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禽传染性支气管炎的防治
- 格式:pptx
- 大小:14.17 MB
- 文档页数:35
家禽养殖厂中鸡传染性咳气性支气管炎的防治鸡传染性咳气性支气管炎(Infectious Coryza)是一种常见的家禽疾病,对鸡群的生长和产蛋能力造成严重威胁。
为了预防和控制鸡传染性咳气性支气管炎的传播,家禽养殖厂应该采取一系列的防治措施。
本文将详细介绍鸡传染性咳气性支气管炎的防治措施,并分点列出如下:1. 识别和隔离病鸡:第一步是要对患有鸡传染性咳气性支气管炎的鸡进行及时识别和隔离。
当发现有鸡出现咳嗽、流鼻涕、眼部发炎等症状时,应立即将其隔离出来,并请兽医对其进行确诊。
2. 清洁和消毒:鸡传染性咳气性支气管炎病菌能够在鸡舍和饮水器等家禽环境中存活并传播,因此保持鸡舍的清洁和消毒是非常重要的措施之一。
清洁鸡舍时应每天清除鸡粪,定期进行消毒,用漂白粉、消毒液等杀菌剂对鸡舍进行彻底消毒。
3. 饲养管理:合理的饲养管理有助于鸡群的免疫力提高,从而降低罹患鸡传染性咳气性支气管炎的风险。
养殖场应提供干净的饮水和饲料,保证饮水器的通畅和清洁,给予饲料的摆放要有规律,避免饲料发霉、变质。
4. 疫苗接种:为了增强鸡群的抵抗力,养殖场可以使用相关的疫苗进行预防接种。
疫苗接种应根据兽医的指导和推荐,按照合理的时间和剂量进行,同时注意对疫苗的保存和管理。
5. 防止交叉感染:家禽养殖场应该采取措施防止各种疾病之间的交叉感染。
例如,可以定期更换和清洁饮水器,避免不同批次的鸡接触,以减少病菌的传播。
6. 环境调节:鸡传染性咳气性支气管炎病菌在潮湿和寒冷的环境中更容易生存和传播,养殖场可以通过加强通风和保持温度适宜来减少病菌的传播风险。
7. 记录监测:家禽养殖场应建立健全的疫情监测和记录机制,定期检查鸡群的健康状况,记录每日观察到的异常情况,并及时报告兽医进行处理。
8. 消除场内外污染源:养殖场应定期清理场内外的垃圾和污水,避免鸡舍周围有积水或污水渗透等情况,从根源上减少病菌传播的可能性。
9. 教育员工:为了确保鸡传染性咳气性支气管炎的有效防治,养殖场应教育员工掌握疾病知识和防控技能,提高员工的防疫意识和操作水平。
摘要:传染性支气管炎是世界各国养禽业的主要经济上重要的家禽疾病之一。
该病是由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引起的,可感染多种禽类动物发病。
禽传染性支气管炎造成的经济影响包括蛋鸡产蛋量下降和蛋质量差、肉鸡生长发育迟缓、胴体重低和死亡率。
尽管禽传染性支气管炎主要影响家禽的呼吸道器官,但禽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表现出广泛的组织趋向性,包括肾脏和生殖系统。
因此,禽传染性支气管炎发病结果可能受所涉及的器官或组织以及感染病毒的病理类型或感染的禽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毒株的影响。
因此,了解特定地区流行的禽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毒株的流行病学知识对于指导控制和预防非常重要。
同时,以前的诊断方法,如血清学和病毒分离的检测结果不太敏感和耗时;目前的检测方法可提供高度灵敏、快速和准确的诊断结果,从而能够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对新病毒株进行基因分型时间。
本综述讨论了禽传染性支气管炎的流行病学和诊断方法,为禽传染性支气管炎的诊断和防控提供参考。
禽传染性支气管炎是由禽支气管炎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禽常见传染病,给全世界的家禽业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
自首次于美国北达科他州发现禽传染性支气管炎以来,禽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在世界各国的鸡群中被广泛的发现,尤其是在拥有大量商品化禽种群的国家。
除呼吸道感染外,禽传染性支气管炎还会影响家禽的肾脏和生殖道,分别导致肾功能障碍和产蛋量减少。
虽然禽传染性支气管炎最初被认为主要发生在低日龄鸡,但是,所有日龄的鸡均易感染禽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
01禽传染性支气管炎的流行病学禽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主要感染家禽的呼吸系统并引发疾病。
然而,一些病毒变种和一些野外分离物可影响鸡的生殖、肾脏和消化系统。
禽传染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症状因所涉及的系统以及病毒株而异。
家禽被认为是禽传染性支气管炎的天然宿主,但在非家禽物种中也发现了禽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样冠状病毒,包括野鸡、孔雀、火鸡、鹅、鸽子、鹌鹑、鸭子和亚马逊鹦鹉。
火鸡冠状病毒和禽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之间的抗原相似性也已得到证实。
23冬春季冷空气活动频繁,气温变化剧烈,家禽呼吸道病发病增加,尤其是鸡的传染性支气管炎发病率明显上升。
做好鸡的传染性支气管炎防控,对养鸡场疾病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一、传染性支气管炎简介传染性支气管炎常简称为传支,是由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属尼多病毒目、冠状病毒科、冠状病毒属、冠状病毒Ⅲ群。
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具有很强的变异性,目前已分离出30多个血清型。
不同血清型间交叉保护性差。
本病主要侵害鸡的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及泌尿生殖系统。
根据组织嗜性和损害的主要器官、致病表现型主要分为呼吸型、肾型、腺胃型和病毒变异毒株引起的其他表现型。
1日龄雏鸡感染会引起输卵管发生永久性的损伤,出现“假母鸡”现象,严重影响产蛋等生产指标,会对养鸡户造成很大的损失。
二、冬春季节发病高的原因本病的主要传播方式是经空气、饲料、养殖者等水平传播。
冬春季室外温度低,养鸡场采取封闭鸡舍的方式保温,导致舍内空气循环不畅,湿度升高,鸡舍内二氧化碳、氨气等有害气体无法及时排出,引起舍内的环境条件变差。
一方面刺激鸡的呼吸道,另一面也有利于病原微生物的繁殖,为本病的发生提供了有利条件。
三、防控措施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发生与环境因素有很大的关系,如冷、热、拥挤、通风不良,特别是强烈的应激作用如疫苗接种、转群等可诱发该病发生。
预防本病发生在做好疫苗防控的同时,还应考虑减少诱发因素,如鸡舍注意通风换气,防止过于拥挤,注意保温,适当补充雏鸡日粮中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制订合理的免疫程序。
(一)做好免疫工作,保证鸡群抗体水平鸡传染性支气管炎防控24生均匀有效的抗体,这是鸡传染性支气管炎防控工作的核心。
1.选择合适的疫苗毒株。
由于该病不同血清型之间交叉免疫较弱,因此疫苗毒株必须要根据毒株流行情况选择本场或本地域流行毒株。
第二,选择疫苗时需慎重选择强毒株活苗,要综合考量本场疫情和饲养的鸡健康状况。
第三,现实养殖过程中,单价苗的免疫效果要高于联苗,要注意毒株间合理搭配使用,避免毒株全覆盖式免疫,并不是毒株越全越好。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鸡支气管炎特效药一针治愈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综合防治传染性支气管炎是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的呼吸道疾病。
以咳嗽,喷嚏,雏鸡流鼻液,产蛋鸡产蛋量减少,呼吸道粘膜呈浆液性、卡他性炎症为特征。
大多数病毒株在56℃15min 失去活力,但对低温的抵抗力则很强,在-20℃时可存活7年。
一般消毒剂,如1%来苏儿、1%石炭酸、0.1%高锰酸钾、1%福尔马林及70%酒精等均能在3~5min内将其杀死。
病毒在室温中能抵抗1%HCl(pH2)、1%石炭酸和1%NaOH(pH12)1h,而在pH7.8时最为稳定。
二、流行病学本病仅发生于鸡,其他家禽均不感染。
各种年龄的鸡都可发病,但雏鸡最为严重,死亡率也高,一般以40日龄以内的鸡多发。
本病主要经呼吸道传染,病毒从呼吸道排毒,通过空气的飞沫传给易感鸡。
也可通过被污染的饲料、饮水及饲养用具经消化道感染。
本病一年四季均能发生,但以冬春季节多发。
鸡群拥挤、过热、过冷、通风不良、温度过低、缺乏维生素和矿物质,以及饲料供应不足或配合不当,均可促使本病的发生。
三、临床症状潜伏期1—7d,平均3d。
由于病毒的血清型不同,鸡感染后出现不同的症状。
呼吸型:病鸡无明显的前驱症状,常突然发病,出现呼吸道症状,并迅速波及全群。
幼雏表现为伸颈、张口呼吸、咳嗽,有“咕噜”音,尤以夜间最清楚。
随着病情的发展,全身症状加剧,病鸡精神萎靡,食欲废绝、羽毛松乱、翅下垂、昏睡、怕冷,常拥挤在一起。
两周龄以内的病雏鸡,还常见鼻窦肿胀、流粘性鼻液、流泪等症状,病鸡常甩头。
产蛋鸡感染后产蛋量下降25%~50%,同时产软壳蛋、畸型蛋或砂壳蛋肾型:感染肾型支气管炎病毒后其典型症状分三个阶段。
第1阶段是病鸡表现轻微呼吸道症状,鸡被感染后24~48h开始气管发出啰音,打喷嚏及咳嗽,并持续1~4d,这些呼吸道症状一般很轻微,有时只有在晚上安静的时候才听得比较清楚,因此常被忽视。
第2阶段是病鸡表面康复,呼吸道症状消失,鸡群没有可见的异常表现。
养禽场中常见传染病的防控对策养禽场是养殖家禽的场所,为了保证家禽的健康生长和提高养殖效益,传染病的防控是十分重要的。
以下是针对养禽场中常见传染病的防控对策,希望能为养殖户提供一些参考。
一、鸡传染性法氏囊炎的防控对策1. 定期排查:定期对鸡群进行全面的检查,特别注意观察鸡群的运动情况、食欲和精神状态等。
如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进行处理和隔离。
2. 严格隔离:对发现病鸡应立即与健康鸡隔离,并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措施。
同时,不要将带有病菌的器具或鸡只与健康鸡混养。
3. 定期消毒:养殖环境的消毒是预防鸡传染性法氏囊炎的关键。
养殖场应定期进行彻底的清洁和消毒工作,包括鸡舍、喂食器、饮水器和笼具等。
4. 合理饲养:合理的饲养管理是防控鸡传染性法氏囊炎的基础。
比如,加强饲料消毒,保持禽舍通风良好、干燥清洁等。
二、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防控对策1. 健康鸡来源:选择健康的鸡苗进行养殖,避免从疫区或有传染性支气管炎的地区购入鸡只。
2. 喂食卫生:注意饲料的质量和卫生情况,避免交叉感染。
饲料容器要经常清洗和消毒。
3. 环境卫生:保持鸡舍通风干燥,及时清理鸡舍内的粪便和积水,避免病原菌滋生。
4. 疫苗接种:根据养殖鸡群的具体情况,定期接种疫苗,提高抗体水平。
三、鸡腺病毒病的防控对策1. 严格隔离:在家禽养殖过程中,发现感染鸡应及时进行隔离,避免交叉感染。
2. 维持良好的环境:保持养殖环境的清洁,对鸡舍及周边环境进行定期消毒,防止病毒滋生。
3. 加强饲养管理:提供优质饲料,保证饮水质量。
饲料和水源容器要经常清洗和消毒,避免污染。
4. 疫苗接种:根据养殖群体疫情和免疫水平,定期接种合适的疫苗,提高鸡只的抵抗力。
四、鸡传染性肠炎的防控对策1. 良好的饲料卫生:提供卫生合格的饲料,定期清理和消毒饲料容器。
2. 强化养殖场的消毒工作:定期对鸡舍进行消毒,清洁和消毒饮水器、食盆等器具。
3. 饮水卫生:保持饮水器和饮水系统的清洁,避免因饮水受到污染而引起的疾病传播。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临症及救制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IB)是一种由冠状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疾病,会导致鸡只死亡率高、生产减退、和肉质下降等问题。
IB病毒主要通过飞沫和污染物传播,容易在家禽养殖场内传播蔓延。
防治鸡传染性支气管炎是饲养过程中的重要工作。
一、临症表现
IB病毒感染的鸡会出现干咳、喘粗、打喷嚏、眼睛浑浊发绿等症状,严重的还会出现气喘、流涕、流泪、肛门脱出,甚至死亡等。
发病率高,病程约7-10天,其后高峰期约在第3-7天,主要发病时间集中在春秋季节。
在家禽养殖场内,感染的鸡数量越多,病情越严重,造成损失就越大。
二、救治措施
1. 药物治疗
治疗IB病毒感染的鸡的方法之一是药物治疗。
目前可以使用的治疗方法主要是抗病毒药物,如去甲肾上腺素、OVP、甘露醇,以及抗生素如氨苄西林等药物。
请专业的兽医按规定剂量进行用药。
2. 预防措施
为了预防IB病毒的传播和感染,需采取以下措施:
-保持干净和卫生条件,定期进行清洁和消毒;
-保障家禽养殖环境,尽量减少原料粉尘等有害气体和微生物的污染;
-合理饲料和营养,增强家禽的抵抗力;
-严格隔离感染的鸡,特别是已经发病的鸡,及时淘汰或送到专业屠宰场进行杀戮处理。
防止病毒进一步扩散传播。
总之,通过加强家禽养殖的管理,定期检查家禽健康状况、提高家禽抗病能力、采取防守为主的措施,及时获得专业的治疗指导,可有效地预防和控制IB病毒的扩散和传播,保障鸡只的健康生长、提高家禽的经济效益。
怎么防治鸡传染性支气管炎鸡传染性支气管炎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呼吸道传染病。
其临诊特征是呼吸困难、发出罗音、咳嗽、张口呼吸、打喷嚏。
该病广泛流行于世界各地,是养鸡业的重要疫病。
那么该怎么防治鸡传染性支气管炎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鸡传染性支气管炎防治方法吧。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防治方法1、预防:预防应考虑减少诱发因素,提高鸡只的免疫力。
清洗和消毒鸡舍后,引进无传染性支气管炎病疫情鸡场的鸡苗,搞好雏鸡饲养管理,鸡舍注意通风换气,防止过于拥挤,注意保温,适当补充雏鸡日粮中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
2、免疫:疫苗接种是目前预防传染性支气管炎的一项主要措施,目前用于预防传染性支气管炎的疫苗种类很多,可分为灭活苗和弱毒苗两类。
①灭活苗:采用本地分离的病毒株制备灭活苗是一种很有效的方法,但由于生产条件的限制,因此目前未被广泛应用。
②弱毒苗:单价弱毒苗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是引进荷兰的H120、H52株。
H120对14日龄雏鸡安全有效,免疫3周保护率达90%。
H52对14日龄以下的鸡会引起严重反应,不宜使用,但对90~120日龄的鸡却安全,故目前常用的程序为H120于10日龄、H52于30~45日龄接种。
3、治疗:对传染性支气管炎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人们常用中西医结合的对症疗法。
由于实际生产中鸡群常并发细菌性疾病,故采用一些抗菌药物有时显得有效。
对肾病变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的病鸡,有人采用口服补液盐、0.5%碳酸氢钠、维生素C等药物投喂能起到一定的效果。
①发病时可用龙达三肽每套可注射1000羽成禽,2000羽初禽,一般注射一次即可。
饮水每套500羽成禽、1000羽初禽集中3~4小时饮完,一般饮水一次即可、病情严重者饮水两天、一天一次。
并用抗菌药物防止继发感染。
饲养管理用具及鸡舍要进行消毒。
病愈鸡不可与易感鸡混群饲养。
②咳喘康开水煎汁半小时后加入冷开水20~25公斤作饮水,连服5~7天。
同时,每25公斤饲料或50公斤水中再加入盐酸吗啉胍原粉50克,效果更佳。
养殖与饲料2023年第5期鸡支气管炎由美国于1936年首次报道,并确认其病原为支气管病毒,其是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呼吸道传染性疾病,并且随时令季节发病趋势突出,属于国家二类传染病,临床症状表现为咳啰嗽、呼吸急促、打喷嚏、音等。
该病广泛分布在世界各地,是养鸡业最常见的疫病,雏鸡感染通常大面积死亡,蛋鸡感染后产蛋率下降,肉鸡感染后生长发育缓慢,肉质下降,给养殖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1病原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属于冠状病毒,解剖病死鸡可在其支气管、肺部肝脏、脾脏、肾脏、法氏囊等均可见高浓度病毒,这种病毒的血清型非常多。
在我国,鸡传染性支气管炎流行是Mass 、Gray 、Hotle 、T 株[6],还有部分变异毒株存在,防控难度较大。
大部分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环境适应能力较强,尤其是耐低温,-20℃时也可存活7年[5]。
该病毒的弱点是对高温及常见消毒剂高度敏感,56℃以上高温15min [1]可以迅速杀灭病毒,高锰酸钾、福尔马林溶液、次氯酸钠等常见消毒剂均可以有效杀灭病毒。
平时养殖中要提高预见性,增加对养殖环境的消杀次数。
2流行特点鸡传染性支气管炎在各年龄段、性别、品种鸡群均可发病,尤其蛋鸡和雏鸡发病率高,而40d 育龄内的雏鸡致死率最高,随着雏鸡的发育健全,抵抗力的提升,80日龄的鸡感染后死亡现象大大下降;产蛋母鸡感染病毒后即使熬过病期,其产蛋性能也大大下降,产蛋率低下。
该病主要通过带病鸡呼出带有病毒的飞沫,被其他鸡吸入而感染发病,一些被病毒污染的饮用水、饲料等被健康鸡食入也是感染原因[7]。
该病虽然一年四季均有发生,但是整体还是呈季节性流行特点。
鸡舍中一旦有病鸡出现,往往在2d 内即可将其他鸡感染,导致全群发病。
3临床症状由于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 )可以入侵多器脏,根据入侵器脏的差异,具有不同的血清型,不同种类鸡传染性支气管炎临床症状表现也不尽相同。
呼吸型、生殖型、肾型、腺胃型均是常见分型。
收稿日期:2022-11-22作者简介:李晓华,女,1974年生,兽医师。
鸡的几种主要传染病防治鸡是人类重要的家禽之一,但由于其生理特点和环境条件的限制,易患各种传染病。
传染病不仅会影响鸡的生长发育和生产性能,还会对养殖业造成严重损失。
科学有效地预防和控制鸡的传染病,对保障养殖业的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主要介绍鸡的几种主要传染病及其防治方法。
一、传染性支气管炎传染性支气管炎(Infectious Bronchitis, IB)是由传染性支气管炎冠状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侵害鸡的上呼吸道和生殖道。
该病的临床症状表现为呼吸急促、喘鸣、咳嗽、流清鼻涕、蛋质量下降等。
传染性支气管炎的防治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加强管理,保持鸡舍内的通风和卫生条件,防止交叉感染。
2.注重饲养管理,保证饲料的质量和营养合理,增强鸡的抗病能力。
3.注射疫苗,根据病情严重程度选择合适的疫苗进行预防接种。
4.定期消毒,对鸡舍、器具和运输工具进行定期彻底的消毒,有效降低病原体的传播。
三、传染性法氏囊炎传染性法氏囊炎(Marek's Disease, MD)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炎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侵害淋巴系统和神经系统。
该病的临床症状表现为体重下降、食欲减退、运动障碍、瘫痪等。
传染性法氏囊炎的防治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加强疫苗接种,在鸡群出生后尽早接种传染性法氏囊炎疫苗。
2.定期消毒,对鸡舍、器具和运输工具进行定期彻底的消毒,有效降低病原体的传播。
3.密切观察,发现有异常情况的鸡及时隔离、治疗或淘汰,避免交叉感染。
鸡的传染病防治工作是养殖业安全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全面加强管理、科学合理饲养、定期消毒、精准疫苗接种等综合措施,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鸡的传染病,保障养殖业的稳定发展。
希望养殖者能够加强对鸡的传染病防治知识的了解,提高防治意识,促进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鸡支气管炎的治疗方法
鸡支气管炎是一种常见的鸡类呼吸道疾病,主要症状包括咳嗽、喘息、呼吸困难等。
治疗鸡支气管炎的方法如下:
1. 抗生素治疗:使用合适的抗生素对鸡进行治疗,例如氧氟沙星、磺胺类药物等。
要根据兽医的建议进行用药和剂量。
2. 病毒抑制剂:可以使用一些具有抗病毒活性的药物,如利巴韦林、嘌呤类药物等,来控制病毒感染。
同样,用药和剂量应根据兽医建议使用。
3. 改善环境:调整鸡舍的温度、湿度和通风条件,保持良好的环境卫生,减少细菌和病毒的繁殖。
4. 饲养管理:提供良好的饲养管理,提高鸡的免疫力,加强营养供给,确保鸡健康成长。
5. 疫苗接种:根据病毒株选择合适的疫苗,并定期接种,提高鸡的免疫力,预防鸡支气管炎的发生。
6. 中草药治疗:一些中草药如紫金牛、马齿苋、黄芩等具有抗病毒、抗菌和抗炎作用,可以考虑使用中草药治疗。
7. 对症治疗:根据鸡的具体症状,进行对症治疗,如使用止咳药、退热药等缓解症状。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鸡支气管炎的治疗,最好是寻求兽医的专业意见和指导,因为治疗方法需要根据具体的病情和病因进行个体化的诊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