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温铁军著作总结

温铁军著作总结

温铁军著作总结
温铁军著作总结

中国的问题:人口膨胀而资源短缺的农民国家追求工业化的发展问。

基本命题:1.人地关系高度紧张的基本国情矛盾制约下的土地制度变迁

2.城乡二元结构的基本体制矛盾下的农业剩余分配制度

对我国历史发展的基本判断:五个阶段论根本不适合中国,不存在奴隶社会,中国独具的亚细亚形态,应进行独立的分析。

一元论天然的具有排他性,故在讨论中国问题时,应当避免一元论思维。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而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时必产生制度成本,其成本一般由下层基础承担。

不同的原始积累方式形成的不同制度,并导致此后改革的路径依赖。

认识:

1.土地不能简单私有化

极少的而且仍然正在持续减少的耕地,在目前没有能力对9亿农民进行社保的情况下,充当了基本社会保障功能,不能简单私有化靠提高规模来参加国际竞争。

2.中美农业就没有可比性

耕地面积、人口、社会保障制度、农业人口、农业补贴、市场化程度

3.对中国改革的各个领域进行分析,包含:税收制度、金融制度、组织历史、土地制度、户籍制度、国家补贴、城镇化中的企业发展

4.对于全盘西方化的批判

乡镇企业的分散对抗西经(西方经济理论)中的集中规模效应;土地目前的多功能性对抗西经中土地私有化以后的产权明析获得土地增值收益;建立城乡不同金融结构对抗西经统一金融结构;中央的民主集中制度(私有权确立后难以进行大规模的建设,反例印度、巴西)对抗西经多党轮流执政(现状下的制度成本、大国的混乱);平均地权(中国历代王朝兴亡借鉴)对抗西经中的土地规模经营即适度集中;不能走欧美对外扩张之路,只能走内部完善的道路;现代制度交易费用过高,寻找更好的制度构建对抗西经中的现代欧美完美社会制度。

5.对国际形势的把握

进入国际金融资本扩张阶段;军事扩张成为局部问题

解决三农问题的思路:

1.放开仍然有赢利空间被利益集团垄断的各个领域,允许农民进入,包括农村金融、保险、销售、储蓄、生产资料供应等。

2.免除农业税

3.对乡级政府进行改革,乡政府变为乡公所

4.支农资金作为股权投入到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中去。

5.国家垄断土地收益定向用于无地农民的保障中去。

公文写作工作总结

篇一:公文写作学习总结 公文写作学习总结 作为一名中文系的学生,我非常喜欢公文写作这门课,公文写作课程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采用例文分析方法,让我对公文不仅有了比较全面的认识,而且较准确的掌握了公文写作的格式特点及其应用。一直以来我也在努力学习,加强锻炼,增强自己的实际写作能力,经过近一个学期的学习,有老师的辛勤教导和平常的不断付出,我认为自己收获很多,并且在今后也会更严格督促自己去更好的学习公文写作。 一.我对“公文写作”的认识 从字面意义上讲,公文写作是指公务文书的写作,是文件的拟稿工作,它是机关制发文件的第一个工作环节。学习过程中,我认识到公文是一种专业的写作文体,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公文是指国家党政机关,群众团体,企事业单位在公务活动中使用和形成的,一般指具有特定体式并经过特定程序处理的任何书面文字材料;狭义的则是指通用公文和专业公文。 公文的种类有很多,比如“通知”、“批复”、“请示”“意见”等,此外,每一类公文中有很多精确细致的分类,比如“通知”这类我们经常接触到的文种,它下面就有分:发布指示的通知,颁布规章的通知,晓谕性通知,会议通知,任免通知,批转、转发文件的通知。了解掌握它们尤为重要,因为这对写好公文起着关键的作用。 另外让我特别注意的是上述文种虽有相似之处,但每一种都有其独特的功能作用,不能相混淆。我所学到的理论知识远非这些,还有公文的行文规则,作用,特点等,我在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总之通过一学期的公文写作课的学习,我对于公文的认识有了质的飞跃。 二.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 这一学期,各类公文的写作是我们学习的重点,课下我进行了 一些练习,对老师布置的作业也认真完成。因此,我对它们的概念,分类,写作方法有了进一步形象化的了解。以“申请”为例,通过做练习,我发现里面有很多小的东西需要我们注意,像“你系关于??请批复”这句话在申请中是不可以出现的,还有落款的时间是要用汉字写的,不能用阿拉伯数字,所以我认为学习公文一定要细心,如果不仔细,就会出现小的错误。 一般而言,公文的写作都分成3部分:标题,正文,落款。尤其是正文部分,有很多值得注意的地方,它需要依据,需要理论,要说清楚事项,它所使用的文字是严肃,庄重的,不允许有口语或歇后语出现。在刚开始练习时,我写的公文就是作文,没有理论依据,用词模糊,表达不清晰,经过训练后,我会很自觉的运用像“根据,为了,决定”等这些公文中经常出现的词,而且能比较准确的运用公文。当然我做的练习离正规的行政公文还有些距离,我会继续努力学习。 三.加强对公文写作的学习 通过学习公文写作,不但增加了自己的理论知识,也对我的实际生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比如对“计划”的学习,

温铁军:告别百年激进

温铁军:告别百年激进 作者:温铁军文章来源:人文与社会点击数:更新时间:2011-5-12 今天是我们新闻与传播前沿讲座第11讲,我们荣幸地请来了大家非常景仰的一位学者,他是多次到我们这里来讲课。温老师今天讲座的题目叫做“告别百年激进”。 我简单地介绍一下温铁军教授,温教授现任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院长、可持续发展高等研究院执行院长,是中国人民大学的二级教授,相当于我们文科中的最高级别教授。他在执教前曾经有过11年的工农经历,实践经验比较丰富。温教授的研究方向包括,国际方面为发展中国家的比较研究,国内方面包括国情与增长、制度变迁、乡村建设及农村财政金融税费体制改革等。 下面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温老师的讲课。 温铁军: 说到我是人民大学新闻系毕业的,有点不好意思。清华大学新闻学院我已经来讲过至少三次了,但还从来没有在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做过任何讲座,主要是自我感觉像传播学门下的不肖弟子,一直没有好好做新闻,反而改行做了研究。 今天,汇报一下最近的思考,我们在有关“十二五”和此前的一些讨论中,注意到有几个历史性的重大变化。 第一个是新世纪以来,我们已经告别了以前的百年短缺,进入了经典理论意义的过剩时期。 所谓百年短缺,是指当大多数非西方工业国家在殖民化时期遭到侵略和瓜分时,都会认识到船坚炮利是一个制胜的法宝。这背后起支撑作用的当然就是西方工业化。于是,后发国家都会以先发国家的工业化作为目标模式来赶超。而一旦要进入工业化,就会首先遭遇一个挑战,叫“资本极度稀缺”。可工业化却是一个不断追加资本投入的经济过程。 特别是中国,如果想师夷之长技以制夷,想形成西夷的坚船利炮的话,就意味着要发展军事工业,而军事工业更是一个需要不断追加更高投资的经济过程;而且因为不属于民生经济而不产生常态的经济回报,除非用军事工业的产品去打别的国家,占有了别的国家资源,才能有军事投入的正向回报,否则没有回报。制造了大量的炮、枪,放在仓库里,

总结的写作格式

(一)工作总结的格式 总结的格式,也就是总结的结构,是组织和安排材料的表现形式。其格式不固定,一般有以下几种 1、条文式 条文式也称条款式,是用序数词给每一自然段编号的文章格式。通过给每个自然段编号,总结被分为几个问题,按问题谈情况和体会。这种格式有灵活,方便的特点。 2、两段式 总结分为两部分 前一部分为总,主要写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什么成绩;后一部分是结,主要讲经验,教训。这种总结格式具有结构简单,中心明确的特点。 3、贯通式 贯通式是围绕主题对工作发展的全过程逐步进行总结,要以各个主要阶段的情况,完成任务的方法以及结果进行较为具体的叙述。常按时间顺序叙述情况,谈经验。这种格式具有结构紧凑,内容连贯的特点。 4、标题式 把总结的内容分成若干部分,每部分提炼出一个小标题,分别阐述。这种格式具有层次分明,重点突出的特点。一篇总结,采用何种格式来组织和安排材料,是由内容决定的。所选结论应反映事物的内在联系,服从全文中心。 (二)工作总结的构成 总结一般是由标题,正文,署名和日期几个部分构成的。 1、标题 标题,即总结的名称。标明总结的单位,期限和性质。 2、正文 正文一般又分为三个部分:开头,主体和结尾。 (1)开头 或交待总结的目的和总结的主要内容;或介绍单位的基本情况或把所取得的成绩简明扼要地写出来或概括说明指导思想以及在什么形势下作的总结。不管以何种方式开头,都应简炼,使总结很快进入主体。 (2)主体 是总结的主要部分,是总结的重点和中心。它的内容就是总结的内容。 (3)结尾 是总结的最后一部分,对全文进行归纳,总结。或突出成绩;或写今后的打算和努力的方向;或指出工作中的缺点和存在的问题。 3、署名和日期 如果总结的标题中没有写明总结者或总结单位,就要在正文右下方写明。最后还要在署名的下面写明日期。 工作总结写作的基本要求不论何种格式的工作总结,其写作都应遵循以下要求: (一)掌握客观事实,广泛占有材料这是写总结的基础。总结,就是总括事实,得出结论。没有事实就无法得出结论。总结的材料要准确,典型,丰富。写总结的人得花大量的精力去搜集,积累丰富的材料,又要对搜集的材料进行筛选,确保材料的真实性和典型性。 (二)对占有的材料作认真的分析研究这是写好总结的关键。认真分析与研究,首先要有正确的指导思想。其次,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克服夸大成绩,回避错误的缺点。再次,要坚持运用辩证法,全面地看待过去的工作。既能看到得,又能看到失;既能看到现象,又能看到本质;既能看到主流,又能看到支流。最后,要突出重点。总结不是流水账,不能不分主

公文写作工作总结部署标题100例

原创材料仅供学习 公文写作工作总结部署标题100例 1.“上下”同步,以项目文化引领管理。上到战略精心谋划。下到一线落地生根。 2.“内外”兼修,以项目文化创新管理。内化于心,大力弘扬企业精神。外化于形,精心打造企业品牌。 3.“点面”结合,以项目文化提升管理。着眼于点,示范引导。立足于面,深化拓展。 4.从高认识,深刻领会新时期群团工作的重要性。紧贴实际,全面部署全县下一步党的群团工作。强化举措,确保全县党的群团工作取得实效。 5.回顾这次培训,有三点难忘。总结这次培训,有三点收获。结束这次培训,有三点感悟。 6.思想上充了“电”。精神上补了“钙”。工作上加了“油”。 7.把良好的学风带回去。把优良的党风带回去。把务实的作风带回去。 8.政治理论得到了加强。党性修养得到了锻炼。发展意识得到了提高。 9.弘扬党校的优良学风。坚持党校的严明纪律。发扬党校的质疑精神。 10.做优第一产业。做强第二产业。做大第三产业。 11.可喜可贺。可圈可点。可赞可颂。

12.稳健运行。稳步推进。稳扎稳打。 13.探索了新途径。形成了新格局。摸索了新办法。建立了新机制。 14.敢干闯出了新路。竞干展示了风采。苦干结出了硕果。实干赢得了民心。 15.工作力度大。工作思路清。工作措施新。工作方法活。工作效果实。 16.起点高。策划精。宣传早。分工细。保障强。 17.文化研讨气氛热烈。祭祀大典气势磅礴。XX联欢气场强劲。XX百家宴气质鲜明。文体活动气象万千。 18.新闻报道突出“实”字。精神文明突出“新”字。舆论导向突出“广”字。理论研究突出“深”字。 19.工业化进程的必然要求。城镇化提高的必经阶段。农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20.回顾过去,既有成绩,也有问题;立足当前,既有压力,也有机遇;展望未来,既有动力,也有信心。 21.乐于多作贡献;善于分工合作;敢于坚持原则;富于创新精神。 22.对上,符合国家大政方针。对下,符合群众愿望。对内,符合经济社会发展实际。 23.从国内外的情况来看,旅游是朝阳产业。从00的情况来看,旅游是战略产业。从我市的情况来看,旅游是优势产业。

温铁军:现代化的制度成本转嫁

温铁军:现代化的制度成本转嫁 2012年06月11日 17:19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张天潘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来源:南方都市报 南都网) ◎温铁军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院长 贫困是相对于发展而言的,什么是导致贫困的根本原因呢?我做了多种不同的国家比较和国内的区域比较之后,我的归纳叫做制度成本转嫁论,即成本转嫁理论。从理论渊源来说,它是从

第三世界依附理论、世界系统论进一步演化而来。世界不平衡、贫困的原因是制度成本转嫁形成的。 上层建筑乃至意识形态全盘苏化 二战后发生什么改变了呢?从原来的列强纷争,经济学上可以叫多次博弈,变成两个超级大国双寡头控制,重新按双寡头愿望瓜分世界,于是形成一个新的发展趋势。双寡头都在分割势力范围,导致出现双雁阵产业转移。二战中唯一没有被破坏的经济体是美国,它的庞大制造业生产能力开始了战后对西欧和日本,两条线的产业转移。而这个产业转移,不是后来对日本的雁阵转移。早期的产业转移是战略性的装备输出。同理,通过战争形成庞大生产能力之后,苏联也是两条战线的输出,一条战线输出东欧,一条输出中国、蒙古等。这个两翼,就是美国向西欧、日本输出,苏联向东欧和中蒙输出。 这个输出过程本身是新的地缘格局形成过程,而这个过程因为是战略性的,所以输出的是装备制造业,于是有了中国上世纪50年代在没有轻工业的条件下直接进入重工业的状况。重工业有一个特点,是资本增密、技术增密,且是劳动排斥的。中国人口这么多的国家,还没有发展轻工业,先发展重工业,会发生什么?于是当中国刚进入“一五”计划时,就发生了城乡二元结构。城市不需要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因为它是重工业打头。再加上1957年,中苏两国发生了一些问题,第二个五年计划苏联不再给予援助性投资了,所以经济发展停摆。 二战之后的双雁阵转移有一成一败。美国战后的产业转移基本完成,西欧和日本战后复兴,在60年代到70年代,原来被摧毁的工业基本上恢复了。苏联的转移,对东欧相对顺畅,因为它占领了东欧。麻烦在于对中国的转移。 中国作为一个有漫长国家史的国家,也许是由于历史记忆太沉重,中国人格外重视国家主权的完整。1955年,中国人开始提出全盘苏化对中国维持完整国家主权有影响,毛泽东亲自主持会议,当时有30多个部委的专家和负责人参加,讨论如何改除全盘苏化。中苏之间尚在蜜月期,中国人就有了这种讨论。 1956年苏共20大,两党之间开始发生问题,接着中国要按照条约规定收回旅顺口、大连特区和中长铁路的控制权,收回过程中也出现很多问题。与苏联关系的恶化导致中国后来出现很严重的投资不足和债务危机等。当中国人试图改除全盘苏化的时候是非常困难的,为什么呢?当重工业作为主要的经济基础,甚至成为财政的主要来源的时候,中国想改变全盘苏化的上层建筑,乃至于已经被知识分子们看成看家本事的意识形态,能改吗?60年代为什么出现很多政治的复杂情况?这个调整是痛苦的,代价巨大。 农业集体化向工业化贡献剩余 中国经过三次土地革命战争,反映了几千年农民的基本诉求“耕者有其田”。西方的任何理论,不论是革命的还是反革命的,对中国都不适用。占人口88%的农民成了小土地所有者。这些小土地所有者过度分散,是一盘散沙。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原住民国家,没有被外来殖民者彻底改

温铁军:农业过剩问题不能回避

温铁军:农业过剩问题不能回避 中国的农业安全永远讲的是量的安全。菜贱伤农,很多人仍认为只是个别现象。但事实上,无论人们承不承认,农业过剩问题已经存在,不能回避。 中共十八大提出要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关于农业现代化,目前出现了一些误区,需要我们关注。 现在,当人们谈农业的时候,已经很难再单独谈农业,特别是在中国,2010年国务院公布的面源污染普查报告显示,农业已经超越工业和城市生活,成为中国面源污染第一大污染源。也就是说,农业造成的污染远大于工业,远大于城市。所以在今天讨论农业现代化的时候,农业污染不可忽略。 过去,尽管农业可能不是那么的现代化,但它和资源环境之间的结合是正向的,而如今,这种结合却是创造了双重负外部性,一重是严重的资源环境破坏,特别是污染问题;第二重是严重的食品不安全。 原因在哪里?在我看来,首先在于全球三大资本的过剩。第一大资本过剩毫无疑问是金融资本过剩。资本追逐利润毫无疑问,但我们很少讨论在资本过剩条件下农业与资本的关系。举例来说,中国现在奶产业摧毁性的打击本源于什么?本源于一笔不到5000万美金的热钱。热钱追求短期回报,不可能先去做草场和基地建设、养殖户培养,然后再做奶站建设,加工。怎么解决?掐终端。建一个现代化的奶业加工车间,对外宣传时这就叫农业现代化。但问题是,这个加工车间的产量还不到这家企业总销量的十分之一,那么余下的90%缺口哪里来?抬价抢奶站的奶源。这样一来整个奶业市场都搞乱了。于是乎大家一起来三聚氰胺造假,奶产业也毁了。这类故事比比皆是,但没有人愿意好好地把它研究清楚,问题也就难以解决。 第二个资本过剩是产业资本过剩。它比金融资本过剩更早,是在1998年。1997年东亚金融危机,中国已经出现了生产过剩的问题,当时的做法是推出农业产业化,为已经处于过剩阶段的工业资本找到进入农业拉长产业链的机会。也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成规模的食品不安全事件开始频频发生。黄浦江漂猪,它的上游浙江某地,据称年产700万头猪,按最低死亡率3%计算,一年也要有21万头猪死掉,一个寸土寸金的地方,死猪焚烧问题哪能解决? 如今,相比全球经济低迷,人们说,我们这边仍旧风景独好。但面对这种产业过剩直接进入农业的情况,我实难苟同这种乐观。之前,联合国粮农组织组织54个国家的专家作了一份报告,明确指出了中国农业过剩问题,但却未能引起国内各界的关注。世界上80%的大棚也就是业界常讲的设施农业集中在中国,全球67%的蔬菜、50%上的猪、50%的苹果、40%的柑橘,都由中国人生产,但我们的人口只有世界的19%。这其中的浪费问题不言而喻。但很多地方仍嫌不够,直到菜贱伤农。 菜贱伤农,很多人仍认为只是个别现象,中国的农业安全永远讲的是量的安全。农业过剩问题已经难以回避。 当金融资本过剩,产业资本过剩,商业资本也出现过剩,表现在农村中的商业环境中,就不可能构建一个所谓的契约关系,于是市场失灵,政策失灵。 解决农业问题要靠国家调整战略,要看天时地利人和。农民增收不再靠农业,这已被事实所证明,所以现在讲新三农的时候,也有了新概念,不再是农民增收、农业增产,然后农村发展,而是合作农业,稳定农村,安全农业。

个人总结的写作要点

( 工作总结)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YB-BH-021752 个人总结的写作要点Writing points of personal summary

个人总结的写作要点 个人总结的写作要点 1.基本情况 这是对自身情况和形势背景的简略介绍。自身情况包括单位名称、工作性质、基本建制、人员数量、主要工作任务等;形势背景包括国内外形势、有关政策、指导思想等。 2.成绩和做法 工作取得了哪些主要成绩,采取了哪些方法、措施,收到了什么效果等,这些是工作的主要内容,需要较多事实和数据。 3.经验和教训 通过对实践过程进行认真的分析,找出经验教训,发现规律性的东西,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4.今后打算 下一步将怎样发扬成绩、纠正错误,准备取得什么样的新成就,不必像计划那样具体,但一般不能少了这些内容。 工作总结的特点

总结的经验主要表现在自我性、客观性、经验性三个方面。 1.自我性 总结是对自身社会实践进行回顾的产物,它以自身工作实践为材料,采用的是第一人称写法,其中的成绩、做法、经验、教训等,都有自指性的特征。 2.回顾性 这一点总结与计划正好相反。计划是预想未来,对将要开展的工作进行安排。总结是回顾过去,对前一段的工作进行检验,但目的还是为了做好下一段的工作。所以总结和计划这两种文体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一方面,计划是总结的标准和依据,另一方面,总结又是制定下一步工作计划的重要参考。 3.客观性 总结是对前段社会实践活动进行全面回顾、检查的文种,这决定了总结有很强的客观性特征。它是以自身的实践活动为依据的,所列举的事例和数据都必须完全可靠,确凿无误,任何夸大、缩小、随意杜撰、歪曲事实的做法都会使总结失去应有的价值。 4.经验性 总结还必须从理论的高度概括经验教训。凡是正确的实践活动,总会产生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的成果。作为精神成果的经验教训,从某种意义上说,比物质成果更宝贵,因为它对今后的社会实践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这一特性要求总结必须按照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的原则,去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找出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得出规律性认识,这样才能达到总结的目的。 工作总结的分类 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将总结分为许多不同的类型。

公文写作学习心得与收获

公文写作学习心得与收获 公文写作,是指公务文书的写作,是文件的拟稿工作,它是机关制发文件的第一个工作环节。整理了学习公文写作心得体会与收获,希望对你有帮助。 公文写作学习心得与收获篇一 今天下午学习了由办公室同志讲解了公文写作技巧这节课,使我受益匪浅,内容丰富,开阔了我的视野,拓展了我的思路,提升了我的写作能力。 培训期间分别学习了《公文写作格式规范》、《常用法定公文写作》、《公文规范化处理》、《文书立卷归档》、《公务礼仪》以及领导讲话稿和调研报告的写作等11个方面的内容。这节课,通过精心、深入的讲解和具体实例指导,我对公文的概念、作用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尤其对公文写作需要注意的事项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把握,重点就是在确保公文内容符合国家方针政策的同时,必须注重公文写作格式和语言表达的简朴流畅。通过学习,认真反思自己在公文写作方面的现状,个人有如下几点心得体会: 首先,作为一名合格的公文写作者,要从四勤做起。一是做到眼勤。就局里各方面工作而言,每个人的业务工作都不一样,而且工作的方式方法也不尽相同,各有各的特点,需要学习、借

鉴的地方很多。那么,我就要通过平时细心的观察才能在平凡工作中寻找方法、了解情况、掌握更多的知识和技能,从而更快、更好的适应当前工作需求。二是做到手勤。动笔是一个综合性的练习过程,平时尽量要多写多练,力争将工作中的点点滴滴、条条块块以文字形式写出来,在搜集各类信息的基础上,大胆尝试撰写一些调研报告、工作论文、评论性的综合性文章,时间长了,就能积累一些经验,掌握写作技能,进而达到熟能生巧、下笔自如的效果。三是做到脚勤。要写出高质量的综合性材料,应尽量找机会多深入一线,收集第一手资料,积累大量素材,不断拓宽自己的视野,为写出高质量的材料打好铺垫。四是做到耳勤。就是要多倾听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准备写一篇大的综合性材料时,要刻倾听领导、同事的指导和建议,材料写完之后,还要认真听取领导和有关部门的意见,进行修改和完善,在不断的意见交换中提高自己的写作技能和水平。 其次,要不断提升自身理论素质。重点是侧重加强对涉及科技工作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发展规划等依据性理论知识的学习,确保写出的任何一篇公文有出处、有依据、立得住,经得起推敲。 通过学习,不仅对我们年轻一代的公文写作能力、经验、技巧等方面进行了针对性的必要补充,满足了我们的迫切需求,更

温铁军:合作社的教训和三个基本经验

温铁军:合作社的教训和三个基本经验 时间:2011-01-12 23:13来源: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作者:温铁军点击:104 次 ——温铁军在晏阳初乡村建设学院第四期农民合作社交流会的发言 (根据录音整理,已经本人审阅) 一、我们需要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开幕式致词 现在社会各个方面的人都来关心乡村建设这件事情。所以我要说的第一句话,就是“众人拾柴火焰高”。首先给大家鼓鼓劲,我们的前途是光明的,大家一定要有信心。我们的事业肯定是越干越好。 前不久去香港,那些企业家们听了我讲的乡村建设后说,我们得帮你筹点款,把这件好事情办起来。我说,那好,企业家要成为一个自觉的阶级,就得主动承担社会责任。最近从香港回来以后参加了一个论坛,有一个资产号称多少亿的私人企业家找我说,你这件事情我听了特别有兴趣,你能不能也给我们提供点机会。昨天我在清华大学讲课,一个在重庆搞房地产的企业家说他也想学卢作孚,搞乡村建设。在此之前,北京那些全球五百强的外企,一边开财富论坛,一边开了一个圆桌会议谈企业的社会责任,也把我请去了。你们看看今天来的这些教授们,听听我说的海内外的支持,这个事业不是正有一个很好的前景吗?所以,尽管至今还有人说三道四,但我们坚持“走自己的路,让人家说去吧”。 第二个事情,在说之前,请大家跟我一块喊口号,还是两年前的那三个字,“我是人”,喊三遍。什么叫我是人?我们先得会做人,如果还是晏阳初当年批评我们“愚、穷、弱、私”,那就表明我们没有学会做人,而今天,遇到困难了不能害怕,有了问题敢于暴露,要学会“批评和自我批评”,才能算学会做人。 今天我们开会做什么?大家干了一年的合作社了,这是个“组织锻炼期”。我们遇到了很多困难,我们也出现了很多问题,有些问题是主观的,有些问题是客观的。这个培训班与以往不一样,这次大家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要敢于自

工作总结写作方法

工作总结写作方法 有什么方法可以把工作总结写好?如下分享的这篇文章可以教大家如何写工作总结,欢迎大家阅读: (一)文体概述 工作总结其实就是对前一时期的工作进行全面回顾、检查和研究,找出经验教训,并使之条理化、系统化而写的书面材料。 是对实践工作的本质概括,是对以往实际工作的理性认识。 其主要特点: 1.概括性与规律性 (1)分析研究要写总结的工作,把零散的经验系统化,把肤浅的认识加以提炼,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高度,从中概括出规律性的东西。 从写作角度讲,要以事实和材料说明观点,对问题做出评价。因此,总结是对工作实践的本质概括,是人们不断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主要途径。 2.叙事性和评论性。 总结是要概述地叙述过去的工作,找出经验,总结教训,常采用叙述的表达方法,把事实交代清楚。在此基础上,进

行分析评论,总结规律,指导工作。 工作总结从内容写作的角度,可分为全面总结、专题性总结和个人总结。 工作总结由标题、正文、落款三部分构成。 标题常用的有两种: 1.公文式。由单位名称、事由、文种组成。如《某某共青团委关于开展读书活动的总结》; 或者由单位名称、时间、事由、文种;或由事由、文种组成。 2.新闻式。一般分为单行标题与双标标题两种形式。单行标题如《开展职工思想教育工作回顾》;双行标题,以正、副标题标示,正题突出中心,附体说明单位、事由、文种。如《为用而学,学了能用——XX厂开展岗位培训工作的总结》。 正文 1.开头有四种模式 (1)概括式。概括基本情况,简要交代工作背景、时间、地点、条件等。 (2)结论式。先提出总结性的结论,再引入下文。 (3)提示式。对工作的主要内容作提示性、概括性的介绍。 (4)提示式。开头先提出问题,点明总结的重点,引起

公文写作工作总结个人工作总结.doc

公文写作工作总结-个人工作总结第一篇:上传公文写作监考工作总结第二篇:公文写作培训-如何写好工作总结第三篇:植物科学学院第一期公文写作培训工作总结第四篇:组织部门常用公文写作5--关于工作总结的写作第五篇:年终工作总结与公文写作培训更多相关范文正文第一篇:上传公文写作监考工作总结公文写作监考工作总结 公文是一种特殊的文章,指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企事业单位在行政管理活动或处理公务活动中产生的,按照严格的、法定的生效程序和规范的格式制定的具有传递信息和记录作用的载体文件。写作过程中除了要遵行一般的写作通则之外,还需要遵循一些特殊的规律。为了能更好更快的完成工作任务,进一步提高工作水平。在莫萍局长的领导和组织下,我局全体同志分批进行了公文写作考试。组织公文写作考试的目的在于督促大家扎实基本功,提高个人水平。本人在这次考试中担任监考员,负责收发试卷。 本次考试,总体上来说比较成功。但是由于是第一次组织这样的考试,难免会存在一些纰漏。就整个监考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我有以下几点建议: 一、两科考试分上、下午分开考。一个上午考两门,时间太

紧。而且完全搁置手头的工作,不利于全局日常工作的开展。(局长工作忙,抽不出时间的时候,可以出好试题由总监考发放) 二、收卷时候采取邮件形式,很方便快捷。但是要做好两手打算,提前指定两个以上的收卷邮箱。防止单一邮箱出现网络堵塞等客观问题,影响考生情绪和成绩。 三、对于试题的字数要求,我认为可以适当增加。比如:工作方案、汇报、总结类文章,要适当调整字数,充分模拟“实战”。 四、在前期准备工作中,监考员要充分落实,准备好各种所需物品。减轻局长的工作量。(例如在信封口提前用双面胶贴好)。 五、由于每种公文对页面设置的要求不同,建议由考生自行设置。不统一 规定格式和字体。将格式和字体作为评分标准。 六、模拟公务员考试中《申论》科目的评分标准。尤其是对字数要严格控制。 以上就是我对这次公文写作考试的几点建议。我相信通过不断的积累和改进,以后的考试会日趋完善。真正起到督促和提高的目的。 2014年9月29日

温铁军如何建设新农村

温铁军:如何建设新农村 来源:中央电视台《中国经济大讲堂》 几十年的农村实践,他明白了这样一个道理----“切不可把农村问题仅仅当成是农村的问题” 走遍四十多个国家的农村,他看清楚了这一点----“我们不能简单地相信只要城市化就解决问题” 九亿农民的命运与中国经济发展的关系,让我们一起来听听他的观察,他的分析 中国经济大讲堂本期主讲嘉宾: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研究院院长温铁军 主持人:电视机前的观众朋友大家好,欢迎各位收看中央电视台第二套节目经济频道的特别节目——中国经济大讲堂,在介绍我们今天的嘉宾之前呢,我想先请各位品尝一些东西,这就是我手里现在拿到的这碟花生,现场有没有谁有兴趣要来品尝一下我手里这盘花生究竟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好多人举手,来,你近水楼台先得月。花生怎么样。 观众:味道挺好的,个头小点,跟我小时候吃的花生味道差不多。 主持人:怎么样?好吃吗? 观众:好吃,非常香。 主持人:好吃吗? 观众:很香,这么好吃的花生从哪儿来的呀。 主持人:先卖个关子,不告诉你这么好吃的花生到底从哪里来的。其实我想,所有有机会品尝到这个花生的人,包括我也吃了一两个,评语都是相同的,那就是非常好吃,我在之前打听了一下,这个花生在地里生长的时候,既没有施化肥也没有打农药,用的全是羊粪,应该说它是纯天然的食品。刚才最后的这个女同学问我说是在哪买的,说实话我也很想买,但很抱歉现在这个还没有卖的,这个是新农村建设基地的一些农民朋友特别生产的,也是今天来到我们中国经济大讲堂节目的嘉宾带到现场要跟大家分享的,究竟新农村建设是怎么一回事,它跟我们九亿农民之间有着什么样的联系,在接下来的时间当中让我们一起来打开问号,现在我们就让我们用掌声请出我们今天中国经济大讲堂的嘉宾,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院长温铁军先生,掌声有请。 他,17岁那年插队到了农村,从此他就成了农民最亲密的伙伴。他喝过洋墨水,却选择研究中国最土的问题。他是一个儒雅低调的学者,却在不同场合为农民大声疾呼。他就是温铁军,20年来,他坚持用脚做学问。把更多的时间,用在田间地头。2003年7月,温铁军与河北翟城村民集资建造了中国第一个免费培训农民的晏阳初农民建设学院。这个学院把农民组织起来,进行职业技术培训,目标是使农民有能力建设自己的本乡本土,从而就地解决剩余劳动力。这种实验,被国内外学术界称为是中国新农村建设的开始。温铁军也因此当选为2003年CCTV经济年度人物。两年过去了,新农村建设的实验结果究竟怎么样呢? 主持人:温先生能不能告诉大家,为什么您今天演讲的题目就选择了新农村建设。 温铁军:这是因为中国已经经历了将近一个世纪的工业化建设的进程,当工业化和城市化达到这个阶段的时候一般都应该是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反哺农村,而这个时候大多数市场经济的国家特别是东亚的日本韩国等等东亚小农社会国家,都会适时提出新农村建

最新工作总结写作(精选多篇)

工作总结写作(精选多篇) 第一篇:工作总结的写作格式 总结,就是把某一时期已经做过的工作,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总检查、总评价,进行一次具体的总分析、总研究;也就是看看取得了哪些成绩,存在哪些缺点和不足,有什么经验、提高,工作总结的写作格式。 (一)基本情况。 1. 总结必须有情况的概述和叙述,有的比较简单,有的比较详细。这部分内容主要是对工作的主客观条件、有利和不利条件以及工作的环境和基础等进行分析,工作总结《工作总结的写作格式》。 2. 成绩和缺点。这是总结的中心。总结的目的就是要肯定成绩,找出缺点。成绩有哪些,有多大,表现在哪些方面,是怎样取得的;缺点有多少,表现在哪些方面,是什么性质的,怎样产生的,都应讲清楚。 3. 经验和教训。做过一件事,总会有经验和教训。为便于今后的工作,须对以往工作的经验和教训进行分析、研究、概括、集中,并上升到理论的高度来认识。 今后的打算。根据今后的工作任务和要求,吸取前一时期工作的经验和教训,明确努力方向,提出改进措施等 (二)写好总结需要注意的问题 1. 一定要实事求是,成绩不夸大,缺点不缩小,更不能弄

虚作假。这是分析、得出教训的基础。 2. 条理要清楚。总结是写给人看的,条理不清,人们就看不下去,即使看了也不知其所以然,这样就达不到总结的目的。 3. 要剪裁得体,详略适宜。材料有本质的,有现象的;有重要的,有次要的,写作时要去芜存精。总结中的问题要有主次、详略之分,该详的要详,该略的要略。 第二篇:工作总结的写作方法 1.工作总结的概念 总结是对过去某一时期或某项工作的情况(包括成绩、经验和存在的问题)的总回顾、评价和结论,工作总结的写作方法。 2.工作总结的作用 认真进行工作总结是我党在长期革命斗争和建设中形成的一个好传统。其作用是: (1)总结是推动工作前进的重要环节任何一项工作,不管是个人或群体去进行都需要多次反复操作、辛勤劳动才能完成。每一次具体实践,都有成绩与失误、经验与教训,及时总结就会及时取得经验教训,提高认识和工作技能。不断实践,不断总结,那么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也就越来越深刻,知识越来越广,智慧越来越高,所进行的事业通过总结才会不断发展、前进。 (2)总结是寻找工作规律的重 要手段任何一种事物、一项工作,都存在内在联系、外部制约,都有它自身的发展、运动规律。遵循这些客观规律办事就能

公文写作学习总结范文

公文写作学习总结范文 公文写作学习总结范文 应用写作原本对我来说没有什么概念,大学毕业工作后,我在单位的人事科呆过一段儿时间,头头儿时不时让我起草个文件,写个发言稿或者阶段性的工作总结,开会的时候有时也让作个记录。这也算是和应用写作开始有了接触,不过我是学理科的,对应用写作的要求不甚了了。我当时的做法是模仿,我每次写这些东西时,总是借来相关的已有的材料,比如: 起草文件,我就找来原来已有的类似的文件,照猫画虎,“描谋而成。至于其他的总结和会议记录等等,也没什么要求,那就按自己的理解任意发挥。好在领导对此要求也不严格,也应付了下来。后来,离开了行政科室,从事业务工作,自然和这些公文接触就少了,但平时的工作报告,年末的年终总结,以及写个请假条,填写考核表格等等也是少不了的。从此我对应用写作有了一些感性的认识,但尚缺乏系统的学习。本学期开设了应用写作课程,我认为是很有必要的,因为应用文的写作在工作中往往接触得最多,用处是很大的。虽然后半学期受到“非典”因素干扰停课,但通过在课上孙老师生动的讲解和课下的自学以及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还是有了一些收获。 一、应用写作时的“非我”心态一般文体的写作往往是站在“自我”的角度,表达自己,或者抒发自己的感想心绪,或者阐述自己的观点,或者按照自己的理解去说明,即使新闻、纪实文学之类的文体,也往往是以作者自己的视野,去所观、所思、所感,再进而付诸笔端。应用文写作一般(除了个人总结、书信)是要站在某一群体、某

一组织、某一集团的位置上,它所传达的是被代表的单位的发出的信息,接受者也往往是集团性质的或者众多个体的。所以在写作时不要总想着自己,而要多考虑文中所代表的单位的立场,因为表达的是“非我”,而非“自我”。比如: 给领导草拟文件,一定弄清楚他的意图,不然急急忙忙去写,接着恐怕要经历多次“返工”的痛苦经历。因为你是给领导写的,领导又是从单位和自己的行政思想出发来共同完成这份文件。再比如写请示、公函、报告、简报等,一定要弄清楚本单位与所发的单位之间的关系,如隶属关系、行政级别关系、业务工作关系等等,据此才能采取合适的文体,在文中使用相应的语气和措辞,这样才能作到文如其事、恰如其分。否则可能一个细小的疏忽,可能会酿成大错。在课上孙老师举了很多例子,正说明了这一点,应用写作所站的角度的重要性. 二、应用写作——“死板”而不乏“灵活”的写作无论是公文、专用文件、规章制度和日常应用文,人们在长期的写作过程中,一些格式和要求约定俗成,甚至一些公文的格式政府部门有明确的规定,因此,我们应用写作时往往不能乱来,必须遵守规则。这不同于文学创作,个人可以有较大的发挥空间,无论在形式还是内容上,都可以打破陈规,不断创新。且不可对规则置若罔闻,否则会造成写作上的失败。但这并不是说,应用文写作就没有我们可以发挥的空间了,我认为除了形式上的较多的约束外,在内容上除了注意一些语气的东西,这里面还是有一定的空间去驰骋的,当然毕竟应用文不是其他的文学作品,有那么多可以发挥的地方,还是以实用为上。应用文的写作格式和要求,具体不同的文体不尽相同,初学者不免眼花缭乱,不

乡村建设学院

乡村建设学院 本文刊发于《新华月报》2015年10月号“乡村建设”专栏。本文根据温铁军教授于2013年11月在北京师范大学举办的“第三届平民教育论坛”上的演讲整理而成,已经作者本人审阅。平民教育论坛每年举办一届,本届论坛由晏阳初平民教育发展中心和中国滋根乡村教育发展促进会主办。 “乡村建设”专栏是由新华月报与西南大学中国乡村 建设学院、中国人民大学乡村建设中心、福建农林大学海峡乡村建设学院及国内多家乡村建设实践机构友情合作出品。 温铁军:中国人民大学可持续发展高等研究院执行院长、教授,西南大学中国乡村建设学院执行院长,福建农林大学海峡乡村建设学院执行院长。 生态文明内含着教育的多样性和在地化 在国家强调生态文明的时候我们应该知道,生态文明本是一种有别于、并且超越于近百年来世人追求的传统工

业文明的一种文明形态。 工业文明时代的教育,体现了工业资本对人的资本化进程。其实是要求把各种各样的资源都能够统一被工业化大生产 所处置,因此它要求教育所传播的信息必须是标准化的、可集成的。因而,制式教育就是主要服务于工业文明时代的标准化、集成化和大规模传输的教育模式。 生态文明因其根本内涵是多样性的可持续循环系统,因此,当我们从工业文明时代进步到生态文明时代,就要知道生态文明所要求的教育是什么?当然,符合生态文明的教育应该是多样化的、在地化的。亦即,生态文明是体现自然多样性和社会经济可持续的文明形态。那么,从这个角度看,与百年乡村建设密切结合的平民教育在当代的创新,就主要应该是和在地化知识系统的知识生产和在地化的社会参与 式教育相结合的。 中国当前已经把国际社会一般强调的城市化改为“新型城镇化”,这个新战略,本来应该和在地化的平民教育 有一定的相关性。这样说的原因是其宏观背景,对此,参与乡村建设和平民教育的人们务必加强学习:这是90年代末 期东亚金融风暴造成中国生产过剩危机爆发以来,国家战略

百年中国 一波四折-温铁军(《读书》2001年第3期)

3 越是深入探索中国现 实经济问题,越是充满了缺 乏理论指导的困惑。为了解 惑才斗胆涉猎近现代史。本 打算通过资料研究,试着用 中国人自己的眼光去对二 十世纪的经济发展过程做 点梳理,却不期然发现了困 惑的原因。原来,自己在实 地调查中形成的那点粗浅 的感性认识无论在思路还 是主要观点上,都难以归入 两种相对立的主流理论。于 是便加深了过去的不自 信。也许就是这种不自信促 使我把自己的认识拿出来 给大家批评。 捧读史书,归纳心得,我 把百年来中国人追赶工业化 浪潮,以及先后发生的四次 由政府主导的资本积累过程 归纳为 一波四折 。 所谓 一波四折 延续了五千年的厚重的中华农业文明史,翻到二十世 纪,终于到了一个非改变不可的 特殊时刻。但当她想要按照西方人的样子改变自己的时候,不仅已经工业化了的西方不愿意给她改变的机会,列强纷争下的世界割据也没有给后起者留下模仿 空间 。于是,中国人不得不在这一百多年里进行了四次以自我剥夺为主的复杂的工业化历程。每次都既有收益,也有成本。对这个资源严重短缺的人口大国而言,任何成本大于收益的制度安排都会引发社会动荡甚至革命。一、中国的发展问题,基本上是一个资源禀赋极差的超大型农民国家,在周边地缘政治环境紧张的压力下,主要通过对本民族进行剥夺的内向型积累方式,追求工业化和现代化的经验过程。有鉴于此,我把百年中国的经济发展概括为四次工业化。即为: 洋务运动 及随后的工商业发展;民国初年大局甫定之后的 黄金十年 和抗日战争之后形成的 官僚、买办资本主义 ;新中国建立后中央政府主导的国家工业化;其后是改 百年中国一波四折温铁军,

革二十年地方政府主导的地方工业化。 二、任何制度安排都不过是宏观环境制约下要素结构变化的结果。由于政府面对高度分散且剩余太少的亿万传统小农进行工业化的资本积累,必然交易费用畸高。于是,凡解决不了这个问题的政府就失败,而能够解决这个问题的政府就成功,其所建立的制度就是总体收益大于成本的。简言之,清朝在安定了二百多年、政府已经不能更腐败的条件下采用加税剥夺的传统手段,民国在战乱频仍中也没来得及创造出相对有效的制度,于是都自亡于过量提取农业剩余引发的社会冲突。惟独新中国,利用长期战争对执政党和人民的教训以及战争形成的军事化集权体制,建立了必不可少的国家工业化的动员机制和组织,初步完成了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下、以国家资本主义为手段的原始积累(参见拙文:国家资本再分配与民间资本再积累!,新华文摘!一九九三年十二月;战略与管理!一九九四年第三期)。 进入八十年代以后,中国大陆的工业化发生了从一个中央政府演变为七万个地方政府(当时约七万,现在约五万)都进行地方工业资本积累的戏剧式变化。由此形成持续二十年的高增长。其中值得关注的是对 中央与地方关系 这种伪问题的证伪。中央政府在完成资本原始积累、实现初步工业化以后,倾向于强调可持续发展;尽管这与地方政府正在进行的资本原始积累之间,确实产生了几乎难以协调的矛盾。但这是一种没有明确是非对错标准的矛盾。可借鉴比较的是:一九五六年苏共完成工业化转向参与国际交换、而中国仍然在原始积累初期阶段,两党因此必然发生矛盾。 三、不同的资本原始积累过程产生不同的、正反两方面的制度经验。新中国通过建设高度集权的计划体制和城乡二元结构的制度,短时间完成了国家工业化的资本原始积累,初步形成了产业门类齐全、专业分工细致的 社会化大生产 ,于是,必然要求市场交换及其相应的制度改变。因此,这两个阶段都是经济规律使然,本来无可厚非。真正值得下一代研究和借鉴的是:当年国家工业化的制度成本能否减少? 由于重工业的超前发展是在地缘政治关系压力以及人口与资源关系高度紧张的条件下发生的,必然产生 资本增密、排斥劳动 的内在机 4

“三农”专家温铁军:搞规模集中不是中国农业出路

温铁军:中国人民大学农业和农村发展学院院长,中国研究“三农”问题专家,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六届学科评议组农林经济管理组成员,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首席记者钟志兵摄 精彩观点 1近20年实践证明,中国农业学习美国、加拿大搞农业集中规模化,没有出路。 2孤立强调农业产业化,忽视农民利益和农村发展,是不符合生态文明战略的。 3中国农业具有极强社会农业特点,不是一般的经济农业。过去过分强调农业的一二产化,并按这个思维方式制定政策,出现片面的政策导向。 4中国“三农”问题是密切结合的,不可拆分。如果将农业从“三农”中剥离,孤立强调农业,也就必定会忽视农民利益和农村发展。这点通过过去几十年教训也已证实。 商报记者聂飞 在国家实施生态文明战略的大背景下,重庆库区过去被忽视的生态资源将被“唤醒”,这将让库区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9日,荣昌县城,全国生猪大县发展论坛现场。 著名“三农”问题研究专家、中国人民大学农业和农村发展学院院长温铁军教授,发表了题为“中国农业现代化面临挑战和机遇”的演讲。 随后,温铁军接受了商报记者独家专访,他表示,近20年实践证明,中国农业学习美国、加拿大搞农业集中规模化,没有出路。 谈农业现代化 搞规模集中不是中国农业出路 重庆商报:你本次来渝,为荣昌官员和企业家讲解中国农业现代化之路。而农业现代化并不是一个新词,从建国不久中央就提出来了,它经历了怎样的一个演变过程?

温铁军:是的。中央提农业现代化,是在1956年作为“四化”之一,出现在红头文件中。但当时中国农业现代化,是学习苏联的集中大生产模式——将工业大生产办法搬入农业。直接表现就是通过拖拉机等机械化作业,改变传统小农生产方式,这种方式一直延续到上世纪90年代。接着,中国农业现代化演变为种产销一体化,产业链条拉升,农业从“一产”延伸到“二产”,农民变成了产业工人。分散的养殖方式,变为集中化、工厂化方式,这一方式延续至今。 重庆商报:你作为研究“三农”问题的权威专家,近20年的农业集中规模化,给中国农业带来什么影响? 温铁军:客观上讲,农业产业链条拉长,带来农业增产增收,整体收益快速增加。这一方式,是以美国、加拿大农业为学习蓝本的,而事实上,依据中国国情,根本不具备发展大农场农业的“土壤”条件。同时,这一方式,也会派生出很多问题。 重庆商报:主要有哪些? 温铁军:一是农业集中产业化带来的收益,大部分没有分配到作为生产者的农民手里。二是农业二产化,必定是单一品种化,适合加工生产,但破坏环境。过去20年,农业带来的污染,大于城市和工业污染。三是在全球产能过剩的大环境下,中国农业也已产业过剩。过剩产能值每年大概是3000亿元左右。这三大问题,也就是中国农业现代化面临的挑战。 重庆商报:你认为集中规模化的农业产业化,不是中国农业出路。未来的中国农业,应该如何走? 温铁军:实际上,早在2005年,中央提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农业多功能性……党的十八大又提出了生态文明战略,目的就是要让各地摈弃大农场农业模式,学习韩国、日本、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强调生态文明下的农业多功能性。 重庆商报:如何理解生态文明下的农业多能性? 温铁军:简言之,就是农业兼有一二三产业融合的特点。农业不仅生产化,还能社会化。还有文化传承、教育、旅游休闲、文化创意等功能。比如荣昌猪品牌,测算出有21.7亿元品牌价值,如再将其卡通化,拍成动漫或电视剧,则属于创意产业了。 因此,中国农业具有极强社会农业特点,不是一般的经济农业。过去过分强调农业的一二产化,并按这个思维方式制定政策,出现片面的政策导向。 中国“三农”问题是密切结合的,不可拆分。如果将农业从“三农”中剥离开,孤立地强调农业,也就必定会忽视农民利益和农村发展。这点通过过去几十年教训也已证实。 重庆商报:在生态文明的战略大背景下,将会迎来哪些发展机遇? 温铁军:当前,尽管面临各种挑战。但也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从2006年开始,中国对“三农”投资总规模已达到6万亿。这个大规模投资,解决了农村道路、电力、水、网络等“五通一平”问题,使中国成为农村实现“五通”程度最高的国家之一。“五通一平”建设到村,让所有投资者减少了资金投入。其次,经历改革开放30多年积累,中国农业发展面临的最大机遇就是“不差钱”。沿海产能过剩,无论是国资或民间资本,都在寻求资本增值和避风港。在这一背景下,资本向中西部集结,是大势所趋。山林等资源丰富地区,最能得到沿海资本流入机会的。 因此,各地农业部门,不用再担心招商引资了。你现在是“靓女”,他(资本)是黄脸婆了。现在要做的,就是维护好生态文明的发展态势。 谈中国城镇化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