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1第一章行星地球《第三节地球的运动》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1第一章行星地球《第三节地球的运动》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1第一章行星地球《第三节地球的运动》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1第一章行星地球《第三节地球的运动》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1教学目标

1、通过地球光照图及其变式,考查学生计算时间、判断昼夜长短等能力。

2、由单纯考查地球知识转向考查这些知识的应用,由单一视角切入向多视角综合考查转变。2学情分析

对于地球运动这一部分比较抽象,学生不能形象去把握,但有一些教学工具借助可能把问题更加直观化

3重点难点

1.地球存在生命物质的原因

2.太阳活动

太阳活动规律及其影响

3.如何判别时间要素和南北半球

4.有关地理计算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地球的知识

一)地球知识

形状和大小。地球形状是一个两极部位略扁的不规则的球体。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赤道半径6378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赤道周长约为4万千米。

纬线和纬度、经线和经度。

(1)纬线:纬线都是圆,也称为纬线圈,长度不等。赤道最长,由赤道向两极逐渐缩短,最后成一点。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纬度:赤道是零度纬线。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用“N”作代号;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用“S”作代号。北纬、南纬各有90°。低纬、中纬和高纬。南北半球划分。

新人教版地理必修1第一章行星地球—第一节_宇宙中的地球教案

第一章行星地球 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 一、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1、学生初步了解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理解天体系统的层次,能够说出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2、学生知道组成太阳系的主要天体及其运动特征、结构特征等性质,从中认 识到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 3、能够说出地球存在生命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关于不同层次的天体系统图,培养学生分析图片并从中获取知识的能力。 2、通过阅读太阳系模式图以及表格—行星轨道倾角与偏心率,培养学生自主 探究和比较分析能力,使学生能够分析并归纳出太阳系八大行星的运动与 结构特征,从而得出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行星的结论。 3、能选用一定的资料(数据、图表等)说明地球的普通性与特殊性(存在生 命的原因)。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了解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树立宇宙是物质的科学宇宙观。 2、培育珍惜、爱护人类共同的家园——“只有一个地球”的意识,增强关注 人类未来生存空间的责任感。 3、通过运用资料探讨地理问题,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教材分析: 课标分析: 课标要求:描述地球所处宇宙环境,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课标分析: 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是指以地球为中心的宇宙环境,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理解。宏观层面上是指地球在天体系统中所处的位置,即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微观层面上是指地球在太阳系中所处的位置。了解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目的是为认识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打基础。在太阳系八大行星中,从质量、体积、运动等方面看,地球只是其中的普通一员,但是,存在生命尤其是高级智慧生命又使地球成为太阳系中特殊的一员。很显然,地球上为什么适宜于生命生存和繁衍是本条“标准”的重点要求。 要说明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不仅要从地球自身条件和行星际空间条件分析,还要从恒星际空间条件分析。“标准”将地球的特殊性限定在太阳系范围之内,隐含着在太阳系之外可能有存在生命的星球。 根据本条“标准”的要求,学生在分析地球的普通性和特殊性时,要会运用有关资料加以说明。这些资料如太阳系八大行星的比较数据、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图、地球本身的条件等。 教材分析: 本章是地理一的第一章,是自然地理知识的开端,同时本章也是高中地理课程的第一章。本节是这章的第一节,主要内容是地球的宇宙环境和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本节的重点是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难点是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 本节课的德育目标是希望学生通过了解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树立宇宙是物质的科学宇宙观,并且培育学生珍惜、爱护人类共同的家园——“只有一个地球”的意识,增强关注人

2019课标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同步练习:第2章-地球上的大气-阶段综合测评1-行星地球-地球上的大气

2019课标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同步练习:第2章-地球上的大气-阶段综合测评1-行星地球-地球上的大气

阶段综合测评(一) 行星地球地球上的大气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下图为太阳系(局部)示意图,图中①②③为距离太阳最近的天体,椭圆为天体的运行轨道。读图,回答1~2题。 1.属于卫星的天体是( ) A.① B.② C.③D.④ 2.天体②的地表最高温度远高于地球,其主要影响因素可能有( ) ①天体的公转周期长②天体的自转周期长③与太阳的距离较近④天体外围的大气薄

A.①② B.②③ C.③④D.①④ 1.D 2.B [第1题,①②③围绕太阳转,为行星,④围绕③转,所以为卫星。第2题,天体地表温度高可能是由于距离太阳近;或者自转周期长,白天时间长。] 近年,我国不断加大西藏太阳能应用的投资,西藏有关部门也更加重视太阳能的开发和利用,太阳能属于“绿色能”,它的利用不仅是西藏常规能源短缺的一个很好的补充,对西藏的环境保护也有着积极作用。据此回答3~4题。 3.下列关于青藏高原太阳能丰富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晴天多,日照时间长 B.空气稀薄,对太阳辐射能削弱作用小 C.海拔高,气候寒冷 D.纬度较低,太阳高度角较大

4.除太阳辐射能外,青藏地区的其他能源也很丰富,其中哪一项与太阳能无关( ) A.风能 B.柴达木盆地的天然气 C.藏南谷地的地热能 D.雅鲁藏布江的水能 3.C 4.C [第3题,青藏高原由于地势高,导致大气稀薄,对太阳辐射能削弱小;加之纬度低,太阳高度角大,晴天多,日照时间长,故太阳辐射能丰富。气候寒冷不是青藏高原太阳能丰富的原因。第4题,地热能能量来源于地球内部,与太阳辐射能无关,其他三种能源都直接或间接来源于太阳辐射能。] 2017年9月6日,太阳连续发生两次剧烈的耀斑爆发,本次爆发的具体时间是在国际标准时间9:10左右,爆发等级为X级,达到X2.2水平。仅仅3个小时之后,在国际标准时间当天12:02(北京时间20:02)左右,又发生了一次更加剧烈的爆发,

七年级地理市级优质课《地球的运动》导学案

七年级地理市级优质课《地球的运动》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理解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季节的变化和正午太阳高度、昼夜长短的变化。 地球上五带划分的依据、名称、范围和各带的气候特征、产生的地理现象。(() 二、学习重点: 1、季节的变化。 2、五带的划分。 三、学习难点: 正午太阳高度、昼夜长短的变化。 自主学习(含合作探究) 学习任务一:认识季节的变化和太阳高度、昼夜长短的变化 读P13图1.18,认识: 1、二分二至日时间,太阳直射的纬线。 春分,太阳直射(纬线),时间是每年的日。 夏至,太阳直射(纬线),时间是每年的日。 秋分,太阳直射(纬线),时间是每年的日。 冬至,太阳直射(纬线),时间是每年的日。 2、结合生活体验(如刚刚结束的南非世界杯足球赛),理解南北半球的 季节刚好相反。我国放暑假时,正好是澳大利亚的季。 3、理解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变化(以北半球为例)。 近段时间,商都县的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是如何变化的? 学习任务二:地球上五带的划分 1、五带划分的依据:人们根据在地表的分布状况,把地球表面划 分为五个带。 2、五带的名称:①、②、③、④、 ⑤ 3、看P14图1.19识记五带的分界线及范围: 是热带和温带的分界线;是温带和寒带的分界线。 4、各带的气候特征: 热带:;寒带:;温带:。 5、各带产生的现象: 热带:;寒带:;温带:既无 又无。 合作探究:地球公转对人类来说是好事还是坏事? 教师总结反思:(要求做笔记。) 当堂检测(约10分钟) 1、地球不停地绕太阳公转,从而产生了变化和 的变化。 2、以下时间,太阳直射北回归线的是() A、3月21日 B、6月22日 C、9月23日 D、12月22日 3、我国大部分位于五带中的()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最新最全)

必修一 第一章行星地球 第一节宇宙中地球 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1.天体是宇宙间物质存在的形式,如恒星、行星、卫星、星云、流星、彗星。 2.天体系统:天体之间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3.天体系统的层次由大到小是地月系 太阳系 银河系其他行星系总星系 总星系其他恒星世界 河外星系 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 1.太阳系八大行星由近及远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三、存在生命的行星——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 第二节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一、为地球提供能量 1.太阳大气的成分主要是氢和氦;太阳辐射能量来源是核聚变反应。 2.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⑴提供光热资源;⑵维持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⑶煤、石油等矿物燃料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以后积累下来的太阳能;二、太阳活动影响地球 2.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⑴世界许多地区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和黑子变化周期有一定的相关性 ⑵造成无线电短波通讯衰减或中断;⑶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⑷两极地区产生极光; ⑸地球上水旱灾害、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发生与太阳活动有关。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 一、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二、太阳直射点移动23°26′N 1.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如图示 0° 23°26′S 2..地球公转过程中两分两至点的判断 依据:看日地球心连线和赤道的位置关系——连线在赤道以北说明太阳直射23°26′N, 则地球处于公转轨道上的夏至点;连线在赤道以南说明太阳直射23°26′S, 则地球处于公转轨道上的冬至点 简便方法:看地轴——地球逆时针公转时,地轴左偏左冬,地轴右偏右冬。 3..地球公转过程中速度变化的判断 依据:1月初,地球运行至近日点,公转速度最快;7月初,地球运行至远日点,公转速度最慢。 二、昼夜交替和时差 ㈠昼夜交替 1.⑴昼夜现象产生的原因——地球不透明、不发光;⑵昼夜交替产生的原因是——地球自转。 2.晨昏线的判读:在晨昏线上任找一点,自西向东越过该线进入昼半球,说明该线是晨线,反之是昏线。 3.晨昏线与赤道的关系:相交且平分,因此赤道上终年昼夜平分。 4.晨昏线与太阳光线的关系:垂直且相切,因此晨昏线上太阳高度为0度。 ㈡地方时的计算 1.地方时计算原理: ①地方时东早西晚(同为东经,经度越大越偏东;同为西经,经度越小越偏东;一东一西,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 地球的运动 人类认识地球及其运动的历史》公开课教案_8

人类认识地球及其运动的历史 教学内容: 本课是小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一课,主要探究“日心说”和“地心说”中有关地球及其运动的观点,并对历史上有关地球运动的假说进行分析,批判和借鉴,认识到同一现象,可能导致有不同的解释,需要用更多的证据来加以判断。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日心说”和“地心说”中有关地球及其运动的观点都可以解释昼夜交替现象。 过程与方法 对历史上有关地球运动的假说进行分析,批判和借鉴其中的观点,修正自己对昼夜的解释。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到科学的观点是建立在证据之上的。 2.认识到同一现象,可能导致有不同的解释,需要用更多的证据来加以判断。 3.认识到在资料分析和交流中,大胆质疑和虚心接受同样重要。 教学重点:理解“地心说”和“日心说”两种观点。 教学难点:认识科学观点和证据之间的联系。 教学方法:探究法 教学准备: 1.教具准备:有关“地心说”和“日心说”的图片、课件及文本资料;篮球。 2.学具准备:收集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屏幕上是什么画面?(微信)这个创意表达了什么思想?所表现出来的情境在现实中可以做到吗? 1、师:要解释昼夜现象,首先必须对地球的形状和运动方式进行探索,古时候,人们对地球的形状和运动方式提出了很多种说法。你知道哪些说法?你们赞同这些观点吗? 2、揭示课题:人类认识地球及其运动的历史。 二、古代人类对地球的认识 大屏幕出示相关资料,学生自由学习了解。(指名一学生朗读,师相机讲解) 第一类:盖天说 中国古代的一种宇宙学说。在我国,早在二千多年前的周朝,就存在这一种“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的盖天说。意思是说,蓝天就象是一个半球状的圆盖,大地则象一块四方的棋盘,并认为蓝天与大海相连。 这种“天圆地方”的盖天说在我国古代一直占有主导地位,并且流传极广,直到今天我们还可以看到这种认识的影响。例如:北京天坛的建筑是圆的,地坛则是方的,就是这种思想的反映。 类似的传说,在世界其他民族中也曾广泛流传。 古代俄罗斯人对地球形状的认识: 古代俄罗斯人认为大地象一块圆饼,被三条巨大的鲸鱼驮在背上,而这三条鲸鱼则漂游在茫茫无际的海洋里。 古希腊和古罗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

高考地理总复习第一章行星地球第一节地球与地图讲义(含解析)新人教版

高考地理总复习第一章行星地球第一节地球与地图讲义(含解 析)新人教版 考纲呈现考点解读考情分析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 仪、经纬网及其地理意义 2.地图上的方向、比例尺、 常用图例与注记 3.海拔(绝对高度)和相对高 度,等高(深)线和地形图,地 形剖面图 1.经纬网图的判读及应用(重 点) 2.地图的三要素 3.等高线地形图与地形剖面 图的判读(重难点) 1.在高考中直接考查经纬网 的题并不多,它往往与区域图 相结合进行考查 2.等高线地形图始终是命题 热点,可以单独命题(以选择 题为主),也可以以区域等高 线地图为载体考查(综合题常 见) 3.地形剖面图多与地质剖面 图等结合起来考查 学生用书P002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形状:两极①稍扁、赤道②略鼓的椭球体。 2.大小 二、地球仪

1.地轴:地球自转的假想轴。 2.两极:地轴与地面相交的两点,其中指向⑨北极星的一端为北极。 3.经线的两大特点 (1)指示方向:⑩南北方向。 (2)形状与长度:均为?长度相等的半圆形,长度约为2万千米。 4.纬线的两大特点 (1)指示方向:?东西方向。 (2)形状与长度:为大小不等的圆圈,长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1)东西方向为无限方向,南北方向为有限方向。(2)纬度值相同的两条纬线长度相等。 微探究 1 沿着同一条纬线,方向不变,能否绕地球一圈?沿着同一条经线呢? 答案能,向正东或者向正西。不能,沿同一条经线走到南极点或北极点后都要改变方向。 5.经度和纬度的划分 分类经度纬度 度数划分 由?本初子午线(0°经线)向东、向西 各划分180° 由赤道(0°纬度)向南、向北各划分 90° 应用—— 划分半球 由?20°W向东到160°E为东半球; 由20°W向西到160°E为西半球 以?赤道为界,以北为北半球,以南为 南半球

人教新版高一地理必修一 第一章 行星地球 复习卷

《第一章行星地球》复习卷 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 ◆知道天体系统的概念和天体系统的层次 1、、下列天体系统中不包括地球的是() A太阳系 B银河系 C河外星系 D总星系 2、目前人类能观测到的天体系统,级别由低到高排列正确的是() A.太阳系-银河系-地月系-总星系 B.银河系-河外星系-太阳系-总星系 C.地月系-银河系-总星系-河外星系 D.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 3、有关天体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天体系统是由天体间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而成 B.总星系是目前观测到的最大的宇宙范围,也是最高级别的天体系统,所以 总星系即为宇宙 C.太阳系是由水星、金星、地球等九大行星组成的 D.河外星系是总星系以外的天体系统 ◆运用太阳系中九大行星运动特征和结构特征的有关资料,说明地球是 一颗普通的行星,又是一颗特殊的行星,并学会比较分析的学习方法4、按照距日远近、质量、体积等特征,通常将九大行星分为行星、 行星、行星三类。 5、下列关于地球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地球的原始大气适合生物呼吸 B.地球所处的光照一直复杂多变 C.地球是宇宙的中心 D.地球的宇宙环境和自身条件均适于生物生存 6、地球的特殊性是指: A、有一个较稳定的宇宙玩境 B、日地距离适中 C、地球体积和质量与其他行星没有太大的区别 D、地球上有生命 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知道什么叫太阳辐射,太阳的主要成分和能量来源 1、太阳的主要成分是:() A.氢和氧B.氢和氦C.氧和氮D.氢和氮 2、地球上的下列自然现象与太阳辐射无关的是() A.高低纬度间的气温差异 B.火山喷发 C.水能资源的形成 D.风力对地表的侵蚀 ◆知道太阳辐射的时空分布规律

人教版科学小学五年级下册《四 地球的运动 谁先迎来黎明》优质课教学设计_2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天体的东升西落是因地球自转而发生的现象。 地球自转的方向与天体的东升西落相反,即逆时针或自西向东。 地球的自转方向决定了不同地区迎来黎明的时间不同,东边早西边晚。 过程与方法: 通过生活经验和体验活动,理解相对运动,并用来解释太阳等天体的视运动。 根据天体视运动的方向推导地球自转的方向。 情感态度价值观: 初步知道因参照物的不同,对物体的运动需要从多角度去理解。 在活动中培养小组合作精神。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地球自转的方向。 2、难点:学生对模拟实验的设计、及实验需要注意的事项。 教学准备: 给每小组学生准备:小灯泡;地球仪;课件:北京迎来黎明的视频、世界地图 教学过程: 一、课件导入 1.播放北京迎来黎明的新闻视频,请同学说一说,这是什么时间、

什么地点、发生了什么自然现象? (设计意图:巧妙解决课题中黎明的概念问题) 2.提出问题:此时,我们的邻国俄罗斯的首都莫斯科也在同时会迎来黎明吗? 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因为地球不停的自转,出现了昼夜交替的现象,那北京和莫斯科,每天迎来黎明的时间先后一样吗? (不一样)谁会先迎来黎明呢?这节课我们就共同来研究这个问题——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学生实行猜想,有一部分认为会,有一部分认为不会。让他们先明确自己的观点,能够让学生有自己的观点,在生活中不能人云亦云。) 3.现在请每个小组相互交流一下,你们认为莫斯科或北京迎来黎明的理由是什么? (设计意图:把自己对这个问题的原始的建构的实行挖掘,以便于修正自己的观点,形成新的知识的建构。) 4.做短时间的小组合作交流后,请同学和全班汇报一下自己的观点的理由。 5.看来孩子们对这两个城市的地理位置存有争议,那么到底这两个城市的位置具体是怎么样的?我给大家带来了一张世界地图,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谁能找准他们的位置? 二、模拟实验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一章行星地球 第一节作业题及答案解析

第一节 宇宙中的地球 [学习目标] 1.了解天体的主要类型。2.学会通过不同级别天体系统的关系图,理解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3.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理解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 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自主预习 1.天体 (1)概念:宇宙间①物质的存在形式。 (2)类型:②恒星、星云、③行星、流星体、彗星、卫星。 2.天体系统 (1)概念:运动中的天体④相互吸引、⑤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2)层次:总星系??? 河外星系 银河系?? ? 其他恒星系 太阳系? ???? 地月系其他行星系 思考 “嫦娥三号”于2013年12月2日成功发射,月球车命名为“玉兔号”。“玉兔号”既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又反映了我国和平利用太空的宗旨。判断“玉兔号”在地面待发射时和在太空遨游时是否是天体? 答案 在地面待发射时不是天体,在太空遨游时是天体。 合作探究 “太阳大,地球小,太阳带着地球跑;地球大,月球小,地球带着月球跑。” 它们之间存

在着怎样的关系呢,是否能构成天体系统?地球和火星是否能构成天体系统? 答案 它们之间存在相互吸引、相互绕转的关系,共同构成一级天体系统,由于太阳与地球、地球与月球之间的质量相差很大,分别形成以太阳为中心的太阳系和以地球为中心的地月系,在这两级天体系统中,地球绕着太阳转,月球绕着地球转。由此可知天体系统的重要特征是有等级层次,即组成天体系统的各天体有等级差别。而火星和地球都是行星,属于同一级别,它们之间不能形成天体系统。 反思归纳 天体系统的层次 总星系??? 银河系? ?? 其他恒星系 太阳系? ???? 其他行星系 地月系——中心天体地球河外星系 练习巩固 读下图,回答(1)~(3)题。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d 是人类已知的宇宙部分 ②水星所在的最低一级天体系统是a ③由b 系统示意图可知,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是安全的 ④北极星与c 是同一恒星系统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2)关于b 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中心天体是地球 B .哈雷彗星处在b 系统 C .狮子座流星雨现象不会在b 系统出现 D .b 系统中除c 星球外还有存在生命的行星 (3)下列同时包含太阳和地球的天体系统中,级别最高的和级别最低的分别是( ) A .a 和b B .d 和b C .b 和c D .(d -a)和b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 第一章 行星地球知识点范文

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 【要点梳理】 1.天体是宇宙间物质的存在形式,是各种星体和星际物质的统称。 天体分为自然天体和人造天体,正在太空运行的人造卫星、宇宙飞船、航天飞机和天空实验室等称人造天体。 天体的类型:卫星:质量小,不发光;彗星:呈云雾状独特的外貌;流星体:数量众多,大小不一;星际物质:极其稀薄。 2.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太阳——中心天体 太阳系八大行星及卫星地月系(地球和月球) 银河系其它行星、卫星 总星系彗星、流星体等 其他恒星系 河外星系 3.八大行星的运动特征和结构特征 ①太阳系八大行星的由里向外的顺序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其中小行星带是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 ②八大行星按照距日远近、质量、体积等特征,可以分为类地行星、巨行星、远日行星三类。 ③八大行星具有共面性、同向性、近圆性的特征。 4.关于地球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1)地球与其他七颗行星有下列共同特点①都是不透明的近似球形的天体;②本身一般不发射可见光;③围绕自身的轴自西向东(除金星外)不停地自转;④绕日公转的轨道近似圆形(近圆性),轨道面几乎在同一平面上(共面性),绕日公转的方向都是自西向东(同向性),使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均处于一种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中。 (2)地球与其他八颗行星相比有下列不同之处:在太阳系中只有地球上有生物。 5.地球上存在生命的物质条件 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形成生命条件的原因 外部条件太阳光照稳定太阳从诞生至今没有明显的变化 运行轨道安全 地球附近的大、小行星绕日公转具有同向性、共面性、近圆 性的特征,它们各行其道、互不干扰,使地球处于一种较安 全的宇宙环境。 自身条件日地距离适中, 有适宜的温度 日地距离适中,自转公转周期不长不短,使地表平均气温为 150C(地球昼夜更替的周期和地球大气的热力作用对地球表面 温度的影响,地球昼夜更替的周期是一个太阳日,时间不长, 使整个地表增温、冷却不至于过分剧烈,从而保证地球上生 命有机体的存在与发展。地球外围大气的热力作用减小了气 温的日较差,形成适于生物生存的温度环境。) 有适合生物呼 吸的大气 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吸引气体形成大气层,并经过漫长 的演化形成以氮和氧为主的大气 有液态的水 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致热和原始地球重力收缩,结晶水 汽化,并随地球内部的物质运动带到地表,形成原始海洋

人教版科学小学五年级下册《四 地球的运动 谁先迎来黎明》优质课教学设计_1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天体的东升西落是因地球自转而发生的现象。 2、地球自转方向与天体的东升西落相反,即逆时针或自西向东。 3、地球的自转方向决定了不同地区迎来黎明不同,东边早西边晚。 4、不同地区所处的经度差决定了地区之间的时差。 过程与方法: 1、通过生活经验和体验活动,理解相对运动,并用来解释太阳等天体的视运动。 2、根据天体视运动的方向推导地球自转的方向。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初步知道因参照物的不同,对物体的运动需要从多角度去理解。 2、在活动中培养小组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 地球自转方向与天体的东升西落相反,即逆时针或自西向东。 教学难点: 理解相对运动及不同地区的时差。 教学准备: 每组学生准备:地球仪一个、手电筒、粘贴、实验记录表 教师准备: 太阳图片、方位卡片、地球仪、手电筒、相关ppt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通过前一阶段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地球在自转,并由此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今天我们继续来研究和地球运动相关的知识。 1、师用地球仪来模拟地球的运动,用手电筒来模拟太阳的运动,讲解昼半球和夜半球以及晨昏线。 课件展示昼半球、夜半球和晨昏线 2、师用地球仪演示什么时候是黎明,并讲清用纬度尺标记晨昏线的位置。 学生操作体会怎样用地球仪模拟地球上某一地区经历黎明。 3、学生在地球仪上找出北京和乌鲁木齐,并在地球仪上贴上标记。 4、师:当我们的国家从夜半球随着地球的自转,转到了晨昏线的位置时,是北京先迎来黎明,还是乌鲁木齐先迎来黎明?师板书课题:谁先迎来黎明 二、探究新知 (一)探究活动 师:刚才大家说出了自己的想法,怎样来验证我们的猜想呢?然后大家再来研究一下有没有可能乌鲁木齐先迎来黎明呢? 学生借助桌子上的地球仪和手电筒来实行研究 学生通过研究发现,当地球自西向东旋转也就是逆时针旋转时北京先迎来黎明;当地球自东向西旋转也就是顺时针旋转时乌鲁木齐先迎来黎明。 (二)师这是我们在宇宙中做为观测点来实行研究的结果,如果我们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一章行星地球测试题(含答案)

第一章行星地球测试题 1、关于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宇宙自古以来如此,将来也不会发生变化,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物质实体 B 距我们最近的天体约150亿——200亿光年,因此,宇宙的范围是有限的 C 宇宙是物质世界,各类天体都有其自身的发生、发展、衰亡的历史 D 由“天圆地方”到“地心说”到“日心说”的过程表明,宇宙范围在不断扩大 2、下列属于天体的是: A 天空中的大型客机 B 陨星 C 山顶坠落的巨大石块 D 星云 3、下列关于太阳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在黑子数目最多的地方和时期,耀斑等其它形式的太阳活动就很少出现 B 太阳黑子的多少和大小,可以作为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 C 太阳黑子多少的周期变化大约为11年,耀斑多少的变化周期大约为若干分钟 D 太阳大气层从里向外分为光球、色球和日冕三层,黑子和耀斑就出现在光球层 4、太阳的能量来源于: A.黑子和耀斑的强烈活动 B.强烈的太阳风 C.内部物质的核聚变反应 D.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 5、我们肉眼所看到的太阳是: A.太阳外部整个大气层 B.太阳内部 C.太阳大气的色球层 D.太阳大气的光球层 6、天体系统的层次由小到大顺序排列,正确的一组是() A.太阳系—银河系—地月系—总星系 B.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总星系 C. 地月系—银河系—总星系—河外星系 D.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 7、某海轮在赤道上沿1800经线向正北方向发射炮弹,炮弹将落在: A 1800经线以东 B 1800经线 C 东半球 D 1800经线以西 8、东经1210比东经1200的地方: A 区时早 B 地方时早 C 一定先看到日出 D 地方时晚 9. 某地一年中有一次正午日影与物体重合,其他日期正午日影始终朝正北,则该地是() A.北回归线 B.南回归线 C.7.5oN D.45oS 下图所示为6月22 日甲乙丙丁四个地点昼夜长短比例示意图(阴影部分表示夜长)。读图回答: 10.甲、乙、丙、丁四地中,位于北半球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11.三个月后,枣庄的昼夜长短情况与目前四地昼夜长短情况相似的是() A.甲 B.乙 C.丙D.丁 12、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依据是 A.地震发生时的地面变化 B.通过打深井而获得的信息 C.由地震波的速度变化而形成的不连续界面 D.通过卫星遥感技术获得的信息13、有关晨昏圈所在平面的叙述,错误 ..的是 A.夏至日晨昏圈与太阳光线不相垂直 B.晨昏圈所在平面通过地球的球心 C.太阳直射北回归线,该面与南极圈相切 D.太阳直射赤道,该面与某经线圈重合 14、在赤道上,你看日出第一缕阳光应在 A 6点 B 6点30分 C 5点 D 不确定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 地球的运动 人类认识地球及其运动的历史》公开课教案_4

《人类认识地球及其运动的历史》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本课内容是让学生回顾人类认识地球及其运动的历史,教材主要呈现了托勒密和哥白尼的学说和观点,学生通过阅读并用地球仪模拟地球运动来了解“地心说”和“日心说”的主要观点和证据,并在学习过程中经历:认识—否定—再认识—再否定—和肯定一些的认证过程,培养利用可观察到的现象和事实进行推理、论证的能力,尝试用辩证的眼光来看待问题,养成科学研究的态度。本课在教材中是宇宙单元第2课过渡课,其中第一课学生已经对昼夜交替现象进行了讨论,并通过模拟实验保留了四种假说。本课注重了学生重演人类对地球运动的探究过程,让学生寻找科学家的证据,建立观点和证据之间的联系,并解释这些证据的意思。在理解证据的基础上,学生的思维才可能到达一定高度。并为后边几课继续探讨地球的运动提供了依据。 【学生分析】 本课的授课对象是小学五年级,学生已经感受过模拟实验,具有简单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动手能力,对人类认识地球及其运动的历史具有初步的了解,但逻辑思维能力、想象能力还有欠缺。看待问题的角度也比较片面,愿意相信科学家的全部观点,辨证看待问题的意识不强。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日心说”和“地心说”中有关地球及其运动的观点都可以解释昼夜交替现象。 过程与方法:对历史上有关地球运动的假说进行分析,批判和借鉴其中的观点,修正自己对昼夜的解释。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到科学的观点是建立在证据之上的。

2.认识到同一现象,可能导致有不同的解释,需要用更多的证据来加以判断。3.认识到在资料分析和交流中,大胆质疑和虚心接受同样重要。 【教学重点】 理解“地心说”和“日心说”两种观点,体会科学的观点是建立在证据之上的。【教学难点】 认识科学观点和证据之间的联系。 【教学准备】 1.教具准备:有关“地心说”和“日心说”的图片、地球、水星、太阳等图片,课件及文本资料; 2.学具准备:收集相关资料,为小组准备的地球仪、手电筒。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谈话:师:上课之前,老师想问你们一个问题,对于我们生活的地球、白天看到的太阳和晚上看到的月亮,你们知道他们三个存在着怎样的运动关系吗? 生:月亮绕着地球转,地球绕着太阳转。 师:哦!那你知道吗?我们人类得到这个观点可是经历了很漫长的一个过程,有谁了解古代的科学家是怎样研究这个问题的吗? 生:不了解。 2、谈话:古代的科学家是怎样进行研究的? 师:本节课老师就带你走进人类认识地球及其运动的历史。(板书:人类认识地球及其运动的历史)。 揭示课题:人类认识地球及其运动的历史。 (二)通过视频初步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及其运动的历史。

2019_2020版高中地理第一章行星地球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含解析)

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1.下列属于天体的是( ) 答案 C 解析是否属于天体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在宇宙空间;二是有规律的运动。空中飞行着的空客A380是在大气层运动着的,没有在宇宙空间;着陆的“神舟十号”飞船已属于地球上的物体;地月系是天体系统,故选C。 2016年9月15日22时04分,搭载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的长征二号FT2运载火箭,在我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约575秒后,天宫二号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发射取得圆满成功。据此回答2~3题。 2.天宫二号进入预定轨道后,所处的第一级天体系统是( ) A.地月系 B.太阳系 C.银河系 D.河外星系 答案 A 解析天宫二号是绕地球转的,属地月系,A项正确。 3.以下属于天体的是( ) A.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 B.分离后的火箭 C.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和分离后的火箭 D.分离前的火箭 答案 A

解析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有自己的运行轨道,绕地球公转,它是地球的卫星,是人造天体;火箭是在大气层中与天宫二号分离的,分离前后的火箭都没有进入宇宙空间,不是天体,故A项正确。 [2018·山东济宁期末]蓝巨星是非常巨大的蓝色星球,亮度是太阳的五百倍以上,但其寿命却比太阳短的多;其引力较强,有时会吞噬行星。宇宙中的蓝巨星很多,但一般认为,以其为中心绕转的天体存在生命的可能性极小。读图完成4~5题。 4.蓝巨星属于( ) A.星云 B.恒星 C.行星 D.卫星 答案 B 解析读材料可知,蓝巨星是非常巨大的蓝色星球,亮度是太阳的五百倍以上,说明蓝巨星能自己发光、发热,蓝巨星属于恒星。 5.围绕蓝巨星运行的天体很难有生命存在的主要原因有( ) ①光照条件差②宇宙环境不安全③无大气层存在④温度过高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答案 D 解析围绕蓝巨星运行的天体很难有生命存在的主要原因是光照条件是太阳的五百倍,光照太强,①错误。有时会吞噬行星,说明宇宙环境不安全,②正确。不能判断有无大气层存在,③错误。温度过高,不适宜生命生存,④正确。故D项正确。 2016年9月25日,有着“超级天眼”之称的全球最大球面射电望远镜在贵州平塘的喀斯特洼坑大窝凼中落成启用(见下图)。“天眼”探测范围可到达目前人类可知的宇宙边缘,对探索地外文明具有重要意义。据此完成6~7题。 6.该望远镜可探测到的最高级别天体系统为( ) A.总星系 B.银河系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行星地球单元测试题(附答案)

第一章行星地球 单元测试题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班级:;姓名: 一、单项选择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请把正确答案填在答案卷上。每题2分,共70分) ‘天宫一号”是中国首个空间实验室的名称,中国将于2010年~2011年底发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分别与神舟八号、神舟九号、神舟十号飞船对接,从而建立第一个中国空间实验室。读图回答: 1.“天宫一号”进入太空后,属于 A.天体系统B.天体 C.地球的一部分D.河外星系 2.2010年1月15日,我国某天文爱好者发现一颗小行星在天空中以每天0.54度的速度快速移动。该小行星在宇宙中的位置应在哪两个行星轨道之间 A.水星和金星B.地球和火星 C.火星和木星D.木星和土星 北京时间2009年12月17日消息: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天文学家发现一颗绕昏暗恒星运转的类地行星,距地球仅40光年(银河系的直径为10万光年)。它是一个热气腾腾的“水世界”,体积是地球的6倍。据推测,这个“水世界”同样拥有大气层,且75%的表面区域被水覆盖,但由于温度太高,它无法支持地球型生命的存在。结合材料回答3~4题。 3.“水世界”类地行星所在的天体系统是 A.地月系 B.太阳系

C.银河系 D.河外星系 4.天文学家推测“水世界”类地行星无法支持地球型生命存在的主要依据是 A.该行星陆地面积狭小 B.该行星不存在大气层 C.该行星距离太阳太远 D.该行星距离恒星太近 2009年7月22日,出现了日全食现象,横扫了我国长江流域,发生日全食时,日、地、月三者的位置关系如下图所示。读图完成5~6题。 5.图中显示了________级天体系统 A.一B.二 C.三D.四 6.图中日全食照片中肉眼所能看到的太阳大气层及相应的太阳活动 是 A.色球、耀斑B.日冕、耀斑 C.色球、太阳风D.光球、黑子 读我国太阳年总辐射量分布图,回答7~8题。 7.太阳能资源最少和最多的地区分别是 A.1地区、2地区B.2地区、1地区C.3地区、4地区D.4地区、3地区 8.太阳能资源最多的地区形成的原因是 A.纬度低B.地势高,晴天多C.人类活动弱D.红外线辐射强 9.太阳辐射的主要作用是

市优质课一等奖教案——地球绕日运动教学设计

地球的绕日运动 诸暨市暨阳初中陈坚荥 一、目标导航 [知识与技能] 了解地球公转运动的方向,周期,地轴倾斜等基本特征。 了解地球公转运动产生的正午太阳高度变化。 [科学思考] 经历观察自然现象的过程,能从自然现象中归纳简单的科学规律,并尝试应用所学的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具体问题。 [解决问题] 在观测杆影和读图等观察方式中了解一些地理现象,推测地球在不停的公转,了解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进而使学生了解地球公转运动产生的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知道地球上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情况。 [情感与态度] 通过学习地球公转的知识,激发对地球和宇宙的好奇心。对学生进行唯物主义和无神论的教育,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二、要点扫描 [课标解读] 能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地球仪模拟演示,简要解释在观测杆影和读图等观察方式中发现的地理现象。使学生初步学会画一幅简单的地球公转示意图。 通过教师课件及学生用地球仪模拟演示使学生了解地球公转运动的方向、周期、地轴倾斜等基本特征。进而使学生了解地球公转运动产生的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知道地球上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情况,四季是如何形成的等地理现象。使学生初步了解地球是不断运动着的,地球上许多地理现象都同地球的运动有关。[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初中科学第二册第4章不断运动的地球中第3节。教材主要介绍地球公转及由于地球运动而产生的现象,包括地球公转特征、正午太阳高度变化、昼夜长短变化等内容。由于绕日运动比自转更为复杂、更为宏观和抽象,教材尽

可能从生活体验如手,引导学生探究抽象的空间问题。在编排结构上,教材将主要内容分成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地球公转特征及其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教材将观测杆影的启示作为切入口,从杆影的观测中发现,太阳高度不仅有日变化,而且还有季节的变化,从而探讨地球公转的特征。然后通过公转演示实验全面探讨地球公转产生正午太阳高度季节变化的基本原理。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分别是昼夜长短变化和五带划分。其中五带知识学生已经学过,教材只作适当点拨。 本节的重点内容是:地球上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原因和测定,昼夜长短变化情况。本节的难点内容是:地球上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情况。 [学情认识] 学生已经学习了地球自转的知识,对于物体的空间运动情况的认识有了一定的基础。 初一的学生注意力的集中和稳定的时间比较短,抽象思维能力较低,知识的形成还处于感性认识的阶段。因此,在本节课的学习当中,应充分发挥实验和多媒体课件的作用。 [学法点拨] 由观察阳光照射下的物影长度的变化实验入手,探索物影长度变化产生的原因。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实验,充分发挥学生的直观观察能力,注重学生的感性认识。在观察和比较的过程中,了解地球公转的特点以及由于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经验介绍] 1、本节的内容安排如果按照参考书的分配方法,第一课时的时间比较紧凑,第三课时又显得比较空闲。而且第一课时重点内容比较多。 2、关于太阳高度角的计算,学生的理解存在困难,建议不必纳入课堂教学,只要理解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情况就可以了。 3、本节重点内容和难点内容都比较集中,学习对象属于宏观立体的天体运动,宜多安排模拟实验、挂图、课件演示等直观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容易理解。 4、掌握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是关键,将有助于理解掌握本节的其他内容。 三、教学文档 [教学资源]

(山东专用)2018版高中地理第一章行星地球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试题必修1

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测控导航 1.(2017·浙江嘉兴期末)2017年3月30日,天空中上演了红色的火星和半个月亮相互辉映齐放光芒的“火星合月”现象。火星和月球都属于( ) A.恒星 B.天体 C.行星 D.卫星 解析:B 火星属于太阳系的行星,月球属于卫星,是宇宙中物质,且都存在于地球大气层之外,所以为天体。 2.(2017·浙江嘉兴期末)下列属于地球表面温度适宜的原因有( ) ①日地距离适中②地月距离适中③自转周期适当④公转周期适当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解析:B 地球表面温度适宜的决定性条件是日地距离适中;地球的公转和自转周期适当,地球表面均匀地吸收太阳辐射,温差较小;与地月距离无关。 (2017·山东临沂期末)“凌日”是指地内行星(运行轨道在地球轨道、太阳之间的行星)在绕日运行时恰好处在太阳和地球之间,这时地球上的观测者可看到日面上有一个小黑点缓慢移动。当金星与太阳、地球排成一条直线时,就会发生“金星凌日”现象。据此回答3~4题: 3.假若发生金星凌日现象,四图能正确表示此现象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4.除金星外,下列行星中具有凌日现象的还有( ) A.火星 B.水星 C.土星 D.木星 解析:3.C 4.B 第3题,根据“凌日”的概念判断③图正确。第4题,具有“凌日”现象的行星,其公转轨道应该在地球公转轨道之内,故金星和水星有“凌日”现象。 5.(2017·广东实验中学模考)地球的特殊性表现在( ) A.太阳系中唯一有高级智慧生物的行星 B.既有自转运动,又有公转运动 C.有昼夜更替现象

人教版必修一高一地理第一章行星地球单元测试题(带答案)

人教版必修一高一地理第一章行星地球单元测试题(带 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2020天津高一检测)百年最亮彗星——“世纪彗星”ISON在2020年11月28日抵达近日点,而且北半球适合观测。读下图回答1~3题。 1.该图所示的天体系统是( ) A.地月系 B.太阳系 C.银河系 D.总星系 2.由图中能够看出,日地距离适中是地球上有生命存有的重要原 因之一,日地距离决定了( ) A.地球有适宜的温度 B.地球有适宜的大气 C.地球有岩石存有 D.地球上有海洋存有 3.图中彗星于2020年11月28日抵达近日点附近,此日地球公转 的速度( ) A.地球的公转速度在逐渐减慢 B.地球的公转速度在逐渐加快 C.地球公转的速度达到最快 D.地球公转的速度达到最慢 【解析】1选B,2选A,3选B。解答该题关键是抓住材料的两大 信息:一是太阳系信息;二是时间信息2020年11月28日。第1题, 图示为太阳系局部图。第2题,日地距离适中使得地球的温度适宜。 第3题,11月28日地球正向近日点运动,公转速度加快。 【知识拓展】列表比较天体的分类

天体类型主要特点 恒星由炽热气体组成,能自己发光的球状或类球状天体,太阳 是离地球最近的恒星 行星在椭圆形轨道上围绕恒星运行的近似球状的天体,质量较小,不发光,表面通过反射太阳光而发亮 卫星围绕行星运行的质量不大的天体 星云由气体和尘埃组成的呈云雾状外表的天体,主要组成物质是 氢 流星体行星际空间的尘粒和固体小块,数量众多 彗星在扁长形轨道上绕太阳运行的一种质量较小的天体,呈云雾 状独特外貌 星际物质星际空间的气体和尘埃,极其稀薄 2020年俄罗斯航天署同意替代美国与欧洲航天局共同实施 Exomars火星探测项目。根据双方初步协商结果,俄将负责航天器发射工作。计划在2020年发射一颗火星轨道探测器观测火星大气,然后在2020年发射火星车考察火星表面。据此回答4、5题。 4.关于火星的叙述,准确的是( ) A.火星轨道位于土星轨道和木星轨道之间 B.火星是距太阳最近的行星 C.火星是类地行星中距太阳最远的行星 D.火星的环境适合生命物质的存有 5.关于火星表面的叙述,准确的是( ) A.有充足的液态水 B.厚厚的大气层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四 地球的运动 极昼和极夜的解释》优质课教学设计_69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极昼和极夜的解释》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极昼和极夜现象与地球公转、自转和地轴倾斜有关。 (2)了解地轴倾斜角度的大小可以影响极昼极夜发生的地区范围。 通过模拟实验、直观实验、示意图等多种方式,解释极昼和极夜现象。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对极昼和极夜的解释,体会到生活中的很多现象都可以用科学方法进行探究和释疑,培养科学学科的学习兴趣,并对所学知识形成新的体系。 【教学重点】 极昼和极夜现象发生的原因。 【教学难点】 对极昼极夜的解释。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 【课前准备】 手电筒、地球仪、硬纸片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播放视频:《冰岛的极昼奇观》 同学们,从视频中我们可以看到漂亮的极昼现象。在地球的南极和北极,也有许多事情令人感到奇怪,比如极地的白天或黑夜很长。人们把这样的现象叫极昼和极夜。那么它们是怎样形成的呢?对极昼和极夜现象应该如何解释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通过所学的知识解释极昼和极夜现象。 二、探究新知

(一)极昼和极夜现象 极昼和极夜现象是地轴倾斜导致阳光照射极地时间不同的结果。所以极地的人们可以在一段时间内看到太阳在天空不下落,或者在一段时间都看不见太阳。极昼,是出现在极圈范围内的一种“太阳终日不落”的现象,所以又称“永昼”。极夜又称“永夜”,是在地球的两极地区,一日之内,太阳都在地平线以下的现象,即夜长超过24小时。 让我们运用地球运动的特点解释极昼极夜现象。 (二)极昼和极夜的解释 模拟实验解释极昼极夜现象(一) 实验器材:地球仪、手电筒 实验步骤:地球仪代表地球,手电筒代表太阳,让地球仪自转,用手电筒照射北极。 注意:观察学生是否让地球仪公转到手电筒的另一边,地球仍保持倾斜方向不变。直观模型演示解释极昼极夜现象(二) 实验步骤:用一个纸板表示白昼和黑夜的分界线。在纸板中间剪一个和地球仪大小差不多的圆,在纸的一面涂上黄色,另一名涂上黑色。把地球仪斜插进竖直在桌面的纸板中,让北极圈处在黄色纸板一面。 不同颜色的纸板代表阳光照射时地球上形成的明暗分界线,竖直在桌面上表示阳光入射角度不变。 地球仪倾斜不变,让纸板转动方向,表示地球围着太阳转动。当纸板竖直转动180度后,表示地球已公转到太阳的另一侧,这时可看到南极处在极昼之中。直接画图法:解释极昼极夜现象(三) 画出图示 1、图中的地球为什么是倾斜的?(地球公转时地轴就是倾斜的。) 2、我们可以看到北极处于极昼之中,你能画出地球如何运动后,南极处于极昼之中吗? 用箭头表示地球仪运动到太阳的另一侧。 小结:极昼和极夜现象的产生与地球公转、自转和地轴倾斜有关。 (三)假如地轴倾斜角度较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