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拉图正义观的现代意义
- 格式:pdf
- 大小:68.55 KB
- 文档页数:2
柏拉图《理想国》蕴含的教育思想及现代启示作者:罗琴来源:《经济研究导刊》2014年第21期摘要:《理想国》是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代表作,蕴涵着丰富的教育思想。
其中某些教育思想对于认清中国教育现状,促进中国当代教育体制改革和教育方式转变有诸多指导意义。
关键词:柏拉图;教育思想;现代启示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21-0306-02柏拉图(公元前427至前 347年)是古希腊著名哲学家,生于雅典城邦衰落时期。
他一生著述颇丰,《理想国》对话为西方知识界必读之书,蕴含着丰富的教育思想。
《理想国》是一本综合性的著作,柏拉图不仅系统阐述了自己的哲学、政治思想,而且论述了教育问题,提出了一个比较完整的教育理论体系,包括托儿所、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研究院,以及工、农、航海、医学等职业教育问题。
其最终目的都是要培养担负领导国家大任的哲学家,即“哲学王”。
他所设想的《理想国》是由哲学王依据宪法统治城邦,而哲学王和护卫者必须通过教育培养才能产生。
此外,还规定了教育目的、教育体制等。
因此,柏拉图不失为古代西方伟大的教育家之一。
一、柏拉图主要的教育思想(一)形成教育体系,注重早期教育柏拉图提出了分阶段的教育模式,形成了教育体系。
在学前教育阶段,教育内容主要是用适合的故事和游戏来引导儿童的兴趣,陶冶情操。
在普通教育阶段,儿童7岁后进入学校接受文化课程的培养和体育项目的锻炼。
20 岁将接受第一次选拔,只有极少数的人可进入更高一级的学校受教育。
而高等教育则是国家对极少数具有潜能的人施以高深的教育,经过层层筛选后极少数人成为哲学王。
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关键在于早期的教育。
柏拉图认为“生物,在幼小柔嫩的阶段,最容易接受陶冶,你要把他塑成什么形式,就能塑成什么形式。
”[1]为此,他特别强调以做游戏、听故事、音乐熏陶等形式来培养儿童正直、善良、正义的道德品质。
同时,在教辅材料、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要严格挑选、符合法律,以适合引导儿童的优良品性。
1.正义关乎社会稳定和人民幸福。
柏拉图在《理想国》一书中所提倡的正义观,无论是对当时或对于当今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正义就是只做自己的事,而不兼做别人的事。
国家正义在于三种人在国家里各做各的事。
——柏拉图《理想国》材料二柏拉图对正义这一政治价值进行深入的思考与探讨,客观上促生了政治哲学,并促使它不断向前发展。
他是西方最早对国家、政治等问题进行系统探索的思想家,他的政治思想除了启迪后世思想家思考正义的问题、思考国家善治的问题外,还给人们提供了一种“正义的处方”,让人们从他的正义观里汲取思想的养分,引导我们思考并选择适合自己的政体形式、生活方式,思考如何建立一个正义的社会,过一种良善的生活。
——摘编自《柏拉图政治思想的价值分析》(1)据材料一,概括柏拉图的“正义”内涵,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柏拉图正义观产生的背景和实现国家正义的途径。
(2)据材料二,分析柏拉图正义观的影响。
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从材料一“只做自己的事……三种人在国家里各做各的事”得出秩序与和谐(或分工合作,各司其职)。
第二小问,结合柏拉图生活经历得出,民主制出现危机;雅典城邦制度衰落;师从苏格拉底研究哲学;多年游历生活。
第三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国家由统治者、武士、劳动者构成,三个等级各安其位、各司其职;国家应由哲学家统治,即哲学家王。
第(2)问,从材料二“客观上促生了政治哲学……引导我们思考并选择适合自己的政体形式……过一种良善的生活”得出推动政治哲学产生、发展;促进国家建设;引导人们的价值观。
答案:(1)内涵:秩序与和谐(或分工合作,各司其职)。
背景:民主制出现危机;雅典城邦制度衰落;师从苏格拉底研究哲学;多年游历生活。
途径:国家由统治者、武士、劳动者构成,三个等级各安其位、各司其职;国家应由哲学家统治,即哲学家王。
(2)影响:推动政治哲学产生、发展;促进国家建设;引导人们的价值观。
2.(2019·南京师大附中高三最后一卷)秦文化与秦的兴衰关系密切。
买卡A.对柏拉图的政治思想内容、影响等的阐述,理解,评价等B.对基督教思想内容、影响等的阐述,理解,评价等核心内容中心思想:上帝创世说。
基督教认为,宇宙万物(包括人类)都是上帝创造的。
《旧约·创世记》记载:上帝用5天时间创造出了自然界万物,第6天造人,第7天歇息。
上帝创世说是基督教的核心。
因为上帝创造一切,他才被说成是至高无上、全能全知、无所不在的唯一真神,是宇宙的最高主宰柏拉图的政治思想(一)柏拉图的正义思想柏拉图是古代希腊奴隶主贵族派的主要理论代表。
他的国家观和他的正义思想是紧密联系的。
关于正义的讨论贯穿于他的著作《理想国》始终。
何谓正义,柏拉图认为就是当初建立国家时所依据的原则。
它包括下列内容:(1) 分工论。
认为人们由于生活需要,只有分工互助,才能过好共同生活,这是建立国家的主要原因。
(2) 等级论。
认为由于人们的本性分为理智、意志和情欲三类,在社会生活中相应地形成了与之相应的统治者、保卫者和生产者等级。
并认为这三个等级分别是由金质、银质、同铁质构成的,每个等级的天然属性是不能改变的。
(3) 理想国家。
即正义国家。
在这种国家中,各个等级各有专司,互不干扰,通力合作,理想的正义秩序便实现了。
(4) 正义论的实质是通过等级秩序的确立,以实现少数奴隶主贵族对下层自由民以及奴隶的统治。
(二)柏拉图的共产共妻主张柏拉图认为为了防止第一、第二等级可能出现的任何纷争,他认为应在这两个等级中实行共产并取消家庭,任何人除了生活必需品之外,不得占有任何私有财产。
国家实行按需分配原则;在政治上,各种职务所有公民都可参加,以此维护第一、第二等级的内部团结。
柏拉图所谓的共产制度是建立在奴隶主阶级共同剥削奴隶和自由劳动者的基础上的,是一种集体剥削制度。
(三)柏拉图的哲学家执政思想哲学家执政是柏拉图挽救城邦危机的根本措施,是正义国家实现的关键,也是他的政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哲学家执政的根据:(1) 人的品德是政治的基础,保持公民完善的品德,矫正人们品德的堕落,有赖于具有完善品德的哲学家。
xx对流行正义观的分析与批判
柏拉图在理想国开篇第一章就对当时流行的几种正义观进行了反驳与批判。
一、正义不是言行诚实。
柏拉图说“从朋友那借来武器,但后来他疯了想要回去时,还给他也是不符合正义的。
”“把实情告诉疯子也是不对的、不正当的”可见在某些情境下,言行诚实可能会办坏事,所以正义不是言行诚实。
二、正义不是“帮助朋友和加害敌人”。
首先因为不是每个人都知道什么对朋友是善的,所以这样的正义不能在所有人中间实行。
其次,某些人的朋友是坏人,所以帮助恶人也不是正义的。
并且,“加害任何人永远都是不对的”,所以加害敌人也不是正义。
对于一个不善于识别他人品质好坏的人来说,当他的朋友确实是歹徒的时候,加害他的朋友可能是正确的,而当他的敌人是好人的时候,帮助他的敌人可能也是正确的。
帮助朋友和加害敌人在一些条件下可能是在做坏事,所以正义不是帮助朋友和加害敌人。
三、正义不是“强者的利益”。
正义有时会伤害统治者的利益,但作为统治者不能只顾自己的利益而不顾老百姓的利益。
并且正义的价值目标应该是照顾弱者的利益。
这是一个由特殊推导到普遍的过程。
正如真正的医生在行医的时候只考虑病人的利益,而不考虑自己的利益。
真正的统治者在实行统治的时候也要对他所管理的臣民有利。
所以没有一种技艺或权势给自己谋利,而是给他的服务对象谋利。
四、正义不是自由和民主。
他认为盲目混乱的民主和自由会破坏社会秩序的基础。
而正义的价值就在于为优良的城邦生活提供稳定的秩序。
1/ 1。
[学号:2008214344 序号:93 姓名:张华山班级:思政0801]简评柏拉图基本政治思想一、理念论和国家正义观柏拉图的“正义”观以其理念论为基础,在其伦理学和国家论中占有重要地位。
他的国家正义观理论基础是从他的老师苏格拉底批驳所谓的三种“正义观”切入的。
正义的定义是什么?柏拉图提出了两种正义的观点,一是城邦的正义,二是个人的正义。
就一个城邦而言,每个人都有粮食、住房和衣服,这就需要有农夫、瓦匠和纺织工人,以及鞋匠或照料身体需要的人。
接下来,是让一个人从事四项事业合适,还是一个人专门从事一项事业合适?答案是一个人专门从事业更有效,因为人与人不同,因其性格不同而适合于不同的工作,比如说,一个农夫为四个人准备粮食与其他人分享,一个瓦匠建造四所房屋供所有人居住。
每个人专做一行,放弃其它,生产出来的东西就又多又好。
除了物质需求外,城邦的人们还需要有精神的享受,否则城邦无异于一个由猪构成的城邦。
柏拉图的"正义观"体现了鲜明的对立和谐的思想,它既是内在的德性也是外在的行为。
在人类的历史上恐怕是任何一个研究国家、法律与正义问题的人都无法不予以深刻的审视。
他对人类统一目标正义的探讨、对通过教育探求正义的努力、对知识的象征苏格拉底的传承都是人类不可多得的财富。
从以上对柏拉图的国家正义观理论基础的概述和分析,我们可以感悟到:第一,正义观是一种价值判断。
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不同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决定了人们对正义观的不同结论。
归根到底,正义观是由一定的社会物质生活发展水平决定的。
第二、正义观有绝对与相对之分。
就如真理有绝对真理与相对真理一样,正义观也存在着纯粹(绝对)正义观和现实(相对)正义观之说。
第三、不同的文化渊源同样可以导致不同的正义观。
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使其对正义的评价有很大的出入。
第四、学懂弄通正义观理论基础,对于我们做好各自该做好的事,各司其职、各行其道、有序运转、善于协作、构建和谐、共创未来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理想国》中的正义理论伯罗奔尼撒战争以后,古希腊雅典城邦的礼法制度遭遇了重创,这不仅体现在雅典政治体制的堕落上,也体现在城邦中个人生活的腐化败坏上。
柏拉图的《理想国》一书正是在此种背景之下,顺应时势地提出了正义的问题并讨论了人们应该如何生活得更好。
据此,先从对正义定义的解读开始,转向正义的城邦的讨论,其次关注个人灵魂的正义,最后指出正义的理论对当下社会的启示。
标签:正义;城邦美德;个人美德正义的理念起初在古希腊是作为一种宇宙的原则,地位崇高。
但随着古希腊的思想家们(例如阿那克西曼德、赫拉克利特等)的关注重点从宇宙转向人类的社会,关于正义的理念也从注重天道转而面向人事,正义作为一种最高原则,能够很好地稳定社会秩序。
柏拉图的《理想国》描述了一种尽善尽美的城邦,从城邦和个体的角度提出了正义的要求和期许。
1 对正义观点的辩证法式的反驳在《理想国》的第一卷,苏格拉底讨论了什么是正义的问题,他通过辩证法的方式驳斥了当时存在的几种关于正义的观点,让其表现出诸种定义的虚幻与矛盾。
当然,第一卷苏格拉底没有正面告诉我们什么是真正的正义。
但笔者认为,辩证法本身只是分析事物本身的一种哲学方法,但涉及事物本身时,辩证法也与未必能起到作用。
《理想国》中呈现了以下几种正义的观点:首先第一种是欠债还钱;其次正义即强者的利益;再次正义即助友损敌;最后不正义比正义更有利。
因为助敌损友是在欠债还钱的结论下引申出来的,因此将两者合二为一进行讨论。
下文将详述之。
1.1 正义就是欠债还钱该定义的提出最先是源于克法洛斯关于对财富的好处的讨论。
苏格拉底指出,克法洛斯年老时俞感交谈的欢愉并不是因为天性,而是因为他是个富翁,“财产是一种很大的安慰”。
玻勒马霍斯引用西摩尼得斯的观点,“欠债还钱理所当然”,此即正义。
苏格拉底则指出,寄存作为一种债务,在叫我归还的人神志不清的时候,如果把金子归还给他,无疑是给他带来了伤害,这与西摩尼得斯的“对朋友永远应该善而不能恶”的思想矛盾。
柏拉图《理想国》思想的思考与启示第一篇:柏拉图《理想国》思想的思考与启示柏拉图《理想国》思想的思考与启示所谓理想国,是柏拉图推理出的一个充满正义和美德的国家,这个国家由立法统治者,国家护卫军,普通劳动民三个阶级组成。
该书的核心思想是哲学家应该为政治家,政治家应该为哲学家。
哲学家不应该是躲在象牙塔里死读书而百无一用的书呆子,应该学以致用,去努力实践,去夺取政权。
政治家应该对哲学充满向往,并不断的追求自己在哲学上的进步,并用哲学思想来管理民众。
而这些所要体现的东西在他的《理想国》开始时候并没有直接提出来,他是利用了正义二字逐渐将其拓展并且引申出来的。
正义是一种好的表现,然而什么是正义呢,面对这个看似很好理解的词语,柏拉图首先对它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柏拉图的《理想国》里面不仅有着他对理想国的阐述,也包含着一种朴素的辨证主义观点和应变的思想,他自始至终没有明确给出正义的定义,也暗示着人们,这里没有什么正确的定义,还需要继续的探索研究,只不过他的想法是让人们去利用这个探索研究构造他那柏拉图似的理想国。
《理想国》讨论的主题是正义问题,首先讨论国家的正义。
柏拉图认为一个好的国家应该具备智慧、勇敢、自制、正义这4种德性。
国家的智慧要求它有治理整个国家的知识,只有少数人才具有这样的智慧;国家的勇敢属于保卫它的卫士;国家的自制是一种和谐,当统治者与被统治者能够和谐一致,这个国家就达到了自制。
若一个国家有了这三种德性,也就有了正义。
哲学家是爱智慧的人,不过那种对任何事情都好奇的人还不是真正的哲学家,只有热忱于寻找真理的人才是哲学家,这就涉及到了真理问题。
柏拉图把世界划分为可感世界与理念,那些只爱好具体事物如美的声调或形象的人只有意见而无知识,只有那些认识美自身即美的理念,而且将其与具体事物区分开,而不互相混淆的人才是有知识的人。
柏拉图通过“太阳”的比喻说明,正如太阳是可见世界之所以可见的原因,善乃是理念世界中一切理念的存在原因,它是最高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