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种蛋的选择与管理
- 格式:doc
- 大小:25.50 KB
- 文档页数:6
怎样选择种蛋?首先,种蛋必须来自健康的高产鸡群,同时种蛋也应来阑、疫区。
其次是外观,即肉眼直接鉴别,鉴别项目如下(1)大小:种蛋要大小适中,每个品种都有一定的蛋重要求范围,超过标准范围土15%的蛋就不应留作利用。
(2)形状:鸡蛋应成卵圆形,蛋型指数(的纵径和微径之间的比率),应为1.30一1.35之间。
(3)净沾度:种蛋必须保持蛋面净汕。
新鲜的蛋壳面光滑,无斑点、污点,具有光泽。
若用水洗蛋,壳面的胶质脱落,微生物容易侵入内部,蛋内水分山容易蒸发,故一般种蛋尽量少用水洗。
(4)壳纹:种蛋的壳应当光泪,无皱折或凹凸不平等畸形。
(5)壳色:纯种鸡的鸡蛋大色一致,上无斑点。
(6)蛋壳的厚度:引蛋的蛋壳厚度应在0.33一0.35调毫米。
厚度小于0.27毫米则即为薄壳蛋,这种蛋水分蒸发较快,易被微生物侵入,又易破损。
反之,蛋壳太厚(0.45毫米以上),水分不易蒸发,气体交换困难,鸡胚不易啄破蛋壳而往往闷死。
为了进一步判断种蛋的质量,可以利用光照透视检验。
新鲜种蛋气室很小,蛋黄清晰,浮映蛋内,并随蛋的转动而慢慢转动,蛋白浓度匀称,稀、浓两种蛋白也可明显辨别,蛋内无异物,蛋黄土的胚盘尚看不见,蛋黄表面无血丝、血块。
若发现气室很大,蛋黄颜色变暗,蛋黄土甚至有血管,那就是陈旧的蛋,保存不善受过热的缘故。
若发现蛋内容物全部变黑,这是因为保存时间过长,细菌侵入蛋内,使蛋白分解腐败已成臭蛋。
如果发现蛋黄和蛋白混淆在一起,分辨不清,即为散黄蛋,产生散黄蛋的原因:一是,种蛋在运输过程中受过剧烈的震动;二是,在储存过程中,由于蛋白中的水分向蛋黄中渗透,蛋黄体积增大)当超过蛋黄膜弹性限度时,蛋黄膜自行破裂;三是,由于细菌侵入,细菌分泌酶的破坏作用而引起蛋黄膜的破裂。
我国尚有传统的选蛋方法——靠蛋,既简单又适用。
方法是,两手各拿三个鸡蛋,轻轻挪动手指使蛋轻轻碰撞,或者是一手拿两个蛋,另一手拿·一个蛋,轻轻互相敲碰,观其蛋形、壳色,听其声音,剔去不适留种的蛋,剔去破蛋(破蛋很难孵出小鸡)和响壳蛋(蛋壳特别厚,声音特别响)。
绿色养殖对动物饲料中黄曲霉的控制上限为0.02mg/kg,对牛奶中的控制上限为0.005mg/kg。
3预防措施3.1严格控制饲料原料的水分和霉菌总数要严格控制和监测进库饲料原料的水分。
一般要求玉米、高粱、稻谷等水分含量不超过14%;小麦、次粉、糠麸类等水分含量不超过13%;豆粕、菜粕、棉粕、鱼粉、肉骨粉等蛋白原料水分含量不超过12%。
对贮存较久的原料要定期进行水分监测,含水量超标应及时使用。
建议饲料生产企业在夏秋季节监测进库饲料原料霉菌总数水平及霉菌总数是否超标。
我国国家卫生标准GB13078-2001规定,玉米、麦麸霉菌总数<40×103个/克,豆粕、棉粕、菜粕霉菌总数<50×103个/克,鱼粉、肉骨粉<20×103个/克。
4×103~105为限量使用,超过105禁止使用。
3.2加强生产环节的管理在饲料的生产过程中,要按照规范操作,严格控制饲料中的水分和温度,做到彻底冷却后,再装袋、运输。
及时清理生产设备中易残留物料如制粒机的下料溜管、冷却器的死角上吸附的大量高水分的“锅巴料”。
3.3加强存储过程的管理贮存饲料原料和成品饲料的仓库应保持通风、阴凉和干燥的条件。
南方地区,建议库房地面上要垫有木板架,使底层物料与地面隔离。
避免下雨天地面潮湿使水气向底层物料渗透。
对库房地面定期清扫、消毒,做好防鼠工作,避免因为散落的物料污染而产生发霉现象。
料堆与窗户、墙、库房大门保持一定的距离。
定期检查库房的顶部和窗户,防止阴雨天漏雨淋湿原料和饲料成品。
如果环境温度和湿度较高,饲料成品堆码的高度不宜过高,防治物料积压产热。
饲料在运输过程中要有遮盖物,避免在阳光下暴晒。
3.4防霉剂的合理使用在饲料生产中,添加适量的防霉剂可以有效抑制霉菌的生长,延长饲料的保质期。
防霉剂种类包括丙酸及其盐类、双乙酸钠(SDA)以及其它有机酸如苯甲酸、山梨酸等。
目前市场上使用的防霉剂主要是前两种或多种防霉剂组成的复合型防霉剂。
种蛋选择标准
种蛋作为养殖业中的重要物料,其品质直接关系到后期养殖成果的好坏。
因此,在选择种蛋时,对其品质和种类要做出明智的判断。
首先,品质方面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外观:种蛋外观应该无裂纹、无污渍、无变形,表面光滑,光亮度高。
2. 尺寸:不同品种的种蛋尺寸会有所不同,但应该在标准范围之内。
3. 重量:种蛋的重量应该在一定范围内,过轻或过重的种蛋都不具备优良的养殖潜质。
4. 颜色:不同品种的种蛋外壳颜色有所不同,但颜色应该鲜艳、均匀,无色差。
其次,种类方面也需要考虑:
1. 品种:根据养殖需求以及市场需求,选取适合的品种进行养殖。
例如,肉鸡品种、蛋鸡品种等。
2. 产地:不同产地的种蛋在品质上也会有所不同,选择信誉好、生产规范的产地进行采购。
3. 品牌:有些品牌的种蛋在市场上有一定的知名度,其品质和性能也会更受关注,可以考虑选择。
最后,需要注意的是,购买种蛋应该在指定的销售渠道进行,避免购买到假冒伪劣的种蛋,影响养殖效果。
总的来说,选择种蛋应该注重品质、种类和信誉,根据不同的养
殖需求进行选择,确保后期养殖成功。
鸡蛋的良种选育与高产鸡的饲养技巧鸡蛋是人们日常饮食中常见的食品之一,它富含优质蛋白质和各种营养物质,是人们健康饮食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要获得高质量的鸡蛋,就需要从鸡种的选育和鸡的饲养技巧两方面着手。
本文将介绍鸡蛋的良种选育与高产鸡的饲养技巧,旨在帮助养殖户提高鸡蛋的质量和产量。
一、良种选育良种选育是提高鸡蛋质量的关键。
通过科学的选育方法,选择具有良好遗传背景和生产性能的肉鸡作为良种,可以获取高质量的鸡蛋。
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鸡蛋良种选育方法:1. 选择适宜品种:根据不同的养殖需求,选择适宜的鸡种。
常见的鸡种有蛋鸡、肉鸡和复合型鸡种,其中蛋鸡品种如岭南靓珍、雷山红、德州白等较为适合生产高质量的鸡蛋。
2. 优化遗传背景:通过遗传改良和育种选择,筛选出具有良好遗传背景的鸡种。
目前,利用分子标记和遗传学手段进行选择已成为鸡蛋良种选育的重要手段,能够快速准确地判断鸡种的遗传优势。
3. 繁殖与交配:合理的配对和交配也是鸡蛋良种选育的重要环节。
通过选取亲本鸡的基因互补性进行配对,可以提高后代的产蛋性能和鸡蛋质量。
同时,注意控制配种密度,避免过度近亲繁殖。
二、高产鸡的饲养技巧鸡蛋的产量与鸡的饲养管理密切相关。
合理的饲养技巧可以刺激鸡的产蛋激素分泌,提高鸡蛋的产量和质量。
下面介绍几种高产鸡的饲养技巧:1. 饲料配方:合理的饲料配方可以提供鸡的全面营养需求,促进鸡的生长和产蛋。
在制作饲料时,应根据鸡的生理特点和不同生长阶段的营养需求,选择合适的原料和比例进行配比。
2. 饲喂管理:定时、定量、定点饲喂是确保鸡蛋高产的重要保障。
合理的饲喂管理可以提高鸡的食欲和消化吸收能力,增加饲料利用率,进而提高鸡蛋产量。
同时,注意饮水管理,保证鸡只的饮水量和质量,避免蛋壳质量下降。
3. 环境控制:鸡只的生长环境对其产蛋性能有重要影响。
保持适宜的温度、湿度和通风条件,防止鸡只受到寒冷、潮湿和气流不畅等因素的影响,有利于鸡的正常生长和产蛋。
种蛋搜集时的基本要求
摘要:
1.种蛋的定义和重要性
2.种蛋搜集时的基本要求
3.种蛋的质量评价标准
4.种蛋搜集的注意事项
正文:
【1.种蛋的定义和重要性】
种蛋,又称种禽蛋,是指用于孵化种禽的鸡蛋。
种蛋的质量直接影响孵化率和雏鸟的质量,因此在搜集种蛋时必须严格遵循一定的标准和要求。
【2.种蛋搜集时的基本要求】
(1)选择健康的种禽:种禽的健康状况直接影响种蛋的质量,因此在搜集种蛋时,首先要选择健康状况良好的种禽。
(2)注意蛋形和蛋壳:种蛋应具有正常的蛋形,蛋壳应完整、无裂缝,以保证孵化率。
(3)控制蛋重:种蛋的重量应在一定范围内,过轻或过重的蛋可能影响孵化率和雏鸟质量。
(4)合适的蛋龄:种蛋的蛋龄应在适宜范围内,以保证孵化率和雏鸟质量。
【3.种蛋的质量评价标准】
种蛋的质量评价标准主要包括蛋形指数、蛋壳厚度、蛋重等指标。
【4.种蛋搜集的注意事项】
(1)避免剧烈震动:在搜集和运输种蛋过程中,要避免剧烈震动,以免影响孵化率。
(2)适宜的储存温度和湿度:种蛋应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储存,以保证孵化率。
(3)定期检查:搜集种蛋后要定期检查蛋的质量,对不合格的蛋进行及时处理。
2021年4月第38卷第4期孵化场的种蛋质量管理要点包红波1,常青1,贾新卫2,刘小辉3(1.华裕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河北邯郸056000;2.重庆华裕耀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重庆丰都408200;3.河北省蛋鸡繁育技术创新中心,河北邯郸056000)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食品安全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禽肉和禽蛋因其含有较高的优质蛋白而越来越受人们喜爱。
而家禽孵化在禽肉和禽蛋生产的产业链中居承上启下的重要位置,做好家禽孵化过程中种蛋的质量管理,既能提高生产性能,给公司带来更多的利润,又能提升产品质量,为下游提供优质的雏鸡,从而为整个产业链的良好运行提高保障。
种蛋质量管理主要包括:种蛋的消毒、质检、分类、运输和储存。
一种蛋的消毒有效的消毒方式可以减少种蛋蛋壳表面的病原微生物,避免病原微生物通过蛋壳气孔渗透到种蛋内部污染种蛋。
效果最好的种蛋消毒方式是甲醛熏蒸。
传统的做法是液体甲醛+高猛酸钾熏蒸消毒20分钟后用氨水中和,该方法成本较高。
目前较多孵化厂使用加热液体甲醛或固体甲醛的方法进行种蛋消毒,成本低效果也不错。
有些孵化厂因担心甲醛对人体有害,选择用气雾消毒法,该方法也是可行的。
种蛋消毒时要做到消毒液浓度、剂量和消毒时间精确,消毒室温度最好控制在22~26℃,且消毒室内要有循环风和排风装置。
二种蛋的质量监控种蛋质量包括:种蛋卫生、蛋壳质量、蛋型等要素。
1种蛋卫生包括种蛋内部卫生和蛋壳表面卫生,前者取决于种鸡的健康,后者取决于种鸡饲养管理和种蛋管理。
卫生不达标的种蛋(脏蛋、窝外蛋等)在孵化过程中会产生较多的污染蛋,污染孵化环境和其他种蛋或雏鸡。
2蛋壳质量指蛋壳的颜色、厚度、硬度和致密度。
蛋壳质量差的种蛋在孵化过程中会影响种蛋正常的温度、失重率和空气交换,从而影响孵化性能和雏鸡质量。
3蛋型正常种蛋为卵圆形,理想的蛋型指数为1.3~1.35基金项目:河北省创新能力提升计划项目(205676127H );河北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326616D );邯郸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项目(20312904003)华裕农科三都孵化场··502021年4月第38卷第4期(纵轴/横轴),过长、过圆、中间突出等不规则形状的种蛋在孵化过程中会产生较多的死胚和弱雏。
绿壳蛋鸡种蛋的选择及护理药用价值, 已引起国内外行家的高度重视和关注。
其种蛋的护理应注意:一、种蛋的选择种蛋的好坏关系到雏鸡的质量及成鸡生产性能的好坏。
选择种蛋, 应考虑种蛋的来源, 先观察后听音, 照蛋透视。
(一)外观选择:看种蛋的清洁度、蛋大小、蛋形、蛋壳颜色。
入孵种蛋表面不应有粪便、蛋液等污染物, 蛋大小要适中, 符合品种标准。
一般选择蛋重为 3 8 ~ 4 5 克种蛋为宜。
另外, 钢皮蛋、沙皮蛋、皱纹蛋等均应剔除, 不能作种蛋用。
(二)听音:轻轻碰撞, 完全无损的蛋声音清脆, 如有破损可听到破裂声, 应剔除。
(三)照蛋透视:用照蛋灯或专门照蛋器械在灯光下观察蛋壳、蛋黄、血斑、肉斑等。
二、种蛋的保存(一)温度:最适温度 1 0 ℃~ 1 5 ℃, 鸡胚发育的临界温度为 20 ℃。
种蛋保存的环境温度一般低于 2 0 ℃, 最高不能超过 2 3 ℃。
(二)湿度:一般保持在 6 5 %~ 7 0 %为宜。
(三)种蛋保存时间:要求种蛋保存 1 周为宜, 严冬酷暑, 保存时间应在 5 天以内。
(四)种蛋的放置方法:在保存期种蛋应该小头向上竖放。
三、种蛋的消毒(一)消毒时间:种蛋收集后最好马上消毒, 入孵时进行第 2 次消毒。
(二)消毒方法:1 .新洁尔灭消毒法。
0 .1 %新洁尔灭溶液喷洒于种蛋表面, 或在 4 0 ℃~ 5 0 ℃的溶液中浸泡3 分钟, 取出晾干即可。
2 .高锰酸钾消毒法。
取高锰酸钾 1 0 克, 加清洁水 5 0 升, 在 4 0 ℃的溶液中浸泡 2 分钟, 取出晾干入孵。
3 .紫外线照射法。
用紫外线作光源离种蛋 4 0 厘米正面照射 1 分钟, 背面再照射 1 分钟。
养鹅场种蛋管理的技术要点及相应的消费措施搜集鹅蛋,选择并妥善保管合格的种蛋,将为提高孵化率与健雏率奠定良好的基础。
鹅的产蛋量低,种蛋的消费成本较高,所以养鹅场管理好鹅种蛋是特别重要的。
笔者通过长期消费实践,认为鹅种蛋之管理应注意以下各项技术要点及采取相应的消费措施。
1种蛋搜集1.1尽力保证母鹅产蛋处安静、安全与卫生。
1.2母鹅产蛋期,应设置产蛋箱。
若无产蛋箱,则应选择光芒稍暗处,调教母鹅定址产蛋。
1,3母鹅产蛋处应铺有洁净、干燥而柔软的垫料。
集蛋工夫可选择凌晨4:00和上午6:00―7:00,分2次搜集鹅蛋。
但是,个别鹅也可能在下午产蛋,应注意及时捡收(尤其在寒冷季节或较脏的鹅舍内,更应及时捡收)。
产于水中的鹅蛋,不宜作为种蛋。
1.4鹅蛋搜集后,应放置于孵化盘或集蛋箱内,同时做好消费记录。
及时消毒后的种蛋应转入专用的种蛋库内储存。
2种蛋的选择要按照育种与消费等指标从严选择好种蛋,把握好种蛋的孵化品质。
2.1搜集的种蛋应标明消费日期和排序编号。
2.2选择种蛋应注意其新鲜度。
种蛋保存的工夫愈短,其新鲜度愈高,孵化品质及孵化率亦愈高。
2.3种蛋的重量与蛋形应相宜。
要根据鹅品种、品系平均蛋重之标准选择大小适中的椭圆形的鹅蛋作为种蛋。
就种蛋的重量来说,大型鹅的种蛋要达到180~200g,中小型鹅的种蛋应达到125―170g。
种蛋的蛋形指数(即蛋的纵径与横径之比)宜为1.4―1.5。
蛋重过大或过小和蛋形过大、过圆、腰鼓形或橄榄形等畸形的鹅蛋,都不宜留作种蛋。
2.4种蛋壳的厚度与颜色应符合品种和品系的标准。
种蛋壳的结构应致密、均匀而平滑,厚薄过度,不宜粗糙、过厚或过薄(蛋壳的厚度一般为0.4―0.5mm)更不宜破损。
2.5种蛋表面的清洁度应相宜。
种蛋壳表面应洁净,不得粘附粪、土、蛋黄或蛋白等污物。
轻度污染的鹅蛋,用41℃左右温水稀释成的0.1%新洁尔灭溶液等洗擦并抹干后,可以作为种蛋入孵。
2.6种蛋的受精率应达到90%以上。
2014.5ShuiQin ShiJie1种蛋的选择1.1种蛋要来源于高产鹅群种蛋要选择生产性能高、繁殖力高、遗传性状稳定、未感染传染病的种鹅群。
种鹅宜选1~4年的鹅,且公母比例适当。
选购种蛋,宜提前与供应户签好合同,了解、指导对方做好种鹅饲养管理、疫病防治工作,确保种蛋在质量上、数量上得到保障。
1.2种蛋要新鲜、清洁种蛋一般在1周内孵化效果较好,3~5d孵化最佳。
随着存放时间延长,则孵化率降低。
存放1个月的种蛋则不能用来孵化,夏天比其它季节存放时间更短。
新鲜蛋无光泽,表面好似有一层霜状粉末,而陈蛋表层光滑发亮,有斑点。
种蛋表面要清洁干净,不能粘有饲料、脏物、粪便等,否则易堵塞气孔,且病菌侵入,影响胚胎正常发育。
1.3种蛋颜色、大小、形状、质地要符合要求种蛋颜色要符合本品种标准颜色。
种蛋大小要适中、符合品种要求,超过标准±15%的不宜作种蛋用。
鹅蛋正常形状为椭圆形,畸形蛋要剔除,如尖头蛋、短圆蛋、细长蛋、腰鼓形蛋不能作种蛋。
蛋壳质地要细致均匀,厚薄适中,蛋表面粗糙、过薄的,不能作种蛋用。
还可通过照蛋,剔除裂纹蛋、双黄蛋、散黄蛋、血块异物蛋、气室过大的陈蛋等。
2种蛋的运输种蛋运输是孵化场需要重视的一个环节,若运输不当,则会造成种蛋受损而导致孵化率下降。
运输前要妥善把种蛋包装好,最好用纸箱装,也可用木箱、竹篓包装,箱内要用厚纸片做成方格,每格放1个种蛋,各层之间用厚纸片隔开。
种蛋放置要大头朝上,小头朝下。
如果用一般箱运输种蛋,也无隔纸格,亦可用一些干燥、干净整洁的锯末、稻糠、稻草作填充物,以隔离种蛋,同时又能防震荡碰撞。
运输过程中,要注意防震、防雨、防暑、防寒。
运输要求快捷,宜空运、火车运输,汽车运输要防止颠簸震荡,要及时送达。
3种蛋的保存3.1种蛋保存的外界条件保存的温度以12~15℃为宜,保存温度高于23.9℃,胚胎会发生不完全发育;低于0℃,胚胎则会受冻丧失孵化价值。
相对湿度最适70%~80%,湿度太高,种蛋表层潮湿,容易发霉变质;湿度过低,种蛋内水分蒸发加快,气室变大,降低孵化效果。
鸡蛋养殖技术与鸡蛋养殖技术 鸡蛋养殖技术 鸡蛋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食品之一,而鸡蛋的养殖技术也成为了一个重要的农业领域。了解和掌握科学的鸡蛋养殖技术,能够提高鸡蛋的产量和质量,提高养殖效益。本文将介绍一些鸡蛋养殖技术的要点和技巧,帮助养殖者更好地进行养殖工作。
一、场地选择与准备 鸡蛋的养殖需要选择适宜的场地,并进行相应的准备工作。首先,场地要选择在空气清新、阳光充足的地方,远离工业区和污染源。其次,场地应平整、排水良好,并具备良好的遮阳和通风条件。在场地的准备上,要准备好饲养棚、规范的栏杆、饮水设备、饲料储存设备等。同时,定期对养殖场进行消毒。
二、鸡蛋的选种与土壤准备 鸡蛋的选种对于鸡蛋养殖的成功与否非常关键。选择健康、品质优良的鸡种是保证鸡蛋质量的前提。同时,要注意控制鸡蛋的合理品种数量,避免过度养殖导致资源浪费和环境负荷。在选种后,还需要对养殖土壤进行合理的准备,保证土壤的肥力,并进行适当的消毒与调整。
三、饲料管理与营养补给 饲料管理与营养补给是鸡蛋养殖中至关重要的环节。合理的饲料管理能够提高鸡蛋的产量和质量。饲料的种类、营养成分的配置、饲料的配送量都需要合理控制。同时,鸡蛋在生长过程中需要不同阶段的营养补给,如矿物质、维生素和蛋白质等。养殖者需要根据鸡蛋生长的不同阶段,提供相应的饲料和补给物,保证鸡蛋的健康成长。
四、卫生管理与疾病防控 养殖场的卫生管理和疾病防控是鸡蛋养殖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定期对养殖场进行消毒,保持场地的清洁和干燥。及时清理饲养窝舍的粪便和异物,防止细菌滋生和传播。对于鸡蛋的疾病防控,养殖者需要留意鸡蛋的异常情况,如蛋壳有裂痕或变薄等,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治疗和隔离。
五、管理技巧与日常维护 除了以上的基本要点,养殖者还需要掌握一些管理技巧和日常维护方法。例如,掌握正确的孵化技术,提高孵化率和鸡蛋品质。定期对鸡蛋场进行巡检,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合理的运输和储存鸡蛋,保证鸡蛋的安全和质量。此外,还需要建立完善的记录和信息管理系统,便于对养殖过程进行监控和分析,及时调整养殖策略。
谈谈种蛋的选择与管理
【摘要】搞好种蛋的选择、管理,能提高人孵蛋的质量,防止疫病传播,从而提高孵化率、成活率。
鹅产蛋较少、种蛋的成本较高,把好种蛋关比鸭显得更重要。
【关键词】种蛋选择种蛋运输种蛋保存种蛋消毒
一、种蛋的收集
种蛋应保持清洁,尽量避免粪便和微生物的污染,并要减少破损。
为此,产蛋箱内的垫料要铺足,同时要保持清洁和干燥,垫料以吸湿能力强的为佳。
通常采用的有木刨花、稻壳、花生壳、甘蔗渣、稻草或干草等。
鸭、鹅的产蛋时间集中在后半夜至黎明前。
因此,种蛋的收集时间可在凌晨4时和上午6~7时分2次收集。
种鸭、鹅群产于水中的蛋(俗称天公蛋、水蛋)则不宜作为孵化蛋。
勤集蛋可降低破损率和减少污染,有利于保持种蛋的质量。
收集的种蛋应放人适合于鸭、鹅规格的塑料蛋盘内,以便于搬运和码放。
二、种蛋的选择
种蛋的品质是决定孵化率高低的内在因素,也关系到雏鸭、雏鹅的质量和以后的生活力。
因此,孵化前必须对种蛋进行选择,主要从下面几方面着手。
1.来源
种蛋应来自高产和健康的鸭、鹅群,否则将来生产性能不高,或者带来疾病。
种蛋要来自没有传染病的非疫区,引种前要了解当
地的疫病情况。
作育种用的种蛋,系谱要清楚。
如果是采用杂交配套系生产制种的,应搞清制种代次。
2.受精率
这是影响孵化率的主要内在指标。
判断受精率高低最准确的办法,是在种蛋中抽样,打开后看受精蛋所占的比例。
生产中常用第一批的孵化实绩来判定。
在正常饲养管理条件下,鸭、鹅种蛋的受精率都较高一般在90%以上。
3.新鲜度
种蛋保存时间越短,蛋越新鲜,胚胎生活力越强,孵化率越高。
新鲜蛋蛋壳干净,附有石灰质的微粒,好似覆有一薄层霜状粉末,没有光泽。
凡蛋壳发亮、有斑点就是陈蛋。
通常可以用光照透视检验法(即照蛋法)来检查种蛋的新鲜度。
新鲜蛋的气室很小,蛋白赫稠,蛋黄圆形且完整清晰,转动蛋,蛋黄表面无血丝、血块。
陈蛋的气室大,蛋黄扁大或者散开,转动快,蛋黄上有血丝、血块。
4.清洁度
种蛋应该清洁,蛋壳上不得有粪便或其他脏物污染。
脏蛋由于气孔被堵塞,防碍气体交换,会使胚胎发育不正常,死胎增加,孵化率降低,雏禽质量下降。
轻度污染的蛋用40℃左右温水稀释成0.1%新洁尔灭洗擦并抹干后可以作为种蛋人孵。
5.蛋重
按照品种特点,选择大小适中的种蛋人孵。
不同的品种,种蛋大小要求不一,如狮头鹅要求在170克以上,豁眼鹅在120克以上,
蛋用鸭要求在58~65克。
6.蛋形
以椭圆形为好,过长、过圆、腰鼓形、橄榄形等畸形蛋必须剔除,否则孵化率低,甚至出现畸形雏。
评价蛋形用蛋形指数,即蛋的纵径与横径之比。
鹅蛋的蛋形指数在1.4~1.5范围内,孵化率最高(88.2~88.7% ),健雏率最好(97.8%-100%)鸭蛋的蛋形最佳在1.3~1.4。
7.蛋壳
颜色要符合品种特性,鸭蛋有浅绿色和乳白色,鹅蛋多为乳白色。
蛋壳应该致密,鸭蛋壳厚度一般是0.35~0.37毫米,鹅蛋壳稍厚。
沙壳蛋易破损,勉强孵化后多死胎、弱雏,应予剔除。
有的蛋壳过于厚和硬,敲击时有钢铁声,俗名“钢壳”、“铁壳”,导致破壳困难,也剔除不用。
至于“格窝”(蛋壳一部分凹陷)、破蛋(裂纹)、补壳(蛋壳一部分另加一层好似补丁一样)、软壳蛋更应选出。
种蛋一般用看(蛋色、清洁度、蛋形、大小、蛋壳质量)、听(1只手拿3只蛋,靠腕关节及手指的颤动使蛋边转动边互相敲击或两手各抓1只蛋互相敲击,由声音判断,检出破蛋)、照蛋(观察内部性状)和个别抽样打开蛋检查(检查内容物性状及受精率)的方法进行选择。
检查内容物性状时见到下列现象,且发生率较高的不宜作为种蛋:
黏壳长期贮存的种蛋,气室增大,加之未翻蛋或翻蛋不勤,翻蛋角度太小使蛋黄粘于蛋壳上,形成“红盯”、“黑盯”;
气室异位不在大头而在小头或腰部;
内壳膜破裂引起气室内灌注蛋白,空气浮于蛋白的顶端;蛋白内另有水泡;
白或蛋黄上有异物、寄生虫、上皮碎屑、血块等;
系带断脱蛋黄可在蛋白内任意游动;
蛋白稀薄打开后流散范围宽,蛋黄浅黄,转动很快,打开蛋壳后将其置于平面上不凸堆而较平展,多为缺乏核黄素等维生素和某些氨基酸所致。
气室边缘有淡红色的圈,胚盘亦有出血点,是由于运输或保存种蛋期间曾受高温影响,卵黄开始发育,后又因温度降低而死亡所致。
三、种蛋的运输
种蛋从舍内或产蛋箱里捡起来以后,如系短途运输,可以放在垫有干净、柔软稻草且能通气原容器内装运,如系长期运输,应选用专用包装箱包装运输。
不论用什么包装装蛋,都应尽量使蛋的大头朝上或平放。
在运输过程中,不管用什么运输工具,都应尽力避免阳光暴晒,避免在25℃以上的气温下运送种蛋;要防止雨淋受潮;要防止碰撞、跌跤和剧烈震动,强烈震动可招致气室移位、蛋黄膜破裂、系带折断。
四、种蛋的保存
禽胚胎发育的临界温度(又叫生理零度)为23.9℃,超过这个温度胚胎就会恢复发育。
温度过低(如0℃ ),虽然胚胎发育仍处于静止休眠状态,但胚胎的活力下降。
-2℃时胚盘致死。
种蛋保存应建有专用的种蛋库。
1.温度是保存种蛋最重要的条件,种蛋保存的温度,应该低于24℃,高于2℃。
研究证明,最佳保存温度是13~16℃。
2.相对湿度保持在75~85%为宜,过高容易生霉,过低使种蛋内的水分蒸发加快,不利于保存。
用水洗过的种蛋,不易保存。
3.蛋黄比重较轻,总是浮在蛋白的偏上部。
为了防止胚盘与蛋壳粘连,避免影响种蛋的品质和胚胎早期死亡。
一般认为,保存时间在1周内可以不必翻蛋,超过1周应定时翻番,每天翻1~2次。
4.保持种蛋的房间通风良好,清洁,无特别气味。
种蛋旁边不能存放化肥、农药或其他有强烈刺激性物品,以防这些异味,影响胚胎发育。
5.种蛋保存的时间与孵化率成反比,即保存时间越长,孵化率越低;长期保存后,蛋白本身的杀菌能力会急剧降低,水分蒸发多引起系带和蛋黄膜变脆,酶的活动使胚胎衰老,蛋内营养物质变性,蛋壳表面细菌繁殖波及胚胎。
保存时间在两周以内,孵化率下降幅度小;保存两周以上,孵化率下降显著;保存3周以上,孵化率急剧下降。
因此,在可能的条件下,种蛋越早人孵越好,尽量不超过14天。
在气温适宜的春、秋季,保存时间可相对放长;在严冬酷暑,
保存时间应相对缩短。
五、种蛋的消毒
在种蛋产出后及人孵前均应进行消毒,种蛋的消毒方法较多,常用的有:
1.福尔马林、高锰酸钾熏蒸消毒
福尔马林是含40%甲醛的无色带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液体。
福尔马林在高锰酸钾。
作用下,甲醛气味会急剧产生,通过熏蒸来消毒。
每立方米空间用30毫升福尔马林和15克高锰酸钾,烟熏蒸20~30分钟要求温度20~24 ℃相对湿度75~80%以上。
熏蒸后应充分通风。
2.氯消毒
将种蛋浸入含有活性氯1.5%的漂白粉溶液中3分钟。
这项工作应该在通风处进行。
3.新洁尔灭(澳化千烷按)消毒法
将5%的新洁尔灭溶液加水50倍即成0.1%的溶液,用喷雾器喷洒在种蛋表面即可。
也可用1: 5 000浓度溶液喷洒或抹拭孵化用具。
能在几分钟里杀灭葡萄球菌、伤寒沙门氏菌、大肠杆菌及霉菌。
但忌与肥皂、碘、碱、升汞和高锰酸钾等配用。
4.紫外线消毒
将种蛋放在紫外线灯下40厘米处,开灯照射一分钟。
最好在蛋下向上也照射一分钟。
5.百毒杀喷雾消毒
百毒杀是含有溴离子的双链四级胺化合物,对各种病毒、细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