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遗传病和人类健康》教案1

《遗传病和人类健康》教案1

《遗传病和人类健康》教案1
《遗传病和人类健康》教案1

第6节遗传病和人类健康

一、教学目标

1.说出遗传病的特征和危害;

2.识别近亲、直系血亲和旁系血亲关系;

3.说出近亲结婚的危害;认同优生优育。

4.通过了解遗传病的特征和危害知识,关注人类遗传病的预防,培养学生应用学过的知识分析有关健康问题的能力;

5.通过小组合作、家长帮助的方式查找资料,进行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能力及小组协作的精神。

6.通过对遗传病和人类健康的学习,认识禁止近亲结婚的原因,以减少遗传病的发病率,培养学生珍爱生命的情感和怀有感恩的心;

7.让计划结婚的男女青年懂得要先作婚前健康检查及遗传咨询,这样可以发现遗传病和遗传缺陷方面的问题,利于后代的身心健康,提高国人素质,利国利民为社会作一分贡献。

8.以生物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形式走访、查询、查阅及请家长帮助获得相关信息及资料,体会到同学间的合作与交流的重要价值。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确立

1.遗传病的危害与预防;

2.近亲结婚及其危害。

3.近亲结婚及其危害原因

三、教学过程:组织教学、传授新知识

问题引入:

1.大家知道,人类根据肤色特征可分为:白色人种、黄色人种和黑色人种。请问为什么不同人种的肤色会不同呢?

提示:因为不同人种的肤色基因组成是不同的,也就是说,基因型不同的个体,表现型也不同。

2.什么叫做可遗传的变异?请举一例说明。

提示:凡性状的的变异能在后代重复出现的叫做可遗传变异,可遗传的变异是由于遗传物质,也就是基因组成的改变产生的。P110

例:遗传病是由遗传物质改变而引起的疾病,致病基因可通过配子在家族中传递,因而在患者家系中常常表现出一定的发病比例。如色盲、血友病等。(展示多媒体色盲案例)据调查,某班色盲男同学的父母、祖父、祖母、外祖父、外祖母中,除祖父是色盲外,

其他人皆色觉正常,则此男同学的色盲基因来自祖辈中的外祖母。(展示多媒体列举几种遗传病)

(一)遗传病就在我们身边

1.根据病因的不同,疾病可分为遗传病和非遗传病两大类。

2.遗传病

遗传病是由遗传物质改变而引起的疾病,致病基因可能通过配子在家族中传递,因而在患者家系中常常表现出一定的发病比例。遗传病对人类健康和人口素质有严重的影响,已成为当今社会关注的问题。减少疾病对人类健康的危害是当今世界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之一。

3.小组讨论:

(1)遗传病就在我们身边

(2)遗传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降低人口素质

(展示多媒体案例引入如何预防?)

(二)近亲结婚危害大

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关系:

1.近亲:指两个人在几代之内曾有共同的祖先。

2.近亲结婚:指三代之内有共同祖先的男女婚配。

3.三代以内旁系血亲是指:从祖父母、外祖父母同源而出的男女,如兄弟姐妹(包括同父异母或同母异父)为二代以内,堂兄弟姐妹、表兄弟姐妹为三代以内。

4.为什么禁止近亲结婚?

(1)因为血缘亲近的夫妇,从共同祖先那里获得相同致病基因的可能性大,其中某些遗

传病基因是隐性基因。

(2)近亲结婚的夫妇双方携带的隐性致病基因可能同时传递给子女,大大提高了隐性遗传病的发病率。

例1:单基因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与近亲结婚有密切关系;

例2:多基因遗传病(如脊柱裂、无脑儿、先天性心脏病、精神分裂症等)患者家族成员间如果近亲结婚,其子女得病的机会较非近亲结婚的子女高,而且流产率、新生儿及婴幼儿死亡率均有所增加。

(3)近亲中,体内有很多基因是相同的,父母和亲生子女之间(一等亲血缘),有二分之一的基因相同;祖孙、同胞兄弟姐妹之间(二等亲血缘),有四分之一的基因相同;伯叔姑舅与内外侄女之间和表兄弟姐妹之间(三等亲血缘),有八分之一的基因相同;堂兄弟、姑表、姨表兄弟姐妹及同父异母或同母异父的兄弟姐妹之间(四等亲血缘),有十六分之一的基因相同;等级越低,血缘越近;反之越远。(展示多媒体案例引入)

(三)遗传咨询

1.预防遗传病

遗传疾病是可防难治愈的疾病,它固然可怕,但如果早做预防,进行遗传咨询,就能成为帮助患者及患者亲属了解并认识遗传病、指导婚育、避免或减少先天缺陷儿出生的有效方法。就可以相对地减少遗传病的发病率和危害性。其实遗传病早在胚胎期间(精子和卵子相融合时)就萌发了。因此在择偶或生育的时候,就要想到如何预防遗传病,这也是实现优生的一项重要内容。

(1)择偶:避免与患同种遗传性疾病的人恋爱,防止同种遗传病人相互婚配。因这类病人之间婚配,其子代患与其父母同种遗传病的机会将显著增加。

例如:两个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婚配,其后代患原发性高血压病的机率将高达47%以上。

病案:原发性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先天性心脏病、重症肌无力、脊柱裂、唇裂、先天性髋关节脱位、先天性哮喘、先天性聋哑和高度近视等病。

(2)生育:要选好受孕时机,夫妻双方的年龄要适宜。女子超过35岁,子代患先天性愚型的机会可增加10倍左右;男子的年龄最好不要超过50岁。

(3)环境:注意受孕时男女双方身体所处的“外环境”,避免与有毒物质密切接触(如正接受放射线治疗或正喷洒农药等),或正在服用某种对胚胎可造成损害的药物,都不能马上受孕。避开有害的外环境一段时间后方可怀孕。

2.禁止近亲结婚、提倡优生优育

学生讨论分析案例:

(1)近亲结婚的子代隐性遗传病的发病率显著高于一般人群。从而造成人口素质下降,家庭和社会经济负担和精神负担加重,影响社会和经济发展。据调查,先天性遗传病人父母的近亲结婚率为37.5%,近亲婚配子女患病率为41.6%。

减少遗传病发病率的主要措施有:保护环境、禁止近亲结婚、遗传咨询、产前诊断等。

(2)提倡优生优育,婚前检查和遗传咨询可以发现遗传病和遗传缺陷方面的问题,对受检者遗传学材料加以分析指导;还可以发现一些不宜结婚的疾病,有利于男女双方及后代的身心健康;对检查发现的某些疾病,可以及时地处理和治疗,避免婚后的麻烦。

案例:广州某地李女士遭遇的不幸是,儿子出生才三个月就被诊断患有地中海贫血病,每5天必须上医院输一次血来挽救孩子的生命,治疗费用每月要花2000多元。但如果不输血,孩子活不到5岁就会死于严重的贫血。而让李女士悔之晚矣的是,她的不幸仅仅因一时的疏忽,在怀疑和担心孩子会患地中海贫血症时,存在侥幸心理,没去进行遗传咨询,得不到医学指导,也没有进行产前诊断,儿子出生后便成为先天性的重度贫血患儿。

3.遗传咨询服务的对象

(1)遗传病或出生缺陷的病患

(2)患过遗传病或出生缺陷儿的父母

(3)遗传病或出生缺陷者的亲属

(4)有多次自然流产史的夫妇或高龄(指35岁以上)孕妇

(5)孕期接受过放射性照射、服用或接触化学药品或感染过疾病的孕妇。

(6)慢性病患,如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癫痫等或生活工作中长期接触致畸物者。

(7)要求指导优生者,如近亲通婚者,例堂表兄妹或表叔与侄女结婚。

四、归纳总结,课堂练习

1.遗传病指遗传物质改变而引起的疾病,致病基因在上下代之间传递;

2.遗传病就在我们身边,需要积极预防;

3.遗传病危害人类健康,降低人口素质,带来精神负担和经济负担;

4.近亲结婚大大提高遗传病的发病率,要禁止近亲结婚;

5.遗传咨询配合产前诊断、选择性流产等措施可以降低遗传病发病率。

五、教学反思

1.课前学生通过走访、查询、查阅及请家长帮助获得相关信息及资料,能对学习内容作认真的思考与准备,以对本课知识点有了充分的了解,把解决问题放在本节课的重要位置,从而提高学生探索精神和求知欲望。

2.在教学中,提供师生搜集的资料、每个知识点都给学生集体讨论的机会并充分发表自

己的观点,倡导学生的合作学习精神,培养了学生获取知识、表达交流的能力;学生在课堂教学的参与中,更深刻地理解了知识对其指导生活的重要性,使学习变成了实实在在的、有趣的、具有探索性的过程,提高了学习兴趣、发挥了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变要他学为他要学。

3.重视学生知识的构建,突破难点。在学习“近亲结婚及其危害原因”时,我安排了【科学家的悲剧】、阅读课本P110小资料【人种学家摩尔根遗恨终生的婚姻】并进行归纳、总结,引发学生对将来的人生(恋爱、结婚、生子)加以思考。

4.本课不足之处在于时间紧,学生的讨论交流不能尽兴;另外有限于学生的知识面,遗传病与非遗传病易混淆、难以理解,今后在教学中,针对实际问题加以引导、启发,从多角度、多途径为学生质疑解惑。

一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测试试题一、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12-8=11-4=14-9=13-7=11-2= 13-9=12-3=11-7=16-9=12-6= 8+4-9=9+9-8=19-10+8= 16-8-6=3+8-7=12-4+5= 二、填一填。 1. 在○里填上“+”或“-” 。 8○5=13 17○8=9 18○8=10 14○6=8 14○8=6 7○8=15 13○6=19 5○10=15 2. 在○里填上“>” “<”或“=” 。 8+9○18 17-8○10 16○9+8 16-6○10 12-7○6 15-9○14-7 17-9○16-8 3. 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9=15 ()+7=12 16-()=8 ()+9=18-5 12-()=()+() 4.我会用“破十法”来算。 三、开火车。 1. +6 -7 +9 -10 +9 -8 +5 +6 2. 7 四、找朋友。 12-7 13-4 12-9 3+4 15-9 7+8 14-7 11-8

4+5 11-6 10+7 19-8 9+6 13-7 5+6 9+8 五、按照由大到小的顺序排一排。 1 9 5 8 3 6 六、请你在“8、7、13、15”这几个数中选三个数,写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七、填表。 体育器材原有借出还剩 排球17个9个()个 足球()个8个7个 篮球13个()个4个 八、、解决问题。 1. 雯雯比兰兰少算了多少道? 2. 停车场原来有17辆汽车,还剩9辆,开走了几辆? 3. 两队进行拔河比赛,第一队有12人,第二队有9人,要使比赛公平,需要第一队去掉几人? □○□=□ (人) 4.红红买了15本课外书和13个笔记本,课外书中有7本故事书,其它课外书有几本? □○□=□ (本) 5.3号收款台现在有18人排队结账,队伍中聪聪妈妈前面有8人,她后面有多少人?

第二单元:比一比 教学内容 比长短、高矮(教科书第4-5页例题,“想想做做”第1-5题)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联系生活经验认识长短、高矮和轻重的含义,体会比较的一般方初步学会比较物体的长短、高矮和轻重。 2.使学生经历比较的活动,初步建立长短、高矮和轻重的观念,培养初步的观察、判断和推理能力。 3. 使学生感受生活中的数学现象与事实,培养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 会比较长短、高矮和轻重。 教学难点 理解体会长短、高矮和轻重是相对的。 教学具准备 主题图、光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 请一个小朋友上台和老师比身高,请学生说一说比的结果。说明:高和矮是比较的结果。今天老师要和小朋友一起比一比物体的长短、高矮和轻重,好吗?揭题。 二、联系生活比一比1.比长短。 (1)出示主题图,指导学生按一定顺序,从上往下观察主题图,说说图上画的是哪儿?从图中你能看到些什么? (2)观察两根跳绳,通过讨论和交流,弄清图上画的两根跳绳就是两个小朋友用的。 (3)指导学生用在□画画√的方法在书上比较两根跳绳的长短。 (4)同桌交流比较的结果,相互说说自己是如何比较的,为全班交流做准备。 (5)交流反馈,说说比较两根跳绳长短的方法,感受长短是比较的结果。 2.比高矮。 (1)出示主题图,观察,说说图中两个小朋友谁高谁矮。

(2)追问:从哪幅图中可以更清楚地看出两个人的高矮?学生汇报交流,体会高矮的基本方法。 (3)请两个学生上来,照样子比一比。 3.比轻重。 (1)出示天平,进行介绍。 (2)掂一掂钢笔和橡皮哪个重,然后放到天平上称一称,观察谁重。 (3)看主题图,说明石榴和柿子是从树上采下来的,观察一下哪个重些。指名交流。 4.体会比长短、高矮和轻重的方法。 (1)提问:图中哪些物体之间还可以比一比长短与高矮? (2)组织小朋友先在小组内交流讨论,教师巡视指导,搜集讨论信息,以便有目的地指导交流。 (3)要求小组内推选代表交流找到的比较物体,说说自己是如何比较的,以不同的方式表述比较的结果。如两棵树的高矮等。 5.组织讨论,加深认识。 教师出示一枝铅笔,组织学生讨论:这枝铅笔是长还是短?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确,没有比较就没有长短、高矮之分。要讨论这枝铅笔是长还是短,必须再拿一枝铅笔来比一比才能确定。教师拿出不同长度的铅笔分别与之比较,使学生明确长短、高矮是相对的,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三、综合运用,发展学生的比较意识 1.想想做做”第1题。 (1)光盘出示两幅图,观察第一幅图中谁的铅笔长,再说说第二幅图中哪支铅笔最长。 (2)同桌比一比铅笔的长短。指名汇报交流。 2.想想做做”第2题。 (1)明确题目要求。 (2)学生按要求在书上练习。 (3)提问:为什么小鹿最高,小白兔最矮?(“最”加重音,学生体会最高、最矮的含义。) 3.想想做做”第3题。 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独立完成,并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进一步体会比较的方法和策略。 4.“想想做做”第4题。

第五课 怒(怒放)(发怒)(怒吼)吼(吼叫)(吼声)(狂风怒吼)脂(脂肪)(油脂)(脂粉) 努(努力)恕(饶恕)孔(面孔)扎(包扎)指(指挥)蜡(蜡烛)腊(腊月) 拭(擦拭)(拭泪)(拭目以待)餐(餐具)(餐巾)(餐厅)划huá(划船)(划拳)(划算) 试(考试)(测试)式(公式)食(食品)(食物)huà (计划)(规划) 晌(晌午)(半晌)辣(辣椒)(狠辣)(火辣辣)渗(渗透)(渗出)(渗入) 响(响声)(响动)赖(赖皮)(无赖)惨(悲惨)(惨淡)(惨痛) 挣zhēng (挣扎)番(一番)(番茄)(番号)埋mái(埋没)(埋伏)(埋藏)Zhèng(挣钱)(挣脱)翻(翻身)(翻地)(翻书)mán (埋怨) 刷(刷洗)(刷子)(粉刷)测(测试)(推测)(检测)详(详细)(详实)(详尽) 据(根据)(依据)(据说)侧(侧面)(侧身)(旁侧)祥(吉祥)(祥福) 1/ 6

琥(琥珀)珀(琥珀)嗡(嗡嗡)俯(俯身)(俯冲)(俯视)扎zhá(挣扎)zhā(扎根)(扎实)虎(老虎)柏(柏树)翁(老翁)附(附近)府(官府)zā(包扎)(扎辫子)(扎紧) 澎(澎湃)湃(澎湃) 膨(膨胀)拜(拜年) 第六课 笨(笨重)(笨鸟先飞)(笨手笨脚)钝(迟钝)(愚钝)(钝角)谈(谈话)(交谈)(谈心)(谈天说地)本(本来)(本事)纯(纯净)(纯洁)淡(淡水)(冷淡)(淡漠) 鸽(鸽子)(白鸽)(信鸽)毫(毫毛)(毫厘)(丝毫)(明察秋毫)末(末尾)(末梢)(细枝末节) 鸣(鸣叫)(鸟鸣)(长鸣)豪(自豪)(豪华)(豪宅)抹(涂抹)(抹杀) 2/ 6

描(描写)(描画)(描述)隧(隧道)(隧洞)态(态度)(体态)(仪态)(心态)瞄(瞄见)(瞄准)随(随便)(跟随)念(想念)(思念)(怀念) 吨(吨位)(一吨)斤(斤两)(斤斤计较)膨(膨胀)(膨大)(膨化) 顿(停顿)(顿时)斥(斥责)(训斥)澎(澎湃) 肢(四肢)(肢体)(上肢)翼(羽翼)(机翼)(小心翼翼)辟(开辟)(精辟)(辟谣) 技(技术)(科技)(技艺)暴(暴躁)(暴雨)僻(偏僻)(僻静)避(避免) 仅(不仅)(仅有)(仅仅)衍(衍变)(衍生)(繁衍)颅(头颅)(颅骨) 叹(叹气)(惊叹)衡(平衡)(衡量)庐(茅庐)(庐山) 捷(敏捷)(迅捷)(捷报)(捷足先登)栖(栖息)(栖身)(两栖)崭(崭新)(崭露头角) 睫(睫毛)(迫在眉睫)牺(牺牲)渐(逐渐)(渐渐) 3/ 6

第十五章分式 教材分析 本章的主要内容包括:分式的概念,分式的基本性质,分式的约分与通分,分式的加、减、乘、除运算,整数指数幂的概念及运算性质,分式方程的概念及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的解法。 全章共包括三节: 15.1分式 15.2分式的运算 15.3分式方程 其中,15.1 节引进分式的概念,讨论分式的基本性质及约分、通分等分式变形,是全章的理论基础部分。11.2节讨论分式的四则运算法则,这是全章的一个重点内容,分式的四则混合运算也是本章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克服这一难点的关键是通过必要的练习掌握分式的各种运算法则及运算顺序。在这一节中对指数概念的限制从正整数扩大到全体整数,这给运算带来便利。11.3节讨论分式方程的概念,主要涉及可以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解方程中要应用分式的基本性质,并且出现了必须检验(验根)的环节,这是不同于解以前学习的方程的新问题。根据实际问题列出分式方程,是本章教学中的另一个难点,克服它的关键是提高分析问题中数量关系的能力。 分式是不同于整式的另一类有理式,是代数式中重要的基本概念;相应地,分式方程是一类有理方程,解分式方程的过程比解整式方程更复杂些。然而,分式或分式方程更适合作为某些类型的问题的数学模型,它们具有整式或整式方程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

借助对分数的认识学习分式的内容,是一种类比的认识方法,这在本章学习中经常使用。解分式方程时,化归思想很有用,分式方程一般要先化为整式方程再求解,并且要注意检验是必不可少的步骤。 (二)本章知识结构框图 (三)课程学习目标 本章教科书的设计与编写以下列目标为出发点: 1.以描述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为背景,抽象出分式的概念,体会分式是刻画现实世界中数量关系的一类代数式。 2.类比分数的基本性质,了解分式的基本性质,掌握分式的约分和通分法则。 3.类比分数的四则运算法则,探究分式的四则运算,掌握这些法则。 4.结合分式的运算,将指数的讨论范围从正整数扩大到全体整数,构建和发展相互联系的知识体系。 5.结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讨论可以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掌握这种方程的解法,体会解方程中的化归思想。 (四)课时安排

***小学部集体备课专用纸 一年级数学备课组时间:8月31日中心发言人:李老师 课题:《位置》第_1_课时总计_59_节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让学生初步理解上下、前后的方位,并能应用于实际生活。 2.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方位感。 教学重难点:正确辨别“上、下”和“前、后”的位置及体验其相对性。 教学过程: 一、新授 1.出示教科书P9的图,教师介绍南京长江大桥的结构,引导学生观察: (1)图上有什么? (2)你能用一句话描述这幅图吗? 学生自由发挥,各抒己见。根据学生的发言,教师和学生共同总结出:卡车在火车的上面,火车在卡车的下面。指出上面和下面是两种相对的位置关系。并让学生思考: ①卡车在轮船的()面。 ②轮船在火车的()面。 ③卡车的下面有什么? 同桌互相说,再请个别同学上台说。 (3)完成书本第9页的“做一做”,让学生自由操作,摆好后互相说一说什么在什么的上面,什么在什么的下面,懂得区分上下方位关系。 2.教师指出生活中除了上、下这两种方位以外还有其他的方位,出示教科书P11第1题的图,请学生观察: (1)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图上画了什么? (2)找一找图上有哪些位置关系? 并回答: ①小兵在小玉的()面,小玉在小兵的()面。 ②小东的前面是(),小云在小华的()面。 学生讨论并重点叙述小玉的位置关系(教师小结:指出前、后与上、下一样,都是具有相互关系的方位词,因此它们都不能孤立的存在。 完成练习二第2题。让学生独立填写后,教师再进行讲评。 二、巩固练习 1.找一找在你的身边有哪些物体是处于上下或前后关系的,请你用一句话说一说。 2.完成教科书P11第三题。看图想一想,填一填。 教学板书: 上、下、前、后 在位置关系不变时,对于两个物体,上下和前后的位置关系是绝对的;但对于三个物体,参照物不同,上下和前后的位置关系也会不同。 教后思考:

15.1.2 分式的基本性质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分式的基本性质及变号法则,并能运用这些性质进行分式的恒等变形. 2.通过分式的恒等变形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3.渗透类比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分式的基本性质,这是学好本章的关键. 2.难点:灵活运用分式的基本性质和变号法则进行分式的恒等变形. 三、教学方法 分组讨论. 四、教学手段 幻灯片.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分式的定义? 2.分数的基本性质?有什么用途? (二)新课 1.类比分数的基本性质,由学生小结出分式的基本性质: 分式的分子与分母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零的整式,分式的值不变,即: 2.加深对分式基本性质的理解: 例1 下列等式的右边是怎样从左边得到的? 由学生口述分析,并反问:为什么c≠0? 解:∵c≠0, 学生口答,教师设疑:为什么题目未给x≠0的条件?(引导学生学会分析题目中的隐含条件.)

解:∵x ≠0, 学生口答. 解:∵z ≠0, 例2 填空: 把学生分为四人一组开展竞赛,看哪个组做得又快又准确,并能小结出填空的依据. 练习1: 化简下列分式(约分) (1)2a bc ab (2) (3) 教师给出定义: 把分式分子、分母的公因式约去,这种变形叫分式的约分. 问:分式约分的依据是什么? 分式的基本性质 在化简分式 时,小颖和小明的做法出现了分歧: 小颖: 小明: 你对他们俩的解法有何看法?说说看! 教师指出:一般约分要彻底, 使分子、分母没有公因式. d b a 24c b a 323223-()()b a 25b a 152 +-+-y x 20xy 5222x 20x 5y x 20xy 5= x 41xy 5x 4xy 5y x 20xy 52=?=

比一比(2)个人初备案 二次备课 课时 第2课时 总第( 3)课时星期(三)(9)月(6 )日 此类题目侧 重于考察孩 子是不能 区分判断的 符号 课题比一比(2) 授课 类型 练习课 教学 目标 1、使学生知道“同样多”、“多些”、“少些”的含义,初步 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2、初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渗透“对应”思想。 3、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大胆探索的良好 品质。 教学 重难 点 教学重点:知道长短、高矮、轻重的含义,会表达比较后的 结果。 教学难点:初步懂得直接比较长短、高矮和轻重的思维方法。 教学 方法 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教时 安排 1 教学 过程 一、基本辨析题: 1.大的画√,小的画〇 2.长的画√,短的画〇 ()()()() 3.高的画√,矮的画〇 4.长的画√,短的画〇 ()()()() 5.高的画√,矮的画〇 6.多的画√,少的画〇

( )( )()() 7.大的画√,小的画〇 8.粗的画√,细的画〇 ()()()() 9.高的画√,小的画〇 10.粗的画√,细的画〇 ()()()()()() 11.高的画√。 12.粗的画√。 二、综合实践题: 1.两个小朋友比一比: 你能比什么?比高矮、比体重等 操作方法:先目测猜谁会高些,谁矮些。谁体重重些 三个物品来 比较时使孩 子明白三选 二的原则

谁轻些。 2.比跳远。 猜谁跳得会是最远的,再实践你的猜想是不是正确 的。 作业 布置 《补》页。 板书 设计 比一比 高矮轻重长短 教后 反思 在课堂上能够合理地运用课上的资源,找些学生感兴趣的活动,学生会很 积极地跟着你的活动进行学习。比如,在比较高矮的时候,通过请两位学 生来演示以及教师自己和学生身高的比较,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比较高矮 的方法,也促进他们数学能力的提高,练习题多以图片的形式出现,给孩 子直观的感受。 后记 亲爱的朋友,你好!非常荣幸和你相遇,很乐意为您服务。希望我的文档能够帮助到你,促进我们共同进步。 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术业有专攻,尺有所长,寸有所短,希望你能提出你的宝贵意见,促进我们共同成长,共同进步。每一个都花费了我大量心血,其目的是在于给您提

百度文库-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1 第二单元测试题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30分) 一、比一比,再组词。(4分) 伴( ) 栗( ) 句( ) 拌( ) 粟( ) 旬( ) 校( ) 饺( ) 二、下列各组词语中,带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2分) A. 模(mó)样正(zhēng)月载(zài)歌载舞分(fèn)外 B.藏(zàng)戏不禁(jìn) 哄(hōng)堂大笑活佛(fó) C.空(kòng)地通宵(xiāo) 迎风引吭(h áng) 香喷喷(pèn) 三、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2分) A.张灯结彩万像更新零七八碎美不胜收 B. 赞叹不已别无所求随心所欲安然无恙 C. 和睦相处喜气洋洋肃然起敬遮天盖地 D. 万不得已能歌善舞行善积德两面三刀 四、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是词语。(2分) ( )的姑娘 ( )的歌声 ( )的舞姿( )的江水 五、按要求写句子。(7分) l. 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呢?(改为陈述句)(1分) 2.维吾尔姑娘很漂亮。(写一个比喻句)(2分) 3. 和田维吾尔人生活很苦。和田维吾尔人感觉很甜。(用关联词语将两句话合成一句话。) (2分) 4.这学期,我们班同学普遍地阅读能力提高了。(修改病句)(2分) 六、判断下面句子的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4分) 1.“除夕、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这些传统节日是按时间先后序排列的。 ( ) 2.博物馆里展出了两千年前新出土的文物。( ) 3.“我们全家都去看电影了,只剩下我一个人在家里做作业。”这句话没有语句毛病。 ( ) 4.“不要让小同学先上车。”与“不。要让小同学先上车。”意思相反。 ( ) 七、请你默写一首描写我国传统节日的古诗,并在题目旁边写出朝代和作者。(6分) 八、根据要求在下列横线上填空。(2分) 我国不同民族有不同的节日,如族的节;不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民居如:九、语文实践。(2分) 新学期到了,我们将要改选班长,假如你要参与竞选班长,你会说: 第二部分:阅读积累与运用(30分) 一、阅读《北京的春节》片段,回答问题。(12分) 正月初一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铺户都上着板子,门前堆着昨夜燃放的爆竹纸皮,全城都在休息。 男人们在午前到亲戚家,朋友家去拜年。女人们在家中接待客人。城内城外许多寺院举办庙会,小贩们在庙外摆摊卖茶、食品和各种玩具。小孩们特别爱逛庙会,为的是有机会到城外看看野景,可以骑毛驴,还能买到那些新年特有的玩具。庙会上赛马的,还有赛骆驼的。这些比赛并不为争谁第一谁第二,而是在观众面前表演马、骆驼与骑者的美好姿态与娴熟技能。 多数的铺户在初六开张,不过并不很忙,铺中的伙计们还可以轮流去逛庙、逛天桥、和听戏。 元宵上市,新年的又一个高潮到了。正月十五,处处张灯结彩,整条的大街像是办喜 事,火红而美丽。有名的老铺子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各形各色,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这在当年,也是一种广告。灯一悬起,任何人都可以进到铺中参观。晚间灯中都点上烛,观者就更多。 小孩子们买各种花炮燃放,即使不跑到街上去淘气,在家中照样能有声有光地玩耍。家中也有灯( )走马灯( )宫灯( )各形各色的纸灯( )还有纱灯,里面有小铃,到时候就叮叮地响!这一天大家还必须吃元宵呀!这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1.“逛”字用部首查字法应查,用音序查字法应查。(1分) 2.请从文中找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2分) 熟练——( ) 漂亮——( ) 3.请在文中的括号里填上恰当的标点符号。(2分) 4.这个片段按的顺序写,详写 ,略写,这样写的好处是(3分)

《分式的基本性质》 ◆教材分析 分式的基本性质是分式运算的基础,它们是后续学习分式运算的强有力武器。分数与分式关系密切,它们是具体与抽象、特殊与一般的关系,所以在教学分式的基本性质时,要利用学生已有的分数基础,通过分数类比,并注意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过程,引导学生理解分式的基本性质,要充分突显类比方法在教学中的统帅作用。 分式的约分和通分,是进行分式四则运算中不可或缺的变形。分式的约分找出公因式是关键,约分时,一定要约去分子、分母的所有公因式;分式的通过分找出最简公分母是是关键,确定最简公分母先要将各分母分解因式,然后确定公倍式。 所教学分式基本性质的运用时,要引导学生观察、分析题目的特点,选择恰当的方法给分式进行变形。如不改变分式的值,使分子、分母里的系数变为整数的题,分子分母系数既有小数的,又有分数的,引导学生思考分子分母既要化整,又要最简。在约分或通分的过程中,要依据分式的性质,千万不能改变分式值的大小。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理解并掌握分式的基本性质; 2、能运用分式基本性质进行分式的约分.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归纳、类比等方法得出分式的基本性质,通过观察、实验、推理等活动,发现并总结出

运用分式基本性质进行分式的约分.【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分式的基本性质. 分式约分的方法。 【教学难点】 在分式的约分时应注意将分子、分母中的多项式进行分解因式. 一、导入新知 问题1 喜羊羊和美羊羊共同去一块面积为a的草地吃草,吃草前,二位决定平分地盘,喜羊羊说:“我要把它平分2份,我要1份。”美羊羊说:“我要把它平分4n份,我要2n份。”聪明的同学,你知道他们的分地方案分到的面积都是一样多的吗? 追问1:按照喜羊羊的分地方案,喜羊羊分地多少? 喜羊羊分地是 2 a 。 追问2:按照美羊羊的分地方案,美羊羊分地多少? 美羊羊分地是 n na 4 2 。 追问3: 2 a 与 n na 4 2 相等吗? 通过有趣的问题情景引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习分式的基本性质做好铺垫。 二、探究新知 问题2 请同学们思考: 3 2 与 6 4 相等吗? 27 6 与 9 2 相等吗?为什么? 3 2 与 6 4 相等,因为 3 2 2 6 2 4 6 4 = ÷ ÷ =。 ◆教学过程 ◆教学重难点 ◆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计划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计划 第二单元:单元计划 单元教学内容:第6―――13页(比一比) 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包括比多少、比长短、比高矮这几个部分,按知识间具有的内在联系,将第二单元分为丙个部分:一部分是比多少,另一部分是比长短和比高矮,这样化分是为了突出长短和高矮之间的内在联系,比长短是在水平面上比的,而比高矮是在垂直面上比的,但它们的方法是相通的,是相同数学思想在不同情况下的应用。可以说,比高矮是比长短教学的延续。本单元体现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为全册教材开了个好头,因为一方面让学生感受到了数学与社会生活的的密切联系,知道数学是有用的知识,对产生亲切感,另一方面,也激发了刚入学儿童对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并且本单元在编排上还具有开放性和创造性的特点。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还要给学生创造合作与交流的机会,给了学生充分的学习自主权,同时还体现了比较方法多样化的特点,鼓励学生采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进行比较。 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比多少、比长短和比高矮,掌握自己认为

适用的比较方法,知道多少,长短和高矮是比出来的。2、通过学生操作、观察等活动,培养学生观察、操作、语言表达和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3、在与他人合作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初步形成合作交 流的意识。 4、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感受数学与曰常生活的联系。 单元重、难点| 1、学会运用自己认为适用的比较方法培养学生观察、 操作、语言表达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2、初步体验合作与交流的快乐。 单元课时安排:约2课时 1、比多少………………………………1课时 2、比长短、比高矮………………………………1课时 NO:1 教学内容:比多少(第6―――8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数一数、比一比、摆一摆的活动中,体验一些比较的方法。 2、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主动参与学习和精神。 教学重、难点:

《分式的基本性质》教案 一、内容和内容解析 1.内容 分式的基本性质. 2.内容解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分数的基本性质和分式的概念的基础上进行的.分式的基本性质是分式变形的依据,也是进一步学习分式的通分、约分及四则运算的基础,使学生掌握本节内容是学好本章及以后学习方程、函数等问题的关键,对后续学习有重要影响.分式的基本性质与分数的基本性质非常接近,只是将分数的基本性质中“乘(或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替换成“乘(或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整式”.这里的由“数”到“式”是数学中抽象化的表现.所以,本节课的重点是理解并掌握分式的基本性质,及其初步运用. 二、目标和目标解析 1.目标 (1)理解和掌握分式的基本性质. (2)灵活运用分式的基本性质进行分式的变形. 2.目标解析 达成目标(1)的标志是:通过类比分数的基本性质,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分式的基本性质,使学生学习类比的思想方法,培养类比转化的思维能力. 达成目标(2)的标志是:会用分式的进本性质探求分式变形的符号法则,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分式的基本性质,培养正确进行分式变形的运算能力. 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在应用分式的基本性质时,分子和分母都要变形,而且都要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零的整式,避免学生出现只乘分子或只乘分母的错误,也要避免只乘分子和分母中部分项的错误,另外还要避免出现所乘(或除以)的整式不是同一个整式的错误.所以,本节课的难点是灵活运用分式的基本性质进行分式的变形.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情景导入 1.下列分数是否相等?可以进行变形的依据是什么? (1)3 4 和 15 20 ;(2) 9 24 和 3 8 . 解:(1)33515 44520 ? == ? ;(2) 9933 242438 ÷ == ÷ . 可以进行变形的依据是分数的基本性质.

2016年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比一比教学设计反思(苏教版) 知道长短、高矮、大小、轻重的含义。 2.初步懂得直接比较的思维方法。 3.掌握比较的标准和方法。 4.用正确的数学语言表达比较的结果。 1.学会比较高矮、轻重、长短等,掌握比较的方法。 2.通过比较,学会比较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培养学生 的观察能力和判断能力。知道高矮、轻重、长短等是比 较出来的。 3.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精神,学会简单的推理,强化 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本单元的学习,主要是通过操作、探索来进行的。教师应给学生创造条件,放手让学生去观察、操作、尝试。要让学生积极开动脑筋,做他们想做的,在 实践中理解知识,如在比高矮的活动中,可能有比长短的,这些本质上都是比高度或长度的,有助于理解高矮、长短的含义。 2.应采取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因为探究式学习需 要充分、全面地观察问题或事物,找出其本质特征,摒弃 其非本质特征。但学生年龄小、观察能力有限,通过小组合作,可以互相启发,互相补充,使学生对问题得到比较清

晰、全面的认识,本单元的内容都可以让学生自主探索。在合作学习中,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认真倾听他人意见、虚心向他人学习的好习惯。 比一比1课时 比一比(长短、高矮、轻重) 教材第4~7页的内容。 1.通过比较高矮、轻重、长短等,掌握比较的方法。 2.在生活中主动学习,培养学生观察和判断的能力。渗透比较的思想方法,正确进行三个量的比较。 主题图,投影,天平等。 1.数数,从1数到10,从10数到1。 2.认数,教师拿着数字卡片1~10,让学生认。 3.教师说数,学生拿出相应的数字卡片。 出示主题图。 师生谈话:请仔细观察图,看看图上都画了些什么。 通过观察,你又想到了什么?(引导学生往比较长短、轻重、高矮等方面想) 1.学习比较长短。 (1)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中正在跳绳的两个小朋友。 (2)学生独立观察思考。 (3)同桌互相交流。 (4)集体交流。

第2课时 分式的基本性质 1.理解并掌握分式的基本性质和符号法则;(难点) 2.理解分式的约分、通分的意义,明确分式约分的理论依据;(重点) 3.能正确、熟练地运用分式的基本性质,对分式进行约分和通分.(难点) 一、情境导入 中国古代的数学论著中就有对“约分”的记载,如《九章算术》中就曾记载“约分术”,并给出了详细的约分方法,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分式化简的相关知识,下面先来探索分式的基本性质. 二、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分式的基本性质 【类型一】 利用分式的基本性质对分式进行变形 下列式子从左到右的变形一定正 确的是( ) A.a +3b +3=a b B.a b =ac bc C.3a 3b =a b D.a b =a 2 b 2 解析:A 中在分式的分子与分母上同时加上3不符合分式的基本性质,故A 错误;B 中当c =0时不成立,故B 错误;C 中分式的分子与分母同时除以3,分式的值不变,故C 正确;D 中分式的分子与分母分别乘方,不符合分式的基本性质,故D 错误;故选C. 方法总结:考查分式的基本性质:分式的分子与分母同乘(或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 整式,分式的值不变. 不改变分式的值,将分式的分子、分母中各项系数化为整数 不改变分式0.2x +1 2+0.5x 的值,把它的 分子、分母的各项系数都化为整数,所得结果正确的为( ) A.2x +12+5x B.x +54+x C.2x +1020+5x D.2x +12+x 解析:利用分式的基本性质,把 0.2x +1 2+0.5x 的分子、分母都乘以10得2x +10 20+5x .故选C. 方法总结:观察分式的分子和分母,要使分子与分母中各项系数都化为整数,只需根据分式的基本性质让分子和分母同乘以某一个数即可. 【类型三】 分式的符号法则 不改变分式的值,使下列分式的 分子和分母都不含“-”号. (1)-3b 2a ;(2)5y -7x 2;(3)-a -2b 2a +b . 解析:在分子的符号,分母的符号,分 式本身的符号三者当中同时改变其中的两个,分式的值不变. 解:(1)原式=-3b 2a ; (2)原式=-5y 7x 2; (3)原式=-a +2b 2a +b . 方法总结:这类题目容易出现的错误是把分子的符号,分母的项的符号,特别是首项的符号当成分子或分母的符号. 探究点二:约分及最简分式 【类型一】 判定分式是否为最简分式 下列分式是最简分式的是( ) A.2a 2+a ab B.6xy 3a

第二单元《比一比》教材分析 比较是重要的思维活动,也是常用的学习方法。人们在认识某一事物或现象的时候,经常把这一事物或现象和其他事物或现象进行对照,寻找异同,从而认识事物或现象的特征,完善自己的认知结构。本单元让学生开展简单的比较活动,经历并体验比较的过程,学习比较的方法,为以后的数学教学作思想方法上的准备。 教材把学生带进熟悉的活动场景,里面有许多可以比较的内容,主要比较物体的长短(高矮)和轻重。 1.突出比较的方法。 学生在幼儿期间的生活中,经常遇到比两个物体的长短、轻重等实际问题。那时,他们只注意问题的结果,比较的过程往往是模糊的。本单元教学的比一比,突出比的过程,让学生理解并学习比的方法。如,比两根跳绳哪根长,要把这两根绳拉直,一端对齐着平放。比两个小朋友谁长得高,两人要站在平地上,背靠着背。又如,比柿子和石榴哪个重,可以把它们分别放在支架的两端,根据支架的倾斜情况作出判断。教学时,要让学生理解这些方法,并体会方法的合理性。在比两根绳的长短时,可以先说说自己打算怎样比,再看看教材图中是怎样比出哪根绳长的,还要想想在小朋友跳绳的时候能比出哪根长吗;在比两人身高的时候,要观察研究图中是怎样比出哪个小朋友长得高的,体会都站在滑梯上不容易看出谁高。要看懂图中是怎样比出柿子和石榴哪个重的,思考如果没有支架只凭观察行吗?“想想做做”第1题,要让学生思考比两枝、三枝铅笔长短的方法,在操作中应用并内化比较方法。 2.鼓励学生寻找比的对象。 例题在比较跳绳的长短、小朋友的高矮、柿子和石榴的轻重之后,提出问题:“你还能在图中找一找、比一比吗?”鼓励学生寻找对象进行比较。如:石榴树和柿子树的高矮,桌子和凳子的高矮,两条石子路的长短……两根跳绳除了比长短,还能比轻重;两个小朋友除了比高矮,也能比轻重。通过这个教学环节,让学生多次经历比的过程,应用比的方法,感受这些数学问题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初步培养应用意识。 3.适当提升思维的要求。 “想想做做”里安排了一些略微变式或稍复杂的比较问题,既要应用例题里教学的方法,还要通过推理作出判断。学生从中既能获得更多的体验,还能受到其他内容的教育。第2题左边一题,仅看图中两人的脚和头,身高似乎一样。如果伤员也站在地面上,他一定比女孩高,这就是简单的推理。另外,学生还能受到爱心教育。右边一题,小熊比小鹿矮、比小兔高,小熊的下面既不能画“”,也不能画“○”。学生可以体会高与矮是相对的。第3题比路的远近是比长短的变式,通过直路近、弯路远,渗透两点间的连线中线段最短的思想。第4题右边一题中,支架平衡表示1个红萝卜和3根胡萝卜同样重,得出1个红萝卜比1根胡萝卜重的结论,也进行了简单的推理。应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进行判断与推理,是学生自己的思维活动,别人无法替代。教学时要注意创设情境,引发主动思考;组织交流,体会思考过程,帮助学生逐渐学会数学地思考问题。

17.1.2 分式的基本性质(2)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分式的基本性质以及分式的变号法则。 2.使学生理解分式通分的意义,掌握分式通分的方法及步骤; 教学重点 让学生知道通分的依据和作用,学会分式通分的方法。 教学难点 几个分式最简公分母的确定。 教学过程 (一)复习与情境导入 1.分式324 x x +-中,当x 时分式有意义,当x 时分式没有意义,当x 时分式的值为0。 2.分式的基本性质。 (二)实践与探索 1、分式的的变号法则 例1 不改变分式的值,使下列分式的分子和分母都不含“—”号: (1)a b 65--; (2)y x 3-; (3)n m -2. 例2 不改变分式的值,使下列分式的分子与分母的最高次项的系数是正数: (1)21x x -; (2)3 22+--x x . 注意:(1)根据分式的意义,分数线代表除号,又起括号的作用。 (2)当括号前添“+”号,括号内各项的符号不变;当括号前添“—”号,括号内各项都变号。 例3若x 、y 的值均扩大为原来的2倍,则分式 232y x 的值如何变化?若x 、y 的值均变为原来的一半呢? 2、分式的通分 (1)把分数6 5,43,21通分。 解:126261621=??=,129433343=??=,12 10625265=??= (2)什么叫分数的通分?

答:把几个异分母的分数化成同分母的分数,而不改变分数的值,叫做分数的通分。 3.和分数通分类似,把几个异分母的分式化成与原来的分式相等的同分母的分式叫做分式的通分。 通分的关键是确定几个分式的公分母。 4.讨论: (1)求分式4 322361,41,21xy y x z y x 的(最简)公分母。 分析:对于三个分式的分母中的系数2,4,6,取其最小公倍数12;对于三个分式的分母的字母,字母x 为底的幂的因式,取其最高次幂x 3,字母y 为底的幂的因式,取其最高次幂y 4,再取字母z 。所以三个分式的公分母为12x 3y 4z 。 (2) 求分式2241x x -与4 12-x 的最简公分母。 分析:先把这两个分式的分母中的多项式分解因式,即 4x—2x 2= —2x (x -2),x 2—4=(x+2)(x—2), 把这两个分式的分母中所有的因式都取到,其中,系数取正数,取它们的积,即2x (x+2)(x-2)就是这两个分式的最简公分母。 请同学概括求几个分式的最简公分母的步骤。 5.练习:填空: (1)()z y x z y x 43231221=; (2)()z y x y x 43321241=; (3) ()z y x xy 4341261=。 求下列各组分式的最简公分母: (1)22265,41,32bc c a ab ; (2);2)3(21,)3)(2(1,)2(31++--x x x x x (3)1 1,1,2222-++x x x x x 6、例3 通分 (1) b a 21,21ab ; (2)y x -1,y x +1; 答:1.取各分式的分母中系数最小公倍数;

17.1.2 分式的基本性质(1) 教学目标 :掌握分式的基本性质,掌握分式约分方法,熟练进行约分,并了解最简分式的意义。 教学重点: 分式约分方法 教学难点: 分子、分母是多项式的分式约分 (一)复习与情境导入 分式的基本性质 分式的分子与分母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零的整式,分式的值不变. 用式子表示是: M B M A B A M B M A B A ÷÷=??=, ( 其中M 是不等于零的整式)。 与分数类似,根据分式的基本性质,可以对分式进行约分和通分. 可类比分数的基本性质来识记。 (二)实践与探索 例4、下列等式的右边是怎样从左边得到的? (1)22x xy x y x x ++= (2)1 121122-++=-+y y y y y (y ≠—1). 特别提醒:对22x xy x y x x ++=,由已知分式可以知道x 0≠,因此可以用x 去除以分式的分子、分母,因而并不特别需要强调0x ≠这个条件,再如1 121122-++=-+y y y y y 是在已知分式的分子、分母都乘以y+1得到的,是在条件y+1≠0下才能进行的,所以,这个条件必须附加强调。 例5:不改变分式的值,把下列各式的分子与分母中各项的系数都化为整数。 (1)y x y x 32213 221-+; (2)b a b a -+2.05.03.0. 仔细观察分母(分子)的变化利用分式的基本性质来解题。深入理解。尝试解题。 例6:约分

(1)4322016xy y x -; (2)4 4422+--x x x 解(2)44422+--x x x =2)2()2)(2(--+x x x =2 2-+x x . 说明:在进行分式约分时,若分子和分母都是多项式,则往往需要先把分子、分母分解因式(即化成乘积的形式然后才能进行约分。约分后,分子与分母不再有公因式,我们把这样的分式称为最简分式. 练习:约分: 222(1)3ax y axy 2()3()a a b b a b -++(2)23()()a x x a --(3)242x xy y -+(4) 2239m m m --(5) 299198-(6) 先思考约分的方法,再解题,并总结如何约分:若分子和分母都是多项式,则往往需要先把分子、分母分解因式(即化成乘积的形式然后才能进行约分。约分后,分子与分母不再有公因式,我们把这样的分式称为最简分式. (四)小结与作业:请你分别用数学语言和文字表述分式的基本性质分式的约分运算,用到了哪些知识? 让学生发表,互相补充,归结为:(1)因式分解;(2)分式基本性质;(3)分式中符号变换规律;约分的结果是,一般要求分、分母不含“-”。 作业: (五)板书设计 分子分母是单项式 例 约分 分子分母是多项式 (六)教学后记

5.2 分式的基本性质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类比的方法,是学生熟练的掌握分式的定义以及基本性质,并能够运用它来进行分式的约分和通分. 过程与方法 1.通过简单的应用题,引导学生列式,由分数的式子自然转到分式的式子,从而引出分式的概念,导入新课. 2.通过相应的习题使学生准确的理解分式的概念.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分式的意义及基本性质 难点:分式基本性质的灵活运用. 教学环节 新课导入: 一个长方形的面积为s 2m ,如果它的长为a m ,那么它的宽为_____m . 上面的问题中出现了s a ,与整式有什么不同? 一般的,如果a ,b 表示两个整式,并且b 中含有字母,那么式子 b a 叫做分式,其中a 叫做分式的分子,b 叫做分式的分母. 整式和分式统称为有理数. 分式的基本性质: 分式的分子与分母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零的整式,分式的值不变. 用式子表示是: M B M A B A M B M A B A ÷÷=??=, ( 其中M 是不等于零的整式). 与分数类似,根据分式的基本性质,可以对分式进行约分. 先思考约分的方法,再解题,并总结如何约分:若分子和分母都是多项式,则往往需要先把分子、分母分解因式(即化成乘积的形式),然后才能进行约分.约分后,分子与分母不再有公因式,我们把这样的分式称为最简分式. 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解题. (1)赋值法 (2)增值代入作商法 1.取各分式的分母中系数最小公倍数;

2.各分式的分母中所有字母或因式都要取到; 3.相同字母(或因式)的幂取指数最大的; 4.所得的系数的最小公倍数与各字母(或因式)的最高次幂的积(其中系数都取正数)即为最简公分母. 例:约分 4 4422+--x x x 解: 4 4422+--x x x =2)2()2)(2(--+x x x =22-+x x . 说明:在进行分式约分时,若分子和分母都是多项式,则往往需要先把分子、分母分解因式(即化成乘积的形式),然后才能进行约分.约分后,分子与分母不再有公因式,我们把这样的分式称为最简分式. 分式的的变号法则 1.不改变分式的值,使下列分式的分子和分母都不含“—”号: (1)a b 65--; (2)y x 3-; (3)n m -2. 2.不改变分式的值,使下列分式的分子与分母的最高次项的系数是正数: (1)21x x -; (2)3 22+--x x . 注意:(1)根据分式的意义,分数线代表除号,又起括号的作用. (2)当括号前添“+”号,括号内各项的符号 不变;当括号前添“—”号,括号内各项都变号.

语文园地二指导方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各种方式识记生字,并初步了解什么是量词,积累词语。(重点) 2.进一步熟记字母表中的大小写字母,并能一一对应。(重点) 3.初步学会通过加偏旁的方法识记生字。 4.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古诗,借助图画大致了解古诗描述的内容,背诵古诗。 5.和大人一起朗读《阳光》这个小故事,明白文章主要写的是什么内容,并知道阳光的无私和珍贵。(难点) 课前准备 1.带有“一辆车、一匹马、一册书、一支铅笔、一棵树、一架飞机”这些插图的课件。(教师) 2.了解阳光的作用。(教师)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激发兴趣 师:今天,老师要和小朋友们一起去语文园地二学习,这个园地里有好多漂亮的图画,你们想看吗?(想)我们不能只看,还要能用一句话说一说图片上画的是什么,你们有信心吗? 设计意图:上课伊始,教师从图画入手,用充满诱惑力的语言,针对小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好胜心的特点,激发学生积极参与体验的热情和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迫不及待地想去看一看,使学生带着积极快乐的情感投入到课堂学习活动中来。 二、图文结合,识记生字 1.识字加油站。 (1)指名让学生说一句话,教师相机纠正。 (课件出示:一辆车、一匹马、一册书、一支铅笔、一棵树、一架飞机。) (2)出示量词词组,学生认读。 导学:句子大家说得不错,老师这还有几组词语,你们能读准吗? ①根据拼音读准字音,重点指导读准“匹”“册”“支”。 ②说一说怎样识记这些字。 (3)知道什么是量词,并能自己说几组量词词组。 预设:一朵花、一块橡皮、一根跳绳…… 2.展示台。 (1)说一说你除了在课堂上跟老师学习了一些生字,还在什么地方认识了生字。

第二单元 比一比 【例1】下面两根铅笔,哪根长? 解析:如下图,把这两支铅笔的一端先对齐,再看另一端:蓝色铅笔多出了一部分,说明蓝色的铅笔长,黄色的铅笔短。 解答:蓝色的铅笔长,黄色的铅笔短。 【例2】哪条线长?在长的后面画“√”。 解析:上图中,两条线两端都是对齐的,但是下面的线比上面的线要弯曲得多,所以下面的线长,在下面的线后面画“√”。 解答: 【例3】如图,( )最重,( )最轻。 解析:跷跷板下沉的一端物体重,由左图可知熊猫比狐狸重,由右图可知,狐狸比乌龟重,由重到轻排列是:熊猫、狐狸、乌龟。所以最重的是熊猫,最轻的是乌龟。 解答:熊猫 乌龟 【例4】下图中,哪种物品最长,哪种最短?在最长的后面画√,最短的后面画×。 解析:仔细观察上图,我们可以用数格子的方法来判断,占的格子多的比较长,

反过来就比较短。因为第一支铅笔占6格半,第二支铅笔占7格,小刀占4格,橡皮占2格,所以第二支铅笔最长,橡皮最短。 解答: 【例5】下图中哪个小动物最重?哪个小动物最轻? 解析:由图①可以看出,小青蛙和小鸟一样重;由图②可以看出,小狗比小青蛙重;由图③可知,小鸡比小鸭轻;由图④可知,小鸟比小鸭重。综上所述可知,小狗的质量>小青蛙的质量=小鸟的质量>小鸭的质量>小鸡的质量。所以,最重的是小狗,最轻的是小鸡。 解答:小狗最重,小鸡最轻。 【例6】兰兰、菲菲和琪琪获得了跳绳比赛前三名,她们正站在颁奖台上。你知道她们三人谁最高,谁最矮吗? 解析:根据上图可知,她们三人站在领奖台上时一样高,因为她们站在不同高度的台阶上,所以实际三个人的身高并不相同。我们可以来比台阶的高度,站的台阶越高,身高反而越矮。获得一等奖的兰兰站的台阶最高,所以她的实际身高最矮;获得三等奖的琪琪站的台阶最低,所以她的实际身高最高。 解答:琪琪最高,兰兰最矮。 【例7】比较下面图中三只小兔的高矮,请在最高的小兔下面打“√”。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