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精品解析: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

精品解析: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

精品解析: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
精品解析: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

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考试化学试题

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 N-14 O-16 C-12 Mg-24 S-32 Cu-64

第 I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48分)

1. 有关分散系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浊液的分散质都可用过滤的方法从分散剂中分离出来

B. 任何物质在水中溶解时都有一定的溶解度

C. 同一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要比不饱和溶液的浓度大一些

D. 分散质粒子大小为几纳米到几十纳米的分散系是胶体

【答案】D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A.悬浊液的分散质都可用过滤的方法从分散剂中分离出来,而乳浊液不能,A错误;B.有些物质与水是互溶的,B错误;C.在相同条件下,同一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不一定比不饱和溶液的浓度大一些,否则不一定,C错误;D.分散质微粒直径介于1nm和100nm之间的分散系是胶体,则分散质粒子大小为几纳米到几十纳米的分散系是胶体,D正确,答案选D。

考点:考查分散系判断

2. 如图是元素周期表前四周期的一部分,下列有关R、W、X、Y、Z五种元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常压下五种元素的单质中Z单质的沸点最高

B. X元素形成的气态氢化物比W形成的气态氢化物稳定

C. 氯离子的还原性比Y2-元素的简单阴离子的还原性强

D. Y元素的非金属性比W元素的非金属性弱

【答案】B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X为氮,Y为硫,Z为溴,W为磷,R为氩。A、溴为液体,磷为固体,所以磷的沸点最高,故错误;B、非金属性越强,氢化物越稳定,故氮的氢化物为氨气,比磷化氢稳定,正确;C、氯离

子的还原性比硫离子的弱,故错误;D、同周期元素,硫的非金属性比磷强,故错误。

考点: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的关系

3. 四种短周期主族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W、X的简单离子具有相同电子层结构,X的原子

半径是短周期主族元素原子中最大的,W与Y同族且其中一种为地壳中最多的元素,Z与X形成的离子化合

物的水溶液呈中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简单离子半径:W

B. W与X形成的化合物溶于水后溶液呈碱性

C. 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W

D. 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Y>Z

【答案】B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根据题意可知W是O元素,X是Na元素,Y是S元素,Z是Cl元素。A.简单离子

半径:X

正确;C.同一主族的元素,原子序数越大,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弱,其相应的氢化物的稳定性就越强。元素

的非金属性W>Y,所以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W>Y,错误;D.元素的非金属性Z>Y,所以最高价氧化

物的水化物的酸性:Y

考点:考查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律的应用的知识。

4. 下列物质

的使用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 明矾用作净水剂 B. 液氨用作制冷剂C. 氢氟酸刻蚀玻璃 D. 生石灰作干燥剂

【答案】B

【解析】

【详解】A.明矾在水中可以电离出两种金属离子K+、Al3+,而Al3+很容易水解,生成胶状的氢氧化铝,氢

氧化铝胶体的吸附能力很强,可以吸附水里悬浮的杂质,从而使杂质沉降水变澄清,属于化学变化,A错

误;

B.液氨汽化时吸收热量,故可用作制冷剂,属于物理变化,B正确;

C.氢氟酸能够与玻璃中的主要成分二氧化硅发生反应,故氢氟酸能刻蚀玻璃,属于化学变化,C错误;

D.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属于化学变化,D错误;

答案选B。

5. 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 向饱和碳酸氢钙溶液中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Ca2++HCO3-+OH-=CaCO3↓+H2O

B. 向NH4Al(SO4)2溶液中滴加Ba(OH)2溶液使SO42-完全沉淀:NH4++Al3++2SO42-+2Ba2++4OH-=NH3·H2O

+Al(OH)3↓+2BaSO4↓

C. 氢氧化钠溶液吸收足量SO2气体:SO2 + 2OH-=SO32- + H2O

D. 标准状况下,将1.12LCO2气体通入1L0.1mol/L的NaAlO2溶液中:CO2+2H2O+AlO2—=Al(OH)3↓+HCO3-【答案】B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A. 向饱和碳酸氢钙溶液中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和碳酸钠,故A错误;

B. NH4Al(SO4)2溶液中加入Ba(OH)2恰好使硫酸根反应完全时,反应物NH4Al(SO4)2与Ba(OH)2物质的量之比为1:2,反应生成硫酸钡、氢氧化铝、一水合氨,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NH4++Al3++2(SO4)2-+4OH-+2Ba2+=2BaSO4↓+Al(OH)3↓+NH3?H2O,故B正确;

C. 氢氧化钠溶液吸收足量SO2

气体生成亚硫酸氢钠,故C错误;D. 标准状况下,1.12LCO2气体的物质的量为

1.12

22.4/

L

L mol

=0.05mol,

1L0.1mol/L的NaAlO2溶液中含有偏铝酸钠0.1mol,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沉淀和碳酸钠,故D错误;故选B。考点:考查了离子方程式的正误判断的相关知识。

6. 有甲、乙、丙、丁四种无色溶液,它们分别是HCl、H2SO4、BaCl2、Na2CO3溶液中的一种。为区别这四种溶液,现将它们两两混合并得到下面现象:

根据对上述现象的分析,可推知甲、乙、丙、丁四种溶液的顺序依次是

A. HCl、BaCl2、H2SO4、Na2CO3

B H2SO4、HCl、BaCl2、Na2CO3

C. HCl、H2SO4、BaCl2、Na2CO3

D. H2SO4、Na2CO3、HCl、BaCl2

【答案】C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四物质中BaCl2和稀H2SO4和Na2CO3均会生成白色沉淀,Na2CO3和HCl、稀H2SO4反应均会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结合表格可知丙能够产生两次沉淀,因此丙是氯化钡,则乙和丁分别是硫酸、碳酸钠真的一种,那么剩下的甲就是盐酸,由于甲和丁混合能够产生气体,因此和盐酸反应产生气体的就是碳酸钠,那么乙就是硫酸,带入表格验证,符合要求,即:甲是盐酸,乙是硫酸,丙是氯化钡,丁是碳

酸钠,故选C 。

考点:考查了物质推断的相关知识。

7. 用N A 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①将含0.1 mol FeCl 3的饱和溶液滴入沸水形成的胶体粒子的数目小于0.1N A

②电解精炼铜时转移了N A 个电子,阳极溶解32g 铜

③7.8gNa 2S 和Na 2O 2的混合物中含有的阴离子数大于0.1N A

④2molSO 2和1molO 2混合在V 2O 5存在的条件下与密闭容器中加热反应后,容器内物质分子数大于2N A ⑤标准状况下,11.2LHF 含有0.5N A HF 分子

⑥含0.2mol H 2SO 4的浓硫酸与足量铜反应,生成SO 2的分子数为0.1N A

⑦含0.1mol 溶质Na 2CO 3的溶液中,所含阴离子总数大于0.1N A

A. ①②③④⑤⑦

B. ②③⑤⑥

C. ①③④⑤⑥

D. ③④⑤⑥⑦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铁离子水解可逆,因此将含0.1molFeCl 3的饱和溶液滴入沸水形成的胶体粒子的数目小于0.1N A ,①正确;②电解精炼铜时阳极不止铜失去电子,因此转移了N A 个电子,阳极溶解铜的质量不一定是32g ,②错误;③Na 2S 和Na 2O 2的相对分子质量均是78,因此7.8gNa 2S 和Na 2O 2的混合物中含有的阴离子数等于0.1N A ,③错误;④2molSO 2和1molO 2混合在V 2O 5存在的条件下与密闭容器中加热反应,由于是可逆反应,因此反应后容器内物质分子数大于2N A ,④正确;⑤标准状况下HF 不是气态,不能利用气体摩尔体积计算11.2LHF 含有的HF 分子数,⑤错误;⑥含0.2mol H 2SO 4的浓硫酸与足量铜反应,由于随着反应的进行硫酸浓度逐渐减小,因此生成SO 2的分子数小于0.1N A ,⑥错误;⑦碳酸根水解生成碳酸氢根和氢氧根,因此含0.1mol 溶质Na 2CO 3的溶液中,所含阴离子总数大于0.1N A ,⑦正确,答案选B 。

点睛:顺利解答该类题目的关键是:一方面要仔细审题,注意关键字词,熟悉常见的“陷阱”;如盐的水解、物质的摩尔质量以及物质在标准状况下的状态等。另一方面是要把各种量转化为物质的量,以此为中心进行计算。有关计算公式有A N n N =、n m M =、m V n V =、n c V

=。特别要注意气体摩尔体积、阿伏加德罗定律的适用范围和使用条件。

8. CO 、CO 2组成的混合气体36g ,其中含C 原子数为N A 个,则C 、O 原子个数比为

A. 1:3

B. 2:3

C. 1:1

D. 4:3 【答案】B

【解析】

【详解】混合气体中含C 原子数为N A 个,根据其化学式特点及原子守恒知,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是

1mol,1mol一氧化碳的质量是28g,则剩余的8g是二氧化碳中氧元素,其物质的量=36g28g

16/g mol

=0.5mol,

所以混合气体中C的物质的量是1mol,O原子的物质的量是(1+0.5)mol=1.5mol,所以C、O原子个数比1mol:1.5mol=2:3,答案选B。

9. 向含有0.2 mol FeI2溶液中加入a mol Br2。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a=0.1 时,发生的反应为2I-+Br2=I2+2Br-

B. a=0.25 时,发生的反应为4Fe2++6I-+5Br2=4Fe3++3I2+10Br-

C. 溶液中的I-一半被氧化时,c(I-)∶c(Br-)=l∶l

D. 0.2

【解析】

【详解】A.a=0.1时,溴单质不足,只有碘离子被氧化,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I-+Br2═I2+2Br-,故A正确;

B.当a=0.25时,0.2molFeI2的溶液中含有0.2mol亚铁离子、0.4mol碘离子,0.4mol碘离子完全反应消耗0.2mol溴单质,剩余的0.05mol溴单质能够氧化0.1mol亚铁离子,所以正确的反应为:

2Fe2++8I-+5Br2═2Fe3++4I2+10Br-,故B错误;

C.溶液中含有0.4mol碘离子,当有0.2mol碘离子被氧化时,消耗0.1mol溴单质生成0.2mol溴离子,则反应后溶液中碘离子和溴离子浓度相等,故C正确;

D.当0.2<a<0.3时,碘离子完全被氧化,亚铁离子部分被氧化,根据电荷守恒可知溶液中的离子浓度的关系为:2c(Fe2+)+3c(Fe3+)+c(H+)═c(Br-)+c(OH-),故D正确;

答案选B。

【点睛】明确亚铁离子与碘离子的还原性强弱及发生反应的先后顺序为解答关键,亚铁离子的还原性小于碘离子,溴少量时碘离子优先被氧化,发生反应为:2I-+Br2═I2+2Br-;当碘离子完全被氧化后,亚铁离子开始被溴单质氧化,溴足量时的反应方程式为:2Fe2++4I-+3Br2═2Fe3++2I2+6Br-,据此进行解答。

10. 下列根据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B.

将少量的溴水滴入FeCl

2

、NaI的

混合溶液中,再滴加CCl4,振荡、

静置,向上层溶液中滴加KSCN溶

液。再向上层溶液中滴加溴水

实验现象1:上层溶液不变红,

下层溶液紫红色

实验现象2: 上层溶液变红

氧化性:Br2>Fe3+>I2

C.

取久置的Na2O2粉末,向其中滴加

过量的盐酸

产生无色气体Na2O2没有变质

D.

在CuSO4溶液中加入KI溶液,再

加入苯,振荡后静置

有白色沉淀生成,苯层呈紫

红色

白色沉淀可能为CuI

A. A

B. B

C. C

D. D

【答案】C

【解析】

【详解】A.由操作和现象可知白色沉淀可能为AgCl或硫酸钡,则原溶液中可能含银离子或SO42-,但二者不能同时存在,A正确;B.由现象可知少量的溴水只氧化碘离子,再向上层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后滴加溴水溶液变红可知,溴水氧化亚铁离子,由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可知,氧化性为Br2>Fe3+>I2,B正确;C.过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氧气,变质生成的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均为无色气体,则现象不能说明是否变质,C错误;D.苯层呈紫红色说明有单质碘生成,铜离子被还原,所以白色沉淀是CuI,D正确,答案选C。

11. 下列有关表述与图像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图1 图2 图3 图4

A. 图1:往Na2CO3和NaOH混合液中逐滴加入盐酸,产生气体体积与盐酸的物质的量的关系

B. 图2:往澄清石灰水中通入过量CO2气体,产生沉淀质量与CO2的物质的量的关系

C. 图3:往AlCl3和MgCl2混合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产生沉淀质量与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的关系

D. 图4:若MOH和ROH表示两种一元碱,则ROH的碱性强于MOH

【答案】A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A. 往Na2CO3和NaOH混合液中逐滴加入盐酸,依次发生的反应为NaOH + HCl =" NaCl" + H2O、Na2CO3 + HCl = NaCl + NaHCO3、NaHCO3 + HCl =" NaCl" + CO2↑ + H2O,产生气体体积与盐酸的物质的量的关系不符合图像,A项错误;B. 往澄清石灰水中通入过量CO2气体,依次发生的反应为Ca(OH)2 + CO2 = CaCO3 + H2O、CaCO3 + CO2 + H2O = Ca(HCO3)2,产生沉淀质量与CO2的物质的量的关系符合图像,B 项正确;C. 往AlCl3和MgCl2混合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依次发生的反应为AlCl3 + 3NaOH = Al(OH)3↓ + 3NaCl、MgCl2 + 2NaOH = Mg(OH)2↓ + 2NaCl、Al(OH)3 + NaOH = NaAlO2 + 2H2O,产生沉淀质量与NaOH 溶液的物质的量的关系符合图像,C项正确;D.ROH稀释10倍,pH降低1,说明ROH是强碱,而MOH 稀释10倍,pH值降低小于1,说明MOH是弱碱,则ROH的碱性强于MOH,D项正确;答案选A。

考点:考查化学图像的分析与判断。

12. 25℃时,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 滴入石蕊试液显蓝色的溶液中:K+、Na+、HSO3-、ClO-

B. 0.1mol/L的Fe(NO3)3溶液中:Na+、H+、Cl-、I-

C. 0.1mol/L的NaAlO2溶液中:K+、H+、NO3-、SO42-

D. 由水电离产生的c(H+)=1×10-13mol/L的溶液中:Na+、Ba2+、NO3-、Cl-

【答案】D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A.滴入石蕊试液显蓝色的溶液,显碱性,不能大量存在HSO3-,且HSO3-、ClO-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能共存,故A错误;B.H+、NO3-、I-发生氧化还原反应,Fe3+、I-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能共存,故B错误;C.NaAlO2溶液,显碱性,与H+不能大量共存,故C错误;D.由水电离产生的c(H+)=1×10-13mol/L的溶液,为酸或碱溶液,酸、碱溶液中该组离子之间不反应,可大量共存,故D正确;故选D。

考点:考查离子的共存,把握习题中的信息及常见离子之间的反应为解答的关键。

13.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干冰、液态氯化氢都是电解质

B. Na2O、Fe2O3、Al2O3既属于碱性氧化物,又属于离子化合物

C. 有单质参加或生成的反应不一定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D. 根据是否具有丁达尔效应,将分散系分为溶液、浊液和胶体

【答案】C

【解析】

【详解】A.二氧化碳为非电解质,故A错误;B.氧化铝与强酸、强碱反应都生成盐和水,为两性氧化物,故B错误;C.同素异形体之间的转化为非氧化还原反应,如氧气和臭氧,都有单质参加反应,但不是氧化

还原反应,故C正确;D.根据分散系分散质微粒直径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故D错误;故选C。

14. 向FeCl3、Al2(SO4)3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Ba(OH)2(aq),形成沉淀的情况如下图所示。沉淀的生成与溶解的pH列于下表。以下推断正确的是

A. AB段可能发生的反应是:2SO42-+2Ba2++Al3++3OH-=2BaSO4↓+Al(OH)3↓

B. C点的沉淀为Fe(OH)3

C. OA段可能发生的反应是:3Ba2++6OH-+3SO42-+Fe3++Al3+=3BaSO4↓+Fe(OH)3↓+Al(OH)3↓

D. 据图计算原溶液中c(Cl-)>c(SO42-)

【答案】C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向含FeCl3、Al2(SO4)3的混合溶液与Ba(OH)2溶液反应的实质是Fe3+,Al3+与OH-、Ba2+与SO42-之间的离子反应为:Ba2++SO42-═BaSO4↓、Fe3++3OH-=Fe(OH)3↓、Al3++3OH-═Al(OH)3↓、Al(OH)3+OH-═AlO2-+2H2O。假设1mol Al2(SO4)3中SO42-完全被沉淀所需Ba(OH)2的物质的量为3mol,提供6molOH-,图表分析铁离子先沉淀,由图象分析,OA段为加入3molBa(OH)2,发生反应Ba2++SO42-═BaSO4↓,得到3molBaSO4沉淀,C点为氢氧化铝溶解后的沉淀物质的量为氢氧化铁和硫酸钡沉淀共4mol,所以氢氧化铁沉淀为1mol,氢氧化铝沉淀为2mol;分析判断OA段沉淀3mol钡离了,1mol 铁离子和1mol铝离子;AB段为沉淀1mol铝离子;BC段为溶解氢氧化铝消耗氢氧化钡1mol,A.AB段可能发生的反应是:Al3++3OH-═Al(OH)3↓,A错误;B.根据分析可知,C点沉淀为BaSO4和Fe(OH)3,B错误;C.OA段可能发生的反应有沉淀钡离子,铁离子,铝离子,反应为,3Ba2++6OH-+3SO42-+Fe3++Al3+=3BaSO4↓+Fe(OH)3↓+Al(OH)3↓,也可能发生3Ba2++6OH-+3SO42-+2Fe3+=3BaSO4↓+2Fe(OH)3↓,C正确;D.图象分析FeCl3、Al2(SO4)3的混和溶液中含FeCl3 1mol,含Al2(SO4)31mol,则c(Cl-)=c(SO42-),D错误,答案选C。

【考点定位】本题主要是考查化学反应的有关图象问题、铝化合物性质、混合物的有关计算等知识

【名师点晴】该题难度较大,明确各阶段发生的反应为解答关键,试题培养了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及逻辑推理能力。关于图像的答题需要明确以下几点:①看面:弄清纵、横坐标的含义。②看线:弄清线的变化趋势,每条线都代表着一定的化学反应过程。③看点:弄清曲线上拐点的含义,如与坐标轴的交点、曲

线的交点、折点、最高点与最低点等。曲线的拐点代表着一个反应过程的结束和开始。

15. 标准状况下VL 氨气溶解在1L 水中(水的密度近似为1g/mL ),所得溶液的密度为ρg/mL,质量分数为ω,物质浓度为c mol/L ,则下列关系中不正确的是

A.

()()1722400/22.422.4ρ=++V V B.

17/(1000)ωρ=c C. 17/(1722400)ω=+V V

D. c =1000Vρ/(17V+22400)

【答案】A

【解析】

【详解】A .将所给的式子的分子和分母同除以22.4可得17100022.4ρ1V V

?+=+,分子表示了溶液的质量,是合理的,但分母表达的是将溶剂的体积与气体的体积直接进行加和得到溶液的体积,这显然是错误的,A 项错误;

B .假设取溶液的体积为1L ,根据溶质质量分数的本义有:171ω1000c ρ

??=

,分子表达了溶质质量,分母表达了溶液的质量,B 项正确; C .将所给的式子分子分母同除以22.4可得:171722.4171722400100022.4

ω?==++V V V V ,分子表达了溶质质量,分母表达了溶液的质量,C 项正确;

D .将所给式子变形得:3

1000100022.422.4171717224001000100022.422.410ρρρ

-?===+++?V V V c V V V ,分子代表了溶质的物质的量,分母代表了溶液的体积(单位为L ),D 项正确;

所以答案选择A 项。

16. 25℃时,在10mL 浓度均为0.1mol·L -1的盐酸和醋酸混合溶液中滴加0.1mol·L -1NaOH 溶液,下列有关溶液中离子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A. 未加NaOH 溶液时,c (H +)>c (C l -)=c (CH 3COOH )

B. 加入10mLNaOH 溶液时:c (CH 3COO -)+c (OH -)=c (H +)

C. 加入NaOH 溶液至PH=7时:c (Na +)=c (C l -)

D. 加入20mLNaOH溶液时:c(Na+)=c(CH3COO-)+c(C l-)

【答案】B

【解析】

【详解】A、未加NaOH时,混合溶液中H Cl完全电离,CH3COOH仅部分电离,由于原浓度均为0.1mol·L-1,所以c(H+)>c(Cl-)>c(CH3COOH),A错误。B、加入10mL0.1mol·L-1NaOH时,HCl恰好完全反应生成0.001molNaCl,还存在0.001molCH3COOH,根据电荷守恒得c(Na+)+c(H+)=c(Cl-)+c(CH3COO-)+c(OH-),由于c(Na+)=c(Cl-),所以c(H+)=c(CH3COO-)+c(OH-),B正确。C、上述B的结果是NaCl与CH3COOH等物质的量的混合物,由于CH3COOH的电离溶液呈酸性,所以需要再加部分NaOH溶液才可能呈中性,c(Na+)>c(Cl-),C错误。D、加入20mLNaOH溶液后,原溶液中两种酸都恰好完全反应,生成NaCl、CH3COONa物质的量之比为1:1的混合溶液,由于CH3COONa的水解溶液呈碱性,c(OH-)>c(H+),根据电荷守恒c(Na+)+c(H+)=c(Cl-)+c(CH3COO-)+c(OH-),所以c(Na+)>c(Cl-)+c(CH3COO-),D 错误。正确答案B。

点睛:在这类题型中,往往类似于“溶液呈中性时”,加入的NaOH溶液的具体体积现有知识无法求解,这时需要从周围接近点的分析中得到答案接近的信息,再进行“调整”。如上述C选项,从HCl恰好完全反应的“点”溶液呈酸性,所以需要再加入NaOH才能得到C所需要的中性溶液。当然,从两种酸都恰好完全反应,生成NaCl、CH3COONa物质的量之比为1:1的“点”溶液呈碱性,c(Na+)=2c(Cl-),则需要少加入NaOH 的量使溶液呈中性,但是,加入的量少至仅有HCl反应时,溶液又呈酸性,由此也可以得到c(Na+)>c(Cl-)。

第II卷(52分)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17. 下图是部分短周期元素的常见化合价与原子序数的关系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1)AB-离子与__________互为等电子体,lmolAB-离子含有___________molπ键。

(2)用电子式表示D2G的形成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由C、E、G三种元素的某盐用途广泛,请用离子方程式表示下列过程:

①该盐可做泡沫灭火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向该盐溶液中加入Ba(OH) 2至沉淀物质的量最大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某同学设计实验证明A、B、F的非金属性强弱关系。(其中溶液b和溶液c均为足量)。

①溶液a和b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溶液c中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请从原子结构的角度解释非金属性B>A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N2或CO(2). 2(3). (4).

Al3++3HCO3-= A1(OH)3↓+3CO2↑(5). 2Al3++3SO42-+3Ba2++6OH-=3BaSO4↓+2A1(OH)3↓(6). 硝酸(HNO3)(7). 饱和NaHCO3溶液(8). SiO32-+CO2+H2O=H2SiO3↓+CO32-(9). 碳和氮处于同一周期,氮原子比碳原子:核电荷数大,原子半径小,对最外层电子的吸引能力大,得电子能力强,因此氮元素的非金属性比碳元素强

【解析】

【详解】A元素的主要化合价是+4价和-4价,而C元素没有正价,主要化合价是-2价,所以C是氧元素,则A是碳元素,B是氮元素。D的主要化合价是+1价,D是Na元素,E的主要化合价是+3价,E是铝元素。F的主要化合价是+4价和-4价,则F是硅元素。G元素的主要化合价是-2价和+6价,则G是硫元素。

(1)原子数和价电子数分别都相等的是等电子体,则CN-离子与N2或CO互为等电子体。三键中含有2个π键,则lmolCN-离子含有2molπ键。(2)硫化钠是离子化合物,其形成过程为

。(3)①该盐可做泡沫灭火器应该是硫酸铝和碳酸氢钠,由

于水解相互促进产生CO2而灭火,方程式为Al3++3HCO3-=A1(OH)3↓+3CO2↑;②向该盐溶液中加入Ba(OH) 2至沉淀物质的量最大时生成硫酸钡和氢氧化铝,方程式为2Al3++3SO42-+3Ba2++6OH-=3BaSO4↓+2A1(OH)3↓;(4)

①非金属性越强,相应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越强。又因为较强酸可以制备较弱酸,则要比较

C、N、Si三种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溶液a是硝酸,固体a是碳酸钙。由于硝酸易挥发,生成的CO2中混有硝酸,所以在通入硅酸钠溶液之前需要利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除去CO2中的硝酸,即b为饱和碳酸氢钠溶液。②根据以上分析可知溶液c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SiO32-+CO2+H2O=H2SiO3↓+CO32-或

SiO32-+2CO2+2H2O=H2SiO3↓+2HCO3-。③碳和氮处于同一周期,氮原子比碳原子:核电荷数大,原子半径小,对最外层电子的吸引能力大,得电子能力强,因此氮元素的非金属性比碳元素强。

18. (1)若配制0.5mol/L的硫酸溶液450mL,需用量筒量取质量分数为98%、密度为1.84g/cm3的浓硫酸的体积为__________mL,如果实验室有15mL、20mL、50mL 量筒,应最好选用_______mL量筒。

(2)配制上述溶液,除用到量筒、烧杯、玻璃棒外,还需________、________等玻璃仪器。

(3)配制溶液时,其正确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填序号)。

A.使用容量瓶前检验是否漏水容量瓶用水洗净后,再用待配溶液洗涤

B.用30mL水洗涤烧杯2?3次,洗涤液均注入容量瓶,振荡

C.量取所需的浓H2SO4倒入小烧杯,再加入适量的水,用玻璃棒慢慢搅拌,使其充分稀释。

D.将己冷却的H2SO4溶液直接倒入容量瓶中

(4)下面操作造成所配稀硫酸溶液浓度偏高的是___________。

A.浓硫酸稀释后溶液没有冷却到室温就转移

B.转移时没有洗涤烧杯、玻璃棒

C.向容量瓶加水定容时眼睛俯视液面

D.用量筒量浓硫酸后洗涤量筒并洗涤液转移到容量瓶

E.摇匀后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又加蒸馏水至刻度线【答案】(1). 13.6(2). 15(3). 胶头滴管(4). 500mL容量瓶(5). B(6). ACD

【解析】

【详解】(1)没有450mL容量瓶,需要配制500mL,设浓硫酸的体积为VmL,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则:98%×1.84g/cm3×V=0.5mol/L×0.50L×98g/mol,解得V=13.6mL,为减小误差,应选用15mL的量筒;(2)配制上述溶液,除用到量筒、烧杯、玻璃棒外,还需胶头滴管、500mL容量瓶等玻璃仪器。(3)A.使用容量瓶前检验是否漏水,容量瓶用水洗净后,不需要用待配溶液洗涤,A错误;B.用30mL水洗涤烧杯2?3次,洗涤液均注入容量瓶,振荡,B正确;C.稀释浓硫酸时应该将浓硫酸注入蒸馏水中,C错误;D.将己冷却的H2SO4溶液通过玻璃棒转移至容量瓶中,不能直接倒入,D错误,答案选B。(4)A.未冷却到室温就将溶液转移到容量瓶并定容,溶液冷却后体积偏小,配制的溶液浓度偏高,A正确;B.转移时没有洗涤烧杯、玻璃棒,导致配制的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偏小,配制的溶液浓度偏低,B错误;C.定容时俯视刻度线,导致加入的蒸馏水体积偏小,配制的溶液体积偏小,溶液浓度偏高,C正确;D.洗涤量筒,溶质的物质的量偏大,配制的溶液浓度偏高,D正确;E.又加蒸馏水至刻度线,配制的溶液体积偏大,溶液浓度偏小,E 错误,答案选ACD。

点睛:明确实验原理是解答的关键,注意容量瓶规格的选择。难点是误差分析,根据B c B n V

可得,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配制的误差都是由溶质的物质的量nB 和溶液的体积V 引起的。误差分析时,关键要看配制过程中引起n和V 怎样的变化。在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时,若n B 比理论值小,或V 比理论值大时,都会使所配溶液浓度偏小;若n B 比理论值大,或V 比理论值小时,都会使所配溶液浓度偏大。

19. 氢气是一种新型的绿色能源,又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以生物材质 (以C 计)与水蒸气反应制取H 2是种低耗能,高效率的制H 2方法。该方法由气化炉制造H 2和燃烧炉再生CaO 两步构成。气化炉中涉及到的反应为:

I C(s)+H 2O(g)

CO(g)+H 2(g) K 1; II CO(g)+H 2O(g)

CO 2(g)+H 2(g) K 2; III CaO(s)+CO 2(g)CaCO 3(s) K 3;

燃烧炉中涉及到的反应为:

IV C(s)+O 2(g)=CO 2

V CaCO 3(s)=CaO(s)+CO 2(g)

(1)该工艺制H 2总反应可表示为C(s)+2H 2O(g)+CaO(s)

CaCO 3(s)+2H 2(g),其反应的平衡常数

K=__________(用K 1、K 2、K 3的代数式表示)。在2L 的密闭容器中加入一定量的C(s)、H 2O(g)和CaO(s)。下列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容器内压强不再变化

B. H 2与H 2O(g)的物质的量之比不再变化

C.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变化

D.形成a molH-H 键的同时断裂2amolH-O 键

(2)对于反应I ,不同温度和压强对H 2产率影响如下表。

温度 压强p 1/Mpa 压强p 2/Mpa

500℃

45.6% 51.3% 700℃ 67.8% 71.6%

下列图像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3)已知反应Ⅱ的ΔH=-41.1kJ/mol ,C=O 、O-H 、H-H 的键能分别为 803 kJ/mol ,464 kJ/mol 、436 kJ/mol ,

则CO中碳氧键的键能为___________ kJ/mol。

(4)对于反应Ⅲ,若平衡时再充入CO2,使其浓度增大到原来的2倍,则平衡移动方向为___________;当重新平衡后,CO2浓度___________(填“变大”“ 变小”“ 不变”)。

(5)甲醇燃料电池是采用铂作电极催化剂,其工作原理的示意图如下: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Pt(a)电极是电池的_______极,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常温下,用此电池以惰性电极电解0.5L饱和食盐水(足量),若两极共生成气体1.12L(已折算为标准状况下的体积),则电解后溶液的pH=_________(忽略溶液的体积变化)。

【答案】(1). K1·K2·K3(2). BC(3). BD(4). 1072.9(5). 正向移动或向右移动(6). 不变(7). 负(8). CH3OH-6e-+H2O=CO2+6H+(9). 13

【解析】

【分析】

【详解】(1)已知:① C(s)+H 2O(g)CO(g)+H2(g) K1;

② CO(g)+H 2O(g)CO2(g)+H2(g) K2;

③ CaO(s)+CO 2(g)CaCO3(s) K3;

根据盖斯定律可知①+②+③即得到制H 2总反应C(s)+2H2O(g)+CaO(s)CaCO3(s)+2H2(g),所以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K1·K2·K3。A.反应前后体积不变,容器内压强不再变化不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A错误;B. 由于只有两种气体,因此H2与H2O(g)的物质的量之比不再变化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达到平衡状态,B 正确;C.密度是混合气的质量和容器容积的比值,在反应过程中容积始终是不变的,但气体的质量是变化的,因此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变化说明达到平衡状态,C正确;D.形成a molH-H键的同时断裂2amolH-O 键均表示正反应速率,不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D错误,答案选BC;

(2)压强相同时升高温度氢气的产率增加,说明正反应是吸热反应;温度相同时,增大压强平衡向逆反应方向进行,氢气产率降低,所以压强是P1>P2,则A、降低压强时平衡向正反应方向进行,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A错误;B、升高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进行,氢气产率增大,B正确;C、温度相同时增大压强平衡向逆反应方向进行,水蒸气含量增大,C错误;D、升高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平衡常数增

大,D正确,答案选BD;

(3)反应热等于断键吸收的能量和形成化学键所放出的能量的差值,已知反应Ⅱ的ΔH=-41.1kJ/mol,则

x+2×464-2×803-436=-41.1,解得x=1072.9,即CO中碳氧键的键能为1072.9kJ/mol。

(4)对于反应Ⅲ,若平衡时再充入CO2,使其浓度增大到原来的2倍,则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由于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c(CO2),温度不变,平衡常数不变,所以当重新平衡后,CO2浓度不变。

(5)①Pt(a)电极充入甲醇,产生CO2,所以是电池的负极,由于存在质子交换膜,则负极电极反应式为

CH3OH-6e-+H2O=CO2+6H+;②惰性电极电解饱和食盐水两电极分别产生氢气和氯气,且二者的物质的量相等,均是0.56L÷22.4L/mol=0.025mol,所以生成氢氧化钠是0.05mol,氢氧根的浓度是0.05mol÷0.5L=0.1mol/L,则电解后溶液的pH=13。

20. 太阳能电池是通过光电效应或者光化学效应直接把光能转化成电能的装置。其材料除单晶硅,还有铜铟镓硒等化合物。

(1)镓的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是_________________。

(2)硒为第4周期元素,相邻的元素有砷和溴,则3种元素的第一电离能从大到小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用元素符号表示)。

(3)气态SeO3立体构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中心原子的杂化类型是_______________。

(4)硅烷(Si n H2n+2)的沸点与其相对分子质量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呈现这种变化关系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与石墨结构相似的六方氮化硼晶体中,层内B原子与N原子之间的化学键为__________,层间作用力为__________________;

(6)金属铜单独与氨水或单独与过氧化氢都不能反应,但可与氨水和过氧化氢的混合溶液反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一种铜金合金晶体具有面心立方最密堆积的结构。在晶胞中,Au原子位于顶点,Cu原子位于面心,则该合金中Au原子与Cu原子个数之比为___________,若该晶胞的边长为a pm,则合金的密度为

________g·cm-3(金、铜的摩尔质量分别用M(Au)、M(Cu)表示。只要求列算式,不必计算出数值,阿伏伽德罗

常数为N A)。

【答案】(1). ls22s22p63s23p63d104s24p1(或[Ar] 3d104s24p1)(2). Br> As> Se(3). 平面三角形(4). SP2(5). 硅烷的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分子间范德华力越强(或其他合理答案)(6). 共价键(极性键)(7). 分子间作用力(8). Cu+H2O+4NH3·H2O=Cu(NH3)42++2OH-+4H2O(9). 1∶3(10). [M(Au)+M(Cu)×3]×1030/(a3N A)(其他合理答案均给分)

【解析】

【详解】(1)镓是31号元素,根据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可以写出电子排布式为ls22s22p63s23p63d104s24p1(或[Ar] 3d104s24p1);(2)砷、硒、溴三种元素都是第4周期非金属元素,同一周期元素自左而右第一电离能呈增大趋势,但砷元素原子4p能级是半充满稳定状态,能量较低,第一电离能高于同周期相邻元素,故第一电离能Br>As>Se;(3)气态SeO3分子中中心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为(6+0)/2=3,无孤电子对,所以分子构型为平面三角形,中心原子的杂化类型是sp2;(4)硅烷都是分子晶体,分子晶体的沸点高低取决于分子间作用力,而分子间作用力与相对分子质量的大小有关,硅烷的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分子间范德华力越强;(5)在与石墨结构相似的六方氮化硼晶体中,层内B原子与N原子之间的化学键为共价键,层间作用力为分子间作用力;(6)金属Cu单独与氨水或单独与过氧化氢都不能反应,但可与氨水和过氧化氢的混合溶液反应,说明两者能互相促进,是两种物质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过氧化氢为氧化剂,氨与Cu2+形成配离子,两者相互促进使反应进行,方程式可表示为Cu+H2O+4NH3·H2O=Cu(NH3)42+ +2OH-+4H2O;(7)在晶胞中,Au原子位于顶点,Cu原子位于面心,该晶胞中Au原子个数=8×1/8=1,Cu 原子个数=6×1/2=3,所以该合金中Au原子与Cu原子个数之比=1:3;晶胞体积V=(a×10-10cm)3,每个晶胞中铜原子个数是3、Au原子个数是1,则ρ=m/V=[M(Au)+M(Cu)×3]×1030/(a3N A)g?cm-3。

河南省郑州市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河南省郑州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分享经济,又名共享经济,指的是通过人人参与,借助互联网平台,把各类过剩的消费资源、尤其是数据信息整合在一起,通过倡导人人分享,实现体验式消费,进而促使成本降低、效率提高,创造新的生产红利和消费红利。 美国著名的Zipcar租车公司,就是把各种闲置车辆及其信息通过网络平台整合起来,Zipcar的会员用车时通过网站或电话搜寻,即可发现距离会员最近的车辆情况和使用价格,然后会员可自主选择并预约用车,用完之后在约定时间内将车开回原处。再比如,大家熟悉的淘宝网,其实也是成千上万大中小企业、成千上万用户借助互联网平台,让成千上万的产品和商品价格、产品数量、广告、厂商、消费者甚至信用等各类信息透明化,通过人人参与,平台分享,公平竞争,大大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提高交易效率,同时也扩大消费需求。 分享经济之所以能产生这样的效应,原因就在于分享经济强调分享式消费和消费式分享,即消费既是一种消费,也是一种为他人消费提供供给和创造创新的过程;同时,分享经济的背后也提出了一个今天我们如何更好解决过剩的问题。当今时代,高速工业化和市场化带来的巨大效率提升、生产高速增长,实际上带来了“全球性过剩”,从生产领域到消费领域,大量的资源、产品和服务处在闲置和过剩状态,因此分享经济通过互联网平台整合,把大量的“闲置”重新配置,加以利用。这显然顺应了绿色消费、绿色生产和可持续发展的大趋势。 从更重要的意义上说,分享经济也意味着经济运行方式的改变。工业化甚至更早时代,经济增长更加强调生产、强调效率、强调产出率,解决这个问题的重要办法就是实现分工,通过分工产生效率,通过市场交易实现资源配置最优化,达到产出最大化的目标。但是,随着人类经济活动进一步发展,人们发现,日益细化的社会分工和市场分工,在带来效率提高的同时,也带来了过剩;强调分工促进增长的同时,也由于生产环节细化、甚至全球化分工,产生了信息不对称并由此带来了巨大的市场交易成本,反而降低了交易效率和经济增长效率。为此,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以及由此产生的大数据等,能借助分享平台整合价值链、产业链,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交易效率,解决过剩经济时代的供求失衡问题。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人人参与的大数据分享正在带领人类从分工型

2019-2020学年河南省南阳一中高三(上)开学地理试卷

2019-2020学年河南省南阳一中高三(上)开学地理试卷 一、单选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 如图为我国某地所测得的等高线地形图。根据图中信息,完成(1)~(2)题。 (1)图中甲、乙、丙、丁四地中,最容易出现泥石流灾害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2)图中湖泊附近有一瀑布,瀑布落差32米,图中湖泊湖面与图示区域最高点之间的相对高度最有可能为() A.520米 B.514米 C.532米 D.540米 【答案】 C A 【考点】 常见地形地貌的特征及分布 【解析】 泥石流是指在山区或者其他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因为暴雨、暴雪或其他自然灾害引发的山体滑坡并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泥石流具有突然性以及流速快,流量大,物质容量大和破坏力强等特点。 等高线向数值大的方向凸出是山谷,山谷是河流的发源地且河流的流向和等高线凸出的方向相反。根据等高距和等高线数值的递变规律,确定两地的海拔高度,采取交叉相减的方法计算。 【解答】 由题中图可以看出,丙处等高线向高处凸出,是山谷地形,易出现泥石流灾害。 图中等高距是50米,图中瀑布所在河流自东南流向西北,则湖泊位于瀑布的下游;根据等高线数值是递变规律可知,湖泊的海拔高度应该在450﹣500米之间,但由于瀑布的落差是32米,所以湖泊的海拔高度在450﹣468米之间;图示区域最高点为山顶,其海拔高度是982米,则湖泊湖面与图示区域最高点之间的相对高度在514﹣532米之间,选项中只有520米符合条件,故A正确,BCD错误。 2. 全球各地都有“迎接断年、跨年祝福”庆祝活动,俄罗斯字航员科诺年科在国际空间站上预祝地球人新年快乐,他在太空轨道上迎接了15次2019新年。读图,回答(1)~(2)题。

南阳市卧龙区粮油生产现状及对策

南阳市卧龙区粮油生产现状及对策 作者:张雪云贾佳 来源:《河南农业·综合版》 2014年第16期 南阳市卧龙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张雪云南阳农业职业学院贾佳 摘要:卧龙区是一个农业大区,小麦、玉米和花生是主要粮油作物。长期以来,投入不足、效益不高、基础设施薄弱等问题长期制约粮油生产再上新高。笔者从提高思想认识、充分 利用政策、改善生产条件、强化科技支撑、以流转促集约化生产、以社会化服务促产业化发展、以农业生态保护促可持续发展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浅析,旨在提高卧龙区粮油生产能力。 关键词:农业;种植业;粮油生产;现状;对策 一、卧龙区概况 卧龙区地处南阳中心城区的西半部,是一个城郊型农业大区,耕地面积82.5万亩,由西北向东南以浅山、垄岗和平原三种地表形态缓慢倾斜,地形面貌变化大,土壤类型较为丰富,适 合多种作物生产。常年种植面积148万亩,其中小麦常年种植面积60万亩,玉米种植面积40 万亩,花生种植面积20多万亩。 二、卧龙区粮油生产现状 自国家2006年实施良种直补、粮油倍增等惠农支农项目以来,极大地调动了全区人民群众粮油生产积极性,2010年,卧龙区又被国家确定为产粮大县。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清 醒地看到卧龙区粮油生产不足之处。一是从投入上看,我区粮油生产无论人工、机械、资金等 方面的投入与我省先进地区相比仍有差距,尤其人工投入方面严重不足,部分乡镇基本上是种 子下地、等到机收,中间管理跟不上生产需要,这种现象越是临近南阳城郊越为普遍。二是从 产出看,我区粮油单产仍有较大的提高空间。2012年,全省小麦单产平均394 kg,而我区单产仅360 kg;全市玉米平均单产412.51 kg,我区单产仅378 kg;花生产量全国多地多次出现 700 kg以上的高产典型,我区历史上最高的2012年平均单产仅320 kg。三是基础设施薄弱。 全区有效灌溉面积48万亩,旱涝保收田36.6万亩,仅占全区土地面积的43.6%,大部分土地 仍需靠天吃饭。四是技术落后,管理粗放。主要表现在新品种新技术利用仍显滞后,大部分群 众仍旧是一播等收的管理模式,使农业产出效益不高。 三、卧龙区粮油生产对策 (一)提高认识,对以粮油为主的农业生产重新定位 2010年,我区被纳入国家粮食主产区建设,粮食生产已经纳入市委市政府目标考核系统, 确保粮油生产面积和总产,已经成为我区的一项硬指标硬任务,全区应统筹谋划全区农业,尤 其是粮油生产。 一是明确指导思想。把省委“两不三新”、“三化协调”发展的战略思想贯穿到全部工作 中来,按照国家发展现代农业的要求,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抗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 为主攻方向,着力促进农业生产经营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着力强化政策、科技、设施装备、人才和体制支撑,着力完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农民生活水 平和新农村建设水平。

南阳市第一中学数学全等三角形综合测试卷(word含答案)

南阳市第一中学数学全等三角形综合测试卷(word含答案) 一、八年级数学轴对称三角形填空题(难) ∥,1.如图所示,ABC为等边三角形,P是ABC内任一点,PD AB,PE BC ++=____cm. ∥,若ABC的周长为12cm,则PD PE PF PF AC 【答案】4 【解析】 【分析】 先说明四边形HBDP是平行四边形,△AHE和△AHE是等边三角形,然后得到一系列长度相等的线段,最后求替换求和即可. 【详解】 ∥ 解:∵PD AB,PE BC ∴四边形HBDP是平行四边形 ∴PD=HB ∵ABC为等边三角形,周长为12cm ∴∠B=∠A=60°,AB=4 ∥ ∵PE BC ∴∠AHE=∠B=60° ∴∠AHE=∠A=60° ∴△AHE是等边三角形 ∴HE=AH ∵∠HFP=∠A=60° ∴∠HFP=∠AHE=60° ∴△AHE是等边三角形, ∴FP=PH ∴PD+PE+PF=BH+(HP+PE)=BH+HE=BH+AH=AB=4cm 故答案为4cm. 【点睛】 本题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和性质以及等边三角形的性质,掌握等边三角形的性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如图,已知正六边形 ABCDEF 的边长是 5,点 P 是 AD 上的一动点,则 PE+PF 的最小值是_____.

【答案】10 【解析】 利用正多边形的性质,可得点B 关于AD 对称的点为点E ,连接BE 交AD 于P 点,那么有PB=PF ,PE+PF=BE 最小,根据正六边形的性质可知三角形APB 是等边三角形,因此可知BE 的长为10,即PE+PF 的最小值为10. 故答案为10. 3.如图,在01A BA △中,20B ∠=?,01A B A B =,在1A B 上取点C ,延长01A A 到2A ,使得121A A AC =;在2A C 上取一点D ,延长12A A 到3A ,使得232A A A D =;…,按此做法进行下去,第n 个等腰三角形的底角n A ∠的度数为__________. 【答案】11() 802n -??. 【解析】 【分析】 先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求出∠BA 1 A 0的度数,再根据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及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分别求出∠CA 2A 1,∠DA 3A 2及∠EA 4A 3的度数,找出规律即可得出第n 个等腰三角形的底角∠A n 的度数. 【详解】

南阳市生态环境建设问题及对策分析研究

南阳市生态环境建设问题及对策研究 摘要:南阳市是豫陕鄂川渝交界处区域性中心城市,是豫西南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物流、交通中心,是重要的农业生产区域,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因此,其生态环境建设的问题分析及对策建议即是十分重要与必然。本文即从社会因素出发,主要从产业结构、生态观念、城市规划、循环经济等几个方面来分析南阳市生态环境建设面临的问题,从而提出合理的对策分析。以推进南阳生态城市的建设,促进社会全面合理发展并提升人民生活质量。 关键词:生态城市;自然环境;循环经济;南阳市 Abstract:Nanyang City is located in the junction of Sichuan, Chongqing, Hubei, Henan and Shanxi regional central city, it is the center about politics, economy, culture, education, technology, logistics and transportation in southwest of Henan. It is an important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region, it is the Head North Water Transfer Project. Therefore, the question of its ecological environment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strategy is very important and inevitable. This article is according to the social factors,which is mainly including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the concept of ecology,the urban planning and the recycling economy and so on.The objective is analyzing the problems which is the NanyangCity facing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conservation and rational solution for analysis.So we can do something to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NanyangCity,we also should make a plan to promote all-round social development and promotion of the people's livelihood and quality. Keywords:Ecological City;Natural environment;Circular economy;NanyangCity 前言 南阳市位于河南省西南部,处在亚热带区域,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但南阳市生态环境面临多种问题,主要有地表水污染严重、城市空气质

河南省郑州市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开学测试数学(理)(wd无答案)

河南省郑州市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开学测试数学(理)一、单选题 (★★) 1. 已知全集,集合,则()A.B.C.D. (★) 2. 已知,若复数是纯虚数,则的值为() A.1B.2C.D. (★★) 3. 将函数的图像上各点的横坐标伸长到原来的2倍(纵坐标不变),再向右平移个单位,则所得函数图像的解析式为() A.B. C.D. (★★) 4. 已知向量,,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B. C.D. (★★) 5. 中国古代词中,有一道“八子分绵”的数学名题:“九百九十六斤绵,赠分八子做盘缠,次第每人多十七,要将第八数来言”.题意是:把996斤绵分给8个儿子作盘缠,按照年龄从大到小的顺序依次分绵,年龄小的比年龄大的多17斤绵,那么第8个儿子分到的绵是() A.174斤B.184斤C.191斤D.201斤 (★★★) 6. 在上随机取一个数,则事件“直线与圆相交”发生的概率为()

A.B. C.D. (★) 7. 对于直线和平面,的一个充分条件是() A.,∥,∥B.,, C.,,D.,, (★★) 8. 函数的图象大致是( ) A.B. C.D. (★★) 9. 冰雹猜想也称奇偶归一猜想:对给定的正整数进行一系列变换,则正整数会被螺旋式吸入黑洞(4,2,1),最终都会归入“4-2-1”的模式.该结论至今既没被证明,也没被证伪. 下边程序框图示意了冰雹猜想的变换规则,则输出的()

A.B.C.D. (★★★) 10. 以为顶点的三棱锥,其侧棱两两互相垂直,且该三棱锥外接球的表面积为,则以为顶点,以面为下底面的三棱锥的侧面积之和的最大值为() A.2B.4C.6D.7 (★★) 11. 设,实数满足,若恒成立,则实数的取值范围是() A.B.C.D. (★★★) 12. 已知函数,若存在实数,,,,当时,满足,则的取值范围是() C.

2017年高考河南省南阳一中2017届高三第一次月考

2017年高考(63)河南省南阳一中2017届高三第一次月考 河南省南阳一中2016年秋期高三第一次月考 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 题。 传统的中国画是一种精神生活方式,而不是一种技能;是一种人文关怀,而不是视觉盛宴。实现人文关怀的首要方式,是亲身投入经邦治国的大业,是立德、立功、立言。立德,是完善道德修养、塑造完善人格。绘画也是实现人文关怀的方式,但又有两个途径,一个途径是针对广大观者的教化人伦,表现为一种有助于社会和谐的体意识,可以叫载道。另一个途径是个人的怡悦情性,表现为人与自然或人与自我和谐,人在超越现实局限中获得的精神自由,可以叫畅神。 畅神虽属个体的审美超越,但具有人文关怀的传统中国画家,并不满足于此,而是把天人合一纳入伦理范畴,在提升人品情操的前提下,以有道德修养的人品砥砺画品,用拟人化的手法,托物言志,赋予自然对象以高格调的精神境界,在实现个体畅神的同时,以高尚的道德观念影响观者,使畅神与载道统一起来,实现寓教于乐。 无论载道,还是畅神,都表现中国文化的和谐精神。中国文化的和谐精神,素称天人合一。当代东方学者季羡林把中国文化的和谐精神概括为三个和谐:人类与自然的和谐、个人与社会的和谐、自我内心的和谐。他认为三个和谐的实现,全赖人类与大自然为友。香港学者饶宗颐对老友季羡林天人合一观的阐发是天人互益,即一切的事业,要从益人而不损人的原则出发,并以此为归宿。他说当今时代,人的学问比物的学问更关键,也更费思量。 传统中国画的天人合一,还表现为绘画过程中天工与人巧的结合。传统中国画使用的宣纸、水墨和毛笔,都非常敏感,这些工具可以极尽精微地表现宇宙万象和内心波澜,达到自然而极尽良工苦心,人巧而仿佛天然。 传统中国画在不断演进中保持传统基因并吸取异质文化的因素形成了完整的写意美学体系,这一体系筑基于中国的哲学,得益于中国汉字反映的思维方式,基本特点是不以模拟再现客观世界为根本追求,而是以表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和谐的精神境界,表现高尚人格来实现个体的精神超越和体精神的有序和谐为终极关怀。其独具特色的笔墨语言,是不脱离客观又拉开与客观距离的,是以宇宙中对立因素的统一为着眼点的,是立足视觉又超越视觉的,是讲求绘画性又更重视文化性的。 实际上,仅以文化批判的方式去创作艺术,并不能解决感知者的精神归宿问题。重精神完善、富有写意精神的传统中国画,作为当今世界艺术的一个重要品种,在物欲高涨、精神失衡的后工业社会,对于实现艺术对人类的人文关怀,具有大可以发扬的超前价值。在这一方面两岸四地的画家,只要摆脱20 世纪以来全盘西化论的遮蔽,重视文脉传承,善于以视觉形式发扬中华文化的和谐精神,无论是传统出新型的,融合中西型的,还是实验水墨型的,都可以大有作为,都可以做出惠及人类的贡献。 1.下列关于传统中国画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传统中国画不是一种技能,不是视觉盛宴,而是一种精神生活方式,一种人文关怀。绘画也是实现人文关怀的方式,有教化人伦和怡悦情性两个途径。

2018-2019学年河南省南阳市卧龙区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解析版)

2018-2019学年河南省南阳市卧龙区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云南是著名的茶马古道的源头,赶马人喜欢在马的脖子上系个铃铛,当马帮在山间行走时,叮叮当当的铃声传出山外,故有“山间铃响马帮来”的美谈,铃声是铃芯击打铃壳使其而发声;人们是根据声音的来辨别出铃声而不是其它物体发出的声音。 2.如图所示是木块在水平面上运动时每隔相等时间曝光一次所得到的照片,曝光时间间隔为0.02s,木块从1位置到3位置运动的距离是cm,木块从1位置到4位置运动的速度为。 3.“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鱖鱼肥,“是唐代张志和描写湖州境内西苕溪美景的词句。如图所示的是一只白鹭平行于水面飞行的画面,若以白鹭为参照物,它在水中的倒影是(选填“运动”或“静止”)的,白鹭的倒影是由于形成的。 4.如图所示是足球比赛中的精彩瞬间,运动员使用头球改变球的运动轨迹,说明,运动员顶球的过程中可能头部受伤,这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 5.为加强交通管理和社会治安,临沂市安装了“海燕系统”,该系统具有跟踪、抓拍及人脸识别功能。如图所示,系统摄像机的镜头是透镜,拍摄时车辆和行人离镜头的距离应满足的条件是。 6.密度有广泛的应用:我国新一代航天运载火箭箭体采用密度比较的新材料,使有效载荷

增大。火灾时室内人员在撒离过程中要尽量弯腰降低身体高度,是因为有毒气体的温度升高,体积变导致密度变小而集中在房间的上部。(均选填“大”或“小”) 7.平时我们习惯于讲水比油重“实际上指的是水的比油大,平时我们也习惯于讲大人比小孩重”,实际上指的是大人的比小孩大。 8.图中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为N,图中物块的质量为kg(g=10N/kg) 9.山体滑坡是一种强降雨天气极易发生的自然灾害,强降雨时,由于雨水浸入,有些本来不够稳固的山体的不同地质层(板块)之间摩擦力,部分山体在的作用下向下滑动而导致山体滑坡。 10.小明把装有450mL纯净水的容器放进冰箱,当容器里的水全部变成冰以后,冰的质量是 g,此过程体积变化了cm3.(ρ 水=1×103kg/m3,ρ 冰 =0.9×103kg/m3) 二.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填涂在答题卡相对应的位置 11.下列数据中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 A.一个鸡蛋的质量约为60g B.标准篮球的直径约为10cm C.普通教室门的高度一般为3m D.女生跑完800m所用时间约为60s 12.共享单车是节能环保的交通工具,小杨骑共享单车游玩邛海湿地公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小杨骑行的速度最大可以达到50m/s B.小杨下坡时不蹬车,单车继续滑行是因为受到惯性 C.小杨骑车匀速转弯时,运动状态没有发生改变 D.以上说法都不对 13.关于声现象的描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区分的 B.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波具有能量 C.中考期间建筑工地夜间停止施工,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河南省南阳市一中2019届高三第十七次考试理综物理考试试题

南阳一中2019年春期高三第十七次目标考试 理综试题 可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Li 7 C 12 N 14 O 16 Fe 56 Cu 64 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二、选择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至18题为单选,第19至21题为多选。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根据近代物理知识,你认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将物体看成质点进行研究分析,应用了等效替代的方法 B. 通过安培分子电流假说可以得出:一切磁现象都源于电流或运动电荷,一切磁作用都是电流或运动电荷之间通过磁场而发生的作用 C. 在原子核中,结合能越大表示原子核中的核子结合的越牢固 D. 铀核U 238 92衰变为铅核Pb 20682的过程中,中子数减少21个 15.一物块沿光滑水平面做直线运动,运动过程中受到一水平拉力F 作用,如图所示是其速度—位移图像,则在位移为x 1的过程中,下 列关于力F 说法正确的是 A. 力F 是恒力 B. 相等位移内力F 冲量相等 C. 力F 逐渐增大 D. 相等时间内力F 做功相等 16.如图所示,一个小型水电站,其交流发电机的输出电压1U 一定,通过理想升压变压器1T 和理想降压变压器2T 向远处用户供电,输电线的总电阻为R 。1T 的输入电压和输入功率分别为1U 和1P ,它的输出电压和输出功率分别为2U 和2P 。2T 的输入电压和输入功率分别为3U 和3P ,它的输出电压和输出功率分别为4U 和4P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当用户的用电器增多时,2U 减小, 4U 变大 B. 当用户的用电器增多时,1P 变大, 3P 减小 C. 输电线上损失的功率为R U P 22=?

2020年河南省郑州市第一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数学试题(附带详细解析)

绝密★启用前 2020年河南省郑州市第一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数学试题 考试范围:xxx ;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xxx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 卷(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 卷的文字说明 一、单选题 1.小明中午放学回家自己煮面条吃,有下面几道工序:①洗锅、盛水需要2分钟;②洗菜需要6分钟;③准备面条及佐料需要2分钟;④用锅把水烧开需要10分钟;⑤煮面条和菜共需要3分钟,以上各道工序,除了④之外,一次只能进行一道工序小明要将面条煮好,最少要用( ) A .13分钟 B .14分钟 C .15分钟 D .23分钟 2.给出下列四个命题: ①34π-是第二象限角;②43π是第三象限角;③400-?是第四象限角;④315-?是第一象限角.其中正确的命题有(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3.下列事件: ①如果a b >,那么0a b ->. ②某人射击一次,命中靶心. ③任取一实数a (0a >且1a ≠),函数log a y x =是增函数, ④从盛有一红、二白共三个球的袋子中,摸出一球观察结果是黄球. 其中是随机事件的为( )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装…………○…※※不※※要※※在※题※※ ○………………装…………○…项指标,需从他们中间抽取一个容量为42的样本,则老年人、中年人、青年人分别应抽取的人数是( ) A .7,11,18 B .6,12,18 C .6,13,17 D .7,14,21 5.下列四个数中,数值最小的是( ) A .()1025 B .()454 C .()210110 D .()210111 6.一个频数分布表(样本容量为30)不小心被损坏了一部分,若样本中数据在[)20,60上的频率为0.8,则估计样本在[)40,50,[)50,60内的数据个数共为( ) A .15 B .16 C .17 D .19 7.为比较甲、乙两地某月14时的气温状况,随机选取该月中的5天,将这5天中14时的气温数据(单位:℃)制成如图所示的茎叶图.考虑以下结论: ①甲地该月14时的平均气温低于乙地该月14时的平均气温; ②甲地该月14时的平均气温高于乙地该月14时的平均气温; ③甲地该月14时的平均气温的标准差小于乙地该月14时的气温的标准差; ④甲地该月14时的平均气温的标准差大于乙地该月14时的气温的标准差. 其中根据茎叶图能得到的统计结论的标号为( )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8.古代“五行”学说认为:物质分“金、木、水、火、土”五种属性,“金克木,木克士,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从五种不同属性的物质中随机抽取两种,则抽到的两种物质不相克的概率为( ) A .12 B .13 C .25 D .310 9.阅读如图程序框图,运行相应的程序,则程序运行后输出的结果为( )

河南省南阳一中届高三第二次考试语文缺答案

河南省南阳一中届高三第二次考试语文缺答案

南阳一中2011年秋期高三年级第二次考试 语文试卷 命题:高三语文备课组2011.9.29 注意事项: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表述、填空、作文)两部分。1-13小题答案涂在答题卡上,其它题答案写在第Ⅱ卷上。考生作答时,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学号填写在指定位置,考试结束只交第Ⅱ卷。 第Ⅰ卷 (共39分) 一、(18分)(每小题3分) (一). 阅读下文,完成第1~3题。 如果把唐宋墓中出土的陶制玩具与当下乡村的泥玩具放在一起,就会惊奇地发现它们几乎一模一样,为什么? 民间艺术是历久难变的。这因为,民间的审美是共性的审美,必须是这一地域人们的审美都变化了,它才会悄悄地发生改变。在漫长的古代农耕社会,人们生活的内容和方式基本上是一成不变的。深藏在谷壑里的山庄,或是江河相隔的村落,大多是在封闭状态中静静地生息与传衍。因之,许多古老的文化形态总是在民间存活得很久很久。比如闽地的南音、云南的纳西古乐,无怪乎人们称它们为古文化的活化石了。 当然,民间艺术并非全都不变。一般的规律是,交通方便的地方,比较容易发生变异。一方面外来文化的涌入,冲击了人们的审美习惯;另一方面则由于现代城市的崛起。城市文化是十分敏感的,是一种强大的不断更新换代的审美的源,向广大乡间放射,产生影响。 当前,现代化、工业化、乡村城镇化以及媒体、科技、生活方式、时尚,都对我们传承久矣的民间艺术产生根本性的冲击。一部分民间艺术处于濒危,正在消亡;那么,另一部分依然“活着”的民间艺术是怎样的呢? 那些摆在旅游景点小摊上的艳丽又奇特的布挂、面具、布老虎,那些画在民俗村屋梁房柱上的怪异的图案,以及竖在那里的匪夷所思的图腾柱、旗幡与神像,或是一群群穿着半似民族服装、半似戏装的年轻人跑过来跳一段不知所云的舞蹈……谁会知道这些民间艺术的真伪,反正有点特点就行。 在全球化商品经济的时代,民间文化大概只有转化为旅游对象才能生存与延续下来。民间艺术原本是一种地域的生活文化,一种民俗方式,

2018-2019学年河南省南阳市卧龙区七年级(下)期末数学试卷

2018-2019学年河南省南阳市卧龙区七年级(下)期末数学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3分)方程2x+3=1的解是() A.﹣1B.1C.2D.4 2.(3分)若a>b,则下列不等式变形错误的是() A.a+1>b+1B.﹣<﹣C.3a﹣1>3b﹣1D.1﹣a>1﹣b 3.(3分)下列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 A.B. C.D. 4.(3分)若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3和8,则下列长度的四条线段中能作为第三边的是()A.3B.5C.8D.12 5.(3分)如图,△ABC≌△A′B′C′,其中∠A=36°,∠C=24°,则∠B′=() A.150°B.120°C.90°D.60° 6.(3分)下列正多边形的地板瓷砖中,单独使用一种不能铺满地面的是()A.正三角形B.正方形C.正六边形D.正八边形 7.(3分)若代数式3x+2与代数式5x﹣10的值互为相反数,则x的值为()A.1B.0C.﹣1D.2 8.(3分)如图,直线AB∥CD,∠A=40°,∠D=45°,则∠1的度数是()

A.80°B.85°C.90°D.95° 9.(3分)在关于x、y的方程组中,未知数满足x≥0,y>0,那么m的取值范围在数轴上应表示为()A.B. C.D. 10.(3分)如图,在△ABC中,AB=10,AC=6,BC=8,将△ABC折叠,使点C落在AB边上的点E处,AD是折痕,则△BDE的周长为() A.6B.8C.12D.14 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1.(3分)已如是方程的解,则(a+b)(a﹣b)的值为. 12.(3分)若不等式组有解,则a的取值范围是. 13.(3分)如图,在△ABC中,AB=AC,BC=4cm,将△ABC沿BC方向平移得到△DEF,若DE=6cm,EC=1cm,则四边形ABFD的周长为cm. 14.(3分)如图,将△ABC绕点A逆时针旋转一定角度,得到△ADE,若∠CAE=65°,∠E=70°,且AD⊥BC,则∠BAC的度数为.

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物理期末试题

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物理期末试 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1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如图所示,细线的一端固定于倾角为450的光滑楔形滑块A的顶端P处,细线的另一端拴一质量为m的小球。当楔形滑块加速度情况怎样时,小球对楔形滑块的压力恰好等于零() A.加速度方向向左,大小为g tan45O B.加速度方向向右,大小为g tan45O C.加速度方向向左,大小为g sin45O D.加速度方向向右,大小为g sin45O 参考答案: A 2. 质量为m的木块在推力F的作用下,在水平面上运动,如图所示,已知木块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那么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为() A.μmg; B.μ(mg+Fsinθ) C.μ(mg-Fsinθ) D.μ(mg+Fcosθ) 参考答案: B

3. 某小船在静水中的速度大小保持不变,该小船要渡过一条河,渡河时小船船头垂直指向河岸.若船行至河中间时,水流速度突然增大,则 A .小船渡河时间不变 B .小船渡河时间减少 C .小船渡河时间增加 D .不能确定小船渡河时间怎样变化 参考答案: A 4. 如图所示为一皮带传动装置,右轮的半径为r,a点是它边缘上的一点.左侧为一轮轴,大轮的半径为4r,小轮的半径为2r.b点是小轮上一点,到小轮中心的距离为r.c点和d点分别位于小轮和大轮的边缘上,若在传动过程中,皮带不打滑,则: A.a点与b点的线速度大小相等 B.a点与b点的角速度大小相等 C.a点与c点的线速度大小相等 D.a点的向心加速度比d点的大 参考答案: C 5. 一个质点做直线运动,初速度的大小为2 m/s,末速度的大小为4 m/s,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速度改变量的大小可能是6 m/s B. 速度改变量的大小可能是4 m/s C. 速度改变量的方向可能与初速度方向相同 D. 速度改变量的方向可能与初速度方向相反 参考答案: ACD 解:当末速度的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同,速度变化量△v=4-2m/s=2m/s,当末速度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反,速度变化量△v=-4-2m/s=-6m/s,故A正确,B错误。由A选项分析知,速度变化量方向可能与初速度方向相同,可能相反,故CD正确。故选ACD。

河南省南阳气候特点

河南省南阳气候特点 1、河南不是北方吗?为什么南阳是南方气候特征?还有信阳。那河南就不能说是北方了。 南阳、信阳在河南省是比较偏南的地方了。 气候特征与省界限是没有关系的。比如黑龙江,最北的漠河气候特征已经接近亚寒带了。 我是河南的,但是已经在和陕西交界的地方了,这么说来,我也是西部的人了! 呵呵。 2、河南省南阳市气候 我是在南阳,但在广州打工多年,我估计就是冬天对你来说可能有点难过,可能有点不适应.不过你一旦生活在这个环境中了,也就没什么了,说了你可能有点怕,零下几度,其实也没什么大不了.不过你开学的时候多带过冬的衣服是必须的.南阳在10月份就开始凉多了.你肯定能适应的.吃的方面估计也不是问题,这里生活是以面食为主,不过做为一个学校,米食也是很普及的.南阳欢迎你. 在9月份还有农运会在南阳举办.也过来热闹一下 3、河南南阳一年中的最低气温是多少 南阳一年中最冷的是在元月份,最低气温在零下6度左右。最低时曾达到过零下10度。 4、河南南阳气候怎么样南方人能适应吗 河南属于温带季风气候,还算好啦,不过属于秦岭淮河以北,冬夏温差变幅及日较差比南方肯定要大,不过南方人肯定是适应的了的 5、98年河南省南阳异常气候

南阳地处亚热带向温带的过渡地带,属于季风大陆湿润半湿润气候,四季分明。春秋时间55-70天,夏季110-120天,冬季时间110-135 天。年平均气温14.4-15.7℃,七月平均气温26.9-28.0℃,一月 平均气温0.5-2.4℃。年降雨量703.6-1173.4mm,自东南向西北递减。年日照时数1897.9-2120.9小时,年无霜期220-245天。 6、南阳属于什么气候?地理七年级 南阳位于河南省南部,紧邻湖北,个人感觉更倾向于温带季风气 候 但其实南阳地理位置基本上是温带季风和亚热带季风的分界处, 可能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和西伯利亚高压还有印度低压每年变化一下,南阳的气候就或多或少会有偏移,,,所以出这种题的老师确实不是 很严谨,南阳根本不典型嘛 7、请问,南阳的冬季最低气温大约多少?四季特点如何? 南阳冬季平均温度是1 ~;10,天气寒冷。 白天平均10,建议穿套装、夹衣、风衣、休闲装、夹克衫、西装、薄毛衣等保暖衣服。 夜间平均0,建议穿棉衣、冬大衣、皮夹克、厚呢外套、呢帽、手套、羽绒服、皮袄等厚重保暖衣服。 南阳地处亚热带向温带的过渡地带,属于季风大陆湿润半湿润气候,四季分明。春秋时间55-70天,夏季110-120天,冬季时间110-135 天。年平均气温14.4-15.7℃,七月平均气温26.9-28.0℃,一月 平均气温0.5-2.4℃。 年降雨量703.6-1173.4mm,自东南向西北递减。年日照时数 1897.9-2120.9小时,年无霜期220-245天。

2020学年河南省郑州市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 英语

2019—2020 学年上期中考 22 届高一英语试题 说明:1.本试卷分第 I 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 2.将第Ⅰ卷的答案代表字母填(涂)在第Ⅱ卷的答题卷(答题卡)中。 第Ⅰ卷 第一部分听力(共 20 小题,每小题 1.5 分,共 30 分) 第一节(共 5 小题;每小题 1.5 分,满分 7.5 分) 听下面 5 段对话。每段对话后有一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 A、B、C 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听完每段对话后,你都有 10 秒钟的时间来回答有关小题和阅读下一小题。每段对话仅读一遍。 第一节(共 5 小题;每小题 1.5 分,满分 7.5 分) 1.What do we know about Helen? A.S he is working full-time this term. B.S he doesn’t need to work part-time this term. C.S he wants to become a scholar. 2.When does the man have to return the book? A. On Tuesday. B. On Wednesday. C. On Thursday. 3.Why does the woman thank the man? A.H e lent her some money. B.He gave her a five-pound note. C.He returned the money she lost. 4.How was the man’s work? A.T he working hours were long. B.I t was boring. C.The pay was low. 5.What color does the woman want to try? A. White. B. Grey. C.Black. 第二节(共 15 小题;每小题 1.5 分,满分 22.5 分) 听下面 5 段对话或独白。每段对话或独白后有几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 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听每段对话或独白前,你将有时间阅读各个小题,每小题 5 秒钟;听完后,各小题将给出 5 秒钟的作答时间。每段对话或独白读 两遍。 听第 6 段材料,回答第 6、7 题。

河南省南阳一中届高三第二次考试语文缺答案

南阳一中2011年秋期高三年级第二次考试 语文试卷 命题:高三语文备课组2011.9.29注意事项: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表述、填空、作文)两部分。1-13小题答案涂在答题卡上,其它题答案写在第Ⅱ卷上。考生作答时,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学号填 写在指定位置,考试结束只交第Ⅱ卷。 第Ⅰ卷(共39分) 一、(18分)(每小题3分) (一). 阅读下文,完成第1~3题。 如果把唐宋墓中出土的陶制玩具与当下乡村的泥玩具放在一起,就会惊奇地发现它们几乎一模一样,为什么? 民间艺术是历久难变的。这因为,民间的审美是共性的审美,必须是这一地域人们的审美都变化了,它才会悄悄地发生改变。在漫长的古代农耕社会,人们生活的内容和方式基本上是一成不变的。深藏在谷壑里的山庄,或是江河相隔的村落,大多是在封闭状态中静静地生息与传衍。因之,许多古老的文化形态总是在民间存活得很久很久。比如闽地的南音、云南的纳西古乐,无怪乎人们称它们为古文化的活化石了。 当然,民间艺术并非全都不变。一般的规律是,交通方便的地方,比较容易发生变异。一方面外来文化的涌入,冲击了人们的审美习惯;另一方面则由于现代城市的崛起。城市文化是十分敏感的,是一种强大的不断更新换代的审美的源,向广大乡间放射,产生影响。 当前,现代化、工业化、乡村城镇化以及媒体、科技、生活方式、时尚,都对我们传承久矣的民间艺术产生根本性的冲击。一部分民间艺术处于濒危,正在消亡;那么,另一部分依然“活着”的民间艺术是怎样的呢? 那些摆在旅游景点小摊上的艳丽又奇特的布挂、面具、布老虎,那些画在民俗村屋梁房柱上的怪异的图案,以及竖在那里的匪夷所思的图腾柱、旗幡与神像,或是一群群穿着半似民族服装、半似戏装的年轻人跑过来跳一段不知所云的舞蹈……谁会知道这些民间艺术的真伪,反正有点特点就行。 在全球化商品经济的时代,民间文化大概只有转化为旅游对象才能生存与延续下来。民间艺术原本是一种地域的生活文化,一种民俗方式,当它转变为一种经济方式时,便在本质上发生变异。那种自发的、纯朴的、天真的精神情感不见了。代之以涂红抹绿,添金加银,着力于对主顾的招徕与诱惑。它的特色被无度地夸张着,它内在的灵魂与生命却没有了。 商品化使民间艺术发生的变异正在全国各地普遍发生着。这种貌似“茁壮成长”的民间艺术,在文化意义上却是本质性的消亡。难道民间艺术只有这样一种出路吗?世界上还有另一种对待自己传统和文化的方式——那就是保持住民间艺术中那种对生活的虔诚与执着,把它视为一种传统精神。他们是真正懂得自己民间艺术的价值和美感的。为此,民间艺术一直是他们民族情感与精神的载体之一。 人们知道,在当今这样做何其困难。所以,普查与记录原生态的民间艺术就是迫不及待要做的事了。这不只是为了记录一种文化形态,一种充满情感的美,更是为了见证与记载的一种历史精神。(节选自冯骥才《民间艺术的当代变异》) 1.从原文看,下列对“民间艺术”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A.一种地域的生活文化、民俗方式。 B. 一种文化形态和历史精神的体现。 C.一种民族情感与民族精神的载体。 D.一种对生活的虔诚与执着的传统精神。 2.下列选项中,不能反映“民间艺术”处于濒危状况的一项是:() A.出土的陶制玩具与当下乡村的泥玩具几乎一模一样。 B.商品经济时代的城市文化造成了民间艺术的巨大变异。 C.现代旅游业的发展使许多民间艺术转化为旅游对象。 D.认真开展原生态民间艺术的普查与记录已迫不及待。

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数学试题

2018-2019学年河南省南阳一中高一(下)开学数学试卷(2 月份)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60.0分) 1.若直线过点(1,2),(4,2+)则此直线的倾斜角是() A. B. C. D. 2.若a=ln2,,,则有() A. B. C. D. 3.三条直线l1:ax+by-1=0,l2:2x+(a+2)y+1=0,l3:bx-2y+1=0,若l1,l2都和l3垂直, 则a+b等于() A. B. 6 C. 或6 D. 0或4 4.甲校有3600名学生,乙校有5400名学生,丙校有1800名学生,为统计三校学生某方 面的情况,计划采用分层抽样法,抽取一个样本容量为90人的样本,应在这三校分别抽取学生() A. 30人,30人,30人 B. 30人,45人,15人 C. 20人,30人,10人 D. 30人, 50人,10人 5.已知定义域为R的偶函数f(x)在(-∞,0]上是减函数,且=2,则不等式f(log4x) >2的解集为() A. B. C. D. 6.已知圆C:x2+y2+2x=0与过点A(1,0)的直线l有公共点,则直线l斜率k的取值范围 是() A. B. C. D. 7.一个社会调查机构就某地居民的月收入调查了10000,并根据所得数据画了样本的频率 分布直方图.为了分析居民的收入与年龄、学历、职业等方面的关系,要从这10000中再用分层抽样方法抽出100人作进一步调查,则在[2500,3000)(元)月收入段应

抽出人数为() A. 20 B. 25 C. 35 D. 45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20.0分) 8.甲、乙两名运动员在某个赛季一些场次中得分的茎叶图如图所示, 则水平发挥较好的运动员是______. 9.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动点P到两条直线3x-y=0与x+3y=0的距 离之和等于2,则点P到坐标原点的距离的最小值为______. 10.已知符号函数sgn(x)=,> , ,< ,则函数f(x)=sgn(x)-2x的所有零点构成的集 合为______. 11.如图,在棱长均相等的正四棱锥P-ABCD最终,O为底面 正方形的重心,M,N分别为侧棱PA,PB的中点,有下列 结论: ①PC∥平面OMN; ②平面PCD∥平面OMN; ③OM⊥PA; ④直线PD与直线MN所成角的大小为90°. 其中正确结论的序号是______.(写出所有正确结论的序号)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70.0分) 12.如图,甲、乙两人在相同条件下各射靶10次,每次射靶的成绩情况如图所示: (1)求甲、乙两人射击命中环数的平均数和方差; (2)请从平均数和方差相结合看,分析谁的射击水平好.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