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等级考复习
- 格式:ppt
- 大小:8.51 MB
- 文档页数:119
地理水平考知识点归纳2024
2024年地理水平考试的知识点归纳如下:
1. 地球的结构和特征:包括地球的层次结构(核、地幔、地壳)、地球的形状、地球
的自转和公转等。
2. 自然地理要素:包括陆地、水域和大气等自然地理要素的特征、分布和变化。
3. 人文地理要素:包括人口、城市、经济、文化等人文地理要素的特征、分布和变化。
4. 自然资源:包括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等自然资源的类型、分布和利用。
5. 环境问题:包括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减少、土地退化、水资源短缺等各种环境问
题的原因、影响和应对措施。
6. 区域地理:包括各个地理区域的地理特征、环境问题和发展特点。
7. 地理信息技术:包括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技术等地理信息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以上是2024年地理水平考试可能涉及的主要知识点,考生可以在备考过程中重点关注这些内容。
同时,还应注意时事新闻和最新研究成果,以保持对地理学科发展的关注
和理解。
专题05 植被与土壤考点01 植被我国西北某内流河下游河岸地带发育着荒漠植物群落,胡杨为主要建群种,该地地下水平均埋深3~4米。
下表反映该植物群落属性及影响因子随离河岸距离增加的变化情况(其中土壤容重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呈负相关,土壤电导率与土壤含盐量呈正相关)。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随离河岸距离的增加,变化趋势与群落盖度总体相似的影响因子有()①海拔①土壤含水量①土壤有机质含量①土壤含盐量A.①①B.①①C.①①D.①①2.浅根系草本植物在该植物群落中分布广泛,主要得益于()A.胡杨涵养水源B.草本植物水分竞争力强C.地下水埋深浅D.草本植物耐盐碱能力强3.在离河岸950米到1250米的地段,该植物群落中灌木消失的主要原因可能是()A.土壤有机质减少B.乔木与灌木水分竞争C.土壤含盐量增加D.草本与灌木水分竞争林窗指森林群落中因各种因素导致树木死亡,从而在林冠层造成空隙的现象。
研究表明林窗会影响森林群落的演替,促进林窗内草本及灌木生长。
下图示意我国某林地12月林窗边缘及林内树表温度的时间变化。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影响林窗群落演替的直接因素是()A.气温B.降水C.光照D.土壤5.林窗东、西边缘树表温度差异的主要原因是()A.此季节日出东南,林窗东边缘比西边缘的日照时间长B.林窗东边缘的林木比西边缘茂密,导致东边缘湿度大C.林窗东边缘的林木比西边缘高大,导致东边缘通风性好D.上午多雾影响林窗西边缘光照,林窗东边缘获得日照较多索科特拉岛石灰岩广布,岛上生长着独特的植物——龙血树,叶片为蜡质,生长缓慢,几百年才能长成一棵树。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6.索科特拉岛()A.北面与亚欧大陆隔海相望B.全年高温多雨C.位于太平洋的西北部D.属于火山岛7.龙血树()A.树冠宽大,为争夺阳光B.树干粗壮,利于储水C.蜡质叶片,可减少蒸腾D.板状根系,利于吸水暗紫贝母是一种珍稀的药用植物,主要生长于青藏高原东部3200~4500m的高山环境中,分布区相对狭小。
热点微专题05 风(建议用时30分钟)(2024·安徽安庆·三模)由于台风周围气压分布的疏密程度不均匀,其强风区的分布也是不均匀的。
在西北太平洋,一台风自东向西(或西北)移动时,通常在台风的右半圆内风较强,而在左半圆内风力较弱。
所以台风的右半圆称“危险半圆”(Ⅰ、Ⅳ),左半圆称“可航半圆”(Ⅱ、Ⅲ)。
下图为台风区内“危险象限”示意图,据此完成1-3题。
1.航行在台风外围风圈的海轮上,海员在甲板上背风而立,台风眼最可能位于其()A.左前方B.右前方C.左后方D.右后方2.Ⅰ区域因风速大、海浪高、航行风险最大,称为台风危险象限。
原因是Ⅰ区域()①海洋宽阔面广,摩擦力很小,风浪会加大②风向与台风移向一致,两者叠加风速增大③与副热带高压相邻,气压梯度大,风力大④因风向右转,船只易被吹进中心,难驶离A.①②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3.为制作台风可能登陆地区的灾害风险强度评估图,可借助()A.RS和GPSB B.RS和GISC C.RS和电子地图D.GIS和数字地球(2024·广东高考真题)下图为珠穆朗玛峰南坡某冰川区暖季上、下气流运动状况示意图。
据此完成4-5题。
4.若暖季上、下行气流常在图中P地附近交汇,则该地()A.大气下沉气流增强B.冰面的流水作用减弱C.局地降水概率增加D.下行风焚风效应减弱5.近30年来,该地区暖季午间下行气流势力呈现增强趋势,由此可引起P地附近()A.年均气温趋于降低B.冰川消融加快C.年降水量趋于增加D.湖泊效应增强(2024·湖南高考真题)2019年9月17—18日西藏林芝地区出现了两次强降雨。
研究表明,深入谷地的季风为该地降雨提供了充足的水汽,山谷风影响了降雨的时空变化,使降雨呈现明显的时段特征。
如图示意两次强降雨时距地面10米处的风向与风速。
据此完成6-7题。
6.第一次和第二次强降雨可能出现的时段分别为()A.17日00:00—01:0018日12:00—13:00B.17日07:00—08:0018日12:00—13:00C.17日22:00—23:0018日01:00—02:00D.17日13:00—14:0018日00:00—01:007.两次强降雨时谷地风速差异显著,主要原因是()A.地形阻挡B.东南风影响C.气温变化 D.摩擦力作用湖陆风是在较大水域和陆地之间形成的以24小时为周期的地方性天气现象。
专题01 宇宙中的地球考点03 地球的历史读下面地质年代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有关地壳演化的表述中,正确的是()A.①是重要的成煤时期B.①地层中有海生藻类植物化石C.①末期恐龙灭绝D.①现代地球基本面貌形成2.①时期出现的生物有()①鱼类①恐龙①蕨类植物①哺乳动物①被子植物A.①①①B.①①①C.①①①D.①①①【答案】1.B 2.A【解析】1.①为冥古宙,重要的成煤时期主要为古生代和中生代,A错误;①为元古宙,海生藻类繁盛,B 正确;①为古生代,恐龙灭绝主要在中生代末期,C错误;①为中生代,现代地貌格局基本形成在新生代,D错误。
故选B。
2.①时期为中生代,开始出现了恐龙、哺乳动物和被子植物,因此①、①、①符合题意;鱼类出现在古生代,①不符合题意;蕨类植物出现在古生代,①不符合题意,因此A正确,排除BCD。
故选A。
北京市门头沟区灰峪村被称为“化石村”。
在一次学生科学体验活动中,同学们在村后山坡的页岩地层中采集到了轮叶化石(下图)。
专家说,轮叶是古生代晚期的蕨类植物。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轮叶化石形成时,灰峪村所在地的地理环境最可能是()A.雪山B.湖泊C.深海D.沙漠4.古生代晚期的地层中还可能发现()A.鸟类化石B.野生水稻C.恐龙化石D.煤炭资源【答案】3.B 4.D【解析】3.根据材料可知,轮叶化石中的轮叶是古生代晚期的蕨类植物。
蕨类植物喜欢湿润、阴凉、温暖的生长环境。
它的生长离不开水分,耐旱性极差,多是生长在森林下层的阴暗而潮湿的环境里,耐旱品种极少。
因此轮叶化石形成时,灰峪村所在地的地理环境最可能是湖泊,适宜蕨类植物生长,B选项正确。
雪山、深海、沙漠不适宜蕨类植物生长,A、C、D选项错误。
故选B。
4.鸟类属于陆生的脊椎动物,主要出现在中生代,A选项错误。
野生水稻属于被子植物,出现在新生代,B选项错误。
恐龙属于爬行动物,主要出现在中生代,C选项错误。
我国的主要成煤时期是晚古生代,因此在古生代晚期的地层中可以发现煤炭资源,D选项正确。
专题13 地表形态的塑造考点03 河流地貌的发育下图为金沙江某河段某段地质时期内的阶地发育与河谷地貌演化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段河谷的沉积物主要来自于()①河流上游①风力作用①河流两岸①冰川作用A.①①B.①①C.①①D.①①2.图示地质时期内,河谷的发育过程主要是()A.下切—抬升—堆积—崩塌B.崩塌—沉积—抬升—下切C.下切—沉积—侧蚀—沉积D.下切—侧蚀—沉积—下切【答案】1.B 2.D【解析】1.从图例可知,该河段阶段3出现了堰塞湖相沉积,推测主要受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所致,故河谷沉积物主要来自河流上游和河流两岸,①①项正确。
金沙江地处长江上游,风力作用弱,该段河谷的沉积物由风力作用搬运可能性小,①错误;冰川作用搬运的物质一般是颗粒大小杂乱无章的沉积,形成冰碛物,该段河谷的沉积来自冰川沉积缺乏信息支持,①错误。
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2.由图可知,河流早期处于下切,后侧蚀加强,河床展宽;受堰塞影响,流速减慢,出现湖相沉积;后可能冲破堰塞体或达到相对均一后,地壳抬升,河流重新下切,形成V形谷,D选项符合。
故选D。
内蒙古赤峰市阿斯哈图石林属花岗岩石林,位于大兴安岭余脉向西部草原过渡的地带上。
在200万年前的第四纪冰期,大兴安岭地区曾发生过多次厚达几千米的古冰川作用,致使花岗岩的垂直和水平节理发育。
图为花岗岩石林景观图,据此回答问题。
3.由花岗岩山体变为花岗岩石林的主要动力是()A.岩浆活动B.变质作用C.冰川切割D.风蚀作用4.石林侧面横向层理发育,好似千层饼,形成这一现象的地质作用最早是()A.流水侵蚀B.风化作用C.冰川侵蚀D.风力侵蚀5.现如今对石林发育产生重要影响的外力作用是()①风化①水蚀①风蚀①冰蚀A.①①B.①①C.①①D.①①【答案】3.C 4.A 5.B【解析】3.根据材料可知在200万年前的第四纪冰期,大兴安岭地区曾发生过多次厚达几千米的古冰川作用,致使花岗岩的垂直和水平节理发育,因此由花岗岩山体变为花岗岩石林的主要动力是冰川切割,C正确;岩浆活动、变质作用、风蚀作用对于花岗岩石林的形成影响不大,A、B、D错误。
专题06 自然灾害不同的地表环境条件和人类活动干扰会形成不同的自然灾害类型。
下图示意我国某小流域等高线地形,位于流域内的M村多年受自然灾害影响,村庄发展滞后。
为实现彻底脱贫,该村整体搬迁。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该流域7月份发生的自然灾害可能是()A.春汛型洪涝B.夏雨型滑坡C.岩溶型坍塌D.融水型泥石流2.该流域M村可搬迁的合理位置是()A.甲B.乙C.丙D.丁【答案】1.B 2.C【分析】1.读图可知,该区域位于我国黄土高原地区,地表土质疏松,坡度较大,夏季(7月份)降水集中且多暴雨,因此该流域7月可能会发生夏雨型滑坡,故B正确,7月不可能有春汛,该区域不是石灰岩,不可能是岩溶型坍塌,该区域没有冰川和常年积雪,所以7月不可能发生融水型泥石流,故ACD错。
故选B。
2.读图可知,M村落位于该流域下游,因滑坡产生的泥石流堆积区,甲地地势较高,距离交通线较远,交通不便,乙地位于山脊,水源不足,不利于村落规划和建设,丙地海拔在1100米以上,地势较高,距离滑坡和泥石流区较远,距离交通线较近,适宜村落规划建设,丁地靠近滑坡频发区,对新建村落威胁大,故C 正确,ABD错。
2019年6月17日22时55分四川省长宁县(28.34°N,104.90°E)发生6.0级地震,震源深度为16km。
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与应急管理部门联合建设的大陆地震预警网成功预警本次地震。
他们在2011年首次发出地震预警信息,填补了国内地震预警领域的空白,使中国成为第三个具备地震预警能力的国家。
下图示意本次地震预警信息。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根据地震的成因,本次地震属于()A.构造地震B.火山地震C.塌陷地震D.人工地震4.下列国家中,最可能具备地震预警能力的是()A.蒙古B.英国C.澳大利亚D.墨西哥【答案】3.A 4.D【分析】3.构造地震由地壳发生断层而引起,长宁位于华蓥山断裂带,发生6.0级地震,震源深度为16km,属于构造地震,A正确;火山地震是由火山活动引起的地震,材料中并没有火山活动的相关信息,B错误;因岩层崩塌陷落而形成的地震称塌陷地震,材料中并没有岩层崩塌的相关信息,C错误;人工地震是由人为活动引起的地震,材料中没有信息表明该次地震是由人类活动引发的,D错误。
考点巩固卷05 地球上的大气考点01 大气垂直分层、大气受热过程(建议用时:20分钟)考点02 热力环流和风(建议用时:15分钟)考点03 天气系统和等压线图的判断(建议用时:20分钟)考点04 大气环流与气候(建议用时:20分钟)考点01 大气垂直分层、大气受热过程(一)(2024·上海市进才中学校考)我国已经建成的中国空间站(天宫空间站)轨道高度为400~450千米、倾角42~43度,设计寿命为10年,长期驻留3人,总重量可达180吨,以进行较大规模的空间应用。
目前,航天员已身着中国自主研制的新一代“飞天”航天服进行了多次舱外作业。
完成1-3题。
1.对中国空间站所处的大气层,叙述正确的是()A.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B.气流平稳有利于高空飞行C.臭氧吸收紫外线保护生命D.大气密度极小且高度电离2.不属于新一代“飞天”舱外航天服功能的是()A.遮风挡雨B.防强辐射C.调节温度D.提供氧气3.航天员在轨生活工作期间可能()A.开展高真空、弱辐射、超高温等特殊条件下的实验B.使用健身车、拉力器等进行力量训练,缓解失重效应C.在空间站外安装避雷装置,避免恶劣的雷暴天气D.遭遇超强太阳风产生的高温,干扰太空实验的进行(二)每次雷暴天气,都会造成上海浦东和虹桥机场大量航班延误或取消,据此完成4-6题。
3.关于低层大气中水汽说法正确的是()①海洋上空含量低于陆地上空②城市中心含量高于周围郊区③裸地上空含量低于森林上空④存在固、液、气三态的转化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4.材料中涉及的雷暴天气现象所在大气层的厚度,在下列各地中最大的是()A.上海B.江苏C.广东D.北京6.大型飞机正常航行时所处的大气层()A.存在能反射无线电波的电离层B.存在对生物具有保护意义的臭氧层C.主要组成成分是氮气、氧气和水汽D.大气温度随着高度的增加而降低(三) (2022·浙江6月选考)下图为北半球某地某季节平均纬向风速随高度分布图,甲、乙、丙为该地三个不同高程面。
专题16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洞庭湖区水域与陆地交错,从陆地到水底分布着森林、灌丛、草甸和水生植物等植被类型。
完成小题。
1.洞庭湖区的植被分布,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A.垂直分异规律B.地方性分异规律C.纬度地带分异规律D.经度地带分异规律2.影响洞庭湖区植被差异的主要因素有()①地形①水分①热量①土壤A.①①B.①①C.①①D.①①下图为“甲、乙两山地同纬度的山地垂直带谱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两山地属于()A.昆仑山脉B.秦岭C.祁连山脉D.横断山脉4.两山地的基带植被类型不同,原因是乙山地()A.基带更高,热量不足B.海拔更高,山谷风强C.基带受焚风作用更强D.基带原生植被遭破坏山地地形影响气候特性,进而使山地景观类型随海拔升高而变化。
太行山区地处华北地区,其间分布有盆地和丘陵;黔桂喀斯特山区岩溶地貌发育,形成了基座相连、异常陡峭的峰丛—洼地集合体。
下图示意两山区各景观类型沿海拔梯度分布的面积占比情况。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与黔桂喀斯特山区相比,太行山区针叶林( )A .垂直分布高差大B .总分布面积占比小C .各海拔梯度均有分布D .面积占比最大处海拔低6.黔桂喀斯特山区较低海拔区针叶林面积占比较高,主要由于该山区( )A .山体陡峭B .水分充足C .土壤肥沃D .热量充足7.两山区农田分布上限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 .光照条件不同B .水热组合不同C .耕作技术不同D .耕种历史不同公元399年~412年,僧人法显西行求法,游历三十余国,其旅行见闻《佛国记》是现存最早关于中国与南亚陆海交通的地理文献。
下图为“法显求法路线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8.《佛国记》中有“无冬夏之异,草木常茂,田种随人,无有时节”的记载,其描述的区域是A.印度河上游谷地B.帕米尔高原C.斯里兰卡沿海平原D.塔里木盆地9.法显从耶婆提国乘船返回中国最适合的时间是A.1月~5月B.5月~9月C.9月~12月D.11月~次年3月受热带季风气候影响的薄荷岛,位于菲律宾中部,森林茂密。
专题15 水的运动考点01 陆地水体及其相互关系沙柳河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是青海湖流域第二大河流,流域面积占青海湖流域的十二分之一,年径流量却占五分之一,相对高差较大,整个流域较周边地区相对封闭和完整。
沙柳河流域年平均气温约0.1℃,年降水量约400mm,年蒸发量约1300mm。
下图示意沙流河流域地理位置。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沙柳河流域()A.春季水量最大B.植被稀疏C.地势南高北低D.多淡水湖2.沙柳河流域冬季和夏季的降水水汽主导来源分别是()A.西风环流、东南季风B.西风环流、西南季风C.西南季风、东南季风D.东北信风、西风环流3.沙柳河流域面积占青海湖流域的十二分之一,年径流量却占五分之一,主要原因是()A.整个流域相对封闭B.各支流的整体形态较为顺直C.沿岸引水灌溉量小D.冰雪融水补给量大,流速快【答案】1.B 2.A 3.D【解析】1.根据材料及图示信息,沙柳河流域年平均气温低,降水量小,蒸发量大,植被稀疏,以草甸为主,多咸水湖,B正确,D错误;沙柳河流域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降水集中于夏季,加之夏季冰雪融水补给多,使得夏季水量最大,A错误;根据图示,沙柳河应自北向南流,所以该地区北侧地势高,南侧地势低,C错误。
故选B。
2.根据图示及所学知识,沙柳河流域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冬季流域降水受到西风远程输送的控制,同时存在极地气团南下和内陆局地再循环水汽的影响,夏季季风活跃期,东南季风携带水汽充沛,西风相比携带水汽少,降水贡献主要来自东南季风,A正确;受青藏高原阻挡,西南季风输送的水汽几乎无法到达沙柳河流域,BC错误;沙柳河流域纬度偏高,不会受到东北信风带的影响,D错误。
故选A。
3.据图材料,沙柳河流域支流众多,降水量小,蒸发量大,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相对高差大,流速快,加之干流河道顺直,年径流量较大,使得该河面积占青海湖流域的十二分之一,年径流量却占五分之一,D 正确;流域封闭与径流量大关系不大,A错误;沙柳河干流较为顺直,但支流较为弯曲,B错误;该地区位于青藏高原河谷地区,农业分布较多,引水灌溉量大,C错误。
考点巩固卷07 地表形态的塑造考点01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建议用时:15分钟)考点02 内力作用与地貌(建议用时:20分钟)考点03 外力作用与地貌(建议用时:30分钟)考点04 地表形态与人类活动(建议用时:25分钟)考点01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一)(2024江苏)2023年9月23日至10月8日于杭州举行了第19届亚运会,亚运会吉祥物由三个可爱的机器人“琮琮”“莲莲”和“宸宸”组成,他们成团出道的组合名字叫“江南忆”,出自白居易的名句“江南忆,最忆是杭州”,下图为亚运会三个吉祥物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
据此完成1-2题。
1.“C位咖”琮琮,名字源于良渚古城遗址出土的代表性文物——大玉琮。
据研究测定,良渚文化出土的玉器多为和田玉(变质岩的一种),图中甲、乙、丙、丁、戊代表岩浆、三大类岩石、沉积物,数字序号代表各种地质作用,则形成“琮琮”的地质作用是()A.①B.⑤C.⑥D.②2.良渚古城遗址还发掘出大量的猪、鹿、水牛等动物骨骼,地质历史上可能含有以上动物化石的地理事物是()A.乙B.丙C.丁D.戊(二)(2024全国)菱锰矿是玫瑰色结晶体,又名红纹石,具有像木头纹理般的条纹外观。
广西苍梧县位于湘桂褶皱带内,桂林隆起的南西,该地多岩浆侵入形成的热液式菱锰矿。
在2023南京矿博会上,广西苍梧县展出了当地的“中国皇后”(下图),该矿石发掘之初外覆方解石。
据此完成3-4题。
3.从岩石成因来看,“中国皇后”属于()A.变质岩B.沉积岩C.玄武岩D.花岗岩4.推测“中国皇后”的形成过程为()A.沉积作用—地壳隆升—变质作用—岩浆侵入B.地壳隆升—岩浆侵入—变质作用—沉积作用C.沉积作用—地壳隆升—岩浆侵入—变质作用D.岩浆侵入—变质作用—地壳隆升—沉积作用(三)(2024·辽宁·模拟预测)我国横断山区地壳活动频繁,地质构造复杂,断裂规模大。
图为横断山区某地地质剖面图。
完成下面5-7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