观察;(4)将消化液收集至15ml离心管内,并逐渐加入适量的生理盐水;(5)将含有细胞的离心管放入离心机,1500rpm离心去沉淀心肌细胞;(6)吸去上清液,加入足够的DMEM/F-12培养基,轻轻振动混匀;二、大鼠心肌细胞的鉴定1. 细胞形态鉴定(1)将培养皿内心肌细胞移至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2)通过显微镜观察细胞的形态、大小、颜色等;(3)正常大鼠心肌细胞呈长条形,且贴附于培养皿底部。
2. 免疫荧光染色鉴定(1)将培养皿内的细胞进行PBS溶液洗涤;(2)加入4% paraformaldehyde固定细胞,洗涤;(3)加入常用的抗心肌肌动蛋白抗体,孵育;(4)洗涤后加入FITC标记的二抗或荧光素进行荧光染色;(5)用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的荧光情况,确定心肌细胞的特异性。
三、大鼠心肌细胞的培养1. 培养基的配制(1)将DMEM/F-12培养基加入10%的胎牛血清、1%的青霉素和链霉素,混匀;(2)将培养基过滤灭菌后,置于4度冰箱储存备用。
2. 心肌细胞的培养(1)将心肌细胞悬液加入到预先涂覆明胶的培养皿中;(2)将培养皿放入CO2培养箱中37度培养,第二天更换新的培养基;(3)每2-3天更换一次培养基,直至细胞形成充分的单层。
酶消化法分离培养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方法的改良
李宪伟;姜维良
【期刊名称】《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年(卷),期】2011(45)1
【摘要】目的改良酶消化法并建立一种简单方便且高效的血管平滑肌细胞原代培养方法。
方法在无菌条件下分离大鼠胸主动脉,0.1%Ⅱ型胶原酶消化分离血管平滑肌细胞并进行培养。
用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血管平滑肌细胞的生物学特性,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细胞胞浆内α-肌动蛋白(α-actin)的表达。
结果相差显微镜下细胞呈现"谷和峰"的生长特点,α-actin胞浆染色阳性细胞数占总细胞数的98%以上。
结论单纯Ⅱ型胶原酶可消化分离培养血管平滑肌细胞,且有成活细胞数多、传代周期短的特点。
【总页数】4页(P58-60)
【关键词】胸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大鼠;培养
【作者】李宪伟;姜维良
【作者单位】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血管外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332
【相关文献】
1.胶原酶消化法分离、培养大鼠触须毛乳头的方法 [J], 陈先才;陈海滨;蔡博治;林常敏
2.酶消化法分离老龄SD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 [J], 王明勇;陈枫;陈庄
3.酶消化法分离培养家兔血管平滑肌细胞 [J], 王生兰;刘辉琦;王丽华;王树人
4.二步酶消化法分离大鼠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及活性鉴定 [J], 刘幸平;沈岱菲;郑燕珊;方欢;高分飞
5.Ⅱ型胶原酶/弹性蛋白酶消化法培养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 [J], 涂永生;黄红林;朱炳阳;廖端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大鼠心肌细胞的分离鉴定以及培养心肌细胞是构成心脏肌肉的主要细胞类型,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
研究大鼠心肌细胞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探究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机制,以及开发相关的药物治疗。
大鼠心肌细胞的分离可通过以下步骤进行:1. 预处理:取出大鼠心脏,迅速放置在冷却的维生素-free Hanks盐溶液中。
然后,用冷却过的Hanks盐溶液洗涤心脏,去除血液和杂质。
2. 细胞分离酶处理:将心脏切成小块,并放入含有0.1%胰蛋白酶和0.1%胆汁酸的预温化酶解缓冲液中。
在37℃的恒温摇床上进行酶解处理。
3. 细胞分离:酶解后的心脏组织经过轻微的摇晃,并用玻璃棒将组织块轻轻破碎。
将破碎的组织悬浮液通过细胞筛过滤器,并用高离心力离心收集上清液。
4. 细胞沉降:将上清液经过离心,去除上清液,留下细胞沉淀。
再次加入含有0.1%胰蛋白酶的预温化酶解缓冲液,并摇动细胞沉淀,使细胞悬浮。
5. 细胞富集: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将细胞悬液慢慢加入含有离心液的离心管中进行离心。
心肌细胞将沉积在密度梯度的底部。
6. 细胞培养:将心肌细胞的上清液去除,留下沉积的心肌细胞,加入预先准备好的心肌培养基中。
将细胞培养于37℃恒温孵化箱中,并提供适当的营养物质。
1. 形态学鉴定: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的形态结构。
正常的心肌细胞呈长条状,具有交叉纹理的横纹。
如果细胞形态发生变化,如变形、伸长或成球状,则可能表示细胞出现异常。
2. 免疫细胞化学鉴定:使用免疫荧光染色或免疫组化染色的方法,检测心肌细胞特异性标记物,如肌球蛋白(myosin)等。
正常的心肌细胞应表达这些标记物。
3. 功能鉴定:利用心肌细胞的特殊功能特点,如收缩、钙离子跨膜转运等,进行鉴定。
可通过记录细胞的膜电位变化、细胞的跳动频率等指标来评估细胞功能。
心肌细胞的培养需要特别注意以下事项:1. 培养基的选择:根据不同研究需求选择适当的培养基,如DMEM、Dulbecco改良的培养基等。
培养基应添加适量的血清、营养物质和生长因子,以提供细胞所需的营养和生长环境。
大鼠血管壁中膜平滑肌细胞的原代培养及鉴定敖锋;张自力;宋健【摘要】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primary culture and identification of the smooth muscle cel s (SMC)from the medial of vascu-lar wal inrats.Methods SMC from the medial of vascular wal were cultured by modified tissue culture.The cel ular morphology was observed under inverted phase contrast microscope.SMC were isolated and identified with immunofluorescence.Results SMC were isolated successful y and cultured.The cel s had a typical peak val ey like growth,and showed fusiform.The positive rate of cel s i-dentified with immunofluorescence were more than 95%.Conclusion The modified tissue culture can isolateand cultivate SMC with high purity and good activity under in vitro conditions with simple,reliable method.%目的:探讨一种方便、快捷、大量原代培养大鼠血管壁中膜平滑肌细胞的方法,为心血管疾病的体外研究提供可靠的实验材料。
方法利用改良的组织贴块法进行血管壁中膜平滑肌细胞原代培养,使用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并用免疫荧光染色鉴定分离培养的细胞。
大鼠心肌细胞的分离鉴定以及培养大鼠心肌细胞是研究心脏疾病和心脏功能的重要细胞模型。
对大鼠心肌细胞的分离、鉴定和培养是进行心血管疾病研究的基础工作。
本文将介绍大鼠心肌细胞的分离鉴定以及培养的方法和步骤。
一、大鼠心肌细胞的分离1. 器材准备分离大鼠心肌细胞需要使用一些基本实验器材,包括离心机、显微镜、细胞培养箱、灭菌培养仪、移液器等。
还需要一些特殊器材,如细胞分离酶、细胞培养耗材等。
2. 细胞分离液的制备将适量的细胞分离液(比如包含胰酶和胰蛋白酶的消化液)配制好,根据具体的实验目的和所用试剂的浓度来调配。
3. 大鼠心脏的取样将需要的大鼠的心脏取出,迅速置于含有氧合液的离心管中,将其置于4°C的冰箱中等待使用。
4. 心肌细胞的分离将心脏组织放入离心管中,使用消化液进行酶解,经过一定时间的消化后,使用吸管或移液器将含有心肌细胞的上清液取出,用培养基冲洗数次,离心收集细胞。
5. 细胞的筛选用胶原酶进行细胞的预遴选,再用显微镜进行筛选。
二、大鼠心肌细胞的鉴定1. 形态学鉴定通过显微镜观察心肌细胞的形态结构,确定细胞形态是否符合心肌细胞的特征。
2. 免疫细胞化学染色使用心肌细胞特异性的标记物(如肌球蛋白、肌凝蛋白等)进行染色,观察细胞的染色情况,确定细胞的心肌细胞特异性。
3. 免疫细胞化学鉴定通过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染色等技术,对心肌细胞的标志性蛋白进行检测和鉴定,确保细胞的特异性。
三、大鼠心肌细胞的培养1. 细胞培养基的配制根据实验需要,配制适当的细胞培养基,为心肌细胞提供适宜的培养环境。
2. 细胞的培养将鉴定合格的大鼠心肌细胞转移到含培养基的培养皿中,放入细胞培养箱中进行培养,定期更换培养基,观察细胞的生长状态。
3. 细胞的传代当心肌细胞的密度适宜时,可以进行细胞的传代,将细胞分离并转移至新的培养皿中进行继续培养。
4. 细胞的应用经过培养的大鼠心肌细胞可以用于细胞生物学实验、药物筛选、毒性测试等领域的研究,为心血管疾病的研究提供重要的细胞模型。
1、大鼠骨髓来源肥大细胞原代培养并鉴定:脱颈法处死SD大鼠(体重约200g),75%酒精浸泡消毒3min。
转入超净工作台内操作,剪开后肢皮肤,去除腿部肌肉,暴露出股骨,尽可能将股骨外部肌肉剥离干净,剪下股骨。
剪去股骨两端的股骨头,使用5ml注射器吸取RPMI 1640基础培养基后将骨髓吹打出来,吹打过程中尽可能将骨髓冲洗干净。
使用巴氏吸管将骨髓吹打成单细胞悬液,1000rmp/min离心5min收集细胞如发现收集的细胞中有大量红细胞时需使用红细胞裂解液处理。
使用肥大细胞专用培养基重悬细胞,接种至T25瓶内培养。
培养过程中每2-3天换液一次,当发现有细胞变圆脱落时,收集脱落细胞至新的T25瓶内诱导培养,培养四周时肥大细胞诱导成熟,取成熟的肥大细胞进行甲苯胺蓝染色鉴定;取脱落细胞培养一周、二周、三周、四周的细胞培养上清进行组胺含量检测。
2、小鼠骨髓来源肥大细胞原代培养与鉴定:小鼠经脱颈椎处死,75%酒精消毒后,取完整股骨,用1mL注射器吸取无菌PBS从股骨一端刺入,将骨髓细胞洗出,直到骨髓腔变白。
离心收集细胞,加入3mL红细胞裂解液,室温裂解3min之后,用PBS漂洗2次。
采用现配的原代细胞培养工作液(含青、链霉素各1000U/mL,10% FBS,IL-3 10 ng/mL,SCF 10ng/mL的RPMI-1640培养基培养液)将细胞重悬,按照106个/mL接种于六孔板中,每孔加3mL培养液,置于37℃,5% CO2的培养箱中培养,每7d 将悬浮细胞按照106个/mL转移到新的培养板中,继续培养,4-6周细胞分化成熟。
四周后收集悬浮细胞,部分细胞用于流式检测纯度,部分用含10% FBS的RPMI-1640培养基重新接板。
纯度检测:向诱导分化细胞中按1:200加入肥大细胞表面标志物APC-CD117 ,FITC- FcεRIα,4℃孵育60min ,无菌PBS 漂洗3次,流式检测肥大细胞纯度。
(SCF:Stem cell factor,干细胞因子;又称肥大细胞生长因子MGF)3、大鼠腹腔肥大细胞的分离与培养:选用体重220-250g的SD大鼠。
体外培养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同步方法[ 11-02-08 10:18:00 ] 编辑:studa20作者:江明宏, 舒茂琴, 王倩, 覃跃龙, 李建涛, 曹雪滨【摘要】目的: 探讨体外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同步化的培养及意义。
方法: 采用组织块贴片法原代培养大鼠胸主动脉VSMC, 利用双胸苷阻断和秋水仙素阻抑法使VSMC达到细胞周期同步化。
结果: 经鉴定培养的细胞为VSMC, 采用血清饥饿法、双胸苷阻断法和秋水仙素阻抑法分别获得了处于不同细胞周期的同步化的VSMC: G0/G1期(89.22±3.54)%, G1/S交界期(66.74±7.16)%, S期(63.24±4.06)%, G2/M期(51.64±11.18)%。
结论: 同步了体外培养的VSMC, 为研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机制奠定了实验基础。
【关键词】血管平滑肌细胞细胞周期同步化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 VSMC)的增殖和增生是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冠状动脉腔内成型术术后再狭窄的主要病理表现, 引起VSMC增殖或增生的信号转导机制目前尚不完全清楚, 但揭示VSMC增生或增殖的信号通路具有重要意义, 而增殖信号转导最终的共同通路是细胞周期进展[1]。
因此, 研究细胞周期与VSMC之间的关系, 建立有效的能将VSMC同步各个细胞周期阶段, 对于揭示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机制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以往一直着力于VSMC增殖方面的研究[2, 3], 对于VSMC细胞周期同步化, 文献报道采用血清饥饿法同步G0/G1期[4, 5], 而对于G1/S期、 S期、G2/M期的同步效果尚未见报道, 我们通过原代培养的大鼠VSMC, 采用胸苷、秋水仙素同步化, 寻找同步方法的最佳条件, 利用流式细胞术(FCM)测定其同步效果, 分析在不同细胞周期中VSMC的DNA含量情况, 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机制的研究提供实验基础。
第20卷第4期 348 1998年8月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ACTA ACADEMIAE MEDICINAE MILlTARIS TERTIAE Vol_20.No.4
Aug.1998
王关嵩t‘ 扬晓静 钱挂生 胡艾德 兰阳君… (第三军医大学酣属新桥医院呼吸内科研究所)重庆,400037 ————' ~---- 、
提要 目的:培养呋鼠血管平滑肌细胞。方法 手术显擞镜下分离主动脉和肺动脉,再用翻转干涸法进 行操作。结果:显徽镜下分离组织+可基本除净动脉纤维脂肪层和外膜,再用刀片轻刮内膜,可保证所贴组织 块为动脉中膜。传至第三代时,用台酚蓝检查细胞传代成活阜95 ,光镜、电镜和免疫组化鉴定培养细胞,培 养细胞纯度96 。结论 贴块片简便易行、经济,叉可以防止膜损伤,可为血管病理变化研究提供适宜的细胞。 美复词 肌t平滑 雹 中田法分类号R322.74
肺血臂的收缩反应增强和结构改建是缺氧性肺动 脉高压形成的主要血臂变化特征 ]。肺动脉平滑肌细 胞培养和研究在探讨肺血管收缩反应病理变化中有重 要意义。虽然大动物如牛、猪大血臂的平滑肌细胞培养 已有报道,但小动物小动脉平精肌细胞培养又有特殊 价值 。为此,我们建立了大鼠平精肌细胞分离培养的 方法,并对其生物学特征进行了鉴定。
I材料与方法 1.1动脉平滑肌的分离 1.1,l取心肺组织 Wistar大鼠5只购于第三军医大学实 验动物中 L-・有合格证号。雌雄不拘,体重]80 g ̄200 g 0.5 戊巴比妥钠麻醉t于无菌操作台上,经颈动脉放血处死后,迅速 取出心肺组织,授泡在古青链霉京的无菌Hanks液中。 ll 1.2取主动脉和肺动脉 在超净工作台上,手术星擞镜 下t迅速分高出主动脉和肺动脉,并剥除纤维层和外膜。 1.2动脉平滑肌细胞原代培养 1.2.1剪切摆布 用眼科剪沿纵行剖开,内膜面向上,用刀 片自上而下轻刮2~3遗,以去除内皮细胞。靠5;后反复剪切成 l rnm×1 rnm小块。用吸管驳出小块,摆放在培养瓶底,小块相 互间距高 0 5 cm为宜。 1.2・2翻转干涸培养法 轻翻转培养瓶,争瓶底向上,置于 37℃CO2孵箱3 h~5 h,使小块散干捆;然后加人步许培养 液,让培养液慢慢覆盖于瓶底上的组织小块,置温箱中静止培 养。待细胞 组织块游出数量增加后,再补加培养液。 1.3平滑肌细胞的传代培养 细胞长满瓶壁启t驳尽培养液,向培养瓶中加人0.125 胰
大鼠心肌细胞的分离鉴定以及培养
大鼠心肌细胞的分离鉴定以及培养方法在心血管疾病研究和药物筛选中具有重要作用。
这篇文章将介绍大鼠心肌细胞的分离鉴定以及培养方法。
1. 材料与设备准备
- 器械:离心机、组织匀浆机、悬浮涡轮混匀器
- 药品:酶解液(含胰蛋白酶和胶原酶)、消毒液、培养基(如DMEM/F12)、胎牛血清、抗生素(如青霉素和链霉素)、细胞凝集抑制剂(如孟氏液)
- 物品:无菌培养皿、平板、离心管、滤纸等
2. 大鼠心肌细胞的分离
- 大鼠心脏取材,用消毒液彻底清洗
- 心脏取出放在无菌的平板上,用滤纸吸干水分,放置在组织匀浆机上
- 用组织匀浆机匀浆心脏,得到心肌匀浆液
- 将心肌匀浆液加入含有酶解液的离心管中,离心10分钟,去除上清液
- 将离心管中的沉淀加入培养基中,用悬浮涡轮混匀器混匀,得到心肌细胞悬浮液
3. 大鼠心肌细胞的鉴定
- 取适量心肌细胞悬浮液加入显微镜载玻片上
- 用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和数量
- 心肌细胞形态为长条形或四边形,具有横纹,细胞数量众多
4. 大鼠心肌细胞的培养
- 将心肌细胞悬浮液转移到无菌培养皿中
- 加入含有胎牛血清、抗生素和细胞凝集抑制剂的培养基
- 放入培养箱中,维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 每2-3天更换培养基,使细胞保持健康生长
总结:大鼠心肌细胞的分离鉴定以及培养过程中,要注意器械和物品的无菌处理,保持培养环境的适宜温度和湿度,以及定期更换培养基。
通过以上方法可以获得纯度较高的大鼠心肌细胞,用于进一步的研究和实验。
大鼠胸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培养与鉴定徐索文肖平喜陈健文乐康沈晓燕黄河清刘培庆
【摘要】目的建立大鼠胸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培养模型,为体外研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机制提供重要的实验手段。
方法采用改良的植块贴壁法,成功建立大鼠胸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培养模型;分别用倒置显微镜和SABC试剂盒对培养细胞进行形态学观察、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荧光鉴定(平滑肌细胞特异性的α- SM - actin)。
结果原代培养的血管平滑肌细胞在接种后3天开始从组织块周围游出,光镜下培养细胞呈梭形,放射状生长和典型的“峰谷”状生长;免疫组化和荧光染色显示胞浆内α平滑肌肌动蛋白阳性表达,证实培养的细胞为血管平滑肌细胞。
结论本法简便、可靠、经济、短期内可获大量高纯度、功能良好的血管平滑肌细胞,可作为研究动脉粥样硬化和移植血管再狭窄机制的有效模型。
【关键词】大鼠;胸主动脉;植块法;血管平滑肌细胞
[Abstract]ObjectiveTo establish the culture model of rat aorta 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 (VSMCs) to provide important experimental method for the pathogenesis research of atherosclerosis in vitro. MethodsEmploying the explants technique, the primary and sub-culture were completed by
modified tissue-piece inoculation and trypsin digestion respectively. The cultured cells were identified by phase contrast microscopy and immunohistochemical and immunofluorescent staining.ResultsAfter 3 days of inoculation of tissue-pieces, VSMCs migrated from the vessel pieces. The cultured cells showed the typical “hills and valleys”morphological features under the microscope. Immunohistochemical and immunofluorescent staining with monoclonal antibody against mouse α-SM- actin demonstrated these cells were positive. ConculsionIt is a simple and reliable method for obtaining highly purified and satisfactory VSMCs in short term, providing a favorable experimental platform for research into the mechanism of vascular proliferous diseases such as atherosclerosis and restenosis.
[Key words]rat;thoracic aorta;explants method;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
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 VSMCs)的异常增殖、迁移、泡沫化及凋亡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和经皮冠脉腔内血管成形术(PTCA)术后血管再狭窄、颈动脉球囊损伤术致新生内膜形成(neointima formation)及动脉粥样硬化
(atherosclerosis)密切相关[1~4]。
因此,研究防治VSMCs增殖与迁移成为血管生物学领域研究的热点。
本研究在参考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5~8],结合自己的经验,采用改良的植块贴壁法成功建立了大鼠胸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培养模型。
1材料与方法
1.1动物与试剂SPF级雄性SD大鼠1只,体重(150±10)g,中山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合格证号(粤监证字2006A064)。
DMEM (Gibco) 、胎牛血清(杭州四季青生物工程材料研究所) 、胰蛋白酶(trypsin , Sigma) 、T25 塑料培养瓶(Costar) 、特异性鼠平滑肌肌动蛋白抗体、SABC试剂盒、DAB 显色试剂盒 (武汉博士德公司) 、FITC标记的羊抗鼠荧光二抗(Santa Cruz Biochem)
1.2大鼠VSMCs的分离与原代培养SPF级雄性SD大鼠1只, 重约150g,颈椎脱臼处死,75%乙醇浸泡消毒2min,同时用酒精浇灌大鼠的胸腹部,移入超净台内。
无菌条件下迅速取出全段胸主动脉, 立即移入含冷PBS的无菌平皿中。
使用 1ml的一次性注射器拔去针尖后吸取PBS清洗去除血污,眼科镊去外膜结缔组织,此时将洁净血管转移到另一含冷PBS的无菌平皿中,用眼科剪小心剪去血管绒毛后用两弯镊反向牵拉去除外膜,再用眼科弯镊穿过血管沿两端来回牵拉一次,纵向剖开血管,使内膜面朝上,并用弯镊摊平血管,再将血管转移到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