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设计构成教学大纲

设计构成教学大纲

设计构成教学大纲
设计构成教学大纲

《设计构成》教学大纲

《构成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构成》课程教学大纲 适用专业:艺术类各专业 课程编号: 总课时:64学时/4学分 大纲执笔人:毕宇娟 大纲审核人: 一、本课程的性质、任务和目的 1、课程性质:构成是现代艺术的基础,是现代艺术设计诸多领域中应用极为 广泛,是美术设计专业的一门基础课和必修课。 2、课程任务:通过学习形式美的法则,培养创造新型的基本方法,从形态的知 觉和心理立场出发,探讨研究造型和构图基本规律,从而培养学 生的审美情趣、设计意识和构成能力,同时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图 形想象和创意能力。 3、教学目标:增强学生对外界事物的感受力、创造力和想象力,突出抽象表现 的训练手法。培养其构思、设计能力。 二、学习本课程学生应先修的课程 本课程以《素描》、《设计色彩》为基础,并与之相配合,利用一定的造型知识设计构成造型与形式,同时又为《构成》等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因此,教学过程应注意各课程之间的衔接和配合。 三、课程内容和教学要求、建议学时分配 (一)课程理论教学内容和要求

教学内容: 1、第一章平面构成的构成要素 教学内容:1、构成的分类 2、平面构成的造型要素 3、点、线、面的情感特征 教学要求:本章内容是学习后面内容的一个理论基础,也是贯穿整个构成内容的主线,学习时注意掌握点、线、面的表现。 2、第二章重复构成 教学内容:1、重复构成的概念 2、基本形的组合关系 3、特殊重复 4、重复构成的形式 教学要求:了解重复构成的有关概念,为学习后续章节打下基础。 3、第三章渐变构成 教学内容:1、渐变构成的分类 2、渐变构成的特征 3、渐变构成在设计中的运用 4、联想渐变构成 教学要求:了解渐变构成的概念,注意渐变构成的始形与终形,大小比例与渐变全过程的数量以及渐变形状的局部与整体的关系,掌握渐变 的构成方法在设计实例中对设计意念表达的作用,思考运用渐变 构成怎样完成一幅平面设计作品。 4、第四章特异构成 教学内容:1、特异构成的概念 2、特异构成的形式 3、特异构成的运用 4、特异构成的特征

服装美术设计基础教学大纲

服装美术设计基础教学大纲 一、说明 1、课程性质和容 服装美术设计基础是服装专业基础课程。它从服装专业的特殊需要出发,以服装设计需要掌握的人体结构知识、色彩知识、服饰图案和服装技法为主要教学容。 2、课程的主要任务和要求 通过教学,使学生懂得服装美术设计方面基础知识,对服装美术设计有较完整、系统的了解。通过训练,提高学生服装美术设计的造型能力、艺术表现和审美修养。 3、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A、服装美术设计基础教学的讲课、练习,应遵循从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 B、教学过本课程的理论讲授和作业训练,使学生掌握服装设计基本的造型能力和表现技能。 C、利用幻灯片、录像、图片、画等教学手段,让学生观察和欣赏古今中外的优秀服装美术设计作品,以开拓学生的视野。 二、学时分配表

三、课程容及要求 第一章服装人体画法 教学要求 学习人体结构和人体运动规律,掌握体绘画的基本表现技法,在设计时熟练地运用这些知识和技法,使设计的艺术效果获得圆满成功。 教学容 §1—1素描基本知识 一、写生的工具 二、写生的位置和用笔的姿势 三、写生的步骤与方法 §1—2立方体的画法

§1—3圆柱体的画法 §1—4球体的画法 §1—5组合体的画法 §1—6人体头部的画法 一、眼睛的画法 二、鼻子的画法 三、嘴唇的画法 四、头部的画法 §1—7人体四肢的画法 一、上肢的画法 二、下肢的画法 §1—8服装人体的画法 一、人体比例 二、人体的形态特征 三、站立服装人体的画法 四、服装人体的动态 第二章服装的画法 教学要求 本章主要通过对服装画法的学习,使学生明确服装画法的重要意义,掌握服装的结构特征和制作方法,掌握表达服装结构和制作方法的绘画形式。 教学容 §2—1服装缝制基础工艺的表现 一、缝合 二、收褶 三、安装拉链 四、边缘处理 五、绳结与扣件 §2—2服装款式图的画法 一、上衣的画法 二、裙子和裤子的画法 三、服装款式图的表现技法 §2—3服装效果图的画法 一、上衣的画法 二、裤子的画法 三、裙子的画法 四、整体的画法 五、效果图的表现技法 第三章服装形式美的基本法则 教学要求 本章通过多种练习和对服装形式美的基本法则的学习,使学生学会服装画的绘制方法,掌握一些艺术形式法则,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创作能力。 教学容

《创意设计》教学大纲

《创意设计》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 创意设计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课程代码:1202050408213 学分:3分 总学时:48学时 适用专业:艺术设计四年制本科专业 先修课程: 设计素描设计色彩基础图案 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 本课程为艺术设计专业必修课.图形设计以其独有的思维特征,思维模式和思维定位及丰富的表现技巧被广泛地应用于视觉传达设计的各个领域.如广告设计,包装设计,书籍装帧设计,商业摄影等等.本课程是将素描,色彩等课程中获得的基本技能通过系统的思维训练和图形组织,设计创造出具有独特的,富于视觉冲击力,美感的创意图形.是启发创造思维,引导学生创造新的图形的一个重要环节.重在培养学生在有效传播信息的基础上提高图形的独创性,形式美感和审美趣味的能力.开发学生对于充满想像力,富有情趣和形式美感的图形样式的探讨,使他们的设计与创造能力达到一个新的台阶. 二,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 教学要求: 1,全面介绍图形设计的概念,图形语言的特征,图形设计的发展状况和应用价值2,重点讲授创意图形的思维特征,思维模式和创意图形的组织方式 3,介绍图形设计的表现手法,并结合思维模式和组织方式进行系统训练 教学内容: 第一章图形设计概述 教学内容: 1,图形的起源,概念和含义 2,图形的语言特征和传播特征 3,创意的含义及意义 4,创意图形的应用 教学重点:1,图形的语言特征和传播特征 2,创意的含义和意义 教学难点:对创意的含义及意义的理解和把握 教学要求:结合充分的图形设计作品及其应用范例进行启迪教学 第二章创意图形的思维 1,创意图形的思维特征 2,创意图形的思维模式 教学重点: 创意图形的思维特征和思维模式 教学难点:1,学生对思维模式的具体应用能力 2,学生思维的活跃度和开阔度以及独创性培养 教学要求:以切合学生思维特征的练习拓展思维的活跃度和开阔度 第三章创意图形的组织形式 1,同构图形

《平面构成》教学大纲

《平面构成》课程教学大纲 系(部):信息工程系 教研室:应用教研室 日期:2010年01月12日

《平面构成》教学大纲(36课时)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代码:0411104 2、课程名称:《平面构成》 3、学时/学分:36学时/2学分 4、先修课程:无 5、面向对象:广告媒体开发/室内装潢设计专业专科生 6、开课系(部):信息工程系 7、教材、教学参考书: 《平面构成》主编于国瑞清华大学出版社 二、课程的性质、任务及教学目标 课程性质:《平面构成》属于我系的关于计算机应用技术平面设计类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是室内装潢设计和广告媒体设计两个专业共同开设的一门必修专业基础课程。 课程任务: 《平面构成》课程基本的教学任务,在于指导学生通过一定数量的平面构成设计练习,掌握平面构成设计的基本技能,掌握装饰图案、抽象图案、几何图案的表现手段,并在练习的基础上掌握形式美的基本法则,掌握平面构成的各种基本表现手法。本课程要求将形态分解为各种要素,从简单到复杂地研究这些要素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能按照一定的形式美的构成原则进行组合设计,能通过抽象形态体现形式美的法则,着重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设计创造能力。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基础造型能力,使其掌握理性和感性相结合的设计方法,拓展设计思维,为专业设计提供方法和途径,同时也为从事广告媒体开发与室内装潢设计提供技法支持,为今后的专业设计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

1:平面构成概述 教学内容: 1.1构成的概念 1.2平面构成的定义 1.3平面构成的学习目的 1.4平面构成研究的内容 1.5平面构成应用 教学重点:平面构成的学习目的,平面构成研究的内容. 2:平面构成的形式美法则 教学内容: 2.1对比与统一 2.2对称与均衡 2.3节奏与韵律 2.4比例与权衡 教学重点:本章的四节内容均为重点. 教学难点:本章四节内容的掌握与在具体构成中的灵活运用. 3:平面构成的基本要素——点线面 教学内容: 3.1点 3.2线 3.3面 教学重点:点,线,面的性格及构成方法. 教学难点:点,线,面构成方法的灵活运用. 4: 基本形与骨骼 教学内容: 4.1基本形 4.2骨骼 教学重点:基本形的形态关系,骨骼的分类. 教学难点:对基本形进行八种形态的自由组合,骨骼在构成中的完美运用. 5:分割构成法 教学内容:

服装制作工艺教学大纲

服装制作工艺教学大纲 一、说明 1、课程性质和内容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服装设计与制作专业的课程。主要内容有:服装制作工具、手缝与熨烫工艺、缝纫基础、女装裁剪与制作、男装裁剪与制作等。 2、课程的主要任务和要求 通过教学,使学生达到下列要求: (1)熟悉服装制作过程中常用工具及其特点。 (2)掌握服装制作技术中基本手针工艺、机缉技术及熨烫工艺中的“推、归、拔、烫”等技巧。 (3)熟练掌握男女服装典型品种的裁剪与制作程序及工艺要求。 3、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在教学中,应将基本知识、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有机的结合起来。 (2)要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做到因材施教。 (3)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学时分配表 三、课程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服装制作工具 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制作服装所用的各类工具,掌握有关工具的使用方法、特点及其功能。教学内容 §1—1 缝纫工具 一、针具 二、顶针剪刀 三、剪刀 四、尺 五、画粉 六、锥子 七、镊子 §1—2 熨烫工具 一、熨斗 二、垫呢 三、水布 四、汤凳 五、铁凳 六、馒头 第二章手缝与熨烫工艺 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对手缝工艺从基本掌握到熟练掌握,从而达到熟能生巧的目的。 教学内容 §2—1 手缝工艺 一、拱针 二、寨针 三、打线钉 四、缲针 五、纳针 六、倒钩针 七、三角针 八、杨树花针 九、拉线袢 十、锁缝 §2—2 熨烫工艺 一、基本烫法 二、熨烫的作用 三、熨烫的类型 第三章缝纫基础 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掌握基础技工技术,并能熟练地使用缝纫机。 教学内容 §3—1 缝纫技巧 一、平缝 二、包缝 三、来去缝 四、分开缝 五、搭缝

图案设计与装饰画教学大纲

《图案设计与装饰画》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课程类型:专业必修课 课程名称:图案设计与装饰画英文名称: 学分: 4 适用专业:动漫艺术设计 《立体构成》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图案与装饰画》是艺术设计专业的基础课程,作为专业选修课程进行教学。掌握了该课程的知识能力,能为将来从事艺术设计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和艺术修养。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 在艺术设计教学中,专业选修课程和基础课程是整个教学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而《图案与装饰画》是各种设计专业共同的基础课。图形是艺术设计不能缺少的元素,而图案与装饰画是设计最初的基本形式,了解图案与装饰画,掌握图案与装饰画设计原理,是为设计铺下基石的较好途径。 三、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联系 本课程宜在第二阶段开设,可在设计素描、设计色彩等课程之后进行。 四、教学的学时分配

五、参考书 参考书: 《图案设计艺术》作者:鲍小龙、刘月蕊出版社:东华大学出版社 《装饰艺术设计》作者:唐星明、甘小华编著出版社:重庆大学出版社 《装饰画设计》作者:张一民编著出版社:山东美术出版社 《图案设计基础》作者:张美荣著出版社:河北美术出版社 六、教学方法与手段建议 图案设计与装饰画采用课堂讲解(多媒体辅助教学)与实例分析(幻灯片)相结合方法进行。作业练习首先根据学生差别进行个别辅导,其次再汇集作业进行综合分类讲评,找出作业中普遍出现的问题和常识性的错误。 七、课程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办法 考察的方式进行考试,出勤占10% ,平时作业成绩占20%,期末考察占70%。 第二部分课程内容大纲 第一章:图案与装饰画概述(2学时) 一、本章的教学目的和要求: 教学目的:了解图案与装饰画的基本概念、.类别、艺术特征和工艺,理解图案与装饰画的含义。 教学要求: 理解图案与装饰画教育的意义和社会功能。 二、教学内容及要求: 内容: 第一节图案与装饰画的概念与类别 一、图案与装饰画的概念 图案与装饰画有多层次的含义,广义指对造型结构,色彩及图形构成的设想,并依据材料要求、制作要求、实用功能、审美要求的创作来设计作品;狭义是指器物上的装饰图形。 二、图案与装饰画的类别 1.从图案与装饰画的用途来看,分为日用品装饰图案和陈设品装饰图案。 2.从基础训练和实际应用来看,分为基础装饰图案和专业装饰图案。 3.从图案与装饰画的空间来看,分为平面装饰图案和立体装饰图案。 4.从图案与装饰画的取材来看,分为植物装饰图案、动物装饰图案、几何装饰图案、人物装饰图案、

《构成》教学大纲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 广告(设计与制作方向)专业(开放专科) 《构成》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构成》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项目“广告”专业(专科)设计与制作方向的专业基础课(必修),本课程4学分,课内72学时,2008年春季开课。本课程是广告设计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 具有很强的实用性。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和训练,使学生建立新的思维方法和设计观念,了解并掌握构成的原理、方式以及构成在设计艺术中的应用,培养造型能力及多种表现手法。目的是为学生下一步学习广告设计的原理、技巧、程序与具体运用打下扎实的基础,最终使学生全面而深刻的了解广告设计专业, 并能熟练地结合企业活动进行广告设计与制作。本课程也适用于其他专业同类型课程。 二、先修课要求 本课程体现了广告专业(设计与制作方向)注重基础性与实践性的特点。其内容任务与一些必修课程有一定程度的关联,但各自具有不同的作用。在主要任务上,《色彩》与《素描》是本课程的基础。其区别是:《色彩》是对设计方向的学生进行色彩知识的具体教授,《素描》是对设计方向的学生造型能力的培养,

《构成》是对学生设计意识的培养和提高。在学习顺序上应在学习素描和色彩的基础上学习构成. 参考书: 教科书:《构成艺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2007年7月第一版贾京生主编 三、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并初步掌握: 1.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的相关知识。 2.运用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的相关知识进行设计创作。 3.结合其它材料和技法完成作品的能力。 4.本课程注重练习,重视实践教学,教学过程与形成性考核高度结合。学生的作业至少需将16张留在个人成绩档案中(按学习的单元进度同步完成),这16张作业的平均分占总成绩的百分之七十,期末考试占总成绩的百分之三十。 在上述教学要求中,本课程将以一定量的作业为前提,并在设计训练中不断使学生形成设计意识并注重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使学生的学习能够与今后的专业设计形成较好的结合。

《服饰图案设计》教学大纲

《服饰图案设计》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服饰图案设计是广播电视大学服装设计专业的统设必修课,是从事服装设计及服装生产应用和开发的基础。本课程共10学分,一个学期完成全部教学任务。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了解服饰图案构成以及服饰图案再创方面的基本知识,掌握服饰图案图形生成的基本原理,学会服饰图案设计的基本方法。 二、课程的目的与要求 1.服饰图案设计是服装专业科学中一个比较年轻的分支学科,它的核心内容是服饰图案的构思、构成以及表现。本课程要求学生了解服饰图案在服装当中应用的最新发展,掌握服饰图案设计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2.服饰图案图形的构成是本课程的核心内容之一,要求学生熟悉独立纹样、连续纹样的构成和写生方法。 3.服饰图案的概述、基本规律与形式法则、服饰图案的构思是本课程的基础。要求学生掌握服饰图案的概念、设计原则、基本规律、形式法则;熟悉服饰图案的构思特点、构思过程,掌握服饰图案构思的方法。

4.服饰图案设计的表现技法、服饰图案色彩的应用是必须掌握的专业技能。要求学生能够熟练应用表现的多种技法。 三、课程的教学要求层次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要求分为“知识点(教学内容)、重点、难点”三个层次,专业技能训练内容分为“了解、学会、熟练”三个层次,授课教师可根据教学要求进行教学工作,操作时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但总的知识点不能减少。 第二部分学时、教学安排、教材与教学环节等相关要求一、学时分配 本课程共35课时,其中课堂授课15学时,专业技能训练10学时,自学及其它10学时,授课教师可根据所带学生水平以及教学设备的实际情况,适当地调整课堂授课和专业技能训练的时间,但总学时不得减少。教学内容分为 10章学习内容。学时分配见下表。 章号内容课内学时面授学时专业技能实 践 其它 1 概述 1 1 2 基本规律与形式法则 2 1 1 3 服饰图案的构思--自然形态的写生 2 1 1 1 4 图案造型素材的来源 4 1 1 1 5 图案造型的表现--抽象形态的形成 3 2 1 6 自然型图案的构成 6 2 2 2 7 几何形图案的构成 6 2 2 2

图案变化设计教学大纲教学大纲

《图案变化设计-世界民俗方向》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100432018 课程英文名称:Pattern Change Design - Contemporary International Design 课程总学时:32 讲课:32 实验:0 上机:0 适用专业:视觉传达设计专业 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7.09 一、大纲使用说明 (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 图案变化设计课程作为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选修课程。通过教学,应使学生了解世界民俗图案变化的构成与变化的基本规律;掌握民俗图案素材收集与图形提炼变化的基本原理和表现技法,能将自然物象变化成艺术图案形象,从而提高学生图案造型的归纳、夸张、变化能力,进而构成和组织各类形式的图案。并在这一过程中进一步学习形式美的基本原则与要素,能以形式美的原理与方法指导自己的图案设计与制作。并提高艺术的审美能力。本课程在教学内容方面除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教学外,通过多个民俗图案变化设计案例进行变化训练,着重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达到以下要求: 1.了解世界民俗图案变化设计的基本设计要素、变化的构思过程,熟练掌握变化设计的创作方法以及形式美法则的重要性; 2.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3.具有独立设计,绘制能力; 4.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5. 具有鉴赏优秀的世界民俗装饰图案作品的能力;培养从不同方面分析设计作品的能力。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 1.基本知识:了解图案变化设计过程、掌握创作方法、培养学生变化设计能力。设计出的作品要求传达特点清晰、夸张、独特,同时也应唤起自身对新的视觉创作的感受意识。 2.基本理论和方法:认识形态,了解有关形态的基础理论,包括形态知觉心理、形态基本要素、形式美法则,掌握基本形态设计、逻辑构成形式及视觉平衡构成形式。 3.基本技能:具有一定手绘能力,熟练将表现技法运用到变化设计中;能够根据实物形象进行变化设计。 (三)实施说明 1.教学方法:启发创造性思维、引导有目的联想、有效想象;引导学生根据训练要求运用创造性思维进行图案变化设计;采用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和鼓励学生通过实践和自学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增加讨论课,进行作业作品的自评与互评,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讲课要联系实际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教学手段:本课程属于专业选修课,在教学中采用电子教案、CAI课件及多媒体教学相结合等先进教学手段,以确保在有限的学时内,全面、高质量地完成课程教学任务。 3.计算机辅助设计 (四)对先修课的要求 要求学生修完平面构成、色彩构成、中国画、中国传统图案相关课程。 (五)对习题课、实践环节的要求

空间构成设计教学大纲

《空间构成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空间构成设计 课程代码: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课程学时:64 适用专业:环境艺术 先修课程:素描、平面构成 开课单位:艺术设计分院 一、讲课内容 第一章空间造型设计概述 一、空间造型设计教学主要内容 二、本专业空间造型设计研究对象, 三、空间造型设计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 四、作业要求及能力目标 五、材料资源准备 第二章构成知识归类 第一节空间构成的原理 一、空间的概念 二、空间知觉与秩序 三、空间构成的审美特征 第二节空间限定表述 一、什么是空间限定,空间限定的具体化表现 二、空间的组织的一般方法 三、空间的结构的分类及特点 四、空间的性格 五、空间的变化 第三节内空间构成 一、内空间形态 二、内空间洞口设计方法 第四节外空间构成 一、外空间的空间体认知 二、外空间空间体的组合 三、外空间的动线创造和构成手法

四、外空间构成与景观设计 第五节光空间构成 一、光的基本概念 二、光的照射空间构成 三、透射光的空间构成 四、反射光的空间构成 五、动态光的空间构成 六、光环境与空间性格 七、光空间构成与展示设计 第六节水体空间构成 一、水体特性与空间构 二、水体造型与空间构成 第七节动态空间设计 一、自然水游动与空间构成 二、机械效应与空间构成 三、人力触动与空间构成 四、动态设计案例分析 第三章综合练习 一、设计构思 二、材料加工 三、空间构成制作与光、水、电的运用 教学大纲说明书 一、课程的性质与目的 本课程是室内外环境艺术设计、建筑艺术设计等空间设计的专业基础课程,在人才培养方案中为必修课。培养学生建立空间设计概念,从建立空间感知出发,认识基本的空间概念,然后以物理量、心理量、尺度感及错觉所营造成的空间印象作为理论支撑;为后续课程建立专业设计基础的课程。 二、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关系 三、教学目标 学生通过本课程学习,在设计思想上建立空间设计的概念,增加单一空间的构成方法和组合空间的组织方式的知识,提高用三维的方式进行空间设计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通过组建空间结构,营造空间形态作为技术探索;从形式美的角度进行空间形态的意念创造,图文并茂,阐释理论,让学生更易于了解空间塑造的方式方法;从借鉴国内外的名家名作而引发创想,鼓励原创性的呈现;在空间构成类型、构成手法、创新手段方面进行详细

《服装画技法》课程教学大纲.

《服装画技法》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服装画技法(一)/ Techniques of Fashion Sketch(1) 课程代码:090174 学时:64 学分:4 讲课学时:33 操作训练课学时:31 考核方法:考查 先修课程:人体运动结构学、人体速写、水彩技法、服装工艺结构 适用专业: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服装设计) 开课学院:服装学院服装设计系 教材:自编复印讲稿 主要参考书:熊谷小次朗著. 美国时装画家作品选. 时装画技法. 日本. 矢岛功著.矢岛功服装画集.日本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服装画技法是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服装设计方向的学科基础必修课。主要从服装绘画的技法和审美情趣入手,培养学生掌握时装绘画的技巧,能准确、熟练、艺术化地表现设计的构思和效果(包括画面效果,面料质感,人体动态造型与服装的关系,以及各种款式的结构绘制原理)。 二、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教学内容: 第一章:概述 1.时装画的作用和分类 2.时装画的特征 3.时装画常用地工具和材料 4.学好时装画的方法 第二章:人体及其局部画法 1. 局部的画法(头与颈,五官,头发和发型,手,臂,脚,腿等) 2. 人体的理想比例与结构(人体动态写生) 3. 人体的基本动态(基本动作练习与写生) 第三章:服装款式的表现 1. 从人体着装; 2. 服装款式的局部表现(领子,袖子,省道,下摆以及各种装饰配件等); 3. 衣纹的表现(衣纹与人体结构的关系,写生练习); 4. 着装外轮廓与人体结构的关系(不同面料在款式的外轮廓与人体结构间的关系); 5. 服装款式结构与人体结构的内在联系; 6. 着装人体切面线的透视规则与变化。 第四章:服装画的取材与创作 1. 取材的各种时装摄影图片,运动杂志图片,及各种生活摄影杂志图片。 2. 对图片格式化的处理(头部发型的格式化,人体动态的格式化,服装款式的特征表现,人体组合的内在联系,画面构图的表现要求)。 3. 主题与组合动态的关系。 教学要求:

图案设计课程标准

《图案设计》课程标准 总学时:70学时理论授课学时:24 实践授课学时:46 一、课程的性质 本课程针对珠宝首饰工艺及鉴定专业一年级学生开设。是一门专业基础课程,使学生通过学习图案设计的理论和设计方法,能设计构图完整、造型优美、色彩协调、风格突出的图案作品,并能将图案设计运用于珠宝产品。 二、本课程的应用范围: 本课程是珠宝设计专业基础课程。 三、本课程的基本内容与基本要求 学习单元(一):图案理论基础(14学时) 1、理论教学内容 (1)图案的概念、功能、起源、分类 (2)东西方经典图案简介与对比 (3)图案在设计实践中的应用 2、实践教学内容 (1)搜集古今中外各种类型的图案进行对比 (2)基础图案设计 3、作业要求:思考+收集素材 4、教学要求:理论讲解+课堂辅导+课堂考核 学习单元(二):图案设计方法(14学时) 1、理论教学内容 (1)图案的形式美感规律 (2)图案的骨式 (3)图案的构成 (4)图案的色彩 (5)图案设计步骤 2、实践教学内容 (1)主题变形训练 (2)主题构成训练 (3)主题色彩训练 3、作业要求:收集素材+写生+创作+提交作业 4、教学要求:理论讲解+实践操作+一对一指导+作品点评

学习单元(三):花卉题材图案设计(14学时) 1、理论教学内容 (1)花卉图案设计方法 2、实践教学内容 (1)确定设计主题和设计风格并绘制草图 (2)完成设计稿 (3)完成配色方案 (4)将花卉图案运用于珠宝产品 3、作业要求:收集素材+写生+创作+提交作业 4、教学要求:理论讲解+实践操作+一对一指导+作品点评学习单元(四):动物题材图案设计(14学时) 1、理论教学内容 (1)动物的图案设计方法 2、实践教学内容 (1)确定设计主题和设计风格并绘制草图 (2)完成设计稿 (3)完成配色方案 (4)将动物题材图案运用于珠宝产品 3、作业要求:收集素材+写生+创作+提交作业 4、教学要求:理论讲解+实践操作+一对一指导+作品点评学习单元(五):人物题材图案设计(14学时) 1、理论教学内容 (1)人物纹样设计方法 2、实践教学内容 (1)确定设计主题和设计风格并绘制草图 (2)完成设计稿 (3)完成配色方案 (4)将人物题材图案运用于珠宝产品 3、作业要求:收集素材+写生+创作+提交作业 4、教学要求:理论讲解+实践操作+一对一指导+作品点评 四、本课程的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重点:花卉题材图案设计、动物题材图案设计 (二)难点:图案风格的控制、组套首饰图案设计

构成基础教学大纲

《构成基础》课程实施性教学大纲 制定人:日期: 审核人:日期: 批准人:日期: 一、说明 1.课程的性质和内容 性质:构成基础是室内设计专业中基础课向专业课承上启下关键阶段,是艺术设计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对设计创作有重要的启发作用。 地位:本课程处于专业基础课的开始阶段,处于素描和色彩两大基础课之后,基本上处于承前启后的地位,包括平面构成和色彩构成两大部分。是以纯粹的构成手法为研究对象,是一种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相结合的训练模式,它培养学生对构成的形态、色彩、肌理等创造性构思和造型能力。 作用: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开拓学生的设计思路,培养他们的造型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开拓创新的精神,为以后的版式设计、包装设计、广告设计等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2.课程的任务和要求 通过实验课程掌握平面构成在设计活动中的作用与意义。在实践过程中培养独立思维,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更深入的研究构成提供新的途径和构思表现的方法,为设计的推敲与完善提供技术支持!在实践过程中培养独立思维,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更深入的研究构成提供新的途径和构思表现的方法,为设计的推敲与完善提供技术支持!本课程处于专业基础课的开始阶段,处于素描和色彩两大基础课之后,基本上处于承前启后的地位,包括平面构成和色彩构成两大部分。是以纯粹的构成手法为研究对象,是一种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相结合的训练模式,它培养学生对构成的形态、色彩、肌理等创造性构思和造型能力。 教学过程从技工学生能力教育特点出发,在讲授过程中,突出该课程的概念性、实践性都很强的特点,注意课堂讲授和实验密切结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倡学生主动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前期应当完成的课程:《会计学基础》、《税收基础》和《统计学》的专业基础课程。 3.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含教学建议)

创意服装设计课程标准

《创意服装设计》课程标准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适用专业:服装与服饰设计授课学院:美术学院 学分学时:64学时 编写执笔人:审核人签字: 1.课程性质和课程设计 1. 1课程定位与作用 创意服装思维表达与训练课程是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方向的学科基础必修课。在服装设计领域内,寻求创新的思维设计观念和多角度的探讨新设计的表达方式,从而达到设计创意的目的。它的任务在于培养学生对设计的思考更富有艺术创造力和想象力的能力,并在此课程的教学中学习将艺术设计的创意要素融入服装设计中。 后续课程:《服饰配件设计》、《民族元素服装设计》。 1.2课程设计基本理念 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建构主义的学习观和教学观,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突出课程的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紧紧盯住产业需求、牢牢贴近一线服务,专业融入产业、规格服从岗位、教学贴近生产。在对行业岗位调研及分析的基础上,确定了我院服装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为懂设计的服装设计师,而服装创意表达能力是我院服装设计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核心技能之一。培养具备服装创意产品设计能力、创意材料研发能力、创意服装设计能力,能够适应服装行业需要的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1.3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本位,通过行业专家、课程专家对相关岗位工作任务的分析得出从事服装设计与服装制版应具 备的职业能力;在课程分析、课程内容分析的基础上,以工作岗位为专门化方向模块;以工作任务为线索采用并列式与流程式相结合设计课程内容;以实用够用为原则兼顾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的完整,为职业生涯的发展奠定基础。形成以项目教学、任务教学为主体的课程模式,以工作流程和任务为线索设计项目,把工作过程设计成项目过程,以工作任务负载知识,通过技能操作、现学习、范例教学、案例分析、实地参观、市场调查、小组合作等多种教学模式,在工作情境中开展学习过程。 2.课程目标 总目标:通过任务引领的项目教学活动,使学生掌握服装设计工作必备的知识、工作规范、工作流程、操作技能和技巧。本课程以专业教学大纲为依据,掌握服装结构制图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具体目标:掌握服装设计理念的创意、形式创意、色彩创意、材料创意,使学生具有独立完成创意服装从草图到成品的重要过程。同时在平时的练习中训练学生精细的工作态度,严谨的工作作风,并在课堂知识的基础上训练学生的创新与设计能力。 (1)知识目标: 1、掌握在服装的分类 2、掌握创意服装、高级定制、高级成衣、普通成衣的概念和区别

机械结构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机械结构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执笔人:陈建毅编撰日期:2009年8月30日 一、课程概述 《机械结构设计》是工业设计专业的职业核心课程(属于B类),它包括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和机械设计基础三部分内容。计划时数为68学时,本课程4学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工程力学和机械设计有关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会对物体进行正确的受力分析,会分析计算一些简单力学问题。培养学生对工程设计中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问题有明确的基本概念,必要的基础知识和比较熟练的计算能力、分析能力和初步的实验分析能力。使学生学会应用工程力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分析与解决机械工程中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掌握一般机械中常用机构和通用零件的工作原理、性能特点,及其使用、维护的基础知识。掌握常用机构的基本理论和设计方法,常用零部件失效形式、设计准则和设计方法。在本课程的学习,注意培养学生正确的设计思想和严谨的工作作风。 教学对象:工业设计专业大二上学期的高职学生。 二、教学内容描述 教学内容分成两个模块:工程力学基础和机械设计基础。工程力学主要内容分为静力分析和强度分析;机械设计基础分为机械零件基础、常用机构、机械传动基础。 第一篇工程力学基础 第一章工程力学的基本概念 教学内容: 第一节工程力学与工业设计 第二节工程力学的研究对象与基本内容 第三节工程力学的基本概念 第四节静力学公理 第五节约束与约束反力 第六节分离体与受力图 教学要求:了解力与力系的基本概念,掌握静力学的基本公理和各种常见约束的性质,对简单的物体系统,能熟练地取分离体,画受力图。 第二章构件与产品的静力分析 教学内容: 第一节平面力系的简化与合成 第二节平面力系平衡问题的求解 第三节空间力系简介超静定的概念

品牌服装设计教学大纲

品牌服装设计教学大纲 服装设计方向) 176学时) 课程名称:《品牌服装设计》 参考教材:《品牌服装设计》刘晓刚编著东华大学出版社2006 年出版《服装商品企划学》李俊主编中国纺织出版社2005 年出版 《现代展示艺术设计》李喻军主编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年出版开课部门:服装系 学时:总176 (理论12 学时,实训154 学时) 适用专业:服装设计专业 职业标准:服装设计师助理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是高职高专服装类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之一,也是服装类专业的核心能力课程。 课程设置 是根据企业的用人需求,毕业生的主要就业岗位包括服装设计师、服装设计师助理、服装陈列师等。 本课程的实施需在学生掌握一定的版型、设计和制作知识的基础上,结合企业的实际 开发项目, 以品牌服装为主线,以品牌服装设计为核心内容,从设计的角度出发,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展开教学。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奠定了良好的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保证综合实训以及毕业 设计能够顺 利完成。 《品牌服装设计》课程教学是以培养服装行业高级实用人才为目标,要有一定的岗位 针对性和 实用性,学生通过对品牌服装设计基础的学习,可以将掌握的服装设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 能充分运用 到市场设计实践中去,也可以熟悉和掌握品牌企业的运做方式以及业内动态,有利于促进 学生专业技 能和综合技能的提高,对学生职业能力、职业素质的养成具有重要的作用,使学生毕业后能够迅速投入企业的岗位角色,担当起产品设计的重任。 三、教学内容 课业一:目标品牌市场调研工作任务——对已有目标市场进行调研与市场分析。确定新产品的设计方向。 学习目标——学习本课程后学生应该能够根据新产品设计开发任务书,在规定时间内制定详细完 整的调研计划、合理分配调研任务、确定采取什么调研方法、及如何按计划实施调研,并 对获得的调 研信息的进一步分析比较。培养调研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对调研中出现的意外情 况的应对能力。培养团队的沟通与合作精神。以及学生独立完成工作记录的存档、资料收 集整理分析, 并最终完成一个完整的调研报告书的任务。 学习组织形式与方法——在规定时间内,以分组的形式进行市场调研。教师在调研过程中主要起 指导作用.以学生为主体,选出组长,采取分工合作的方式。团队合作任务的分配按企业设计师助理的工 作内容进行划分。 评价要求——明确过程确认制度, 每完成一个环节需要下一个工作环节对其进行确认。调研报告

三大构成教学大纲

《三大构成》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三大构成课程代码:15222450 课程类型:专业必修 学分:3 总学时:64 理论学时:32 实验(上机)学时:32 先修课程:素描写生适用专业:图形图像制作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平面构成,是一种视觉现象的构成。它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在平面设计中如何塑造形象,怎样处理形象与形象之间的联系,如何掌握形式美的构成原则,掌握平面构成设计的基本技能,掌握装饰图案、抽象图案、几何图案的表现手段。 色彩构成,是一门涉及物理、化学、生理学、美学、逻辑学等相关学科理论的艺术设计基础造型课。要求学生理解色彩在物理、生理、心理及美学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将理性的色彩知识融于感性的色彩绘画实践中,增强学生对色彩语言自身表现力的认识,提高学生应用色彩的想象力。 立体构成,是一门研究在三维空间中如何将立体造型要素按照一定的原则组合成赋予个性的、美的立体形态的学科。 三大构成是利用形式要素及其特有的表现方法,对学生进行理念性训练,使学生了解和掌握造型的构成方法,提高对构成设计中形式美的认识,进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 二、教学基本要求 1、知识、能力、素质的基本要求: 要求学生系统了解和掌握色彩的基础理论、构成方法和色彩艺术的创意思维。色彩基础理论主要包括色彩的物理、生理、心理、美学等科学原理。构成方法主要解决色彩的对比与调和、构成的基本方法及形式美法则。创意思维主要解决对色彩的心理联想和创造性运用色彩的方法及规律。 2、教学模式基本要求 为了使学生更好的理解教学内容,本课程采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交叉进行的教学方式,授课方式为多媒体演示,理论学时与实践学时的比例为1:1。 3、考核方法基本要求 考核采用百分制,“综合成绩”由“平时成绩”、“期中考试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组成。其中,“平时成绩”占20%,“期中考试成绩”占20%,“期末考试成绩”占60%。“平时成绩”通过上机成绩、作业成绩、出勤率及课堂纪律的考核确定。迟到、早退、旷课均予以扣分。理论课和上机课缺勤超过三分之一,或作业未完成次数超过三分之一,不准参加考试。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平面构成 一、形态的基础理论

服装教学大纲

目录 《服装效果图》教学大纲 (1) 《服装设计》教学大纲 (4) 《服装结构》教学大纲 (7) 《服装工艺》教学大纲 (10) 《服装专业英语》教学大纲 (12) 《服装结构CAD》教学大纲 (14) 《服饰图案》教学大纲 (16) 《女装设计项目》教学大纲 (19) 《男装设计项目》教学大纲 (24) 《童装设计项目》教学大纲 (29) 《服装陈列项目》教学大纲 (33) 《服装营销项目》教学大纲 (39) 《美术欣赏》教学大纲 (44) 《服饰色彩》教学大纲 (46) 《服装史》教学大纲 (49) 《摄影》教学大纲 (53) 《服装整理》教学大纲 (56) 《民族服饰文化》教学大纲 (59) 《服饰手工艺》教学大纲 (61) 《服装市场营销》教学大纲 (63) 《服装材料概论》教学大纲 (66) 《服装外贸跟单理单》教学大纲 (70) 《服装生产管理》教学大纲 (72) 《服装品牌策划》教学大纲 (77) 《立体裁剪》教学大纲 (80) 《毕业设计》教学大纲 (82) 《专业实训》教学大纲 (84) 《岗位实习》教学大纲 (86)

《服装效果图》教学大纲 课程中文名称:《服装效果图》 课程代码:203039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学时学分:40学时,3学分(理论14学时,1学分;实践26学时,2学分) 先修课程:《服装设计》 适用专业:服装设计(中职)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要求 《服装效果图》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专业性学科,是服装类课程中的专业课程,是服装设计专业学生的必修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较熟练的掌握服装与人体之间的表现方式及服装效果图的各种表现技巧,以便更好的表达设计意图。 二、课程内容 《服装效果图》以服装为对象,研究服装设计的表达方法和表现技法一门专业基础课程。要求从人体研究入手,由浅入深,运用各种技法对服装的款式、质感、发型、配件等加以表现,使画面达到完整性与艺术性兼备。 (一)课程重点与难点 课程重点:着装效果图及平面效果图的表现。 课程难点:人体结构的准确表现、着装的合理性及时装画的表现技法。 (二)课程内容 第一章概述 1、服装效果图的概念 2、服装效果图的种类 3、服装效果图的特征 4、服装效果图的学习方法 第二章人体绘画 一、人体比例与动态 1、人体大形各部分比例 2、人体动态,人体动态正面、3/4侧面、正侧面及背面的画面安排 3、男人体、女人体、儿童体的比较 二、人体局部的刻画 1、头部与脸部五官的画法 2、脸部五官的位置 3、手的画法 4、脚与鞋的画法。 第三章服装的表现 一、着装效果图 1、服装的局部表现(领、袖克夫、口袋、褶裥、门襟、省) 2、人体着装练习(紧身、宽松和合体的服装) 服饰与人体关系,服装线条的特性与表现,以款式定动态。 二、平面效果图 1、平面效果图的分类。

《图形设计》教学大纲

《图形设计》教学大纲 (本科助考) 一、课程性质 图形设计是平面设计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让考生掌握图形设计的基本原理,同时培养考生在图形设计中的想象力与创造性思维。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 1、教学目的: 掌握图形语言的特点,利用图形心理学理论与图形设计语言,形式构成手法进行平面创意。帮助考生拓展解决问题的能力,打破局限,打破传统的思维过程,强调探索的必要。 2、教学要求: 知识要求:通过对图形创作基本方法的理论讲解及表现形式的介绍,使考生掌握图形设计的思维和表现方法。 技能要求:通过对想象思维的训练,开发考生的创造能力。 素质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为专业色彩设计的学习与实践奠定良好的表现与鉴赏的基本素质。 三、学时 90学时 四、教学内容 1、图形的概念演绎及其在设计中的角色与作用。 2、图形心理学基础理论与图形设计的关系。(重点) 3、同构的设计方法的基本类型及其在设计中的具体应用。(重点) 五、教学方式 1、理论讲授: 图形概念的历史;视觉思维的基本特征;图形创意的本质与目的;图形表

现的形式。 2、课堂辅导: 练习主题切入生活,教授考生学习解决具体问题的基本思路。 3、示范: 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有计划有目的进行课堂示范,着重技能方法的传授。 4、对考生练习的作业进行课堂交流。 六、考核要点及范题 1、考核要点: 1)作品对于图形主题表现的准确性。 2)作品的创意性表现。 3)作品能够体现图形创意。 4)作品应具有一定的形式美感 2、范题: 《工具的形变》 考试时间:三小时 试卷规格:四开素描纸 绘画工具:不限 考试要求: 1、自选生活中的一个或多个工具进行图形的创意设计。 2、运用具象、抽象或具象抽象相结合的手法重点表现“工具”的形态特征。 3、画面构图完整,结合同构的图形表现方法着重突出主体元素的创意表达。 4、必须运用色彩,且色彩搭配和谐、美观。 5、画面布局合理,制作整洁。 6、使用水粉、水彩、描线笔、色粉笔、色铅笔、油画棒等工具。 七、教材与教学参考资料

(完整版)视觉传达专业《平面构成》教学大纲

艺术设计学院视觉传达专业 《平面构成》课程教学大纲 一、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 平面构成/ Plane Composition 2、课程代码: 163Y003 3、课程类别: 学科基础(平台)课 4、课程性质: 专业必修 5、学时/学分: 48/3 6、先修课程: 素描基础 7、适用专业: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 二、教学内容及要求 (一)课程教学目的平面构成为三大构成之一(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平面构成是现代艺术的基础,在现代艺术设计诸多领域中应用广泛,是艺术设计专业的一门基础课和必修课。通过学习形式美的法则,培养创造新图形的基本方法,从形态的知觉和心理立场出发,探讨研究造型和构图基本规律,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观点、设计意识和构成能力,同时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图形想象和创意能力。 (二)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平面构成的概述、构图形式美法则、创造新型的基本方法、设计意识和构成能力、图形想象和创意能力。教学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讲练 结合。巡辅、个辅 与示范结合

第一章平面构成的概述(4 学时)了解:平面构成的概念及作用。理解:平面构成的原理。掌握:传统文化与构成。重点内容:1.平面构成的产生和发展。 2. 平面构成的作用与原理。 3. 平面构成的形态元素。 4. 平面构成构图形式美法则。教学难点:平面构成的概念及作用、构图 形式美法则运用。第一节:平面构成的概念和形态元素。 知识点:俄国构成主义运动、德国包豪斯设计学院。平面构成三要素点、线、面。 第二节:平面构成的作用。知识点:平面构成在设计实践中的作用传统文化与构成。 第三节:平面构成构图形式美法则。知识点:统一与变化、条理与反复、称与平衡、对比与调和、节奏与韵律。第二章平面构成的表现方法(12 学时)了解:基本形、骨架、单元格构成理解:基本型、重复、渐变、发射骨架、单元形掌握:平面构成表现形式的应用。重点内容:基本形、基本型群化、骨格设计。教学难点:基本形的设计、骨格的设计、骨架构形的活用。第一节:基本形的设计与群化。知识点:基本型的设计方法、基本型的群化。 第二节:骨格。知识点:重复、叠合、渐变、发射等骨格的设计和基本型运用。第三章自由构形(8 学时) 了解:动势形态。理解:密集变化。掌握:对比造型。重点内容:密集变化。教学难点:韵律规律对比与密集构成中对形式美的要素的应用第一节:动势。 知识点:动势形态。第二节:对比。 知识点:对比造型。第三节:密集。 知识点:密集变化。第四节:节奏与韵律。知识点:节奏与韵律定义、规律与运 用。 第四章意象构图(12 学时)了解:感觉的视觉表现。理解:创意与视觉对具象事物的反常态表现。掌握:具象事物的抽象与意象表现。教学重点:1.具象事物的抽象化表现。 2.矛盾空间表现。 3.反常态、意象化表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