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气环流导学案

大气环流导学案

大气环流导学案
大气环流导学案

高三地理导学案

)气压带、风带的移动 .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规律对气候的影响(原因:太阳直射点随季节变化而南北移动

方向:大致北半球夏季向北移,冬季向南移

【反思归纳】

【自主探究】

图3为东非高原基塔莱和多多马的降水资料及两地之间游牧路线示意图。读图,回答第6、7题。

、b两城市均属于热带草原气候。a城市降水特点与b城市相比,有何不同(两气候统计图中,左为a城市,右为b城市)?为什么?请据图探究并说明。

【归纳总结】

______________

海南卷)某海洋考察船的航行日志记录:北京时间8时太阳从正东方海面升起;

°;据此完成下题。

日志记录当天考察船经过的海域,当月的天气状况多为()

晴朗少云、风急浪高

雷雨频发、风急浪高

)判断图示季节,并阐述理由。(3分)

锋面系统与天气学案

姓名: 班级: 锋面系统与天气 学习目标: 1. 掌握冷锋、暖锋的特点,以及它们过境前、过境时和过境后的天气状况。 2. 通过阅读有关示意图(冷锋、暖锋),训练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通过掌握冷锋、暖锋的形成特征,学会分析现实生活中与锋面活动有关的天气变化。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从生活实际需要出发,学习、识别常见的天气系统,提高学生联系实际的能力,树立学生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重点:冷锋、冷锋的形成过程及其对天气的影响 难点:冷锋、暖锋与天气的关系 预习案 I. 教材助读 一、气团 1、概念:指位于对流层下部,在水平方向的一定范围内, 、 、 等物理属性相对均匀的大团空气。 2、分类:根据气团本身的属性,以及它与经过地区的热力差异,可分为 和 两大类。 二、锋面系统 1、概念:冷暖气团的 叫锋面(锋区),锋面与地面的交界线,叫做锋线,锋线和锋面统称为锋。 2、特点: ① 形状特征:狭窄而倾斜,倒向 气团一侧,锋面的下方是 气团,上方是 气团。 ② 气象要素特征:锋面两侧 、 、 、 等差别大; ③ 天气特征:锋面附近常伴有 天气。 3、分类 (1)冷锋 概念:冷锋是指 气团主动向 气团移动而形成的锋。 (2)暖锋 概念:暖锋是指 气团主动向 气团移动而形成的锋。 II. 预习自测 有关锋面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冷暖气团的交界面叫锋面 B 、冷气团均在锋面以上 C 、锋面两侧的温度、湿度相差不大 D 、根据锋面的温度,分为冷锋和暖锋 III. 我的疑问 请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写下来,供课堂解决。 探究案 探究一 比较冷暖气团的相关性质和天气 1、如果一个地区受到冷气团或暖气团的单独控制,一般是什么天气(从气流稳定度考虑)?温度和气压状况如何? 单一冷气团控制: 单一暖气团控制: 2、当冷暖气团相遇时,会形成什么样的天气,为什么? 探究二 在不同的锋面系统(冷锋、暖锋)的影响下,会出现何种天气现象? 1、 以冷锋为例,从以下内容中进行思考: ① 冷、暖气团谁主动向对方移动?暖气团上升情况如何(强烈、缓慢)? ② 何为锋面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提示:根据锋面移动的方向来确定。)如在右图中,A 、B 、C 三点分别代表哪个时间? 过境前: 过境时: 过境后: ③ A 、B 、C 三地中,何处是在单一的气团控制之下,天气如何?何处是在冷暖气团交汇处的控制下,天气如何? 单一气团控制: 冷暖气团交汇处控制: ④ 因此,在冷锋的影响下,锋面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分别是什么样的天气? 冷锋过境前: 冷锋过境时: 冷风过境后: 2、通过对冷锋影响下天气现象的分析,大家依照同样的方法再尝试分析暖锋影响下的天气现象,填

气压带与风带导学案

热 冷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第二节 气压带与风带(第一课时:气压带与风带的形成) 【课标要求】 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说出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 【学习目标】 1、 通过回顾热力环流知识,结合太阳辐射纬度分布不均,理解单圈环流的前提条件,绘制出单圈环流示意图 2、 通过回顾地转偏向力的相关知识,理解地球自转是形成三圈环流的原因,并能够绘制出三圈环流示意图、全球气压带风带示意图 3、 通过读图,理解风带气压带随季节移动的原因和规律 4、 通过案例探究,学会应用气压带风带的分布规律解释一些地理现象 【学习重点】气压带与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 【学习难点】理解太阳辐射、地转偏向力、直射点移动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学习过程】 导入:撒哈拉沙尘挽救了亚马孙地区 在一般人眼里,漂浮在空气中的沙尘除了给人带来烦恼外实在没什么值得关注的地方。然而早在20世纪90年代,科学家就惊奇地发现,在巴西亚马孙地区,暴雨每年都从土壤中冲走大量矿物质。然而,正是从5000千米外世界最大沙漠——撒哈拉沙漠刮起的沙尘,不断跨越大西洋,将携带的矿物质补充到亚马孙地区,才保持住了该地区丰富的自然生态。 1、 热力环流回顾 请完成右图, I) 用箭头标上气流运动方向, II) 在圆圈中填入近地面气压状况 III) 在方格中填入高空气压状况 由于地面 不均,导致气流的 (垂直/水平)运动,从而形成同一水平面的气压差,而这一气压差异导致气流的 (垂直/水平)运动,气流由高压流向低压。 2、 大气环流 概念: 的、 的大气运动,它反映了大气运动 的 状态 成因:不同纬度地区得到的 不同,造成高低纬度之间产生 差异,从而引起大气运动

《三圈环流》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模版 一、课程标准及解读 (一)课程标准原文 绘制三圈环流和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并说明其成因,阐述气压带、风带的移动规律。(二)课程标准解析 在《气压带和风带》中具体有三个要求: 1)先要了解什么是大气环流,由这种全球性的有规律性的大气环流引入主题。 2)运用教材上的活动由简单到复杂,说明三圈环流的成因。 3)通过对三圈环流的讲解,引进对气压带、风带各方面知识的学习。 二、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一年级学生,他们大多年龄在16周岁左右,这是一个充满感性和成长空间的年龄阶段。 他们是在之前的初中就学习过地理课,且在学习本节内容前,他们已经学习了这一章前2节的地理课程,这一节主要说的《气压带和风带》是前2节知识的延伸。他们对于阅读和使用地图已掌握了一些技能和方法,但要在地图中能获取的地理信息进行挖掘,甚至运用多幅地图和相关资料结合分析时,他们就有难度了,因此需要通过多读图来加强和提高学生读图用途的能力。 他们对大气运动有一定的认识和判断能力,但有一些概念还是比较抽象,因此我们可以采用授课和活动相结合的形式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在活动过程中增进同学们之间的合作能力,交流能力,使一些相对枯燥的知识点在课堂上也能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起来。因为在一个班里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知识基础的参差不齐,所以每节课的教学设计都需要特别注意将复杂的问题分步骤的进行化解,使学生能听懂,愿意听,愿意动手,愿意交流,愿意合作。 三、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和作用分析 本节内容是高一年级上册第2章《地球上的大气》的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教材内容包括有3个部分: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在“气压带和风带”这一部分中,先引导学生复习前一节中学习的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热力环流。同时在提问过程中引出大规模大气运动,并让学生们理解大规模的大气运动的表现形式。从而引入大气环流的概念和作用,在“三圈环流”这一部分中,先假定好前提由单圈环流到三圈环流,用这种层层递进的方法不仅让学生容易理解本节内容的新知识,同时也巩固了原有知识,也同时体现出一些地理要素图具有的相似处,用同样的方法都可以解决的。 2.知识结构关联图 1)单圈环流示意图

季风环流最终版

《大气环境》教学案 时间:2018-11-26 【预习鉴定】 1.大气环流包括三圈环流和,其又包括和 2.季风环流形成的原因包括和 3.亚欧大陆周围有哪些大气活动中心 【教学目标】 1、理解海陆分布对气压带的影响 2、东亚、南亚季风形成的原因及风向 3、通过读图、绘图、分析,进一步提高读图分析问题的能力 【重难点】 各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是本节的难点。 地球自转 地球公转海陆分布 【重难点突破】 对照课本53页图2-34分析 1、一月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填写气压中心、气压带名称,画出风向及名称 大西洋亚欧大陆太平洋 0° 七月海陆分布及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大西洋亚欧大陆太平洋 0° 2、冬夏季风比较 冬季风夏季风 地区东亚南亚东亚南亚 风向 性质 成因 3、思维训练 为什说东亚是世界上季风气候最显著最典型的地区? 【课堂巩固】 读下面亚洲某月季风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日作业 太阳辐射冷热不均单圈环流三圈环流 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大气活动中心 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季风环 低压60°N 高压30°N (1)该图表示的月份是,图中A的气压中心名 称是 (2)图中B处盛行季风,此季节我国昼夜 长短的状况是 (3)图中C处盛行季风,风的性质 (4)形成东亚夏季风的主要原因是。 形成南亚夏季风的主要原因是 (5)季风环流最为典型,原因是 1月7月 放下负担,让它过去,这样才能继续前进. 1

放下负担,让它过去, 这样才能继续前进. 2 【基础过关】(10分钟) 1、气压带与风带的位置移动规律是( ) A 、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B 、夏季南移,冬季北移 C 、与太阳直射点移动方向一致 D 、与太阳直射点移动方向相反 2、关于亚洲高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它是副热带高气压带的一部分 B 、夏季分布于亚洲北部 C 、它是极地高气压带的一部分 D 、冬季分布于亚洲北部 3、读北半球某地近地面气压分布图,回答: (1)此时为 季(冬、夏) (2)在A 处用箭头表示此季节的风向。 (3)此时我国大部分地区主要受 (气压名称)控制。 (4)此时我国西南地区盛行 风。 4.(11分)图1和图2是1月和7月气压中心分布图,分析回答: (1)图1表示的是____份的情况。气压中心M 、N 、R 、Q 中,属于高气压的是_____和______。 气压中心M 的形成原因是 (2)在图中用箭头表示出①、②、③、④四地的风向。(4分) (3)简析④地夏季盛行风向的成因。(2分) 【能力拓展】(5分钟) 1、读某月份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回答: 2、下图是一幅闭合等压线图,箭头表示A 点风向,分析回答和完成: 3、把备选答案的序号填入相应的空格中,以形成下列完整的知识结构表。 备选答案:①气压差异 ②太阳直射点季节移动 ③三圈环流 ④水分条件差异 ⑤地球形状 ⑥地球自转 ⑦热力环流 ⑧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位移 ⑨地球公转 【课前预习】 一、锋面的分类、其过境过程中天气、气压的变化 二、我国典型的锋面天气有哪些 三、气旋、反气旋对风向、天气的影响(画出气旋、反气旋的俯视及侧视图) 【问题反馈】本节知识有疑惑的地方请告诉我们。 (1)该图表示的是 (高、低)压中心,因为 (2)该图表示的是 (南、北)半球,因为 (3)该气压中心如果位于亚欧大陆,它的名称 叫 ,此时东亚吹 风,南亚吹 风。 1028 1036 1012 1004 ① ② 气压单位:hpa 图1 图2 ① M N R Q ② ④ ③ (1)该月份是 (1、7)月,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2)①天气系统的成因是 。 该天气系统对②地天气的影响是 (5分) (3)该季节,澳大利亚北部地区盛行风向为____风,成因是 (3分)

常见天气系统导学案(答案)

常见天气系统导学案(答案) 一、气团 1.气团的概念: 水平方向上温度、湿度等物理性质比较均一的大范围空气,叫做气团。 2.冷气团与暖气团物理性质差异: 3.气团对天气的影响: (1)冷气团控制下:天气晴朗,气温低,气压高。 (2)暖气团控制下:天气晴朗,气温高,气压低。 二、锋面系统 1.锋面的概念:当冷暖两种性质的气团在移动过程中相遇时,他们之间就会出现一个倾斜的交界面,叫做锋面。锋面与地面相交的线,叫做锋线。 2.锋区控制下的天气: 由于锋是冷暖气团交界地区,锋面两侧空气的温度、湿度、气压都有明显的差别,所以锋面附近常伴随有一系列的云、大风、降水等天气。 3.锋面的类型及其对天气的影响: (1)冷锋: 冷锋是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方向移动的锋。 当冷气团主动移向暖气团时,较重的冷气团插入暖气团下面,使暖气团被迫抬升。暖气团在抬升的过程中冷却,其中水汽容易凝结成云,有可能会带来雨雪天气。冷锋移动的速度快,常常带来较强的风。 (2)暖锋: 暖锋是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方向移动的锋。暖气团沿冷气团徐徐爬升,暖锋通常伴随多云和降雨天气。因为暖锋移动的速度比冷锋慢,所以可能形成连续性降水。 (3)准静止锋: 准静止锋是冷暖气团势力相当,使锋面来回摆动的锋。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初夏有持续一个月的阴雨天气,俗称梅雨,它就是有准静止锋造成的。 探究一:锋面的特点: 为什么锋面是一个倾斜的交界面?锋面上下、前后空气有何不同? 冷暖气团的温度和密度不同。冷气团冷而重,暖气团暖而轻。当冷暖气团相遇时,暖气团就会爬升,形成一个倾斜的交界面。并且这个倾斜面是倾向冷气团一侧。

探究二:冷锋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对天气的影响? 探究三:暖锋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对天气的影响? 探究四:冷锋与暖锋降水的位置和强度有何不同? 冷锋降水集中在锋后,降水强度大。 暖锋降水集中在锋钱,降水强度小。 探究五:活动(课后第42页) 1、活动材料中描写反映的是冷锋过境还是暖锋过境? 冷锋天气。 2、哪些描写为此锋过境前的天气? “连日大风,天地变色,马蹄冻合,铁甲如冰……” 3、哪些描写为此锋过境时的天气? “次日彤云压阵,天惨地裂……当晚云势越重,风色越近。吴用出帐看时,却早成团打滚,降下一天大雪……” 4、哪些描写为此锋过境后的天气?除了描写的天气外,此锋过境后还会出现什么天气?“那雪降了一夜,平明看时,约已没过马膝” 5、根据描写判断,此锋移动的速度是快还是慢?为什么? 此锋移动的速度快。一是天气过程时间很短;二是强度大。

2016会考2.1(3)三圈环流导学案

《三圈环流》学案 热力环流形成的原理:(完成下面的热力环流示意图) B A C 冷 热 冷 A 、单圈环流 (1)假设条件:地面性质均一、地球不自转、不公转、阳光直射赤道 (2)形成因素:____________________ (3)运用热力环流的基本原理,在下图左侧画出北半球赤道与极地之间的大气运动状况: B 、三圈环流(北半球) (1)假设条件:地面性质均一、地球自转但不公转,阳光直射赤道 (2)形成因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以北半球为例分析大气的运动状况:(在下图左侧画出北半球赤道与极地之间的大气环流) 结论:形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圈环流。 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 (1)在左图中填注各气压带、风带的名称,并用箭头表示气压梯度力的方向,用弯曲的箭头表示偏转后的风向。 (2)三圈环流——近地面的表现为:______个气压带,______个风带 (3)思考:各气压带的形成原因相同吗? 气压带①的形成原因是 ,属于 作用; 气压带②的形成原因是 ,属于 作用; 气压带③的形成原因 是 ,属于 作用,④也属于 作用形成。 (4)气压带和风带在分布上有什么特点? 高气压带和低气压带 分布,气压带和风带 分布,南北半球 分布。 C 、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 (1)假设条件:地面性质均一、地球即自转也公转 (2)形成因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移动原因: ______________随季节变化而南北移动。 A 太阳直射______________,节气 __ B 太阳直射______________,节气 __ C 太阳直射______________,节气 __ 移动规律:就北半球而言: 就南半球而言: ___

《大气环流》备课教案

《大气环流》备课教案 学习目标 1.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2.说出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一、大气环流与气压带、风带的形成 .大气环流的概念:具有①________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 2.单圈闭合环流 形成条件:地球表面②______,不考虑地球③______的影响,仅是受地表热量分布不均的影响。 环流名称:赤道与④______间的闭合环流。 3.三圈环流 成因:主要受地表热量分布不均及⑤____________的影响。 类型 4.气压带、风带的分布 气压带 风带 季节 移动 二、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南半球:陆地面积较小,海洋占绝对优势,地表相对均匀,气压带较?______。

2.北半球 特点:气压带相对?______。 原因:陆地面积____,__________差异明显。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表现 夏季:陆地升温快,气温高,形成________区。冬季:陆地降温快,气温低,形成________区。 三、大气环流对气候的影响 气压带 气候类型 气候特点 分布 赤道低气压带 __________气候 全年高温多雨 赤道两侧南北纬10°范围内 副热带高气压带 热带沙漠气候 全年炎热干燥 南北回归线至纬度30°之间的地区 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 __________气候 夏季__________,冬季__________

纬度30°~40°之间的大陆西岸 西风带 __________气候 全年__________ 纬度40°~60°之间的大陆西岸 基础达标练 考查点1 大气环流与气压带、风带的形成 读下图,回答1~2题。 1.形成三圈环流的因素有 ①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②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③地表热量分布不均④地转偏向力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正确反映c气压带两侧大气运动的是 考查点2 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3.读“某地区1月份的海平面等压线图”,回答下列各题。 a、b两地气压高低比较状况:a____b。

三圈环流导学案

《三圈环流》导学案 学习目标:1、学会绘制气压带和风带分布示意图,从中分析大气运动的规律性。 2、了解气压带、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规律及原因。 学习重点:三圈环流的形成;七个气压带六个风带的名称及分布。 学习难点:难点一:低纬环流的形成 难点二:极锋附近气流情况 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读图绘图 学习过程: 【温故知新】 热力环流形成的原理:(完成下面的热力环流示意图) B A C 冷热冷 【自主学习】 A、单圈环流 (1)假设条件:地面性质均一、地球不自转、不公转、阳光直射赤道(2)形成因素:____________________ (3)运用热力环流的基本原理,在下图左侧画出北半球赤道与极地之间的大气运动状况: B、三圈环流(北半球) (1)假设条件:地面性质均一、地球自转但不公转,阳光直射赤道 (2)形成因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以北半球为例分析大气的运动状况:(在下图左侧画出北半球赤道与极地之间的大气环流) 结论:形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圈环流。

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 (1)在下图中填注各气压带、风带的名称,并用箭头表示气压梯度力的方向,用弯曲的箭头表示偏转后的风向。 (2)三圈环流——近地面的表现为:______个气压带,______个风带 (3)思考:各气压带的形成原因相同吗? 气压带①的形成原因是,属于作用; 气压带②的形成原因是,属于作用; 气压带③的形成原因是,属于作用, ④也属于作用形成。 (4)气压带和风带在分布上有什么特点?高气压带和低气压带分布,气压带和风带分布,南北半球分布。 C、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 (1)假设条件:地面性质均一、地球即自转也公转 (2)形成因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移动原因:______________随季节变化而南北移动。 A太阳直射______________,节气__ B太阳直射______________,节气__ C太阳直射______________,节气__ 移动规律:就北半球而言: 就南半球而言:___ 【课堂练习】 1.形成三圈环流的因素有() ①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②地球自转偏向力 ③太阳辐射对高低纬度的加热不均④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 A.①②B.②③ C.①③D.③④ 2.下列全球的气压带中,气流是上升的有() ①赤道低气压带②副热带高气压带

《热力环流》教学设计

热力环流 一、教学内容 本教学设计的内容选自普通高中地理新课标实验教材湘教版版必修1的第二章第三节大气环境中的《热力环流》。主要介绍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及生活中的一些常见例子—海陆风和城市风等。 二、课标解读 课标要求:运用图表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 式,在本单元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后面学习“风”“全球性大气环流”“常 见的天气系统”等知识的基础。同时,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和形成原理又是一个 难点,很多学生在学习后仍然思维模糊,概念混淆。如何才能突破这个难点,只 有在教学过程中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循序渐进,步步深入,才能让学生更好地 接受。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掌握热力环流的定义,熟练阅读热力环流示意图,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②通过绘制热力环流图,培养学生的绘图能力和理解问题的能力。 ③能够利用热力环流原理解答生产、生活中的局地环流问题。 2.过程与方法 本课遵循由问题→媒体演示获得感性认识→分析推理运动过程→归纳概括运动规律(理性认识)→应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主线,在此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用分析、推理、归纳等方法学习地理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分析、理解、观察热力环流和局地环流,培养学生探索自然、热爱科 学的精神。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及应用 难点: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五、重难点的突破

热力环流是本节的重点,要讲清两个问题:一是大气的垂直运动是由于地面冷热不均产生的(大气垂直运动直接影响天气的变化);二是大气的水平运动是由于大气的垂直运动导致在同一水平面上产生气压差异(大气水平运动直接影响热量与水汽的输送)。 在讲大气热力环流时采取大气运动由静态到动态的发生过程,直观深入地展示大气环流发生时气温、气压、气流3者之间的关系,即可突破难点。 六、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实验直观演示法 七、教学过程 冰块盆和热水盆,在玻璃箱

锋面与天气教学设计

. 《锋面与天气》教学设计 设计思想 以风、霜、雨、雪等生活中常见的天气现象为载体,联系相应的理论学习,并加以归纳、总结,学为己用。教学过程中应时刻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这一理念,注重提高学生动手、动脑、读图、析图能力。给学生充裕的时间和既定的范围展示所学成果,教师及时进行适当的总结归纳。课前应尽可能全面地将各知识点以不同的形式在学案上体现,学生或讨论、或展示、或交流,进而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益。 教材分析 整个第二单元的教材,都是紧紧围绕大气环境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关系这一主线上的,其中前两节主要介绍大气的受热、运动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本节课是在前两节的基础之上,从生活实际需要出发,分达到让学生弄懂析了影响我国天气变化的几种常见的天气系统。为了适应课堂容量,学会,我将本节内容分成两节课来讲授,本次说课主要研究锋面系统 学情分析 学生虽然对一些天气、气象术语有一定的了解,但是上升到理论的层面,理解的难度可想而知。教师应充分引导学生参与各项活动,让学

生有话说,有事做,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提高听课效率,而且也有助于教师在实践中体现新课标的理念。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记住影响我国天气的主要天气系统:锋面系统。 ②理解锋面系统的分类,掌握它们对天气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阅读冷锋、暖锋、等各类图,提高学生阅读识图能力。 ②通过阅读天气形势图,使学生学会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阅读各类图形,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激发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 理解冷锋、暖锋过境前后天气变化特征。 ;. . 教学难点冷锋、暖锋与天气的关系。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实例分析法和启发探究法。 教学过程设计

高中地理《大气环流》的教学设计

高中地理《大气环流》的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理解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 2.掌握各气压带风带的位置和特性。理解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的成因与规律。理解大气环流的作用。 [教学重点]气压带、风带的分布与移动规律。 [教学难点]三圈环流与气压带风带的形成。 [教学方法]多媒体交互式演示讲解。 [--] 大气环流是产生风云变幻的天气现象的直接原因,也是气候形成的重要因子,对世界各地的天气和气候有着重大影响,因此在第二单元中起着关键作用,是承前启后的纽带。三圈环流与气压带、风带形成,是教学大纲中要求学生能够理解掌握并灵活应用的重点内容,同时也是教学中的难点内容。 如何设计课堂教学才能让学生在有限的课时条件下充分理解三圈环流与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并在头脑中形成正确的、立体的、动态的图像呢?这是一直以来的一个难题。曾有人尝试过多种教学方式: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将学生分成不同纬度,形体活动演示教学、边讲解边和学生一起画图的方式教学等等。收效不同,但都不理想,突出的问题就是将近地面与高空混为一谈,没有非常清晰的思路,因此不会灵活自觉地应用大气环流

的知识解决问题。只能靠死记硬背的方式来应付考试。也曾考虑利用学校的现代化多媒体教学设备制作动态演示课件,但是时间、精力、能力有限,未能成功。 在网上教学资源库中有这部分内容,且设计精美贴近教学时,便立即进行了教学尝试,结果是喜人的。学生乐于通过观察电脑动态演示,经过仔细思考,认真讨论后自己总结得出答案。由于结论是学生积极动脑思考反复讨论得出的,并且头脑中有立体直观的动态图像,因此学生自我感觉思路清晰而严谨,应用起来就得心应手。 [教学过程] 课前复习:让我们用绘制简图的方式来回忆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引入新课: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认识了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热力环流,它是由于局部地区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全球高低纬度之间是否存在热量差异呢?那么是否存在热力因素引起的空气环流呢?思考。 假设:地表物质均一,地形平坦;地球不运动。思考假设的含义:无海陆高低之分;大气运动只受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影响。 A组导学内容赤道近地面空气在垂直方向上是上升

高中地理 第二单元 三圈环流学案 中图版必修1

第二单元 三圈环流 【温故】 知识回顾: ⑴、热力环流的形成原因,它是_______的最简单形式。 ⑵、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⑶、热力环流的等压面是如何弯曲的。 ⑷、山谷风、海陆风的形成原理。 ⑸、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的方向是如何规定的。 ⑹、近地面、高空风向受力有何不同。 ⑺、风力和风向的判断方法。 2、知识链接:热力环流与风的形成 【知新】 学习目标: 1、了解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 2、掌握七个气压带、六个风带的名称,分布,形成规律。 3、理解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规律。 学习重难点及突破方法:运用图表说明三圈环流的形成机制。 知识网络: 知识梳理: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分布与移动规律 1、单圈环流 假设地球表面是均匀的,也不考虑地球自转的影响,赤道和两极之间由于存在温差,会形成_________ 与____________ 之间的闭合环流。 2.三圈环流的形成(以北半球为例) ?????高低纬受热不均地转偏向力影响?三圈环流????? ① 圈② 圈③ 圈

3.气压带、风带的分布与移动 (1)七个气压带 ????? A 为④ 带 ?????C 为⑤ 带E 为⑥ 带G 为⑦ 带南北半球同纬度各有一个 (2)六个风带 ?????? ????B 为⑧ 带D 为⑨ 带F 为⑩ 带南北半球同纬度各有一个 (3)季节移动规律:随?____________的南北移动而移动。就北半球而言,与两分日相比,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大致夏季?__________,冬季?__________。 知识运用: 案例研究: ①赤道低压带与副极地低压带成因相同吗? ②副热带高气压带与极地高气压带成因相同吗? ③为什么纬度60°附近容易降水?与赤道地区降水是否相同? ④南北半球低纬度与高纬度风向是否相似? 自主练习: 1.右图为北半球三圈环流的一部分,且甲地纬度较乙地低,则( ) A .甲、乙之间近地面为中纬西风带 B .该环流是低纬环流 C .该环流是高纬环流 D .甲、乙之间近地面为低纬信风带 2.中国南极中山站的五星红旗常年向那个方向飘扬( ) A.西南 B.东南 C.西北 D.东北 3. 受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等因素影响,近地面形成了风带和无风带 (无盛行风地带)。全球无风带的分布范围是( ) A. 南北纬30°附近 B.南北纬40°附近 C.南北纬60°附近 D.南北 纬80° 附近 4.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中,两支冷暖性质不同的气流相遇在( ) A. 赤道附近 B.极地附近 C.南北纬60°附近 D.南北纬30°附近 5.关于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规律,叙述正确的是( ) A. 夏季向北移,冬季向南移动 B.北半球夏季向南移,冬季向北移动 C.南半球夏季向北移,冬季向南移动 D.12月22日至次年6月22日向北移动 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盛行西风与信风在南北纬600附近相遇 B.赤道地区上空,水平气压梯度力指向低纬度地区 C.南北纬度400附近上空,空气堆积下沉 D.东北信风与东南信风在赤道附近辐合上 (3)当堂质量检测: 1、形成三圈环流的主要因素之一是: A .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B .高低纬度间受热均匀 C .地转偏向力 D .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 2、气流处于上升状态的气压带是: A .赤道低气压带 B .副热带高气压带 C .副热带低气压带 D .极地高气压带 3、关于气压带、风带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地球上有四个低气压带和三个高气压带 B .从高气压带吹出来的风均为偏南风 C .高气压带近地面气温总是比低气压带低 D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打破了气压带的带状分布

锋面与天气教学设计

锋面与天气教学设计 物理学院10地理科学梁小云2010944140 一、课题名称:中图版高中必修一第二章第一节第四课时,锋面与天气。 二、课标要求:运用简易天气图,简要分析锋面天气系统的特点。 三、教材分析:本节内容重点探讨锋的特点及对天气的影响,是在气压带、风带移动对气候影响的基础上,从微观角度分析锋面系统与天气的关系,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该节内容知识比较抽象,许多知识容易混淆,例如冷锋过境前、过境时和过境后的天气特征等,是本节教学的一个难点,需要学生较强的空间思维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运用简易天气图,简易分析冷锋天气系统的特点及对天气的影响,第四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的第三节寒潮的学习提供理论基础。 四、学情分析:高一学生思维活跃,已具有一定的研究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在生活中初步接触过寒潮这样的天气现象,有了一定的直观认识,但对引起天气变化的原因及天气形势的发展了解不多,认识上还存在着局限性,因此,学习本节内容有一定难度。另外,在本单元前几节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接触到了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具备了初步的读图分析能力,这为学生在本节课中开展绘图、析图提供了前提。

五、重点,难点 重点:锋面的形成及对天气的影响。 难点:锋在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的天气特征的现象。 六、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读“锋面剖析示意图”,学生能读懂简易天气图,从运动的角度分析冷锋形成过程。 2、通过对比锋面两侧气团运动的状况,学生能分辨出冷锋。 (二)过程与方法: 1、结合“一场秋雨一场寒”俗语,学生能够联系生活,结合“冷锋及其天气”图分析问题,初步掌握提取地理信息的基本方法。 2、通过观察、感受日常生活中的天气变化,学生体验从常见的自然现象中发现问题、总结规律的研究过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研究天气现象的发展变化及原因,培养学生和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认识到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影响,并处在不断运动变化之中。 2、学生通过了解锋对我国天气的影响,建立将所学知识用于实际,服务社会的观念。 七、教学方法

导学案5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doc

第一节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导学案5 ——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环流的影响 1、理解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2、了解海陆冬夏季气压中心。 3、从海陆分布和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的角度理解季风气候的形成及典型的气候类型。 1、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2、海陆冬夏季气压中心 一、北半球冬、夏气压中心的变化 ?t自主学习】 1.前述大气环流是在假设大气是在的运动规律,但由于地球表面并不均匀, 受等因素的影响,实际的大气环流要复杂得多。 2.气压带在南半球(特别是30。S以南)基本上是连贯的,而北半球的气压带被分割成块状。原因:这是影响的结果。 ?【合作探究】 1.根据教材P40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在下图圆圈中填上气压中心(填高压或低压)。 一年中,夏季气温:海洋比陆地,冬季气温:海洋比陆地。

这样,北半球的气压带被大陆上的切断,仅以低压中心的形式存在于海洋上。这样,北半球的气压带被大陆上的切断,仅以高压中心的形式存在于海洋上。

二、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的形成 1.请在下图中画出1月份(冬季)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的风向。 2.请在下图中画出7月份(夏季)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的风向。

小结: 东亚季风的风向,夏季为:冬季为: 南亚季风的风向,夏季为:冬季为: 东亚季风的成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南亚季风的成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堂演练】 L.由于海陆热力差异的影响,夏天亚欧大陆上形成的气压中心和切断的气压带 名称是() A.亚洲低压副热带高压带 B.印度低压副极地低压带 C.亚洲高压副极地低压带 D.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副热带高压带 2.形成季风的最主要原因是() A.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B.气压带、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 C.反气旋的影响 D.气旋的影响 3.由于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夏季北移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影响下向右偏转 成的是() A.东亚夏季的东南季风 B.东亚冬季的西北季风 C.南亚冬季的东北季风 D.南亚夏季的西南季风 4.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此图表示的是—月季风图。E的风向 为,F的风向为o (2) A、B、C三地中,为低压区的是o (3) E季风的成因是。F季风的主要成因是。

《大气环流》教学设计

《大气环流》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 2.掌握各气压带风带的位置和特性。 3.理解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的成因与规律。 4.理解大气环流的作用。 [教学重点]气压带、风带的分布与移动规律。 [教学难点]三圈环流与气压带风带的形成。 [教学方法]多媒体交互式演示讲解。 大气环流是产生风云变幻的天气现象的直接原因,也是气候形成的重要因子,对世界各地的天气和气候有着重大影响,因此在第二单元中起着关键作用,是承前启后的纽带。三圈环流与气压带、风带形成,是教学大纲中要求学生能够理解掌握并灵活应用的重点内容,同时也是教学中的难点内容。 如何设计课堂教学才能让学生在有限的课时条件下充分理解三圈环流与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并在头脑中形成正确的、立体的、动态的图像呢?这是一直以来的一个难题。曾有人尝试过多种教学方式: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将学生分成不同纬度,形体活动演示教学、边讲解边和学生一起画图的方式教学等等。收效不同,但都不理想,突出的问题就是将近地面与高空混为一谈,没有非常清晰的思路,因此不会灵

活自觉地应用大气环流的知识解决问题。只能靠死记硬背的方式来应付考试。也曾考虑利用学校的现代化多媒体教学设备制作动态演示课件,但是时间、精力、能力有限,未能成功。 在网上教学资源库中有这部分内容,且设计精美贴近教学时,便立即进行了教学尝试,结果是喜人的。学生乐于通过观察电脑动态演示,经过仔细思考,认真讨论后自己总结得出答案。由于结论是学生积极动脑思考反复讨论得出的,并且头脑中有立体直观的动态图像,因此学生自我感觉思路清晰而严谨,应用起来就得心应手。 [教学过程] 课前复习:让我们用绘制简图的方式来回忆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引入新课: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认识了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热力环流,它是由于局部地区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全球高低纬度之间是否存在热量差异呢?那么是否存在热力因素引起的空气环流呢?思考。 假设:地表物质均一,地形平坦;地球不运动。思考假设的含义:无海陆高低之分;大气运动只受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影响。 A组导学内容

(完整word版)气压带和风带导学案(含答案)

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及其移动和对气候的影响导学案(二课时) 学习目标: ●分析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分布的关系及气压带、风带的移动规律 ●分析全球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运用海陆分布示意图,分析海陆分布对大气运动的影响。 ●分析东亚、南亚季风环流与成因及相关的气候类型。 自主学习: 1、形成地球上近地面气压带和风带的主要因素有热力因素和动力因素两个。全球共有 七个气压带,六个风带。 2、由于热力因素影响而形成的气压带有1个赤道低气压带和2个极地高气压带。 3、由于动力因素影响而形成的气压带有2个副热带高气压带和2个副 4、结合课本50页图2-32北半球三圈环流 和风带示意,画出全球气压带、风带。 并说明理由。 合作探究: 1、由于太阳直射点随季节变化,在南北回归线之间 做有规律的运动,气压带和风带是否也随之做相应 的移动呢?如果随之移动,请说明其规律。 气压带和风带也随着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季节移动。 就北半球而言是夏季北移,冬季南移;南半球与北半球相反。 2、根据50页图2-32北半球三圈环流和风带示意,图中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是理想模式下的,如果我们考虑了海陆分布等的影响,大气环流的实际情况又如何呢?海陆相间分布,使纬向的气压带被分隔成一系列的高、低压中心。 3、结合世界地图及全球气压带风带图,北半球气压带风带在海陆分布的影响下,北半球的冬季和夏季气压带会如何变化? 夏季,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被大陆上的亚洲低压(又称印度低压)所切断,

仅在大洋中存在着高压区域。 冬季,北半球的副极地低气压带被大陆上的冷高压所切断,尤以亚洲高压(又称蒙古—西伯利亚高压)最为强大,控制范围最广,这使得副极地低气压带也保留在海洋上。 4、读53页图2-34亚洲冬、夏季季风示意,请回答: (1)什么是季风? 大范围地区盛行风随季节有显著改变的现象,成为季风。 (2)形成季风的原因是什么? 海陆分布导致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是季风环流形成的重要原因。 (3)东亚和南亚的季风有什么区别?并填下表4“东亚、南亚季风的对比”。 表4东亚、南亚季风的对比 (4)为什么说东亚的季风最典型? 面向世界最大的大洋,背靠世界最大的大陆,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最为显著,所以东亚的季风最典型。 自主检测: 必做题 1.在世界等温线分布图上,中纬度大陆上等温线的分布是( C) A.1月份、7月份都向北凸出B.1月份、7月份都向低纬凸出C.1月份向南凸出,7月份向北凸出D.1月份向高纬凸出,7月份向低纬凸出 2.7月份,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 C) A.被阿留申低压切断 B.被冰岛低压切断 C.被印度低压切断D.高压仅保留在陆地上 3.对我国天气、气候影响最为直接的是( A)

常见的天气系统 学案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 2.3 常见天气系统 导学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记住影响我国天气的主要天气系统:锋面系统,低压系统,高压系统。理解锋面系统的分类,低压系统和高压系统的区别,记住它们对天气的影响。 (2)技能目标:培养观察能力;合作学习能力;动手能力;读图能力以及综合分析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联系实际天气现象学以致用。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掌握常见的天气系统如锋面(包括冷锋和暖锋)、低压(包括低压槽)、高压(包括高压脊)等天气系统控制下的天气状况及移动前后的天气变化;重点掌握影响我国的主要天气系统。 (2)难点:锋面系统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的天气变化过程;锋面气旋的形成和判读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锋与天气 一、自主阅读,掌握概念 常见的天气系统有锋面系统,高、低压系统。首先通过阅读课文41页,了解一些基础知识。 1.气团的概念:。 2.气团的分类:、。 3.单一气团对天气有何影响? 4.锋面的概念:。

5.锋线的概念:。 6.锋面附近的天气有何特点? 。 二、讨论分析,掌握重难点。 锋面系统的分类:

三、知识拓展:准静止锋 很少移动或移动缓慢的锋叫准静止锋。它的两侧冷暖气团往往形成"对峙"状态,暖气团前进,为冷气团所阻,暖气团被迫沿锋面上滑,情况与暖锋类似,出现的云系与暖锋云系大致相同。由于准静止锋的坡度比暖锋还小,沿锋面上滑的暖空气可以伸展到距离锋线很远的地方,所以云区和降水区比暖锋更为宽广。但是降水强度小,持续时间长,可能造成"霪雨霏霏、连月不开"的连阴雨天气。 时间原因特征 昆明准静止锋冬半年南下冷空气受地形阻挡贵阳到昆明带连续阴雨绵绵的 天气 江淮准静止锋夏半年冷暖空气势均力敌长江中下游到日本南部的长期 阴雨绵绵的天气 华南准静止锋 4、5月份大多是由于冷锋减弱演 变而成 华南地区,清明时节雨纷纷 云贵高原东部海拔较低处,受北方南下的冷空气影响。西部海拔较高处,仍受 西南暖气流控制。冷暖气流在贵阳与昆明之间的地带相接触,势均力敌,移动缓慢, 形成了著名的“昆明准静止锋”。贵阳经常在静止锋笼罩之下,多阴雨冷湿天气, 因此有“天无三日晴”之说;而昆明在单一暖气团控制之下,碧空如洗,多晴朗温 暖天气。昆明冬季不冷,夏季因海拔较高而不热,所以被称为四季如春的“春城”。 不过一旦下雨,气温就显著下降,所以又有“四季无寒暑,一雨便成秋”的说法。

大气环流导学案

班级:姓名:小组:评价:课题热力环流(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 教学目标1、热力环流的形成。 2、气压、气温的高低比较。课型课时 [上节回顾] 1、青藏高原太阳辐射强、气温低的原因? 2、气温日较差大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典型练习](2013北京文综) 下图为地球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3,回答第1题。 1.大气中 A.臭氧层遭到破坏,会导致①增加B.二氧化碳浓度降低,会使②减少C.可吸入颗粒物增加,会使③增加D.出现雾霾,会导致④在夜间减少(2013安徽)图9表示我国 某地某日观测记录的到达地面的 太阳辐射日变化。完成2~3题。 2.该日日期及天气状况可能是() A.3月12日晴朗 B.6月5日晴朗 C.3月22日多云 D.6月20日多云 3.该地可能位于() A.祁连山地B.大兴安岭C.南沙群岛D.帕米尔高原课海拾贝/反思纠错

[自主学习] 1、气压是指单位面积上所承受的大气柱的重量。同一垂直面上近地面的气压高空的气压(海拔越高,气压越低)。 注意:高压和低压一般是相对于同一而言的。 2、思考:影响气压高低的因素有哪些? (1)、:气压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而降低。 (2)空气运动:膨胀上升——溢出——气压; 收缩下沉——流入——气压; 3、大气运动的分类:水平运动,在同一水平高度,气流由压区流向压区(类似水往低处流);垂直运动,空气受热会,空气冷却会。 4、形成降水条件之一是饱和空气有(升温、降温)过程,即垂直方向上有(上升、下沉)运动。 5、是地球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是近地面大气主要和直接的热源。太阳光照射大地,各地获得太阳光热是一样吗?为什么? 探究案 1、海陆风: (1)白天,近地面风由吹向,夜晚近地面的风由吹向。(2)假如你是一位导演,你要拍摄一幅海风吹拂女主角秀发的镜头,应该选择在白天还是晚上拍摄呢? (3)古时候渔民出海,什么时间最合适? 2、城市风:近地面风由吹向。 (1)、什么是“热岛效应”?产生的原因? (2)、我们在城市建设中应采取什么样的对策? (3)、与海陆风比较,城市风有哪些不同?为什么? 3、山谷风:白天,近地面风由吹向,夜晚近地面的风由吹向。 郊郊 A 城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