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贵州省推进“十二
- 格式:doc
- 大小:27.00 KB
- 文档页数:3
贵州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公布贵州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现行有效和废止的规范性文件目录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贵州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公布日期】2012.09.26
•【字号】黔建法通[2012]558号
•【施行日期】2012.09.26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法制工作
正文
贵州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公布贵州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现行有效和废止的规范性文件目录的通知
(黔建法通〔2012〕558号)
各市(州)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规划局、城管局、房管局、园林局,省住房城乡建设系统企事业单位:
为推进依法行政,我们对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行政规范性文件进行了清理。
现将《贵州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现行有效的规范性文件目录》、《贵州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废止的规范性文件目录》予以公布,接受社会监督。
附件:1.贵州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现行有效的规范性文件目录
2.贵州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废止的规范性文件目录
贵州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2012年9月26日附件1:
贵州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现行有效的规范性文件目录
附件2:。
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发展改革委关于贵州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贵州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9.12.07•【字号】黔府办发[2009]146号•【施行日期】2009.12.0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发展改革委关于贵州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的通知(黔府办发〔2009〕146号)各自治州、市人民政府,各地区行署,各县(自治县、市、市辖区、特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省发展改革委关于《贵州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十二五”时期,是我省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跨越的关键时期。
科学编制和实施好“十二五”规划,对妥善应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挑战,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各地、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通过客观、深入的分析研究,紧紧围绕“十二五”时期我省面临的发展环境,明确发展目标和战略重点,提出相应的政策方向和重大举措,扎实做好“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充分发挥规划的指导作用,促进全省经济社会长期平稳较快发展。
二○○九年十二月七日贵州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省发展改革委)按照国务院的要求,国家发展改革委于2009年9月28日召开全国“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下发了《关于做好“十二五”规划前期工作的通知》(发改电〔2009〕257号),正式部署启动了全国“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
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的部署和省政府的要求,为做好我省“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制定如下工作方案:一、编制“十二五”规划的重要意义“十二五”时期是我省实现由总体小康向全面小康历史性跨越承前启后的重要时期,是加快我省工业化、城镇化发展的关键时期,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时期,机遇前所未有,挑战也前所未有。
贵州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贵州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贵州省“十二五”建筑节能专项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贵州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贵州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布日期】2012.12.04•【字号】黔建科通[2012]737号•【施行日期】2012.12.0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发展规划正文贵州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贵州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贵州省“十二五”建筑节能专项规划的通知(黔建科通〔2012〕737号)各市(州)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发展和改革委(局):现将《贵州省“十二五”建筑节能专项规划》印发给你们。
请认真贯彻执行。
附件:贵州省“十二五”建筑节能专项规划贵州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贵州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12年12月4日贵州省“十二五”建筑节能专项规划(贵州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贵州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12年12月)目录前言一、现状与形势二、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三、主要任务四、保障措施前言“十一五”以来。
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将节能减排工作作为调结构、促转型、扩内需的重要抓手,不断完善政策措施,加大工作力度,在全省的共同努力下,顺利完成了建筑节能的各项目标任务,有力地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方式的转变。
为完成我省“十二五”建筑节能目标任务,走出贵州特色的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之路,实现贵州“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根据国家、省相关方针、政策,制定《贵州省“十二五”建筑节能专项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编制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3.《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4.《民用建筑节能条例》5.《“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国发[2011]26号)6.《“十二五”建筑节能专项规划》7.《贵州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贵州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8、《贵州省“十二五”发展循环经济和节能减排专项规划》9、《贵州省“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规划》适用范围:贵州省《规划》时限:2011-2015年,《规划》编制基准年为2010年《规划》是未来五年指导我省建筑节能工作的总体蓝图和行动纲领。
贵州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印发贵州省深入开展建设工程施工安全和城镇燃气安全专项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贵州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公布日期】2014.07.28•【字号】•【施行日期】2014.07.2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建筑市场监管正文贵州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印发贵州省深入开展建设工程施工安全和城镇燃气安全专项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省交通运输厅、省水利厅、国家能源局贵州监管办,各市(州)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城市管理局,贵安新区规划建设管理局,仁怀市、威宁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城市管理局,贵州建工集团有限公司、中铁五局(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建筑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贵州总部、中国水利水电第九工程局有限公司、七冶建设有限公司,各有关单位:为认真贯彻7月17日全国安全生产视频会议和7月22日省安委会全体成员单位会议精神,全面开展安全生产“六打六治”专项行动,从源头加强建设工程施工安全和城镇燃气安全监督管理,我厅决定组织开展专项行动,打击和整治建设工程无资质施工、层层转包、违法分包等违法违规行为,打击销售掺混二甲醚的违规经营行为,整治危害城镇燃气安全的违规行为,并制定了《贵州省深入开展建设工程施工安全和城镇燃气安全专项行动实施方案》,现印发给你们,请各地、各单位遵照执行。
请省交通运输厅、省水利厅、国家能源局贵州监管办按照省安委会全体成员单位会议要求,参照本实施方案,分别制定相应的专项行动方案,并组织实施。
附件:《贵州省深入开展建设工程施工安全和城镇燃气专项行动实施方案》贵州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2014年7月28日附件:贵州省深入开展建设工程施工安全和城镇燃气专项行动实施方案为认真贯彻7月17日全国安全生产视频会议和7月22日省安委会全体成员单位会议精神,从源头加强建设工程施工安全和城镇燃气安全监督管理,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通过深入开展打击和整治建设工程无资质施工、层层转包、违法分包等违法违规行为的专项行动(以下简称专项行动),进一步落实企业的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查大隐患防大事故,从源头加强安全监管,预防安全事故发生,促进全省建设工程和城镇燃气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
贵州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贵州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实行有偿使用费的实施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贵州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贵州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公布日期】2018.08.01•【字号】黔发改收费〔2018〕987号•【施行日期】2018.08.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财政其他规定正文贵州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贵州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实行有偿使用费的实施意见黔发改收费〔2018〕987号各市(州)发展和改革委、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贵安新区经济发展局、规划建设局,仁怀市发展和改革局、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威宁县发展和改革局、威宁县城乡和建设局、城乡规划局:为贯彻落实《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实行有偿使用制度的指导意见》(发改价格〔2015〕2754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的通知》(黔府办函〔2017〕98号)要求,结合我省实际,现将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实行有偿使用费有关事项提出意见如下:一、建立主要由市场形成价格的机制(一)根据《贵州省定价目录(2018年版)》及相关要求,目前,我省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有偿使用费实行市场调节价,入廊费和日常维护费标准由管廊建设运营单位与入廊管线单位遵循公平合理、诚实信用的原则协商制定,定期调整。
(二)具备协商定价条件的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由供需双方按照市场化原则平等协商,签订协议,确定管廊有偿使用费标准及付费方式、计费周期等有关事项。
供需双方可委托第三方机构对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运营服务质量、资金使用效率等情况进行综合评估,评估结果作为协商制定和调整有偿使用费标准的参考依据。
(三)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运营单位与入廊管线单位协商确定有偿使用费标准,不能取得一致意见时,由当地人民政府组织价格、住房城乡建设、城乡规划等主管部门通过开展成本调查、专家论证、委托第三方机构评估等形式进行协调落实。
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关于加快建筑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若干意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19.10.24•【字号】黔府办函〔2019〕112号•【施行日期】2019.10.2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建筑节能与科技正文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关于加快建筑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若干意见的通知黔府办函〔2019〕112号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贵安新区管委会,各县(市、区、特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关于加快建筑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19年10月24日(此件公开发布)关于加快建筑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建筑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近年来,我省建筑业快速发展,建造能力不断增强,产业规模、企业实力不断提升,但建筑业整体发展水平仍然不高,工程建设组织方式、企业核心竞争力、监管体制机制、建筑科技创新等方面还存在很多不足。
为加快我省建筑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提出如下意见。
一、进一步营造良好发展环境规范保证金管理,严禁新设保证金,建筑领域工程建设项目逐步实现各类保函和工程保证保险替代保证金,工程项目竣工前,已缴纳履约保证金的,建设单位不得同时预留工程质量保证金,减轻企业负担。
开展安全生产责任保险制度试点,切实发挥保险机构参与风险评估管控和事故预防功能。
推行施工过程结算制,加强建设工程价款结算管理,强化工程款支付担保。
加大对建筑业工程项目招投标领域营商环境专项整治。
规范建设单位履约,严格合同履约监管,未按合同约定完成工程款结算的,工程不得交付使用,有关部门不予办理权属登记,并将恶意拖欠工程款记入信用记录,实施信用联合惩戒。
建立贵州省建筑业重点培育企业动态管理制度,采取“政策直通车”“服务专员”“一对一”等形式送政策上门。
贵州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印发《贵州省房地产开发企业资质管理规定实施细则》的通知(2011年修订) 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贵州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公布日期】2011.05.16•【字号】黔建房通[2011]235号•【施行日期】2011.05.2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房地产市场监管正文贵州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印发《贵州省房地产开发企业资质管理规定实施细则》的通知(黔建房通〔2011〕235号)各市(州、地)、县(市、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房管局)、各房地产开发企业:为切实解决房地产开发企业资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按照省委、省政府开展“三个建设年”和“四帮四促”活动的要求,进一步做好简政放权,我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城市房地产开发经营管理条例》、《贵州省城镇房地产开发经营管理条例》、《房地产开发企业资质管理规定》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省实际,对《贵州省<房地产开发企业资质管理规定>实施细则》进行了修订,现将修订后的《贵州省<房地产开发企业资质管理规定>实施细则》下发给你们,请各地认真遵照执行。
黔建房通〔2007〕558号文同时废止。
各地在执行过程中如有问题,请与我厅房地产市场监管处联系。
联系人:王屹联系电话:************附件:贵州省《房地产开发企业资质管理规定》实施细则二〇一一年五月十六日贵州省《房地产开发企业资质管理规定》实施细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房地产开发企业资质管理工作,规范房地产开发企业经营行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开展“三个建设年”活动的精神,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城市房地产开发经营管理条例》、《贵州省城镇房地产开发经营管理条例》、《房地产开发企业资质管理规定》,结合我省实际,重新修定本实施细则(下简称《细则》)。
第二条本《细则》所称房地产开发企业是指依法设立、具有企业法人资格的经济实体。
房地产开发企业名称应当体现房地产行业特点。
贵州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印发《贵州省住房城乡建设系统文明执法规范》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贵州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公布日期】2013.10.10•【字号】黔建法发[2013]541号•【施行日期】2013.11.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住房改革与发展正文贵州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印发《贵州省住房城乡建设系统文明执法规范》的通知(黔建法发〔2013〕541号)各市(州)和仁怀市、威宁县住房城乡建设局、规划局、城管局、房管局、园林绿化局、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贵安新区建设规划管理局,黔东南州旅游发展和风景名胜管理局,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管理机构,厅机关各处室、各附属事业单位:现将《贵州省住房城乡建设系统文明执法规范》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贵州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2013年10月10日贵州省住房城乡建设系统文明执法规范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贵州省住房城乡建设行政执法行为,提高执法人员依法行政能力和文明执法水平,树立执法队伍严格、规范、文明执法的社会形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贵州省行政执法责任制与评议考核规定》等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贵州省住房城乡建设文明执法规范,是指省住房城乡建设系统各级执法机关及其执法人员在履行法定职责过程中所应当遵循的行为、仪表和语言准则。
贵州省住房城乡建设系统各级执法机关及其执法人员从事行政检查、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强制等执法活动,应当遵守本规范。
第三条执法工作应当符合合法行政、合理行政、程序正当、高效便民、诚实守信、权责统一的基本要求,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法治原则,坚持处罚与教育、管理与疏导、执法与服务相结合,严格、规范、文明执法,自觉接受社会监督。
第四条省住房城乡建设系统各级执法机关及其执法人员应当牢固树立以人为本、依法行政、执法为民的思想,文明执法,柔性执法,主动服务,坚决杜绝粗暴执法和随意执法行为。
贵州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印发贵州省建设工程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实施细则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贵州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公布日期】2009.08.05•【字号】黔建施通[2009]351号•【施行日期】2009.08.0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公安综合规定正文贵州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印发贵州省建设工程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实施细则的通知(黔建施通〔2009〕351号)各市(州、地)建设局,各有关单位:为了建立健全我省建设工程安全生产事故隐患和重大危险源排查治理长效机制,强化建筑施工企业和监管部门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加强事故隐患监督管理,防止和减少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贵州省安全生产管理条例》、《贵州省建筑市场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我厅制定了《贵州省建设工程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实施细则》,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件:1.贵州省建设工程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实施细则2.贵州省建设工程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报表(略)二○○九年八月五日贵州省建设工程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实施细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建立健全我省建设工程安全生产事故隐患和重大危险源排查治理长效机制,强化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和监管部门监管责任,加强事故隐患监督管理,防止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贵州省安全生产管理条例》、《贵州省建筑市场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在我省从事建筑活动以及实施监督管理的,应当遵守本实施细则。
法律、法规对建设工程安全生产事故隐患和重大危险源排查治理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三条本规定所称建设工程安全生产事故隐患和重大危险源(以下简称事故隐患),是指因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建设工程施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
贵州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贵州省推进“十二五”城市绿色照明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贵州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贵州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布日期】2012.05.18•【字号】黔建城通[2012]249号•【施行日期】2012.05.1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市建设正文贵州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贵州省推进“十二五”城市绿色照明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黔建城通〔2012〕249号)各市(州)住房城乡建设局、城管局、发展改革委:为推进“十二五”时期我省城市绿色照明工作,提高城市照明节能管理水平,现将《贵州省推进“十二五”城市绿色照明工作指导意见》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各地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附件:贵州省推进“十二五”城市绿色照明工作指导意见为推进“十二五”时期我省城市绿色照明工作,提高城市照明节能管理水平,根据《全国城市绿色照明“十二五”规划纲要》,现就推进我省“十二五”城市绿色照明工作提出如下指导意见:一、我省城市照明工作的发展和现状随着我省城镇化进程和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各地逐步淘汰低效能照明产品,积极推广和使用高效节能的照明产品和技术,城市照明建设管理工作也取得了长足进步。
截止2011年底,全省九个市(州)共有城市照明设施38.4万盏,总功率达8.5万千瓦。
城市照明工作的发展有力地提高了各城市的夜晚环境质量,美化了城市形象,促进了地方经济繁荣。
但是,由于经济基础薄弱,地区发展不均衡,我省城市照明工作仍存在诸多问题:一是基础设施陈旧,低效高能耗的照明设施仍然存在。
一些地方还在使用汞灯、白炽灯、低压钠灯等光源,强力探照灯、大功率投光灯以及多光源无控光器的低效照明灯具在城市照明中仍然存在。
二是除少数城市外,绝大多数地方尚未编制城市照明专项规划或绿色照明规划,城市照明项目建设缺乏指导性和连续性,对照明节能不能形成统一认识,执行标准不一。
贵州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贵州省推进“十二五”城市绿色照明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
【法规类别】城市规划与开发建设
【发文字号】黔建城通[2012]249号
【发布部门】贵州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贵州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发布日期】2012.05.18
【实施日期】2012.05.18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P10
贵州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贵州省推进“十二五”城市绿色照明
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
(黔建城通〔2012〕249号)
各市(州)住房城乡建设局、城管局、发展改革委:
为推进“十二五”时期我省城市绿色照明工作,提高城市照明节能管理水平,现将《贵州省推进“十二五”城市绿色照明工作指导意见》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各地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附件:
贵州省推进“十二五”城市绿色照明工作指导意见
为推进“十二五”时期我省城市绿色照明工作,提高城市照明节能管理水平,根据《全国城市绿色照明“十二五”规划纲要》,现就推进我省“十二五”城市绿色照明工作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我省城市照明工作的发展和现状
随着我省城镇化进程和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各地逐步淘汰低效能照明产品,积极推广和使用高效节能的照明产品和技术,城市照明建设管理工作也取得了长足进步。
截止2011年底,全省九个市(州)共有城市照明设施38.4万盏,总功率达8.5万千瓦。
城市照明工作的发展有力地提高了各城市的夜晚环境质量,美化了城市形象,促进了地方经济繁荣。
但是,由于经济基础薄弱,地区发展不均衡,我省城市照明工作仍存在诸多问题:一是基础设施陈旧,低效高能耗的照明设施仍然存在。
一些地方还在使用汞灯、白炽灯、低压钠灯等光源,强力探照灯、大功率投光灯以及多光源无控光器的低效照明灯具在城市照明中仍然存在。
二是除少数城市外,绝大多数地方尚未编制城市照明专项规划或绿色照明规划,城市照明项目建设缺乏指导性和连续性,对照明节能不能形成统一认识,执行标准不一。
三是城市照明工程建设缺乏有效监管,部分地方的城市照明工程项目设计方案未进行专业论证,施工队伍选择把关不严。
有些项目在施工阶段随意变更设计,影响了节能标准的执行。
四是由于管理体制和经费投入不一,各地城市照明管理水平存在较大差异,节能示范工程效果参差不齐。
部分城市专业技术人员较为缺乏,照明设施监控系统建设滞后,照明节能工作未能切实有效开展。
二、推进城市绿色照明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一)推进城市绿色照明工作,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客观需要。
城市绿色照明是指通过科学的照明规划和设计,采用节能、环保、安全和性能稳定的照明产品,实施高效的运行维护与管理,提升城市的品质,创造
安全、舒适、经济、健康的城市夜环境,体现现代文明的照明。
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以及省委、省政府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重大战略部署的客观需要。
(二)推进城市绿色照明工作,是改善电力负荷紧张状况的重要途径。
虽然我省电力工业发展迅速,但是电力供应不足和用电效率低的状况依然存在。
推进城市绿色照明工作是通过终端节电技术改善电力负荷紧张状况的重要途径。
(三)推进城市绿色照明工作,是城镇化快速发展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现实需要。
适应城市社会生活和经济发展的需要,推进城市绿色照明,促进城市照明节能,提升城市照明品质是城市照明工作的核心。
优先发展功能照明,合理设置景观照明,稳步提高照明能效水平,有效推进城市绿色照明发展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
(四)推进城市绿色照明工作,是适应节能减排新形势的迫切要求。
从我省目前情况看,城市绿色照明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城市绿色照明发展的体制机制还不完善,存在诸多薄弱环节。
城市照明管理方式还比较粗放,缺少精细化管理,公共服务水平还比较低,对城市照明质量和节能缺乏有效监管,不能适应节能减排新形势的要求。
(五)推进城市绿色照明工作,是支持我省工业化发展的必然要求。
“十二五”时期,国家下达我省的节能目标为2015年单位生产总值能耗比2010年降低15%,省委、省政府确定了“十二五”期间重点实施“工业强省”和“城镇化带动”两大战略,推进城市绿色照明节能,可以为我省工业化发展腾出一定的能耗空间。
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构建绿色生态与健康文明的城市照明环境为目标,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