响应面法优化黄芪多糖的提取工艺
- 格式:pdf
- 大小:633.40 KB
- 文档页数:2
两种黄芪多糖提取方法比较陈玉霞;林峰;莫娟;杜向党【摘要】为了优选黄芪多糖提取的工艺,分别用水提醇沉法、微波提取法提取黄芪多糖,比较两种工艺提取黄芪多糖的提取率和提取时间,并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黄芪多糖含量.结果:水提醇沉法的黄芪多糖提取率4.468%,含量29.40%;微波提取法的黄芪多糖提取率4.502%,含量31.25%.试验结果表明:微波提取法具有省时、高效、节能等优点,在提高黄芪多糖产率和有效缩短提取时间等方面优于传统的水提醇沉法,是获得较高黄芪多糖提取率及含量的方法.【期刊名称】《实验室研究与探索》【年(卷),期】2015(034)003【总页数】4页(P20-22,30)【关键词】黄芪多糖;水提醇沉法;微波提取法;紫外分光光度法【作者】陈玉霞;林峰;莫娟;杜向党【作者单位】河南农业大学牧医工程学院,河南郑州450002;河南农业大学牧医工程学院,河南郑州450002;河南农业大学牧医工程学院,河南郑州450002;河南农业大学牧医工程学院,河南郑州45000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32黄芪是一种常见的补益类中草药,黄芪主产于甘肃、内蒙、陕西、河北及东北、西藏等地 [1]。
黄芪多糖是黄芪中重要的天然有效成分之一, 它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强心、降压、降血糖、抗应激、抗肿瘤、抗病毒、抗辐射、抗氧化等多种药理功效,能促进免疫器官功能和抗体生成,具有双向调节血糖等作用[2-4]。
自1981年黄芪多糖被提取分离以来,研究报道不断增多[5-8] ,已成为中药提取及中草药现代化研究的焦点之一。
目前黄芪多糖的传统提取法主要是采用蒸馏水提取工艺,该工艺简单,操作简便易行,但得到多糖粗品的收率低,加上提取成本很高,使得黄芪多糖的开发利用受到限制。
为了进一步开发利用该类活性成分,许多学者在研究黄芪多糖组成、结构和产物活性的同时,对其提取分离工艺进行了研究,以期找出更合理、更可行的生产工艺。
本试验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黄芪多糖的收率,所提粗黄芪多糖的含糖量,整个工艺流程是否经济,保持所提的黄芪多糖具有活性。
Box-Behnken设计-响应面法优化乙醇提取黄芪甲苷工艺研究王玉;李远辉;王佳;王欢;吴莹;李希【期刊名称】《中药与临床》【年(卷),期】2016(007)004【摘要】目的:运用Box-Behnken设计-响应面法优化乙醇提取黄芪甲苷最佳工艺条件.方法:以黄芪甲苷的提取量为考察指标,HPLC-ELSD色谱法为含量测定法,对乙醇浓度、乙醇用量、提取时间、提取次数进行考察,采用Box-Behnken设计-响应面法优化提取工艺.结果:乙醇提取黄芪甲苷最佳工艺条件是乙醇的体积分数为65%,乙醇用量10倍量,提取时间2h,提取次数3次.结论:采用Box-Behnken设计-响应面法优化乙醇提取黄芪甲苷工艺,稳定可行、重现性好.【总页数】4页(P9-11,32)【作者】王玉;李远辉;王佳;王欢;吴莹;李希【作者单位】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成都611137;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成都611137;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成都611137;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成都611137;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成都611137;四川省中医药科学院中医研究所,四川成都610031;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成都611137;四川省中医药科学院中医研究所,四川成都61003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83.3【相关文献】1.高效液相色谱法联合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萹蓄杨梅苷的提取工艺研究[J], 唐远江;余波;吴位珩;刘镜;张涛2.Box-Behnken设计-响应面法优化芡实中总维生素E的提取工艺研究 [J], 王红;吴启南;崔永伟;伍城颖;沈蓓;樊修和3.Box-Behnken设计-响应面法优化三棱总黄酮的分离纯化工艺研究 [J], 匡宇;赵永艳;何沛煜;张军银;周燕;彭腾;余成浩4.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管花肉苁蓉中毛蕊花糖苷的提取工艺研究 [J], 孔征; 毛乐静; 霍仕霞; 苏娅; 姜萌; 闫明5.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盆炎灵颗粒的醇沉工艺研究 [J], 蔡霈;郑艺;王哲明;文晓柯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正交设计优化黄芪多糖提取工艺李海欧;赛那;陈琪;林英华;雷雯朴;孙耀;段鹏飞;陈治宇;盛华;金蓉【摘要】[目的]优化黄芪多糖的提取工艺.[方法]以料液比、提取时间、提取次数、浸泡时间为试验因素,各因素分别设计3个水平,采用L9(34)正交设计,以黄芪多糖含量为考察指标,优选黄芪多糖的水回流提取工艺.[结果]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12,提取时间1.0 h,浸泡时间1.0 h,提取次数3次.在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下,黄芪多糖含量占原药材的6.4%,多糖含量占粗多糖的58.23%.[结论]优化后的提取工艺操作简便、快捷,重复性、稳定性良好.【期刊名称】《畜牧与饲料科学》【年(卷),期】2018(039)001【总页数】3页(P1-3)【关键词】黄芪;黄芪多糖;提取工艺;正交试验【作者】李海欧;赛那;陈琪;林英华;雷雯朴;孙耀;段鹏飞;陈治宇;盛华;金蓉【作者单位】内蒙古医科大学药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110;内蒙古医科大学药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110;内蒙古医科大学药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110;内蒙古医科大学药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110;内蒙古医科大学药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110;内蒙古医科大学药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110;内蒙古医科大学药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110;内蒙古医科大学药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010110;内蒙古医科大学药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110;内蒙古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11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84.2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为豆科植物蒙古黄芪或膜荚黄芪的干燥根,是豆科植物中最为常用的中草药[1]。
其含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生物成分,例如黄芪皂苷、胡萝卜素、丁酸、叶酸、苦味素、香豆素、胆碱、甜菜碱、亚油酸、亚麻酸等[2]。
传统中医药学研究表明,黄芪具有补气固表、利尿脱毒、排脓、敛疮生肌、利水消肿之功效。
黄芪多糖提取方法研究概况作者:刘瑞生来源:《湖南饲料》 2011年第5期刘瑞生(甘肃省畜牧兽医研究所平凉 744000)黄芪又名锦黄耆、独根、二人抬,为豆科紫云英属植物膜荚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fisch) bunge)及内蒙古黄芪(A.mongholicus bunge)的干燥根,具有补气固表,利尿排毒,排脓,敛疮生肌的功效,为历代常用的补益中药。
黄芪主产于甘肃、内蒙、陕西、河北及东北、西藏等地。
黄芪味甘,性温,入脾、肺经。
生或密灸用。
其主要成分为2,4二羟基-5,6-二甲氧基异黄酮、胆碱、乱菜碱、氨基酸、蔗糖、葡萄糖醛酸及微量元素。
内蒙古黄芪含有β-谷甾醉、亚油酸及亚麻酸。
近年来研究发现黄芪中除黄芪甲甙、黄酮等小分子倾倒物具有较强的的生物活性外,大分子化合物如黄芪多糖(Astragalus Polysacharin, APS)也同样具有多方面的活性,如具有促进免疫器官功能和抗体生成,诱导干扰素产生和促进免疫反应,抗菌抗病毒和抗肿瘤,预防衰老及抗辐射,双向调节血糖等作用。
黄芪多糖自1981年被提取分离以来,研究与应用报道逐渐增多,许多学者在研究黄芪多糖组成、结构和生物活性的同时,对其提取分离工艺进行了研究,探索发现出了一些新的提取分离方法。
现概括介绍如下:1蒸馏水提取法由于黄芪多糖是溶解于水,而不溶解于醇的大分子化合物,所以目前黄芪多糖的提取主要采用蒸馏水提取工艺,将黄芪根粉碎后加于蒸馏水中煮沸,使黄芪多糖溶解于水,合并滤液浓缩后调pH为中性,用乙醇将多糖从提取液中沉淀分离,丙酮洗涤,经过冷冻和真空干燥后得到粗多糖。
这种提取方法工艺简单,操作简便易行。
但是对提取物的选择性不好,可把黄芪中的黄酮、皂甙等同时提取出来,在后续工艺中又不容易将它们分离出来,这些物质在空气中易被氧化而变色,对产品的纯度及颜色都有影响;水煮温度高达100℃,浪费能源和资源,提取成本高;多糖粗品收率低,约为2.5%左右,因此严重制约了黄芪多糖的研究与开发。
信息检索课程名称信息检索与利用题目名称关于纤维素酶提取黄芪多糖的专题调研报告学生学院轻工化工学院专业班级制药工程2班学号3112001713序号60学生姓名李雪锋指导教师林佳瑜2014年6 月20 日【课题分析】1、课题主要内容:黄芪多糖(APS)是黄芪中一种能够在免疫系统发挥作用的物质,其提取方法有水煎煮法、碱水提取法、碱醇提取法、超声波提取法、微波提取法等,但是提取率较低,而生物酶法提取黄芪中的多糖是在传统的溶剂提取方法的基础上,根据黄芪细胞壁的结构组成,利用酶反应所具有的高度专一性等特点,选择纤维素酶,将细胞壁的组成成分水解或是降解,破坏细胞壁的结构,使有效成分充分暴露出来,溶解、混悬于溶剂中,从而提高黄芪多糖提取率。
本课题主要关注提高APS提取率的纤维素酶法的相关研究,包括反应条件(水提时间、pH、温度等等)及其他辅助性方法。
黄芪多糖:APS,是黄芪中重要的活性成分,淡黄色,粉末细腻,均匀无杂质,具引湿性。
黄芪多糖由己糖醛酸、葡萄糖、果糖、鼠李糖、阿拉伯糖、半乳糖醛酸和葡萄糖醛酸等组成,可作为免疫促进剂或调节剂,同时具有抗病毒、抗肿瘤、抗衰老、抗辐射、抗应激、抗氧化等作用。
纤维素:纤维素分子是由成千的葡萄糖残基通过β-1,4糖苷键连结而成的线性高分子结构。
纤维素分子链除2个端基外, 每个葡萄糖基都有个3羟基。
由于纤维素是线形长链分子,具有为数众多的羟基, 在一定条件下在分子内和分子间可形成大量氢键,这些氢键对纤维素的物理、化学性质有重大影响分子内氢键赋予分子链刚性,而当在一定空间范围内,分子间氢键多到引起分子的有序排列时, 就形成纤维素的结晶区, 否则为非晶区。
纤维素分子纤维素酶:酶的一种,主要由外切β-葡聚糖酶、内切β-葡聚糖酶和β-葡萄糖苷酶等组成,在分解纤维素时起生物催化作用。
是可以将纤维素分解成寡糖或单糖的蛋白质。
纤维素酶法:原理:纤维素酶法的作用机制,普遍被认为是3种组分协同作用的结果,各组分如何作用,则普遍倾向于Reese于1950年提出的~理论,该假说认为首先由于酶作用于纤维素酶的结晶区引起纤维素膨胀,形成变性纤维素, 再由内切β一葡萄糖苷酶、纤维二糖水解酶和件葡萄糖苷酶分别作用产生寡糖、纤维二糖和葡萄糖, 在协同降解过程中首先由内切型葡聚糖酶(酶)在纤维素聚合物的内部起作用, 在纤维素的非结晶部位进行切割, 产生新的末端、然后再由外切型葡聚糖酶(酶)以纤维二糖为单位由末端进行水解, 最后由纤维二糖酶(CB)将纤维二糖水解为葡萄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