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从逻辑实证主义看中医是否科学

从逻辑实证主义看中医是否科学

从逻辑实证主义看中医是否科学

摘要:中医作为我国传统医学,关于其是否科学的问题自民国以来便争议不断。本文先简单阐述中医和逻辑实证主义及其科学观,然后用逻辑实证主义的科学划分标准分别探讨中医的理论及实践的科学性,发现中医不完全是科学。

关键词:中医;逻辑实证主义;科学;划分标准

0 引言

中医是不是科学的争论由来已久。热爱科学的医生余云岫在民国六年发表的《灵素商兑》拉开了争论的序幕,至今已出现几次大论战。甚至鲁迅先生也曾抨击说中医不过是一种有意或无意的骗子。近年来,由于“打假斗士”方舟子等人对中医科学性的质疑,以及李一、张悟本等所谓的养生专家打着中医的名号招摇撞骗,再次把这一问题推上了风口浪尖。探讨中医的科学性,有利于中医在崇尚科学的现代社会中生存和健康发展。

不同的历史时期,科学的划界也不同。本文先简单介绍中医和逻辑实证主义,然后用逻辑实证主义的科学评判标准去讨论中医理论和疗法的科学性,并对中医的发展提出个人期望。

1 什么是中医?

中医,是相对西医的称呼,主要是指古代汉族劳动人民创造的传统医学。它诞生于原始社会,承载着中国古代人民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和理论知识。中医对亚洲许多国家的医学有重大影响,如韩国韩医学、日本汉方医学、朝鲜高丽医学及越南东医学等都是以中医为基础发展起来的。清朝末年,随着西医的涌入,中医受到了严重冲击。在现代社会,中医凭借其独特的魅力,在世界范围内仍有一定的吸引力。21世纪初,国际社会甚至掀起了一股针灸热。

中医的理论基本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其来源包括两部分:对医疗经验的总结及中国古代的阴阳五行思想。理论的内容包括阴阳五行学说、精气学说、气血津液、经络、藏象、病因、体质、病机、发病、治则、养生等,是对人体生命活动和疾病变化规律的理论概括。我国现存最早一部中医学巨著《黄帝内经》问世于两千多年前,它奠定了中医学的基础。而《伤寒杂病论》创造了较为系统的辨

证论治理论。

中医学理论体系是在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指导下,经过长期的临床实践而逐步形成的。中医理论强调人与自然存在着非常密切的联系,而且这种联系不仅仅是个体与个体的简单串接,更是一种体系之间的复杂联系[1]。它来源于实践,反过来又指导实践。通过对现象的分析,以探求其内在机理。因此,中医学这一独特的理论体系有两个基本特点:一是整体观念,二是辨证论治。

2 逻辑实证主义及其科学观

2.1逻辑实证主义概述

逻辑实证主义是当代影响甚大的西方哲学流派,是以非欧几何、相对论和量子力学为标志的自然科学引起的哲学变革的产物。它形成于20世纪20年代的奥地利,核心是以石里克(MoritzSchlick)和卡尔纳普(RudolfCarnap)为代表的维也纳学派。它是马赫主义的后裔,属于第三代实证主义,因此又称后实证主义或新实证主义。把实证主义哲学与数理逻辑和数学化的现代物理学相“结合”是它的特征[2]。这种特征让逻辑实证主义逐步取代了实用主义,成为科学划界的新标准。

2.2逻辑实证主义的科学观

逻辑实证主义的科学观是一种很强的实证主义的科学观[3]。这主要体现在其根本原则——“可证实性原则”之中。按照此原则,知识必须依据经验;一个命题只有表述为经验并能够被经验所证实或证伪才有意义,否则就没有意义。比如命题“金属铁是导电的”是有意义的,因为它可以通过实验来证实。石里克也指出:“作为合理的、不可辩驳的‘实证论’的哲学方向的内核……就是每个命题的意义完全依存于给与的证实,是以给与的证实来决定的”[4]。经验主义的意义标准就是证实原则,证实原则就是确定一个命题是否有意义,是否为经验科学命题的标准。所以,可证实性原则是逻辑实证主义划分科学与非科学标准。

此外,逻辑实证主义的科学观的强烈实证性还体现在以下两点:

(1)强调科学知识在科学理论的结构或基础上存在惟一确定的、可靠的基础。关于科学知识的“合理重建”是逻辑实证主义的纲领,目的在于在概念和理论两个方面为科学知识寻找一个坚实的基础。该纲领表明科学概念和理论完全依赖于观察陈述,且只有通过观察陈述才能获得意义和辩护,否则就没有意义。因此,逻辑实证主义者提出了科学结构理论——基础主义。照此理论,“观察陈述或数据

既是科学语言的有意义的惟一源泉,也是科学陈述的辩护的惟一根据。……每个理论都具有自己概念的和经验的基础而孤立存在,理论之间的惟一关系是由中立的观察语言所提供的”[5]。

(2)强调在科学的方法和目标上存在超越历史和科学内容的惟一可靠的方法和惟一确定的目标。归纳法就是逻辑实证主义认定的科学的惟一可靠的方法,它与基础主义的科学结构理论相适应。逻辑实证主义者们认为高概率是科学进步的标准,因此提高理论的概率是科学的惟一目标。

3 中医是否科学?

中医从诞生至今,历史悠久,在崇尚科学的今天依然有自己的一片天地,这就从侧面证明了其有科学的地方。下面运用逻辑实证主义的科学划界标准——可证实性原则,从理论和治疗方法两方面讨论“中医是否科学”这一问题。

3.1 中医理论是否科学?

有第一部分内容可知,中医的理论来源包括对医疗经验的总结及中国古代的阴阳五行思想两部分。第一部分理论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经过长期的临床实践,即大量的医疗试验得来的,能被经验所证明,符合可证实性原则,因而是科学的。阴阳五行学说是中国古代汉民族朴素的自发的辩证法思想,有先天阴阳五行与后天阴阳五行之分。它认为世界在阴阳二气作用的推动下孪生、发展和变化,而木、火、土、金、水五种最基本的条件是构成世界不可缺少的属性。显然,它对宇宙世界的认识还处在极其表面、肤浅、模糊、笼统、猜测、想象的原始层次,不仅使中医的具有“玄学”的性质,而且使中医的研究对象和内容也有许多完全不具备(或不完全具备)客观性,比如中医的“精”、“气”、“血”、“精”、“神”及“脏象”(如“心”、“肾”、“脾”、“胃”、“命门”等)等就不纯粹是客观物质或客观物体,无法为经验所证实,不符合可证实性原则。因此,第二部分理论不属于逻辑实证主义的科学范畴。

3.2 中医的治疗方法是否科学?

中医的疗法包括中药、针灸、推拿、按摩、拔罐、气功、食疗等多种,其中不少都是古人长期实践经验的总结。例如,中药里板蓝根可用于清热解毒。秦汉时期的《神农本草经》就有蓝实的入药记载:“味苦,寒。主解诸毒,杀蛊蚑、注鬼、螫毒。久服,头不白、轻身。”[6]现代的研究员们通过对板蓝根的化学成分、

药理活性及临床应用等方面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后,证实了它的功效。而在21世纪初成为中医药被世界接受的突破口的针灸,具有疏通经络,使气血运行正常的作用。虽然经络在解剖学上找不到证据,但是美国纽约州罗彻斯特大学医学中心的神经科学家麦肯·内德戈德率领的研究团队发现,针灸疗法能够刺激机体释放出一种名叫腺苷的化学物质,从而起到减缓疼痛的作用。越来越多看似玄乎的疗法被现代实验所证实。这些疗法均满足可证实性原则,属于科学。

当然,中医的一些治疗方法确实荒唐,毫无科学根据。比如将一些毫不相干的毒物、废物、异物、邪物入药,如夫妻各饮一杯立春雨水后同房,治疗不孕症有“神效”;虎骨、虎鞭、熊胆、犀角是良药,其原因仅仅是因为这些动物凶猛、强壮;水蛭会吸血,中医就让为把它晒干了入药能够活血化瘀;蚯蚓(地龙)在土壤里钻来钻去,中医就认为它晒干了入药能够通络利尿……等等。这些无法被经验证明,不属于科学。

综上所述,中医的理论和疗法都既有科学的部分,也有不科学的部分。因此,从逻辑实证主义的科学划分标准来看,中医不完全是科学。

4.结语

中医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虽然不完全是科学,但在医学方面有着明显的实用价值。而且,由于与我国传统文化和传统科学密切相关,中医还具有巨大的人文价值与哲学价值。因此,我们应该继承与弘扬中医,要取其精华而去其糟粕,不断完善、改进中医的理论和疗法,使其在现代社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黄文钦.从自然辩证法看中医的现代合法性身份[J].内蒙古中医

药,2010(22):118-119.

[2]杨熙媛,刘芳.逻辑实证主义科学观[J].安徽文学,2011(08):287-288.

[3].论逻辑实证主义的科学观及其局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5(8):47-49.

[4](德)石里克.实在论与实证论[A].洪谦.现代西方哲学论著选辑(上)[C].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93:437

[5]江天骥.当代西方科学哲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53.

[6]孙星衍,孙冯翼,辑.神农本草经[M].赵恒业,校注. 山西科学技术出版

社,2010:44.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