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养鸡发生传染性支气管炎的诊断
- 格式:pptx
- 大小:92.96 KB
- 文档页数:11
doi:10. 19369/j. cnki. 2095 一 9737.2021.04.046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分析、诊断和防治袁中贤(河南省上蔡县农业综合行政执法大队,河南驻马店463800)摘要:传染性支气管炎(IB)是由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病毒 病,临床特征主要表现为呼吸道症状(气喘、打喷嚏、咳嗷和流鼻涕),肾型毒株会导致严重的肾 病和明显的产蛋下降。
实验室诊断是确诊的关键。
防控措施包括消毒、强化饲养管理、注射疫 苗等。
该病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可采用广谱抗菌药物控制并发症。
关键词:鸡'专染性支气管炎;诊断'方控中图分类号:S858.31 文献标识码:B在自然感染状态下该病只感染鸡。
若鸡群从 未感染过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或没有接种疫苗,各种日龄的鸡都易感。
目前所有国家的大规模鸡 群里都有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感染。
在美国,传 染性支气管炎的感染很常见,并且全年流行,甚至 是免疫过的鸡群。
据报道,自20世纪90年代以 来,我国许多地方发生了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给 养鸡生产造成很大危害。
1病原特点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属冠状病毒,该病 毒相当不稳定,可以被多种普通消毒剂破坏。
大 多数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不经酶处理就没有凝集 红细胞的能力,这方面不同于新城疫病毒和流感病毒。
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各个毒株间都有较大 的抗原变异,并且分为不同的血清型。
不同血清 型之间没有或很少有交叉免疫保护。
一些传染性 支气管炎病毒毒株对肾组织有明显的偏好,这些 肾型毒株可以导致显著的死亡率。
传染性支气管 炎病毒有较高的突变率,使得该病难以诊断和防控[1]。
2流行病学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的传播主要是通过吸人 病鸡排出的含有病毒的小液滴,气溶胶传播可以在相当远的距离发生,所以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可以快速地感染整个鸡群。
在污染的环境中,病 毒在适宜的环境下可以存活4周或更长时间,易感禽鸟如果处于这种环境中会感染该病毒。
鸡病用药大全鸡病是农场养鸡过程中常见的问题,正确的用药方法对于预防和治疗鸡病至关重要。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一些常见的鸡病及其相应的用药方法。
一、传染性菌病。
1.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
症状,鸡传染性支气管炎是由支原体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主要症状为咳嗽、喘息、流清鼻涕、粪便粘液样。
用药,红霉素、土霉素、氧氟沙星等。
2. 鸡传染性喉气管炎。
症状,鸡传染性喉气管炎是由传染性支气管炎支原体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主要症状为呼吸困难、喉头肿胀、呼吸道分泌物增多。
用药,土霉素、红霉素、氧氟沙星等。
二、细菌性病。
1. 鸡大肠杆菌病。
症状,鸡大肠杆菌病主要表现为腹泻、腹膜炎、肠道出血等。
用药,氧氟沙星、氧氟沙星、环丙沙星等。
2. 鸡副伤寒。
症状,鸡副伤寒是由伤寒杆菌引起的传染病,主要症状为发热、厌食、腹泻等。
用药,氧氟沙星、土霉素、环丙沙星等。
三、病毒性病。
1. 鸡传染性贫血。
症状,鸡传染性贫血是由传染性贫血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症状为贫血、腹泻、发育迟缓等。
用药,抗病毒药物、免疫增强剂等。
2. 鸡传染性法氏囊炎。
症状,鸡传染性法氏囊炎是由法氏囊炎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主要症状为呼吸困难、发热、咳嗽等。
用药,抗病毒药物、免疫增强剂等。
四、寄生虫病。
1. 鸡蛔虫病。
症状,鸡蛔虫病是由蛔虫寄生在鸡肠道内引起的疾病,主要症状为腹泻、营养不良、体重下降等。
用药,吡喹酮、多粘菌素、氯化钠等。
2. 鸡绦虫病。
症状,鸡绦虫病是由绦虫寄生在鸡的肠道内引起的疾病,主要症状为腹泻、体重下降、消瘦等。
用药,多粘菌素、阿苯达唑、吡喹酮等。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鸡病及其相应的用药方法,希望对养鸡人士有所帮助。
在使用药物时,务必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和兽医指导进行用药,避免药物滥用和误用。
同时,加强饲养管理,保持鸡舍卫生,做好防疫工作,可以有效预防鸡病的发生。
希望大家能够科学合理地用药,保障鸡的健康和养殖效益。
散养鸡的常见病及防治散养鸡养殖技术要点1.粘虫病:主要表现为羽毛脏乱、跛行、烦躁、体重下降等。
预防和治疗方法包括定期给鸡洗澡、保持清洁卫生,使用驱虫药物如敌敌畏、拜芬古等。
2.结核病:表现为食欲减退、体重下降、精神萎靡等。
预防和治疗方法包括定期给鸡消毒、强化饲料营养、注射结核病疫苗等。
3.鸡白痢:主要表现为大便异常、羽毛脏乱、食欲减退等。
预防和治疗方法包括饮水加药如磺胺类药物或地塞米松,保持鸡舍干燥卫生。
4.鸡伤寒:表现为厌食、发烧、腹泻等。
预防和治疗方法包括强化饲料营养、加强饮水卫生,注射或滴眼抗生素。
5.传染性法氏囊病:主要表现为烧孔、排粪异常、消瘦、死亡率高等。
预防和治疗方法包括鸡场消毒、定期检查并治疗病鸡,使用疫苗进行免疫。
6.鸡结膜炎:表现为眼泪、发红、结痂等。
预防和治疗方法包括增加饮水量,眼部清洁和预防感染。
7.鸡脑炎:表现为神经症状、行动不便、发作性瘫痪等。
预防和治疗方法包括提高饲料质量、加强环境卫生,使用抗生素和抗病毒药物。
8.鸡传染性支气管炎:表现为咳嗽、呼吸困难、精神萎靡等。
预防和治疗方法包括强化饲料营养、提供充足的清洁饮水,使用抗生素和抗病毒药物。
散养鸡养殖技术要点:1.鸡舍设计:鸡舍应充分考虑通风、遮阳、保暖等因素。
合理的饮水设备和饲料投放设施也是必要的。
2.饲料管理:合理的饲料配方和科学的饲喂方法是提高产蛋率和保持鸡健康的关键。
饲料中应提供足够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
3.疫病防控:定期进行疫苗接种,加强饮水和饲料的消毒处理,注意鸡舍的卫生和通风。
定期检查鸡群的健康状况,并对发现异常情况进行及时处理。
4.排泄物处理:散养鸡的粪便会导致环境污染,因此需要定期清理和处理粪便,避免传染病的发生。
5.群体管理:散养鸡的群体管理要注重群居鸡的适应性和社会行为,保持群体的平衡,避免相互攻击等问题。
6.疾病监测:定期进行疾病监测,包括鸡群的体温、食欲、粪便等指标的观察,及时发现疾病的早期症状。
2021年第09期鸡传染性支气管炎是由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引起的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
该病可分为呼吸型、肾型和腺胃型,其特征为呼吸型呼吸困难、咳嗽、气喘,肾型呼吸道症状不明显,主要侵害肾脏,俗称“花斑肾”,腺胃型又称为传染性腺胃炎。
1病原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是属于冠状病毒科冠状病毒属,球形,有囊膜,主要存在于呼吸道内的分泌物中,肝、肾、血液中也含有病毒。
常用9~11d 鸡胚培养,可引起鸡胚发育受损,胚体萎缩呈小丸状,亦称儒胚。
病毒抵抗力较弱,对常用消毒剂敏感。
2流行病学本病只有鸡感染发病,各种年龄的鸡均可发生,中小鸡多发,成年鸡发病后症状轻,死亡率低,有母源抗体的雏鸡有一定的抵抗力。
传染源是病鸡和带毒鸡,可经呼吸道、消化道传播,主要传播方式是飞沫传播。
本病无季节性,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寒冷的季节多发,传播迅速,1~2d 波及全群。
饲养管理不当、温度不适、通风不良、疫苗接种、运输、拥挤等应激因素均可促使本病的发生。
3临床症状中小鸡多发,咳嗽、气喘、呼吸困难、喷嚏、锣音,死亡率取决于是否有其他疾病混感。
成年鸡呼吸道症状轻,产蛋量明显下降,产畸形蛋、粗壳蛋、软壳蛋,蛋的颜色变浅,蛋白稀薄如水。
呼吸道症状轻,主要侵害肾脏和生殖系统,2~4周龄鸡多发,最先出现的症状为饮水量增加,1~2d 后腹泻,粪便呈灰白色或白色水样,脱水,皮肤干燥,最后死亡。
蛋鸡产蛋量下降,蛋的质量很差。
主要侵害90d 以内的鸡,精神、食欲不振,生长缓慢,消瘦,有的腹泻,病程长,逐渐死亡。
4病理变化总体病变不典型,喉和气管黏膜肿胀,粘液多,有的充血、出血,严重的肺水肿,病程长的在气管后段和支气管内有干酪样的栓子,蛋鸡卵泡充血、出血,个别的破裂,发生卵黄性腹膜炎。
呼吸道病变不明显,肾脏肿大、变性,颜色变浅,灰白色,花纹明显,俗称“花斑肾”;输尿管增粗,内有尿酸盐;输卵管萎缩。
蛋鸡卵泡发育不良,充血、出血,其他器官变化不明显。
腺胃壁明显增厚,水肿,质地较硬,呈球形。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2010-01-15 09:52鸡传染性支气管炎是当前宽泛流行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得病。
不只会惹起鸡只死亡,并且临诊型感染和亚临诊感染(常被忽略)均会以致鸡群生产性能降落,饲料酬劳降低。
常继发或并发霉浆体病、大肠杆菌病、葡萄球菌病等,以致死淘率增添,还常被漏诊、误诊。
该病病原的血清型许多,新的血清型不停出现,加上不适合的免疫程序,常以致免疫失败,以致该病不可以获取有效控制,给养鸡业造成巨大损失。
一、病原和流行病学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属冠状病毒科冠状病毒属,为单股正链RNA病毒。
有囊膜,囊膜表面有花冠状的纤突。
纤突蛋白S1片段与引诱产患病毒中和抗体和血凝克制抗体有关,S2片段与病毒吸附细胞有关。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自己没有血凝特征,可是经胰酶、卵磷脂酶C、家兔A型魏氏梭菌等办理后拥有血凝活性。
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能扰乱新城疫病毒的增殖。
鸡气管上皮细胞对该病毒易感性很高。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血清型众多,当前起码有29种,并且新的血清型和变异株不停出现。
经过S1基因系列剖析,可将病毒株分为5个不一样类群:荷兰型、美国型、欧洲型、Mass型和澳大利亚型。
H120、H52、M41为Mass型。
T株、Gray株、Hotle株为肾型传支毒株,与呼吸型传支M41、H52的差别很大。
我国鸡传染性支气管炎流行株为:Mass、T、Hotle、Gray株,以及大量的变异毒株。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临诊上分为呼吸型、肾型、肠型等。
幼龄母鸡感染呼吸型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后可惹起输卵管永远性退化 ?性成熟后丧失产蛋能力。
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可直接损害肾小管上皮细胞,惹起间质性肾炎。
本病流传方式主要为气源性,在集约化鸡群1~2天内很快涉及全群。
尚不可以证明本病能经鸡胚垂直流传。
我国学者所报导的腺胃病变型传支:多半学者以为是由冠状病毒惹起的,为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一种病变型。
但有人以为,腺胃传支就是禽流感的代名词。
也有人从相应的病猜中分别到新城疫强毒。
Poultry Science!!!!!!!!!!!!!!!!!!!!!!!!!!!!!!!!!!!!!!!!!!!!!!!!出血;高峰死亡鸡病理病变不典型。
根据临床症状和解剖病变,结合权威部门发布的信息,可以确诊为低致病性禽流感H 9N 2变异株并发强毒新城疫。
实践中,面对这个暴发型流行病,笔者曾经使用两种治疗方法,均获得较好的疗效。
第1种治疗方法是:用黄芪多糖加大浓度配合浓缩鱼肝油,或用黄芪多糖、金丝桃素、紫雏菊混合制剂配合速补饮水,在饮水的同时用肌肉注射的方法给病鸡群紧急接种新城疫Ⅳ系疫苗;疫苗接种30h 后,再用黄芪多糖配合干扰素连饮2d 或3d ,同时用清瘟败毒散、抚菌消炎药、肾肿解毒药和1%的植物油混合拌料。
饮水投药5d ,拌料投药7d ,配合严格的管理措施,一般3d 后见效,5d 后病情明显好转,7d 后鸡群进入康复期。
第2种治疗方法是:用上述方法饮水,拌料,用新城疫Ⅳ系疫苗加禽用核糖核酸混合生理盐水给鸡群肌肉注射,病轻者注射1次即可,病重者可1次/d ,连续注射2d ;倘若病情十分严重,2次注射效果仍不理想,可用蛋黄抗体加核糖核酸加头孢曲松钠再增加注射1次。
2思考在笔者涉足的领域内,即便是在同一个县市内,地理环境相同,气候条件也相同,常常是这里的疾病流行势不可挡,那里安康平静无事;甚至在疾病流行的地区内,却令人惊叹地保留一方净土。
这是为什么呢?笔者在拜访这些平安鸡场时发现,他们的共同之处是都有健全、科学的管理制度,饲养环境清洁、卫生、空气质量好,场地几乎都是选在远离人家的旷野处。
这些鸡场重视使用生物安全控制技术,更注重场地周边生态环境的建设。
不但保证了饲养大环境的优良,更有效地控制着饲养鸡舍内小环境的温度、湿度、空气的适宜。
他们想方设法避免不利于鸡群的应激发生。
坚持带鸡消毒、坚持病弱残鸡淘汰的同时,特别关注鸡群的精神状态,个体体重和均匀度的保持。
他们不但重视药物对疾病的预防工作,更重视用流行病学的观点加强重点疾病的免疫工作。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流行特点和防治措施鸡传染性支气管炎是由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引起的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呼吸道传染病。
其临诊特征是呼吸困难、发出罗音、咳嗽、张口呼吸、打喷嚏。
如果病原不是肾病变型毒株或不发生并发病,死亡率一般很低。
产蛋鸡感染通常变现产蛋量降低,蛋的品质下降。
本病广泛流行于世界各地,是养鸡业的重要疫病。
【流行病学】本病仅发生于鸡,其他家禽均不感染。
各种年龄的鸡都可发病,但雏鸡最为严重,死亡率也高,一般以40日龄以内的鸡多发。
本病主要经呼吸道传染,病毒从呼吸道排毒,通过空气的飞沫传给易感鸡。
也可通过被污染的饲料、饮水及饲养用具经消化道感染。
本病一年四季均能发生,但以冬春季节多发。
鸡群拥挤、过热、过冷、通风不良、温度过低、缺乏维生素和矿物质,以及饲料供应不足或配合不当,均可促使本病的发生。
【临床症状】潜伏期1―7d,平均3d。
由于病毒的血清型不同,鸡感染后出现不同的症状。
呼吸型:病鸡无明显的前驱症状,常突然发病,出现呼吸道症状,并迅速波及全群。
幼雏表现为伸颈、张口呼吸、咳嗽,有“咕噜”音,尤以夜间最清楚。
随着病情的发展,全身症状加剧,病鸡精神萎靡,食欲废绝、羽毛松乱、翅下垂、昏睡、怕冷,常拥挤在一起。
两周龄以内的病雏鸡,还常见鼻窦肿胀、流粘性鼻液、流泪等症状,病鸡常甩头。
产蛋鸡感染后产蛋量下降25%~50%,同时产软壳蛋、畸型蛋或砂壳蛋肾型:感染肾型支气管炎病毒后其典型症状分三个阶段。
第1阶段是病鸡表现轻微呼吸道症状,鸡被感染后24~48h开始气管发出??音,打喷嚏及咳嗽,并持续1~4d,这些呼吸道症状一般很轻微,有时只有在晚上安静的时候才听得比较清楚,因此常被忽视。
第2阶段是病鸡表面康复,呼吸道症状消失,鸡群没有可见的异常表现。
第3阶段是受感染鸡群突然发病,并于2~3d内逐渐加剧。
病鸡挤堆、厌食,排白色稀便,粪便中几乎全是尿酸盐。
腺胃型:近几年来有关腺胃型传支的报道逐渐增多,其主要表现为病鸡流泪、眼肿、极度消瘦、拉稀和死亡并拌有呼吸道症状,发病率可达100%,死亡率3%-5%不等。
鸡肾传支的诊治近年来,雏鸡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简称“肾传支”)的流行一直比较严重,不仅发病面积广泛,而且发病率和死亡率都比较高,给养鸡业造成很大危害。
鸡肾传支主要发生于2月龄以内的雏鸡群,其中以10~40日龄雏鸡易感染,鸡群发病日龄越小其发病率和死亡率越高,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尤其冬季和春季天气寒冷、气候突变时、受冷应激时多发。
近年来,雏鸡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简称“肾传支”)的流行一直比较严重,不仅发病面积广泛,而且发病率和死亡率都比较高,给养鸡业造成很大危害。
鸡肾传支主要发生于2月龄以内的雏鸡群,其中以10~40日龄雏鸡易感染,鸡群发病日龄越小其发病率和死亡率越高,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尤其冬季和春季天气寒冷、气候突变时、受冷应激时多发。
今年3月底,本地一新养鸡户首批进肉雏鸡3800只,饲养到20日龄时,为节约开支,降低成本,户主突然停止供暖,降温后第三天鸡群开始出现呼噜、流涕、甩鼻的症状,发病2~3天后开始死鸡,户主怀疑是慢性呼吸道病,在饮水中加入泰乐菌素,用药3天后症状非但无好转,发病率和死亡率反而增加,从每天5~8只增长到每天50多只。
户主带病死鸡10只来我处就诊,经临床症状观察和病理剖检诊断为肾传支。
治疗:1.加强饲养管理,升高鸡舍内的温度,注意鸡舍保暖。
实践证明低温饲养会导致病情加重。
如果鸡群密度过大,要在保温的同时加强通风换气。
鸡群患病期间降低饲料中蛋白饲料的含量,可适当增加一些麦麸,以缓解肾组织的尿酸中毒。
2.用百毒杀或含碘季铵盐类消毒液带鸡喷雾消毒,水温在40°C 以上,每天一次,连用7天。
3.用黄芪多糖按100克加水500公斤、呼感康4袋/天上午集中一次饮水,用肾肿解毒药2袋/天,下午集中一次饮水,以上药物连用5天。
4.饮水中加入多维电解质、葡萄糖,全天自由饮水,用于调节机体酸碱平衡,补充体液,降低死亡率。
经过采取以上治疗措施,电话回访,4天后鸡群精神状态明显好转,死亡,停止,叮嘱户主继续用多维电解质和肾肿解毒药,又用药3天后采食量达到正常量,全群治愈。
中国动物保健2021.10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及诊断方法颜瑞娟(山东省诸城市畜牧业发展中心山东潍坊262200)传染性支气管炎是鸡感染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后所导致的一种急性、接触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上以呼吸困难、咳嗽、呼吸道黏膜肿胀糜烂为主要特征。
该病在世界范围内均有分布,传播快、发病率和病死率高,对养禽业构成了重大的威胁。
本文从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方法和综合防控六个方面展开综述,以期为临床上诊断和防控该病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为养禽业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传染性支气管炎;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方法;综合防控近年来,国家越发重视农牧业的发展,养禽业规模不断扩大,在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各种疾病的发生率也有所升高。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是鸡感染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后所导致的一种急性、接触性、呼吸道传染病,是养鸡生产过程中较为常见的病毒性疾病之一[1]。
临床上以呼吸困难、咳嗽、呼吸道黏膜肿胀糜烂为主要特征。
1925年,美国首次报道鸡传染性支气管炎;1930年,美国北达科他州首次分离到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1972年,我国广东首次报道鸡传染性支气管炎,此后我国多地均有报道,该病还会继发大肠杆菌病、葡萄球菌病、支原体病等,对我国养禽业造成了巨大的危害[2]。
1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病原学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病原为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在分类学上属于冠状病毒科、冠状病毒属。
该病毒基因组为单股正链RNA ,主要编码纤突蛋白、膜蛋白、核衣壳蛋白和小膜蛋白;病毒粒子直径约100nm ,呈圆形,有囊膜和纤突。
本病毒对鸡肝细胞、鸡肾细胞、鸡胚肾细胞等敏感。
本病毒对热敏感,56℃15min 即可灭活;对消毒剂敏感,甲酚皂、高锰酸钾、氢氧化钠等可将其灭活;但该病毒在-30℃环境中可存活数十年。
2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流行病学2.1传染源发病鸡和带毒鸡是传染性支气管炎的主要传染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