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一讲 格律诗的结构特点和五绝

第一讲 格律诗的结构特点和五绝

第一讲 格律诗的结构特点和五绝
第一讲 格律诗的结构特点和五绝

第一讲格律诗的结构特点和五绝的基本类型

一、什么是格律诗

格律诗是古老和传统的诗体,结构严谨,字数、行数、平仄或轻重音、用韵都有一定的限制。在我国古典格律诗中常见的形式有五言、七言的绝句和律诗(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五绝、五律、七绝、七律、排律等)。

词、曲每调的字数、句式、押韵都有一定的规格,也可称为格律诗。

格律诗又叫做近体诗或者今体诗。这是唐朝人的说法,我们至今沿用。

唐朝人把在格律诗形成以前,除楚辞体外的各种诗歌体裁都称为古体诗。

二、格律诗的结构特点

1:四句为绝句,八句为律诗,长于八句叫长律,也叫排律。

也就是说,绝句是四句,律诗是八句。

2:各句字数相等。(五言或七言)

每句五个字,共四句的,叫五绝;八句的叫五律。

每句都是七个字,四句的叫七绝,八句的叫七律。

3:一韵到底,必须押平声韵。

a,押平声韵,近体诗不能押仄声韵。

b,偶句必韵,首句可入韵可不入韵,奇句不韵。)

(至于一些作者故意写仄韵律绝的,那是例外。)

也就是说。一首诗中只能押一个韵,不能换韵;并且押韵的字必须是平声。

偶数句(2、4、6、8句)必须押韵;

第一句可以押韵,也可以不押韵;

奇数句不押韵,并且句子尾部的那个字必须是仄声。

押韵句的尾字叫韵脚,不押韵的尾字叫白脚。

4:律诗,中间两联对仗(首联,颔联,颈联,尾联四联中,指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

首联和尾联可对仗也可不对仗,但是一般不要四联全对仗。还有一种变体是首联对仗,颔联不对仗,这叫偷春格)

律诗的第一联(1、2两句)叫首联,第二联(3、4两句)叫颔联;第三联(5、6两句)叫颈联;第四联(7、8两句)叫尾联。(颔是下颌的意思,颈是脖子的意思,)

5:合乎平仄(即必须按律诗平仄格律)。

三、格律诗的平仄和标准句式

平仄,说简单点,就是声调。

汉字的四声:

汉语乃一字一音,汉字的声调有不同,古汉字的声调分平、上、去、入四声。

唐代诗人对汉字四声作了巧妙的二元化处理,即平声归于一调,仍叫平声;

上、去、入声归于一调,谓之仄声。

这就是格律诗中所说的平仄二调。

诗词格律中所讲的平,乃指平声字仄乃指仄声字(上、去、入)。

换句话说,在律格中,平声字位只能用平声字,仄声字位可用上声字、去声字或入声字。现代汉语的四声是:阴平、阳平、上声、去声。

其中,阴平、阳平属平声;上声、去声属仄声。

古代的入声在现代汉语中已经不存在了,分散到现代的四声中去了,但在一些地方方言中还存在入声,所以写格律诗用旧韵时一定要考虑入声字。

例如:

李端《听筝》(古韵)

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

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

其中:“鸣筝金”三字、“房前”二字、“周郎”二字、“时时”二字以及“弦”字都是平声字;

其它,“粟”是入声字、“柱”是去声字、“素”是去声字、“手” 是上声字、“玉” 是入声字、“欲” 是去声字、“得” 是入声字、“顾” 是去声字、“误” 是去声字、“拂” 是入声字,统称为仄声字。

故而这首五言绝句(简称为五絶)的平仄格律如下: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其中,“平”表示该字位用平声字;“仄”表示该字位用仄声字;带“*”号者为韵脚,即这些字要求押韵。

格律诗的标准句式:

诗歌格律产生的原动力是诗人对诗歌音律乐美感的追求。

我国古代最早的诗歌是以每句四个字为主。

大家读过《诗经》,可以知道。

由于格律诗追求的是音律乐美感,因此,它要求句内平仄相间,(也就是一句诗中平声字和仄声字要交错使用)以显语调的抑扬顿挫之韵美,另外,为了满足诗句中叠字的应用,诗人就规定了“平仄叠声相间”原则。所谓叠声是指相邻两个字的平仄声调相同,或同为平声,或同为仄声。因此最基本的四言格律诗的基本句式就是:“平平仄仄”和“仄仄平平”这两种句式。这两个句式很好记,两平两仄或者两仄两平。

那么,根据这一原则,以这两个基础句式为基础,在每个句式前或后各加一个字,就变成了五言格律诗的四个基本句式。(七言的也一共有四个,七言的以后再讲)。

五言格律诗的这四个标准句式是:

A、平平平仄仄

B、仄仄仄平平

C、仄仄平平仄

D、平平仄仄平

具体的加字方法是,在前边加相同声调的字,在后边加相反声调的字。(前同后反)

“仄仄平平”在前边加与开头“仄”相同的“仄”,在后边加与结尾“平”相反的“仄”,就成了以下两种句式:

B、仄仄仄平平

C、仄仄平平仄

注意(1):A、B是一组;A、B组中的特点是前三后二,也就是说前边三个声调一致,后边两个声调一致,三平两仄,或者三仄两平。A句和B句平仄相反。

C、D是一组;特点是二、二、一,也就是说前边两字声调一致,中间两字声调一致,最后一个字声调和开头两字的声调一致;两仄两平一仄,或者两平两仄一平。

(一定要记住这四个句式。)

注意(2):A、C是一类,都是仄尾(句子的结尾的字是仄声),这类句子在格律诗中只能用在奇数句子上(1、3、5、7句);

B、D为一类,这两个句式的特点是,都是平尾(句子结尾的字是平声),这类句子要用在偶数句子上,诗的第一句可以用也可以不用。

四、

五言绝句的四个基本类型:

按粘对规则,四式标准句子轮番领头,所得到的四句式组合,可组成押平韵的四首五言绝句。第一个类型:平起式两字压韵(平起首句不押韵式)(开头两字为平声字,就叫平起,关键是第二个字。)

李端《听筝》

A、平平平仄仄,——鸣筝金粟柱,

B、仄仄仄平平。(韵)——素手玉房前。

C、仄仄平平仄,——欲得周郎顾,

D、平平仄仄平。(韵)——时时误拂弦。

开头两字“鸣筝”为平声字,平起;首句“柱”不押韵,二、四句“前、弦”两字押韵。

在这个类型里,第二、四两句必须押韵(“前、弦”两字压韵)并且必须是平声字。

一、三两句不押韵,并且句尾的两个字必须仄声(“柱、顾”都是仄声字)。

在绝句中,第一、四两句开头的两个字的声调应该一致,如本诗中的“鸣筝”和“时时”都是平声。

第二、三两句开头的两个字的声调应该一致,如本诗中的“素手”和“欲得”都是仄声(主要是第二个字的声调)。

第二个类型:仄起式两字压韵(仄起首句不押韵式)

王之涣《登鹳雀楼》

C、仄仄平平仄,——白日依山尽,

D、平平仄仄平。(韵)——黄河入海流。

A、[平]平平仄仄,——欲穷千里目,

B、仄仄仄平平。(韵)——更上一层楼。

开头两字“白日”为仄声字,仄起;首句“尽”不押韵,二、四句“流、楼”两字压韵。

第三个类型:平起式三字压韵(平起首句押韵式)

李益《鹧鸪词》

D、平平仄仄平, (韵)——湘江斑竹枝,

B、仄仄仄平平。(韵)——锦翅鹧鸪飞。

C、仄仄平平仄,——处处湘云合,

D、平平仄仄平。(韵)——郎从何处归?

开头两字“湘江”为平声字,平起;首句“枝”押韵,一、二、四句“枝、飞、归”三字押韵。

第四个类型:仄起式三字压韵(仄起首句押韵式)

元稹《行宫》

B、仄仄仄平平,(韵)——寥落古行宫,

D、平平仄仄平。(韵)——宫花寂寞红。

A、平平平仄仄,——白头宫女在,

B、仄仄仄平平。(韵)——闲坐说玄宗。

开头两字“寥落”为仄声字,仄起;首句“宫”押韵,一、二、四句“宫、红、宗”三字押韵。

大家关键要记住第一种类型,然后推导,就可得出其他类型。

第一种类型

A、平平平仄仄,

B、仄仄仄平平。(韵)

C、仄仄平平仄,

D、平平仄仄平。(韵)

句子的前后顺序是ABCD,把AB和CD交换位置就得到第二种类型:

C、仄仄平平仄,

D、平平仄仄平。(韵)

A、平平平仄仄,

B、仄仄仄平平。(韵)

还是第一种类型,把第一句A换成D,就得到第三种类型:

D、平平仄仄平,(韵)

B、仄仄仄平平。(韵)

C、仄仄平平仄,

D、平平仄仄平。(韵)

把第二种类型的第一句C换成B,就得到第四种类型:

B、仄仄仄平平,(韵)

D、平平仄仄平。(韵)

A、平平平仄仄,

B、仄仄仄平平。(韵)

大家可以用纸和笔反复推导,熟练以后按粘对原则推导不记也行。(粘对问题以后讲。)

培训心得体会范文

培训心得体会范文 篇一:>培训>心得体会范文 转眼之间,为期两周的培训工作已经悄然落下了帷幕。而我却依然沉浸在培训带来的兴奋之中,久久回味着这段日子里所发生的每一件令人深有感触的事情。 众所周知,电工作业是一种高风险的作业,一不小心就有可能酿成惨重的事故甚至危及人的生命。为此公司领导特别关注对我们新员工的培训工作,不仅给我们准备了培训用的教室,还安排了师傅和技术骨干为我们讲授相关的理论知识和从实际工作中总结出来的宝贵经验。后来我们才得知为我们授课的师傅们是相当忙碌的,好像正在赶工程,他们是从百忙之中抽出宝贵的时间来给我们授课的。听到这些,我们每位新员工都心存感激。理论知识课结束后,公司还专门为我们安排了实践课,包括导线的各种接线方式、电缆头的制作、电机一二次回路的接线等等。动手过程中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细节师傅们都是悉心传教,每当我们有什么问题时,师傅们都会耐心的为我们解答,不厌其烦,直到我们再也没有疑问为止。经过十几天的相处,他们那种认真、敬业、高度负责任的态度着实令我们每一个人感动而钦佩,仰慕之心油然而生。 培训过程中,公司领导姚总、周总还多次来到我们的培训基地,送来他们对我们亲切的关怀。每次到来时,领导们都要询问我们培训所需物品材料是不是足够,是不是还有其他什么需要的。看他们对我们如此的关心,倒不像是领导对待下属,反而像是家长在对待孩子。难怪我们刚来的时候,领导在大会上就说在这里我们所有的员工就像是一家人,从生活到工作,每个人都会互相帮助、互相关心,大家紧密团结在一起,共同努力,这个大家庭会变得越来越好,看来事实果真如此。 我相信我们在对的时间来到了对的地方,我相信这里将会成为我们的第二个家,我相信这里就是我们最好的归宿,我相信在这里我们将会得到最好的营养,将会在这里健康而茁壮的成长。我坚信,我们的未来将从这里起步,我们的未来不再是梦! 篇二:培训心得体会范文 我参加了中小学通识教育培训,给我的体会很深,我的教育技术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随着信息技术逐渐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得以广泛应用,我越来越感到自己懂得太少,掌握的知识不足。作为一名中年教师,此次有幸参加了教育信息技术的培训学习,这是一次很好的机会,因此在培训过程中,我一直怀着饱满的热情,认真学习,大胆实践,在学习之余还和同事交流学习体会,所以彼此的教育技术能力进步很快。参加这次培训我的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1、提高了教育信息技术的素养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第一天的远程教育培训就让我感觉到:做为一名教师要做的还远远不只这些,教师的教学是一门科学,需要研究。教育信息技术也是一门科学,更要研究,教师要成为研究者,研究教育教学的规律与教育信息技术整合的问题。同时,我们也认识到教师的成长也离不开教育信息技术,信息技术对教师来说是一个新问题,

中国古代诗词格律常识(格律诗)

中国古代诗词格律常识(格律诗)一、格律诗的基本知识 格律诗就是按照一定的格律所作的诗。什么是格律呢?就是格式和规律的意思,也就是规格和程式。 掌握诗的格律,首先应该了解我国古典诗歌的发展概况。这里我们不是我们从文学史的角度,而是从诗歌形式(也包括诗歌规律)的角度简单作些介绍。 我国最早的两部诗集是《诗经》和《楚辞》。《诗经》是以四言为主,《楚辞》是以六言为主(加上"兮"就是七言)。 汉代是辞赋创作的繁荣时期,文人创作的诗歌不太多。汉乐府中有思想性和艺术性都很高的的作品。从体裁上讲,乐府主要的特点是配乐诗歌。乐府本是汉代设置的官署的名称,它负责收集民歌并把她们配上乐谱。后来就把这些配乐的歌词也称为"乐府"。南北朝也有乐府诗。魏晋南北朝时,有一些文人用乐府题目写诗,如曹操写过《短歌行》,鲍照写过《拟行路难》等。宋代郭茂倩选编的《乐府诗集》,是民间和文人创作的乐府诗的总集。 汉朝还产生了两种新的诗体:五言诗和七言诗。五言诗起源于西汉民谣,《古诗十九首》就是很成熟的五言诗。最早的七言诗是《柏梁台诗》。三国曹丕的《燕歌行》是第一首完整的七言诗,但它还是句句押韵的,隔句押韵的七言诗最早的是鲍照的《拟行路难》之一和之三。 从齐梁时期开始,诗歌在形式上逐渐发生了变化,这变化主要是随着四声的发现而在诗歌中开始讲究平仄,注意用平仄来造成诗歌的音乐美。当时有所谓的"永明体"(永明是齐武帝的年号),它的特点是讲究声律,沈约和谢眺是永明体的代表作家。齐梁时期写文章也注重骈偶,骈体文正是那个时期形成的。这种风气也影响到律诗创作,在诗歌创作中也逐渐注意对仗。这种趋势发展的结果,在唐代初年就正式形成了一种以讲究平仄、对仗为特点的格律诗。在唐人看来,这是一种新的诗体,称之?近体诗"又称"今体诗"。从形式上看,"近体诗"不同于古诗(汉魏六朝的古诗),区别就在于近体诗是有严密的格律的。古诗不十分讲究格律,但不是说古诗没有格律,比如五言诗限定每句五个字,七言诗限定每句七个字,这也是一种格律。 唐代产生了近体诗以后,有的作家也时常按照古诗的写法写诗,这种不讲平仄和对仗的诗叫"古体诗",也叫"古风",如李白的《古风》,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等。 唐以及唐以后的诗分为两种,一种叫"近体诗"(今体诗),是讲究平仄对仗的格律诗,包括律诗和绝句;一种叫"古体诗",是不讲平仄对仗的。今体诗和古体诗是从形式上,主要是从诗歌声律角度上来区分的,而不是以时代来区分的,如清朝人写的诗,只要不讲平仄对仗,也仍然叫古体诗。 我们讲诗的格律,主要是讲近体诗的格律。一般来讲,近体诗的格律主要有以下几个要素:(一)句数 近体诗按句数多少可分为律诗和绝句两类。律诗一般每首八句,绝句每首四句。超过八句的律诗

诗词曲有关知识

诗词曲有关知识 一、格律诗的类别 格律诗一般有三类,即律诗、排律和绝句。就字数来说,一般有五言和七言两种。六言律诗也有,但后来很少用,已基本淘汰。 律诗:八句,以每两句为一联进行声律和词性的对仗,一、二句叫首联;三、四句叫颔联;五、六句叫颈联;七八句叫尾联。每联尾字必需用同韵群的字押韵,即八句四韵,也有首联起句就入韵的格式,叫首句入韵式,即成八句五韵。颔联和颈联除了声律的交替和对仗外,词性也要以对偶句形式对仗;首联和尾联词性可对仗也可不对仗。 排律:以律诗的要求,十句以上的格律诗叫排律。 绝句:四句两联,首句入韵式三韵脚,首句不入韵式两韵脚。绝句最初叫截句,即截取律诗四句单独成诗之意。一、二句词性不对仗,三、四句词性对仗的截句是截取律诗前半部分;一、二句词性对仗,三、四句词性不对仗的截句是截取律诗后半部分;一、二句和三、四句词性都对仗的截句是截取律诗中间部分。后因为截句再不可加句,只能是四句,就改称为绝句。 二、对联的基本原理 对联是由律诗的颔联或颈联的形式单独提出来而成的一种联体。它完全遵从律诗颔联或颈联的格式,包括声律的交替、对替和词性的对仗,上联尾字用仄声,下联尾字用平声的定律。所以说对联是律诗中的精华,也叫诗中之诗。现代对联发展有九言以上的中、长联,但它基本的声律交替、对替、词性对仗、字数相等、内容相联、结构相称、节奏相应的六条就是律诗颔联或颈联定律的延续。 三、词、曲的律格 词:起于五代与唐,流行于宋的一种文学体裁。词是一种抒情诗体,是配合音乐可以歌唱的乐府诗。它的严格的格律和在形式上的种种特点,都是由音乐的要求而规定的。词和诗在形式上的不同,主要有以下几点: (1)每首词都有词调名。如《菩萨蛮》、《水调歌头》、《沁园春》等,称为词调。词调表明这首词写作时所依据的曲调乐谱,并不就是题目。各个词调都是“调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声”,并且各不相同。 (2)一首词大都分为数片,以分两片的为最多。一片即是音乐已经唱完了一遍。每首词分成数片,就是由几段音乐合成完整的一曲。 (3)押韵的位置各个词调都有它一定的格式。诗基本上是偶句押韵的,词的韵位则是依据曲度,即音乐上停顿决定的。每个词调的音乐节奏不同,韵位也就不同。 (4)句式长短不一。诗也有长短句,但以五、七言为基本句式,近体诗还不允许有长短句。词则大量地使用长短句,这是为了更能切合乐调的曲度。 (5)字声配合严密。词的字声组织变化很多,有些词调还须分辨四声和阴阳。作词要

培训学习心得体会通用版-范文

培训学习心得体会通用版 培训是一种有组织的知识传递、技能传递、标准传递、信息传递、信念传递、管理训诫行为。 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一、机会难得,学习气氛浓厚。 参加这次培训的同志们都很珍惜这次难得的学习机会,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了由教育工作者到学生的角色转换,认真、虚心、诚恳地接受培训,态度端正、学习专注,从XX局,XX局领导到学校校长都能专心致志,全神贯注,认真的聆听和记录,及时完成作业,如饥似渴地接受着新鲜的理念。大家都觉得机会是如此的难得,学习气氛十分浓厚,仿佛回到了学生时代。 二、异彩纷呈,讲座全面系统。 专家、教授的讲座就象是一顿丰盛的大餐,精美地呈现在我们的面前,真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各位专家、教授毫无保留的把自己在学习和工作中的经验拿出来与大家分享,深入浅出,可谓是异彩纷呈。刘华蓉教授报告:教育管理中的危机和舆论应对和李雯教授的“学校安全工作理论、政策与实践”,对指导实际工作有较大帮助,使我们不仅了解了全国学校安全的现状,也对如何做好学校的安全管理有了新的思路。更重要的是懂得如何处理校园突发事件和应对各种媒体,理解什么叫“媒治”。做好学校安全工作,需要脚踏实地,持之以恒,不能心存侥幸。余祖光副所长的讲座,使我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影

响因素及改革走向有了新的认识,理解了什么叫“工业文化缺失”。聆听了孙霄兵副部长对《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纲要》的解读,明白了基础教育改革的重点,知道了做为一个人才,不只要懂外语,更要懂国际规则、懂中国国情。 三、学无止境,更新学习观念。 听专家、教授们滔滔不绝、挥洒自如的讲座,心中十分佩服他们的口才,佩服他们的自信,佩服他们的敏锐,佩服他们知识的渊博。想想如此才气从何而来?所有人都是走着同一条道,那就是不断的读书学习,关注专业知识,关注国家大事,日复一日,永无止境。就像听课时孙部长说过的一句话:“人生是一个长跑,要一直坚持下去。”学习也是如此,要让读书学习已像吃饭睡觉一样,成为我们必不可少的生活方式。我虽然不能教育教学的专家,但我可以从现在起就行动起来,像专家一样投入到读书学习的活动中去,让读书学习也成为我生命活动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对照自己的工作实际,将所学知识为我所用。 培训学习虽然已经结束了,但我知道有更重的学习和工作任务在后面。思想在我们的头脑中,工作在我们的手中,坐而言,不如起而行!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让我们借市XX 局,XX局开展“学习工程”的东风,重新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为做一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努力学习,为培养出更多创新人才努力工作。 人要走进知识宝库,是一辈子的事情,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我

中国古代诗词格律常识(格律诗)讲解学习

中国古代诗词格律常识(格律诗)

中国古代诗词格律常识(格律诗) 一、格律诗的基本知识 格律诗就是按照一定的格律所作的诗。什么是格律呢?就是格式和规律的意思,也就是规格和程式。 掌握诗的格律,首先应该了解我国古典诗歌的发展概况。这里我们不是我们从文学史的角度,而是从诗歌形式(也包括诗歌规律)的角度简单作些介绍。 我国最早的两部诗集是《诗经》和《楚辞》。《诗经》是以四言为主,《楚辞》是以六言为主(加上"兮"就是七言)。 汉代是辞赋创作的繁荣时期,文人创作的诗歌不太多。汉乐府中有思想性和艺术性都很高的的作品。从体裁上讲,乐府主要的特点是配乐诗歌。乐府本是汉代设置的官署的名称,它负责收集民歌并把她们配上乐谱。后来就把这些配乐的歌词也称为"乐府"。南北朝也有乐府诗。魏晋南北朝时,有一些文人用乐府题目写诗,如曹操写过《短歌行》,鲍照写过《拟行路难》等。宋代郭茂倩选编的《乐府诗集》,是民间和文人创作的乐府诗的总集。 汉朝还产生了两种新的诗体:五言诗和七言诗。五言诗起源于西汉民谣,《古诗十九首》就是很成熟的五言诗。最早的七言诗是《柏梁台诗》。三国曹丕的《燕歌行》是第一首完整的七言诗,但它还是句句押韵的,隔句押韵的七言诗最早的是鲍照的《拟行路难》之一和之三。

从齐梁时期开始,诗歌在形式上逐渐发生了变化,这变化主要是随着四声的发现而在诗歌中开始讲究平仄,注意用平仄来造成诗歌的音乐美。当时有所谓的"永明体"(永明是齐武帝的年号),它的特点是讲究声律,沈约和谢眺是永明体的代表作家。齐梁时期写文章也注重骈偶,骈体文正是那个时期形成的。这种风气也影响到律诗创作,在诗歌创作中也逐渐注意对仗。这种趋势发展的结果,在唐代初年就正式形成了一种以讲究平仄、对仗为特点的格律诗。在唐人看来,这是一种新的诗体,称之?近体诗"又称"今体诗"。从形式上看,"近体诗"不同于古诗(汉魏六朝的古诗),区别就在于近体诗是有严密的格律的。古诗不十分讲究格律,但不是说古诗没有格律,比如五言诗限定每句五个字,七言诗限定每句七个字,这也是一种格律。 唐代产生了近体诗以后,有的作家也时常按照古诗的写法写诗,这种不讲平仄和对仗的诗叫"古体诗",也叫"古风",如李白的《古风》,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等。 唐以及唐以后的诗分为两种,一种叫"近体诗"(今体诗),是讲究平仄对仗的格律诗,包括律诗和绝句;一种叫"古体诗",是不讲平仄对仗的。今体诗和古体诗是从形式上,主要是从诗歌声律角度上来区分的,而不是以时代来区分的,如清朝人写的诗,只要不讲平仄对仗,也仍然叫古体诗。 我们讲诗的格律,主要是讲近体诗的格律。一般来讲,近体诗的格律主要有以下几个要素:

《走近格律诗》教案讲课讲稿

杂诗(王维)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夜雨寄北(李商隐)登飞来峰(王安石) 怀上与友人别(郑谷)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望岳(杜甫)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观沧海(曹操) 木兰诗(《乐府诗集》) 杂诗夜雨寄北 王维李商隐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淮上与友人别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郑谷王勃 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题破山寺后禅院 刘禹锡常建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登飞来峰 李白王安石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观沧海望岳 曹操杜甫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认识格律诗》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古体诗和近体诗(格律诗)的基本概念; 2.初步积累格律诗的基本的格律知识:字数、句数、押韵、对仗、平仄等(如果时间不够,只涉及前三个特点); 3.提高学生在中国传统文化方面的素养,培养学生对国学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1.初步了解格律诗的基本格律知识; 2.通过练习和活动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难点: 了解格律诗的平仄要求 教学课时: 一节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投影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本中的诗歌篇目,问题:这些古代诗歌熟悉吗?能背吗? 杂诗(王维)夜雨寄北(李商隐) 怀上与友人别(郑谷)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登飞来峰(王安石)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 望岳(杜甫) 观沧海(曹操)木兰诗(《乐府诗集》) 2、一名学生选择一篇能背的诗歌当堂背诵,则再喊一名学生背《木兰诗》,若背不出,则问原因是不是太长了。 问题:为什么有的是很短,有的很长呢?是不是想写多长就写多长,想写多少句就写多少句? 明确:古代诗歌也是有一定体裁的,不同的体裁,有不同的写作要求,写多少句,是有一定的要求的。如前面唐代宋代的诗歌,不是四句就是八句,这种四句八句的诗歌,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格律诗”。 这节课,我们就来看看,格律诗在写作上有些什么要求。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下格律诗。 二、简单了解格律诗和古体诗 1、古诗类型:按体裁分为古体诗和格律诗 我们习惯上把古代的诗歌称为古诗。古诗又分成了古体诗和格律诗(近体诗)。古体诗的要求宽松,近体诗的要求严格。古体诗是指格律诗形成以前的诗歌,包括诗经、楚辞和汉魏晋南北朝诗歌,还包括格律诗形成以后唐宋元明清的乐府、歌行体等诗歌。其特点是不严格受声韵约束,但一般押韵,可以吟唱。格律诗(有的称为近体诗)是指形成于隋唐时期,严格按照声韵规则进行创作的诗歌,包括七律、五律、七绝、五绝、词和曲等。(投影)板书: 古体诗:按唐代以前的要求写作的诗歌 格律诗(近体诗):按唐代的要求写作的诗歌

公司培训心得体会范文6篇

公司培训心得体会范文6篇 上周六有幸参加了公司组织的户外拓展训练,这是公司的首次拓展培训,也是我第一次参加这类团队的拓展训练。训练强度相比大学军训要轻松不少,一天的收获却比大学军训一月还多。下面就简单谈谈这次拓展训练的心得体会。 1、多角度看问题,跳出思维的局限性。这是在一个“乌鸦,乌龟”的游戏中的体会,教官讲的规则是:喊道你代号你就躲,没喊到就抓。听到这个规则,人们潜意识认为就是只有“躲”和“抓”两个动作且应该是一个躲一个抓,故而当教官喊道“乌云”之类的无关代号时,大家都只是笑笑而没有几个去抓的。在这里,我认为教官所说的“自我保护”并不是主要原因,主要原因还是思维局限,当教官叫到乌云的时候,我想大部分人的心理是“别开玩笑了,我才不会上当”之类的。而没有几个能意识到这时候应该是“没有喊到就抓”。我们往往被所谓“常识”“经验”之类的条条框框束缚了自己的思想,而不能跳出去看问题,殊不知也许跳将出去,看到的是另一番新天地。 2、永远不要低估自己,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也是判断自己能不能的标准。 3、不要一味“明哲保身”,需要你站出来时要适时的站出来。上天赋予了你能力的同时也让你背负了责任,与其到时被逼站出来倒不如自己站出来来的坦荡。 上面主要是针对个人的体会,下面谈谈针对团体的体会。

1、信任。信任可以说是团队协作的基础。信任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信自”一是“信人”,且两者是相互促进了。信自即相信自己,相信自己可以把该做的做好,这种自信会感染他人让他人相信你,也就让他人“信人”,你感受到他人的信任,自己的自信心也会增强。团队成员之间相互信任,成员个体又充满自信,这个团队便会关系融洽,无缝衔接自然完美运转。 2、责任。团队里的每个人都有责任把自己的份内工作做好,每个个体都做到位了,整体自然也就到位了,切不可“一粒老鼠屎,坏了一锅汤”。 3、分层管理、明确领导极其重要。每个人的岗位职责确定之后,各司其职,有利于明确责任,发挥个体的主观能动性,使其既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又思考怎样做好。一个团队中,在执行一项任务的时候,最好只有一个声音。 4、合理科学的方法:在失败中,成功的团队学到的是解决问题的方法,保证下次不会犯同样的错误,而失败的团队更多的是抱怨和指责。 5、不断的自我超越:任何工作都不会一蹴而就,高效的团队必须有一种成功的欲望,但又要有勇气接受失败,要把失败作为一种动力。 6、小团体间良性竞争,大团体内团结协作一致对外。 7、站在高处者就要有站在高处的承担和觉悟。

格律诗基础知识(2013)

格律诗基础知识? 1.普通话声调中的阴平、阳平称为平声,上声、去声称为仄声。 2.两句为一联或一个对子:前一句称为上联、上句或出句,后一句称为下联、下句或对句。在八句律诗中,一二句称首联(或第一联),三四句称颔联(或第二联),五六句称颈联(或第三联),七八句称尾联(或第四联)。 3.每句最后一个字称为脚。押韵的脚称为韵脚,不押的称为白脚。 4.对仗是把同类或对立的概念并列起来,一般规则是词性相对应。例如:抗美与援朝。 5.孤平,是指近体诗单个句子中,除了韵脚以外,只有一个平声字。这个毛病主要是针对五律的“平平仄仄平”句式和七律的“仄仄平平仄仄平”。 6.三平调,是指近体诗的一个句子中,句尾的三个字都是平声字。这个毛病主要是针对五律的“仄仄仄平平”句式和七律的“平平仄仄仄平平”句式。 格律诗写作要求? 一、声律(声调)要求: 1.一句之内平仄相间(交错) 2.一联之内平仄相对:一联内上下两句(即一二句、三四句、五六句)的平仄相对(相反),只要节 拍字(二四六字)平仄相反即可。 3.两联之间平仄相粘:两联间(即二三句、四五句、六七句)的平仄相粘(相同),只要节拍字(二 四六字)平仄相同即可。 4.脚分明:①韵脚的平仄都相同;②白脚与韵脚的平仄相反。 5.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6.力避三平调,切记犯孤平。避免孤平的方法:五言的第一个字、七言的第三个字不用仄声。补救孤平的方法:把孤平字后面的相邻字改为平声。 以七绝为例: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易犯孤平的句式,避免法①五言第一字,七言第三字不用仄声②补救方法:孤平字后相邻字改为平声)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易犯三平调的句式,避免的方法:五言第三字,七言第五字不用平声) 二、对仗(对偶)要求:①律诗首尾两联可对可不对,中间联都必须工对(句法、词性要相同)②而绝句只有四句,可以不对仗;③上下句相应位置不能使用同字对。 三、押韵要求:①偶数句末必须押韵(多为平韵),奇数句末可押不押(当首联不对仗时,首句常入 韵;反之,常不入韵);②尽可能不使用同一个字重复作韵;③不可大量连续使用同 音的字作韵;④最好押同一声韵(都是平声韵或都是仄声韵) 四、章法(逻辑结构)要求:只要意思连贯即可:一般说来,①绝句为起承转合,②律诗为起承转承?余浩然: 格律诗词写作, 岳麓书社, 2001年6月.

诗词基础知识讲稿

诗词基础知识(讲稿)

————————————————————————————————作者:————————————————————————————————日期: ?

诗词基础知识 ——2012年12月8日在钟山诗词研究会的讲课 周勤璋 尊敬的各位诗友:大家好! 受你们的邀请,到这里来,感到很荣幸。受到你们如此热烈欢迎,我很感动。谢谢大家! 在这里能和广大老朋友见面,能同诗友们广泛交流,能有机会向大家学习,我感到非常高兴。借此机会,我想向大家汇报一下学习诗词创作的体会。由于才疏学浅,不敢班门弄斧,讲错了敬请多多指正,以此作为抛砖引玉吧。 诗歌是人们所喜爱的一种文学体裁。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中华诗词作为中国文学艺术的主流形式,对国人性情的陶冶和素质的培养,发挥着独特的作用。随着中国诗学的发展和诗歌创作的繁荣,唐诗、宋词、元曲等光辉夺目的文学作品,以其博大精美、无与伦比的艺术成就,成为中华民族文学艺术皇冠上的璀璨明珠。 诗词格律体现了中国诗歌的节奏感和音乐性。词、曲的形式是由歌唱的曲调决定的,近体格律诗则是在汉字、汉语声调的基

础上形成并逐步完善起来的。作为中国诗歌的形式特征,诗词格律是前人创作实践和智慧的结晶。完美的形式和充实的内容相结合,产生了神奇的效果。古典诗词的永恒的魅力,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和格律的作用是分不开的。 诗词格律是一种累积起来比较稳固的形式。这种形式,已经与中华民族的思维特征、审美特征融为一体。这种形式对于诗人的帮助,犹如翅膀之于飞鸟;但是这种形式对内容也起着限制、约束的作用。诗词格律既不是可以脱离内容而独立存在的纯粹形式,也不是诗词创作必须砸碎的枷锁和镣铐。不可否认,过去长期存在着否定格律的倾向。诗词格律对于很多人来说,已经非常陌生了。 为什么要了解了诗词格律呢?因为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欣赏前人那些具有不朽的艺术魅力的诗词佳作;同时,熟练掌握了诗词格律,可以运用它创作出无愧于时代的崭新诗篇。 为了适应广大诗词爱好者欣赏和创作的需要,由南京市社科联组织,我们曾编写一本小册子。简明扼要地介绍了诗词格律的基础知识,列举了100个常用词谱,附录了《平水韵》、《中华新韵韵目》和《词林正韵韵部》等资料,通俗易懂,力求实用。有的诗友有此小册,大家可看看。

诗词基础讲座

诗词基础讲座 《诗词基础讲座》 讲解:秋风 上周我们大体上把古诗讲完了,但是古诗还有一点大家不常见知识我是没有讲到的,歌行体的写法。本周我们诗词一起讲,词是唐诗之后慢慢形成的,“可以说”是一种长短句诗,但是由于词的结构形式不同于诗,词融合了音律,能唱出来,又称歌诗,所以说诗词有着很多相同的地方,在讲解时诗词有些都可以适用的,比如上周我们在《古诗技巧运用》讲的造境对于诗词都是可以用的。本周我打算先讲完古诗的歌行体的写法,再讲词的基础入门知识。 一,歌行体 歌行体简介 歌行体是古体诗的一种体裁,汉魏以下的乐府诗常题名为"歌"或"行",二者名虽不同,其实并无严格的区别.后遂统称"歌行体"。歌行体为南朝宋鲍照所创,鲍照模拟和学习乐府,经过充分地消化吸收和熔铸创造,不仅得其风神气骨,自创格调,而其发展了七言诗,创造了以七言体为主的歌行体。 歌行体的特点 1,篇幅可以长也可以短,主要以叙事为主。比如李颀的《古从军行》12句,曹丕的《燕歌行》共15句,岑参的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共18句,王维的《洛阳女儿行》20句,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共24句是比较短的歌行体;而白居易的《长恨歌》120句,韦庄的《秦妇吟》238句歌行体,秋风的《千骏赋》142句,《神话》(目前195句)是比较长的歌行体。中篇的比如秋风的《醉酒行》有36句,杜甫的《兵车行》有37句,卢照邻的《长安古意》共68句,白居易的《琵琶行》88句。因为歌行体的保留着古乐府叙事的特点,所以古人所做歌行体主要是记录,叙述所见所闻所感的事件,通过事情而把作者的情感和议论融入作品之中,所以歌行体的内容是既充实而又很生动的。比如白居易的《琵琶行》就是为浔阳江遇琵琶女的事件而作,秋风的《醉酒行》就是对如今世态所感而作。此处举例为短篇例子,中篇例子,长篇例子篇幅太大不利于举例,大家有兴趣可以去查看。 短篇例子: 《古从军行》 作者:李颀 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 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 野云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 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 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

培训心得体会范文 (800字)

培训心得体会范文 篇一:>培训>心得体会范文 转眼之间,为期两周的培训工作已经悄然落下了帷幕。而我却依然沉浸在培训带来的兴奋之中,久久回味着这段日子里所发生的每一件令人深有感触的事情。 众所周知,电工作业是一种高风险的作业,一不小心就有可能酿成惨重的事故甚至危及人的生命。为此公司领导特别关注对我们新员工的培训工作,不仅给我们准备了培训用的教室,还安排了师傅和技术骨干为我们讲授相关的理论知识和从实际工作中总结出来的宝贵经验。后来我们才得知为我们授课的师傅们是相当忙碌的,好像正在赶工程,他们是从百忙之中抽出宝贵的时间来给我们授课的。听到这些,我们每位新员工都心存感激。理论知识课结束后,公司还专门为我们安排了实践课,包括导线的各种接线方式、电缆头的制作、电机一二次回路的接线等等。动手过程中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细节师傅们都是悉心传教,每当我们有什么问题时,师傅们都会耐心的为我们解答,不厌其烦,直到我们再也没有疑问为止。经过十几天的相处,他们那种认真、敬业、高度负责任的态度着实令我们每一个人感动而钦佩,仰慕之心油然而生。 培训过程中,公司领导姚总、周总还多次来到我们的培训基地,送来他们对我们亲切的关怀。每次到来时,领导们都要询问我们培训所需物品材料是不是足够,是不是还有其他什么需要的。看他们对我们如此的关心,倒不像是领导对待下属,反而像是家长在对待孩子。难怪我们刚来的时候,领导在大会上就说在这里我们所有的员工就像是一家人,从生活到工作,每个人都会互相帮助、互相关心,大家紧密团结在一起,共同努力,这个大家庭会变得越来越好,看来事实果真如此。

我相信我们在对的时间来到了对的地方,我相信这里将会成为我们的第二个家,我相信这里就是我们最好的归宿,我相信在这里我们将会得到最好的营养,将会在这里健康而茁壮的成长。我坚信,我们的未来将从这里起步,我们的未来不再是梦! 篇二:培训心得体会范文 我参加了中小学通识教育培训,给我的体会很深,我的教育技术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随着信息技术逐渐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得以广泛应用,我越来越感到自己懂得太少,掌握的知识不足。作为一名中年教师,此次有幸参加了教育信息技术的培训学习,这是一次很好的机会,因此在培训过程中,我一直怀着饱满的热情,认真学习,大胆实践,在学习之余还和同事交流学习体会,所以彼此的教育技术能力进步很快。参加这次培训我的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1、提高了教育信息技术的素养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第一天的远程教育培训就让我感觉到:做为一名教师要做的还远远不只这些,教师的教学是一门科学,需要研究。教育信息技术也是一门科学,更要研究,教师要成为研究者,研究教育教学的规律与教育信息技术整合的问题。同时,我们也认识到教师的成长也离不开教育信息技术,信息技术对教师来说是一个新问题,

中国古代诗词格律常识(格律诗)

中国古代诗词格律常识(格律诗) 一、格律诗的基本知识 格律诗就是按照一定的格律所作的诗。什么是格律呢?就是格式和规律的意思,也就是规格和程式。 掌握诗的格律,首先应该了解我国古典诗歌的发展概况。这里我们不是我们从文学史的角度,而是从诗歌形式(也包括诗歌规律)的角度简单作些介绍。 我国最早的两部诗集是《诗经》和《楚辞》。《诗经》是以四言为主,《楚辞》是以六言为主(加上"兮"就是七言)。 汉代是辞赋创作的繁荣时期,文人创作的诗歌不太多。汉乐府中有思想性和艺术性都很高的的作品。从体裁上讲,乐府主要的特点是配乐诗歌。乐府本是汉代设置的官署的名称,它负责收集民歌并把她们配上乐谱。后来就把这些配乐的歌词也称为"乐府"。南北朝也有乐府诗。魏晋南北朝时,有一些文人用乐府题目写诗,如曹操写过《短歌行》,鲍照写过《拟行路难》等。宋代郭茂倩选编的《乐府诗集》,是民间和文人创作的乐府诗的总集。 汉朝还产生了两种新的诗体:五言诗和七言诗。五言诗起源于西汉民谣,《古诗十九首》就是很成熟的五言诗。最早的七言诗是《柏梁台诗》。三国曹丕的《燕歌行》是第一首完整的七言诗,但它还是句句押韵的,隔句押韵的七言诗最早的是鲍照的《拟行路难》之一和之三。 从齐梁时期开始,诗歌在形式上逐渐发生了变化,这变化主要是随着四声的发现而在诗歌中开始讲究平仄,注意用平仄来造成诗歌的音乐美。当时有所谓的"永明体"(永明是齐武帝的年号),它的特点是讲究声律,沈约和谢眺是永明体的代表作家。齐梁时期写文章也注重骈偶,骈体文正是那个时期形成的。这种风气也影响到律诗创作,在诗歌创作中也逐渐注意对仗。这种趋势发展的结果,在唐代初年就正式形成了一种以讲究平仄、对仗为特点的格律诗。在唐人看来,这是一种新的诗体,称之?近体诗"又称"今体诗"。从形式上看,"近体诗"不同于古诗(汉魏六朝的古诗),区别就在于近体诗是有严密的格律的。古诗不十分讲究格律,但不是说古诗没有格律,比如五言诗限定每句五个字,七言诗限定每句七个字,这也是一种格律。 唐代产生了近体诗以后,有的作家也时常按照古诗的写法写诗,这种不讲平仄和对仗的诗叫"古体诗",也叫"古风",如李白的《古风》,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等。 唐以及唐以后的诗分为两种,一种叫"近体诗"(今体诗),是讲究平仄对仗的格律诗,包括律诗和绝句;一种叫"古体诗",是不讲平仄对仗的。今体诗和古体诗是从形式上,主要是从诗歌声律角度上来区分的,而不是以时代来区分的,如清朝人写的诗,只要不讲平仄对仗,也仍然叫古体诗。 我们讲诗的格律,主要是讲近体诗的格律。一般来讲,近体诗的格律主要有以下几个要素:(一)句数 近体诗按句数多少可分为律诗和绝句两类。律诗一般每首八句,绝句每首四句。超过八句的律诗称排律或长律,排律的句数是不限的,但它的句数必须是双数。 律诗分为五言律诗、七言律诗和五言排律。五言律师每句五字,每首四十字;七言律诗每句七字,每首五十六字。绝句有五言绝句、七言绝句。律诗和绝句都是由两句组成一联,每联的上句叫"出句",下句叫"对句"。律诗的四联中,第一联叫"起联"或叫"首联",第二联叫"颔联",第三联叫"颈联",第四联叫"尾联"。附带讲一下:古体诗的句数是不限的一首古体诗可以很长,例如《孔雀东南飞》有357句,是我国古代最长的一首叙事诗;杜甫的《永怀》有100句。古体诗也可以很短,如傅云的《杂言》只有两句。 (二)押韵 押韵是格律诗的特征之一,不论是绝句和律诗都要押韵。所谓押韵,就是在一定位置句子的韵脚都要用韵母相同的字。所谓韵,一般指韵母或韵母中主要元音及韵尾和声调相同的字。如东(d ōng)、公(gōng)、龙(lōng)红(hōng)电灯字的韵母都是ong,又都是平声,所以这些字

语文知识诗词基础知识讲座

诗词基础知识讲座 第一章关于诗词格律的一些概念 第一节韵 韵是诗词格律的基本要素之一,诗人在诗词中用韵,叫做押韵。从《诗经》到后代的诗词,差不多没有不押韵的。民歌也没有不押韵的。在北方戏曲中,韵又叫辙,押韵叫合辙。 一首诗词有没有韵,是一般人都觉察得出来的。至于要说明什么是韵,那却不太简单。但是,今天我们有了汉语拼音字母,对于韵的概念还是容易说明的。 诗词中所谓韵,大致等于汉语拼音中所谓韵母。大家知道,一个汉字用拼音字母拼起来,一般都有声母,有韵母。例如“公”拼成gōng,其中g是声母,ong是韵母。声母总是在前面的,韵母总是在后面的。我们再看“东”dōng,“同”tóng,“隆”lóng,“宗”zōng,“聪”cōng等,它们的韵母都是ong,所以它们是同韵字。 凡是同韵的字都可以押韵。所谓押韵,就是把同韵的两个或更多的字放在同一位置上。一般总是把韵放在句尾,所以又叫“韵脚”。试看下面的一个例子: 南歌子 [宋]张泌 柳色遮楼暗,桐花落砌香(xiāng)。画堂开处晚风凉(liáng),高卷水晶帘额衬斜阳(yáng)。 这里“香”、“凉”、“阳”押韵,因为它们的韵母都是ang。 在拼音中,a、e、o的前面可能还有i、u、ü,如ia、ua、uai、iao、ian、uan、üan、iang、uang、ie、üe、iong、uen等,这种i、u、ü叫做韵头,不同韵头的字也算是同韵字,也可以押韵。例如:“麻(má)”、“家(jiā)”、“瓜(guā)”的韵母虽不完全相同,但它们是同韵字,押起来是同样谐和的。

押韵的目的是为了声韵的谐和。同类的乐音在同一位置上的重复,这就构成了声音回环的美。 但是,为什么当我们读古人的诗词的时候,常常觉得它们的韵并不十分和谐,甚至很不谐和呢?这是因为时代不同的缘故。语言发展了,语音起了变化,我们拿现化的语音去读它们,自然不能完全适合了。例如: 山行 [唐]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xié),白云深处有人家(jiā)。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huā)。 这里的“斜“字在唐代读作sia(s读浊音),和现代上海“斜”字的读音一样。因此,在当时是谐和的。今天我们当然不可能(也不必要)按照古音去读古人的诗词。 古人押韵是依照韵书的。古人所谓“官韵”,就是朝廷颁布的韵书。这种韵书,在唐代和口语还是基本上一致的,依照韵书押韵,也是比较合理的。宋代以后,语音变化较大,诗人们仍旧依照韵书来押韵,那就较为不合理了。今天我们如果倚声填词作诗,自然不一定要依照韵书来押韵。不过,当我们读古人的诗词时,却还是应该知道古人的诗韵。 第二节四声 四声,这里指的是古代汉语的四种声调。我们要知道四声,必须先知道声调是怎么形成的。所以这里先从声调谈起。 声调,这是汉语(以及某些其他语言)的特点。语音的高低、升降、长短构成了汉语的声调,而高低、升降则是主要的因素。拿普通话的声调来说,共有四个声调:阴平声是一个高平调(不升不降叫平);阳平声是一个中升调(不高不低叫中);上声是一个低升调(有时是低平调);去声是一个高降调。 古代汉语也有四个声调,但是和今天普通话的声调种类不完全一样。古代的四声是: (1)平声。这个声调到后代分化为阴平和阳平。 (2)上声。这个声调到后代有一部分变为去声。

我国古典诗词基本知识

中国古典诗词基本知识 (一)古典诗词概述 中国古典文学源远流长,其内容博大精深,相关书卷浩如烟海;我才疏学浅,术业不精,斗胆发表拙作,权为引玉之砖;不当之处,还望各位文友雅正。 1.什么叫古典诗词 古典诗词就是旧体诗词(相对新诗而言)。诗词是我国文学作品中的两种体裁,也就是两种分类。由于词是从诗中派生出来的文学体裁,也有将诗词归为一类的。 2.古典诗词的发展简况 为了便于大家了解诗词的艺术特点极其体裁的分类,首先介绍一下古典诗词的发展历史。 在中国文学史上,我们能看到的最早的诗是距今三千年左右的《诗经》,这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一共三百零五篇,古称《诗》或《诗三百篇》。其内容有“风,雅,颂”三个部分,这是从音乐角度上分的。在表现手法上有“赋,比,兴”三种。因此前人把“风,雅,颂”和“赋,比,兴”称作《诗》的六义。在语言的句法上,基本上是四个字一句。 继《诗经》之后,公元前四世纪,在楚国出现了一种新的诗体,叫“楚辞”,它的创始人是屈原。后来,汉朝人把屈原,宋玉等人写的作品编成一书,叫《楚辞》。《楚辞》突破了《诗经》的四字句,发展为五言句,七言句,即把偶字句(四个字一句)变为奇字句(五个字以及七个字一句),不但能更好地表达思想感情,而且韵律和节奏也更富于音乐性。 到了汉代,出现了为配合音乐而歌唱的诗即“乐府诗”。在语言上有四言,五言,杂言,但多数是五言的。这以后曹操父子以及陶渊明为首的文人们发展了五言诗。同时,七言诗也有了很大的发展。 在魏晋南北朝以前,诗的格律和声韵还没有形成大家共同遵守的规律,只是由作者按照个人的内容需要和声韵感觉来进行写作。到了魏晋,由于受到了印度(古称天竺)的梵音学的影响,我国的声韵学得到了发展。齐梁的周喁和沈约总结了汉字的发音规律,提出了“四声”“八病”之说,使诗歌创作由自然的声律发展到讲究追求声律,出现了作诗要注意平仄和韵律的性质,形成了格律诗的主要内容。 唐代,是我国诗歌发展的全盛时期,是古典诗歌的黄金时代。在继承前代诗歌的基础上,唐代的诗歌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并且形成了固定的分类。其分类有两种,一是古体诗,也叫古风;所谓古体诗,是指模仿唐代以前的传统诗体,没有一定格律,篇幅可长可短,用韵平仄都比较自由,句子的字数有整齐的,也有不整齐的;其中主要分五言古体和七言古体两种。二是近体诗,也叫今体诗(这个“今”指的是唐朝),就是我们所说的格律诗;近体诗不象古体诗那样自由,在篇幅,用韵,平仄,对仗等方面都有严格的要求。它基本上可分为两种:律诗和绝句。律诗和绝句都分五言和七言,超过八句的律诗称作排律。

公司培训心得体会范文4篇

公司培训心得体会范文4篇 公司培训是指公司或针对公司开展的一种提高人员素质、能力、工作绩效和对组织的贡献,而实施的有计划、有系统的培养和训练活动。参加完公司的培训后我们应该怎么写培训心得呢?以下是心得体会网为您搜集整理的一些相关范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公司培训心得体会范文】 在我们的仔细聆听中,我们期盼已久的培训学习在我们的恋恋不舍中敲响了结尾的钟声。对于这几天的培训课程,我想我只能用受益匪浅这四个来形容了。老师们的博文广识、生动讲解、精彩案例无不在我的脑海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只恨自己才疏学浅、文笔糟糕,不能够将所有的感触都通过文显然于纸上。但是我还是尽力绞尽脑汁,以祈求能将培训完后心中所想所获能表达出来。 此次精彩的培训学习主要心得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让自己更加了解涟钢,了解炼钢的工艺过程,了解涟钢的规模和组织结构。 想来自己真的应该感到惭愧,虽然在涟钢长大,却还真的不是很了解涟钢。对涟钢的建厂历史,产量,规模,所经历的种种,以至于钢铁的铸造过程,我都是一知半解。通过这次的培训学习,终于知道了涟钢老一辈工人既然是将1958年的年产5万吨的小钢铁厂发展到现在的450万吨(不含集团其他公司)的大型钢铁厂,历经50年不衰,而且还在蓬勃发展,并多次获得了不少全国性奖项。而且还知道了炼钢的工艺过程,知道了炼钢最开始是从焦化、烧结开始,经历了不少中心环节,克服不少困难,最后通过轧钢厂将我们需要的钢材制造出

来。并知道了涟钢有着比较复杂的组织结构,让我们一时一下消化不了,不过我想这个在我们以后的工作中很快会清楚的,为了我们能更好在涟钢发展,我想我们也应该主动的去了解这些的。 二、了解了更多的生产安全、交通安全和消防安全的知识。 这次培训学习,花了很大一部分时间去学习生产安全、交通安全和消防安全的知识,因为安全是人们非常重视的东西,人们通常会把安全放在首位,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安全第一。 虽然平时我们也学习过一些安全方面的东西,并参加过消防演习等活动,但并没有这么系统的,并联系我们以后的工作岗位进行培训过。通过这次培训学习,了解了涟钢的诸多会发生不安全事故的因素,甚至有的达到了恐怖的程度,这次我们学习了该怎么去预防它,避免它,并杜绝它,让我们以后能好好的在工作岗位上保护自己。对于交通和消防方面,了解了很多交通方面和消防方面的知识,让我们以后能更好的远离危险。坚决将我国的安全生产方针—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贯彻到底。 三、学习了不少礼仪与修养 这次培训还专门安排了一个上午来给我们培训礼仪与修养的知识。在这次课上,我学到了应该如何发挥自己的情商,处理好与他人的关系。如何让自己以后的一言一行更加具有素质与修养。让自己在为人处事方面慢慢走向成熟与稳重。 四、最后培训中心还请来了公司的管理代表和工人代表 给我们做了精彩的谈话,告诉我们以后在涟钢应该怎么好好的去工作。主要是要靠自己的聪明才智,勤奋刻苦,细心严谨的态度,这样才能慢慢在工作中磨练自己,成长自己。

格律诗词曲基础知识

格律诗词曲基础知识 诗词联曲,可以陶冶心性、培养情操。诗风词韵最怡情。它可以净心、出尘、养气、静神。使人生变得充实而雅致。 本文旨在介绍格律诗词曲的基本知识,格律诗词联曲的魅力在于语言美(意象)、声韵美(格律)和意境美(形象),进而折射出诗人的心灵美(情怀或志向)。 基本概念 古典诗词---一是古典文学中的一种类别。包括汉唐以前的诗词。最早要追溯到诗经、楚辞。 格律文学---是以声韵(平仄)为基本要求的文学体裁。包括诗词联曲骈文。骈文推荐大家熟读王勃的“滕王阁序”,其中许多名句偶句和赋比兴手法,令人叹为观止。本文重点讲述格律诗词曲。关于联,详见讲联,此不赘述。 韵---是决定声韵美的平仄格律。它有两个作用:一是用于诗词曲中每个字的平仄调节,二是用于押韵。 目前韵谱通用四个:中华新韵(今韵)、平水韵(古韵)词韵或者词林正韵(填词专用)。合并了许多相似的韵部,比如一冬二东,又:枝和微,都合并在一个韵部。大大便利了填词选韵。 曲韵,填曲专用。主要区别是曲韵在仄声里还要区别上声(汉语第三声)和去声(汉语第四声)。 上述四韵谱,韵部字多的,称宽韵。字少的,称窄韵。为了押韵的便

利,一般选韵时尽量选宽韵,这样选韵余地就大了。 总之,格律用韵,对于诗联,古今韵可以通用,但在一篇作品里不能混用。对于词曲,有特殊要求。因为“词询旧例”,所以填词必须律依古韵,韵押词韵。而曲,因为仄声的两种要求,所以填曲必须格依曲谱,律依、韵押曲韵。 一、格律诗(近体诗、唐诗) 唐以前的诗,称为“齐梁体”,也称古体。唐以后不合近体的诗,也列为古体。 近体诗和古体诗的区别主要是:格律要求;押韵要求;律诗还有对偶要求。当然意境是共同的要求。 近体诗的种类---包括绝诗和律诗。 绝诗---包括五绝和七绝。五绝就是五言四句,七绝就是七言四句。绝诗的格律---格律以第一句第二字来定诗式,以第一或第二句的尾字来定韵脚(定韵字)。每句的格律类似联的马蹄韵,两两交替。注意两点:在单数字上有的可平可仄,主要是防止“三平尾”和“孤平”;在尾字押韵前格律提前一字换律。例如:仄起首句押韵: ⊙仄平平⊙仄平(韵) ⊙平⊙仄仄平平(韵)因为押韵,所以把第七字的格律换律提前到第五字。 律诗---包括七律、五律和排律。律诗一般是八句,格律就是绝诗的再一番。排律是多于八句的律诗,但不常用。律诗八句分为四联。第一二句为首联,第三四句为颔联,第五六句为颈联,第七八句为尾联。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