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综合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60例
- 格式:pdf
- 大小:174.17 KB
- 文档页数:2
针灸治疗面瘫60例疗效观察
高昆
【期刊名称】《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年(卷),期】2001(022)006
【摘要】@@ 面瘫是临床常见病,其主要表现多为突然一侧面颊筋肉驰缓,口眼歪斜的病症,又称"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口眼歪斜"此外还有口、歪嘴风、吊线风等名称.rn本病发病突然,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以青壮年为多见.笔者用针刺结合艾条熏灸治疗60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总页数】2页(P34-35)
【作者】高昆
【作者单位】云南中医学院针灸基础教研室,云南,昆明,6502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77.751.2
【相关文献】
1.针灸治疗气郁质面瘫的疗效观察 [J], 刘晓旭;常菁华;杨佃会
2.加味正容汤联合针灸治疗面瘫病30例疗效观察 [J], 陆苇; 刘芳
3.针灸治疗时机对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J], 蒋华松; 陈全利; 张世忠
4.中医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J], 王晓棠
5.温针灸治疗急性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J], 袁冬青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阳白一穴三针透刺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分析目的观察阳白一穴三针透刺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60例符合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30例采用一穴三针透刺手法治疗,7次为一个疗程,一次治疗30 min,每个疗程休息1 d,共治疗3个疗程。
治疗3个疗程后判定疗效。
对照组30例采用普通针刺手法治疗,7次为一个疗程,一次治疗30 min,每个疗程休息1 d,共治疗3个疗程。
治疗3个疗程后判定疗效。
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有效率为83.33%,治疗组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
结论阳白一穴三针透刺治疗周围性面瘫效果显著。
标签:周围性面瘫;阳白;一穴三针周围性面瘫又称面神经麻痹,临床表现为突然发病,一侧面部麻木、板滞、松弛,不能做皱眉、蹙额、露齿、鼓腮等动作,口角向健侧歪斜,病侧露睛流泪、额纹消失、鼻唇沟变浅。
部分病人发病前或初起时伴有耳后乳突部疼痛。
笔者对周围性面瘫60例进行治疗,观察阳白一穴三针透刺对治疗周围性面瘫影响,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观察病例均来自2012年4月~2013年9月襄阳市中医医院针灸科门诊患者。
其中女性32 例,男性28例;年龄17~70岁,平均42.3岁;病程1~65 d,平均16.3 d;左侧面瘫34例,右侧面瘫26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病人,两组资料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参照王启才主编的《针灸治疗学》制定以下诊断标准:以口眼歪斜为主要临床表现。
常在睡醒时发现一侧面部肌肉板滞、麻木、瘫痪,额纹变浅或消失,眼裂变大,露睛流泪,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歪向健侧,患侧不能蹙额、皱眉、闭目、露齿、鼓颊;部分患者初起时有耳后疼痛,还可出现舌前2/3味觉减退或消失,听觉过敏等症,所有患者均经头颅CT排除脑血管病变。
1.3治疗方法1.3.1治疗组患侧阳白(一穴三透)、迎香、地仓、下关、颊车,健侧合谷。
操作方法:患者取仰卧位,病变局部皮肤常规消毒,用0.25 mm×40 mm的亳针进行针刺。
电针拔罐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60例【摘要】目的总结电针、拔罐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60例的疗效。
方法采用电针、拔罐治疗手段。
结果通过电针和拔罐刺激患侧面部穴位,提高了面部神经的兴奋性。
总有效率达96.7%。
结论电针、拔罐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能尽快恢复病损的面神经功能,经济、实用,疗效十分显著。
【关键词】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电针治疗;拔罐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现代医学认为是由于茎乳突内面神经的急性非化脓性炎症引起的病灶,主要表现为面部表情肌瘫痪,前额皱纹消失,眼裂扩大,鼻唇沟平坦,口角下垂,嘴歪向健侧,病侧不能做皱额、蹙眉、闭目、露齿、鼓气、噘嘴等动作。
属中医学“口僻”、“口眼歪斜”的范畴,为多发常见病,电针加拔罐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
1资料1.1临床资料60例病人,年龄4~75岁;病程最长45 d,最短1 d;住院病例39例,门诊21例。
1.2治疗方法取穴:百会,患侧头维,阳白,鱼腰,攒竹,丝竹空,迎香,下关,翳风,颊车,地仓,人中,承浆,风池(双),合谷(双)。
操作:穴位常规消毒,阳白透丝竹空,攒竹透鱼腰,地仓透颊车,人中、承浆两穴斜向患侧刺8 cm,翳风穴,风池穴针刺时针感要强,其余穴正常针刺。
每次在透穴上用G6805-1治疗仪,疏密波,以患者忍受为宜,留针30 min。
起针后在病变脸部拔闪火罐,约3~5 min,1次/d,10 d为一疗程,疗程间休息2 d,3个疗程统计疗效(注:早期1~7 d治疗时针刺不通电)。
1.3疗效标准痊愈:面部肌肉功能完全恢复,无不适感;显效:面部肌肉功能基本恢复,偶有面部遇冷发紧、发木感;有效:面部肌肉功能有所恢复,但局部偶有不自主抽动及迎风流泪现象;无效:治疗3个疗程症状无明显改变。
2结果60例病人,痊愈49例,占81.7%;显效7例,占11.7%;有效2例,占3.3%;无效2例,占3.3%。
总有效率96.7%。
3病案举例刘××,男,73岁,左侧口眼歪斜7 d,入内科综合疗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