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茶赋
- 格式:doc
- 大小:16.50 KB
- 文档页数:1
茶赋楷书书法
茶赋楷书书法,又称“雅韵楷书”,是中国书法发展的一个重要法式,始于唐代王羲之。
茶赋楷书书写特点极具张力、表现力,采用直接分段、曲折凌乱的书体,墨色浓郁、抒情清新,自成一体,朴实而不失风韵,节奏有致,诗意流畅,构思灵动,博大精深,融古今、自然人文于一体,实为一种非常经典美观、性格鲜明的书法形式,且衍生出几百年来一贯传承的中国书写艺术风格,在许多古书籍上屡见不鲜。
茶赋楷书的字体多数以线性立体的手法构成,笔触之间变化丰富多彩,以衬托字体的三维立体,同时对表达文字的意涵,形似明朗,给人以庄重舒缓之感。
字形以圆角或直角为主,勾腾之间紧密不贴,使笔触,在一种抑扬顿挫的变化中,更能引起视觉心理和美感作用。
茶赋楷书书写过程,更是要求从容端庄,实为书法难得的佳作,其造型简洁,端庄大方,书写步骤注重笔尖的灵活控制,以保持书体的平衡,律势的适度性,以茶枝形用笔的艺术特色,架立宏体,展示极具韵味的字形,在书法古典艺术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
茶赋楷书书法
茶赋楷书书法是一种传统的中国字体,具有鲜明的风格特点。
它以殷代古文字为基础,整体看上去像是楷书,但是又融合了西汉篆书的部分特点。
它的字形采用古行楷的结构,又加以西汉篆书的特点。
整体上笔画粗而稳定,字型粗大、圆润,笔势变化自如,构成了一种独特的“浑厚润滑”的字体,形成了一种优美、恢宏、既有壮阔又有凝练的诗意书法。
茶赋楷书书法具有极强的视觉感染力,书写时笔画随意,趣味十足,极富神韵。
它不仅有整体平和、端庄之美,而且能充分表现出字形的抑扬顿挫,传达出书写者的思想和情感。
写起来比起楷书更多了一份挥洒、自由的意趣。
此外,茶赋楷书书法还具有很高的文化内涵,这种书法被用于记录大自然的风光、对山水的感叹、写诗歌和抒发思想,更具有一种诗化的美感。
它可以传递字里行间的文化内涵,充满了美学乐趣,书写着一种神奇的文化传承。
顾况茶赋全文及释文下面是顾况的《茶赋》全文及释文:《茶赋》全文【唐】顾况稽天地之不平兮。
兰何为兮早秀。
菊何为兮迟荣。
皇天既孕此灵物兮。
厚地复之而萌。
惜下国之偏多。
嗟上林之不至。
如罗玳筵,展瑶席,凝藻思,间灵液,赐名臣,留上客,谷莺啭,泛浓华,漱芳津,出恒品,先众珍,君门九重,圣寿万春,此茶上达于天子也。
滋饭蔬之精素。
攻肉食之膻腻。
发当暑之清吟。
涤通宵之昏寐。
杏树桃花之深洞。
竹林草堂之古寺。
乘槎海上来。
飞锡云中至。
此茶下被于幽人也。
雅曰不知我者。
谓我何求。
可怜翠涧阴。
中有泉流。
舒铁如金之鼎。
越泥似玉之瓯。
轻烟细珠。
霭然浮爽气。
淡烟风雨。
秋梦里还钱。
怀中赠橘。
虽神秘而焉求。
《茶赋》译文究天地万物的参差不齐,兰花为何过早美丽开放,菊花为何开得过晚而凋零。
上天不仅诞生了这棵奇妙的茶树,还在它的枝叶上精心培育。
可惜下国之地往往太多,感叹上林园的茶树虽美,却无法获得。
犹如罗列龟甲宴,铺开瑶台宝宴,陈设了藻井之思,宫女们贡献丹药。
天子赐福大臣,宾客却留下来;山谷里传来茶香,丫鬟们行走在竹林、茅草间。
茶的清香胜过恒品,先于众珍。
君门九重,圣寿万春。
此茶从上品传入天子之口。
用它来滋润饭菜的精素,攻治肉食的膻腻;发散盛夏的清凉吟咏,涤除通宵的昏沉睡意。
进入杏树桃花深深洞穴中的道家之地,竹林草堂幽静的古寺。
乘槎自海上归来,飞锡自云中而至。
此茶在幽隐之处被品饮。
雅士说,不知道我的旨意所在的人,谓我何求。
可怜那翠竹映掩的阴郁之处,其中有泉流;烧茶的鼎器舒缓如铁,越窑瓷器似玉之瓯。
清淡的烟雾,附着着茶香,如珠细小而清晰,散发出清爽的气息。
淡烟般的寂寞,秋梦中的钱财如何归还?怀中赠橘,这其中深含着人生奥秘而难以求得。
附注:另一篇个人觉得很好的《茶赋》人间有仙品,茶为草木珍。
蛮名噪海外,美誉入杯樽。
茶之荣也!浓茶解烈酒,淡茶养精神。
花茶和肠胃,清茶滤心尘。
茶之德也!乌龙大红袍,黄山素毛峰;南生铁观音,北长齐山云;东有龙井绿,西多黄壤林。
《茶赋》赏析《茶赋》赏析佚名中华辞赋家联合会文库编审中心赋帝辑茶叶作为一种寓意清新的题材,除了在诗词中有大量表现外,在辞赋和散文中也屡见不鲜,辞赋和散文具有表现手法灵活,语言优美的特点,在表现茶的品性上,似乎更为合适。
茶叶种种特征,在辞赋和散文的铺陈、描述下,显得格外动人。
比较典型的有晋代杜育的《荈赋》:灵山惟岳,奇产所钟。
厥生荈草,弥谷被岗。
承丰壤之滋润,受甘霖之霄降。
月惟初秋,农功少休,结偶同旅,是采是求。
水则岷方之注,挹彼清流;器择陶简,出自东隅;酌之以匏,取式公刘。
惟兹初成,沫成华浮,焕如积雪,晔若春敷。
赋中所涉及到的范围已包括茶叶的自生长至饮用的全部过程。
由"灵山惟岳"到"受甘霖之霄降"是写茶叶的生长环境、态势以及条件,自"月惟初秋"至"是采是求"描写了尽管在初秋季节,茶农也不辞辛劳地结伴采茶的情景,接着写到烹茶所用之水当为"清流",所用茶具,无论精粗,都采用"东隅"(东南地带)所产的陶瓷。
当一切准备停当,烹出的茶汤就有"焕如积雪,晔若春敷"的艺术美感了。
《荈赋》是第一次写到"弥谷被岗"的植茶规模,第一次写到秋茶的采掇,第一次写到陶瓷的宜茶,第一次写到"沫沉华浮"的茶汤特点。
这四个第一,足以使《荈赋》在中国茶文化发展史上的地位令人刮目相看了。
至唐代后诗人顾况也作有《茶赋》一首,赞茶之功用:稽天地之不平兮。
兰何为兮早秀。
菊何为兮迟荣。
皇天既孕此灵物兮。
厚地复糅之而萌。
惜下国之偏多。
嗟上林之不至。
如罗玳筵。
展瑶席。
凝藻思。
间灵液。
赐名臣。
留上客。
谷转。
宫女。
泛浓华。
漱芳津。
出恒品。
先众珍。
君门九重。
圣寿万春。
此茶上达于天子也。
滋饭蔬之精素。
攻肉食之膻腻。
发当暑之清吟。
涤通宵之昏寐。
杏树桃花之深洞。
竹林草堂之古寺。
茶赋楷书书法
茶赋楷书书法,又称茶钱楷书,是明清以来流传不衰的宋体楷书派系。
茶赋楷书书法作为一种独特的表现手法,被熟知、广泛传播,也被广大书法爱好者所追捧。
茶赋楷书是由宋代名匠李时珍先生创作的,他把宋楷、行楷、隶书等形式改编而得,把宋体行草、代表文人气质的行楷和典雅文质的篆书相融合,在要素和格调上体现出一种既精悍又柔和的特色,宽厚中带着曲折,清凉中带着温润。
这种书法把笔画连成一串如顺水推舟的流动的线条,有着宏伟雄浑的感觉,字体苍劲有力,行空间又宽又大,结构自然,笔墨宏伟雄浑,且有一定的力度,使字在纸上流动自如,富有生气,极为美观,令人心驰神往。
茶赋楷书书法在用笔上,以结构柔和为特色,以自然之势及顺滑之感表现出来,锋利与柔和并存,把握出适当的气势与韵味,有着非常优秀的可观性。
此外,它也在现代书法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被传承至今,受到书法家的青睐,也深受观赏者的喜爱。
辞赋|茶赋
文/王劼
惟天南之嘉木兮,禀太钧之精德。
承乾坤之本色兮,涵天地之玄赜。
汲灵曜之刚烈兮,吮清虚之柔和。
且其举止容与,恬淡有方。
逼之不惧,抚之不慌。
宁慨然以赴死,不违性而受琅。
尔乃飨乾元之甘泽兮,得坤舆之赡养。
擅四渎之精华兮,钟五岳之辉皇。
瞻鸿鹄之高举兮,眄鲲鹏于云上。
虽同族于草木,何同物而异境兮,奚共谓而独尚?配兰茝而等美兮,焉比德于蕨芗?
若夫临巉岩以放傲兮,处重渊而寄狂。
观曦和之匪惧兮,眄飞廉而未遑。
不畏乎霆霓至兮,何惧于雨暴风狂?既雪漫以为衣兮,纵漼溰而何妨?於时草木先陨,荼靡遭霜。
众英催而萎绝,百卉败而销亡。
未若兹草,独灿未央。
于是懿灵表之可嘉兮,美芳声之远畅。
幸陆羽之竟陵兮,赏玉川于范阳。
况乃沸鼎俎以制茶兮,举匏尊而清尝。
对尘世之繁嚣,沏半匙之葭蔎,除六藏之纡轸,去百骸之尘赃。
净膏粱之膻腻,融黍稷之灵长。
蠲凡尘之纷扰,涤浮生之彷徨。
且夫葭蔎之与道逍遥,离虞诈之樊笼,远阴诡之庙堂。
故其桀纣不能刑,尧舜不能赏。
虎豹不能害,剑戟不能伤。
与阴阳同其流,与万物合其方。
于是击缶鸣弦,为葭蔎之歌。
歌曰:
葭蔎生矣,于彼朝阳。
获乾坤之滋养,得日月之灵光。
远庸离俗兮,笑看人世之沧桑;遁迹隐形兮,漫对红尘之滥觞。
纵处深林与幽谷,非以无人而不芳。
文注:古时蜀人称茶为葭蔎。
顾况的《茶赋》全⽂如下:稷天地之不平兮,...顾况的《茶赋》全⽂如下:稷天地之不平兮,兰何为兮早秀,菊何为兮迟荣。
皇天既孕此灵物兮,厚地复糅之⽽萌。
惜下国之偏多,嗟上林之不⾄。
如玳筵,展瑶席,凝藻思,间灵液,赐名⾂,留上客,⾕莺啭,泛浓华,漱芳津,出恒品,先众珍,君门九重,圣寿万春,此茶上达于天⼦也;滋饭蔬之精素,攻⾁⾷之膻腻。
发当暑之清吟,涤通宵之昏寐。
杏树桃花之深洞,⽵林草堂之古寺。
乘槎海上来,飞锡云中⾄,此茶下被于幽⼈也。
《雅》⽈:“不知我者,谓我何求?”可怜翠涧阴,中有碧泉流。
舒铁如⾦之⿍,越泥似⽟之瓯。
轻烟细沫霭然浮,爽⽓淡云风⾬秋。
梦⾥还钱,怀中赠橘。
虽神秘⽽焉求顾况《茶赋》全⽂的⼤意约为:叹天地之不公平啊,兰花为何在早春,就秀开了美丽的花朵,⽽菊花却要等到秋天才繁荣?天地间既然孕育了茶这般的灵物,为何还要厚此薄彼的择地⽽萌发呢?远离国都的偏僻⼭地反⽽居多,国都附近的皇家园林中却⼀点都没有。
茶能参与豪华珍贵的宴席,展⽰在华美秀丽的餐桌,凝聚起浮想联翩的⽂思,放置于琼浆美味之间,赏赐给著名的⼤⾂,接待上宾贵客。
煎茶时美妙的茶⽔沸腾之声,有如⼭⾕⾥黄鹂婉转的和鸣。
茶⾯上浮起的“茶花”,浓浓地泛着雪样的光华。
品味时芬芳,咽下时⽣津,出⾊得超过了皇家其他的饮品。
每年春天茶总是先于其他珍品出现在帝王⾯前,有如皇宫九重深深的宫门,意味深长地祝福圣上的万寿⽆疆。
这些都是茶可以上达于天⼦的地⽅。
茶,有益于对饭菜中不易消化部分的降解;可以去除⾁类⾷物中的膻腻;在暑热烦闷时,让⼈产⽣清凉舒爽的感觉;能够涤除没⽇没夜的昏昏欲睡之状态。
茶,发挥这些作⽤,于密布杏树桃花的深⾕隐居之地,以及遍地茂林修⽵的草堂古寺之中。
茶有如乘着⽊筏从海上的仙⼭⽽来,犹如搭在佛家的锡杖上由云端飞⾄。
这些都是茶,眷顾着幽⼈、隐⼠、⼭野村夫的地⽅《诗经·雅》中有:不了解我的⼈,说我如此执着,是为了追求什么呢?唉,深涧翠⾕虽然阴冷,可其中却有澄澈碧透的清泉流淌。
茶赋楷书书法
茶赋楷书,有几尺清高。
笔下柔和,分明高雅。
行书淡雅,非一般墨家般凌厉有力,全然以柔和而温文的笔墨体现,优美的姿态令人发觉观赏的乐趣。
行书具有天然的空灵感,带有浓浓的回忆,如烟雾中的梦幻般,蓦然而来。
下笔即兴,连成一片,呈现一种豪放懒散的状态,却又汇总出淡雅的诗情画意。
茶赋楷书,润物无声,婉转生辉。
笔锋多变,独特而立体,临摹宋、元名家气质,不必太像,巧妙地把持笔墨,将表达韵律和气息,不停地探索,适当地取舍,若隐若现地执着于书法艺术的创作,释放出茶赋的清新风格。
茶赋楷书,简洁细腻,给人一种淡淡的心绪,轻抚着心灵,令心情平静,调和情绪。
用笔缓慢地拉出一道似水般柔和的线条,如歌般悠扬,渲染出一种行云流水,轻盈恬淡的景象,让人神往。
茶赋楷书,把握灵动,节俭精致。
笔墨柔和,质朴典雅,优美飘逸,沉着寂静,安定细腻,清新悠远,书法流畅,抒发心情,令人心旷神怡。
神农尝百草于楚地,始得湘茶。
益阳制黑茶于晚唐,早发滥觞。
湘茶之尊,黑茶居首。
非物质文化遗产,举世咸夸。
世博会茗门新贵,海内争宠。
“三十九铺”,独享皇家尊荣。
千两花卷,赢得“世界茶王”。
楚地益阳,黑茶之乡。
西扼边城,东邻省会,南瞰衡岳,北望洞庭。
跨资水中游,吐故纳新。
枕雪峰北麓,毓秀钟灵。
梅山古地,历史悠久。
汉属益阳之域,宋置安化之名。
茶马古道,千年神韵。
上有蹲虎立豹之高山,下有崩虹裂帛之溪流。
风雨栈桥,百里画廊。
山高路远,斗折蛇行。
村寨座座,见证岁月之沧桑。
马蹄声声,犹述茶市之兴盛。
黑茶之旅,近连川滇藏。
丝绸之路,远接亚欧非。
黑茶故土,开发新区。
聚天地之灵气,吸山水之精华。
山坡竞秀,生态园林遍布。
嘉树生华,绿色长廊绵延。
惊蛰长枝,处处峰峦披翡翠。
谷雨抽芽,梯梯园圃竞风流。
得丰壤之呵护,茶瀑绵绵。
承甘露之滋润,茗烟袅袅。
四时佳景,朝暮殊同。
沐晨露而清扬,浴晚霞而辉光。
化春雨而娇艳,拥长风而芬芳。
谷雨采撷,人约平明后。
绿浪翻腾,茶飘玉指前。
粉面半藏,素毫羞露。
叶如处子盈盈笑,又似回眸百媚生。
花蕾含苞似青心萌动,嫩芽新绽如情窦初开。
满园春色迷人眼,一路情歌醉君心。
茶宜峻岭生态美,石涌清泉自然甜。
雪峰巍巍,山泉汩汩。
九龙池奔流直下,溅玉飞珠。
桃花湖秋波荡漾,泛绿浮青。
四八溪流,甘甜清洌。
桃花江水,天下闻名。
水乃茶之神,茶乃水之体。
奇山长嘉木,甘泉泡香茗。
美哉黑茶,其形奇矣。
细如雀舌,曲似盘龙。
散同碎索,整若砖形。
方圆各异,仪态万千。
恰似关东大汉,豪放胸怀。
又如窈窕淑女,曼妙身材。
茶为国饮,茗似佳人。
紫砂壶内乾坤大,白玉杯中情谊深。
闲邀朋友三四个,漫敲塞北重阳韵。
好约知己一两人,细品江南谷雨春。
人生能有几回醉,难得浮生半日闲。
宁可居无竹,不可饮无茶。
提壶邀明月,生火煮佳茗。
冲汤色香味,举杯精气神。
乾坤一壶定,清风两腋生。
保健且祛病,益寿复延年。
伟哉中华兮,万里茶香;妙哉花卷兮,千秋名扬,玉叶金枝,吸天地之精气;花格蔑篓,聚日月之灵光。
茶赋原文全文及译文
南有山原兮,不凿不营;乃产嘉茗兮,嚣此众氓。
土膏脉动兮雷始发声,万木之气未通兮,此已吐乎纤萌。
一之曰雀舌露掇而制之,以奉乎王庭。
二之曰鸟喙,撷而焙之,以备乎公卿。
三之曰月团,掇而范之,以充乎赋征。
四之曰嫩茎,析而揉之,以合于大鼎。
天子且悦兮,群公是矜。
日晏朝罢,谁与同烹?伊圣灵垂裕兮,光被遐荒。
我有旨蓄兮,与夺得常。
携铛缶入山兮,白云满筐。
分其饼饵兮,以报稻粱。
南方有山陵原野啊,(它)未经开凿经营;就生长出美好的茶啊,供给众多百姓。
土地肥沃生机萌动啊春雷开始震响,众多树木的生气还未通畅啊,茶已经吐出纤细的嫩芽。
第一种名叫雀舌,(人们)在露水未干时采摘并加工制作它,用来进奉给朝廷。
第二种名叫鸟喙,(人们)采摘并烘焙它,用来供给公卿。
第三种名叫月团,(人们)采摘并模制成型,用来充当赋税。
第四种名叫嫩茎,(人们)折断并揉搓它,用来投入大锅中(煮饮)。
天子于是愉悦啊,公卿们也以此为荣。
太阳落山朝会结束,谁和(我)一同烹煮(茶)呢?那神灵留下恩泽啊,光辉遍及偏远的地方。
我有美好的储备(指茶)啊,(在给予和获取间)遵循常理。
携带锅具进入山中啊,(采摘时)白云装满竹筐。
分出那茶饼啊,用来回报(种稻收粱的辛劳)。
我国历代茶诗茶词茶赋精选赏析我国有着五千年的悠久历史文化,唐诗宋词是我国文化史上瑰宝,而我国又是茶的发源地,而且历史也非常的悠久,因此有人说我国既是“茶的祖国”,又是“诗的国家”。
在当时的文人雅士之中饮茶时一种风尚,因此关于茶的诗词自然是少不了的。
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有关茶的诗词吧。
1.茶诗·郑遨嫩芽香且灵,吾谓草中英。
夜臼和烟捣,寒炉对雪烹。
惟忧碧粉散,常见绿花生。
最是堪珍重,能令睡思清。
说明:作者赞誉茶叶“香且灵”是“草中英”,是最可珍贵的。
所以他碾茶时,总担心茶叶粉末会散失掉。
当然,茶叶的提神之功作者也是熟知的。
2.五言月夜啜茶联句·颜真卿等泛花邀坐客,代饮引情言(士修)。
醒酒宜华席,留僧想独园(蔫)。
不须攀月桂,何假树庭萱(萼)。
御史秋风劲,尚书北斗尊(万)。
流华净肌骨,疏沦涤心原(真卿)。
不似春醪醉,何辞绿菽繁。
(昼)。
素瓷传静夜,芳气满闭轩(士修)。
说明:这首啜茶联句的几位作者各自别出心裁地搜索诗句,于是出现了许多啜茶有的代用词,诸如“泛花”、“代饮”、“醒酒”、“流华”、“疏沦”、“不似春醪”、“素瓷”、“芳气”等。
因为是月夜啜茶,所以也有人用了“月桂”这个词。
“御史秋风劲,尚书北斗尊”,两句赞美诗表明颜真卿为众望所归,加强了宾主间的融洽气氛。
用联句来咏茶,也很少见。
3.《走笔谢梦谏议寄新茶》·唐·卢仝日高丈五睡正浓,军将打门惊周公。
口云谏议送书信,白绢斜封三道印。
开缄宛见谏议面,手阅月团三百片。
闻道新年入山里,蛰虫惊动春风起。
天子须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
仁风暗结珠蓓蕾,先春抽出黄金芽。
摘鲜焙芳旋封裹,至精至好且不奢。
至尊之余合王公,何事便到山人家?柴门反关无俗客,纱帽笼头自煎吃。
碧云引风吹不断,白花浮光凝碗面。
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
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
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
五碗肌骨请,六碗通仙灵。
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茶赋楷书书法
茶赋楷书是一种传统的国画书法,它以清朝时期的唐诗(Tang Poetry)为素材,以插图的形式表现出精炼的诗意。
茶赋楷书的特点
是以阔节与楷书相结合而成,构成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
它的起源要追溯至宋代,当时比较流行的书法形式(如隶书、行书)被茶文化所取代,在宋末元初开始流行工赋楷书,以宋文书以及
重庆黄承庆楷书为基础,将间际自由地衔接多样化的元素整合进去,
更加注解出茶香的淡雅,在当时给人们带来十分愉悦的视觉享受。
茶赋楷书的书体结构较为复杂,使用的字形主要是楷书,将视觉
上的结构安排得利落、圆滑,其表现出的情感优雅、淡然而隽永。
此外,茶赋楷书在书法上还有许多独特的特点,它把西洋书法、国画书
法以及楷书书法融合到一起,使每一幅作品都能够呈现出丰富的情感,令人耳目一新。
有人称茶赋楷书为“茶诗文化的特殊符号”,它的特点是把诗词
和书法融合在一起,不仅有着传统的中国文化底蕴,而且还具有独特
的艺术表现力,是中国书法的经典美学。
随着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
茶赋楷书也逐渐被人们所接受,它不仅是一种美学体系,更是中国文
化遗产之一。
十一咏茶人(古代茶人)七十首神农氏百草遍尝多遇毒,神农得茗毒除之。
民间传说五千载,中国人民尽得知。
王褒西汉王褒辞赋家,一篇《僮约》众人夸。
烹茶尽具约中事,还到武阳去买茶。
扬雄赋得《甘泉》和《羽猎》,《法言》新颖《太玄》奇。
《方言》著作含深意,�图次�茶不必疑。
华佗古代神医四海知,曹操不该擅诛之。
华佗著作曾留话,久食苦荼益意思。
诸葛亮羽扇纶巾一卧龙,草庐三顾更知名。
云茶今日留佳话,古树多多号孔明。
左思赋得《三都》经十载,洛阳纸贵大名驰。
吹嘘鼎仍佳作,千古流传《娇女诗》。
陶弘景陶公博学又多能,道教尤其探讨精。
识得芳茶能换骨,世人从此嗜茗恒。
王肃王肃南人爱茗深,北来不改旧时心。
戏言一句成真话,从此酪奴说到今。
隋文帝杨坚脑痛茶能治,从此芳茶价值殊。
茗草一车能富贵,春秋不治弃河图。
文成公主宫中娇养如花女,藏汉和亲建大功。
更把饮茶传远地,至今仰慕女英雄。
李白李白原来是酒仙,酒诗写有许多篇。
仙人掌茗清香味,引出青莲古五言。
皎然湖州城里有诗僧,茶饮三杯茶道精。
交结鸿渐成好友,茶人长记皎然翁。
颜真卿为国捐躯已尽忠,颜家书法久闻名。
相邀陆羽同联句,《韵海镜源》陆有功。
杜甫杜甫之诗万口传,至今仍觉颇新鲜。
春风啜茗为佳句,茶瓜留宾笑语欢。
钱起新奇诗格是钱公,才子出名大历中。
茶会相邀三二子,饮茶竹下乐融融。
顾况一篇茶赋寄茶勋,去腻除昏疗疾神。
上客名臣全喜爱,天子尝罢及幽人。
陆羽传说曾经是弃婴,竟陵寺内一童僧。
《谑谈》著就为伶正,二守怜才结友情。
苕欣逢僧谢氏,杼山三癸建新亭。
《茶经》一部神州宝,赢得千秋万古名。
袁高曾作湖州太守官,贡茶督造上茶山。
茶民采制多辛苦,茶贡和诗奏帝前。
韦应物苏州刺史诗才富,诗写田园景物鲜。
识得芳茶为洁性,故将茶子植荒园。
刘禹锡离别京城作外官,西山兰若且盘桓。
眠云�凼�逢场戏,现制新茶茗味鲜。
白居易乐天自谓别茶翁,品得名茶多且精。
累饮江苏阳羡笋,又尝蜀省绿昌明。
蒙顶茶叶交情旧,十片火前滋味灵。
因贬才来庐阜住,种茶斫壑一身轻。
人类茶文学的开山之作!西晋杜育《荈赋》,解读精彩绝伦作者声明:本文为原创作品,作者逍遥哥。
原著:西晋杜育。
注释、翻译、赏析:逍遥哥。
《荈赋》(残篇)西晋.杜育灵山惟岳,奇产所钟。
瞻彼卷阿,实曰夕阳。
厥生荈草,弥谷被岗。
承丰壤之滋润,受甘露之霄降。
月惟初秋,农功少休;结偶同旅,是采是求。
水则岷方之注,挹彼清流;器择陶简,出自东隅;酌之以匏,取式公刘。
惟兹初成,沫沈华浮。
焕如积雪,晔若春敷。
若乃淳染真辰,色绩青霜,氤氲馨香,白黄若虚。
调神和内,倦解慵除。
译文:唯有灵气毓秀的高大山岳,才是奇物好茶汇聚的地方。
往上看那蜿蜒的山陵,填满了山的西面。
其生长的茶丛,遍布山谷,覆盖山岗。
承载着肥沃土地的滋养润泽,接受着甘美雨露自云霄落下。
(依托着滋养润泽的肥沃土地,接受着云霄落下的甘美雨露。
)值此初秋时节,农事较少之时;结伴同行,采摘茶叶,探求制作。
煮茶之水,最宜选择岷江地区灌入奔腾不息的江水,舀取那些清澈的流水;饮茶之器,选择陶瓷器具,最宜选择出自东边的越窑陶瓷。
斟取茶汤,要用匏瓜做成的水瓢来舀取,效法“公刘”宴请群臣时酌酒用匏的饮用方式。
当烹茶初成、茶汤煮好的时候,粗糙的泡沫下沉,轻细的精华上浮。
亮丽得犹如白色的积雪,灿烂得好似春天欣欣向荣的的花木。
至于茶汤的质朴使人沾染了万物苏醒的本性(又作:茶汤的质朴使人沾染了天地本来的样子;又作:茶汤的味道浓厚使人沾染了时光本来的样子。
),茶汤颜色在越窑青瓷茶碗中成了犹如秋霜一般的青白之色,茶汤烟云弥漫而芳香缭绕不绝,使内心真诚美好得犹如进入无欲无为的思想境界。
饮后神清气爽,调和脏腑,困倦顿消,慵懒尽除。
注:关于版本:杜育《荈赋》只余残篇,分别有97字、116字、120字等不同版本。
本文采用120字版本。
荈(chuǎn):茶的别称。
钟:集中。
瞻:往前或往上看。
彼:那、那个。
卷阿(juàn ā):指蜿蜒的山陵。
实:填满。
夕阳:山的西面。
《诗·大雅·公刘》:“度其夕阳,豳居允荒。
茶赋楷书书法
茶赋楷书书法,又称“吴洞客”楷书,在中国书法史上有着重要
的位置。
它是由士族吴洞客所创,其字体以清秀流畅、龙蟠曲折为特征,在宋代备受赞誉。
吴洞客楷书,分为狂、恬、常三种。
以恬属为主,而狂、常属于辅,它的狂书以苍劲激烈、圆润厚重而著称,其常
书以结构整齐、节奏平缓、字形挺拔而具有淡雅之美。
吴洞客楷书以
直行捺折、折揉勾刻、挥锋撩丝、点出节衿为主要特点,笔势醇厚、
意犹未尽,书格宏远、清丽秀美。
吴洞客楷书,在技法上兼备了草、楷书两种形式,仍有草书节奏,而楷书又拥有狂劲之运筹帷幄,令人可观。
它的笔迹古朴、洒脱,书
写的泼洒洒洒,直如古松风情,荆棘上枝头静起白云。
他酝酿着雄健
秀美,结构严谨押韵,灵活自如多变,情绪明快,五笔抑扬顿挫,犹
如诗句,令人难以忘怀。
茶赋楷书书法,是一种别致的书法作品,气势宏大,富有思想深
度和艺术情调,可以把它想象成一枚磅礴的大美景,犹如一抹柔和的
清风,它蕴藏着传神的书写灵气,悠悠深情,凝重而婉约,令人神往,迷醉其中。
漢茶賦(新版) 鄭宗林
世之茶葉,神州發祥,南國嘉木,葳蕤生光;先民有賢,擷而啜嘗,苦而回甘,茗聲日響;時序漢唐,西域通商,茶馬互市,華風遠揚。
巴蜀勝地,產庶物廣,茶根飲源,經適緯當;金甌天漢,水綠山蒼,雲蒸翠嶺,霧罩碧嶂;雨沛溫和,地沃墒良,含鋅富硒,植茶佳壤;色秀形美,芽碩葉胖,質潤澤顯,汁綠湯亮;香高氣鮮,滋醇味爽,登堂入室,雅俗共賞;抑癌延衰,平壓穩糖,滌燥導靜,息勻神暢;和性冶情,養生良方,華夏茗飲,漢茶為上;著文獻藝,問政從商,品評論道,心馳意翔;聚親會朋,睦鄰友邦,敬迎贈別,情升誼長。
漢中茶葉,周秦貢王,張騫出使,更越西疆;茶聖陸羽,茶經點講,詩仙太白,詩賦詠唱;傳統產業,源遠流長,幾經滄桑,茶風不殤;歲至當今,國泰民康,飲茶保健,崇為時尚;漢中仙毫,天造地藏,茗苑奇葩,茶林獨芳;國飲珍品,仕民同享,中華瑰寶,四海飄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