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车辙剂对沥青混合料性能影响
- 格式:doc
- 大小:25.50 KB
- 文档页数:3
不同细集料对沥青混合料抗车辙性能的影响研究摘要: 细集料在沥青混合料中占有重要比例,不同细集料的应用对于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有着较大的影响,通过采用不同类型的细集料对沥青混合料抗车辙性能进行试验研究,以及对细集料在沥青混合料骨架的形成的做出分析,同时对骨架密实型矿料设计方法提出意见。
关键词: 沥青混合料;细集料;颗粒级配;骨架;车辙abstract: fine aggregate in asphalt mixture holds an important proportion, different fine aggregate application for asphalt mixture with properties of road has great influence, by the use of the different types of fine aggregate of asphalt mixture anti-rutting properties are studied, and the fine aggregate in asphalt mixture formation of a skeleton of analysis, and the skeleton type is mine materials design method comments.keywords: asphalt mixture; fine aggregate; grain composition; skeleton; rut中图分类号:tv442+.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 前言贵州省地处中国西南部,常年多雨,气候不稳定,灾害性天气较多,夏季最高气温达35℃,沥青路面表层最高温度甚至达65℃,特别是贵州省遵义至毕节段交通呈现重型化,从通车数年的几条重交通高速公路来看,高温车辙是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的主要病害之一。
B34T2614-道路用PR抗车辙剂沥青混凝土应用技术规范摘要本文旨在提供道路用PR抗车辙剂沥青混凝土的应用技术规范,以确保沥青混凝土路面的耐久性和稳定性。
1. 引言沥青混凝土是道路建设中常用的材料,但传统的沥青混凝土存在车辙问题。
PR抗车辙剂的引入,可以有效改善这一问题,提高路面的承载能力和耐久性。
2. 术语定义2.1 PR抗车辙剂一种用于改善沥青混凝土性能的添加剂,能够提高其抗变形能力和耐久性。
2.2 沥青混凝土由沥青、骨料和填料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复合材料,用于道路面层的铺设。
3. 材料要求3.1 沥青应选择符合国家标准的沥青材料。
3.2 骨料骨料应具有良好的硬度和耐磨性。
3.3 PR抗车辙剂应选择质量稳定、性能优良的PR抗车辙剂。
4. 配合比设计4.1 配合比原则根据道路等级和交通量确定沥青混凝土的配合比。
4.2 配合比计算按照相关规范进行沥青和骨料的配合比计算。
4.3 PR抗车辙剂添加量根据沥青混凝土的性能要求和PR抗车辙剂的性能确定添加量。
5. 施工工艺5.1 施工准备确保施工设备和材料符合要求。
5.2 混合料拌合按照设计配合比进行混合料拌合。
5.3 运输与摊铺确保混合料在运输和摊铺过程中不发生离析。
5.4 压实采用合适的压实设备和方法,确保沥青混凝土达到设计压实度。
6. 质量控制6.1 原材料检验对沥青、骨料和PR抗车辙剂进行质量检验。
6.2 混合料性能检验检测混合料的马歇尔稳定度、流值等性能指标。
6.3 施工过程监控对施工过程中的温度、压实度等关键指标进行监控。
7. 安全与环保7.1 安全措施遵守施工现场的安全规程。
7.2 环境保护采取措施减少施工过程中的噪音和扬尘。
8. 维护与管理8.1 定期检查对道路面层进行定期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问题。
8.2 维护保养根据路面状况进行必要的维护保养工作。
9. 结论通过严格遵循B34T2614-道路用PR抗车辙剂沥青混凝土应用技术规范,可以有效提高道路的耐久性和稳定性,延长道路的使用寿命。
沥青混合料抗车辙剂在重载交通改造工程中的应用作者:魏征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年第14期摘要:结合抗车辙剂的试验分析和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介绍了沥青混合料抗车辙剂的作用机理和应用效果,提出相应的施工控制措施。
关键词:沥青混合料抗车辙剂、车辙、中面层、施工工艺、马歇尔试验中图分类号:TU535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泥岗路位于深圳市北环快速和南环快速的腹心地段,是深圳市东西方向最主要的交通动脉,承担着深圳市90%以上的大型货车交通任务。
近75%以上的大型货厢车均经该路进入香港,据深圳市交管部门统计,该路段高峰期日交通流量达25万次左右,其中货车占80%以上。
该路段最初为24cm厚水泥混凝土路面,后经多次维修并加铺沥青面层,由于交通量大,重载比例大,该路段沥青加铺层出现大面积的损坏,车辙拥抱非常严重,最大车辙深度达14cm,严重威胁行车安全。
2006年3月再次进行大修,设计方案为全部铲除原有沥青加铺层,并在原有水泥路面铣刨的基础上满铺玻纤格栅,加铺6cm改性AC-20+4cmSMA-13沥青面层,调平层采用AC-30I。
大量文献表明,就沥青路面而言,通常面层表面下5~10cm是产生车辙的主要区域,这一区域正好位于中面层。
另外,SHRP的研究成果认为:沥青路面内部温度比表面温度还高,沥青面层下2cm处是路面温度最高的地方。
因此,如何提高路面的抗重载能力和高温稳定性,是重载交通路段设计中面临的主要课题。
经试验,泥岗路改造工程中在中面层AC-20沥青混合料中采用外加抗车辙剂改性的方式进行改性,提高中面层的抗车辙能力。
1、沥青混合料抗车辙剂的作用机理抗车辙剂外观为黑色颗粒,其基本特性见表:车辙王抗车辙剂的特性其作用机理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一是集料增粘作用。
抗车辙剂拌和时首先与集料干拌,部分熔融于集料表面,提高了集料的粘结性,相当于对集料进行了预改性;二是沥青改性作用。
抗车辙剂在湿拌和运输过程中,部分溶解或溶胀于沥青中,形成胶结作用,从而达到提高软化点温度、增加粘度、降低热敏性等沥青改性的作用;三是纤维加筋作用。
交通世界TRANSPOWORLD收稿日期:2018-05-18作者简介:刘勇(1972—),男,甘肃通渭人,工程师,研究方向为公路工程建设与养护管理。
沥青路面车辙病害及抗车辙剂的作用机理刘勇(甘肃省定西市通渭县县乡公路管理局,甘肃定西743000)摘要:在介绍车辙病害的形成原因及类型的基础上,阐述了抗车辙剂的概念、特点和作用机理,探讨了抗车辙剂在沥青路面中的应用效果,包括降低高温车辙病害、降低低温车辙病害、降低水蚀车辙病害等,以促进抗车辙剂科学、合理的应用。
关键词:沥青路面;车辙;抗车辙剂;作用机理中图分类号:U416.217文献标识码:B0引言影响公路使用年限的因素很多,其中以公路车辙最为常见。
车辙病害对公路的安全性、舒适性、使用年限均有很大影响,如若不及时治理,可能会导致较为严重的经济损失甚至人员伤亡。
当前,针对沥青路面的车辙病害,省内多是使用抗车辙剂进行处理,通过抗车辙剂有效改变沥青混合材料的性能,增加其密度及抗压能力,从而减轻车辙病害。
定西市通渭至榜罗二级公路路面施工通过添加抗车辙剂等措施有效消除车辙病害,结合具体实例论述如下。
1车辙病害的形成原因及类型1.1车辙病害形成原因车辙是沥青路面中最为常见的一种公路病害,车辙病害较为严重时会影响公路的使用情况,例如:影响行车舒适度、引起安全隐患、造成公路损坏等。
引起车辙病害的原因有很多。
一是随着甘肃社会经济发展及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使公路的车流量日益增多,沥青路面的承重能力有限,数量庞大的交通流量在日积月累中造成沥青路面的车辙病害。
二是公路在使用一段时间后,会产生纵向裂纹,道路排水设施的欠缺使得雨水顺着纵向裂纹向路面下方深入,加重了路面车辙病害。
三是受沥青混合材料自身性质影响,沥青路面都是黑色,其吸热能力较强,在温度较高时会吸收大量的热量,温度过高改变了沥青混合材料的性能,因而在行车时就容易出现车辙。
四是周边环境以及施工等因素影响,如公路施工之前路面的土质,沥青材料与土壤的混合比例,路面排水设计,公路的压实程度以及公路质量是否符合标准等多方因素。
【不得不看】抗车辙剂参数,抗车辙剂性能,抗车辙剂价格一、产品简介【不得不看】抗车辙剂参数,抗车辙剂性能,抗车辙剂价格;FY 系列抗车辙剂是由我司联合武汉理工、长安大学等国内知名高等院校科研机构所研发而成,是由多种精制高分子聚合物复合而成的沥青混合料添加剂,主要成分为PE 材料,它通过表面的增粘、加筋、填充以及沥青、弹性恢复等多重作用而大幅提高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并对混合料的水稳定性和低温抗裂性也有较大改善和增强。
二、主要性能指标三、应用比例FY 抗车辙剂推荐掺量为沥青混合料质量的0.3%~0.5%,即每吨沥青混合料中掺3~5KG。
用于道路则一般掺0.35~0.4%,即每吨沥青混合料中掺3.5~4KG 即可。
交通量特大、重型车辆特多等特殊路段可掺0.6%以上。
在任何掺量下均不改变沥青混合料的级配,低掺量时(0.3%~0.5%)维持最佳油石比不变;高掺量时(>0.5%),最佳油石比需适当上调0.1~0.2%。
四、FY-K1抗车辙剂沥青混合料试验结果1、高温车辙性能沥青混合料类型60℃动稳定度(次/mm)最终变形(mm)动稳定度规范要求AC-202412 2.471≥2800(夏炎热区)AC-20+0.3%FY-K1抗车辙剂68180.973AC-20+0.5%FY-K1抗车辙剂128360.724备注:规范要求是指须满足《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程》(JTG F40-2006)的质量要求。
指标外观粒径(mm)密度(g/cm3)软化点(℃)熔融指数(g/10min)数值黑色颗粒≤40.91~0.98130~1506~10通过上表可以看出,掺加FY-K1沥青混合料添加剂后,抗车辙性能显著提高。
可以保守地说,存在规律:对于常规的重交沥青面层,在低掺量(0.3%),60℃,0.7MPa的动稳定度可提高到6000次/mm以上;掺量为0.5%,60℃,0.7MPa 的动稳定度可达到9000次/mm以上。
2、抗水损坏性能沥青混合料类型冻融前劈裂强度(MPa)冻融后劈裂强度(MPa)TSR(%)TSR规范要求AC-20 1.000.8080≥80%(潮湿区)AC-20+0.3%FY-K1抗车辙剂 1.30 1.1890AC-20+0.5%FY-K1抗车辙剂 1.50 1.3891通过对比可以看出,掺加FY-K1沥青混合料添加剂后,劈裂强度绝对值和冻融劈裂残留强度比TSR都有较大的提高。
抗车辙剂产品规格10【最新版】目录1.抗车辙剂产品概述2.抗车辙剂产品规格3.抗车辙剂的应用领域4.抗车辙剂的性能特点5.抗车辙剂的发展前景正文1.抗车辙剂产品概述抗车辙剂,又称防车辙剂,是一种应用于道路、桥梁等建筑工程中的高性能改性材料。
其主要功能是提高道路的耐磨、抗车辙性能,延长道路使用寿命,降低道路维护成本。
2.抗车辙剂产品规格本文所提供的抗车辙剂产品规格为 10。
该规格的抗车辙剂具有以下特点:- 形状:颗粒状- 颜色:黑色- 粒径:1-3mm- 密度:1.2g/cm- 熔点:120-130℃- 抗压强度:>200MPa- 耐磨性能:≤0.1g/cm3.抗车辙剂的应用领域抗车辙剂广泛应用于以下领域:- 道路工程:高速公路、城市快速路、市政道路等- 桥梁工程:桥梁面层、桥面铺装等- 机场跑道:机场跑道、停机坪等- 港口码头:堆场、泊位等4.抗车辙剂的性能特点抗车辙剂具有以下性能特点:- 优异的耐磨性能:抗车辙剂能显著提高道路的耐磨性能,减少道路磨损,延长道路使用寿命。
- 良好的抗车辙性能:抗车辙剂可以有效减缓车辙的形成,提高道路的抗车辙性能。
- 良好的抗老化性能:抗车辙剂具有较强的抗紫外线、抗老化性能,保证道路长期使用不变质。
- 良好的抗渗性能:抗车辙剂能有效阻止水分渗透,提高道路的抗渗性能。
- 良好的粘结性能:抗车辙剂与沥青具有良好的相容性,保证材料与沥青混合料的粘结性能。
5.抗车辙剂的发展前景随着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快速发展,道路工程对抗车辙剂的需求量逐年增加。
抗车辙剂在提高道路性能、延长道路使用寿命方面具有显著效果,因此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中粒式抗车辙剂沥青砼AC-20C性能研究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汽车拥有量的迅速扩大,汽车的轴重和载重越来越大,大车流量和重载荷对沥青路面的要求也逐渐提高,本文则主要探讨了重交通下沥青中面层AC-20C的性能研究.关键词:AC-20C;沥青砼路面;抗车辙剂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along with the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rapid expansion of car ownership, the axle load and load of car is more and more big, big and heavy traffic load on demand of the asphalt pavement is gradually improve, this paper is mainly discussed the heavy traffic in the asphalt road surface AC-20 C to study the performance of.Keywords: AC-20 C; Asphalt concrete pavements; Anti-rutting agent深圳市宝安区松福大道市政工程位于深圳市宝安区西北部,道路起于福永的福海大道,途径沙井、松岗,终点与公明北环相接,全长18.05km。
松福大道路面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设计,路面中面层采用中粒式抗车辙剂沥青混凝土AC-20C.一原材料本次配合比设计沥青采用东莞泰和生产埃索重交沥青AH-70#,集料为深圳芙蓉尾石场花岗岩,矿粉为惠州博罗县公庄镇天利石粉厂生产,采用碱性石料石灰岩加工成。
原材料试验结果见表一至表六.表一AH-70#沥青技术要求表二粗集料10-20mm技术要求表三粗集料5-10mm技术要求表四细集料0-5mm技术要求表五矿粉技术要求表六抗车辙剂技术要求检测项目设计指标实测熔融指数g/10min ≮0.5 0.8吸水率% ≯2 0.9二混合料级配见表七图一表七AC-20C沥青混合料级配图一AC-20C矿料级配曲线图三确定最佳油石比按级配称取矿料,采用五种油石比,在145℃双面击实75次成型马歇尔试件,计算各组试件密度、空隙率、矿料间隙率、沥青饱和度,最后将成型的试件进行马歇尔稳定度试验.试验结果列于表八.表八沥青混合料马歇尔试验结果根据马歇尔试验及计算结果,分别绘制密度、稳定度、流值、空隙率、矿料间隙率、沥青饱和度和空隙率与油石比关系曲线,见图二,可以得出最大密度、最大稳定度、空隙率中值、沥青饱和度范围的中值对应的四个油石比4.0%、4.3%、4.6%、4.0%,平均值4.23%就是最佳油石比的初值OAC1.用图解法求出各项指标都符合的油石比范围4.1%-4.8%,中值4.45,即最佳沥青量中值OAC2,可得最佳油石比OAC=(OAC1+OAC2)/2=4.34%,故取最佳油石比为4.3%,在最佳油石比下马歇尔试验结果(见表九),结果均符合设计要求.表九最佳油石比下马歇尔试验结果图二稳定度、毛体积密度、沥青饱和度、矿料间隙率、空隙率、流值与油石比的关系四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试验研究因考虑松福大道为深圳市西部主干道,车流量大,为改善沥青混凝土路面性能,在中面层中加0.4%抗车辙剂(以沥青混合料重量计), 设计要求60℃动稳定度次≥5000次/mm.抗车辙剂作用:1.集料增粘作用,抗车辙剂拌和时首先与集料干拌,部分熔融于集料表面,提高了集料的粘结性,相当于对集料进行了预改性; 2.沥青改性作用,抗车辙剂在湿拌和运输过程中,部分溶解或溶胀于沥青中,形成胶结作用,从而达到提高软化点温度、增加粘度、降低热敏性等沥青改性的作用; 3.纤维加筋作用,聚合物形成的微结晶区具有相当的劲度,在拌和过程中部分拉丝成塑料纤维,在集料骨架内搭桥交联而形成纤维加筋作用; 4.变形恢复作用,抗车辙剂的弹性成分在较高温度时具有使路面的变形部分弹性恢复的功能,因而降低了成型沥青路面的永久变形。
沥青混凝土路面混合料抗车辙添加剂对比应用作者:宋惠芬来源:《商品与质量·学术观察》2014年第01期摘要:随着我国加大基础建设投入的步伐越来越大,我国的高速公路建设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是随之而来的运输车辆超载问题一直影响着公路建设的质量,超载问题已经成为了我国公路管理中的主要问题,我们不可能把超载问题完全解决,所以就要在公路质量上进行提高。
传统的沥青材料,很容易因超载问题被破坏,超载车辆的轮迹可以造成路面沥青边薄,使路基的面层结构遭到破坏,在加上雨季车辙积水的原因直接造成了路面抗滑能力的下降。
关键词:性能应用抗车辙引言:目前我们常用的材料为SBS改性沥青,它的抗车辙力要大于改性沥青3-4倍,比基质沥青高10倍。
我们在以往的施工中对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方面的研究突破不大,很难将沥青层力学的功能与施工技术难以有效结合,这就造成了沥青混凝土路面层发生车辙和抗滑性低下的主要原因,所以我们要加大掺合材料的研究,充分发挥各种材料的潜能,做到最大缓解因路面使用而造成的路面质量问题。
一、SEAM 沥青混合料SEAM在常温下为黑色颗粒、便于运输和储存。
在加入到沥青混合料中很容易融化,如果再加热过程中添加烟雾抑制剂就不会产生硫化氢和二氧化硫等物质,同时添加内部的硫磺质量和拌和料的整体质量,在拌和料外观上SEAM拌和料不会出现返油现象,这就表明它自身的抗油性得到明显提高,同时路面上出现横向裂纹的情况会得到有效缓解,使道路的使用寿命和维修概率都得到良好的改善。
如果再骨料质量较差的混凝土中添加SEAM混合料就会对沥青路面起到良好的补强作用,尤其在因超载破坏路面地段,这一点能起到很好的效果。
如果是在施工中需要注意的是对路面中、下层的高温稳定性控制。
一旦控制达不到要求时会在路面出现破坏现象,这是加入SEAM沥青混合料就会缓解这一问题,同时SEAM可以代替30%左右的沥青用量,这对工程建设中成本的降低起到很好的作用,能做到满足交通功能的同时,减少建设资金的投入。
抗车辙剂对沥青混合料性能影响
摘 要:抗车辙剂在沥青混合料路面建设中已经得到推广应用,具有提高沥
青混凝土模量的作用。文章就现在品种繁多的抗车辙剂的作用机理进行分析,利
用室内试验的方法,取工程中拟采用的添加PR型抗车辙剂沥青混合料同普遍使
用的SBS改性沥青混合料及基质沥青混合料作高温稳定性对比,总结试验结论,
说明抗车辙剂对减缓车辙的产生和提高路面耐久性的作用。
关键词:抗车辙剂;沥青混合料;路用性;指标
高速公路的建设,为行车提供了很好的交通环境,提高了通行效率,加
快了经济的发展。建成运营中的高速公路,由于通行车辆超载和流量大等因素影
响,往往没有达到设计的使用年限就会出现各种的路面病害。其中货车通行量大
的路段主要产生车辙,使行车舒适性和安全性降低,需要路面养护或者大、中修,
提高了运营成本。针对这一问题,国内外进行了深入研究。通过分析沥青混合料
的性能,主要因为混合料的模量低,提出高模量沥青混凝土(主要是掺加抗车辙
剂提高模量)。通过ANSYS软件模拟分析,得出车辙产生的部位主要集中在中
面层。
为减缓车辙早期出现,延长路面使用寿命,主要采用添加抗车辙剂的做法来
提高混合料的模量,增加高温稳定性。所使用的车辙剂主要有PR PLASTS抗车
辙剂、PE 抗车辙剂、车辙王、橡塑复合型抗车辙剂CaR等。PR PLASTS抗车
辙剂在国内推广较早,应用案例较多,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 抗车辙剂的作用机理
对于抗车辙剂作用机理,不同类型稍有差异。主要可概括为在沥青混合料中
的增强填充、纤维加筋、增黏胶结、沥青改性和弹性恢复作用,从而提高沥青混
合料高温稳定性而不影响其他路用性能。
①增强填充作用:抗车辙剂都是以颗粒形状存在,当拌和混合料中途加入,
颗粒表面融化,粘结在矿料表面。颗粒内部软化,还以颗粒存在,通过施工过程,
软化后的添加剂颗粒通过塑性变形,很好的填充嵌挤到级配骨架的空隙中,提高
了密实度,增大矿料间的粘结面积,增强混合料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使混合料力
学性能得到优化,提高了混合料抵抗荷载及抗车辙的能力。
②纤维加筋作用:沥青混合料中融化粘结,形成空间网状结构,类似加入纤
维。将矿料颗粒紧固在一起,起到加筋作用,提高混合料整体强度。
③增黏胶结作用:车辙剂在混合料拌和过程中加入,部分融化包裹在矿料颗
粒表面。由于其冷却后具有较高黏结性能,使矿料之间的胶结作用增强,提高了
油膜的界面黏结强度。
④沥青改性作用:加入的抗车辙剂,大多是聚酯类高分子化合物。在沥青混
合料施工后,抗车辙剂慢慢从沥青中吸附油分,起到对沥青改性的作用,提高沥
青的粘附性等指标,增强混合料的路用性能。
⑤弹性恢复作用。在沥青混合料中加入的抗车辙剂,具有弹性变形能力。在
较高温时,起填充作用的颗粒,具有使路面的部分变形恢复功能,减少了沥青混
凝土路面的永久变形。
2 高温稳定性能对比
2.1 原材
采用AC-16的沥青混凝土,基准对比原材料包括石灰岩质矿粉、花岗岩碎
石和机制砂。粘结料:第一组采用壳牌A-90#基质沥青;另一组粘结料采用SBS
改性沥青;第三组采用壳牌A-90#基质沥青,在拌和中掺加0.4%PR PLASTS抗
车辙剂。
集料性能满足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要求,基质沥青和SBS改性沥青
均满足要求。
2.2 马歇尔试验
采用矿质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按规范范围要求进行筛分试验,计算各种
矿料添加比例,确定配比。采用马歇尔试验方法确定最佳油石比。得出在满足规
范的矿料配比条件下,确定出第一组油石比为4.7%;另一组油石比为4.7%;第
三组油石比为4.8%。成型马歇尔试件测试指标结果见表1。
由表1可以看出,三组沥青混合料的指标都能满足要求。但细看稳定度,各
组数据差异较大。第一组稳定度值最低,第三组稳定度值最高。这是由于添加
PR PLASTS抗车辙剂后,增强填充、纤维加筋、增黏胶结、沥青改性作用发挥
的结果,提高了力学指标。
3 高温稳定性分析
根据2.2中的配合比,成型三组车辙板,每组三个批次。按照T0 719-1993
规程的试验方法,进行沥青混合料不同温度下高温稳定性试验评定。由于中面层
是路面中温度峰值最高部位,所以采用60 ℃、70 ℃、80 ℃三个温度进行车辙
试验,结果见表2。
由表2可以看出,在不同的温度下,动稳定度的变化趋势是相同的。随着温
度升高动稳定度值在降低。第一组,温度由60~70 ℃动稳定度下降58.8%,由
70~80 ℃下降67.2%;第二组,分别下降56.5%和69.0%;第三组,分别下降
7.2%和38.6%。从下降的比率来看,掺加抗车辙剂后温度敏感性降低,高温抗车
辙性能明显提高。再从不同温度各组数值看,掺加抗车辙剂一组明显高于前两组,
说明其高温稳定性能不仅强于基质沥青混合料,而且好于SBS改性沥青混合料。
当温度升高时,这种趋势越明显。
4 施工方式
掺加PR PLASTS抗车辙剂的沥青混合料施工方法和普通沥青混合料差异不
大,有较好的适应性。主要差异是投放,方式有机器投放与人工投放两种。机器
投放是指在拌和楼上安装投料机,该投料机有感应计量装置,只需人工直接投入
足量的抗车辙剂,然后投料机根据每锅混合料的质量按照0.4%的比例称好PR抗
车辙剂自动投放车辙剂与碎石混合料同时进入拌缸进行干拌。人工投放是指在拌
和楼上拌缸旁设置一定高度的漏斗,根据每锅混合料的质量人工称取0.4%比例
的PR抗车辙剂,在碎石混合料进入拌缸时,由人工投放到拌缸进行干拌。对温
度比较敏感,主要注意温度控制。
5 结 论
添加PR PLASTS,对提高沥青混合料高温抗车辙能力效果显著;添加简便,
工序简单,能获得良好性能。因此适用于高温地区重交通高等级公路沥青路面、
重载车较多的地区及上下坡路段等。
参考文献:
[1] JTG F40-2004,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S].
[2] JTJ 052-2000,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S].
[3] 王海朋,谭忆秋,董泽蛟,等.基于光纤光栅的沥青路面状态的实时监测
[J].光电子·激光,20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