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贵州省“十二五”有色金属产业发展规划

贵州省“十二五”有色金属产业发展规划

贵州省“十二五”有色金属产业发展规划
贵州省“十二五”有色金属产业发展规划

贵州省“十二五”有色金属产业发展规划

有色金属是国民经济、人民日常生活及国防工业、科学技术发展必不可少的基础材料和重要的战略物资,其应用领域广,产业关联度高,在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防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落实省委、省政府实施工业强省战略的决策部署,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做大做强优势产业,把我省建成国家重要的有色金属产业基地,结合我省发展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概述

贵州是矿产资源大省,部分有色金属矿产资源在全国优势明显,经过多年发展,有色金属已成为我省重要的优势产业,是全省工业重要经济支柱之一。“十二五”期间,我省有色金属产业将以项目建设和关键技术突破为重点,进一步扩大经济总量,着力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资源深加工,提高资源集约利用水平,建成全国重要的有色金属产业基地。

——经济总量跃上新台阶。“十二五”期间,有色金属产业规划完成投资1000亿元以上,占全省工业总投资的6.7%。2011年,重点抓好全省有色金属产业53个项目的建设,项目总投资748亿元(银行贷款433亿元,企业自筹302亿元,其他13亿元),预计当年完成投资69亿元以上。2015年,有色金属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000亿元,占全省工业总产值的10%,培育2至3个百亿元企业。

——产品结构调整达到新层次。主要矿种矿产品加工转化率显著提高,改变我省有色金属产品深加工能力不足的状况。2015年,全省铝加工产品能力达到150万吨/年,电解铝转化加工比例达到58%,钛深加工1万吨以上。

——基地建设取得新进展。到2015年,有色金属产业集聚效应进一步显现,初步建成三大基地:一是贵阳铝及铝加工基地,新增氧化铝生产能力180万吨、电解铝生产能力80万吨、铝加工生产能力45万吨。二是遵义铝、钛生产加工基地,新增氧化铝生产能力260万吨、电解铝生产能力80万吨、铝加工生产能力75万吨,海绵钛、高钛铁和钛材深加工生产能力各1万吨,电子级高纯钛生产能力1000吨。三是黔西南黄金基地,通过推进贞丰长田等黄金项目建设,黔西南州黄金生产能力达到每年15吨。

本规划2010年有关数据以省统计局发布的最终数据为准。

二、“十一五”有色金属产业发展情况

“十一五”以来,我省铝、钛、黄金等有色金属工业发展较快,2010年规模以上有色金属产业总产值达到220亿元,是2005年的1.64倍,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5.4%。我省有色金属产业节能降耗取得新成效,技术装备水平不断提升,产品质量显著提高,资源勘探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产业集中度逐步提高,有色新材料研发初见成效,已建立从地质勘探、设计科研、基建施工到采、选、冶、加工生产和经营管理相配套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铝、钛、黄金在全国有色金属工业中占有重要位置。已基本形成以中铝贵州分公司和遵义铝业股份有限公司、遵义氧化铝有限公司为骨干,年产220

万吨氧化铝、100万吨电解铝的生产能力,铝加工板材年加工能力16万吨。遵义钛业股份有限公司通过引进国外先进工艺技术,实现海绵钛生产工艺技术升级,海绵钛年生产能力达到2万吨,钛锭年生产能力0.2万吨,成为国内最大的全流程海绵钛生产企业和我国重要的钛产业骨干企业。发展了一批大中型黄金矿山企业,2010年,全省生产成品金10吨以上,黄金产量居全国前十位。锌、锑等传统有色金属产业生产技术不断进步,产品从单一化向系列化发展,已有精锌、锌饼、锌基合金、锌铅合金、高纯锌氧粉等10多个品种,产品产量、质量进一步提高。铜仁地区、黔东南州等地钒矿具有一定开发潜力。但是,有色金属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也很突出,主要是资源勘查程度不高,保障能力不强;开采利用率较低,产业链短,缺少深加工,高附加值产品少等问题。部分企业能耗较高、资源回收利用水平较低,赤泥等工业废料、废渣回收综合利用水平亟待进一步提高。

要充分认清形势,抓住机遇,实现有色金属产业新的发展。一是“十二五”是我省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实现经济社会历史性跨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加速期,省委省政府作出实施工业强省的决定,为有色金属产业创造了良好条件。二是经过多年发展,特别是“十一五”期间的发展,我省铝、钛、黄金等有色金属产业已具有相当的规模,为“十二五”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三是有色金属矿产资源丰富。我省是全国十大有色金属产区之一,已发现和探明铝、汞、锑、铅、锌、锡、铜、钨、钒、钼、镁、镍等有色金属矿产资源,其中铝土矿资源储量5.13亿吨;已探明黄金地质储量238.55吨,远景储量1000吨以上,其中微细粒浸染型原生矿约占总储量的90%;锌矿、锑矿、汞矿保有资源储量分别为144.9万吨、26.72万吨、3.04万吨,有色金属资源保护相对较好。四是水火互济的能源优势为我省有色金属特别是电解铝工业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五是拥有较强技术水平和专业人才队伍。中铝贵州分公司、遵义铝业股份有限公司、遵义钛业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生产技术水平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贵阳铝镁设计研究院在科研设计特别是铝工业技术发展方面有较强的人才智力支撑,为有色金属产业发展提供了人才技术保障。

三、总体思路、发展原则和目标

(一)总体思路。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为主基调,以推进全省经济“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为总体要求,努力扩大总量,着力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资源深加工,在增加投资扩大总量中调整结构优化布局;以淘汰落后、技术改造、企业重组为重点,做大氧化铝,发展电解铝,大力发展铝加工;着力推动钛产业扩大产能、调整结构、发展钛加工;积极发展黄金、钒等其他有色金属深加工,加快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

(二)发展原则。

坚持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相结合。大力发展有色金属深加工,提高原材料深加工比重,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强市场竞争力;淘汰落后产能,促进产业升级;强化产业集中度,实现集约发展。

坚持发挥资源优势与发展循环经济相结合。既要充分利用我省能源资源组合优势加快发展,又要以建设节约型社会为目标,有效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动产业集聚,实现集约发展,同时抓好资源储备,增强资源保障,确保有色金属产业可持续发展。

坚持自主创新与引进技术相结合。引进并充分消化吸收先进技术,着力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培养技术开发人才队伍,建立自主开发平台,立足于自主创新,形成一批自主知识产权,增强核心竞争力,形成有市场竞争力的新技术、新产品。

(三)发展目标。

——到2015年,有色金属产业总产值达到1000亿元,年均增速35%以上;累计完成投资超过1000亿元,形成氧化铝560万吨/年、电解铝260万吨/年、铝加工产品150万吨/年、海绵钛3万吨/年、钛深加工1万吨/年以上、黄金16吨/年生产能力,新增探明黄金储量80—100吨;积极有序推进铅、锌、钒等有色金属的开发利用;新增就业4万人以上;培育2至3个百亿元企业。

——到2015年,主要行业技术经济指标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中电解铝直流电耗在13000千瓦时/吨以下,电流效率达93%以上;硫(含SO2回收)的利用率达97%以上;水循环利用率在95%以上,实现零排放;开展赤泥综合利用工作,开发赤泥综合利用产品。海绵钛单位产品综合能耗达到国家先进水平,尾气排放达到国家二级标准,生产水重复利用率达90%以上,废水实现零排放,固体废弃物实现综合利用。

四、有色金属产业发展布局

在矿产资源有效保障的基础上,切实发挥规划的调控作用,优化产业布局,加快有色金属产业基地特别是铝、钛、黄金工业基地的建设。

——推动铝及铝加工产业向贵阳和遵义集聚,打造铝深加工产业基地。依托贵阳、遵义铝土矿资源、铝工业基础和技术人才优势,建设以贵阳和遵义为重点的煤电铝项目,贵阳铝及铝加工、遵义铝及铝加工基地,发展铝镁合金、镁锰合金等新材料产业,实施高性能铝合金材料产业化项目。

——建设遵义钛及钛加工基地。通过技术改造,推动产业优化升级,开发高品质海绵钛、钛铁等新产品,延长产业链,完善钛材品种,在遵义形成发展高品质的海绵钛及钛合金板、棒、丝、管、带等产品的同时,积极向锻件、环轧件、铸件产品等钛合金制品领域扩展的钛产业链。

——打造黔西南产金基地,推动铅锌锑等其他有色金属有序发展。重点打造黔西南产金基地,以现有贞丰烂泥沟金矿为核心,加大水银洞等金矿山的规模化开采,同时加大地勘资金投入,建成以开发天柱、锦屏、黎平等地的石英脉金及砂金为主的黔东南产金基地和开发三都、罗甸等地的原生金矿为主的黔南产金基地。进一步加强地质勘查工作,加大铅锌锑等资源开发和储备。依靠科技进步,坚持科学有序开发毕节、六盘水等地铅锌资源。稳妥推进钒矿资源开发,按照有效保护、合理利用、工艺先进、清洁生产、综合利用的要求,统筹铜仁地区和黔东南州钒矿工业布局和发展。

五、发展重点和主要任务

贵州有色金属产业发展以提升发展水平为主线,重点任务是通过建设一批重点项目,调整和优化生产力空间布局,推动产业整合,促进企业向规模化发展,培育一批重点企业,提高铝、钛、金等产品深加工能力,增强企业发展的综合实力,进一步提高有色金属工业在全省工业中的份额和贡献率,实现发展目标。

(一)开发建设三大铝土矿山。

进一步加强铝土矿资源地质勘探和开发利用,增强铝工业发展保障能力。重点是加强贵阳和遵义铝土矿资源开发,特别是清镇和遵义务正道地区地质勘探和矿山建设项目,积极推进中铝清镇200万吨/年铝土矿和遵义320万吨/年铝土矿建设,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遵义务川瓦厂坪、大竹园矿山200万吨/年铝土矿等三个重点项目建设。加快在建猫场矿区(0—24线)100万吨/年铝土矿等地下开采项目,尽快建成投产,力争在“十二五”末新增铝土矿生产能力820万吨。

(二)建设两大铝工业产业基地。

支持中国铝业公司、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等在我省发展,壮大贵州广铝铝业有限公司、安顺黄果树铝业、六盘水双元铝业公司等优势企业,重点建设贵阳、遵义两大煤电铝联营、上下游配套的循环经济型铝工业基地。

——贵阳铝工业基地。以中国铝业公司、贵州广铝铝业有限公司为核心,实施一批大项目,推动贵阳铝工业快速发展。重点实施中国铝业公司清镇年产

100万吨氧化铝、40万吨电解铝及与华电塘寨电厂联建2×30万千瓦贵阳铝工业基地自备电厂项目,实现煤电铝一体化项目配套,贵州广铝年产80万吨氧化铝、40万吨电解铝项目,为贵阳铝深加工产业提供原料保障,力争在“十二五”期间投资达到230亿元以上,新增氧化铝生产能力180万吨、电解铝生产能力80万吨,新增产值180亿元以上。

——遵义铝工业基地。以中国铝业公司、中国电力投资集团为核心,加大遵义铝业股份有限公司及中铝遵义氧化铝公司技术改造,加快中电投遵义务正道煤电铝基地项目建设。重点实施中铝遵义氧化铝有限公司氧化铝年新增160万吨扩建项目,遵义铝业股份有限公司新增12.6万吨电解铝改造及中国铝业公司与国电鸭溪电厂联建2×30万千瓦遵义铝工业基地自备电厂项目,实现煤电铝一体化配套建设,以及中电投遵义务正道煤电铝一体化100万吨氧化铝、50万吨电解铝项目,推进遵义市电解铝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为发展遵义铝深加工产业提供原料保障,力争在“十二五”期间投资达到300亿元以上,新增氧化铝生产能力260万吨、电解铝生产能力80万吨以上,新增产值200亿元以上。

(三)打造两大铝深加工产业集聚区。

大力推进科技含量和附加值高的铝加工产品开发,围绕贵阳、遵义两大铝工业生产基地,建设铝加工园区,提高电解铝就地转化为材和其他深加工产品比例,引进有实力铝加工企业,重点实施铝精深加工、高强度铝合金等项目,将白云铝及铝加工园区等建设成为铝深加工园区,支持县域工业园区发展铝深加工。

——以白云铝及铝加工园区为重点的贵阳铝深加工集聚区。加快贵阳今飞轮毂公司年产600万只汽车轮毂项目和贵州华科铝材公司高性能铝合金制品项目建设,积极推进广东凤铝集团10万吨/年铝合金材料加工、中国铝业公司和贵阳工投公司、上海恩远年产15万吨高精铝板材箔等重点项目建设,延伸产业链,加大下游产品的开发力度,力争在“十二五”期间投资达到60亿元以上,形成铝加工生产能力45万吨以上,新增产值120亿元以上。

——以遵义市和平工业园区、遵义县苟江冶金工业园区、务正道煤电铝循环经济工业园区等为重点的遵义铝深加工集聚区。依托中国铝业公司、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在遵义电解铝项目,通过推进建设中电投20万吨铝材项目、遵义金兰伟明铝业公司10万吨铝板、铝材项目,招商引资建设20万吨/年铝板带项目及红花岗区10万吨/年铝制品深加工等项目,做大做强遵义铝加工业,力争在“十二五”期间投资达到80亿元以上,形成铝加工生产能力75万吨以上,新增产值160亿元以上。

(四)积极推动钛产业发展。

进一步壮大发展海绵钛生产,巩固遵义钛业股份有限公司在全国的龙头地位,积极开展新材料研制开发,依托贵州三大军工集团优势和国家航空产业发展,抓住装备制造业和新材料基地发展契机,延伸钛工业产业链。重点建设遵义钛业

股份有限公司新增1万吨海绵钛改扩建项目和年产1万吨高钛铁项目、年产1000吨电子级高纯钛、年产1万吨钛材深加工等项目,力争在“十二五”期间投资达到44亿元以上,形成海绵钛生产能力3万吨以上,新增产值50亿元以上,将遵义钛业股份有限公司从单一海绵钛生产企业建成海绵钛生产、钛深加工大型联合企业集团。

(五)加快发展黄金及其他有色金属产业。

依托现有黄金生产企业,加强黄金地质勘探,依靠黄金采选冶技术进步,重点建设黔西南黄金基地,推进贞丰长田年产黄金1吨、兴仁回龙金矿年产黄金1吨、普安泥堡金矿年产黄金1吨等项目建设,尽快使项目建成达产,确保在“十二五”末黄金生产能力达到每年16吨以上。根据省内现有铅锌钒等资源情况,加强铅锌等我省传统有色金属资源勘探,大力发展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以资源布点项目,同时在黔东南、铜仁等钒资源富集地区合理布局,注重环境保护,采用先进技术适度开发钒矿。力争在“十二五”末将黄金和其他有色金属产值从现有70亿元左右增加到150亿元以上。

六、政策措施

(一)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充分发挥政府资金引导作用,加大各级财政支持有色金属行业技术改造和技术研发力度,支持企业积极发展精深加工产业;加快推进项目前期工作, 有关部门对列入规划建设的重点项目,在用地指标、规划选址、环保审批等方面给予优先安排。鼓励和支持企业通过信托资金、上市融资、企业债券、金融租赁和引进国内外战略投资者等方式拓宽融资渠道,增强有色金属企业发展的资金保障能力。进一步加强银企合作,鼓励采用增加授信额度、银团联合贷款等方式,加大对有色金属企业重点项目的信贷资金投入。

(二)增强资源保障能力。

充分利用资源,实行保护性开采。按照“在保护中开采,在开采中保护”的原则,加强全省有色金属矿山资源的管理,加大对有色金属矿产勘查力度。鼓励企业投资矿山勘探和开发,实现规模化经营、集约化开采,防止资源流失和生态破坏。加强对共生矿、伴生矿产资源的研究、开发和综合利用。支持骨干企业以直接投资、购买股权等方式,合理开发利用有色金属资源,建立长期稳定的多元化供应渠道,增强资源保障能力。

(三)提高节能减排水平。

加大有色金属产业节能减排力度,积极引导有色金属产业开展清洁生产审核,研发一批关键共性节能技术,推广应用一批重大节能技术和装备,实施一批重大节能示范工程,提高我省有色金属产业节能减排水平。支持省内重点氧化铝生

产企业开发利用低品位铝土矿,提高废水、赤泥等资源综合利用水平。积极推广应用铝工业电解铝节能技术等先进共性技术,促进铝冶炼节能减排取得重大进展。加快铝加工企业技术装备改造升级,推广使用先进的短流程铝板带铸轧技术,降低能源消耗。积极开展循环经济试点,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

(四)进一步淘汰落后产能。

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和行业准入标准,支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规划布局的企业,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以质量品种、节能降耗、环境保护、改善装备、安全生产为重点,对落后产能进行改造。加强监管,加快淘汰落后产能,逐步关闭落后生产工艺和设备。积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把好项目审批、环评、土地、信贷关口,实行有保有压,鼓励采用先进可靠的工艺技术、装备技术和管理,大力开发和推广资源节约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材料,优化产品结构、技术结构,提升产业水平和竞争力。

(五)加快推进企业战略重组和战略合作。

进一步推进企业联合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配置生产要素上的基础性作用,引导和支持有色金属企业向集团化方向发展,鼓励和支持有实力的有色企业组建具有竞争力的企业集团,实现规模化、集团化发展。推进煤电铝一体化项目建设,以发展高端铝加工为重点, 培育氧化铝、电解铝、铝加工产业链条完整、自主创新能力较强、资源保障度较高、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提升产业竞争力和抗御风险能力。

(六)加强科技创新能力建设。

引导和支持企业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加强科技创新和技术研发,密切产学研合作,瞄准国际国内有色工业技术前沿,针对我省有色金属工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实施项目攻关,推动关键技术的研发及成果转化应用,不断提升集成创新能力,开发适应市场需求的高附加值产品。重点突破电解铝吨铝直流电耗12000千瓦/小时节能技术,赤泥处理和脱硫等赤泥综合利用技术,连铸连轧高精铝板带生产技术,高性能结构铝合金材料等关键生产技术。

七、规划实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省各有关部门及有关地区要加强领导,明确责任,按照职责分工,加强沟通协调,密切配合,加大组织协调力度,采取有力措施,按照“三个建设年”要求,认真贯彻落实《中共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工业强省战略的决定》(黔党发〔2010〕12号)确定的各项保障措施,加强指导和监督检查,确保实现规划目标。

(二)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各地、各部门要抓住中央企业扩张、东部产业转移的机遇,大力开展招商引资,依照法律和产业政策,结合实际制定优惠政策,进一步扩大开放,优化服务环境,提高服务水平和工作效率,进一步简化审批、核准、备案程序,吸引省内外各种经济成分以不同的形式投资我省有色金属产业。借助央企和省属国有企业资本雄厚和技术先进的优势开发矿产资源,做大、做强、做优我省有色金属产业。发挥中小企业、非公有制经济企业机制灵活,市场反应灵敏、竞争力强的优势,引资、借力发展有色金属深加工。

(三)加快项目建设。

省各部门对纳入本规划的重点技术、重点项目和重点企业,在土地、资金等要素供给上予以支持,建立和实施重大项目跟踪服务机制。各地将有色金属产业发展列入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总体规划,推进重点项目建设。

(四)严格目标责任落实。

各地、各部门制定实施方案,要严格实行目标责任制,层层明确责任,强化各项任务的分解落实,实行目标管理,加强监督考核,确保按期完成规划确定的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

贵州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贵州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贵州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根据《中共贵州省委关于制定贵州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的施政方针和战略意图,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是未来五年贵州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各级政府部门依法履行职责、编制专项规划、制定实施年度计划和各项政策措施的重要依据。 第一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形势和任务 第一章“十二五”时期贵州省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 “十二五”时期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充满挑战的国际国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省委、省政府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团结带领全省各族人民,高举“发展、团结、奋斗”旗帜,坚持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主基调,大力实施工业强省和城镇化带动主战略,抢抓国发2号文件出台、贵州与全国同步小康上升为国家战略等重大历史机遇,大力构筑“精神高地”,奋力冲出“经济洼地”,圆满完成了“十二五”规划目标任务,地区生产总值、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等21项指标提前完成,与2010年相比,地区生产总值、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排名有望提升1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固定资产投资排名均提升3位,实现了在西部地区赶超进位的历史性突破,为“十三五”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十二五”时期是贵州省经济加速发展、综合实力提升最快的五年。通过积极争取中央支持、全力吸引外部资源获得了加快发展的强大动力,通过增比进位、项目观摩激发了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的巨大热情,通过打造“5个100工程”等发展平台集聚了发展要素,推动传统产业调整升级,促进科技资源聚集,不断增强创新能力,大数据、大健康等新兴产业风

贵州省工业振兴十大产业

贵州省工业振兴十大产业 1、电力产业。充分发挥我省“水火互济”的优势深入实施“西电东送”和资源就地转化优化发展火电大力发展清洁能源深度开发水电积极发展风电和生物质能发电加快建设大型电源基地优化调整电源点布局大力推进城乡农网建设改造建立适应新能源接入和能源布局需要的现代化电网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用电需求。 2、煤炭产业。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煤炭产业大力推进大矿带小矿产业体系建设加强高产高效和安全标准化矿井建设压减矿井数量提升矿井产能提高产业集中度进一步优化煤炭产业结构合理规划布局鼓励煤矿整合技改扩能建设煤炭大集团、大基地大力发展煤炭深加工、精加工及关联产业提高瓦斯抽采利用率和废弃物利用率。 3、冶金产业。以调整结构、优化升级、淘汰落后、合理布局、重组发展为重点加强研发创新提高产品档次提高钢铁生产规模大力发展特钢和精品、新品及其他钢铁深加工淘汰落后的同时优化整合优化发展铁合金、猛系列深加工。 4、有色产业。以淘汰落后、技术改造、企业重组为重点推动铝工业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重点发展氧化铝配套发展电解铝大力发展铝加工以增强钛矿资源保障为基础通过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着力推动钛产业扩大产能、调整结构、发展深加工。

5、化工产业。按照大型化、基地化、规模化、一体化、多联产的要求加快煤化工产业发展实施一批现代煤化工项目大力发展煤化工循环经济基地改造提升现有生产装置及 配套能力着力发展精细磷化工加快黄磷尾气、磷渣和磷石膏的综合利用推进磷矿伴生资源深度开发利用。 6、装备制造业。以技改重大项目为突破促进企业聚集发展以主机带动为重点促进配套产业链延伸以国防科技工 业为依托促进军民结合、军地融合促进产品升级和产业发展大力发展能矿产业装备、航空航天、汽车及零部件以及数控机床等重大装备技术及产业。 7、烟酒产业。充分发挥“贵烟”的品牌带动作用积极调整产品结构进一步拓展省内外市场提高卷烟产销规模。充分发挥“国酒茅台”、贵州白酒品牌带动作用加大白酒工业投入扩大优质白酒比例提升贵州白酒的整体竞争力。 8、以民族制药和特色食品旅游商品为主的特色产业。立足我省生物资源、旅游资源和民族文化资源结合特色农产品基地和旅游基地建设大力发展农副产品深加工和具有比 较优势的特色食品、民族制药和旅游商品。 9、建材产业。扶持一批重点企业加快发展以节能、环保、综合利用为重点的新型建材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大力发展以磷石膏、煤矸石、粉煤灰、镁渣、尾矿砂等废弃物为原料

中共贵州省委 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开展作风建设年

中共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 关于开展作风建设年、环境建设年、项目建 设年的决定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省委十届十次全会精神,大力推进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省委、省政府决定,从现在起到2011年底,在全省开展作风建设年、环境建设年、项目建设年(以下简称“三个建设年”)活动。 一、开展“三个建设年”的重要意义 (一)开展“三个建设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省委十届十次全会精种的紧迫需要。中共贵州省委《关于制定贵州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黔党发[2010]11号)确定了“十二五”时期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基调、主战略和目标任务,关键在于抓好落实。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三个建设年”,有利于营造奋力拼搏、创先争优的良好风气,有利于改善投资环境、优化发展环境,有利于更好地发挥固定资产投资和重大项目建设在“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中的重要作用,把省委、省政府的各项部署落到实处。 (二)开展“三个建设年”是实现我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的重大举措。“十二五”时期我省经济发展速度要明显高于以往历史时期、高于西部地区同期平均水平、高于全国同期平均水平,

要求我们在起步之年必须有一个超常规的发展。开展“三个建设年”,根本目的就是要以此为抓手,充分调动各个层面、各个领域、各条战线首先干起来、主动干起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畏难、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为把“十二五”建设成为改革开放以来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最好最快的时期奠定坚实基础。 (三)开展“三个建设年”是解决影响我省发展的突出问题的重要抓手。近年来,我省机关作风、发展环境和项目建设总体止是好的,但也存在着一些迫切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一些部门作风不实、工作粗糙,推拖扯转、吃拿卡要、不作为乱作为等问题不同程度存在,在有的领域表现得还很突出;一些干部安于现状、松垮懒散、不思进取、不在状态;政务环境、法治环境和商务环境不优,部门、干部创造力、执行力不强,落实力度不够;一些部门和干部谋划项目、运作项目、推进项目的能力不强,不能发挥应有作用等等。要通过开展“三个建设年”,集中解决这些影响我省发展的突出问题,营造“风气要正、干部要干、环境要好、工作要实”的良好氛围,为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二、开展“三个建设年”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省委十届十次全会的部署,高举发展、团结、奋斗的旗帜,围绕“转变作风、提高效率、服务基层、推动跨越”主题,把开展“三个建设年”与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实现“十二五”良好开局有机结合起来,突出工作重点,采取有

贵州省工业十大产业规划

贵州省工业十大产业振兴规划 来源:省经信委作者:时间:2010-11-25 根据《中共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工业强省战略的决定》精神,结合我省工业发展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总体要求、发展原则与振兴目标 (一)总体要求。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和增比、进位、突破的要求,全面实施工业强省战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着力推进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发展壮大支柱产业,培育发展新兴产业,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在增加投资、扩大总量中调整结构,振兴我省工业十大产业,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使工业成为带动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 (二)发展原则。 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加强政府引导;以改革开放为动力,努力扩大投资规模;以做大总量为重点,在加快发展中调整结构;以园区建设为载体,促进工业集约发展;以循环经济为引领,促进可持续发展;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着力点,提升产业竞争力。 (三)振兴目标。 ———工业经济总量明显扩大。到2015年,工业总产值实现1万亿元以上,年均增速20%以上,在西部地区位次提升1-3位,工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提升到40%以上。“十二五”期间,工业十大产业投资累计实现1万亿元以上,年均增速25%以上,年均新增就业人员10万人以上。 ———八大千亿产业、五大基地初步成型。到2015年,电力、煤炭、冶金、有色、化工、装备制造、烟酒、民族医药和特色食品及旅游商品八大产业产值分别超过1000亿元,初步把我省建成国家重要能源基地、资源深加工基地、装备制造业基地、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国家优质轻工产品基地。 ———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到2015年,非公有制经济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提升到45%,装备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占工业的比重提升到20%,第二产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比重提升到20%。 ———集约化程度不断提高。到2015年,培育年销售收入超过100亿元的大企业、大集团达20户以上。新增上市公司20户以上,建成和完善100个具有一定规模的产业园

贵州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贵州省推进“十二

贵州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贵州省推进“十二五”城市绿色照明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 【法规类别】城市规划与开发建设 【发文字号】黔建城通[2012]249号 【发布部门】贵州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贵州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发布日期】2012.05.18 【实施日期】2012.05.18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P10 贵州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贵州省推进“十二五”城市绿色照明 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 (黔建城通〔2012〕249号) 各市(州)住房城乡建设局、城管局、发展改革委: 为推进“十二五”时期我省城市绿色照明工作,提高城市照明节能管理水平,现将《贵州省推进“十二五”城市绿色照明工作指导意见》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各地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附件: 贵州省推进“十二五”城市绿色照明工作指导意见

为推进“十二五”时期我省城市绿色照明工作,提高城市照明节能管理水平,根据《全国城市绿色照明“十二五”规划纲要》,现就推进我省“十二五”城市绿色照明工作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我省城市照明工作的发展和现状 随着我省城镇化进程和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各地逐步淘汰低效能照明产品,积极推广和使用高效节能的照明产品和技术,城市照明建设管理工作也取得了长足进步。截止2011年底,全省九个市(州)共有城市照明设施38.4万盏,总功率达8.5万千瓦。城市照明工作的发展有力地提高了各城市的夜晚环境质量,美化了城市形象,促进了地方经济繁荣。但是,由于经济基础薄弱,地区发展不均衡,我省城市照明工作仍存在诸多问题:一是基础设施陈旧,低效高能耗的照明设施仍然存在。一些地方还在使用汞灯、白炽灯、低压钠灯等光源,强力探照灯、大功率投光灯以及多光源无控光器的低效照明灯具在城市照明中仍然存在。二是除少数城市外,绝大多数地方尚未编制城市照明专项规划或绿色照明规划,城市照明项目建设缺乏指导性和连续性,对照明节能不能形成统一认识,执行标准不一。三是城市照明工程建设缺乏有效监管,部分地方的城市照明工程项目设计方案未进行专业论证,施工队伍选择把关不严。有些项目在施工阶段随意变更设计,影响了节能标准的执行。四是由于管理体制和经费投入不一,各地城市照明管理水平存在较大差异,节能示范工程效果参差不齐。部分城市专业技术人员较为缺乏,照明设施监控系统建设滞后,照明节能工作未能切实有效开展。 二、推进城市绿色照明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一)推进城市绿色照明工作,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客观需要。城市绿色照明是指通过科学的照明规划和设计,采用节能、环保、安全和性能稳定的照明产品,实施高效的运行维护与管理,提升城市的品质,创造

贵州省专业技术人员工业强省战略学习测试卷及答案

贵州省专业技术人员工业强省战略学习测试卷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世界各国、各地区经济发展历程充分表明,近代经济发展主要是以( A )为标志。 A、工业化 B、城市化 C、农业现代化 D、国际化 2.下列关于专业技术人才的叙述,正确的是()。D A、具有专业技术知识 B、从事促进技术进步的活动 C、对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作出贡献 D、同时具备A、B、C三个条件 3.关于工业化的实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D A、工业化实质是现代经济增长的过程 B、工业化突出表现为人均产值的高增长率和社会生活水平明显改善 C、工业化意味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社会财富的巨大积累 D、工业化强调工业的重要地位 4.关于工业化与城镇化相互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C A、城镇化推动工业化的发展 B、工业化制约了城镇的发展 C、工业化推动城镇化,城镇化又促进工业化的发展,从而带动第三产业的发展,推动经济的增长 D、工业化与城镇化地发展过程中相互制约 5.城镇化最基本的动力是(),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演进会改变城市的形态和规模,提高生产效率。A

A、产业的空间集聚 B、外部规模经济 C、劳动力市场的有效供给 D、专业化分工 6.贵州省自然资源丰裕、但并不具有竞争优势,经济学家将这一现象称为( )。A A、资源诅咒 B、囚徒困境 C、资源禀赋 D、比较优势 7.贵州省经过60年的工业化过程。目前工业化整体水平处于()阶段。A A、工业化初期 B、工业化中期 C、工业化后期 D、工业现代化 8.德国经济学家霍夫曼用制造业消费资料工业和生产资料工业的净产值比例衡量工业化程度,其中世界各国工业化程度最高的霍夫曼比例是()。D A、小于1 B、1±0.5 C、2.5±1 D、5±1 9.按照钱纳理等经济学家的观点,工业化必然带来城市人化,城市化反过来促进工业化发展。下列关于工业化与城市化之间的对比关系,正确的是()。D A、城市化率在20%以下时,对应为工业化中期阶段 B、城市化率在20%-30%之间时,对应为工业化中期阶段 C、城市化率在36.4-49.9之间时,对应为工业化后期阶段 D、城市化率大于80%时,对应为后工业化阶段 10.循环经济的基本特征是()。D

贵州省十三五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专项规划

贵州省“十三五”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规划 贵州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二零一六年七月

目录 一、发展现状和面临形势 (1) (一)“十二五”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成就 (1) (二)发展面临的机遇 (8) (三)发展面临的挑战 (9) 二、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发展目标 (11) (一)指导思想 (11) (二)基本原则 (12) (三)总体目标 (13) (四)具体工作目标 (13) 三、重点任务 (15) (一)集中连片推进绿色建筑发展 (15) (二)加快推进新建建筑能效提升 (15) (三)探索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和绿色改造 (16) (四)深入开展公共建筑节能监管体系和节约型社会建设 (16) (五)加快可再生能源建筑领域规模化应用 (17) (六)加强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能力建设 (17) (七)强化绿色施工与运行管理 (18) (八)完善绿色建筑技术支持体系 (19) (九)加强新型绿色建材推广及产业化发展 (19) 四、保障措施 (20) (一)健全管理体制 (20) (二)建立激励机制 (20) (三)强化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监管 (21) (四)健全标准体系 (21) (五)加强科技研发 (22) (六)增强能力建设 (22) (七)加强宣传推广 (22)

前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对能源资源的需求逐年增长,到2020年我国的能源需求总量将达到48亿吨标准煤,传统化石能源的大量消耗,使得我国面临着能源资源和环境保护的双重压力,极大地阻碍了经济的发展。同时,资源的肆意开采和随意排放有害气体、粉尘等,使得我们的居住环境和气候条件变得更加恶劣,已成为全人类共同面对的世界性难题。 党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明确提出要把生态文明理念全面融入新型城镇化进程,着力推进绿色、循环、低碳发展,节约集约利用资源,建筑建造按照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要求进行规划、建设、运营,切实提升我国建筑节能和绿色水平。建筑领域的节能和绿色发展是贯彻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是我国城镇化与城市发展、民生科技领域的重要内容,有利于降低建筑能耗消耗,消除环境污染,应对气候变化。 为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落实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基本国策,加快转变城乡建设模式和建筑业发展方式,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培育新兴产业,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动全省生态文明建设和城市建设领域转型发展,面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常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贵州省民用建筑节能条例》、《贵州省绿色建筑行动实施方案》和《贵州省“十二五”建筑节能专项规划》,特编制本规划。

贵州十二五高技术产业

贵州省“十二五”高技术产业 发展专项规划 前言 高技术产业是国民经济战略性先导产业,是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竞争的战略制高点,其发展水平不仅决定着国家和地区竞争力的高低,而且决定着国家和地区的政治经济地位。大力发展高技术产业是我省缩小与全国发展差距的重要抓手,是我省实现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的重要支撑。 《贵州省“十二五”高技术产业发展专项规划》是贯彻落实《贵州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具体部署,是实施《贵州省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的行动计划,是推动我省高技术产业快速健康发展的指导性文件。本规划站在实施工业强省战略的高度,在研究梳理我省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基本现状和存在问题、发展机遇和面临挑战,总结分析国内外高技术产业发展趋势及其对我省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影响基础上,提出了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牢把握国家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深入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历史机遇,紧扣科学发展主题,围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突出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进跨越主基调,大力实施工业强省战略,以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和产业化为重点,大力发展生物、航空航天、新材料、电子信息、新能源五大产业,组织实施生物、新材料、电子信息、新能源、先进制造、重大产业技术开发、创新能力建设、高技术服务业等八个高技术产业化专项的规划思路。 到“十二五”期末,使我省在有相对优势的高技术产业领域初步形成若干具有国际国内先进水平、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较强发展能力的高技术产业链和产业集群,在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贵州省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纲要(2014-2020年).

《贵州省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纲要》 序言 大数据是通过快速获取、处理、分析以从中提取价值的海量、多样化的交易数据、交互数据与传感数据。大数据产业是指一切与大数据的产生与集聚、组织与管理、分析与发现、应用与服务相关的经济活动的集合,以数据挖掘分析服务为核心,包含数据中心、宽带网络等基础设施服务,数字内容服务、物联网服务、位置服务等信息服务,智能终端制造、电子元器件制造等电子产品制造,以及智能交通、互联网金融和智慧城市等应用服务。继云计算、物联网和移动互联网之后,大数据正成为信息技术的新热点,产业发展的新方向,将对人类的生产与生活产生巨大影响,对经济与社会发展带来深刻变革。把握大数据发展方向,推动大数据开发应用,发展大数据服务产业,是推进贵州省信息技术产业集聚发展和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重要抓手,对推动贵州工业结构调整、加快贵州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打造贵州经济社会发展升级版,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 本规划纲要依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黔中经济区发展规划》、《“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以及《中共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信息产业跨越发展的意见》、《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的部署和要求制定,旨在为贵州省大数据产业发展提供指导。规划期为2014年至2020年。 一、发展机遇与优势 (一发展机遇 1.国家和贵州省全力支持为大数据产业发展提供政策保障 为贯彻落实有关规划和意见,国家35个部委相继出台支持贵州发展的政策文件或与贵州签署合作协议,对贵州省发展的支持力度明显加大。贵安新区跻身国家级新区,在财税、投资、金融、产业、土地、人才等方面享有更多广泛的改革试验权和更加优惠的产业政策,为贵州省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对产业和

贵州省新型墙体材料“十二五”规划

附件1 贵州省新型墙体材料“十二五” 发展规划 贵州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二〇一〇年十二月 目录 一、“十一五”墙体材料发展概况 (一)墙体材料革新工作步入“快车道”。|(一)墙体材料革新工作步入“快车道”。 }(二)政策支撑体系逐步完善。 (三)充分发挥专项基金的经济杠杆作用。 (四)禁止使用实心粘土(页岩)砖工作取得初步成效。|(四)禁止使用实心粘土(页岩)砖工作取得初步成效。 }(五)墙体材料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五)墙体材料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六)新型墙体材料推广使用全面铺开。|(六)新型墙体材料推广使用全面铺开。 }(七)多角度、多形式创造墙材革新的舆论环境。|(七)多角度、多形式创造墙材革新的舆论环境。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禁实”工作纵深推进缓慢。 (二)新型墙体材料产业结构不够合理。 (三)新型墙体材料革新工作法律体系支撑不够,监督执法力度小。|(三)新型墙体材料革新工作法律体系支撑不够,监督执法力度小。

}(四)新型墙体材料产品使用技术发展滞后。|(四)新型墙体材料产品使用技术发展滞后。 }(五)多部门的协作、联动不够。 三、“十二五”新型墙体材料发展环境分析|三、“十二五”新型墙体材料发展环境分析 }(一)根据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新型墙体材料必然取代传统落后的实心粘土砖。|(一)根据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新型墙体材料必然取代传统落后的实心粘土砖。 }(二)经济建设的发展和住宅产业化的推进为新型墙体材料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三)节能建筑的推广为保温隔热、复合型墙材的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 (四)丰富的天然资源和大量工业固体废弃物为新型墙体材料提供了优良的基础条件。 四、“十二五”期间我省新型墙体材料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原则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一)指导思想 }(二)发展原则 (三)总体目标|(三)总体目标 }五、“十二五”期间新型墙体材料发展的主要工作|五、“十二五”期间新型墙体材料发展的主要工作 }(一)进一步加大“禁实”“限粘”力度。|(一)进一步加大“禁实”“限粘”力度。 }(二)“调整优化、整治淘汰”提升整体水平。|(二)“调整优化、整治淘汰”提升整体水平。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报告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报告 一、2011年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情况 2011年,全市规模以上高新技术工业增加值完成116.9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6.5%,其中,规模以上高技术工业增加值完成53.84亿元,同比增长14.8%。全市规模以上高新技术工业产值完成501.16亿元,同比增长31.1%,其中,规模以上高技术工业完成产值221.10亿元,同比增长22.0%。 (一)、高技术产业快速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加快。 现代中药产业稳步发展。一是医药工业总体规模持续增长。2011 年,全市医药制造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39.28亿元,同比增长16.5%,增幅比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完成工业增加值30.47亿元,同比增长11.2%。实现销售收入116.4亿元,同比增长25.2%,增幅比上年提高13.2个百分点;实交税金10.31亿元,同比增长16.8%。二是产业结构继续调整,发展不均衡有待改善。2011年以中药饮片及中成药业为主的企业共有59家,实现工业总产值111.28亿元,占全市医药制造业总量的79.90%,同比上年增长23%;完成工业增加值24.36亿元,占全市工业增加值总量的79.95%,同比上年增长17.5%;实现销售收入111.17亿元,同比上年增长40.61%;实交税金13.89亿元,同比上年增长13%。

化学药产品制造增长强劲,是全市医药制造业最具发展潜力的行业之一。2011年,全市化学药产品制造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6.77亿元,同比上年增长91.87%;实现工业增加值3.67亿元,同比上年增长83.2%;实现销售收入10.41亿元,同比增长58.28%;实交税金8202万元,同比增长-2%。三是大中型企业发展较快,产业集中度有所提高。2011 年全市医药制造共有企业73家,工业总产值过亿元大中型企业从2010年的24家增加至2011年的26家。大中型企业凭借雄厚的技术力量,先进的生产工艺,掌握大多数品牌药和创新药,生产增长快,经济效益好,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19.31亿元,占全市医药制造总量的85.66%。 进一步做大做强全市电子信息和软件产业,积极组织电子信息和软件企业开展省、市信息化专项资金申报工作。截止6月30日,全市向省经信委申报了省级电子信息和软件业项目共21项,其中重点推荐了贵阳海信电子有限公司、贵阳永青仪电科技有限公司、贵州艾玛特信息超市、贵州卓讯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等重点电子信息和软件企业的信息化项目;组织申报市级电子信息和软件业项目共29项,并已下达12个项目共计255万的扶持资金通知。 (二)、认真抓好科技计划项目实施,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高2011年,贵阳市科技局安排工业振兴科技计划资金1742元,

省教育厅关于印发贵州省“十二五”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实施意见的通知

黔教师发〔2011〕220号 省教育厅关于印发贵州省“十二五”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实施意见的通知 各市(州、地)、县(市、区、特区)教育局: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精神,根据《教育部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意见》(教师[2011]1号)、《贵州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大力加强我省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扎实推进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特制定《贵州省“十二五”(2011-2015年)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实施意见》(简称《实施意见》)并下发你们,请遵照执行。 “十二五”期间,我省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进入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的新的时期。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中小学教师队伍,是促进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认清形势,紧紧围绕“强化能力、提升素质、决战课堂、提高质量”的总体

目标,全力推进我省新一轮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全面提升中小学教师整体素质和专业化水平。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根据《实施意见》要求,统筹规划,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实施方案和细则。在实施过程中要努力探索,勇于创新,及时总结,提炼经验,推广成果,把我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 附件:贵州省“十二五”(2011-2015年)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实施意见 二Ο一一年七月二十五日

附件: 贵州省“十二五”(2011-2015年)中小学教师 继续教育工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为宗旨,按照打造骨干、倾斜农村、推动校本、覆盖全员、整体提升的工作思路,统筹城乡教师培训,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培训质量,促进教师不断学习和专业发展,为推进城乡、区域教育均衡发展,提高我省基础教育水平,促进教育改革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师资保障。 二、目标要求 围绕“强化能力、提升素质、决战课堂、提高质量”的总体目标,以提高中小学教师师德素养和业务水平为核心,以渗透“一德四新”(即师德教育,新理念、新知识、新方法、新技能)的学科培训为主要内容,以农村教师为重点,以“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简称“国培计划”)为引领,以“中小学教师省级培训计划”(简称“省培计划”)和地级培训为抓手,以县级培训为基础,以校为本,积极探索并创建网络环境下的校本研修新模式。加强教师培训基地建设,创新教师培训支持服务体系,大力推动县、校两级培训,全面提升中小学教师整体素质和专业化水平。 三、实施原则 (一)坚持以教师为本、统筹规划、突出重点、按需施训的原则。完善培训机制,创新培训模式,优化培训内容,改进

贵州省十二五产业园区发展规划

贵州省十二五产业园区发展规划 贵州省“十二五”产业园区发展规划为贯彻落实《中共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工业强省战略的决定》(黔党发〔2010〕12号)和《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产业园区发展的意见》(黔府发〔2010〕17号),加快推进产业园区发展,结合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现状和发展环境 我省产业园区建设起步于1992年,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园区建设初见成效,在地方财政投资的带动下,吸引和引导企业资金、社会资金和金融机构融资参与园区建设,园区交通、通信、供水、供气、供电等配套基础设施不断改,安顺市民用航空产业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福泉市新型工业化(磷化工)基地、新添高新技术工业园、小河—孟关装备制造业生态工业园、惠水长田工业园等一批特色产业园区逐步形成。截至2010年10月,全省产业园区累计完成基础设施投资261.1亿元,31个产业园区组建了投资建设开发公司,搭建了产业园区的市场化开发建设、经营和投融资平台。充分发挥产业园区集聚产业发展功能和示范效应,以产业园区为载体,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一大批企业落户产业园区,产业园区发展水平不断提升。到2010年11月底,全省经过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部门认定批准的各类产业园区有64个,其中列入《中国开发区审核公告目录》(2006年版)的15个。2010年全省产业园区完成工业总产值1600亿元左右,入园规模以上企业约900家,园区企业就业人数约27万人。“十二五”,国家实施

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我省大力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和城镇化带动战略,既为全省产业园区建设和发展创造了难得的机遇和条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是当前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全球经济结构加速调整,新能源、新材料、信息、环保、生命科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领域发展迅速。二是国家组织实施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计划,鼓励民间投资和中小企业发展,加快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不断加大对西部地区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三是中央企业加速扩张,东部产业加快转移,区域经济加快发展和区域间合作不断加强,新一轮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推进,区域间产业梯次转移步伐加快。四是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全省以“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域”为主基调,制定了一系列促进产业园区发展的政策措施,内生动力不断增强。 但是,产业园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也很突出,一是园区规划编制工作滞后。全省在建和拟建的100个产业园区中,目前有39个未编制产业发展规划,56个未编制控制性详规,有的园区产业发展规划编制时间较早,已不适应新的发展要求。二是园区规模小,集聚效应不明显。2010年,64个产业园区中,工业总产值100亿元以上的园区仅3个,50亿元到100亿元的园区仅7个,30亿元到50亿元的园区仅9个,其余为30亿元以下的园区。三是还未形成市场化、多元化的基础设施建设融资模式。全省仅31个产业园区组建投资建设开发公司,其他园区未搭建投融资平台,政府投资能力有限,制约了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和对项目的承载能力。四是各地发展不平衡,一些地方园区管理体制机制不完善,权职不明,统计体系不健全。五是我省

贵州省2015-2020行政规划方案

贵州省2015-2020行政规划方案 贵州大力加快城镇化建设步伐,力争到2020年城镇化率达到50%左右,在城镇化进程上努力实现与全国同步。 记者日前从贵州省城镇体系规划(2011-2030年)审查会上了 解到,《贵州省城镇体系规划(2011-2030年)》获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专家组原则性审查通过。专家组认为,《规划》的各项规划意见符合贵州实际,特别是在城乡公共职能和生产职能布局、城乡居民点体系建设、特色城镇化建设、城乡发展和生态保护规划等方面有亮点和创新。 《规划》明确,贵州城镇发展的总体目标是依托贵阳与遵义、以贵安新区为引擎,重点培育贵州中部地区有区域竞争力的规模化、综合型高等级城市作为省域经济发展极核,带动周边城镇集群发展,力争在规划末期建成我国西南地区重要的城镇化地区。在城镇空间布局上,将着重培育贵阳和遵义两个都市圈,使其成为贵州主要的城镇化地区,同时加强安顺、六盘水、毕节(大方)、铜仁、兴义、盘县、都匀、凯里、德江、从江洛贯新城等十个区域中心城市与双核的联动。在城乡公共服务职能布局上,将构建区域服务中心、县级服务中心、乡镇级服务中心和村级服务中心组成的“四级公共

服务职能体系”。除在现有的9个市(州)中心城区设立区域服务中心外,还将铜仁市德江县城、六盘水市盘县县城和黔东南州从江县洛贯新城纳入区域中心体系建设,全省共设立12个区域服务中心。据了解,近几年来,贵州城镇化建设步伐不断加快,承载能力不断增强,2012年全省城镇化率已提高到35%,但城镇化水平仍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也落后于西部地区平均水平。根据《规划》,到“十二五”期末,贵州将力争使全省城镇人口增加至1450万人左右,城镇化率达到41%左右;到2020年城镇化率达到50%左右;到2030年,把城镇化率提高到60%左右。预申请的14个行政区域 01 贵阳市南明区花溪区乌当区白云区云岩区观山湖清镇市息烽市修文县开阳县 02 遵义市汇川区红花岗新蒲区南白区绥阳区 桐梓市 湄潭县余庆县习水县

贵州省“十二五”物联网产业发展规划

关于印发《贵州省“十二五”物联网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 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各县(市、区、特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物联网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具有重要推动作用。为加快推进我省物联网发展,培育和壮大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根据省政府安排,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组织编制了《贵州省“十二五”物联网产业发展规划》。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二〇一二年二月二日 贵州省“十二五”物联网产业发展规划 物联网产业是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新一轮信息技术产业革命的核心驱动力和信息产业领域未来竞争的制高点。加快推进物联网产业发展,提升信息产业核心竞争力,是促进我省“两化”融合发展,实现“工业强省”目标的战略手段,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和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抓手。 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国发〔2010〕32号]和《关于加快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的若干意见》[工信部联信〔2011〕160号]的要求,为加快推进我省物联网产业发展,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新的增长点,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进跨越,现结合我省经济和社会发展实际,制订本规划。规划实施期限为2011年至2015年。 一、发展现状与形势 (一)国内外发展态势 当前,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纷纷把发展物联网作为摆脱金融危机、实现经济复苏和占领全球竞争制高点的重要手段,美、欧及日韩等信息技术能力和信息化程度较高的国家在物联网应用深度、广度以及智能化水平等方面处于领先地位,美国已成为全球物联网应用最广泛的国家,其RFID应用案例占全球59%;欧盟公布了物联网行动计划,将物联网上升至区域战略高度;日本将物联网列为国家重点战略之一;韩国出台了《基于IP的传感网基础设施构建基本规划》,将物联网确定为新增长动力。物联网已成为各国构建经济社会发展新模式和重塑国家长期竞争力的先导领域,从发达国家对物联网的战略布局来看,更侧重于面向更长远的科技突破、生产力改进和生产方式变革。 我国物联网发展也已具备了一定的应用、技术和产业基础,并以建设物联网产业园区、智慧城市建设和应用示范等为标志,形成了物联网发展热潮。2010 年9月8日,国务院审议并原则通过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将物联网作为新兴产业之一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高度,列入国家“十二五”规划。目前我国

贵州省十二五白酒产业发展规划【模板】

附件2: 贵州省“十二五”白酒产业发展规划 白酒产业是我省传统支柱产业,也是我省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白酒产业是拓展群众增收致富和带动城乡就业的 重要渠道,是推动工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抓手,是促进财政 增收的重要来源。为贯彻《中共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 关于实施工业强省战略的决定》(黔党发〔2010〕12号) 精神,进一步落实省委、省政府加快我省白酒产业发展的 要求,结合我省白酒产业实际,特制定本规划。 一、产业现状 (一)“十一五”发展情况 1.发展速度加快 2010年,全省规模以上白酒产量16.04万千升,比2005年增长36.6%;总产值203亿元,比2005年增长269%,工业增加值152亿元,比2005年增长310%,利税130亿元,比2005年增长294%;从业人员2.28万人,比2005年增长44.3%。 2.经济效益明显 2010年,全省规模以上白酒工业占轻工业的比重为36.7%,占全部增加值的比重为12.4%。税金总额40.8亿元,仅次于烟草和煤炭行业;产值利税率57.6%,远高于除烟草外的其他工业行业。

3.品牌竞争力不断提升 贵州茅台酒的国酒品牌地位进一步巩固,茅台集团2010年实现销售收入155亿元,实现利税117亿元。习酒、国台酒、青酒、酒中酒霸酒、百年糊涂酒、金沙窖酒、贵州醇、茅台王子酒、董酒、鸭溪窖酒等一批名酒的美誉度不断提升。 4.产品结构不断改善 我省以茅台为代表的高档白酒所占比重较大,中档白酒所占比例稳步提高。2010年全省白酒工业总产值居全国第3位,销售产值居全国第5位,利税率居全国第1位。主要经济指标在全国同行业中表现良好。 (二)“十二五”发展环境条件 1.有利条件 一是有政策支持。国务院《关于促进西部地区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的意见》中明确提出“进一步增强云南、贵州、四川等地烟草、酒类、茶叶生产加工基地的品牌竞争力”。《国务院关于西部大开发“十一五”规划的批复》明确,支持四川、贵州高档白酒的发展。国家决定,这一系列政策在“十二五”期间将延续执行。在国务院《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2〕2号)明确支持贵州“积极发展特色轻工业。利用赤水河流域资源和技术优势,适度发展名优白酒,确保产品质量,维护品牌声誉,推动建设全国重要的白酒生产基地”。省委、省政府也将出台政策性文件,扶持我省白酒产业加快发展。二是有市场

贵州省十二五节能环保规划

前言 节能环保产业是指为节约能源资源、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提供物质基础和技术保障的产业,是国家加快培育和发展的七个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也是省委、省政府加快培育和发展十六个重点产业之一,涉及节能环保技术装备、产品和服务等,其产业链长,关联度大,吸纳就业能力强,对经济增长拉动作用明显。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是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内在要求,是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2]2号)的具体任务,是推动节能减排,发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战略选择,是加快实施工业强省和城镇化带动战略的迫切需要。为实现节能环保产业快速健康发展,助推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特制定本规划。 本《规划》编制的主要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2008年4月1日实施; 2、《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2009年1月1日实施; 3、《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2003年1月1日实施; 4、《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国发[2010]38号); 5、《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二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

(国发[2012]19号); 6、《贵州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贵州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 7、《中共贵州省委办公厅、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十六个重点产业的通知》(黔党办发[2011]23号); 8、《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若干意见》(黔府发[2011]29号)。 《规划》适用范围:贵州省行政辖区。 《规划》基准年为2010年,规划期为2011年至 2015年。

贵州十二五农业科技发展规划

贵州省“十二五”农业科技发展规划 贵州省科技厅

贵州省“十二五”农业科技发展规划目录 一、“十一五”农业科技发展现状与面临形势 (4) (一)“十一五”贵州农业科技发展现状 (4) (二)“十二五”贵州农业科技面临形势 (11) 二、“十二五”农业科技发展思路 (12) (一)指导思想 (12) (二)基本原则 (12) (三)发展目标 (13) 三、“十二五”农业科技主要任务 (16) (一)动植物新品种选育及育种技术研究 (16) (二)动植物优质、高产、高效、安全、健康生产技术研究 (18) (三)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示范 (18) (四)生态建设与资源利用技术研究 (19) (五)动植物病虫防控与农产品安全技术研究 (20) (六)农产品加工与农机装备技术研究 (21) (七)农业高新技术、基础研究 (22) (八)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 (23) 四、“十二五”农业科技重大专项 (23) (一)特色农业 (23) 1、贵州特色蔬菜种质创新、新品种选育及配套技术研究 (23) 2、贵州特色、精品水果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24) 3、贵州特色经济作物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24)

(二)生态畜牧业 (24) 4、主要畜禽新品种选育及规模健康养殖技术研究与应用 (24) 5、地方特色水产品养殖产业化技术开发与转化 (25) (三)农产品安全 (26) 6、农产品安全控制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 (26) (四)农产品加工及农机装备业 (26) 7、特色农产品加工关键技术和装备技术研究与应用 (26) 8、贵州山地作业小型农机具技术集成与试验示范 (26) (五)农业资源 (27) 9、中低产田土壤改良与循环农业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27) 10、水资源保护与高效利用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27) (六)植物保护 (28) 11、贵州省主要粮经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控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28) (七)种植业 (28) 12、主要粮油作物超级品种选育 (28) 13、主要粮油作物标准化、超高产、机械化、高效栽培技术攻关与示范 (29) (八)高新技术及基础研究 (29) 14、动植物、微生物种质资源评价、利用及转基因育种技术研究 (29) 15、农业信息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 (29) (九)林业及灾害防控 (30) 16、森林资源培育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 (30) 17、农业气候资源利用及气象灾害减灾防灾技术研究与示范 (30) 五、保障措施 (31)

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贵州省十二五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

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贵州省十二五新兴产业发展 规划的通知 【法规类别】机关工作综合规定 【发文字号】黔府办发[2011]17号 【发布部门】贵州省政府 【发布日期】2011.01.30 【实施日期】2011.01.30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P10 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贵州省十二五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 (黔府办发〔2011〕17号) 各自治州、市人民政府,各地区行署,各县(自治县、市、市辖区、特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将《贵州省“十二五”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二〇一一年一月三十日 贵州省“十二五”新兴产业发展规划

贵州省“十二五”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和《中共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工业强省战略的决定》(黔党发〔2010〕12号),加快推进新兴产业发展,结合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概述 “十二五”期间,我省新兴产业重点实施“44321”工程。做大做强新材料、生物技术、先进制造、电子及新一代信息技术四大产业;打造新材料、生物与医药、民用航空、先进制造业四个产业基地;培育新能源、新能源汽车和生产性服务业三大新兴产业;力争在中型涡桨多用途飞机整机制造和新能源汽车整车制造两个方面取得突破;构建一个以贵阳为核心,遵义、安顺为结点的新兴产业带。重点围绕新材料、先进制造、电子及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与医药、节能环保、新能源、新能源汽车、现代服务业等八大产业实施关键技术研发与产业化,预计将实施重点项目246项,投资365亿元。其中:新材料产业实施项目48项,总投资57.4亿元;先进制造业实施项目87项,总投资98.1亿元;电子及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实施项目26项,总投资17.6亿元;生物与医药产业实施项目20项,总投资15.5亿元;节能环保产业实施项目25项,总投资23.7亿元;新能源产业实施项目23项,总投资124.1亿元;新能源汽车产业实施项目9项,总投资26.4亿元;现代服务业实施项目8项,总投资2.4亿元。到2015年,总产值达到500亿元,年均增长率不低于25%。形成产业链长、特色鲜明、创新能力较强的新兴产业格局,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升级,初步把我省建成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 2010年有关统计数据以省统计局发布的最终统计数据为准。 二、发展现状 “十一五”期间,我省以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医疗设备及仪器仪表、医药制造、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