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疗所致口腔炎的护理及其进展_王红艳
- 格式:pdf
- 大小:162.34 KB
- 文档页数:3
化疗引起的口腔溃疡的防治及护理1口腔溃疡的临床表现牙龈增生、肿胀,也可蔓延到咽部、扁桃体等部位,看到局部黏膜稍显苍白,中等硬度,无疼痛性的隆起或牙龈苍白,局部暗红色瘀血。
出血倾向,多发生在颊黏膜、上腭黏膜、舌面、舌下等,也可以呈瘀斑或黏膜下血肿,牙龈常有自发或损伤后出血表现,血色浅淡而粘稠,不易止血,若有血块形成,出血速度减缓或暂时停止。
溃疡和黏膜糜烂发生的部位以舌面、颊黏膜及咽部多见,亦可以发生在口唇黏膜。
2护理措施2.1 心理护理癌症病人心理变化明显,可出现情绪低落、悲观等表现,应予心理疏导主动与病人沟通,宣教有关放化疗知识,对病人的提问不回避,不搪塞,利用保护性语言,尽可能地详细回答,耐心开导,尊重关心他们,给他们以热情、诚恳、可信的感觉。
给患者创造一个舒适、整洁、安全的医疗环境,使他们稳定情绪,介绍已缓解的典型病例,以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在患者化疗前即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化疗中密切观察,对出现口腔感染积极进行处理,不仅可以有效预防和治疗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后口腔感染,口腔感染的发生率下降,而且能减轻感染的程度。
2.2 化疗前口腔准备化疗前应认真评估口腔健康情况,获得口腔健康的基本资料。
可以请口腔医师会诊,对现有口腔疾病进行治疗,如需拔牙,应在治疗前两周完成,去除局部和全身感染因素,并提出完整的口腔保健计划,对化疗病人要至少保护好一个唾液腺,防止口腔过度干燥。
2.3 化疗期间的口腔护理2.3.1 止痛止血口腔溃疡合并出血时使用无菌棉球或明胶海绵局部压迫止血,或用2%碘甘油涂于齿龈边缘处,有消炎止痛和止血作用。
口腔黏膜及舌部有多个血泡者,用冰水和冰盐水漱口可使血管收缩减少出血。
严重出血者若血小板较低及时输入血小板悬液。
2.3.2 修复创面口腔黏膜破溃者,修复创面用思密达调成糊状,涂于口腔粘膜溃疡处,有保护创面促进愈合的作用,用紫外线治疗仪照射口腔溃疡面,可加快口腔溃疡的愈合。
整体护理在化疗所致口腔黏膜炎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摘要】目的:分析整体护理在化疗所致口腔黏膜炎护理中的临床效果。
方法:将84例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2例,观察组42例。
对照组以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观察组在进行常规干预的基础上实施整体护理。
结果:观察组的口腔黏膜炎发生率、持续时间两者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 P<0.05)。
结论:整体护理有助于提高化疗所致口腔黏膜炎的护理效果,改善口腔黏膜炎的症状,促进愈合。
【关键词】化疗;整体护理;口腔黏膜炎化疗是治疗癌症最常见有效手段之一,主要是通过使用化学治疗药物灭杀癌细胞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但在化疗过程中,化学药物副作用容易引起口腔黏膜炎症[1],具资料显示,接受大剂量化疗的患者超过 70%发生口腔黏膜炎,其中有20%以上发展成重度黏膜炎,严重者进食、喝水、吞咽困难,甚至无法言语,导致营养不良,机体免疫力下降,继发全身感染,影响肿瘤治疗时机,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整体护理的特点是以患者为中心,由责任护士通过基础护理、病情观察、治疗、沟通和健康指导等护理工作,为患者提供全面、全程、连续的护理服务。
本文就整体护理对化疗所致口腔黏膜炎的临床护理效果,总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肿瘤科2019年5月—2020年5月恶性肿瘤患者8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2例,男20例,女22例,平均年龄60.72±10.39岁,采用常规护理方式。
观察组42例,男21例,女21例,平均年龄61.41±9.54岁,采用整体护理方式进行护理。
两组基础资料数据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首先接受口腔黏膜炎卫生教育宣讲,遵医嘱给予康复新液或0.9%氯化钠+利多卡因+维生素B12+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注射液交替使用进行口腔含漱,一次20ml,一天3次,每次含漱3-5分钟。
观察组采用整体护理,化疗前中后期依次进行危险评估、口腔黏膜的评估,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措施。
肿瘤患者化疗性口腔炎的预防及护理 许飞翼 【期刊名称】《医学信息》 【年(卷),期】2014(000)036 【摘 要】口腔炎的发生不仅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和对治疗的依从性,严重者还可导致治疗计划中断。本文介绍了化疗性口腔炎的发病机制及临床表现,并从增强营养、保持口腔清洁、应用黏膜保护剂等方面预防护理口腔炎。%Stomatitis occurs not only af ects the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 and adherence to treatment,severe cases can lead to treatment plans inter upted.Positive before chemotherapy,chemotherapy,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chemotherapy after chemotherapy stomatitis has a vital significance.This article describes the pathogenesis and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of chemotherapy stomatitis,and from the enhanced nutrition,keep your mouth clean,apply preventive care mucosal protective agent stomatitis.
【总页数】1页(P179-179) 【作 者】许飞翼 【作者单位】浙江省桐乡市第一人民医院,浙江 桐乡 314500 【正文语种】中 文 【相关文献】 1.综合口腔护理在ALL患者大剂量甲氨蝶呤化疗后真菌性口腔炎预防中的应用 [J], 赵凤军 2.冰盐水含漱预防化疗性口腔炎护理中的临床观察 [J], 尚红彦 3.前瞻性护理干预预防化疗后口腔炎的临床研究 [J], 黄丽琴;李桂宝;林元红;黄世英 4.前瞻性护理干预预防化疗后口腔炎的临床研究 [J], 黄丽琴;李桂宝;林元红;黄世英 5.肿瘤患者放化疗后口腔炎的预防与治疗 [J], 李国英;宋广德
口腔感染与护理论文: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后口腔感染预防及护理进展[摘要]口腔溃疡是白血病患者在化疗后骨髓抑制期极易出现的一种并发症,据文献报道,大剂量化疗后约75%的患者发生明显的口腔溃疡。
口腔溃疡常给患者带来不适、疼痛、咀嚼及吞咽困难、营养不良,甚至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因此,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要通过护理干预来预防口腔溃疡的发生。
本文对其相关因素、预防、治疗与护理措施等进行综述,旨在探讨应对该病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急性白血病;化疗;口腔溃疡;护理急性白血病是造血系统常见的恶性克隆性疾病,临床表现主要为:贫血、出血、感染及白血病细胞浸润。
虽然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根治白血病的最佳手段,但是许多患者因经济或供体原因无法行造血干细胞移植,化疗仍是大多数白血病患者目前的主要治疗手段。
化疗能缓解临床症状,延长生存期。
但是化学药物在杀死肿瘤细胞的同时,特别是代谢增殖旺盛的,如口腔粘膜组织有不同程度的损害[1]。
据文献报道,大剂量化疗后约75%的患者发生明显的口腔溃疡,当大剂量应用抗代谢化疗药时,患者常在第3~5天开始出现口腔粘膜充血、水肿甚至溃疡,疼痛剧烈[2]。
使其生活质量下降,甚至导致健康状态不良及免疫功能下降,加重全身性感染而危及生命。
因此,有效预防和控制口腔粘膜的感染和加强对此类病人的护理尤为重要,现就其防治及护理进展做如下综述。
1化疗致口腔溃疡的原因及相关因素1.1骨髓造血及免疫抑制大剂量化疗后,骨髓造血及免疫系统受到严重抑制,粒细胞减少,导致机体抵抗力急剧下降,易受到感染[3]。
1.2化疗加重患者细胞和体液免疫缺陷强烈的化疗可加重白血病患者的细胞和体液免疫功能缺陷;化疗可使感染发生更加频繁和严重,持续时间也更长[4]。
1.3化疗药物毒性作用细胞毒药物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可直接破坏口腔粘膜屏障,通过抑制DNA合成而影响细胞再生、成熟和修复过程,引起口腔黏膜溃疡;口腔唾液分泌减少,溃疡和糜烂所致疼痛使口腔运动减少,细菌迅速生长繁殖,引起口腔感染[5]。
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期间口腔黏膜炎的预防及护理急性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是一种常见的白血病,常常需要进行化疗。
然而,化疗期间会出现口腔黏膜炎,给患者带来不适和疼痛,甚至影响到治疗进展。
因此,预防和护理口腔黏膜炎非常重要。
1. 预防口腔黏膜炎1.1 维持口腔卫生口腔黏膜炎往往与口腔卫生不良有关。
因此,保持口腔卫生非常重要。
患者应每天刷牙两次,每次刷牙至少2分钟,选择软性牙刷和温水漱口。
刷牙后要注意清洁口腔中的残留物。
口腔酸碱度影响口腔微生物的生长,因此患者应避免饮用碳酸饮料和果汁等含酸性的饮料,尽量选择清水、温开水和鲜果汁等饮料。
此外,还应饮水保持口腔湿润。
1.2 避免烧、烫嘴口腔黏膜炎患者的口腔黏膜表面非常脆弱,容易因为热食、冷饮、酸性食物等刺激而出现损害。
因此,需要避免食用过于热或过于冷的食物和饮料,避免食用辛辣、酸性、高糖、咸口味的食物和饮料。
1.3 补充营养化疗期间,患者的身体会出现一系列变化,容易出现营养不良。
营养不良导致患者免疫力下降,抵抗力减弱,口腔黏膜容易受到破坏。
因此,建议患者在饮食中多摄取富含维生素B、C、E和铁、蛋白质等营养素的食物,增加机体免疫力和口腔黏膜保护能力。
2.1 清洁口腔口腔黏膜炎患者需要每天进行口腔卫生的清洗。
口腔卫生应温和,避免损伤口腔黏膜,但同时也需要保持口腔清洁,以避免口腔菌群失衡和口腔感染,故建议使用特定的漱口水、口腔喷雾剂等。
2.2 缓解疼痛口腔黏膜炎患者容易出现口腔疼痛、喉咙痛等不适症状。
此时需要缓解疼痛。
患者可以用温盐水漱口,每次漱口20~30秒,每天3~4次,可以减轻口腔黏膜炎引起的疼痛。
此外,医生还可以给患者开一些口腔贴片、口腔凝胶等局部药物缓解疼痛和红肿。
2.3 饮食调理口腔黏膜炎患者需要注意饮食调理。
症状加重时,应尽量以软、细、不太烫的流食、半流食为主,减少食物对口腔的刺激。
同时,还要注意营养摄入的平衡,补充维生素、蛋白质等营养素,以便尽快恢复健康。
化疗病人的护理问题及措施1.恶心和呕吐:化疗药物会刺激胃肠道,导致恶心和呕吐。
护理人员可以给患者提供清淡易消化的食物,避免油腻和刺激性食物。
同时,也可以使用止吐药物来缓解症状。
2.疲劳和虚弱:化疗会使患者感到疲劳和虚弱。
护理人员可以提供充足的休息时间,并帮助患者进行适当的运动和体力活动,以提高身体的免疫力和抵抗力。
3.脱发:化疗药物会影响头发的生长,导致脱发。
护理人员可以提供假发或头巾等物品,帮助患者应对脱发的问题。
4.感染风险:化疗会使患者的免疫系统受到影响,增加感染的风险。
护理人员可以提供个人卫生用品,如洗手液、消毒液等,并教育患者如何正确洗手和保持卫生。
5.心理问题:化疗可能会对患者的心理造成影响,如焦虑、抑郁等。
护理人员可以提供心理支持和咨询,帮助患者应对心理问题。
6.药物不良反应:化疗药物可能会引起其他不良反应,如皮肤瘙痒、口腔溃疡等。
护理人员可以监测患者的症状,并及时采取措施缓解不适。
7.免疫抑制:化疗可能会导致患者免疫系统受损,增加感染的风险。
护理措施包括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定期洗手,避免接触有传染性的疾病,确保环境清洁,并减少与患者接触的人数和频率。
8.恶心和呕吐:化疗常常引起患者恶心和呕吐。
护理措施包括提供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分多次进食,避免油腻和辛辣食物,适当控制饮食温度,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遵循医嘱使用抗恶心药物。
9.疲劳和体力衰竭:化疗可能导致患者感到疲劳和体力衰竭。
护理措施包括合理安排休息和活动时间,鼓励适度的体力活动,提供营养均衡的饮食,帮助患者管理压力和情绪。
10.皮肤反应:化疗可能引起患者皮肤干燥、瘙痒、疼痛和红肿等反应。
护理措施包括保持皮肤清洁和湿润,避免使用刺激性的皮肤产品,避免暴露于阳光下,根据医嘱使用舒缓和保护性的护肤品。
11.情绪和心理支持:化疗对患者的情绪和心理状态可能产生负面影响。
护理措施包括提供情绪支持和心理咨询,鼓励患者与家人和朋友进行交流,提供信息和教育,帮助患者应对治疗过程中的情绪波动。
肿瘤患者化疗性口腔炎的预防及护理口腔炎的发生不仅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和对治疗的依从性,严重者还可导致治疗计划中断。
本文介绍了化疗性口腔炎的发病机制及临床表现,并从增强营养、保持口腔清洁、应用黏膜保护剂等方面预防护理口腔炎。
Abstract:Stomatitis occurs not only affects the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 and adherence to treatment,severe cases can lead to treatment plans interrupted.Positive before chemotherapy,chemotherapy,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chemotherapy after chemotherapy stomatitis has a vital significance.This article describes the pathogenesis and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of chemotherapy stomatitis,and from the enhanced nutrition,keep your mouth clean,apply preventive care mucosal protective agent stomatitis.Key words:Chemotherapy stomatitis;Nursing化疗性口腔炎是指应用细胞毒抗癌药物导致口腔粘膜和口腔内软组织发生的炎症反应。
随着化疗方案的发展,大剂量化疗、联合化疗及新化疗药物的应用,化疗性口腔炎的发生率居高不下。
1临床资料2013年1月~2014年5月,我院共收治恶性肿瘤患者228例,男132例,女96例;年龄26~78岁;平均52岁;肺癌98例、乳癌28例、结肠癌25例、食管癌19例、鼻咽癌6例、宫颈癌10例、直肠癌10例、肝癌4例、子宫内膜癌4例、骨髓瘤17例、恶性淋巴瘤7例,化疗后发生口腔溃疡70例,发生率为30.7%。
急性白血病化疗患者口腔溃疡预防与护理研究进展【摘要】本文对急性白血病化疗患者口腔溃疡的影响因素及防护干预措施进行综述,以期为以改善和提高急性白血病化疗患者的口腔健康提供参考。
【关键词】白血病;化疗;口腔溃疡;护理进展急性白血病是造血系统常见的恶性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贫血、出血、感染及白血病细胞浸润。
化疗是目前大多数急性白血病患者治疗的主要手段。
化学药物对口腔黏膜组织会产生不同程度损伤。
口腔溃疡被认为是白血病患者经历的最痛苦的不良反应,其发生率为20%~97%。
这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影响治疗的顺利进行,甚至导致全身感染的潜在危险,是患者放弃化疗的重要原因因此,根据急性白血病患者的身体情况,有效预防和控制口腔溃疡,对提升急性白血病患者的化疗依从性、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系统概括了急性白血病化疗患者口腔溃疡的影响因素,综述了急性白血病化疗患者口腔溃疡的预防和护理干预措施,以期为相关工作者提供参考,以改善急性白血病化疗患者的口腔健康状态,最终提升急性白血病化疗患者的生活质量。
现就急性白血病化疗后口腔溃疡预防与护理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 急性白血病化疗患者口腔溃疡的影响因素1.1化疗相关因素化疗药物在直接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还会直接损伤口腔黏膜上皮细胞,进而诱发口腔溃疡。
目前,临床常用的化疗药物包括如生物碱类、抗生素类、萜类、铂类、肿瘤细胞诱导分化剂、激素类、烷化剂类等。
为提升治疗效果,化疗药物剂量的提升或者联用可直接损伤口腔组织,损伤口腔黏膜上皮细胞,疏松结缔组织,最终形成口腔溃疡。
另有王亚娟等人研究发现,经大剂量化疗,急性白血病患者的造血和免疫系统受到明显抑制和削弱,导致以中性粒细胞为代表的免疫细胞数量显著下降,造成口腔内病原微生物过度繁殖,进而引起口腔溃疡。
1.2 精神因素急性白血病是一种恶性疾病,会诱发患者出现各类不良精神状态,如精神紧张、情绪低落、崩溃、抑郁甚至消极等。
此外,化疗过程非常痛苦,会进一步加剧急性白血病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
急性白血病化疗患者口腔溃疡预防护理进展【摘要】:急性白血病化疗所致口腔溃疡,除会影响患者正常生活外,还会影响治疗效果,并加重溃疡相关感染甚至风险诱发全身性感染,这在一定程度影响患者治疗依从性。
因此,需要采取有效护理措施预防急性白血病化疗患者口腔溃疡的发生,对提高化疗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具有促进作用。
鉴于此,本文就急性白血病化疗患者口腔溃疡预防护理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急性白血病;化疗;口腔溃疡;预防护理;研究进展急性白血病,为临床常见造血系统恶性肿瘤,患者以贫血、出血、感染等为主要表现,对患者健康影响较大。
目前,关于急性白血病患者,临床多用于化疗治疗,但化疗可对患者机体产生损伤,如:口腔黏膜。
有学者表示[1],口腔溃疡的发生,不仅影响治疗进展,还会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进而影响治疗依从性。
因此,采取积极有效预防护理口腔溃疡对患者病情好转有利。
现将急性白血病化疗患者口腔溃疡预防护理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化疗患者口腔溃疡发生机制1.1直接损伤机制口腔黏膜,在氟尿嘧啶、紫杉醇等化疗作用下,导致其上皮细胞脱氧核糖核酸受损(直接性损伤),进而引起部分细胞失活,随之形成溃疡。
1.2间接损伤机制急性白血病患者,在应用抗肿瘤药物后,可对其唾液腺产生损害作用,进而降低口腔分泌量,改变口腔PH值(使PH值降低),改变了口腔正常环境,使其形成酸性环境,进而引发口腔黏膜病变。
大剂量化疗后,严重影响机体造血及免疫系统,引起病原微生物在口腔内大量增殖,进而导致黏膜上皮损伤加重。
特别是中性粒细胞<0.5×109/L,则易造成口腔溃疡症状加重。
此外,基于疾病作用下,患者机体抵抗力差,导致患者营养不良,进而影响口腔黏膜的修复效果。
2口腔溃疡的预防与护理2.1口轻溃疡的评估口腔溃疡表现,患者大多表现为黏膜红肿、出血,糜烂,进而引起口腔出现疼痛、灼烧感等不适症状。
口腔溃疡分级,WTO将口腔溃疡分成5级:需要根据口腔黏膜情况评估,0级:正常;Ⅰ级:红斑;Ⅱ级:红斑显著;Ⅲ级:溃疡、红斑严重,疼痛明显;Ⅳ级:难以进食,溃疡严重,并伴有剧烈疼痛。
一例肺癌化疗并发口腔黏膜炎患者的护理体会摘要】平文总结1例肺癌化疗并发口腔黏膜炎患者的护理体会,运用个体化的护理措施,促使患者并发临床症状消失,最终口腔黏膜炎治愈出院。
入院后通过与患者沟通交流,通过主观、客观资料的整理,通过护理评估,针对患者提出相应的护理问题,通过对患者运用个体化的整体护理促使患者口腔黏膜炎症状消失,生活质量得到改善。
【关键词】口腔黏膜炎;肺癌化疗;护理体会肺癌是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癌症死亡原因[1]。
2017年2月,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中国癌症调查结果显示:肺癌是恶性肿瘤的首要死因[2],已成为我国发病率、死亡率均第一的癌症,与发达国家水平相当。
大多数肺癌患者就诊时已属晚期,失去手术根治的机会,因此以化疗为主的综合治疗在肺癌的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但化疗具有骨髓抑制、口腔黏膜炎、心脏毒性等不良反应,且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因人而异,因此采用合理、个体化护理手段运用肺癌化疗后患者具有重要意义[3]。
口腔黏膜炎是指发生在口腔黏膜及口腔软组织的疾病。
由于化疗药物的刺激,口腔黏膜上皮更新受到抑制,极易造成局部黏膜损伤,如不及时治疗,会形成溃疡,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在接受标准化疗的患者中口腔黏膜炎的发生率达到40%,严重的口腔黏膜炎引起溃疡、感染、出血。
并且由于疼痛,患者饮食受到限制,甚至拒绝继续治疗。
一般在使用化疗药物3天-5天后开始出现口腔黏膜充血、水肿乃至溃疡,疼痛剧烈。
当中性粒细胞低于0.5×109/L时,溃疡部位又成为细菌侵入的通道,是发生口腔溃疡的重要因素。
因此做好化疗后口腔溃疡的护理工作非常重要。
参照WHO化疗药物毒性反应分度标准,将口腔溃疡依轻重反应程度分5度,0度:黏膜正常;1度:黏膜红斑,疼痛,不影响进食;2度:黏膜红斑明显,疼痛加重,散在溃疡,能进半流质饮食;3度:黏膜溃疡及疼痛比2度明显,只能进流质饮食;4度:疼痛剧烈,溃疡融合成大片状,不能进食。
疗效判断标准:0度和1度为有效;2、3、4度为无效[4]。
护理干预在放化疗引起口腔黏膜炎中的应用进展摘要:放射治疗以及化学治疗是临床上治疗恶性肿瘤的重要方式,而在应用放化疗治疗手段的过程中,也会产生一些毒副反应,其中最为常见的就是口腔黏膜炎,一旦出现口腔黏膜炎,患者就会出现吞咽困难、营养障碍以及继发感染等情况,会直接影响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为了减少口腔黏膜炎的影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治疗效果,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是十分有必要的,本篇文章围绕护理干预在放化疗引起的口腔黏膜炎中的应用展开分析。
关键词:护理干预;放化疗;口腔黏膜炎;应用进展放化疗是癌症患者常用的治疗手段,但是在应用放化疗期间,也会给患者正常细胞带来损伤,引起放射性皮炎、口腔黏膜炎等并发症的发生,若是没有及时的干预,很容易增加患者全身感染风险的发生几率,从而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还会给患者增加经济负担。
为了提高癌症患者放化疗的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就需要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预防口腔黏膜炎的发生,将不良影响降到最低。
1、发病机制目前,在针对放化疗引起的口腔黏膜炎发病机制方面,并没有明确的研究标准,多数的研究人员普遍认为引起口腔黏膜炎的原因是放化疗的毒性反应而引起的。
而在研究前炎性因子与黏膜毒性反应之间关系的实验中,发现黏膜炎的发生范围不仅仅存在于黏膜上皮位置。
放化疗引起的口腔黏膜炎一般在放化疗后的7-10天发作,主要分为五个阶段,分别是前驱期、炎症期、上皮阶段期、溃疡期以及愈合期。
2、高危因素经过研究显示,引起口腔黏膜炎的高危因素主要包括有使用化疗药物的性质、剂量以及时间等,而危险因素则包括患者的营养状况、口腔的卫生情况、不合理的口腔护理方法、吸烟、饮酒等等。
3、护理干预措施3.1基础护理基础护理主要就是做好患者口腔清洁和卫生工作,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做好口腔的护理工作。
所以护理人员需要为放化疗患者及时的讲解和介绍口腔护理知识,并对口腔的清洁以及卫生情况进行及时的检查,在口腔清洁时选择软毛牙刷以及温水来进行刷牙,忌食辛辣食物以及烟酒;餐后,指导患者选择合理的漱口液来进行口腔的清洁,尽量选择不含有乙醇的漱口液,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