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表达系统及技术
- 格式:ppt
- 大小:1.73 MB
- 文档页数:105
大肠杆菌表达系统总结随着分子生物学和蛋白组学的迅猛发展,外源基因表达的遗传操作技术日趋成熟。
表达系统是外源基因表达的核心,常用表达系统一般为模式生物,包括真核表达系统和原核表达系统,其中真核系统包括了哺乳动物细胞表达系统、植物体表达系统、昆虫杆状病毒表达载体系统以及酵母表达系统,原核表达系统则主要为大肠杆菌表达系统。
大肠杆菌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原核表达系统,也是最早进行研究的外源基因表达系统,其遗传学背景清晰、生长快、较易实现高密度培养、成本低、产量高,相较于其它表达系统具有难以比拟的优越性,是商业生产中应用最广泛的表达系统,取得了巨大的科研价值和经济效益。
大肠杆菌表达系统目前广泛应用于表达生产多种蛋白质/多肽类药物和生物化学产品,包括:重组人胰岛素、a2b型干扰素、兰尼单抗、紫色杆菌素和牡丹皮葡萄糖苷等。
据统计,1986-2018年由美国FDA和欧洲EMA批准上市的重组蛋白类药物中有26%来自于大肠杆菌。
与此同时,目前通过大肠杆菌表达的基因工程疫苗也进入市场或处于临床实验阶段,如戊型肝炎疫苗、人乳头瘤病毒疫苗、流感A型疫苗等。
常见的大肠杆菌表达系统有BL21系列、JM109系列、 W3110系列和K802系列等,其中大肠杆菌 BL21( DE3)菌株是目前应用于重组蛋白表达研究最广泛的菌株之一,BL21(DE3)是由大肠杆菌B系列与K-12系列的衍生菌株通过 P1 转导等遗传突变获得的。
该类菌株通常为宿主蛋白酶缺失型,以保证外源蛋白在表达过程中不被降解,维持表达的稳定性。
大肠杆菌表达系统在商业生产中具有巨大的优越性和价值,但建立高效匹配的表达系统是实现商业价值的关键,包括宿主菌、外源基因、载体的选择与匹配。
宿主菌的选择是第一步,对表达活性和表达量影响很大,理想的宿主菌株是蛋白酶缺陷型,避免蛋白酶过多引起的产物不稳定,常见的蛋白酶缺陷型菌株为BL21系列菌株。
其次是外源基因,外源基因决定了是否可获得目的产物,原核基因可在大肠杆菌中直接表达,而真核基因不能再大肠杆菌中直接表达。
第18卷第6期微阵列技术[1-3]的到来对生物学和医学来说是一场革命,通过它可以同时观测成千上万个基因的表达水平,从而能够在基因组水平上以系统的、全局的观念去研究生命现象及其本质。
还可以根据基因在不同条件下表达的差异性来进行复杂疾病诊断、药物筛选、个性化治疗、基因功能发现、农作物优育和优选、环境检测和防治、食品卫生监督及司法鉴定等,因此对基因表达谱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应用意义。
微阵列基因表达数据具有维数高、样本小、非线性的特点,这对一些传统的机器学习方法提出了新的挑战,对其数据的分析已成为生物信息学研究的焦点。
1基因表达数据采集基因表达数据采集可分为三个步骤:微阵列设计、图像分析和数据获取、过滤、标准化。
基因芯片(gene chip ),简称为微阵列,就是指固着在载体上的高密度DNA 微点阵,具体地说就是将靶基因或寡核苷酸片段有序地、高密度排列在玻璃、硅等载体上。
mRNA (信使核糖核酸)的表达水平的获得是通过选取来自不同状态的样本(如正常组织与肿瘤组织、不同发育阶段组织,或用药之前与用药之后组织等,一种称为实验样本,另外一种称为参考样本),在逆转录过程中,实验样本和参考样本RNA (核糖核酸)分别用不同的红、绿荧光染料去标记,并将它们混合,与微阵列上的探针序列进行杂交,经适当的洗脱步骤与激光扫描仪对芯片进行扫描,获得对应于每种荧光的荧光强度图像,通过专用的图像分析软件,可获得微阵列上每个点的红、绿荧光强度(Cy5和Cy3),其比值(Cy5/Cy3)表示该基因在实验样本中的表达水平。
在通常情况下,考虑Cy5和Cy3的数值时,还应考虑相应的背景数值,如果微阵列上某个基因的Cy5或Cy3数值比相应的背景数值低,则该基因的表达水平无法确定。
为了方便数据处理,常孟令梅等:一种基于DCT 变换的图像认证算法文章编号:1005-1228(2010)06-0017-03基因表达谱数据分析技术刘玲(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江苏淮安223001)摘要:人类基因组计划的研究已进入后基因组时代,后基因组时代研究的焦点已经从测序转向功能研究,主要采用无监督和有监督技术来分析基因表达谱和识别基因功能,通过基因转录调控网络分析细胞内基因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的整体表示,说明生命功能在基因表达层面的展现,对目前基因表达谱数据分析技术及它们的发展,进行了综述性的研究,分析了它们的优缺点,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为基因表达谱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新的途径。
原核表达技术原核表达技术是一种基因工程的方法,用于在原核生物(如细菌)中表达外源基因。
它是研究生物学、医学和工业应用的重要工具。
原核表达技术的发展使得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基因的功能和调控机制,同时也为蛋白质的生产和应用提供了一种高效可行的方法。
在原核表达技术中,常用的载体是质粒。
质粒是一种环状的DNA分子,能够在细菌中自主复制和表达外源基因。
通过将目标基因插入到质粒的适当位点上,可以利用细菌的表达系统来合成目标蛋白质。
质粒通常包含有启动子、转录终止子、选择性标记基因等功能元件,以便实现基因的高效表达和筛选。
在原核表达技术中,选择适当的宿主菌株也是至关重要的。
常用的宿主菌包括大肠杆菌(E. coli)和酵母菌等。
这些菌株具有良好的生长特性和表达系统,能够提供高效的表达平台。
另外,在选择宿主菌株时还需要考虑到目标蛋白质的特性和表达需求,以确保表达系统的稳定性和产量。
原核表达技术的关键步骤包括基因克隆、转化、筛选、表达和纯化等。
首先,通过PCR等方法将目标基因扩增得到目的片段,并将其插入到质粒的适当位点上。
然后,将重组质粒导入宿主菌株中,使其发生转化。
接下来,通过选择性培养基或标记基因进行筛选,以得到含有目标基因的菌落。
随后,利用诱导剂等方法激活表达系统,使目标蛋白质开始合成。
最后,通过离心、柱层析等手段对目标蛋白质进行纯化和分析,以得到纯度较高的产物。
原核表达技术具有许多优势。
首先,宿主菌株的生长速度快,表达系统稳定,能够提供高产量的蛋白质。
其次,原核表达系统相对简单,易于操作和优化。
此外,原核表达技术还可以用于蛋白质的定点突变、标记和修饰等研究,为蛋白质工程和功能研究提供了重要手段。
然而,原核表达技术也存在一些限制。
首先,由于原核生物的不同表达机制和翻译机器,某些复杂的蛋白质可能无法在原核系统中正确折叠和修饰。
其次,质粒的稳定性和复制效率可能受到限制,影响表达产量。
此外,一些蛋白质可能具有毒性,对细菌的生长和表达产生负面影响。
特定蛋白质的高表达如何制备高表达特定蛋白质是现代生物科学与生物工程领域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本文将介绍制备高表达特定蛋白质的方法,并探讨其应用前景。
一、引言特定蛋白质的高表达技术对于基因工程、药物研发以及疾病诊断治疗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然而,由于蛋白质结构的复杂性,高表达特定蛋白质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任务。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高表达特定蛋白质的制备方法。
二、基因工程技术1. 选择合适的表达系统对于高表达特定蛋白质来说,合适的表达系统非常关键。
常见的表达系统包括细菌、酵母、昆虫细胞以及哺乳动物细胞等。
根据特定蛋白质的性质和目的,选择合适的表达系统可以提高蛋白质的表达水平。
2. 转化目标细胞将目标基因导入到表达系统中的宿主细胞中,常用的方法包括化学转化、电穿孔、冷冻复苏等。
转化的目标细胞应该具有较高的生物合成能力以及适合目标蛋白质生长的环境。
3. 优化基因表达通过调控转录、翻译以及蛋白质后转录修饰等步骤,可以优化蛋白质的表达水平。
例如,可以使用启动子、增强子和转录因子等元件来增强基因的转录水平;通过选择合适的信使RNA起始头、调控翻译速率等方法来调整翻译水平。
三、蛋白质折叠与稳定性的优化1. 分析蛋白质结构与功能在制备特定蛋白质之前,先对其结构与功能进行分析非常重要。
通过使用蛋白质质谱、X射线晶体学以及核磁共振等方法,可以了解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为优化表达提供参考。
2. 使用辅助蛋白系统辅助蛋白系统能够提供适宜的环境和帮助蛋白质正确折叠的条件。
例如,使用分子伴侣蛋白、融合标签蛋白等辅助蛋白系统可以增加目标蛋白质的表达水平。
四、优化培养条件1. 培养基选择与调配根据目标蛋白质的特性和表达系统的需求,选择适宜的培养基,并进行合理的调配。
调整培养基的pH值、温度、营养物质浓度等因素,可以改善蛋白质的表达水平。
2. 激素的添加在哺乳动物细胞表达系统中,添加适量的激素可以刺激细胞生长和蛋白质表达。
常用的激素包括甲状腺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等。
-原核表达系统一.表达系统:基因工程中用来获得有功能的异源蛋白质的体系,包括克隆载体,表达载体及受体细胞。
据受体细胞的不同可分为:1.原核表达载体系统:将外源基因引入原核细胞,并使其在原核细胞中以发酵形式快速高效地表达合成基因产物的体系。
2.真核表达系统:使外源基因在真核细胞中表达。
二.原核生物基因结构和表达特点1.原核生物染色体DNA是裸露的环形DNA,其转录和翻译是偶联的连续进行。
2.原核生物形成多顺反子mRNA:mRNA在合成过程中和多个核糖体结合,翻译形成多条肽链。
(图)多顺反子mRNA(polycistronic mRNA):即可作为两个或多个肽链翻译模板的mRNA。
3.一般不含内含子(intron),没有转录及翻译后加工系统。
4.原核生物中功能相关的基因串联在一起,形成操纵子。
操纵子(operon):是一组功能上相关,受同一调控区控制的基因组成的一个遗传单位。
1)原核生物基因表达的基本单位(即一个转录单位)。
共同协调作用,完成某一多肽的表达调控。
2)包括调控区:调节基因,启动基因,操作基因。
结构基因:5.原核生物中参与转录的基因结构:1)启动子:是DNA上的一段序列,是RNA聚合酶识别并结合部位。
各种不同的原核细胞其启动子各有不同,但均含有下列两个高度保守区(富含AT:易变性解离为单链,为RNA合成提供模板)(1)TATA box(-10区,pribnow box):转录启始点上游10bp处一段富含AT的碱基TATATTA(2)-35区:长度和顺序个体间差别很大,富含AT是RNA聚合酶识别位点。
转录的启始:RNA聚合酶首先识别启动子的-35区并结合至启动子上,然后开始滑向转录起始点,到-10区时,RNA聚合酶与启动子结合更牢固,并继续向前滑行,大约6-7bp后开始转录(转录起始位点)。
即RNA聚合酶识别并结合启动子,但并不转录(图)。
各种启动子启动转录能力不同。
启动子强弱取决于-35区和-10区的碱基组成及其间隔序列。
基因工程技术的使用技巧与注意事项详解引言:基因工程技术是一门应用于生物科学和医学领域的前沿技术,通过对生物体的基因进行修改和重组,可以满足人类对于新药治疗、作物改良、疾病预防等方面的需求。
然而,基因工程技术的应用涉及到伦理、安全等方面的诸多问题,因此在使用基因工程技术时需要注意一些技巧和注意事项,以确保其应用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一、基因工程技术的使用技巧1.选择适当的基因工程方法:在进行基因工程实验或应用时,需要根据具体的研究目的选择适合的技术方法。
常见的基因工程技术包括基因克隆、基因敲除/敲入、基因编辑等,根据研究需求选择合适的技术能够提高实验的成功率和数据的可靠性。
2.优化表达系统:在基因工程实验中,为了保证目标基因的高效表达和产物的稳定性,需要选择合适的表达系统。
常见的表达系统包括质粒表达系统、病毒载体表达系统、细胞器表达系统等,根据基因的特点和目的选择适合的表达系统可以提高实验的效率和结果的准确性。
3.合理设计实验方案:在进行基因工程实验时,需要充分考虑实验的设计和操作步骤。
合理的实验方案可避免实验中的误差和干扰因素,从而提高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可重复性。
另外,设计实验方案时还需要注意严格遵守伦理规范和相关法律法规,确保实验的合法性和道德性。
4.合理选择检测方法:在基因工程实验中,为了对基因改造效果进行评估和验证,需要使用合适的检测方法。
常见的检测方法包括PCR、Western blot、流式细胞术等,根据实验目的和需求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可以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5.合作交流与分享:基因工程技术是一个前沿的交叉学科领域,涉及到多个学科的知识和技术。
在进行基因工程实验或应用时,与专业人士进行合作交流和分享经验,能够帮助快速解决问题和提高实验效率。
二、基因工程技术的注意事项1.安全操作:基因工程技术涉及到创造、改造和释放基因,因此在操作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相关的安全操作规范,以防止基因泄漏和生物安全问题。
双报告基因系统引言双报告基因系统(Dual-reporter gene system)是一种广泛应用于生命科学研究中的工具。
它通过使用两个不同的报告基因来同时检测和表达目标基因的活性。
这种系统可以提供更准确、灵敏和可靠的测量结果,并且广泛应用于基因调控研究、药物筛选、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等领域。
本文将介绍双报告基因系统的原理、应用、设计和优点等方面的内容。
原理双报告基因系统一般由两个不同的报告基因构成,通常是荧光蛋白(如绿色荧光蛋白 GFP)和荧光素酶(如火萤酶 Luc)。
这两个报告基因可以分别标记在目标基因的上游或下游区域,使得它们可以同时检测和表达目标基因的活性。
通常情况下,目标基因启动子或调控序列会被克隆到一个表达载体中,该载体中包含两个不同的报告基因。
当目标基因被激活或抑制时,两个报告基因的表达水平也会相应改变。
通过测量这两个报告基因的表达水平,可以间接获得目标基因活性的信息。
应用双报告基因系统在生命科学研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几个常见的应用领域:基因调控研究双报告基因系统可以用于研究基因的调控机制。
通过将该系统与不同的启动子或调控序列结合,可以研究不同基因调控元件对基因表达的影响。
通过测量两个报告基因的表达水平,可以评估基因调控序列的活性和响应特性。
药物筛选双报告基因系统可以用于药物筛选。
通过将该系统与特定的靶标基因结合,并同时测量两个报告基因的表达水平,在体外或体内评估药物对目标基因的调控效果。
这种系统可以快速筛选出对目标基因具有调控作用的药物,并且可以提供更准确的药物筛选结果。
分子生物学研究双报告基因系统可以用于分子生物学研究中的多种实验。
例如,可以通过该系统研究基因的启动子活性、转录因子的结合能力、信号通路的活性等。
该系统还可以用于检测基因的表达模式、细胞的转染效率等。
细胞生物学研究双报告基因系统可以用于细胞生物学研究中的多种实验。
通过将该系统与细胞标记试剂结合,可以追踪和定量细胞的增殖、分化和迁移等过程。
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及其在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随着高通量转录组测序技术的普及,越来越多的转录组数据被采集并积累起来。
转录组数据的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生物体内基因的表达情况,以及基因相互之间的关系。
其中,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是一种重要的分析方法,能够帮助我们理解基因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进而探究生物体内的调控网络。
本文将详细介绍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的方法及应用。
一、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的概念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是一种将转录组数据转化为基因间关系图的方法,它基于基因间的共表达关系,构建起基因网络,并利用网络拓扑结构分析基因间关系。
基因共表达是指在不同的组织、细胞或状态下,基因之间的表达具有相似或相关的变化。
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可以将这些共表达的基因组成图形化的网络结构,通过相关性网络、共表达聚类、模块化和基因语义注释等方法,研究基因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及其对生物学现象的影响。
二、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的方法1.基于相关性构建共表达网络共表达网络的构建是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的核心过程。
最常用的构建方法是基于基因间的相关性分析,通常使用皮尔逊相关系数或者Spearman等非参数统计方法来评估基因之间的相关性。
通过设定合适的相关系数阈值,将相关性较强的基因连接起来,形成共表达网络。
2.共表达聚类共表达聚类是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的另一个重要过程。
它将所有基因按照其表达谱的相似性进行聚类,将相似的基因集合到同一模块中。
聚类结果可以帮助我们发现具有相似表达谱的基因组在功能及生物学过程上的相关性,避免了单独分析每个基因时可能出现的瑕疵。
3.网络模块化网络模块化是将共表达网络划分为一些互相独立、密集或稀疏的子网络,以识别具有统一功能或生物学特性的相关基因组。
这一过程通常采用系统聚类或高通量图论分析等方法。
基于模块化后的网络,我们可以更深入的了解基因间的复杂相互作用关系,从而为生物学研究提供更多的信息。
4.基因语义注释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中,基因的语义注释是对基因功能和通路进行分析和解释的重要手段。
基因组织表达谱
基因组织表达谱(Gene Tissue Expression Profile)是指在不同组织或细胞类型中,基因的表达水平及其变化情况的系统性记录。
这种表达谱可以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如RNA-Seq)获得,也可以通过其他分子生物学技术(如定量PCR、微阵列分析等)来构建。
基因组织表达谱是了解基因在生物体中功能的重要工具,它可以帮助科学家们研究基因表达的特异性、组织发育、疾病发生机制以及基因调控网络。
一、基因组织表达谱的数据分析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数据预处理:包括质量控制、归一化、标准化和去除噪音等,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2. 差异表达分析:比较不同组织或细胞类型中基因表达水平的差异,识别显著差异表达的基因。
3. 聚类分析:根据基因表达谱的相似性,将基因或样本分为不同的类别,以揭示潜在的生物学功能或状态。
4. 功能富集分析:将差异表达基因与已知的生物学过程、通路或分子功能进行关联,以发现这些基因的潜在功能。
5. 遗传调控网络分析:构建基因调控网络,分析基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调控关系。
二、基因组织表达谱的研究对于多个领域都具有重要意义,例如:
基础生物学研究:了解基因在不同组织和发育阶段的表达模式,揭示基因的生物学功能。
遗传育种:通过分析作物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基因表达谱,筛选出耐逆性强的品种,提高作物产量。
医学研究:研究疾病状态下基因表达的变化,发现新的治疗靶点,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生物信息学:开发新的数据分析方法和工具,提高基因表达谱分析的准确性和效率。
随着测序技术的发展和生物信息学工具的不断完善,基因组织表达谱的研究将在生物医学研究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基因工程与蛋白质表达如何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大量合成重要蛋白质基因工程技术的迅猛发展带来了许多医学、生物学和生物工程学领域的革命性突破。
其中,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大量合成重要蛋白质成为了生物技术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
本文将从基因工程技术的原理、蛋白质表达系统的构建、大量合成方法和应用等方面进行讨论。
一、基因工程技术的原理基因工程技术是一项利用重组DNA技术对特定基因进行定向修饰和操作的技术。
其基本原理是通过将目标基因从一个物种转移到另一个物种,以实现对基因的操控和利用。
具体而言,该技术包括基因克隆、基因转染和基因表达等步骤。
其中,基因克隆是将目标基因从原有基因组中剪切出来,并将其插入到载体DNA中;基因转染是将重组的载体DNA引入到宿主细胞中,使其成为宿主细胞的一部分;基因表达是在宿主细胞中启动目标基因的转录和翻译。
二、蛋白质表达系统的构建为了大量合成重要蛋白质,科学家们构建了不同的蛋白质表达系统。
常见的表达系统包括细菌表达系统、酵母表达系统、哺乳动物细胞表达系统和植物表达系统等。
细菌表达系统是最常用的表达系统之一,其优势在于构建简单、操作方便、表达效率高。
酵母表达系统在表达较大复杂蛋白质时优势明显。
哺乳动物细胞表达系统可用于表达复杂的蛋白质,但构建和操作相对复杂。
植物表达系统是近年来发展的新型表达系统,其在大规模合成蛋白质方面表现出良好的潜力。
三、大量合成的方法为了实现对重要蛋白质的大量合成,研究人员采用了多种方法。
一种常用的方法是在目标基因的序列中引入强启动子和增强子,以提高转录效率。
此外,还可以通过优化翻译过程中的转运子和翻译启动子,增加蛋白质表达的效率。
此外,还可以利用重组技术将蛋白质分泌到培养液中,以方便后续的纯化和提取。
四、应用前景基因工程技术大量合成重要蛋白质在医药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例如,通过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合成重要蛋白质可以用于制备医药领域的生物药物。
此外,基因工程技术还可以利用大量合成的蛋白质进行蛋白质酶工程和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