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中心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患者华法林抗凝现状分析要点
- 格式:pdf
- 大小:366.28 KB
- 文档页数:5
家庭药师运用药学监护路径对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华法林抗凝管理效果的研究张静文;胡志安;黎彩兰;冼丽燕;周焕娇;李惠英【期刊名称】《中国处方药》【年(卷),期】2022(20)5【摘要】目的针对需服用华法林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家庭药师运用药学监护路径,通过用药教育等方式改善患者用药依从性,提高抗凝效果。
方法选取2020年1月1日~2021年12月31日期间心内科住院并确诊非瓣膜性房颤需抗凝治疗,且自愿选用华法林的患者140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将纳入研究的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70例,干预组患者经医师-药师共同制定抗凝目标和疗程、抗凝药物用法用量和下次复诊的时间,然后家庭药师通过南海区家庭药师智能工作平台进行建档,并主动、定期提供药学服务,电话或入户随访;对照组由医生和护士负责华法林抗凝方案的实施。
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CHA2DS2-VASc评分和HAS-BLED评分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时,两组患者MMAS-8评分、出院时INR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9个月,干预组的MMAS-8评分、T≥58%的比例和INR在2.0~3.0的百分比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家庭药师运用药学监护路径可显著提高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华法林抗凝有效性,显著提高依从性。
【总页数】3页(P42-44)【作者】张静文;胡志安;黎彩兰;冼丽燕;周焕娇;李惠英【作者单位】佛山市南海区第四人民医院药学部;佛山市南海区第四人民医院验科;佛山市南海区第四人民医院西药房【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7【相关文献】1.用华法林对老年非瓣膜病性心房颤动患者进行抗凝治疗的效果研究2.临床药师的监护指导对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华法林抗凝管理的效果分析3.临床药师参与抗凝管理对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华法林抗凝治疗的影响4.家庭护理干预在华法林抗凝治疗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中的应用5.长期使用华法林抗凝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围手术/操作期使用NOAC桥接的抗凝方案研究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抗凝药物的研究进展及临床应用现状抗凝治疗是预防和治疗血栓性疾病的重要手段,对于降低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以及静脉血栓栓塞症等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抗凝药物也在不断发展和创新,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本文将对抗凝药物的研究进展及临床应用现状进行综述。
一、传统抗凝药物1、肝素肝素是最早应用于临床的抗凝药物之一,主要通过增强抗凝血酶Ⅲ的活性来发挥抗凝作用。
肝素分为普通肝素和低分子肝素。
普通肝素需要静脉注射,使用时需要监测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来调整剂量,容易引起出血等不良反应。
低分子肝素则具有更好的生物利用度和更长的半衰期,皮下注射即可,使用较为方便,出血风险相对较低。
2、华法林华法林是一种口服的维生素 K 拮抗剂,通过抑制维生素 K 依赖的凝血因子Ⅱ、Ⅶ、Ⅸ、Ⅹ的合成来发挥抗凝作用。
华法林的抗凝效果个体差异较大,需要定期监测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来调整剂量,治疗窗窄,容易受到食物和药物的影响,导致出血或抗凝不足等并发症。
二、新型口服抗凝药物1、直接凝血酶抑制剂达比加群酯是一种直接凝血酶抑制剂,口服后在体内迅速转化为活性成分,能够特异性地抑制凝血酶的活性,从而发挥抗凝作用。
达比加群酯具有起效快、半衰期短、药物相互作用少等优点,但需要根据患者的肾功能调整剂量。
2、直接 Xa 因子抑制剂利伐沙班、阿哌沙班和依度沙班是目前临床上常用的直接 Xa 因子抑制剂。
它们通过直接抑制 Xa 因子的活性来阻断凝血瀑布的内源性和外源性途径,发挥抗凝作用。
这些药物具有口服方便、起效迅速、无需常规监测凝血指标、药物相互作用少等优点,但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如严重肾功能不全或存在药物相互作用时,仍需要谨慎使用。
三、抗凝药物的临床应用现状1、心房颤动心房颤动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患者发生血栓栓塞的风险显著增加。
对于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CHA₂DS₂VASc 评分≥2分的男性和≥3 分的女性,推荐使用抗凝药物进行血栓预防。
探讨非瓣膜性心房颤动的抗凝治疗苗靖文;郭涛【摘要】房颤是常见而顽固的房性心律失常,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房颤的发病率在逐年增加,房颤的病因也在变化,高血压和冠心病已经取代心脏瓣膜病成为房颤的主要病因。
房颤患者因各种不适反复住院,引发心衰、卒中、猝死使房颤患者病死病残率高,远期预后较非房颤患者差。
房颤已成为全球最常见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之一。
脑卒中是房颤患者最严重的并发症,非瓣膜性房颤患者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是非房颤患者的5.6倍,瓣膜性房颤患者的缺血性卒中发生率比窦律患者更是高出17倍。
房颤患者一旦发生缺血性卒中,则致死致残率剧升,抗凝治疗可有效降低缺血性卒中的发生率,本文就非瓣膜性房颤的抗凝治疗做一综述。
%Atrial fibrillation (AF) is a common and persistent atrial arrhythmia. With the aging of the social population, the incidence of AF is increasing year by year. The cause of AF is also changing, and hypertension and coronary heart disease have been the main cause of AF instead of valvular heart disease. Owing to the patients with AF due to a variety of discomfort repeated hospitalization, heart failure, stroke, sudden death, the rate of mortality and disability is higher in patients with AF and the long-term prognosis is worse than that of non-atrial fibrillation. AF has become one of the most common chronic non communicable diseases in the world. Stroke is the most serious complication in patients with AF, the incidence of ischemic stroke in patients with non valvular atrial fibrillation is 5.6 times that of non-AF, and that the incidence of ischemic stroke in patients with valvular AF is 17 times higher than that in patients with sinus rhythm. Onceischemic stroke occurs in patients with AF, the rate and disability is rising rapidly. Anticoagulation therapy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ischemic stroke. In this paper, we review the anticoagulation therapy of non valvular atrial fibrillation.【期刊名称】《中国医药科学》【年(卷),期】2016(006)019【总页数】4页(P55-57,115)【关键词】房颤;卒中;抗凝治疗【作者】苗靖文;郭涛【作者单位】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云南昆明 650031;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云南昆明 65003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1.75心房颤动(AF)是最常见的房性心律失常,特点是极快而杂乱的电活动使心房丧失舒缩功能。
华法林国际标准值
华法林是一种常用的抗凝血药物,广泛用于预防和治疗血栓性疾病。
在临床应用中,监测患者的华法林国际标准值非常重要,以确保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华法林国际标准值是指患者在服用华法林后,血液中凝血酶原时间(PT)的延长程度,通常用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来表示。
根据临床指南,不同疾病状态下的患者,对华法林的国际标准值要求是不同的。
一般来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的目标INR范围为2.0-3.0,而瓣膜性心房颤动或机械瓣膜置换患者的目标INR 范围为2.5-3.5。
此外,对于其他需要抗凝治疗的患者,如深静脉血栓形成、肺栓塞等,也有相应的目标INR范围要求。
在实际监测中,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用药反应来调整华法林的剂量,以达到目标INR范围。
通常情况下,初始治疗时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INR值,一旦达到稳定状态,监测频率可以逐渐减少。
除了调整剂量,患者在服用华法林期间还需注意饮食和其他药物的影响。
一些食物,如高维生素K含量的绿叶蔬菜,以及一些药
物,如抗生素、抗感染药物,都可能影响华法林的抗凝作用,导致INR值偏高或偏低。
此外,患者在服用华法林期间还需密切关注自身的出血情况。
因为华法林的抗凝作用会增加患者出血的风险,一旦出现不明原因的鼻衄、牙龈出血、皮下淤血等情况,应及时就医并告知医生正在服用华法林。
总之,华法林国际标准值的监测和调整对于患者的治疗非常重要。
患者在服药期间应积极配合医生的监测和调整,同时注意饮食和其他药物的影响,以确保华法林的疗效和安全性。
希望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谢谢阅读!。
心房颤动患者应用华法林进行抗凝依从性相关因素分析
王莉
【期刊名称】《中国处方药》
【年(卷),期】2018(16)5
【摘要】目的探讨心房颤动患者应用华法林进行抗凝治疗的依从性及相关因素.方法选择96例接受华法林抗凝治疗的心房颤动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比较两组患者依从性好及依从性差等相关因素上的差异.结果 96例心房颤动患者应用华法林抗凝治疗依从性好46例(47.92%),依从性差50例(52.08%);年龄、心房颤动知识缺失、医源性因素、不良心理状态为影响依从性的因素;两组男女比例、经济收入、接受教育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华法林应用于心房颤动抗凝过程中,患者依从性较差,影响因素复杂,应实施相应措施提高依从性.
【总页数】2页(P135-136)
【作者】王莉
【作者单位】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分院心内科,江苏南通 226001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高龄心房颤动患者应用华法林抗凝依从性与安全性分析及对策 [J], 冯敏
2.对应用华法林进行抗凝治疗的心房颤动患者实施综合护理的效果研究 [J], 宋莉
3.家庭医生模式对心房颤动患者华法林抗凝治疗的依从性及预后的影响 [J], 刘焕云;黄志梅;丁晓莉;周平;贾骏;周长文
4.延续性护理干预对心房颤动患者华法林抗凝治疗依从性的影响研究 [J], 刘春艳;
刘媚;张会妙
5.老年高龄心房颤动患者应用华法林抗凝依从性与安全性分析及对策 [J], 王玉军;王宁;陈艳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临床药师-病例分析-华法林心律失常引言本篇文档是关于华法林心律失常的病例分析。
通过分析病例,我们将探讨华法林在处理患者心律失常中的应用和效果。
本文旨在为临床药师提供参考和指导。
病例描述患者,女性,年龄60岁,曾被诊断为心房颤动。
她之前曾使用过β受体阻滞剂进行治疗,但其心室率控制不稳定。
鉴于她的病情和其他身体状况,医生推荐尝试华法林治疗。
治疗方法1. 初始剂量:根据患者体重和所需抗凝治疗的目标,选择恰当的华法林初始剂量。
根据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和部分凝血活酶时间(PT)监测,逐步调整剂量。
2. 监测INR:对于华法林治疗患者,临床药师应定期测量INR,以评估抗凝状态和药物剂量的调整需求。
通过监测INR,可以帮助确定是否达到了治疗目标和避免潜在的出血风险。
3. 调整剂量:根据INR的结果,临床药师应根据医生的指示和患者的具体情况,调整华法林的剂量。
调整剂量时应谨慎,并监测患者的凝血指标,以确保在治疗过程中保持稳定的抗凝状态。
监测和评估1. 定期复查:患者在华法林治疗期间应定期就诊,以监测INR 和评估治疗效果。
这有助于判断患者是否达到了治疗目标,并及时采取调整措施。
2. 不良反应监测:临床药师应密切关注患者的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
如果出现药物不良反应或其他药物与华法林可能的相互作用,应及时与医生协商,调整治疗方案。
结果和讨论通过华法林治疗,患者的心室率得到了有效控制,并保持了稳定的抗凝状态。
临床药师的监测和调整剂量措施是成功治疗的重要因素。
然而,应当注意到华法林治疗可能存在出血风险,且每个患者的治疗剂量需求都可能有所不同。
结论本文以临床药师视角,对华法林心律失常的病例进行了分析。
通过监测INR、定期复查和调整剂量等措施,临床药师在华法林治疗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然而,由于本文只是一种分析性文档,具体的治疗决策和剂量调整仍需根据医生的指导和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决定。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1]- [参考文献2]- [参考文献3]。
华法林(Warfarin)药代动力学口服胃肠道吸收迅速而完全,生物利用度高达100%。
吸收后与血浆蛋白结合率达98%~99%,能透过胎盘,母乳中极少。
主要由肺、肝、脾和肾中储积。
由肝脏代谢,代谢产物由肾脏排泄。
服药后12~18小时起效,36~48小时达抗凝高峰,维持3~6d,t1/2约37小时。
适应症(一)瓣膜病和瓣膜置换:瓣膜病(尤其二尖瓣狭窄)如果合并房颤或者已经发生了脑栓塞,或者超声心动图发现左房直径明显增大(>55mm),应长期口服华法林,维持INR于2.0~3.0,否则口服阿司匹林就可以了。
强烈推荐所有机械瓣换瓣病人接受长期(永久)口服抗凝药物治疗,一般维持INR于2.5~3.5。
如果病人同时存在房颤或者口服华法林抗凝过程中仍然发生了血栓栓塞,应考虑加用阿司匹林。
生物瓣置换发生血栓栓塞的风险明显小于机械瓣,一般术后抗凝3个月即可,维持INR于2.0~3.0。
如果生物瓣置换病人同时合并房颤或者手术时发现房内血栓,应长期口服华法林治疗;如果既往有血栓栓塞病史,抗凝治疗的时间应在3~12个月。
其他情况长期口服阿司匹林即可。
(二)非瓣膜病性房颤:多个随机试验的荟萃分析显示,在非瓣膜病性房颤病人,与安慰剂比较,华法林使脑卒中的危险下降68%,大出血的发生率没有显著性增加,抗凝降低死亡率33%。
阿司匹林也有效,总体上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下降21%,效果不及华法林。
在房颤已发生了脑栓塞的病人,口服抗凝剂降低年主要心血管事件(血管性死亡、非致命性脑卒中、非致命性心肌梗死或周围血管栓塞)47%,脑卒中危险下降66%,抗凝组没有病人发生脑出血。
阿司匹林只降低主要终点事件17%,脑卒中下降14%,与安慰剂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年龄越大,血栓栓塞的风险也越大。
年龄大于75岁的持续房颤,应常规口服华法林抗凝治疗,华法林对于这类病人获益明显大于风险。
高龄病人对于华法林的敏感性增加,不但体现在出血的风险增加,还表现在同样的INR水平,老年人获得的实际抗栓水平更高,因此可以考虑将华法林剂量调整为INR1.6~2.5。
非瓣膜病房颤用华法林抗凝治疗的最佳初始剂量研究朱平辉;何华;刘晓惠;康俊萍;马长生【期刊名称】《中国医刊》【年(卷),期】2008(043)001【摘要】目的本研究通过比较初始剂量3mg和5mg对NVAF患者抗凝作用的影响,了解国人的华法林最佳起始剂量,为临床进一步合理应用华法林提供更多证据.方法选取2004年7月至2005年12月就诊的卒中中危或高危NVAF患者173例,所有患者随机分入3mg治疗组和5mg治疗组.两组患者均调整华法林剂量,使INR维持于2.0~3.0.随访2个月,观察两组患者达稳定INR所需时间、发生INR 增高、主要出血/血栓栓塞事件的差异.结果两组基线特征差异无显著性.3mg治疗组达稳定INR的时间与5mg组相似.3mg治疗组的INR增高发生率显著低于5mg组.5mg治疗组有5例发生轻微出血(牙龈/鼻腔)(6.9%),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对于中国NVAF患者,应用华法林以3mg为初始剂量是安全、可行的,与5mg相比,疗效相似而INR过高的发生明显减少.3mg可能是国人NVAF应用华法林的更佳初始剂量.【总页数】2页(P36-37)【作者】朱平辉;何华;刘晓惠;康俊萍;马长生【作者单位】北京市昌平区北郊医院,心内科,102208,北京;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房颤诊治中心,北京,100029;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房颤诊治中心,北京,100029;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房颤诊治中心,北京,100029;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房颤诊治中心,北京,10002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73【相关文献】1.华法林抗凝治疗非瓣膜病心房颤动的临床研究 [J], 王军军;王立君;邵荟敏2.基层医院非瓣膜病性心房颤动患者抗凝治疗现状及华法林最佳初始剂量研究 [J], 张澍;孙彤;程仁立;谢厚田;徐飞3.非瓣膜病心房颤动用华法林抗凝治疗的最佳初始剂量研究 [J], 张建军4.小剂量华法林抗凝治疗非瓣膜病心房颤动高龄老年患者临床观察 [J], 米敏5.老年非瓣膜病性房颤应用华法林抗凝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J], 徐娟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940・生堡!坚查篁痘苤查!Q!!生!!旦箜竺鲞筮!!塑g垡!』鱼!型i丛:盟!!!坐!竺!Q!!:Y塑:丝盟!:!!
单中心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患者华法林抗凝现状分析
赵淑娟赵红卫王宪沛高传玉秦玉花蔡海霞陈博雅曹晶晶【摘要】目的探讨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华法林抗凝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从
合理用药监测系统(PASS)中提取2014年1—6月在河南省人民医院住院的非瓣膜病房颤患者,提取患者的临床信息、合并症、伴随用药、抗栓治疗方案等资料,采用CHA:DS:一VASc评分进行卒中风险评估,评价患者的抗栓治疗方案,采用t检验、x2检验、Fisher精确检验及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各因素与华法林使用之间的关系。结果共600例患者完成本研究,560例(93.3%)患者的CHA:DS:一VASc评分≥1,其中162例(28.9%)接受华法林(单药或与抗血小板药联合)治疗,244例(43.6%)服用阿司匹林治疗,137例(24.5%)未进行抗栓治疗。人组的600例患者中,172例(28.7%)抗栓方案符合指南推荐,266例(44.3%)治疗不当,23例(3.8%)过度治疗,139例(23.2%)未治疗。影响抗栓治疗的相关因素包括:持续性房颤(OR=3.92,95%C/1.43~10.78,P=0.008)、射频消融(OR=26.82,95%c,7.03~102.38,P<0.001)、使用他汀类药物(OR=3.35,95%CI1.30~8.63,P=
0.012)、服用抗心律失常药(OR=3.42,95%C/1.29~9.07,P=0.014)以及服用阿司匹林(OR=0.02,95%C/0—0.07,P<0.001)。结论本研究显示93.3%的非瓣膜病房颤患者为卒中中、高危患者,但71.3%的患者存在治疗不当、过度治疗或未进行抗栓治疗,需遵循临床指南推荐,以减少房颤患者的卒中风险。【关键词】心房颤动;抗凝药;华法林
CurrentstatusofwarfarintherapyinChinesepatientswithnonvalvularatrialfibrillation:asinglecenteranalysisZhaoShujuan+,ZhaoHongwei,WangXianpei,Gao
Chuanyu,Qin
Yuhua,CaiHaixia,
ChenBoya,Cao
Jingjing.4DepartmentofPharmacy,People’SHospitalofItenan
Province,Zhengzhou
450003.ChinaCorrespondingauthor:QinYuhua,Emaif:qinyuhua399@163.con【Abstract】ObjectiveToinvestigatethecurrentstatusofwarfarintherapyandtherelatedfactors
in
patientswithnonvalvularatrialfibrillation(NVAF)basedondatafromasinglecenter.MethodsWe
analyzedclinicaldataincludingbaselineclinicalcharacteristics,complications,concomitantmedicationsandanti—thrombotictreatmentinpatientswhowereadmittedtoourhospitalwithNVAFfromJanuary
2014toJune
2014.Thedatawereanalyzedbyttest,Chi—squaretest,fisherexacttestandbinarylogisticregression
analysisfortheaboveindexeswithwarfarinutilization.ResultsAtotalof600patientsenrolledinthis
study,560(93.3%)patientshadaCHA,DS,.VASc
score≥1,162(28.9%)patientsreceivedwarfarin
(aloneorincombinationwithantiplateletagents)。244(43.6%)patientsweretreated
with
aspirin,137
(24.5%)patientsdidnotreceiveanti.thrombotictreatment.Ofthe600patients,172(28.7%)patients
weretreatedinlinewiththecurrentguideline
recommendation.266(44.3%)patientsweretreated
improperly.23(3.8%)patientswereover.treated,139(23.2%)patientsreceivednoanti—thrombotictreatment.Factorsassociatedwithanti—thrombotictreatmentwerepersistentatrialfibrillation(OR=3.92,
95%C,1.43—10.78.P=0.008),radiofrequeneyablation(OR=26.82,95%CI7.03—102.38,P<
0.001).theuseofstatins(OR=3.35,95%6"/1.30一8.63,P=0.012),anti—arrhythmietherapy(OR=3.42.95%C,1.29—9.07.P=0.014),andaspirin(OR=0.02,95%C1
0—0.07,P<0.001).
ConclusionsInthisstudy,428(71.3%)NVAFinadequatelytreated.IntensiveeffortsarenecessarytopopulationinChina.patientswereeitherun-treated,over-treatedor
improveanti—thrombotictherapystatusinNVAF
DOI:10.3760/cmmj.issn.0253-3758.2016.11.008作者单位:450003郑州,河南省人民医院药学部(赵淑娟、赵红卫、秦玉花、蔡海霞、陈博雅、曹晶晶),心血管病医院(王宪沛、高传玉)通信作者:秦玉花,Email:qinyuhua399@163.con
.心房颤动.万方数据虫堡!坠鱼笪痘苤圭!!!!生!!旦箜丝鲞筮!!塑垦也!』垦!过丝:塑型!坐!望!!!!:!!!:丝型!:!!【Keywords】Atrialfibrillation;Anticoagulants;Warfarin
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其最严重的并发症是脑动脉栓塞(缺血性卒中)¨1。流行病学研究显示_2J:非瓣膜病房颤患者每年栓塞事件的发生率约为5%,是非房颤患者的2~7倍,占所有脑栓塞事件的15%~20%,因此抗凝治疗是房颤治疗策略中最重要的一环。欧洲2012房颤治疗指南[3]、美国2014房颤患者管理指南。41以及我国《心房颤动:目前的认识和治疗建议-2015》¨。均建议采用CHA,DS,.VASc评分对房颤患者的血栓栓塞风险进行评估,根据评分选择合理的抗栓治疗方案,然而房颤抗栓治疗的现状并不乐观,临床实际应用与指南推荐存在较大差距。本研究通过对我院非瓣膜病房颤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抗栓治疗现状进行分析评价,了解其与指南存在的差距,并对影响抗栓治疗的相关因素进行了分析。资料与方法1.研究对象:本研究是回顾性研究,通过合理用药监测系统(prescriptionautomaticscreeningsystem,PASS)选取2014年l一月在河南省人民医院住院的房颤患者。纳入标准:心电图或动态心电图曾证实为房颤,且年龄在18周岁以上。排除标准:(1)超声心动图提示心脏瓣膜病变;(2)可逆性因素所致房颤,如甲状腺功能亢进、急性心肌梗死等;(3)出血迹象,如颅内出血、消化道出血等;(4)近期(3个月)手术史;(5)其他:如严重肝、肾功能障碍、使用新型口服抗凝药等。对反复住院患者,只记录首次住院资料。共984例患者人组本研究。去除瓣膜性心脏病198例、甲状腺功能亢进32例、手术42例、出血28例、重复人院7l例及其他原因13例,最终有600例患者纳入本研究。2.收集患者资料:从PASS系统中提取患者的基线特征和l临床信息,如性别、年龄、医保、学历、房颤类型、合并症、伴随用药情况等。3.卒中风险评估:采用CHA,DS,.VASc评分对患者的卒中风险进行评估。该评分包括慢性心力衰竭/左心室功能障碍(1分)、高血压(1分)、年龄≥75岁(2分)、糖尿病(1分)、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ischemicattack,TIA)/血栓栓塞病史(2分)、血管性疾病(1分)、年龄65~74岁(1分)以及女性(1分),最高积分为9分‘5J。该评分系统依据卒中风险将患者分为:高危(I>2分)需进行抗凝治疗;中危(1分)口服抗凝药物或司匹林或不进行抗栓治疗均可;低危(0分)不需进行抗栓治疗。4.抗栓治疗方案评价:根据《心房颤动:目前的认识和治疗建议-2015》¨J,对患者的抗栓治疗方案评价其合理性,分为指南推荐、治疗不当、过度治疗和未治疗四种情况。5.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22.0建立数据库,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组间比较,正态分布资料使用独立变量双侧t检验,非正态分布参数使用Mann—WhitneyU检验,分类变量以频数或百分率表示。将华法林抗凝应用作为因变量,影响华法林抗凝应用的相关因素作为自变量,先进行单因素分析(t检验、x2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纳入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以比值比(OR)和95%可信区间(C/)表示,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1.患者基本情况和临床特点:共600例患者纳入本研究,422例(70.3%)未行抗凝治疗,178例(29.7%)使用华法林抗凝。患者的平均年龄为(67.9±13.2)岁,男性患者364例(60.7%)。600例患者中共8l例行射频消融,这其中有61例(61/81)患者处方了华法林,19例(19/81)患者未使用华法林治疗。记录房颤类型的有287例患者,房颤合并的临床疾患包括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等。伴随用药包括利尿剂、洋地黄(地高辛)、他汀等,CHA:DS:一VASc评分为(3.7±2.1)分,其中560例(93.3%)患者的CHA,DS,一VASc评分≥1分(表1)。2.抗栓治疗:CHA,DS,一VASc评分≥1的560例患者中,162例患者(28.9%)接受华法林(单独或与抗血小板药物联合)治疗,261例(46.6%)进行抗血小板治疗,这其中244例患者(43.6%)接受阿司匹林治疗,183例(32.7%)单独使用阿司匹林治疗,58例(10.4%)使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3例(5.4%)使用阿司匹林联合替格瑞洛治疗,17例(3.0%)单独使用氯吡格雷治疗,137例患者(24.5%)未接受任何抗栓药物治疗。3.抗栓治疗方案评价:600例患者中,172例患者(28.7%)依照指南推荐¨1进行治疗,139例(23.2%)未使用任何抗血栓药物,266例(4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