驾设学生生活经验与数学学习的桥梁

  • 格式:docx
  • 大小:48.47 KB
  • 文档页数:5

下载文档原格式

  / 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驾设学生生活经验与数

学学习的桥梁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架设学生生活经验与数学学习的桥梁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一册教材

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数》教学例谈

城关小学张丹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指出: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数学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在数学教学时,如何把数学教学生活化,把学生的生活经验数学化,化抽象的数学为有趣、生动、易于理解的事物,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是来源于生活,且无处不在的,数学学习就是建立在日常的生活基础之上的,学习数学是为了更好地解决日常生活或其他学科中的问题,应用数学的意识。

1、巧引导,拉近学生数学学习与生活经验的距离。

小学一年级学生虽然年龄小,但在他们的生活经历或生活体验中,对数学已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只是对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还比较零散和模糊。因此,作为数学教师,要善于引导,拉近所学的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经历(验)的距离,感知到数学是在身旁,数学是可亲的。如:教学第一课《可爱的校园》(1-5的认识)时,我首先让学生回答了这样几个问题:①你几岁了你的生日是什么时候②你是几年级几班的学生③你家有几口人然后启发学生思考刚才你们的回答中都有哪些数学知识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先跟同桌说一说,最后在全班说,使学生知道刚才的回答中都有数:1、2、3、4……等。紧接着揭示课题:“小朋友们,我们的生活中有数学,那么校园里有数学吗我们去看一看吧。”授完新课把学生带出教室,让他们在校园里走一走,看一看,按照自己的方法数一数,咱们的校园里有哪些物体可以用数来表示,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

2、重感悟,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感受中培养数感。

在教学完《生活中的数》这一单元后,学生对基数、序数有了一定的认识,我有意识地设计了一堂练习课,从学生的生活体验中挖掘数学知识,让数学更贴近生活。如:说说生活中的数。学生会积极动脑思考、搜寻,然后同桌之间或小组内互相交流表达。有的说电话号码、报警电话、身体器官的数量、班级人数等等,还有的同学回答出乎我的意料。如有个同学说:“2004年雅典奥运会,中国得到了32枚金牌,排名第二。”我非常惊讶学生能有这样的回答,可见孩子们对生活的观察是多么认真。我及时鼓励了这个孩子,可能是受到了这个孩子的启发,紧接着就有人说:“我还知道下届奥运会是2008年在北京召开。”我不但肯定了这个孩子的回答,而且还补充道:“希望在2008年我们的金牌数超过32枚,排名第一。”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活跃了课堂气氛,更有效地强化了学生对基数、序数的认识,还增强了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和身为中国人的自豪感。

再如:让学生小组内说一说0-10这几个数中,你最喜欢哪个数为什么让学生有更大的空间和更多的选择,以发展个性。有的说他喜欢“0”,因为“0”像鸡蛋,他最爱吃鸡蛋。也有的说他喜欢“3”,因为他家的电话号码中“3”最多,也有的说他喜欢“1”,因为他想当“第1名”……。还可以用学具摆一摆,拼一拼自己喜欢的形状等。这样的练习设计,主要是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创造的乐趣,增进学好数学的信心。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和其它学习伙伴要注意学会倾听,学会表达,尽量推迟判断和多做肯定性判断。

3、多活动,把数学学习与生活活动或其他学科有机融合。

《数学课标》在“课程实施建议”中明确提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我在课间就发现孩子们在课间做一些游戏,就蕴涵着大量数学教育因素。例如“一不许动,二不许笑,三不许露出小白牙……”等。为了更好地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再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去,就利用我兼带本班体育课的优势,特意设计了一堂集“数学与体育”知识于一身的体育课。对于一年级新生来说,体育课首先要教会学生站队,在这个教学内容上,我选择了“报数”,它不仅是队列训练中的必学内容,也正好符合当前的数学学习内容。紧接着在教学“广播操”时,老师告诉学生:“广播操一共8节,我们今天学习第三、四节,请同学们思考这一教学内容有哪些数学知识。”学生的回答很踊跃。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体育课的兴趣,也让学生在体育课上强化了基数与序数的认识。由于学生年龄小,注意力容易转移,根据这一特点我又创设了一个游戏,并提醒学生在下面的游戏中体会数学知识。游戏是这样设计的:让学生用饮料瓶自制保龄球瓶,每个小组给饮料瓶编上号,用实心球做保龄球进行“保龄球比赛”比一比谁击倒的最多分别击倒了几号球瓶这种情境的创设,不仅使学生产生强烈的角色体验和浓厚的学习兴趣,更让学生在玩中学习数学,体验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如何用好新教材,体现“课改”新精神是我们每一位老师应该思考、探索的。我想,学的教材只是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材料之一,而不是唯一材料。教师要创造性使用教材,更多地调动多种感官,发掘学生已有的生活经历、经验、体验,进一步学习数学,在已有的生活体验乃至知识,与

将要学习的数学知识必然存在差距,老师就要善于架设这种必不可少的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