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过程工程原理作业2

过程工程原理作业2

过程工程原理作业2
过程工程原理作业2

第二部分流体输送机械

一、填空题:

1、用离心泵在两个敞口容器间输液。若维持两容器的液面高度不变,当关小输送管路的阀门后,管道总阻力将。

2、离心泵的转速增大一倍,则其扬程增大。

3、离心泵的转速增大一倍,则其轴功率增大。

4、离心泵的安装高度超过允许安装高度时,离心泵会发生现象。

5、离心泵中直接对液体做功的部件是。

6、在工程应用中,离心泵使用之前,首先应进行操作。

7、离心泵流量的调节的主要方法有和。

8、离心泵的工作点是的交点。

二、判断题:

1、离心泵的轴功率一般随流量增大而增大,当流量为零时,轴功率亦为零。()

2、离心泵启动时,为减小启动功率应将出口阀门关闭,这是因为流量增加而功率增大。( )

3、离心泵随着流体流量的增大而扬程下降。( )

三、单选题:

1、离心泵吸入管路底阀的作用是()。

A.阻拦液体中的固体颗粒; B.防止启动前充入的液体从泵内漏出;

C.避免出现气蚀现象; D.维持最低的允许吸上高度

2、离心泵铭牌上标明的扬程m可以理解为()。

A.该泵在规定转速下可以将20℃的水升扬的高度;

B.该泵在规定转速、最高效率下将20℃的水升扬的高度;

C.该泵在规定转速下对20℃的水提供的压头;

D.该泵在规定转速及最高效率下对20℃提供的压头。

3、对调节幅度不大,经常需要改变流量时采用的方法为()。

A.改变离心泵出口管路上调节阀开度; B.改变离心泵转速;

C .车削叶轮外径 ;

D .离心泵并联或串联操作。

4、某管路要求输液量Q=80m 3/h ,压头H=18m ,今有以下四个型号的离心泵,分别可以提供一定的流量Q 和压头H ,则宜选用( )。

A .Q=88m 3/h ,H=28m ;

B .Q=90m 3/h ,H=28m ;

C .Q=88m 3/h ,H=20m ;

D .Q=88m 3/h ,H=16m 。

5、离心泵扬程的意义( )。

A .单位重量液体出泵和进泵的机械能差值;

B .;泵实际的升扬高度

C .液体出泵和进泵的压差换算成的液柱高度 ;

D .泵的吸液高度。

6、离心泵的工作点决定于( )。

A .管路特性曲线;

B .管路特性曲线和离心泵特性曲线;

C .离心泵特性曲线;

D .与管路特性曲线和离心泵特性曲线无关。

7、某离心泵运行一年后发现有气缚现象,应采取的措施是( )。

A 、降低泵的安装高度;

B 、检查进口管路是否有泄漏现象;

C 、停泵,向泵内灌液;

D 、检查出口管路阻力是否过大。

8、离心泵的效率η和流量qv 的关系为( )。

A 、qv 增大,η增大;

B 、qv 增大,η先增大后减小;

C 、qv 增大,η减小大;

D 、qv 增大,η先减小后增大。

9、某泵在运行的时候发现有汽蚀现象,应( )。

A 、停泵,向泵内灌液

B 、降低泵的安装高度

C 、检查进口管路是否漏液

D 、检查出口管阻力是否过大

10、离心泵的调节阀开大时,则有( )。

A 、吸人管路阻力损失不变;

B 、泵出口处的压强减小;

C 、泵入口处的真空度减小;

D 、工作点的扬程升高。

四、计算题:

1、实验室内有一循环输水管路,如图l 所示,其中安装一台离心泵,在操作范围内该泵的特性方程可表示为: (式中qv 的单位为m 3/s ,H 的单位为m)。泵吸入管路长10 m ,压出管路长50 m (均包括所有局部阻力的当量长度)。管径均为φ46mm ×3mm ,摩擦系数可取为0.02。试求:

(1)管路中水的循环量;

5510618v

e q H ?-=

(2)泵入口处真空表及出口处压力表读数(MPa)。

图1 计算用图

图2 计算用图

2、离心泵工作点的变化用离心泵将水从贮槽送至高位槽中(图2所示)两槽均为敞口,试判断下列几种情况下泵的流量、压头及轴功率如何变化?

(1)贮槽中水位上升;

(2)将高位槽改为高压容器;

(3)改送密度大于水的其他液体,高位槽改为敞口;

(4)改送密度大于水的其他液体,高位槽为高压容器。(设管路状况不变,且流动处于阻力平方区)

哈工大机械原理大作业 凸轮机构设计 题

H a r b i n I n s t i t u t e o f T e c h n o l o g y 机械原理大作业二 课程名称: 机械原理 设计题目: 凸轮机构设计 一.设计题目 设计直动从动件盘形凸轮机构, 1.运动规律(等加速等减速运动) 推程 0450≤≤? 推程 009045≤≤? 2.运动规律(等加速等减速运动) 回程 00200160≤≤? 回程 00240200≤≤? 三.推杆位移、速度、加速度线图及凸轮s d ds -φ 线图 采用VB 编程,其源程序及图像如下: 1.位移: Private Sub Command1_Click() Timer1.Enabled = True '开启计时器 End Sub Private Sub Timer1_Timer() Static i As Single

Dim s As Single, q As Single 'i作为静态变量,控制流程;s代表位移;q代表角度 Picture1.CurrentX = 0 Picture1.CurrentY = 0 i = i + 0.1 If i <= 45 Then q = i s = 240 * (q / 90) ^ 2 Picture1.PSet Step(q, -s), vbRed ElseIf i >= 45 And i <= 90 Then q = i s = 120 - 240 * ((90 - q) ^ 2) / (90 ^ 2) Picture1.PSet Step(q, -s), vbGreen ElseIf i >= 90 And i <= 150 Then q = i s = 120 Picture1.PSet Step(q, -s), vbBlack ElseIf i >= 150 And i <= 190 Then q = i s = 120 - 240 * (q - 150) ^ 2 / 6400 Picture1.PSet Step(q, -s), vbBlue ElseIf i >= 190 And i <= 230 Then

机械原理大作业

机械原理大作业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机械原理大作业三 课程名称:机械原理 设计题目:齿轮传动设计 院系: 班级: 设计者: 学号: 指导教师: 设计时间: 1、设计题目 机构运动简图 机械传动系统原始参数

2、传动比的分配计算 电动机转速min /745r n =,输出转速m in /1201r n =,min /1702r n =, min /2303r n ,带传动的最大传动比5.2max =p i ,滑移齿轮传动的最大传动比4m ax =v i ,定轴齿轮传动的最大传动比4m ax =d i 。 根据传动系统的原始参数可知,传动系统的总传动比为: 传动系统的总传动比由带传动、滑移齿轮传动和定轴齿轮传动三部分实现。设带传动的传动比为5.2max =p i ,滑移齿轮的传动比为321v v v i i i 、、,定轴齿轮传动的传动比为f i ,则总传动比 令 4max 1==v v i i 则可得定轴齿轮传动部分的传动比为 滑移齿轮传动的传动比为 设定轴齿轮传动由3对齿轮传动组成,则每对齿轮的传动比为 3、齿轮齿数的确定 根据滑移齿轮变速传动系统中对齿轮齿数的要求,可大致选择齿轮5、6、7、8、9和10为角度变位齿轮,其齿数: 35,18,39,14,43,111098765======z z z z z z ;它们的齿顶高系数1=* a h ,径向间 隙系数25.0=*c ,分度圆压力角020=α,实际中心距mm a 51'=。

系统工程88 大作业

系统工程作业 《关于大学生选购电脑的分析》 09工商3班王浩0914******** 09工商1班周世超0914******** 09工商2班李坤坤0914******** 09工商2班王亚楠0914******** 09工商2班邹鼎恒0914******** 09工商2班申庆山0914******** 2012/5/10

关于大学生选购电脑的分析 摘要: 一:问题的提出: 今年的暑期快到了,大学生购置电脑热潮的时候随之也快了,联想到我们当初第一次买电脑时的迷茫,不知道从哪些方面考虑,不知道自己需要的是什么,往往只是听从他人的个人意见,但是那不一定是自己想要的。所以我们提出这个课题,通过对身边已经熟悉电脑使用的同学的调查,分析得到一般同学的最佳购置电脑方案。 众所周知现在常见的PC机一般有台式机、笔记本和平板电脑三种形式。台式机具有笔记本计算机所无法比拟的优点。对于同价位的笔记本和台式机,台式机的配置一定比笔记本的要高。液晶显示器比较大,看起来较舒服。台式机的机箱具有空间大、通风条件好的因素而一直被人们广泛使用。台式机的机箱方便用户硬件升级,如光驱、硬盘。笔记本电脑除了追求配置更高、速度更快、性能更好、也力求使自身更轻、更小、更方便,更方便,来适应时代发速发展的需要,因为在信息高速并大量传播的今天,人们需要快速地获取最新的信息。平板电脑(英文:Tablet Personal Computer)是一种小型、方便携带的个人电脑,以触摸屏作为基本的输入设备。它拥有的触摸屏(也称为数位板技术)允许用户通过触控笔或数字笔来进行作业而不是传统的键盘或鼠标。用户可以通过内建的手写识别、屏幕上的软键盘、语音识别或者一个真正的键盘(如果该机型配备的话)。 二:研究方法: 利用用层次分析法把问题分解为各个组成因素,将因素按支配关系分组,建立递阶层次结构,通过两两比较的方式确定层次中诸因素的相对重要性既权重,根据有关人员的判断确定备选方案,并用模糊评价法对方案进行评价。 三:研究结果: 我们将购置电脑应该考虑的因素列举为:价格、外观、配置、售后服务、性价比、使用寿命、便于携带,并对其进行层次结构分析,结果表明价格位于最上层,是电脑选购应考虑的最关键因素;性价比和便于携带位于第二层,也是关键因素;配置、寿命、售后服务、外观位于最底层。对三种选购方案评价表明:对于一般需求的大学生而言选择购买笔记本较为合理。 四:结论: 对于购置电脑应考虑的因素,各人的偏重点不一样,本次课题研究针对于普遍要求进行分析,结果分析就有一般性,笔记本使用方便,便于携带,使用时间长,用处广泛,适合与一般大学生,购买笔记本的主要考虑因素是配置与价格! 关键词:电脑;选择;模型;方案;影响因素

系统工程大作业-客舱安全风险综合分析

客舱安全风险综合分析 与控制机制研究 一、研究目标 通过本项目研究,实现清晰辨识客舱安全危险源的诱因及促成要素,建立客舱安全危险源数据库,理清不同危险源之间的相互作用;建立危险源与危险后果之间的关系及演变过程模型。 二、研究内容 1.客舱安全危险源表现形式

2.关系及演变过程 2.1 危险源的分类 危险源应分为三类,即一类危险源、二类危险源和三类危险源。 第一类危险源是系统内存在的,处于某种状态的、能够提供导致事故的最小能量的物质。是事故发生的最基本的因素,是决定事故严重度的因素,是各种能量意外释放的主体。 第二类危险源是满足能够导致第一类危险源的能量意外释放和使意外释放的能量演变为事故所需的必要条件的一切因素。是事故发生的必要条件,是决定事故发生可能性的因素。 第三类危险源是指能够影响或导致第一二类危险源产生的因素。包括人的失误和各种环境因素。第三类危险源虽然不能直接导致事故的发生,但能对第一、二类危险源的产生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一起安全事故的发生,是在第三类危险源的影响与作用下,第一、二类危险源相互作用的结果。第一类危险源是导致事故的能量主体,第二类危险源是促使第一类危险源导致事故的必要条件,第三类危险

源是第一、第二类危险源出现的前提。第三类危险源的存在,促使第一、二类危险源的出现与作用;第二类危险源的存在,使第一类危险源有可能失去控制而释放危险因素。 第一类危险源决定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第二类危险源决定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第三类危险源决定第一、二类危险源出现的可能性大小。对第三类危险源的辨识与控制,是实现系统本质安全化的必要条件。 2.2 重大危险源相互作用 里将风险定义为危险源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和后果的乘积,其中事故的可能性为危险源事故情景发生的概率,事故的后果考虑对人员的影响,以个体死亡率表示。在以上假设的基础上,对于飞机客舱内存在的多个危险源,其对区域内某一空间地理坐标为(x,y)处产生的个人风险由下公式计算: R(x,y) = ∑f s V S (x,y) (1) 式中:R(x,y)为危险源在位置(x,y)处产生的个人风险:f s为第S 个危险源发生事故的概率;V S (x,y) 为由第S个危险源发生事故在位置(x,y)处引起个体死亡的概率。 式(1)所求的个人风险值是一系列危险源发生事故的概率和相应的死亡率乘积的简单叠加,并未考虑到多个危险源之间的相互影响。为了清除的说明危险源之间的影响,如图所示:

系统工程大作业

《系统工程》大作业 姓名:崔敏饶培培廖广旺 陈思路谢超李钦成学院:机械工程学院 班级:12 工业 1 班 指导老师:肖华秀老师

城市道路交通问题分析 ——以武汉市为例 摘要:本文首先介绍了城市道路交通拥挤堵塞的相关概念及相关研究成果,介绍了目前城市道路交通状况,指出城市道路交通面临的主要问题有交通事故频繁发生,道路容量严重不足、汽车增长速度过快、公共交通系统不完善、交通管理技术水平低下、城市道路交通发展缺乏整体的交通发展战略等,然后以武汉市为例,具体分析了武汉市道路交通现状以及道路交通问题产生的原因,运用统计软件minitab,STELLA等对武汉市车辆数据进行了主成分分析,最后根据武汉市的具体情况,给出解决城市道路交通拥挤问题的具体方法和策略。 关键词:城市交通,交通事故,交通拥挤,解决方案 一.背景资料 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人流、物流、信息流以前所未有的密度涌向大中城市并向周边辐射,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人口不断集中。统计资料显示:超过百万人口的大城市数量从1978年的13个增加到2011年的42个,目前城市化水平已经达到50%。此种状态在带动城市交通需求高速增长,机动车辆增加的同时,也促进城市道路负荷加重,交通事故、交通堵塞日益加剧。交通拥堵使交通延误增大,行车速度降低、时间损失、燃料费用增加、排污量增大、城市环境恶化、诱发交通事故,直接影响人们的工作效率和身体健康。 当前,城市道路交通拥堵及交通事故的发生已经成为阻碍城市快速健康发展的焦点问题之一,其所造成的经济、安全和环境等重大损失已引起社会各方的广泛关注。例如,武汉市城市主干道平均车速比十年前降低50%以上,市区38个交叉口中,严重阻塞的达到40%;为了缓解城市交通拥堵,武汉市政府对交通基础设施投资不断加大,但交通拥堵问题并没用得到明显缓解,城市交通需求与交通供给之间的矛盾日趋尖锐,道路交通拥堵现象越发严重。 二.改进方案的生成 (一)交通事故分析及改进方案

系统工程学论文大作业

系统工程大作业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研发投资预算研究 姓名 专业 学号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研发投资预算研究 摘要:研发投入是一种高风险的投资,研发投入过多或过少都不利于企业的发展,而如何在企业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合理安排研发投入以荻取持续的竞争能力是企业研发管理的重点。应该说,研发投入系统是一种复杂的系统,本文首先对研发投资预算的方法进行了回顾,继而提出了运用系统动力学编制研发投资预算的思路并构建了基于系统动力学的研发投资预算模型,该模型将研发系统分为研发流程、研发团队和现金流等三个子模块并描述了研发投资预算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过程。最后,以电子产品为例运用该模型模拟了四种不同研发投资预算方案的效果。 关键词:系统动力学;研发投资;研发强度;研发流程 一、问题的提出 研发支出是企业为了获取长期的竞争能力而进行的一种投资。该项投资具有较高的风险。主要体现在研发本身的特征上。研发行为具有以下特征:其一,研发投资的50%以上为工程技术人员的薪酬支出。而企业的研发形成的知识积累也蕴含于工程技术人员的身上,因此,研发人员的流动就带来了企业研发投资的损耗(Hall,2002)。其二,研发投资本身具有较高的外部性。一个企业研发的产品无法完全排斥其他企业使用该项技术(Arrow,1962)。其三,研发投资存在一种加速陷阱的现象,即随着研发投资的加大,研发投资带给企业的盈利却是不断减少的(Brown,1999)。基于研发投资的以上特征,我们认为,企业的研发投资不是投的越多越好,理论上应该存在一个最优的金额。这样如何将有限的研发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特别是在不同的研发项目以及研发项目的不同阶段进行配置,将是企业研发投资管理的一个重要研究内容。同时,研发系统与其他商业系统一样,具有复杂的结构以及动态的特征,尤其是存在延迟效应、非线性以及多重反馈等,符合系统动力学方法应用的基本条件。系统动力学是分析研究信息反馈系统的学科,它强调系统结构与系统行为动态特性的关系,运用系统t程思想方法,

机械原理大作业

机械原理大作业 二、题目(平面机构的力分析) 在图示的正弦机构中,已知l AB =100 mm,h1=120 mm,h2 =80 mm,W1 =10 rad/s(常数),滑块2和构件3的重量分别为G2 =40 N和G3 =100 N,质心S2 和S3 的位置如图所示,加于构件3上的生产阻力Fr=400 N,构件1的重力和惯性力略去不计。试用解析法求机构在Φ1=60°、150°、220°位置时各运动副反力和需加于构件1上的平衡力偶M 。 b Array 二、受力分析图

三、算法 (1)运动分析 AB l l =1 滑块2 22112112/,/s m w l a s m w l v c c == 滑块3 21113113/cos ,sin s m l w v m l s ??== 212 113/sin s m w l a ?-= (2)确定惯性力 N w l g G a m F c 2 1122212)/(== N w l g G a m F 121133313sin )/(?-== (3)受力分析 i F F i F F x R D R x R C R 43434343,=-= j F j F F R R R 232323-==

j F i F j F i F F R x R y R x R R 2121121212--=+= j F F F y R x R R 414141+= 取移动副为首解副 ① 取构件3为分离体,并对C 点取矩 由0=∑y F 得 1323F F F r R -= 由0=∑x F 得 C R D R F F 4343= 由 ∑=0C M 得 2112343/cos h l F F R D R ?= ②取构件2为分离体 由0=∑x F 得 11212cos ?R x R F F = 由0 =∑y F 得 1123212sin ?F F F R y R -= ③取构件1为分离体,并对A 点取矩 由0=∑x F 得 x R x R F F 1241= 由0 =∑ y F 得 y R y R F F 1241= 由0=A M 得 1132cos ?l F M R b = 四、根据算法编写Matlab 程序如下: %--------------已知条件---------------------------------- G2=40; G3=100; g=9.8; fai=0; l1=0.1; w1=10; Fr=400; h2=0.8; %--------分布计算,也可将所有变量放在一个矩阵中求解------------------- for i=1:37 a2=l1*(w1^2); a3=-l1*(w1^2)*sin(fai); F12=(G2/g)*a2;

机械系统设计大作业

机械系统设计大作业

目录 第1章总体方案设计 (1) 1.1 研究给定的设计任务 (1) 1.2设计任务抽象化 (1) 1.3确定工艺原理方案 (1) 1.4工艺方案设计 (1) 1.5功能分解功能树 (2) 1.6确定每种功能方案 (2) 1.7确定边界条件 (2) 1.8方案评价 (3) 1.9方案简图 (3) 1.10总体布置 (4) 1.11总要参数的确定 (4) 1.12循环图 (4) 第2章执行系统设计 (6) 2.1运动分析 (6) 2.2动力分析 (6) 第3章传动系统设计 (9) 3.1动力机选择 (9) 3.2运动与动力参数的确定 (9) 3.3运动与动力参数确定 (9) 3.4传动零件设计计算 (10)

第1章总体方案设计1.1 研究给定的设计任务 编号名称电机冷却系统 设计单位起止时间 设计人员设计费用 设计要求 1功能主要功能:对大功率电机进行冷却 2适应性工作对象:大豆、小麦、玉米每次筛重:10kg~20kg 环境:多尘、振动 3性能动力:功率300w左右 整机重量小于25kg 外形尺寸1500×800×500 4工作能力三分钟完成一次振动分离 5可靠度98% 6使用寿命5年 7经济成本600元 8人机工程操作方便,便于筛选完的谷物收集9安全性有漏电保护 1.2设计任务抽象化 图1.1系统黑箱 1.3确定工艺原理方案 物理振动原理 1.4工艺方案设计

人工倒入适量谷物打开开关振动工作关闭电源 收集分离干净的谷物 图1.2工艺路线图 1.5功能分解功能树 图1.3功能树 1.6确定每种功能方案 分离功能:铁丝网格、带孔铁板、带孔塑料板 动力功能:电机 控制功能:开关 分功能 功能解 A B C 分离功能铁丝网格带孔铁板带孔塑料板1.7确定边界条件

机械原理大作业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机械原理大作业(一) 课程名称:机械原理 设计题目:连杆机构运动分析 院系:机电工程学院 班级: 设计者: 学号: 指导教师:

一、题目(13) 如图所示机构,已知各构件尺寸:Lab=150mm;Lbc=220mm;Lcd=250mm;Lad=300mm;Lef=60mm;Lbe=110mm;EF⊥BC。试研究各杆件长度变化对F点轨迹的影响。 二、机构运动分析数学模型 1.杆组拆分与坐标系选取 本机构通过杆组法拆分为: I级机构、II级杆组RRR两部分如下:

2.平面构件运动分析的数学模型 图3 平面运动构件(单杆)的运动分析 2.1数学模型 已知构件K 上的1N 点的位置1x P ,1y P ,速度为1x v ,1Y v ,加速度为1 x a ,1y a 及过点的1N 点的线段12N N 的位置角θ,构件的角速度ω,角加速度ε,求构件上点2N 和任意指定点3N (位置参数13N N =2R ,213N N N ∠=γ)的位置、 速度、加速度。 1N ,3N 点的位置为: 211cos x x P P R θ=+ 211sin y y P P R θ=+ 312cos()x x P P R θγ=++ 312sin()y y P P R θγ=++ 1N ,3N 点的速度,加速度为: 211211sin ()x x x y y v v R v P P ωθω=-=-- 211121sin (-) y y y x x v v R v P P ωθω=-=- 312131sin() () x x x y y v v R v P P ωθγω=-+=--312131cos()() y y y x x v v R v P P ωθγω=-+=-- 2 212121()()x x y y x x a a P P P P εω=---- 2 212121()() y y x x y y a a P P P P εω=+--- 2313131()()x x y y x x a a P P P P εω=---- 23133(1)(1) y y x x y y a a P P P P εω=+--- 2.2 运动分析子程序 根据上述表达式,编写用于计算构件上任意一点位置坐标、速度、加速度的子程序如下: 1>位置计算 function [s_Nx,s_Ny ] =s_crank(Ax,Ay,theta,phi,s) s_Nx=Ax+s*cos(theta+phi); s_Ny=Ay+s*sin(theta+phi); end 2>速度计算 function [ v_Nx,v_Ny ] =v_crank(s,v_Ax,v_Ay,omiga,theta,phi) v_Nx=v_Ax-s*omiga.*sin(theta+phi); v_Ny=v_Ay+s*omiga.*cos(theta+phi); end 3>加速度计算 function [ a_Nx,a_Ny ]=a_crank(s,a_Ax,a_Ay,alph,omiga,theta,phi) a_Nx=a_Ax-alph.*s.*sin(theta+phi)-omiga.^2.*s.*cos(theta+phi);

系统工程大作业

系统工程大作业 班级:工程 1301 天伦 0123 姓名:

基于ISM/AHP 方法的大学生 就业难对策研究 高校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其就业问题,关系到我国 经济建设、社会稳定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关系到高等教育的持 续健康协调发展,是我们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 高校大学生的就业工作,力争让每一名大学生都能及时、充分地将 其所学的知识技能应用于社会实践,既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 的现实要求,也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长远需要。 一.大学生就业难的实际情况 现实中,中国大学生在数量、质量、结构上的供给均与用人单位的要求存在一定程度上的错位,从而导致大学生就业市场供求关系失去平衡。 从经济学角度上来说,就是供过于求。每年毕业生的人数比社会上所需要的就业岗位数量多得多,而且这个差距还在逐年的增大。有关资料表明,从2001 年至2006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从110万增加到410万, 是扩招前的四倍,而2009年更是达到了610 万的新高度,然而用 人岗位增加比例却远远小于此数目。不仅在数量上,这种差距在结构和质量上也越来越明显,专业扎堆现象严重,热门专业人才过剩。2007 年,我国大学毕业生历史性地超过了495 万人,随着大学扩招人数的 激增,一提到大学生就业难,人们很容易把责怪的矛头对准近几年 的高校扩招,然而,笔者认为,高校扩招并不是大学大学生就业难的 根本原因。从高校扩招的目的来看扩招在于让更多人受到良好的教育;从长远来看,扩招将会制造出更多的高素质人才,他们将为中

国创造出更多的就业机会。大学生就业难虽然已成为一个社会性问题,但远没有达到不可救药的程度,只是一个相对性暂时的难题。 二解析递阶模型(ISM)的建立 ①相关因素的确定 A 外部原因。 我国整体就业形势的严峻。 高等教育结构的不合理。 学校缺乏对毕业生的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 社会和家人的观念。 B 外部原因 1)就业认知有偏差。 2)就业价值取向失衡。 3)就业能力不足。 ISM方法基本步骤如下: ① 解释结构模型基本步骤如下: 1)建立系统要素关系表;

系统工程大作业

系统工程课程大作业 课题名称基于层次分析法和因子分析的教师教学满意度评价体系小组成员余璇(2014202097)司小菲(2014202093) 张雪艳(2014202098)黄利福(2014262050) 武晓帅(2014262043)刘静文(2014202095) 2015年1 月8日

1 本文选题背景及意义 开展高等教育的教学评价,对高等教育适应形势、面向社会、加快发展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是高等教育事业本身发展的需要。然而传统的评价方式存在某些弊端,譬如教学评价制度不公平、不合理,并不能真正评价出教师工作的真实情况。 本文首先介绍了介绍了教学评价的相关问题和目前高等教学评价的目的和意义,分析了目前高等教学评价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把因子分析法应用到高等教学评价中的观点。学校课堂教学水平的优劣将会影响到学生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学校教育工作的质量。课堂教学评价是教学评价的核心。传统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方法或多或少受一些主观因素的影响,特别是高等课堂教学有其自己的特点,将因子分析的方法应用于高等课堂教学评价中,对教学质量评价的数据进行因子分析,找出几个相互独立的因子变量,计算教师在每个因子上的得分,能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做出较为全面、客观的评价,有利于教师发现自己的不足,确定自己发展的方向,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本文应用因子分析模型对高等教学评价中的课堂教学评价进行了详细论述和有关的数据分析。因子分析在高等教学评价中有很重要的应用,鉴于篇幅所限,本文对于因子分析在高等教学评价其它方面的应用只进行了理论性的论述,但对于以后深入研究因子分析在高等教学评价中其它方面的应用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2 指标体系的构建 2.1因子分析法建立层次结构模型 多元线性回归广泛应用于顾客满意度定量测评中,一般情况下,可由最小二乘法求得模型参数的最优无偏估计。但在实际应用中,由于影响因素的本质特征很难做到完全独立,它们间往往存在着某种程度上近似于线性关系的内在联系,即多重共线性。当共线性趋势非常明显时,如果还强行实施最小二乘回归,往往会导致很多问题。因子分析是一种将多变量化简的技术,目的是分解原始变量,从中归纳出潜在的“类别”相关性较强的指标归为一类,每一类变量代表了一个共同因子,而不同类之间的相关性则很小,这样将原来的多个相互关联的指标组合成相互独立的少数几个能充分反映总体信息的指标,从而在不丢掉主要信息的前提下解决了变量间的多重共线性问题。近年来,因子分析在指标评价体系构建

机械原理大作业

机械原理大作业三 课程名称: 机械原理 级: 者: 号: 指导教师: 设计时间: 1.2机械传动系统原始参数 设计题目: 系: 齿轮传动设计 1、设计题 目 1.1机构运动简图 - 11 7/7777777^77 3 UtH TH7T 8 'T "r 9 7TTTT 10 12 - 77777" 13 ///// u 2

电动机转速n 745r/min ,输出转速n01 12r/mi n , n02 17r /mi n , n°323r/min,带传动的最大传动比i pmax 2.5 ,滑移齿轮传动的最大传动比 i vmax 4,定轴齿轮传动的最大传动比i d max 4。 根据传动系统的原始参数可知,传动系统的总传动比为: 传动系统的总传动比由带传动、滑移齿轮传动和定轴齿轮传动三部分实 现。设带传动的传动比为i pmax 2.5,滑移齿轮的传动比为9、心、「3,定轴齿轮传动的传动比为i f,则总传动比 i vi i vmax 则可得定轴齿轮传动部分的传动比为 滑移齿轮传动的传动比为 设定轴齿轮传动由3对齿轮传动组成,则每对齿轮的传动比为 3、齿轮齿数的确定 根据滑移齿轮变速传动系统中对齿轮齿数的要求,可大致选择齿轮5、6、 7、8 9和10为角度变位齿轮,其齿数: Z5 11,Z6 43,Z7 14,Z8 39,Z9 18,乙。35 ;它们的齿顶高系数0 1,径向间隙

系数c 0.25,分度圆压力角200,实际中心距a' 51mm。 根据定轴齿轮变速传动系统中对齿轮齿数的要求,可大致选择齿轮11、12、13和14为角度变位齿轮,其齿数:Z11 z13 13,乙 2 z14 24。它们的齿顶高系数d 1,径向间隙系数c 0.25,分度圆压力角200,实际中心距 a' 46mm。圆锥齿轮15和16选择为标准齿轮令13,乙 6 24,齿顶高系数 h a 1,径向间隙系数c 0.20,分度圆压力角为200(等于啮合角’)。 4、滑移齿轮变速传动中每对齿轮几何尺寸及重合度的计算 4.1滑移齿轮5和齿轮6

《系统工程大作业》

系统工程期中作业

4-6题 方法:excel 第一步:将数据整理成表格,如下图所示: 第二步:把数据转化成散点图形式: 第三步:初始值的计算,如下图E2所示,插入函数AVERACE,选择数据C3:C13,得到下图数据,F2,G2数值与E2相等,一次填入表格。 第四步:计算平滑系数,使用计算器和平滑系数的公式α=2/(11+1)=0.17,填入表格中。第五步:计算一次平滑系数,首先计算E3,输入函数f x=D3*C3+(1-D3)*E2,回车得到如下图所示数据,然后一次填充E4:E13,选择仅填充格式。

第六步:计算二次平滑系数,首先计算F3,输入函数f x=D3*E3+(1-D3)*F2,回车得到如下图所示数据,然后一次填充F4:F13,选择仅填充格式。 第七步:计算三次平滑系数,首先计算G3,输入函数f x =D3*F3+(1-D3)*G2,回车得到如下图所示数据,然后一次填充G4:G13,选择仅填充格式。 整体表格数据如下图所示: 将平滑数据和原始的粮食总产量数据转化成折线图的形式,如下图所示: 第八步:计算非线性方程系数。 1、a的计算:函数公式f x=D13*D13*(E13-2*F13+G13)/(2*(1-D13)*(1-D13)),得到结果如下图所示:

2、b的计算:函数公式 f x=D13*((6-5*D13)*E13-2*(5-4*D13)*F13+(4-3*D13)*G13)/(2*(1-D13)*(1-D13)),得到结果如下图所示: 3、c的计算:函数公式f x =3*E13-3*F13+G13,得到结果如下图所示: 综上所述,可得出非线性方程为:y11=0.00935T2+0.308097T+11.51887 第九步,预测2005年的粮食总产量,函数公式 f x=D14*(B17-B13)*(B17-B13)+D15*(B17-B13)+D16,得到结果如下图所示:

控制原理大作业

控制理论与应用 大作业 学部:运载工程与力学学部学院:汽车工程学院 班级:运英1301 学生姓名:盛鑫 学号:201373028 大连理工大学 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作业题目: 某直流电机转速控制系统如下图所示,其中电机电枢传递函数中的参数K为你学号的最后两位数字。试按以下要求完成设计与分析,可团队完成,亦可单独完成,团队成员不超过三人。 直流电机转速控制系统 1. 写出被控对象的传递函数。 2. 设计PID控制器,分析控制器参数调节对单位阶跃响应的影响。 3. 在实际工程应用中,常常需要对控制器的输出进行限幅,请对限幅前后的系统性能进行对比分析,并举例分析限幅的必要性。 4. 目前有多种改进的PID控制算法,请调研其中一种,并介绍其特点。 5. 请结合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性能要求、各性能要求之间的关系或自动控制的基本原理,从以下几个方面中选取一个主题谈谈本门课程学习对你的影响:(1)自动控制理念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或文化的影响;(2)对你未来的研究、实践、应遵守的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或应履行的责任的影响。

1. 写出被控对象的传递函数。 我的学号是201373028,K=28; 被控对象的主要环节由G1~G4组成,其传递函数为: 通过matlab编写: s=tf('s'); K=28; G1=K/(s+K); G2=13.33/s; G12=feedback(G1*G2,1); G3=26347/(s+599); G4=5.2; G=G12*G3*G4 G = 5.114e07 ------------------------------------- s^3 + 627 s^2 + 1.715e04 s + 2.236e05 2. 设计PID控制器,分析控制器参数调节对单位阶跃响应的影响。 单位阶跃输入下,系统的期望输出为1/H(s)=1/0.0118=84.7458。 (1) 首先采用比例控制,令Kp分别取4、5、6、7、8,且Ti→∞,Td=0时,绘制系统的阶跃响应曲线: s=tf('s'); K=28; G1=K/(s+K); G2=13.33/s; G12=feedback(G1*G2,1); G3=26347/(s+599); G4=5.2; G=G12*G3*G4 for Kp=4:8 Gc=feedback(Kp*G,0.0118); step(Gc); hold on;

哈工大机械原理大作业

连杆的运动的分析 一.连杆运动分析题目 图1-13 连杆机构简图 二.机构的结构分析及基本杆组划分 1.。结构分析与自由度计算 机构各构件都在同一平面内活动,活动构件数n=5, PL=7,分布在A、B、C、E、F。没有高副,则机构的自由度为 F=3n-2PL-PH=3*5-2*7-0=1 2.基本杆组划分 图1-13中1为原动件,先移除,之后按拆杆组法进行拆分,即可得到由杆3和滑块2组成的RPR II级杆组,杆4和滑块5组成的RRP II级杆组。机构分解图如下:

图二 图一 图三 三.各基本杆组的运动分析数学模型 图一为一级杆组, ? c o s l A B x B =, ? sin lAB y B = 图二为RPR II 杆组, C B C B j j B E j B E y y B x x A A B S l C E y x S l C E x x -=-==-+=-+=0000 )/a r c t a n (s i n )(c o s )(?? ? 由此可求得E 点坐标,进而求得F 点坐标。 图三为RRP II 级杆组, B i i E F i E F y H H A l E F A l E F y y l E F x x --==+=+=111)/a r c s i n (s i n c o s ??? 对其求一阶导数为速度,求二阶导数为加速度。

lAB=108; lCE=620; lEF=300; H1=350; H=635; syms t; fai=(255*pi/30)*t; xB=lAB*cos(fai); yB=lAB*sin(fai); xC=0; yC=-350; A0=xB-xC; B0=yB-yC; S=sqrt(A0.^2+B0.^2); zj=atan(B0/A0); xE=xB+(lCE-S)*cos(zj); yE=yB+(lCE-S)*sin(zj); a=0:0.0001:20/255; Xe=subs(xE,t,a); Ye=subs(yE,t,a); A1=H-H1-yB; zi=asin(A1/lEF); xF=xE+lEF*cos(zi); vF=diff(xF,t); aF=diff(xF,t,2); m=0:0.001:120/255; xF=subs(xF,t,m); vF=subs(vF,t,m); aF=subs(aF,t,m); plot(m,xF) title('位移随时间变化图像') xlabel('t(s)'),ylabel(' x') lAB=108; lCE=620; lEF=300; H1=350; H=635; syms t; fai=(255*pi/30)*t; xB=lAB*cos(fai); yB=lAB*sin(fai); xC=0;

哈工大机械原理大作业二凸轮机构设计(29)

设计说明书 1 设计题目 如图所示直动从动件盘形凸轮机构,其原始参数见下表,据此设计该凸轮机构。 2、推杆升程、回程运动方程及位移、速度、加速度线图 2.1凸轮运动理论分析 推程运动方程: 01cos 2h s π?????=-?? ?Φ???? 1 00sin 2h v πωπ??? = ?ΦΦ?? 22 12 00cos 2h a πωπ???= ?ΦΦ?? 回程运动方程: ()0' 1s s h ?-Φ+Φ?? =- ??Φ ? ? 1'0 h v ω=- Φ 0a = 2.2求位移、速度、加速度线图MATLAB 程序 pi= 3.1415926; c=pi/180; h=140; f0=120; fs=45; f01=90; fs1=105; %升程 f=0:1:360; for n=0:f0

s(n+1)=h/2*(1-cos(pi/f0*f(n+1))); v(n+1)=pi*h/(2*f0*c)*sin(pi/f0*f(n+1)); a(n+1)=pi^2*h/(2*f0^2*c^2)*cos(pi/f0*f(n+1)); end %远休程 for n=f0:f0+fs s(n+1)=140; v(n+1)=0; a(n+1)=0; end %回程 for n=f0+fs:f0+fs+f01 s(n+1)=h*(1-(f(n+1)-(f0+fs))/f01); v(n+1)=-h/(f01*c); a(n+1)=0; end %近休程 for n=f0+fs+f01:360; s(n+1)=0; v(n+1)=0; a(n+1)=0; end figure(1);plot(f,s,'k');xlabel('\phi/\circ');ylabel('s/mm');grid on;title('推杆位移线图') figure(2);plot(f,v,'k');xlabel('\phi/\circ');ylabel('v/(mm/s)');grid on;title('推杆速度线图') figure(3);plot(f,a,'k');xlabel('\phi/\circ');ylabel('a/(mm/s2');grid on;title('推杆加速度线图') 2.3位移、速度、加速度线图

系统工程。大作业,西工大

一:系统科学简介 概述:系统科学是以系统为研究对象的基础理论和应用开发的学科组成的学科群。它着重考察各类系统的关系和属性,揭示其活动规律,探讨有关系统的各种理论和方法。系统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正在从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向社会科学广泛转移。 分类:系统科学即以系统思想为中心、综合多门学科的内容而形成的一个新的综合性科学门类。系统科学按其发展和现状,可分为狭义和广义两种。 定义:系统工程没有一个固定的定义不同的领域,不同的人对其定义和描述不一,但整体的系统工程思想是大致统一的。 大英百科全书(1974) :系统工程是一门把已有学科分支中的知识有效地组合起来用以解决综合化的工程技术。 ●日本工业标准JIS8121(1967) :系统工程是为了更好地达到系统 目的,对系统的构成要素、组织结构、信息流动和控制机构等进行分析与设计的技术。 ●美国的切斯纳 (1967) :虽然每个系统都是由许多不同的特殊功 能部分所组成,而这些功能部分之间又存在着相互关系,但是每一个系统都是完整的整体,每一个系统都有一定数量的目标。系统工程则是按照各个目标进行权衡,全面求得最优解的方法,并使各组成部分能够最大限度地相互协调。 二:系统工程方法论 在从事系统工程的研究中,长期以来逐渐形成一套科学的工作方

法,按照这样的方法,一般就可以了解一个系统,对于复杂的系统,按照这样的方法就不会感到无从下手。不同的研究对象因特点各不相同,虽然具体处理方法不尽相同,但仍可提炼出一般方法即方法论。 系统工程的方法论有:霍尔三维结构模式,切克兰德学习模式,检查表模式,综合集成研讨厅模式等。 三:系统工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 系统工程的目的是实现最优化问题,经过系统工程的发展,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可以将这个问题看作是一个系统,无论是工业上,农业上,交通,航天,软件工程乃至整个地球都可以看作是一个系统,在解决或者实现这样的系统时,我们归结出了一个用系统工程思想来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 运用方法论 反馈 四:系统工程在的应用实例 1大学选择影响因素分析 根据实际调研和查阅资料情况,大学选择影响因素有一下四点主要因素: (1)录取可能性。因为每个人高考成绩都是固定的,我们不可能因为哪个学校是最好的我们就选哪个学校,这样的话清华、北大就要挤满了。在我们知道自己的分数之后,我们必须要根据自己的分数来确定我们最有希望报考哪个高校。 问题提出 建立模型 系统分析 系统仿真

系统工程大作业

系统工程大作业 班级:工程1301 姓名:韦天伦 学号:201304060123

基于ISM/AHP方法的大学生 就业难对策研究 高校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其就业问题, 关系到我国经济建设、社会稳定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关系到高等教育的持续健康协调发展, 是我们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高校大学生的就业工作, 力争让每一名大学生都能及时、充分地将其所学的知识技能应用于社会实践, 既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 业的现实要求, 也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长远需要。 一.大学生就业难的实际情况 现实中,中国大学生在数量、质量、结构上的供给均与用人单位的要求存在一定程度上的错位,从而导致大学生就业市场供求关系失去平衡。从经济学角度上来说,就是供过于求。每年毕业生的人数比社会上所需要的就业岗位数量多得多,而且这个差距还在逐年的增大。有关资料表明,从2001年至2006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从110万增加到410万,是扩招前的四倍,而2009年更是达到了610万的新高度,然而用人岗位增加比例却远远小于此数目。不仅在数量上,这种差距在结构和质量上也越来越明显,专业扎堆现象严重,热门专业人才过剩。2007 年, 我国大学毕业生历史性地超过了495 万人, 随着大学扩招人数的激增, 一提到大学生就业难, 人们很容易把责怪的矛头对准近几年的

高校扩招, 然而, 笔者认为, 高校扩招并不是大学大学生就业难的根本原因。从高校扩招的目的来看扩招在于让更多人受到良好的教育; 从长远来看, 扩招将会制造出更多的高素质人才, 他们将为中国创造出更多的就业机会。大学生就业难虽然已成为一个社会性问题, 但远没有达到不可救药的程度, 只是一个相对性暂时的难题。 二.解析递阶模型(ISM)的建立 ①相关因素的确定 A 外部原因。 (1)我国整体就业形势的严峻。 (2)高等教育结构的不合理。 (3)学校缺乏对毕业生的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 (4)社会和家人的观念。 B 外部原因 (1)就业认知有偏差。 (2)就业价值取向失衡。 (3)就业能力不足。 ISM方法基本步骤如下:

哈工大机械原理大作业凸轮机构设计题

Har bi n I nst i t ute of Technol ogy 械原理大作业二课程名称:机械原理 设计题目:凸轮机构设计 凸轮推杆运动规律 1.运动规律(等加速等减速运动) 推程 0 450 推程 450900 2.运动规律(等加速等减速运动) 回程16002000 回程20002400 ds s 三.推杆位移、速度、加速度线图及凸轮d线图 采用VB编程,其源程序及图像如下: 1.位移: Private Sub Command1_Click() Timer1.Enabled = True ' 开启计时器 End Sub Private Sub Timer1_Timer() Static i As Single

表角度 Picture1.CurrentX = 0 Picture1.CurrentY = 0 1 = i + 0.1 If i <= 45 Then q = i s = 240 * (q / 90) ^ 2 Picture1.PSet Step(q, -s), vbRed ElseIf i >= 45 And i <= 90 Then q = i s = 120 - 240 * ((90 - q) ^ 2) / (90 ^ 2) Picture1.PSet Step(q, -s), vbGreen ElseIf i >= 90 And i <= 150 Then q = i s = 120 Picture1.PSet Step(q, -s), vbBlack ElseIf i >= 150 And i <= 190 Then q = i s = 120 - 240 * (q - 150) ^ 2 / 6400 Picture1.PSet Step(q, -s), vbBlue Dim s As Single, q As Single 'i 作为静态变量,控制流程; s 代表位移; q 代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