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种蛋的选择、保存和运输;孵化条件的控制;孵化效果的检查
- 格式:ppt
- 大小:346.50 KB
- 文档页数:15
一、照蛋照蛋的目的是检查孵化期间鹅胚胎的发育情况,检查孵化条件是否适宜;同时还可剔除无蛋、死胚蛋,有助于更好地改进孵化条件,提高孵化成绩。
在孵化过程中一般照蛋3次:1、第一次照蛋在6~7天进行,应及时剔除无精蛋、死胚蛋,并检查种鹅的受精率以及种蛋的保存条件等是否适宜。
2、第二次照蛋在15~16天进行,正常的胚蛋尿囊在小头“合扰”同时剔除花胚氨。
3、第三次照蛋可进行抽样检查,作为卵化后期调整孵化条件、按时出壳的参考。
通过这次照蛋,根据不同时期胚胎发育的程度,作为调整孵化条件的依据。
二、蛋重的变化随着胚龄的增加,胚蛋由于水分的蒸发,蛋白、蛋黄营养物质的消耗,胚蛋的重量按照一定比例减轻,通常孵化第5天胚蛋减重1.5~2%,第10天减重11~12.5%,出壳时雏鹅的重量为蛋重的62~65%,在孵化过程中可以抽样称重测定,根据气室大小的变化和后期胚胎的形态,了解和判断相对湿度是否适宜。
三、死胚的观察和剖检剖解孵化不同日龄检出的死胚,分析死亡原因,可改进孵化管理,首先观察胎位是否正常,各组织器官的出现和发育情况,孵化后期还应观察皮肤、内脏是否充血、出血、水肿等,综合判断死亡的原因,必要时将死胚蛋作微生物检验,检查种蛋品质,是否感染有传染性疾病。
四、出雏的观察与检查在正常的孵化条件下,孵化29天就可见有啄壳,啄壳后12小时就可见出雏,一般30天的后半天到31天的前半天是出雏的高峰阶段,满31天出雏基本出完。
如孵化条件不正常,出雏时间提早或推迟,出雏高峰不明显,出雏的时间较长,有的甚至到31天还有多数未能出壳,应立即查明原因,采取有效措施。
从雏鹅外形进行检查:可从雏鹅的孵黄吸收、脐部愈合情况、绒毛、神态和体形等方面着手。
健雏脐部吸收良好,绒毛清洁而有光泽,腹部绒毛干燥复盖脐部,体型匀称,强腱有力等,说明孵化条件适宜。
弱雏绒毛污乱,脐部愈合不良,卵黄吸收不良,腹部较大,站立不稳。
大小下整齐,表明孵化条件不正常。
结合出雏情况的观察和雏鹅健康状况的检查,并与孵化记录、孵化成绩一起分析,总结经验,不断提高孵化效果。
动物科学学院实验报告课程名称: 猪禽生产学 指导老师: 占秀安 成绩:实验名称: 实验六、种蛋的孵化同组学生姓名:一、 实验目的和要求1、 了解孵化的过程、掌握种蛋的基本要求、孵化的基本条件。
2、 识别不同胚龄胚胎发育的主要特征,并能够对孵化效果进行检查,分析孵化效果好坏的原因。
二、 实验内容种蛋的照检照蛋的目的是检查胚胎的发育是否正常,并剔除无精蛋、死胚蛋等异常蛋。
家禽孵化过程中一般照蛋两次,分头照和二照,也可中间进行抽检。
注:前二次照检可作为调整孵化条件的依据,而生产上一般不进行抽验。
头照 一般在孵化的第5~7 d 进行:白壳鸡蛋入孵后第4~5日,褐壳鸡蛋、鸭、鹅蛋第6~7日。
目的是剔除无精蛋和死胚蛋。
发育阶段: “三天放花纹,胚成蚊虫身,四天血管粗,胚弯似蜘蛛”。
照蛋特征:“起珠”:卵黄囊血管分布占蛋面的2/3。
正常胚蛋气室边缘界线明显,胚胎上浮,隐约可见胚体弯曲,头大,有黑点,躯体弯,有血管向四周分散,犹如蜘蛛网状;无精蛋蛋内透明,隐约呈现蛋黄浮动暗影,气室边缘界线不明显;弱胚体小,血管色浅、纤细、扩张面较小;死胚蛋气室边缘界线模糊,蛋黄内出现一个血圈、半血环或血条。
.二照 鸡蛋18~19日,鸭蛋24~25日,鹅蛋27~28日,结合从入孵器转入出雏器移盘时进行。
目的是剔除死胚蛋及头照漏检的无精蛋,以利于活胚蛋转入出雏机内出雏。
“十七蛋白尽,小头已封门,十八见转身,头埋右翅根,十九卵黄收,黑影呈山丘”。
照检特征:正常胚蛋,气室变大,弯曲度加大,胚胎在胚蛋中呈山丘状。
除气室外,胚胎占蛋全部空间,漆黑一团,仅看见气室边缘弯曲,血管粗大,有时见胚胎黑影闪动;弱胚,气室边缘平齐,明显血管;死胚蛋,气室大,边缘不明显,蛋内发暗,混沌不清,气室边缘有黑色血管,小头色浅,蛋面不温暖。
(二)、孵化效果的检查和分析胚胎死亡高峰及原因不管孵化率高低,都有两个正常死亡高峰。
鸡、鸭、鹅占全部死胚的第一高峰3~5天3~6天2~4天15%第二高峰18天后24~27天26~30天50%对高孵化率鸡群,鸡胚多死于第二高峰。
《家禽生产技术》教案(适用专业:畜牧兽医)主讲教师:***2012年2月课题:第1章绪论教学目的:介绍现代养鸡业的特点、现状及发展趋势、现代养鸡业的组成。
教学重点和难点:现代养鸡业的特点,现代家禽业的组成。
教学方法:讲述授课内容:一、主要介绍现代养鸡业的特点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现代家禽生产的概念家禽:家禽是指经过人类长期驯化和培育而成,在家养条件下能正常生存繁衍并能为人类提供大量的肉、蛋等产品的鸟类,主要包括鸡、鸭、鹅、火鸡、鸽、鹌鹑、珠鸡、鸵鸟等。
其中鸡、鸭和鹌鹑分化出蛋用和肉用两种类型,其余的家禽均为肉用动物。
鸭和鹅合称为水禽。
主要特点:家禽具有繁殖力强、生长迅速、饲料转化率高、生产周期短、适应密集饲养等特点,能以较低的成本生产出营养丰富的蛋肉产品。
现代家禽业:人类饲养家禽的历史悠久,在我国就有5000年以上的历史。
在一个很长的历史时期内,家禽业主要是农家副业,即一家一户自繁自养、产品自给为主的生产方式。
现代家禽业主要是从20世纪40年代开始,各主要发达国家从养鸡业开始向现代生产体系过渡,带动了整个家禽生产的现代化,至今已发展出高度工业化的蛋鸡业、肉鸡业和肉鸭业。
现代家禽业可概括为:(1)以现代科学理论来规范和改进家禽生产的各个技术环节;(2)用现代经济管理方法科学地组织和管理家禽生产;(3)实现家禽业内部的专业化和各个环节的社会化;(4)合理利用家禽的种质资源和饲料资源;(5)建立合理的家禽生产结构和生态系统;(6)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禽蛋和肉的产品率和商品率;(7)使家禽生产实现高产、优质、低成本的目标。
现代家禽业的支柱1、良种繁育体系:现代家禽生产需要有高产、优质、高效、专门化、规格化的优良品种,而原始标准品种就很难适应这一需要。
因此,在现代家禽生产中利用家禽品种的丰富资源,在现代遗传育种理论指导下培育出各种优秀的商业杂交配套系。
优良品种通过合理、配套的良种繁育体系,按照曾祖代、祖代、父母代的层次,将优良品种扩散到广大的商品生产场,用于大规模的家禽生产,为现代家禽业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孵化效果的检查与分析——孵化效果分析1.整个孵化期鸡胚死亡的分布规律据研究,无论是自然孵化还是人工孵化,是高孵化率的鸡群还是低孵化率的鸡群,鸡胚死亡在整个孵化期不是平均分布的,而是存在着两个死亡高峰。
死亡的第1个高峰在孵化的第3~5天,第2个高峰在孵化的第18~20天。
一般来说,第1个死亡高峰的死亡率约占全部死亡率的15%,第2个高峰约占50%。
两个高峰期死胚率约占全期的65%。
高孵化率的鸡群鸡胚多死亡于第2个高峰:而低孵化率的鸡群,第1个高峰死亡率比较多,与第2个死亡高峰宰大致相等。
2.鸡胚死亡高峰一般原因分析较高的孵化率,按入孵蛋计算,孵化率高达85~90%,无精蛋2~3%,头照中死胚率1~2%,二照中死胚率2~3%,移盘后的死胚率(毛蛋或蜷蛋)4~5%。
一般的孵化率在80%左右。
如果孵化率太低,就要对各期死亡的原因进行分析。
衡量孵化人员的技术水平,主要以受精蛋孵化率的高低评价。
入孵蛋孵化率的高低是全面衡量的标志,如鸡群的健康水平、日粮搭配、种蛋的保存、孵化设备、孵化技术水平及孵化人员的管理水严等。
第1个死亡高峰是胚胎生长迅速以及形态变化显著时期,从某种意义上讲,内部因素对第1死亡高峰影响较大。
内部因素是指种蛋内在品质,它们在蛋产出之前业已固定,是由遗传性和饲养管理共同决定的。
第2个死亡高峰正是鸡胚从尿囊呼吸过渡到肺呼吸时期,此时,生理变化剧烈,需氧增加,自温猛增,易感传染病,对孵化环境及管理水平要求高,一部分本来较弱的鸡胚不能顺利破壳出雏。
从某种意义上讲,外部因素对第2个死亡高峰影响较大。
外部因素即孵化过程中所给予的条件。
3.孵化率低的原因分析(1)种蛋质量对孵化率的影响及分析:①种蛋保存时间过久:气室大,系带和蛋黄膜松弛;很多胚死于头两天;剖检时,胚盘表面有时有泡沫;胚发育迟缓;出雏时间延长。
②种蛋受冻:很多蛋的外壳冻裂;头几天胚大量死亡,尤其是第1天,卵黄膜破裂。
③运输不当:蛋壳破裂,气室流动,系带断裂。
复习提问:1.蛋是怎样形成的?2蛋的根本构造有哪些?导入新课:怎样对种蛋进行选择、保存、运输及消毒?种蛋的选择、保存、运输和消毒任务一、种蛋选择〔一〕外观选择1、种蛋要求新鲜2、选择清洁蛋3、蛋形状和大小要适宜4、选择蛋壳〔二〕听音选择两手各拿3个蛋,转动五指,使蛋与蛋互相轻轻碰撞,以听其声音。
完整无损的蛋声音清脆,破损蛋可听到破裂声。
〔三〕剖视抽验将蛋翻开倒入衬有黑色物的玻璃上或平皿中,观察是否有肉斑、血斑以及看蛋的新鲜程度。
任务二、种蛋的保存保存一周以内以15℃左右最好,保存一周以上以12℃为宜。
蛋库的相对湿度应保持在70%~80%,湿度过小蛋内水分易蒸发,过大蛋易生霉。
任务三、种蛋的运输〔一〕包装标准〔二〕运输快速平衡〔三〕保温防潮任务四、种蛋的消毒〔一〕喷淋或浸泡消毒法1、新洁尔灭消毒法用5%新洁尔灭原液加水50倍,配成0.1%浓度的水溶液,对种蛋进行喷洒或将种蛋放入40~50℃的该溶液中浸泡3min。
2、高锰酸钾消毒法将种蛋浸泡在水温为40℃左右的%的高锰酸钾水溶液中1~2min,或喷淋消毒然。
3、碘溶液消毒法用%浓度的碘溶液喷洒在蛋外表或浸泡。
具体配法:2升水加2021片和30g碘化钾使之溶解,然后倒人18升清水中,水温约40℃。
4、氯制剂消毒法将种蛋浸入含有活性氯%的漂白粉溶液中3min,或喷淋消毒。
取出使枯燥后装盘。
5、氯胺消毒法将氯胺配成l%水溶液,将种蛋放入浸泡2min,可喷淋消毒,晾干后入孵。
6、过氧乙酸消毒法过氧乙酸又叫过醋酸,它有强烈的灭菌作用,使用%~%过氧乙酸溶液浸泡种蛋3~5min,取出晾干入孵。
〔二〕熏蒸消毒法1、甲醛熏蒸法每立方米空间用福尔马林40ml,高锰酸钾2021熏蒸lh,熏蒸的箱体或房间一定要密封,不能漏气。
课堂小结:本次课程主要学习了种蛋的选择、保存、运输和消毒等内容。
重点是记住种蛋选择、保存、消毒的关键知识点,会进行选择种蛋、保存种蛋、运输种蛋及对种蛋进行消毒。
畜牧兽医XUMUSHOUYI1 鸡的孵化效果检查孵化效果检查主要是根据照蛋结果和出雏情况观察,结合对入孵种蛋的品质和孵化记录分析,及时了解、分析孵化效果不良的原因,改善种鸡饲养管理、种蛋贮存及调整孵化条件等,以保持最佳孵化效果和健雏率,提高和保障孵化生产的经济效益。
1.1 照蛋 照蛋是在孵化期间用照蛋器透视胚胎发育情况,是孵化工作中必须掌握的一项技术。
孵化期间共进行三次照蛋,一照在入孵第5-7天进行,目的:剔除无精蛋、早期死精蛋。
掌握胚胎发育情况,调整孵化条件。
活胚蛋血管网鲜红,呈放射状,蛋黄下沉,可见明显黑色眼点。
弱胚蛋黑色眼点不明显或看不到,血管纤细,颜色淡红。
无精蛋蛋色浅黄、发亮,蛋黄居中,可见蛋黄暗影,无血管。
死精蛋黑色血线或血点,较粗而粉红色弧形血管、点。
二照在入孵第10-11天进行,目的:抽检孵化机中不同位置的胚蛋,检查胚胎发育情况,调整孵化条件。
活胚蛋蛋内布满血管,气室大而界限清楚,尿囊在蛋的小头合拢。
弱胚蛋尿囊未在蛋的小头合拢,蛋的小头发亮。
死胚蛋可见死胚黑影和蛋黄分离并固定在蛋的一侧,血管模糊或无血管,蛋的小头发亮。
三照在入孵第18-19天与落盘同时进行,目的:捡出死胚蛋,确定出雏条件。
活胚蛋气室倾斜,内有黑影闪动,除气室外胚胎占满整个蛋,尿囊血管网不明显。
弱胚蛋气室较小且边缘不整齐,可见红色血管,蛋的小头发亮。
毛蛋气室小而不倾斜,气室边缘模糊不清,胚胎不动,无闪毛现象。
1.2 出雏观察 孵化正常时,出雏时间集中,有明显的出雏高峰,一般能在21天 内全部出完;而孵化异常,出雏时间分散、延长,没有明显的出雏高峰。
健雏脐部愈合良好、干燥且被绒毛覆盖,腹部平坦,绒毛洁净有光泽,反应灵敏,精神状态好,叫声清脆响亮,活泼健壮有力,站立行走正常。
弱雏脐部愈合不良,潮湿并带有血迹,腹大,站立不稳,精神不振、缩头缩脑,绒毛脏乱,叫声无力或尖叫。
2 孵化效果分析2.1 死胚的病理解剖及孵化不良原因分析 孵化过程中总有一部分胚胎死亡,不同原因造成的死亡,病理解剖时的症状不同。
精选全文完整版谈谈种蛋的选择与管理【摘要】搞好种蛋的选择、管理,能提高人孵蛋的质量,防止疫病传播,从而提高孵化率、成活率。
鹅产蛋较少、种蛋的成本较高,把好种蛋关比鸭显得更重要。
【关键词】种蛋选择种蛋运输种蛋保存种蛋消毒一、种蛋的收集种蛋应保持清洁,尽量避免粪便和微生物的污染,并要减少破损。
为此,产蛋箱内的垫料要铺足,同时要保持清洁和干燥,垫料以吸湿能力强的为佳。
通常采用的有木刨花、稻壳、花生壳、甘蔗渣、稻草或干草等。
鸭、鹅的产蛋时间集中在后半夜至黎明前。
因此,种蛋的收集时间可在凌晨4时和上午6~7时分2次收集。
种鸭、鹅群产于水中的蛋(俗称天公蛋、水蛋)则不宜作为孵化蛋。
勤集蛋可降低破损率和减少污染,有利于保持种蛋的质量。
收集的种蛋应放人适合于鸭、鹅规格的塑料蛋盘内,以便于搬运和码放。
二、种蛋的选择种蛋的品质是决定孵化率高低的内在因素,也关系到雏鸭、雏鹅的质量和以后的生活力。
因此,孵化前必须对种蛋进行选择,主要从下面几方面着手。
1.来源种蛋应来自高产和健康的鸭、鹅群,否则将来生产性能不高,或者带来疾病。
种蛋要来自没有传染病的非疫区,引种前要了解当地的疫病情况。
作育种用的种蛋,系谱要清楚。
如果是采用杂交配套系生产制种的,应搞清制种代次。
2.受精率这是影响孵化率的主要内在指标。
判断受精率高低最准确的办法,是在种蛋中抽样,打开后看受精蛋所占的比例。
生产中常用第一批的孵化实绩来判定。
在正常饲养管理条件下,鸭、鹅种蛋的受精率都较高一般在90%以上。
3.新鲜度种蛋保存时间越短,蛋越新鲜,胚胎生活力越强,孵化率越高。
新鲜蛋蛋壳干净,附有石灰质的微粒,好似覆有一薄层霜状粉末,没有光泽。
凡蛋壳发亮、有斑点就是陈蛋。
通常可以用光照透视检验法(即照蛋法)来检查种蛋的新鲜度。
新鲜蛋的气室很小,蛋白赫稠,蛋黄圆形且完整清晰,转动蛋,蛋黄表面无血丝、血块。
陈蛋的气室大,蛋黄扁大或者散开,转动快,蛋黄上有血丝、血块。
4.清洁度种蛋应该清洁,蛋壳上不得有粪便或其他脏物污染。
种蛋孵化检查的范围及方法种蛋孵化检查的范围及方法如果不能为胚胎发育提供正常的生理条件,就会导致孵化率降低和改变胚胎正常的死亡模式。
基于以上原因,本技术资料有利于孵化厅的管理和雏鸡质量。
计划和组织检查种蛋的孵化率受产蛋→孵化过程中各种条件的影响。
因此,孵化问题的检查要贯穿从产蛋→产出一日龄雏鸡的全过程。
检查前做详细的计划有利于所检查的项目具有代表性。
检查结果有助于为孵化各阶段提供适宜管理模式。
质量控制程序可以避免出现过的问题重复出现。
检查的范围1.打蛋检查孵化情况:孵化过程中胚胎死亡有两个高峰。
前6天死亡率较高,孵化中期(7-18天)胚胎的死亡较平稳,出雏前(19-21天)又出现死亡高峰。
孵化不同阶段的胚胎死亡模型孵化过程中的两个死亡高峰随父母代种鸡的年龄而发生变化。
正常的死亡率在附录3中已给出。
在孵化结束后,打蛋检查未孵出的种蛋时,需确保所检查种蛋在所有入孵蛋中具有代表性,有些种蛋可能在照蛋时已检出(未受精蛋、早期胚胎死亡的种蛋和臭蛋),这些种蛋不能做为检查的样品,正确的检查程序是保留8-10盘所有未孵出的种蛋,相当于1000-1500枚入孵蛋,如果未计划的样品(如孵化日随机检查2盘种蛋)做为检查素材,这个结果只能按比例校正为所有入孵蛋的蛋壳内的死亡比例。
打蛋的样品要做好计划和组织工作,检查程序按如下方式进行:- 选择打蛋分析所需要的出雏盘- 计算这些盘中的合格雏鸡,淘汰雏鸡和死鸡的数量,把这些数字记录在表中- 在纸蛋盘上贴上标签,注明种鸡群号和出雏盘的编号- 找到未孵出的种蛋,把它们捡到纸蛋盘中,计算和记录数字,出雏盘这时可以送去冲洗。
打蛋检查每盘中的种蛋,确定胚胎死亡的时间和是否被细菌感染,记录下任何发育不正常的胚胎,对打蛋结果进行分类,把不同时期胚胎死亡的种蛋放到不同的纸蛋盘中,然后记录下每类种蛋的数量,把数字填入表中把每类种蛋数量进行汇总,然后计算这些种蛋占入孵种蛋的比例。
把这些结果和特定年龄的标准结果相比较。
大雁种蛋的孵化种蛋的选择与种蛋的保存(1)选择种蛋必需从非疫区、健康而高产的优良大雁群中选择。
入选种蛋必需大小适中,蛋形蛋色正常,蛋重过小、过大、赃蛋、畸形蛋、沙皮蛋、裂纹蛋钧不宜做种蛋。
(2)大雁种蛋贮存时间为7-10天,温度为15-16℃,湿度为70%-75%,通风良好。
种蛋应放在蛋盘上贮存,大头朝上,如贮存时间超过7天,应每日翻蛋1次,以防蛋黄与蛋壳粘连。
(3)每日种蛋收集选好后,(贮存前)及种蛋入孵前应熏蒸消毒。
消毒的用具可自制,用小方木条做一个立方体木框,其大小可根据消毒种蛋多少而定,木框上面和周围4面用塑料薄膜封闭,底面空着,如同一个大罩子,消毒时,把种蛋放在蛋盘上,大头冲上码好,把蛋盘在地上一层层落起来,塑料薄膜罩子扣在蛋盘上面。
放消毒药时,把塑料薄膜罩子掀起10-20厘米,把装有福尔马林的陶瓷或玻璃容器先放到木框里面,然后再向容器里放进高锰酸钾,迅速放下木框,熏蒸20分钟即可。
每立方空间用福尔马林42毫升加21克高锰酸钾。
也可以用0.1%新洁尔灭或0.02%高锰酸钾直接在种蛋上喷雾消毒。
孵化方法(1)预热种蛋从贮藏室取出后,要在孵化室内自然预热,待蛋表温度达到室温后即进行码盘入孵,码盘位置与贮存时一致。
另外,孵化机事先清洗、消毒、调试,并要预热。
(2)温度和湿度大雁对孵化温度和湿度的要求,在入孵后第1-28天孵化机空间温度为38.5度,第28-31天为37.5度,如果把孵化机传感器放在种蛋上,则从始至终保持蛋温38-38.5度即可。
孵化湿度根据孵化机不同而区别,那种电热管直接放在孵化机内加温的老式孵化机,机内风很大,入孵后第1-28天孵化湿度60%,第28-31天为70%。
用暖风加热,机内风机较小的孵化机,入孵后第1-28天孵化机50%,第28-31天为60%。
(3)翻蛋在入孵后第1-20天,每隔2-3h要翻蛋一次,每日翻蛋8-12次,翻转角度为90度,以使胚胎各部分受热均匀,防止胚胎黏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