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柏拉图的和谐正义观及其现代启示
- 格式:doc
- 大小:52.50 KB
- 文档页数:7
柏拉图的正义观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启示摘要:实现社会和谐,是人类千百年来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
著名哲学家柏拉图在两千多年前就提出了“正义即和谐”的思想。
他主张通过个人正义来实现国家正义,从而实现社会和谐。
柏拉图的正义观在当代中国具有重大的价值,它对于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具有重大的启示作用。
关键词:柏拉图;个人正义;国家正义;和谐实现社会和谐,千百年来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在两千多年前就提出了“正义即和谐”的思想。
在其著作《理想国》中,他认为正义是善的理念的表现,“是正确调节个人和人类社会的精神和物质需要”[1]。
正义的价值是为城邦提供一种稳定的秩序,以实现社会和谐。
柏拉图所构想的和谐社会需要通过追求正义来实现,而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基本特征就是实现公平正义。
“追求公平正义是实现社会和谐的前提,没有公平正义就没有和谐”[2]。
可见,柏拉图的正义观与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有着内在的联系。
对柏拉图正义观进行深入的解读,可为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重要的启示。
一、柏拉图正义观的基本思路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提出了正义的观点,并将正义的原则归结为“每个人就各自有的智慧、自制和勇敢为国家作出最好贡献,也就是各人做分内该做的事情而不干涉别人”[3]。
他认为欲有和谐正义的国家,必先有和谐正义的个人。
他首先探讨了个人正义,进而归纳、引申出了国家正义的问题,并最终将两者结合起来,形成国家与个人和谐统一的正义思想。
因此,我们可以将柏拉图的正义思想分为两个方面:个人正义和国家正义。
柏拉图认为个人正义就是灵魂的和谐,他将人的灵魂分成智慧、激情和欲望三个部分。
当灵魂的各个部分被理性主宰而达到相互和谐时,个人的正义便产生了。
柏拉图认为:“(正义的人)他应当安排好真正自己的事情,首先达到自己主宰自己,自身内秩序井然,对自己友善。
”[4]172而不正义“就是三种部分之间的争斗不和……不正义、不节制、懦怯、无知,总之,一切的邪恶,正是三者的混淆与迷失”[4]173。
论柏拉图的教育思想及其对我国当代教育的启示柏拉图(Plato)是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对西方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其著作《理想国》和《蒂迈欧斯》中。
柏拉图认为,教育是引导人从无知到知识、从低级到高级的道路,是为了培养公民的品质和德性,使他们能够在社会中扮演积极的角色。
柏拉图的教育思想蕴含着丰富的内涵,不仅对古代教育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而且对当代教育也有着重要的启示。
本文将以柏拉图的教育思想为核心,探讨其对我国当代教育的启示。
一、柏拉图的教育思想1. 理想国中的教育观柏拉图的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理想国》一书中。
他认为,教育是培养公民品质和道德的重要手段,教育的目的是为了使人们成为具有道德品质和专业素养的公民。
他提出了“哲学王”和“守护者阶级”这两个教育阶层,通过对这两个阶层的特殊培养,使他们成为社会的领袖和守护者,从而实现社会的和谐稳定。
2. 知识和德性的统一柏拉图认为,教育应该以知识和德性的统一为目标。
他认为,知识是德性的基础,而德性是知识的归宿。
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具有高尚品德和专业素养的公民,而这需要以知识为基础,以德性为目标。
他主张通过音乐、体育、数学、几何等学科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使他们成为对社会有益的人才。
3. 德性教育的重要性柏拉图强调德性教育的重要性,他认为,德性是公民的基本品质,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
他通过音乐、诗歌、训练和教导等手段,培养学生的德性,使他们成为具有高尚品格和高尚情操的人物。
4. 教育与政治的关系柏拉图认为,教育与政治是密不可分的。
他主张教育应该服务于政治,通过教育来培养出具有高尚品德和专业素养的政治领袖和守护者,从而保证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他主张教育要服务于国家和社会,成为国家治理的一部分。
二、对我国当代教育的启示1. 注重品格教育柏拉图的教育思想强调品格教育的重要性,这对我国当代教育有着重要的启示。
随着我国社会的快速发展,教育的重点也在不断发生变化,而品格教育却常常被忽视。
柏拉图《理想国》中的正义观及其思想启示摘要:正义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价值目标之一,关于正义的探讨是一个久远而常新的话题。
在堪称人类哲学史上第一个系统论述正义的典范之作——《理想国》中,柏拉图以其灵魂学说为理论基点,详尽地阐释了正义的两种形态:国家正义和个人正义,并进而指出了正义实现的三种路径,为世人描绘出了一个和谐国家的蓝图。
《理想国》问世距今已有2000多年,然而柏拉图关于正义的深刻见解和独到分析对于当下国家和个人的发展仍具有重要的思想启示意义。
关键词:柏拉图;《理想国》;正义;柏拉图(约公元前427年—公元前347年),是古希腊甚至全部西方哲学乃至整个西方文化最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之一。
正如20世纪英国著名哲学家怀特海所言,“全部的西方哲学史只不过是柏拉图哲学的一系列注脚而已。
”[1]雅斯贝尔斯也认为柏拉图在哲学史上的地位是独一无二的,所有的后来人都只是在钻研由柏拉图开始的问题而已。
柏拉图一生著作颇丰,其中最著名的是堪称人类哲学史上第一个系统论述正义的典范之作——《理想国》,其中对正义的阐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和作用。
一、正义观的基本内涵正义是《理想国》一书的核心观点。
柏拉图借老师苏格拉底之口,通过对话的方式与克洛法斯、玻勒马霍斯,色拉叙马霍斯讨论“何为正义”这一命题,对当时流行的“正义是有话实说,有债照还”、“正义是把善给友人,把恶给予敌人”和“正义就是强者的利益”这三种正义观念作了逐一的分析和反驳,继而提出了个人正义和国家正义相统一的正义理论。
(一)理论基础:灵魂学说柏拉图的正义理论是与其灵魂学说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对其正义观的理解须从灵魂学说入手。
他认为人的灵魂由理性、激情和欲望三部分构成,其中理性居于人的头部,控制着人的思想活动,是灵魂唯一的特性;激情位于人的胸部,是理性分成的一个部分且控制着合乎理性的情感腹部,是一种比较高尚的冲动,雄心大志和热爱权力等等;欲望则存于人的腹部,支配着肉体趋乐避苦的倾向,肉体的欲望或服从理性而成为一种德性,或背离理性而造成邪恶。
《理想国》中的正义观及对当代社会的启示柏拉图是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他上启苏格拉底,下承亚里士多德,为古希腊哲学乃至后世哲学的发展奠定了厚实的理论基础。
以至于20世纪英国哲学家怀特海不无感叹地说道:“两千年的哲学史不过是柏拉图的注脚。
”柏拉图一生著述颇丰,其中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莫过于《理想国》。
这是第一部全面系统论述“正义”思想的哲学著作,柏拉图创造性地提出了国家正义与个人正义相统一的社会政治理论。
现代政治哲学家列奥·斯特劳斯就曾在其著作《The City And Man》中提到,柏拉图的《理想国》是迄今为止关于“正义”理论的最负盛名的政治著作[1]。
在《理想国》中,柏拉图关于正义问题的相关思考无论是对当时的雅典城邦,还是对于当今社会都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价值与借鉴意义。
一、柏拉图《理想国》正义观的背景任何有价值的哲学问题都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柏拉图的正义观正是古希腊雅典时期思想智慧的结晶。
柏拉图所思考的正义问题有其特殊的时代和理论背景,一方面雅典城邦民主制度的衰落导致公共生活秩序混乱,面对“苏格拉底之死”,他不得不把哲学思考的重心转向如何确保城邦制度的正义。
因为古希腊早期的自然正义观面临着被智者学派解构的危险,柏拉图只有深入探究何谓正义的问题,才有可能为道德价值的权威性重新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一)时代背景柏拉图出身于雅典的一个名门望族,其父母及亲戚均是雅典奴隶主贵族的后裔。
由于受家庭环境的熏陶,柏拉图从小就对平民政治心存疑虑。
特别是长达30年之久的希腊内战——伯罗奔尼撒战争(公元前431—404年),使得希腊诸邦的居民彼此间充满了仇恨、猜忌与杀戮,持续不断的战争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导致居民流离失所、食不果腹。
面对着物资匮乏、战争不断、政局动荡的现实生活,人们为了生存不惜互相算计乃至残殺,传统的道德习俗遭到了严重的破坏。
正如修昔底德所言:“在和平繁荣的年代,人们都乐于遵循着更高原则的指导,但是当战争的激情带走了日常生活的富余之后,它最终使得大众丧失了理智。
浅谈柏拉图正义观的内容及现实意义论文关键词:国家正义个人正义现实意义论文摘要:正义从古至今都是人类社会的价值追求,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把正义划分为个人正义和城邦正义两部份,把个人灵魂结构和城邦阶级结构的同构性连接起来。
本文主要探讨柏拉图的正义观内容及其现实意义。
关键词:国家正义个人正义现实意义一、柏拉图正义观的内容一、国家正义柏拉图以为国家是不是健全、是不是合乎理想,主要看国家是不是成立在正义的原则上,而国家的正义原则就是“每一个人必需在国家里执行一种最适合他本性的职务”。
他按照分工理论和天赋说不同将城邦的公民划分为三个层次:统治者、护国者和劳动者。
在柏拉图的理想国里,统治者是智慧的代表,是对整体事物的洞见,是对为整体的伦理目的所需如果事物的洞见,履行的是政治职责。
柏拉图以为,他们是用金子做成的,在国家中应掌握决定性的权利,实际上是政治家和哲学家的相结合,他把哲学家执政看做是拯救城邦的唯一途径。
护国者这个阶级必需表现出勇敢地履行职责的美德。
在柏拉图看来,第二品级也是属于统治者,他们和第一品级一路,都是由金银做成的。
对外作战时是战士,执行军事事务,平时是第一品级统治者从事统治的辅助者,履行的是军事职能。
而广大劳动者适合服从,他们处于社会的最底层,必需靠出卖劳动和勤勉提供国家的物质资料,主要负责提供整个国家的物质生产资料,履行的是经济职能。
三个阶级对国家来讲都是不可缺少的,但可否实现正义,国家可否成为正义的国家,关键在于他们可否控制自己的欲望。
只有国家的统治者运用其智慧统治着国家,护国者充分发挥捍卫国家的职能,劳动者安分的从事自己的职业,接受着统治者的统治,即城邦里的这三种自然的人各司其职时,城邦被以为是正义的。
二、个人正义柏拉图将个人正义概念为做自己该做的事情。
一个正义的人,就是一个处在适本地位的人,他在这个地位上全力以赴地做自己的事情,而且从这个事情中取得应有的利益和幸福;柏拉图把人分为两个部份:即肉体和灵魂,人的本质就是由灵魂决定的。
2010年7月 理论学刊 Ju.l2010第7期 总第197期 Theory Jou rnal No.7Ser.No.197试论柏拉图的正义观及其现代意义魏钢毅(中国矿业大学文学与法政学院,江苏徐州221008)摘 要正义从古至今都是人类社会的价值追求,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把正义划分为个人正义和城邦正义两部分,把个人灵魂结构和城邦阶层结构的同构性连接起来。
他认为废除统治阶层的财产和家庭、对公民的教育则是实现正义的主要途径。
正义观是柏拉图早期哲学思想中统摄一切的原则。
作为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柏拉图在人类思想史上有着重要的影响和地位,尤其是其关于正义的思想,构成了他最为重要的著作###!理想国∀的主旋律。
本文通过分析与研究并结合当今时代发展的实际情况探索其现代意义。
关键词柏拉图;理想国;正义观中图分类号D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3909(2010)07-0083-04柏拉图是古希腊的哲学家,也是西方哲学乃至整个西方文化史上最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之一。
他生于伯罗奔尼撒战争最初年代的一个富裕贵族家庭。
他所生活的年代也正是雅典民主政治濒临崩溃、极端个人主义盛行的时代。
面对国家的衰败形势,柏拉图把正义当作治疗社会不幸的药方,并以其正义的思想构建了他的理想国。
对正义的追求和实现是人类社会的目标之一。
柏拉图是西方第一个论述正义的思想家,也是对西方思想产生了深远影响的哲学家之一。
尤其是其关于正义的思想,仍具有现代意义。
正如罗尔斯所说,∃正义是社会制度的首要价值,正像真理是思想体系的首要价值一样%[1](P16)。
一、柏拉图的正义观柏拉图在!理想国∀中通过优雅的对话首先对当时流行的正义观作了逐一的分析和批判,他借助苏格拉底等人的对话讨论了正义的定义及相关的几个问题,从而勾画出了一个∃理想国%的状态。
柏拉图在开篇就驳斥了几个他认为错误的关于正义的定义,这也是与柏拉图观点相对的三种正义观。
一是以克法洛斯和其子玻勒马霍斯为代表的观点;二是智者色拉寂马霍斯∃正义不是别的,就是强者的利益%[2](P13)的观点;三是苏格拉底的朋友格劳孔提出的一种折中、实用的正义观。
柏拉图《理想国》的正义观及其当代启示作者:胡子鰲来源:《西部学刊》2019年第05期柏拉图是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他上启苏格拉底,下承亚里士多德,为古希腊哲学乃至后世哲学的发展奠定了厚实的理论基础。
以至于20世纪英国哲学家怀特海不无感叹地说道:“两千年的哲学史不过是柏拉图的注脚。
”柏拉图一生著述颇丰,其中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莫过于《理想国》。
这是第一部全面系统论述“正义”思想的哲学著作,柏拉图创造性地提出了国家正义与个人正义相统一的社会政治理论。
现代政治哲学家列奥·斯特劳斯就曾在其著作《The City And Man》中提到,柏拉图的《理想国》是迄今为止关于“正义”理论的最负盛名的政治著作[1]。
在《理想国》中,柏拉图关于正义问题的相关思考无论是对当时的雅典城邦,还是对于当今社会都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价值与借鉴意义。
一、柏拉图《理想国》正义观的背景任何有价值的哲学问题都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柏拉图的正义观正是古希腊雅典时期思想智慧的结晶。
柏拉图所思考的正义问题有其特殊的时代和理论背景,一方面雅典城邦民主制度的衰落导致公共生活秩序混乱,面对“苏格拉底之死”,他不得不把哲学思考的重心转向如何确保城邦制度的正义。
因为古希腊早期的自然正义观面临着被智者学派解构的危险,柏拉图只有深入探究何谓正义的问题,才有可能为道德价值的权威性重新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一)时代背景柏拉图出身于雅典的一个名门望族,其父母及亲戚均是雅典奴隶主贵族的后裔。
由于受家庭环境的熏陶,柏拉图从小就对平民政治心存疑虑。
特别是长达30年之久的希腊内战——伯罗奔尼撒战争(公元前431—404年),使得希腊诸邦的居民彼此间充满了仇恨、猜忌与杀戮,持续不断的战争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导致居民流离失所、食不果腹。
面对着物资匮乏、战争不断、政局动荡的现实生活,人们为了生存不惜互相算计乃至残殺,传统的道德习俗遭到了严重的破坏。
正如修昔底德所言:“在和平繁荣的年代,人们都乐于遵循着更高原则的指导,但是当战争的激情带走了日常生活的富余之后,它最终使得大众丧失了理智。
柏拉图的正义论文和谐社会论文:试论柏拉图的正义论对和谐社会的启示摘要:柏拉图是西方第一个系统地论述正义的哲学家,他把正义视为诸德之首,在文中将正义分为两个部分:国家正义和个人正义。
全面认识柏拉图的正义论,对和谐社会的建构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意义。
在个人与社会的层面上架起意志力协同情感、乃至利益的一致性状态。
关键词:柏拉图的正义;和谐社会;秩序正义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价值诉求。
关于正义的内涵,学术界对此有诸多的理解和认识。
第一个系统地论述正义的古希腊哲学家和思想家柏拉图,在他的著作《理想国》中,展开了对正义的讨论。
柏拉图继承了毕达哥拉斯正义就是和谐的思想,认为正义就是一种“和谐”,其正义观是一种和谐正义论。
一部《理想国》就是一部正义论。
柏拉图说,“正义就是只从事自己的职业而不兼做其他职业”。
“正义就是做自己分内的事和拥有属于自己的东西。
”“每个人都要使自身的每个部分各司其职,这样的话,一个人就是正义的,也就是做他分内的事。
”显然,在柏拉图看来,“正义”就是个人在服从各自天职的情况下“做自己的事”,即个人对某种国家秩序自觉的遵守与维护。
个人和国家通过“节制”的途径对“正义”的最大化趋近过程,及其在此过程之中凸显的稳定状态。
而个人要实现这种“正义”的目标,就得遵从“节制”的原则。
显然,在柏拉图看来,“和谐”即“正义”的现实状态。
在把握西方正义思想的来源的基础上,研究和认识柏拉图的正义观,对于我们建构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参考价值。
一、柏拉图的具有完满性和永恒性的正义观柏拉图的理念是第一性的。
每一事物之所以成为该事物,是现实世界一切事物成为正义者或者具有正义性质的最终根据。
柏拉图指出正义不应该是“它们有用,正义就无用,它们无用,正义就有用了”。
但是世俗的人们片面地认为正义就是“欠债还债”,“给每个人以恰如其分的报答”,“把善给予朋友,把恶给予敌人”等具体的东西。
这些定义在表面上看来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在实际生活中,人们经常会碰到多种复杂多变的情况,而个别的正义概念和行为有一定的适用范围限制,超出一定范围使用不当,就可能被视为不正义。
论柏拉图的和谐正义观及其现代启示论柏拉图的和谐正义观及其现代启示摘要:柏拉图在其《理想国》中,认为“正义即和谐”,即正义在本质上就是一种和谐,一种整体的和谐。
他把正义分为国家正义和个人正义,认为只有国家正义与个人正义和谐统一时,国家与个人才能实现幸福。
虽然柏拉图的和谐正义观有历史和阶级的局限性,但仍对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有着重大的启示性意义。
关键词:柏拉图;理想国;正义;和谐;整体柏拉图(公元前427年—347年)是古希腊著名的社会思想家、政治家和哲学家。
他生于雅典城邦衰落时期,当时伯罗奔尼撒战争爆发,雅典政治危机四伏,民主制度受到挑战,社会秩序混乱不堪。
在对当时政治城邦批判与反思的基础上,柏拉图写下了著名的《理想国》。
在著作中,柏拉图寄希望于“正义”来解决城邦的政治危机,为我们构建了一个统一和谐的美好社会,这实质上表明他十分渴望社会的统一、稳定与和谐。
柏拉图认为“正义即和谐”,即正义本质上是一种秩序与和谐,是一种和谐的正义观。
他把正义区分为国家正义和个人正义,二者是和谐统一的整体,这体现了他的正义同时又是整体的和谐。
柏拉图所提出的和谐正义观以及他在《理想国》中所构建的和谐社会思想,千百年来一直是后人孜孜以求的价值目标。
虽然有着鲜明的阶级特征和一定的空想性,但瑕不掩瑜,仍对两千多年后的今天,我们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前瞻性的启示。
一正义的本质:和谐在古希腊时代,对正义的追求已是古希腊政治生活的基本精神。
在《理想国》里,柏拉图通过智者风格的“辩证法”与优雅的对话,对当时比较流行的传统正义说法如“欠债还债就是正义”、“正义就是把善给予友人,把恶给予恶人”、“正义就是强者的利益”等等,逐一作了批判与反驳。
在柏拉图看来,以上所谈的各种正义观都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它们均把利己性原则作为自己的一个基本的价值准则,因而它们根本不能达到真正的正义。
如果依据这个利己性原则,我们通常所讲的正义仅仅是为获得一个好名声的工具而已。
LUOYANG NORMAL UNIVERSITY试论柏拉图的“正义观”院(系)名称政法与公共管理学院专业名称行政管理学生姓名王延波学号111424072试论柏拉图的“正义观”摘要:柏拉图是第一个对正义问题做出系统思考的思想家,在《理想国》一书中,正义的思想始终贯穿其中。
柏拉图将正义分为国家正义与个人正义,就个人而言,正义意味着理性、激情、欲望的各尽其责,而对于城邦,正义则意味着赋有智慧、勇敢、节制的人们各司其职。
另外,他还进一步阐述了国家正义与个人正义的关系。
在某种意义上,柏拉图的正义观对个人发展与国家建设都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也引发我对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的关系的思考,所以,本文在试论柏拉图正义观的同时,也浅议了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的关系。
关键词:正义观、个人利益、国家利益柏拉图是第一个对正义问题做出系统思考的思想家,在《理想国》一书中,正义的思想始终贯穿其中。
理想国是一种正义的国家,正义是柏拉图建立理想国的精神支柱,也是他构建理想城邦的出发点与归宿。
柏拉图的正义观将国家和公民个人的正义统一为一体的。
个人和城邦只是在数量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别,但没有本质性的区别,个人无非就是缩小了的城邦,而城邦就是放大了的个人。
所以,在个人正义和城邦正义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他认为,国家正义和个人正义是互相依存、不可分割的,不可能单独存在和实现。
没有国家的正义,个人正义便无从谈起。
离开了个人的正义,国家也不可能实现正义。
因而,它们的实现是统一的,是互为前提的。
个人和国家统一的基础是国家,国家与国家的正义是至高无上的。
在柏拉图看来,建立理想国家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实现国家的正义。
在“理想国”的三个阶层中,每个阶层都各自履行着正义国家的专项职能,共同实现国家的伦理目标,各个阶层中的个人任务就是要去实现国家的正义,达成国家至善的目的。
国家是由个体组成的,国家的正义是通过个人正义体现出来的。
从个人的角度来说,只要统治者能够按照最高的理性去行事,能够做到励精图治,管理好国家,他就是在推行正义;只要军人能够保持勇敢、忠诚,竭尽全力地捍卫国家威严和秩序,他就是在维护正义;只要生产者能够辛勤劳作,为统治者和护卫者服务,他就是在遵守正义。
论柏拉图的和谐正义观及其现代启示摘要:柏拉图在其《理想国》中,认为“正义即和谐”,即正义在本质上就是一种和谐,一种整体的和谐。
他把正义分为国家正义和个人正义,认为只有国家正义与个人正义和谐统一时,国家与个人才能实现幸福。
虽然柏拉图的和谐正义观有历史和阶级的局限性,但仍对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有着重大的启示性意义。
关键词:柏拉图;理想国;正义;和谐;整体柏拉图(公元前427年—347年)是古希腊著名的社会思想家、政治家和哲学家。
他生于雅典城邦衰落时期,当时伯罗奔尼撒战争爆发,雅典政治危机四伏,民主制度受到挑战,社会秩序混乱不堪。
在对当时政治城邦批判与反思的基础上,柏拉图写下了著名的《理想国》。
在著作中,柏拉图寄希望于“正义”来解决城邦的政治危机,为我们构建了一个统一和谐的美好社会,这实质上表明他十分渴望社会的统一、稳定与和谐。
柏拉图认为“正义即和谐”,即正义本质上是一种秩序与和谐,是一种和谐的正义观。
他把正义区分为国家正义和个人正义,二者是和谐统一的整体,这体现了他的正义同时又是整体的和谐。
柏拉图所提出的和谐正义观以及他在《理想国》中所构建的和谐社会思想,千百年来一直是后人孜孜以求的价值目标。
虽然有着鲜明的阶级特征和一定的空想性,但瑕不掩瑜,仍对两千多年后的今天,我们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前瞻性的启示。
一正义的本质:和谐在古希腊时代,对正义的追求已是古希腊政治生活的基本精神。
在《理想国》里,柏拉图通过智者风格的“辩证法”与优雅的对话,对当时比较流行的传统正义说法如“欠债还债就是正义”、“正义就是把善给予友人,把恶给予恶人”、“正义就是强者的利益”等等,逐一作了批判与反驳。
在柏拉图看来,以上所谈的各种正义观都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它们均把利己性原则作为自己的一个基本的价值准则,因而它们根本不能达到真正的正义。
如果依据这个利己性原则,我们通常所讲的正义仅仅是为获得一个好名声的工具而已。
那究竟何为真正的正义?在《理想国》里,柏拉图提出,在一个理想的城邦中,真正的正义应该把所有公民的幸福作为根本目标,这样才能实现内在稳定与和谐,它在本质上就是一种整体的和谐有序。
即“正义就是只做自己的事而不兼做别人的事”[1],换句话说,每个不同阶层的人们各就各位,各做各事,相互之间不要越位与干扰。
如果每个个人都本分地做好自己的工作,那么个人的正义就会实现。
“有个人的正义,就有整个城邦的正义”[2]。
假如城邦整体公民都努力遵守此原则,规划制定相配套的一系列城邦管理的机制与方案,对城邦的生活进行整体的结构划分,不言而喻,这个城邦就是一个正义的城邦,它就会朝善的发展方向,最终达到整个城邦的快乐与幸福。
可见,正是在公民个人正义和谐有序相互结合的基础上,才形成了国家的正义,国家的正义正是通过个人的正义来实现的。
因而,国家正义与个人正义是和谐统一的。
(一)国家正义:国家内部的分工及其和谐在柏拉图建构的理想城邦中,他认为社会分工是城邦的起源与发展的根本动力。
“之所以要建立一个城邦,是因为我们每一个人不能单靠自己达到自足”[3]。
任何单个人只靠自己是不可能生产出满足自身需要的物质生产、生活资料。
所以,为了达到自足,人与人一定会相互结合起来,建立城邦。
随着国家的壮大发展,地域越来越广,从事不同职业的人就会越来越多。
为了维护国家的稳定和繁荣,就需要每个人都拥有一份明确、特定的分工。
“我们大家并不是生下来都一样的,各人性格不同,适合于不同的工作”[4];“只要任何个人在恰当的时候干适合他性格的工作,放弃其他的事情,专搞一行,这样就会每种东西都是产得又多又好”;“不论干什么事失掉恰当的时节有利的时机就会全功尽弃”[5]。
这就能够“按其天赋安排职业,弃其所短,用其所长,让他们集中毕生精力令搞一门,精益求精,不失时机”[6]。
至此,柏拉图提出了总的原则:“正义就是只做自己的事而不兼做别人的事”;“每个人必须在国家里执行一种最适合他天性的职务”[7]。
他认为,此种专业化和分工,一方面可以使劳动者更加熟悉自己的劳动技能和劳动领域,从而提高劳动效率;另一方面当然能够提供各种生存必需品给更多的人。
柏拉图认为,分工是构建理想国的基础,但人的禀赋差异对分工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老天铸造他们的时候,在有些人身上加入了黄金,在辅助者身上加入了白银,在农民以及其他技工身上加入了铁和铜”[8]。
可知,神在创造人类前,由于对不相同的灵魂分别被赋予了高低贵贱大不相同的性质,导致他们各不相同的天赋差异。
其中,最高贵的,也就是统治者,是被给予金银属性的享有较高的天赋的人,而处在整个社会最底层的,即被统治者,他们被给予铜铁,是天赋较低的人。
因而,社会就有了统治者和被统治者的区分,就出现了“阶层”的概念,有了不同的阶级阶层的对立。
依据不同的社会位置和职能,柏拉图把整个城邦社会分为三个阶层:首先,处于第一阶层的是统治者,位于整个社会的最上层,他们主要是掌管与管理国家。
在柏拉图看来,城邦的管理是一项复杂的艺术,一般人难以胜任,只有拥有超高智慧和完美德行的哲学家才能真正胜任。
“某种必然的命运迫使最善的哲学家管理国家......这不是不可能的发生的事情”;“只有在某种必然性碰巧迫使当前被称为无用的那些极少数的为腐败的哲学家,出来管理城邦(无论他们出于自愿与否),并使得公民服从他们管理时......,只有这时,无论城市、国家还是个人才能达到完善”[9];其次,处于第二阶层的是护卫者(军人)。
随着城邦的不断发展壮大,个人的需求与欲望也随之增长,于是就出现了争夺土地与财富资源的战争。
依据社会分工和天赋差异,擅长作战的护卫者阶层便应运而生。
他们拥有比较高的天赋,主要辅助统治者执政和守卫国家安全,也可拥有相当强的统治权力;最后一阶层位于社会最底层的生产者阶层,主要是由牧人、工匠、农民与商人构成。
他们擅长生产技艺,为整个国家提供物质生活资料,但因天赋比较低,只能履行国家的经济职能,处于社会的最底层。
经过层层的社会分工和等级制度的划分,使得国家具备了有序的社会制度和结构,实现了各得其所、各尽其才。
可在一个国家里,仅仅只有社会分工是不行的,其中最为关键的是这三个阶层能否各尽其职而又互不干扰。
当这三个阶层有序一致的和谐相处时,这就形成了“正义”。
“当生意人、辅助者和护国者者三种人在国家里各做个的事而不相互干扰时便有了正义,从而也就使国家成为正义的国家了”[10]。
可知,柏拉图认为,如果国家的三个阶层各司其职、各尽其职、分工互助,国家就会展现出一种秩序的和谐与自然的和谐。
这样的和谐,在柏拉图看来,就是正义的。
一个国家的正义,就在于整个社会处于和谐的关系之中,即社会成员等级分明、井然有序;职责清晰、分工合理。
(二)个人正义:灵魂的三分及其和谐对国家的正义论证后,接着柏拉图又开始对个人的正义进行阐释,他把这种方法称作“由大见小”。
“让我们先探讨在城邦里正义是什么,然后在个别人身上考察它,这叫由大见小”[11]。
他认为人的灵魂是由理智、激情与欲望三个部分组成,同时,它们分别又和智慧、勇敢与节制这三个德行相对应。
而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必须同时具备智慧、勇敢和节制这三种德行并且它们之间要能够相互和谐有序地相处,只有这样,国家才能够实现正义,才是一个正义的国家。
这其中,理智应当给予统治阶级,有助于他们推理思考和管理国家;激情应当给予辅助者与护卫者,有助于使他们变得勇敢;欲望应当给予生产者,使得他们在心理与生理上都蠢蠢欲动。
在论述个人正义时,柏拉图说“国家的正义在于三种人在国家里各自做各自的事”,“我们以什么为根据承认国家是正义的,我们也将以同样的根据承认个人是正义的”[12]。
所以,“一个人如果自身内的各种品质在自身内各起各的作用,那他就也是正义的,即也是做他本分的事情的”[13]。
可见,只有理性、激情和欲望在个人灵魂中秩序井然、和谐共处,个人的正义才有可能实现。
但值得一提的是,个人灵魂内部的和谐分工,并非“外在的各自做各自的事,而是关于内在的,即关于真正本身的事情”[14]。
换句话说,也就是“正义的人不许可自己灵魂里的各个部分相互干涉,起别的部分的作用,他应当安排好真正自己的事情。
首先达到自己主宰自己”[15]。
这就要求每个人应该具备与自身职业角色和社会地位协调一致的内心秩序,这样自身的外在行为和内在心灵才能够达到一种较为和谐的状态,自身的灵魂才能得到安宁,灵魂内部才能实现井然有序、和谐一致。
在此基础上,才能真正实现个人正义,成为一个有德性之人。
在柏拉图看来,国家正义与个人正义是和谐统一的整体。
那么,它们二者是何以能够实现和谐统一呢?首先,正义的理念是国家与个人正义共同发展的方向与目标。
从柏拉图的先验理念论的思维模式来看,无论是国家正义,还是个人正义,它们虽然形式上是两个不同的正义,但实质上都来自正义本身即正义的理念,这是它们共同一致的基础。
因而,柏拉图在《理想国》里,总是从国家和个人统一的角度来探讨何为真正的正义。
“有个人的正义,也有整个城邦的正义”[16]。
由此可知,“正是正义理念的存在,使得国家和个人正义在依据、发展、标准、实质以及最终的归宿上都是统一的,这也就决定了二者能够而且应该是和谐一致的”[17]。
其次,从正义现实生成角度看,国家与个人正义的生成是同一,不可分割的。
在柏拉图看来,个人因为不能“达到自足”,所以不得不结合在一起,组成国家。
在国家中,为了满足人们之间多方面的生存和发展需要,就需要每个人都拥有一份明确、特定的分工。
如果每个人都恪守自己的分工,各司其职、各尽其责,那么国家就实现了正义。
总之,从本质上看,正义是一种和谐,一种整体的和谐。
国家正义与个人正义是相互依存,和谐统一的整体,任何一个单独存在都是不可能的,二者的实现是互为前提、同一的。
只有当它们互相配合、互相作用时,整个社会才有正义和谐的可能。
二和谐正义观的特征:追求整体的和谐正如在上一节所论述的那样,柏拉图认为国家正义和个人正义是密不可分的统一整体,只有当它们相互配合、相互作用时,整个社会的和谐正义才可能实现。
从中,我们可知柏拉图在探寻和谐正义的过程中,所展现的整体主义特征。
在柏拉图看来,正义是一种关于整体的德行,也就是整体和部分,部分和部分相互之间的和谐一致。
只有这两者相互一致匹配时,才能够产生整个社会的和谐正义,才能使国家与个人都实现至善、幸福,“我们的首要任务乃是铸造一个整体的幸福国家”[18]。
接下来,柏拉图考察了正义和幸福的关系。
在他看来,正义是关于整个城邦与所有公民的幸福,是整体的幸福,而并非是关于某一个阶级单独的幸福。
“我们建立这个国家的目标并不是为了某一个阶级的单独突出的幸福,而是为了全体公民的最大幸福。
因为我们认为在一个这样的城邦里最有可能找到正义,而在一个建立得最糟糕的城邦里最有可能找不到正义”[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