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拉图的正义观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启示
- 格式:doc
- 大小:39.00 KB
- 文档页数:7
一个国家和谐社会的建构——《理想国》读书笔记一、作者简介柏拉图(约公元前427—公元前347年),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全部西方哲学乃至整个西方文化最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之一。
他和他老师苏格拉底、学生亚里士多德被后世并称为“古希腊三杰”。
柏拉图出生于一个较为富裕的贵族家庭,他所生活的时代恰逢雅典民主制度由盛而衰,在他青年时就决心献身于政治,并认为只有将哲学与政治完美地结合,才能构建和谐的国家存在。
在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受审被判死刑之后,柏拉图对雅典现存政体完全失望,开始周游意大利、西西里岛、埃及等地,企图实现他的贵族政治理想。
在他40岁的时候(约公元前387年),他再次回到雅典,并在雅典城外西北郊的圣城阿卡德米创立了自己的学校——阿卡德米学园,也就是今天我们英语中“学院”这个词——“Academy”。
此后,他在此执教40年,直至逝世。
柏拉图一生著作颇丰,其思想主要集中在《理想国》和《法律篇》中。
他是西方客观唯心主义的创始人,其哲学体系博大精深。
柏拉图所著的近三十种作品,大多用对话体写成,其文体优美,堪称文学史上典范。
《理想国》是他的代表作,西方哲学家几乎都认为这篇对话是一部“哲学大全”。
二、作品概述《理想国》,[古希腊]柏拉图著,张造勋译,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2010年5月第1版第1次印刷。
《理想国》又译作《国家篇》、《共和国》等,与柏拉图大多数著作一样,以苏格拉底为主角,采用对话体形式,共分为10卷,其篇幅之长仅次于《法律篇》,一般认为属于柏拉图中期的作品。
这部“哲学大全”不仅是柏拉图对自己此前哲学思想的概括和总结,而且是当时各门学科的综合。
它探讨了哲学、政治、伦理道德、教育、文艺等各领域的问题。
《理想国》是关于西方政治思想传统最具代表性的作品,通过苏格拉底与他人的对话,给世人展现了一个完美优越的城邦。
柏拉图在其中讨论了国家的起源、性质和结构等根本问题,精巧地设计了一套政治蓝图,既带有乌托邦的理想色彩,又有着阶级国家的结构痕迹,成为以后各种作为政治理想而提出的乌托邦方案的开端,对西方政治思想及空想社会主义的产生具有难以估量的影响。
论柏拉图的和谐正义观及其现代启示论柏拉图的和谐正义观及其现代启示摘要:柏拉图在其《理想国》中,认为“正义即和谐”,即正义在本质上就是一种和谐,一种整体的和谐。
他把正义分为国家正义和个人正义,认为只有国家正义与个人正义和谐统一时,国家与个人才能实现幸福。
虽然柏拉图的和谐正义观有历史和阶级的局限性,但仍对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有着重大的启示性意义。
关键词:柏拉图;理想国;正义;和谐;整体柏拉图(公元前427年—347年)是古希腊著名的社会思想家、政治家和哲学家。
他生于雅典城邦衰落时期,当时伯罗奔尼撒战争爆发,雅典政治危机四伏,民主制度受到挑战,社会秩序混乱不堪。
在对当时政治城邦批判与反思的基础上,柏拉图写下了著名的《理想国》。
在著作中,柏拉图寄希望于“正义”来解决城邦的政治危机,为我们构建了一个统一和谐的美好社会,这实质上表明他十分渴望社会的统一、稳定与和谐。
柏拉图认为“正义即和谐”,即正义本质上是一种秩序与和谐,是一种和谐的正义观。
他把正义区分为国家正义和个人正义,二者是和谐统一的整体,这体现了他的正义同时又是整体的和谐。
柏拉图所提出的和谐正义观以及他在《理想国》中所构建的和谐社会思想,千百年来一直是后人孜孜以求的价值目标。
虽然有着鲜明的阶级特征和一定的空想性,但瑕不掩瑜,仍对两千多年后的今天,我们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前瞻性的启示。
一正义的本质:和谐在古希腊时代,对正义的追求已是古希腊政治生活的基本精神。
在《理想国》里,柏拉图通过智者风格的“辩证法”与优雅的对话,对当时比较流行的传统正义说法如“欠债还债就是正义”、“正义就是把善给予友人,把恶给予恶人”、“正义就是强者的利益”等等,逐一作了批判与反驳。
在柏拉图看来,以上所谈的各种正义观都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它们均把利己性原则作为自己的一个基本的价值准则,因而它们根本不能达到真正的正义。
如果依据这个利己性原则,我们通常所讲的正义仅仅是为获得一个好名声的工具而已。
柏拉图《理想国》中的正义观辨正一、本文概述柏拉图,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其著作《理想国》被誉为政治哲学的经典之作。
在这部作品中,柏拉图提出了自己对正义的独特见解,构建了一个理想的社会蓝图。
本文将从《理想国》的文本出发,分析柏拉图的正义观,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辨析和评价。
二、《理想国》概述三、柏拉图的正义观1、正义的定义:柏拉图认为,正义就是每个人在社会中扮演自己的角色,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不侵犯他人的权利。
这种正义观体现了个人与社会的和谐统一。
在柏拉图《理想国》的哲学体系中,正义被赋予了深远且独特的意义。
柏拉图坚信,正义不仅仅是个人品德的体现,更是社会秩序的基石。
他眼中的正义,是每个人在社会中恰如其分地扮演自己的角色,恪守本分,做自己应当做的事情,同时尊重并保护他人的权益,互不侵犯。
这一观念源于柏拉图的理念国家理念,他认为理想国家应当是一个各司其职、和谐共处的共同体。
在这样的国家中,每个人都被赋予了特定的社会角色和职责,无论是哲学家、士兵还是工匠,都应当恪守自己的职责,以此来实现社会的整体和谐。
在这样的社会中,正义不仅是每个人的行为准则,也是国家运转的法则。
柏拉图强调,个人的行为必须服从社会的整体利益,每个人的权利和自由都应当在维护社会秩序和保护他人权利的前提下得到保障。
他认为,只有这样,个人和社会才能达到真正的和谐统一,实现真正的正义。
柏拉图的正义观是一种个人与社会相互依存、和谐共生的理念。
它不仅要求每个人在社会中扮演好自己的角色,还要求每个人都应当尊重并保护他人的权利,以此来实现社会的整体和谐和正义。
这种正义观体现了柏拉图对于理想社会的深深向往和追求。
2、正义与政治哲学:在柏拉图看来,正义是政治哲学的核心。
一个理想的国家应该是基于正义原则建立起来的,政治权力应该为正义服务。
同时,柏拉图还强调了法律的作用,认为法律是维护正义的重要手段。
正义与政治哲学:在柏拉图的思想体系中,正义不仅是道德伦理的基石,更是政治哲学的核心。
浅析柏拉图正义观对构建我国和谐社会的启示作者:沙季超来源:《法制博览》2014年第05期【摘要】古希腊著名哲学家柏拉图在他的对话体名著《理想国》中,对自己此前的哲学思想进行了概括和总结,描绘了自己心目中理想国的全貌。
柏拉图设计的理想国,由统治者、辅助者和生产者三个等级构成,每个人都属于三种社会等级中的一种,三种等级的人各尽其责、各司其职,在哲学王的统治下,建立一个秩序井然的和谐社会。
《理想国》以正义为基础,向世人展现了一个完美的城邦,在人类思想史上首先提出了一个完整系统的理想国家方案,柏拉图的正义观对当前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关键词】理想国;正义;和谐一、柏拉图正义观形成的背景柏拉图是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他生活在公元前4-3世纪的雅典,这段时间正值雅典在伯罗奔尼撒战争中惨败于斯巴达,雅典城邦动荡不安,政治制度逐渐瓦解的时期,混乱与动荡伴随着柏拉图的成长。
现实社会的混乱、民主制度的衰败,让柏拉图开始积极需求一种解救的方法,他渴求能够构建一种理想的城邦,拯救希腊文明。
他在中年时撰写的对话体名著《理想国》中,提出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和国家学说。
笔者认为,柏拉图在《理想国》中论述的正义观,以及阐述的个人正义、城邦正义的内涵及相互联系,对现今依然具有重要意义,值得我们认真思考。
二、柏拉图正义观的内容分析为了说明正义是什么,柏拉图在批判“正义是有话实说,有债照还”、“正义就是把善给予友人,把恶给予敌人”、“正义就是强者的利益”等当时流行的正义观的基础上,进一步思考了超越限制的普遍的正义。
在《理想国》中,柏拉图构建了一个理想的城邦,并通过对城邦正义和个人正义的论述,阐明了自己的正义观。
(一)关于城邦正义按照柏拉图的观点,一个城邦是由于居民的自身生存的需要而逐步发展起来的。
柏拉图指出“我们建立这个国家的目标并不是为了某一个阶级的单独突出的幸福,而是全体公民的最大幸福;因为我们认为在一个这样的城邦里是最有可能找到正义,而在一个建立得最糟的城邦里最有可能找不到正义。
《理想国》中的正义观及对当代社会的启示柏拉图是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他上启苏格拉底,下承亚里士多德,为古希腊哲学乃至后世哲学的发展奠定了厚实的理论基础。
以至于20世纪英国哲学家怀特海不无感叹地说道:“两千年的哲学史不过是柏拉图的注脚。
”柏拉图一生著述颇丰,其中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莫过于《理想国》。
这是第一部全面系统论述“正义”思想的哲学著作,柏拉图创造性地提出了国家正义与个人正义相统一的社会政治理论。
现代政治哲学家列奥·斯特劳斯就曾在其著作《The City And Man》中提到,柏拉图的《理想国》是迄今为止关于“正义”理论的最负盛名的政治著作[1]。
在《理想国》中,柏拉图关于正义问题的相关思考无论是对当时的雅典城邦,还是对于当今社会都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价值与借鉴意义。
一、柏拉图《理想国》正义观的背景任何有价值的哲学问题都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柏拉图的正义观正是古希腊雅典时期思想智慧的结晶。
柏拉图所思考的正义问题有其特殊的时代和理论背景,一方面雅典城邦民主制度的衰落导致公共生活秩序混乱,面对“苏格拉底之死”,他不得不把哲学思考的重心转向如何确保城邦制度的正义。
因为古希腊早期的自然正义观面临着被智者学派解构的危险,柏拉图只有深入探究何谓正义的问题,才有可能为道德价值的权威性重新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一)时代背景柏拉图出身于雅典的一个名门望族,其父母及亲戚均是雅典奴隶主贵族的后裔。
由于受家庭环境的熏陶,柏拉图从小就对平民政治心存疑虑。
特别是长达30年之久的希腊内战——伯罗奔尼撒战争(公元前431—404年),使得希腊诸邦的居民彼此间充满了仇恨、猜忌与杀戮,持续不断的战争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导致居民流离失所、食不果腹。
面对着物资匮乏、战争不断、政局动荡的现实生活,人们为了生存不惜互相算计乃至残殺,传统的道德习俗遭到了严重的破坏。
正如修昔底德所言:“在和平繁荣的年代,人们都乐于遵循着更高原则的指导,但是当战争的激情带走了日常生活的富余之后,它最终使得大众丧失了理智。
柏拉图的《理想国》对宪法秩序构建的启示(1)论文论文摘要: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提出了他自己关于理想国家的一系列制度构建。
其中柏拉图借苏格拉底之口关于城邦正义和个人争议的讨论,对今天宪法秩序的构建有巨大的借鉴作用。
本文从理想国得出的启示:要构建宪法秩序要实现社会成员之间的和谐、在国家权力之间实现和谐、实现社会成员和国家权力机关的和谐。
论文关键词:理想国正义和谐秩序一、柏拉图和他的《理想国》(一)《理想国》简述柏拉图作为古希腊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其著述颇丰,在他浩瀚的著作中关于政治和法律的对话极其经典,对后世的法律思想产生了深远影响。
最能体现柏拉图法律思想的是他的两篇对话集:《理想国》、《法律篇》。
而这两篇著作着重体现了他的法律思想发展的历程。
《理想国》可以说是最早的一部探讨哲学的著作,是柏拉图智慧的结晶,也是他最负声名的作品。
(二)《理想国》中不同的正义观《理想国》是从探讨“什么是正义”开始的,书中与苏格拉底讨论正义问题的几个人提出了各自对正义的看法。
克法洛斯认为正义就是欠债还钱;玻勒马霍斯认为正义就是以善待友,以恶对敌;特拉叙马霍斯认为正义就是强者的利益。
柏拉图否认了那些通常的正义的定义,并阐述了自己的正义观。
他将正义看作是组成城邦的各个部分(即统治者、护卫者、农民及工匠)“按照其本性各司其职、各安其位”,强调每个人在城邦都只能承担一项工作而不得相互僭越,只有这样,城邦才能稳定。
他从国家整体目标的视角出发,提出正义不仅是个人的德性,而且是国家和个人的共同德性不但是对个人的要求,更是对国家的要求。
由此开始了他对城邦正义和个人正义的追求。
(三)城邦的正义和个人的正义《理想国》的副标题为论正义,可以从某种角度上说,《理想国》全文都是柏拉图对正义思想的讨论,《理想国》就是一部“正义论”。
从什么不是正义到论述什么是正义,从正义本身是什么到论述正义的结果及正义将带来的利益,从城邦正义到个人正义,柏拉图对正义进行了细致的探讨。
柏拉图的正义观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启示柏拉图的正义观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启示摘要:实现社会和谐,是人类千百年来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
著名哲学家柏拉图在两千多年前就提出了“正义即和谐”的思想。
他主张通过个人正义来实现国家正义,从而实现社会和谐。
柏拉图的正义观在当代中国具有重大的价值,它对于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具有重大的启示作用。
关键词:柏拉图;个人正义;国家正义;和谐实现社会和谐,千百年来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在两千多年前就提出了“正义即和谐”的思想。
在其著作《理想国》中,他认为正义是善的理念的表现,“是正确调节个人和人类社会的精神和物质需要”[1]。
正义的价值是为城邦提供一种稳定的秩序,以实现社会和谐。
柏拉图所构想的和谐社会需要通过追求正义来实现,而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基本特征就是实现公平正义。
“追求公平正义是实现社会和谐的前提,没有公平正义就没有和谐”[2]。
可见,柏拉图的正义观与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有着内在的联系。
对柏拉图正义观进行深入的解读,可为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重要的启示。
一、柏拉图正义观的基本思路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提出了正义的观点,并将正义的原则归结为“每个人就各自有的智慧、自制和勇敢为国家作出最好贡献,也就是各人做分内该做的事情而不干涉别人”[3]。
他认为欲有和谐正义的国家,必先有和谐正义的个人。
他首先探讨了个人正义,进而归纳、引申出了国家正义的问题,并最终将两者结合起来,形成国家与个人和谐统一的正义思想。
因此,我们可以将柏拉图的正义思想分为两个方面:个人正义和国家正义。
柏拉图认为个人正义就是灵魂的和谐,他将人的灵魂分成智慧、激情和欲望三个部分。
当灵魂的各个部分被理性主宰而达到相互和谐时,个人的正义便产生了。
柏拉图认为:“(正义的人)他应当安排好真正自己的事情,首先达到自己主宰自己,自身内秩序井然,对自己友善。
”[4]172而不正义“就是三种部分之间的争斗不和??不正义、不节制、懦怯、无知,总之,一切的邪恶,正是三者的混淆与迷失”[4]173。
柏拉图《理想国》中的正义观辨正一、本文概述《柏拉图《理想国》中的正义观辨正》这篇文章旨在深入探讨柏拉图在其哲学巨著《理想国》中所阐述的正义观念,并对其进行系统的辨正。
柏拉图作为古希腊哲学家,其思想对后世哲学产生了深远影响,特别是在正义理论方面。
本文将从柏拉图正义观的理论基础、主要内容和其在《理想国》中的具体体现出发,对其正义观进行深入分析。
本文还将对柏拉图的正义观进行辨正,指出其理论价值和局限性,以期对当代正义理论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启示和借鉴。
通过这一探讨,我们不仅能更好地理解柏拉图哲学思想的核心,也能对正义的本质和追求有更深刻的认识。
二、柏拉图正义观的基本内涵柏拉图在《理想国》中详细阐述了他的正义观,其内涵丰富而深远,涵盖了国家、社会和个人的多个层面。
他认为,正义不仅是个人道德的行为准则,更是国家和社会的基石。
柏拉图强调,正义的首要任务是建立和维护一个理想的国家,即“正义的国家”。
在这个国家中,每个人都被分配到最适合自己的位置,每个人的能力和才能都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这种分工和协作的方式,确保了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柏拉图认为,只有在这样的国家中,个人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实现真正的幸福。
在柏拉图看来,正义的国家需要有一种智慧的统治,这种智慧来自于哲学家。
哲学家具有深刻的洞察力和理解力,能够看清事物的本质和真理。
因此,哲学家最适合担任国家的领导者,负责制定法律和政策,引导国家走向正义和繁荣。
柏拉图也强调了个人的道德责任。
他认为,每个人都应该追求真理和智慧,不断提升自己的道德品质。
只有这样,个人才能在社会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实现自己的价值。
柏拉图还提出了“四主德”的概念,即智慧、勇敢、节制和公正,认为这是每个人应该具备的基本道德品质。
柏拉图的正义观是一种整体的、全面的正义观。
他认为,正义不仅是个人道德的行为准则,更是国家和社会的基石。
只有建立一个理想的国家,实现每个人的价值和幸福,才能实现真正的正义。
柏拉图也强调了个人的道德责任和追求真理、智慧的重要性。
柏拉图正义思想对当代和谐社会的借鉴价值作者:侯玥来源:《祖国》2018年第23期摘要:正义是人类社会的基本价值取向,正义关乎社会的稳定和人民的幸福。
《理想国》全书以“正义”为主线,最终得出真正的正义是国家的正义和个人的正义,正义可以促使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和谐相处,正义可以维护国家的稳定。
在我国当代社会中,柏拉图的正义思想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柏拉图《理想国》和谐正义柏拉图在《理想国》中通过对传统的几种流行正义观进行批判,分别从国家和个人两个方面对什么是真正的“正义”进行了探讨,就如何达到正义进行了详细的阐述,进而建构了自己的正义观:针对个人来说。
正义意味着理性、激情、欲望的各尽其责;而对于城邦,正义则是统治者、辅助者和生产者赋有智慧、勇敢、节制的人们各司其职。
无论是国家正义还是个人正义的实现,都要达到内在的和谐与稳定[1]。
一、柏拉图正义思想提出的背景柏拉图提出的“正义”是理想国中的核心部分,他提出的正义观及理想社会是与当时雅典政治危机四伏、社会秩序混乱的历史背景和他所处的社会环境息息相关,他的个人经历也是其思想的一部分,柏拉图为名门之后,虽然他对堕落为寡头政治的雅典贵族政治有所不满,但实际上他还得仰仗这些贵族的统治。
起初,柏拉图本打算从事一些政治活动,但后来一直跟随着苏格拉底学习。
公元前339年,在苏格拉底被处死后,柏拉图对雅典民主政权感到彻底失望,他为躲避迫害开始周游各地。
他本打算在叙拉古城邦大展宏图,然而却被当做奴隶送到了奴隶市场,他最后能幸运的回到雅典全靠朋友的帮助,柏拉图的内心此时变得非常清醒,并开始专心做哲学研究,因此在学术上面有了一定的造诣。
柏拉图的一生,迫于诸多原因,他的政治理想一直没有实现,但是他始终没有改变自己对理想社会的极度渴望。
公元前387年,在雅典郊区,柏拉图建立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学园。
柏拉图一生热爱哲学,“哲学王”一直是他的最高理想。
他认为:哲学家不应该只是一个书呆子,每天堵在象牙塔中度过生活,[2]应该将自己智慧的头脑用于政治方面来治理国家。
柏拉图对话录中的理想社会与公平正义摘要柏拉图是古希腊哲学家,其作品《理想国》中的对话录描绘了他对理想社会和公平正义的构想。
本文将探讨柏拉图对话录中对理想社会和公平正义的观点,以及这些观点在当今社会的意义和启示。
理想社会的构想柏拉图认为理想社会应该是一个由哲学家统治的政治系统,即哲人统治。
在他的理想国中,社会被分为三个阶级:哲人统治阶级、卫士阶级和生产者阶级。
哲人拥有智慧和理性,能够理解真理和正义,因此应该统治整个社会。
卫士负责维护社会秩序,而生产者负责生产物质财富。
在柏拉图的理想国中,私有财产被废除,一切归于公有,以消除人们之间的贪婪和私心。
通过教育和培养,人们将追求智慧和正义,实现心灵的提升和道德的完美。
公平正义的实现柏拉图认为公平正义是实现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石。
在理想国中,每个人根据其天赋和才能被分配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实现了社会分工的合理分配。
同时,社会财富也被合理分配,确保每个人有相对平等的生活水准。
柏拉图主张以德性和智慧作为统治的标准,而不是以财富和权力。
他认为只有让理性和智慧的人统治,才能实现公平正义,确保每个人都能在社会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和尊严。
当今社会的启示尽管柏拉图对理想社会和公平正义的构想在现实社会中难以完全实现,但他的思想为当今社会提供了启示。
我们可以从中学习到重视道德和智慧的重要性,促进公平正义的实现,建立一个更加和谐和平等的社会。
通过教育和引导,我们可以培养更多有道德和智慧的领袖,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实现柏拉图所设想的理想社会和公平正义的目标。
以上是对柏拉图对话录中的理想社会与公平正义的探讨,希望可以给读者们带来一些启发和思考。
让我们共同努力,建设一个更加公平正义的社会,实现每个人的理想与幸福。
2021柏拉图《理想国》中的个人和谐与社会和谐构建范文 在《理想国》一书中,柏拉图通篇都在论证如何建立一个理想的国家———正义的城邦。
正义是理想国家的基本前提和必要条件,从国家正义到个人正义柏拉图给我们描绘了一幅美好的社会画卷,然而,对“正义”的探讨没有掩盖住柏拉图内心真正的追求———“和谐”。
无论是对城邦正义的追求,还是对实现个人正义的论证,柏拉图内心潜在追求的是一种“和谐”,城邦正义的目标是和谐社会,个人正义的目标是和谐的个人以及由此促成的和谐社会。
一切的主旨都是和谐,和谐的指向是柏拉图所有理论的发源地。
作为一个整体主义者,柏拉图《理想国》的宗旨是要建立一个整体幸福、正义完善的城邦,于是他从国家正义入手,之后依照由大到小的原则,考察了个人正义。
他认为,城邦是个人的放大,个人是城邦的缩小,二者是同构的。
虽然柏拉图也重视个人正义,但是城邦正义却是他唯一的目的,个人正义是为城邦正义服务的。
我们暂且把个人和整体的关系放在一边,来探讨柏拉图在追求两种正义过程中渗透出的和谐思想。
出于整体主义的原则,柏拉图采用了从整体到个人的论证顺序,然而,如果没有个人和谐,何来社会和谐。
本文首先分析柏拉图如何打造个人的和谐,然后分析他如何构建和谐的社会,以及这两种相互关联的和谐理念对我们今天构建和谐社会有什么启示。
一、完善内在修养的个人和谐 “和谐”(harmony) 一词起源于古希腊的音乐,原意是“一组听起来同步,或是此起彼伏的音符”( 见 Encyclopedia Britannica 2005 Deluxe Edition,harmony 条) 。
古希腊音乐理论家亚里士多赛诺斯( Aristoxenus,约公元前 4 世纪后半叶) 把和谐的音乐描绘为“和谐、有秩序、自在的体系”。
毕达哥拉斯在其“数的和谐”理论中指出: “不能相互转化的对立面得到协调就是和谐。
”[1]34当“和谐”一词在古希腊广泛传播的时候,这一思想也深入到了柏拉图的心中,把正义作为其终极价值追求的《理想国》在字里行间就流露出了和谐的韵味。
Plato's Theory of Justice and the Enlightenment to the Construction of Justice in China 作者: 尹红英;王孙旺
作者机构: 广西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广西桂林541006
出版物刊名: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页码: 27-30页
年卷期: 2014年 第2期
主题词:�理想国》;正义;教育;社会公正
摘要: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正义理论是建立在个人灵魂和谐与国家和谐统一的基础上的.
进一步说其正义理论是建立在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的协调统一之上的.柏拉图认为正义的实现需
要生产资料的公有、良好的教育和具有正义理念的执政者三者的有机统一.这对我国当前推进社
会公平正义建设提供了有益启示,坚持和完善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制度,建立完备的公共教育,执政者树立更高层次的正义理念是促进我国社会公平正义的有效途径.。
柏拉图的正义观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启示摘要:实现社会和谐,是人类千百年来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
著名哲学家柏拉图在两千多年前就提出了“正义即和谐”的思想。
他主张通过个人正义来实现国家正义,从而实现社会和谐。
柏拉图的正义观在当代中国具有重大的价值,它对于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具有重大的启示作用。
关键词:柏拉图;个人正义;国家正义;和谐实现社会和谐,千百年来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在两千多年前就提出了“正义即和谐”的思想。
在其著作《理想国》中,他认为正义是善的理念的表现,“是正确调节个人和人类社会的精神和物质需要”[1]。
正义的价值是为城邦提供一种稳定的秩序,以实现社会和谐。
柏拉图所构想的和谐社会需要通过追求正义来实现,而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基本特征就是实现公平正义。
“追求公平正义是实现社会和谐的前提,没有公平正义就没有和谐”[2]。
可见,柏拉图的正义观与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有着内在的联系。
对柏拉图正义观进行深入的解读,可为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重要的启示。
一、柏拉图正义观的基本思路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提出了正义的观点,并将正义的原则归结为“每个人就各自有的智慧、自制和勇敢为国家作出最好贡献,也就是各人做分内该做的事情而不干涉别人”[3]。
他认为欲有和谐正义的国家,必先有和谐正义的个人。
他首先探讨了个人正义,进而归纳、引申出了国家正义的问题,并最终将两者结合起来,形成国家与个人和谐统一的正义思想。
因此,我们可以将柏拉图的正义思想分为两个方面:个人正义和国家正义。
柏拉图认为个人正义就是灵魂的和谐,他将人的灵魂分成智慧、激情和欲望三个部分。
当灵魂的各个部分被理性主宰而达到相互和谐时,个人的正义便产生了。
柏拉图认为:“(正义的人)他应当安排好真正自己的事情,首先达到自己主宰自己,自身内秩序井然,对自己友善。
”[4]172而不正义“就是三种部分之间的争斗不和……不正义、不节制、懦怯、无知,总之,一切的邪恶,正是三者的混淆与迷失”[4]173。
同时,他认为与智慧、激情和欲望相对应的分别是人的智慧、勇敢和节制这三种美德,不同等级的社会成员应有不同的美德,实现个人正义就是个人美德的体现。
他认为智慧是在统治者等级实现的;勇敢适应于武士等级;节制对应于农夫、手工业者等劳动者。
对统治者来讲,最大的正义就是运用自己的智慧为社会服务,而不计较私利。
对武士而言,其最大的正义就是发挥他们勇敢的天性。
对于农夫、商人、手工业者等劳动者而言,他们唯一的正义就是要有节制。
“节制是一种好秩序或对某些快乐与欲望的控制”[4]150可以说,“节制就是天性优秀和天性低劣的部分在谁应当统治,谁应当被统治所表现出来的这种一致性和协调”[4]152。
当“一个人的较好部分统治着他的较坏部分,就可以称他是有节制的和自己是自己的主人”[4]150。
在柏拉图的思想中,节制在城邦公民的身上起着普遍作用。
柏拉图将国家视为实现其正义观的工具。
他认为国家正义的实现是通过个人正义来实现的。
对于国家而言,正义就是城邦中的三个阶层各司其职,各尽其责。
在《理想国》中,柏拉图曾说道:“每个人必须在国家里执行一种最适合他天性的服务。
”[4]154“正义就是有自己的东西,干自己的事情”[4]155。
每个人要在城邦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并履行好自己的职责。
“如果一个人天生是一个手艺人或者一个生意人,但是由于有财富、或者能够控制选举、或者身强力壮、或者有其他这类的有利条件而又受到蛊惑怂恿,企图爬上军人等级……或者这几种人相互交换工具和地位,或者同一个人同时执行所有这些职务……对于国家是有最大害处的”[4]156。
相反,“当生意人、辅助者和护国者这三种人在国家里各做各的事情而不相互干扰时,便有了正义,从而也就使国家成为正义的国家了”[4]156。
因此,实现国家正义就要求个人在社会生活中各司其职,节制自己的行为,形成与职业角色相称的内心秩序。
只有这样,人的灵魂才能得以安定,国家才能达到长治久安。
二、柏拉图正义观的现实启示从柏拉图的正义观中,我们可以看到公平正义是一个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在柏拉图看来,理想社会是公平正义的社会,公平正义的社会必然是和谐的。
他的正义观对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首先,柏拉图的“国家正义”观体现在统治者身上。
他认为统治者应该具有“治国为民”的思想,就是要尽其才智为民众服务。
在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过程中,我们也要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在工作中树立“执政为民”的思想,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其次,柏拉图认为在实现国家正义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兼顾社会各阶级的利益均衡。
为了避免出现贫富差距过大,柏拉图提出国家的统治者和武士阶级绝不允许拥有私有财产,他们的财产应该属于国家所有。
这样,统治阶级就会以国家利益为重。
而广大的劳动者通过劳动可以拥有一定的私有财产,避免与统治阶级之间产生贫富差距,这样有助于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
当前我们所倡导的社会利益均衡观是强调创造平等的发展条件,最大限度地维护和发展社会各阶层的利益,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还存在着诸多不公平的现象,这就要求我们在初次分配中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在再次分配中坚持公平为主的原则,充分调动起各方面的积极力量,完善我国的社会分配机制。
再次,柏拉图认为在实现理想社会的过程中需要实现社会和谐与个人和谐的辩证统一。
在他看来,社会的和谐起源于个人的和谐。
只有通过教育才能塑造个人的灵魂,培养个人智慧、勇敢和节制的德行。
因此,柏拉图将教育作为其实现社会和谐目标的根本途径。
他主张“用体操来训练身体,用音乐来陶冶心灵”[4]70。
他认为只有受过良好教育的人,才具有真正的智慧和知识,才能达到并保持内心的和谐。
当个人实现了内心的和谐时,就会以国家利益为重。
当国家的整体利益得以实现时,个人也会从中得到自己应有的幸福。
可见,柏拉图的正义观将实现社会和谐的着眼点放在个人和谐的实现上,通过个人和谐的实现来达到整个社会的和谐。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我们应该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注重公民智慧、勇敢、正义等德行的培养,以此巩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道德基础。
三、柏拉图正义观的当代价值柏拉图所提出的“正义即和谐”的思想阐明了构建和谐社会要注重秩序建设的问题,这对于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事业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5]。
在构建过程中,我们应该借鉴西方哲学思想中的和谐精神,正确处理好人与人、人与自然以及人与社会的关系,从而真正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
第一,和谐正义是一种多样化的动态平衡。
在宏观的层面上,和谐展现为相对稳定的力量之间的平衡状态。
和谐社会是众多个体不断融合的社会,它强调整体,关爱个体,具有一种包容的秩序,体现了一种动态的平衡。
因此,我们应该汲取柏拉图和谐正义观中的包容一切正义事物的价值理念,求同存异,各取所长,共同谱写一曲社会和谐的华美乐章。
第二,和谐正义要注重社会交往中的诚信原则。
和谐正义的目标指向包括个人自身的和谐、个人与他人的和谐、个人与自然的和谐。
要实现社会和谐正义,一方面,国家应该积极倡导社会主义道德观,做到坚持以民为本,把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政府管理的终极目标;另一方面,每位公民要树立群体意识、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妥善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关系。
在人际交往中,我们应该把诚信作为社会交往的基本道德准则,对全体社会成员进行诚信教育,使诚信能成为全社会的道德基础。
第三,和谐正义包含着人类对真善美的价值追求。
柏拉图认为当人的智慧、激情和欲望彼此友好和谐时,人就具有节制。
这就告诉我们要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终极目标,就必须使人成为有节制的人。
人类对真善美的价值追求就是人类对一种均衡性、有序性、协调性的追求。
因此,我们在借鉴柏拉图正义理念时,就应该在全社会大力倡导追求真、善、美的价值理念,使我们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断地与共产主义所追求的人类发展的“自由王国”的价值目标相接近,从而在现实层面上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构想。
虽然柏拉图是企图通过社会分工和等级分层的理论来实现国家正义的终极目标,但我们也要看到柏拉图思想所具有的阶级局限性。
例如,柏拉图“不允许个人选择他的等级”[6],并力图用保护阶级差别和阶级统治的方法来遏制一切变化。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是我们基于我国现阶段的国情所提出来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可操作性。
因此,我们不能寄希望于在柏拉图的正义观中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寻找到现存的答案,但柏拉图正义观留给我们巨大的启示。
这对于增强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自觉性,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1][德]e·策勒尔.古希腊哲学史纲[m].翁绍军,译.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7:150.[2]庞元正.怎样理解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学习胡锦涛同志重要讲话系列谈[n].人民日报,2005-04-06(9).[3]汪子嵩,范明生.希腊哲学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777.[4]柏拉图.理想国[m].郭斌和,张竹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5]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05-06-27(1).[6]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2卷[m].贺麟,王太庆,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