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 必修2 第2章 2.2 基因在染色体上 练习

人教版 必修2 第2章 2.2 基因在染色体上 练习

人教版 必修2 第2章 2.2 基因在染色体上 练习
人教版 必修2 第2章 2.2 基因在染色体上 练习

2.2基因在染色体上

基础达标

知识点1 萨顿的假说

1.下列关于基因和染色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A.体细胞中成对的等位基因或同源染色体在杂交过程中保持独立性

B.受精卵中成对的等位基因或同源染色体一半来自母方,另一半来自父方

C.雌雄配子结合形成合子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D.减数分裂时,成对的等位基因或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配子

2.1903年萨顿关于“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假说是如何提出来的()

A.运用假说-演绎法提出的

B.通过蝗虫实验运用类比推理提出的

C.运用系统论分析法提出的

D.通过摩尔根的果蝇红、白眼杂交实验提出的

知识点2 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

3.摩尔根在果蝇杂交实验中发现了伴性遗传,在果蝇野生型个体与白眼突变体杂交实验中,最早能够判断白眼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的最关键实验结果是()

A.白眼雌性与野生型雄性杂交,后代白眼全部为雄性,野生型全部为雌性

B.F1雌性与白眼雄性杂交,后代出现白眼,且雌、雄个体中红眼与白眼比例均为1∶1

C.F1雌雄相互交配,后代出现性状分离,白眼全部是雄性

D.白眼突变体与野生型个体杂交,F1全部表现为野生型,雌、雄比例为1∶1

4.摩尔根验证“白眼基因只存在于X染色体上,Y染色体上不含有它的等位基因”的实验是()

A.亲本白眼雄果蝇与纯合红眼雌果蝇杂交,F1都是红眼果蝇

B.F1雌雄果蝇相互交配,F2出现白眼果蝇,且白眼果蝇都是雄性

C.F1中的红眼雌果蝇与F2中的白眼雄果蝇交配,子代雌雄果蝇中,红眼和白眼各占一半

D.野生型红眼雄果蝇与白眼雌果蝇交配,子代只有红眼雌果蝇和白眼雄果蝇

知识点3 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现代解释

5.基因的分离定律是指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时会相互分离,根据生物学的相关知识,你认为等位基因在不考虑变异的情况下可能位于()A.两条非姐妹染色单体上

B.两条姐妹染色单体上

C.纯合体的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D.一个DNA分子的不同区段上

6.基因组有组合定律的实质是()

A.子二代性状的分离比为9∶3∶3∶1

B.子二代出现与亲本性状不同的新类型

C.在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所有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D.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的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通源染色体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素养提升

7.下面是科学家探究基因本质的研究过程中所运用的研究方法及结论,正确的是()

A.孟德尔通过豌豆杂交实验,运用类比推理,提出基因分离定律

B.萨顿根据基因和染色体行为的平行关系运用假说-演绎法,推测基因在染色体上

C.孟德尔通过豌豆杂交实验,运用假说-演绎法,提出了自由组合定律

D.摩尔根通过果蝇杂交实验,运用同位素标记法,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

8.如图所示为果蝇某一条染色体上的部分基因,下图能表明()

A.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B.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

C.染色体上的绝大多数片段都是基因

D.深红眼基因和朱红眼基因互为等位基因

9.已知果蝇的体细胞中有4对同源染色体,根据萨顿的假说,关于该昆虫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果蝇的精子中含有成对基因

B.果蝇的体细胞中只含有一个基因

C.在体细胞中,基因是成对存在的,在配子中只有成对基因中的一个D.果蝇的4对同源染色体上含有的基因可同时来自于父方,也可同时来自于母方

10.果蝇的红眼和白眼是X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相对性状。用一对红眼雌、雄果蝇交配,子一代中出现白眼果蝇。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红眼对白眼是显性

B.子一代的白眼果蝇既有雄性也有雌性

C.子一代的雌果蝇中有1/2为杂合子

D.子一代的雄果蝇既有红眼也有白眼

11.红眼(R)雌果蝇和白眼(r)雄果蝇交配,F1全是红眼,F1自由交配所得的F2中红眼雌果蝇121只,红眼雄果蝇60只,白眼雌果蝇0只,白眼雄果蝇59只,则F2产生的卵细胞的基因型及其比例、F2产生的精子的基因型及其比例是()

A.卵细胞:R∶r=1∶1 精子:R∶r=3∶1

B.卵细胞:R∶r=3∶1 精子:R∶r=3∶1

C.卵细胞:R∶r=1∶1 精子:R∶r=1∶1

D.卵细胞:R∶r=3∶1 精子:R∶r=1∶1

12.红眼雌果蝇和红眼雄果蝇交配,生了一个白眼且性染色体组成为XXY的雌果蝇(不考虑基因突变),则下列示意图最能表明其产生原因的是()

A B C D

13.果蝇是生物科学研究中的模式生物。已知二倍体果蝇的红眼(E)

对白眼(e)为显性,相关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灰身(B)对黑身(b)为

显性,相关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现有一只红眼灰身果蝇与一只白眼灰身

果蝇交配,F1雌果蝇中有3/8为白眼灰身。请回答下列相关遗传学实验问题:(1)果蝇的眼色和体色两对性状的遗传遵循定律。

(2)亲本雌果蝇的基因型。

(3)雌、雄亲本产生bXe配子的比例分别是、。

(4)若将红眼灰身果蝇进行交配,产生一只含有XXY的白眼黑身果蝇,则该果蝇的产生是

(填“母本”或“父本”)在产生配子过程中

导致的。

14.摩尔根及其团队在研究果蝇眼色时,发现F1的雌雄红眼杂交,后

代白眼占1/4,且都是雄果蝇(如图)。针对这个现象,有以下三种假设。

假设1:控制白眼的基因(w)只位于Y染色体上。

假设2:控制白眼的基因(w)位于X和Y染色体上。

假设3:控制白眼的基因(w)只位于X染色体上。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假设1不成立的理由是。

(2)若假设2成立,F1杂交得到的子代表现型及比例为;则群体中与眼色有关的基因型有种。

(3)摩尔根还做了一个回交实验(让亲代白眼雄果蝇和F1红眼雌果蝇交配),该实验的结果不能否定假设2或假设3,原因是。

(4)若要证明假设3正确,可以采取的杂交方案为,后代应出现的结果是。

(5)研究小组已经证明,控制眼色的基因只位于X上;另外有一对控制体色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则群体中与果蝇眼色和体色有关的基因型共有种。

答案

1.C

2.B

3.B

4.D

5.A

6.D

7.C 8.A 9.C 10.B 11.D 12.A

13.(1)基因自由组合(或基因分离定律、基因自由组合)

(2)BbXExe (3)1/4 1/4

(4)母本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含有e基因的X染色体的姐妹染色单体未分离

14.(1)F1出现红眼雄果蝇(或F1没有白眼雄果蝇)

(2)红眼雌果蝇:红眼雄果蝇:白眼雄果蝇=2∶1∶1(或红眼∶白眼=3∶1)7

(3)根据假设2和假设3推导出的结果相同,回交实验的结果都是雌雄果蝇中均有一半红眼一半白眼

(4)让白眼雌果蝇和纯种红眼雄果蝇杂交子代雌果蝇均为红眼,雄果蝇均为白眼

(5)15

基因在染色体上教案)

基因在染色体上 宋翠 一、教学理念 高中生物新课程理念中强调:生物教学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这同样也是新课程标准实施中的核心任务和基本理念之一。此外,新课程理念中还倡导探究性学习,认为只有通过探究式的教学活动,才能激发学生更大的学习兴趣,才能使知识和能力之间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因此在设计这节课时,我努力以这些新课程理念为依托,以学生的发展为本,通过层层深入的推理和探究活动,立体推进三维教学目标,努力使学生亲历并感悟科学发现的整个过程。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节课是生物必修②《遗传与进化》第二章第二节的内容,它沿着遗传学史的发展顺序,在孟德尔提出遗传因子(即基因)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寻找并确定基因在细胞内的存在位置,完成整个有关“基因在哪里”的科学探究过程。 本节课既是对前面“基因和染色体知识”的总结和升华,又为第三章阐明基因的本质奠定了基础。同时,本节课所体现出的“类比推理、假说演绎”的研究方法在后续的章节中还会多次用到,因此本节课具有鲜明的承上启下的作用。 2、教材的处理与安排: 本节课的教材内容包括萨顿的假说、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以及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现代解释三部分,在实际的教学中,由于需要联系前面所学的相关知识,还需要补充有关性染色体的内容,最后对孟德尔定律的升华关键在于应用,容量大,难度高,所以本节课我计划安排两个课时:第一课时通过回顾相关知识,通过一系列的探究活动,让学生体验“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发现过程,侧重能力的培养和情感的体验;第二课时则用“基因在染色体上”这一新的发现去深入理解孟德尔的遗传规律,并通过适当的练习,完成知识的升华和应用。其中第一课时是我本次要讲的内容。 3、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能够说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理论依据; 能够概述“基因在染色体上”的证明过程; 【能力目标】:尝试通过“类比推理”研究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能够运用“假说演绎法”验证一种假说的正确与否;

优秀教案(第2节 基因在染色体上)

第2节基因在染色体上 ●从容说课 本节内容包括了萨顿的假说、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和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现代解释3个教学知识点。在人类对基因与染色体关系的探索过程中,萨顿和摩尔根都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因此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通过组织学生活动、思考和讨论,帮助学生领悟科学家独到的研究方法、缜密的思考、严谨的推理,进行探究并得出相关的结论。 由于本节从上一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引过来,所以在教学安排上思路如下:(1)通过回忆孟德尔分离定律和观察哺乳动物精子(或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图解,引导学生联想等位基因与同源染色体的行为之间究竟是什么关系?学生的这种疑惑源于头脑中的认知冲突,由认知冲突产生的问题会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2)接着引导学生把孟德尔分离定律中的遗传因子换成同源染色体,重读分离定律,画含一对同源染色体(假设其上有一对等位基因)和含两对同源染色体(假设其上各有一对等位基因)的精原细胞减数分裂示意图,让学生强烈意识到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明显的平行关系。采取学生活动的教学方式有利于落实探究性学习的课程理念,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动手、动脑的能力,并使学生在活动中加深对生物学原理的理解,提高学生对生物学观点的认同程度。教师肯定学生的发现并介绍萨顿的假说,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3)在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中,教师采取问题串的形式、环环相扣、层层深入的设问、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逐步揭开遗传的奥秘,最终证实基因的确位于染色体上。通过介绍多种生物的染色体和基因的数量关系,让学生理解到一条染色体上应该有许多个基因,且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另外,还简要介绍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在基因定位上的应用,有利于拓展学生视野,增强学生学习生物学知识的时代感,体现教材内容的先进性。 (4)在以上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在染色体和基因水平上阐明基因分离定律和基因自由组合定律,以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让学生不仅在观念上逐渐认同,在知识结构上也获得了科学知识。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说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理论假说和实验证据。 (2)概述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现代解释。 2.过程与方法 (1)运用有关基因与染色体的知识阐明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实质。 (2)尝试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解释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同科学研究需要丰富的想象力,大胆质疑和勤奋实践的精神,以及对科学的热爱。 (2)参与类比推理的过程,提出与萨顿假说相似的观点,体验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 1.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理论假说和实验证据。 2.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现代解释。 ●教学难点 1.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解释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2.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 ●教具准备 教学课件。 ●课时安排

2021年生物必修二基因在染色体上练习题之欧阳学文创编

万鹏网络辅导资料生物7:基因 在染色体上 欧阳光明(2021.03.07) 知识梳理 1、萨顿的假说 (1)实验发现:蝗虫精子与卵细胞的形成过程中,的分离与减数分裂中的分离极为相似; (2)推论:基因位于上,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着明显的。 a 基因在杂交过程中保持_____性和_______性。染色体在配子形成和受精过程中,也有相对稳定的________。 b在体细胞中基因__________存在,染色体也是________的。在配子中只有成对的基因中的___________,同样,也只有成 对的染色体中的___________。 c体细胞中成对的基因一个来自,一个来自。同源染色体也是如此。 d非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时___________,非同源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也是___________的。 (3)科学研究方法——类比推理 2、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 (1)摩尔根及实验材料: 果蝇的优点是: (2)实验及结果分析:观察课本29页图2—8 思考:(1)从果蝇红眼和白眼这一对相对性状来看,其遗传符合分离定律吗? (2)白眼性状的表现总是与性别相联系,如何解释这一现象呢?(3)摩尔根的假设:观察课本29页图2—9 常染色体 a 染色体XX(同型的):雌性果蝇中 性染色体: XY(异型的):雄性果蝇中 b假设: 控制白眼的基因(用表示)在染色体上,而染色体不含有它的等位基因。 c观察课本29页图2—10,写出遗传图解: (4)测交实验验证(写出遗传图解):

(5)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现代解释 细胞遗传学的研究结果表明,一对遗传因子就是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___________,不同对的遗传因子就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___________。 A. 基因的分离定律的实质是: B.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 典型例题 例1.下列叙述中不能体现基因与染色体平行行为的是()A.基因位于染色体上,染色体是基因的载体 B.形成配子时,细胞中成对的基因分开,同源染色体也分开,分别进入不同配子 C.形成配子时,细胞中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也是自由组合 D.体细胞中成对的基因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同源染色体也是如此 例 2.下图表示果蝇的一个细胞,其中数字表示染色体,字母表示 基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从染色体情况上看,该果蝇只能形成一种配子 B.基因e控制的性状在雌、雄个体中出现的概率相等 C.形成配子时基因A、a与B、b间自由组合 D.只考虑3、4与7、8两对染色体时,该个体能形成四种配子,并且配子数量相等 例3.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A、只有一对等位基因 B、至少有一对等位基因 C、可能有多对等位基因 D、最多一对等位基因 例 4.果绳的红眼为伴性显性遗传,其隐性性状为白眼,在下列杂交组合中,通过眼色即可直接判断子代果蝇性别的一组是() A、杂合红眼雌果蝇×红眼雄果蝇 B、白眼雌果蝇×红眼雄果蝇 C、杂合红眼雌果蝇×白眼雄果蝇 D、白眼雌果蝇×白眼雄果蝇 强化训练 1.关于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和摩尔根证实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果蝇杂交实验,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两实验都设计了F1自交实验来验证其假说

必修二第二章第2节《基因在染色体上》教案

第二章第2节基因在染色体上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联系细胞学和遗传的相关知识的枢纽,在整个高中生物学必修内容的知识体系中属于一个可以承上启下的关键内容。深刻地理解基因与染色体的平行关系有助于学生理解生物物质基础、结构基础和功能三者之间的关系。教材中内容的选用和编排也十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和探究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说出细胞学和遗传规律的有关基础知识。 2、说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理论假说和实验证据。 3、运用有关基因和染色体的知识阐明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实质。 (二)能力目标 1、尝试总结归纳细胞学和遗传规律的有关知识,培养比较、归纳、总结的思维能力。 2、尝试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解释基因位于染色体上,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运用有关基因和染色体的知识阐明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实质,锻炼批判性思维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对科学的热爱,认同科学研究需要丰富的想像力,在大胆质疑的同时必须小心求证,培养质疑、求实、创新以及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 三、教学重点: 1、基因和染色体的平行关系 2、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理论假说和实验证据。 3、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现代解释。 教学难点: 1、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解释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2、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 四、学情分析: 学生在第一章中已经学了孟德尔的遗传规律,提出有遗传因子(基因)的存在,此时学生的心中会有一些疑问:遗传因子(基因)是什么?遗传因子(基因)在哪里?接着在第2章的第1节又学习了减数分裂,知道了减数分裂中同源染色体的行为变化。在此基础上提出解决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应该是顺理成章的,也是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的。对于孟德尔遗传实验中所用到的假说—演绎法,此时再次提出起到了有效巩固知识的作用 五、教学方法 1.学案导学:见后面的学案。 2..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六、课前准备:课件 七、课时安排:1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请同学们回忆模块1所学习的关于细胞结构中与生物的遗传有关的部分。

(完整word版)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二章第2节《基因在染色体上》教学设计

《基因在染色体上》教学设计 武平二中生物组钟大雄 一、教材分析: 《基因在染色体上》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②《遗传与进化〉》第二章第二节的内容,它是沿着遗传学史的发展顺序,在第1章人们是如何发现遗传因子的存在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寻找遗传因子,即基因在细胞中的位置。因此,第1章和本章的第1节是本节学习的基础。该节的内容包括萨顿的假说、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及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现代解释三部分,新教材中的这些生物知识是为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服务的,是重新演绎当年科学家探究过程。本节提出“类比推理”方法,是对“假说演绎法”科学方法的进一步培养,是对提出正确的“假说”的一种具体指导,对培养学生的提出假说很有帮助。摩尔根实验证据是验证“类比推理”假说,同时摩尔根实验本身也是一个完整的“假说演绎法”的科学思维方法,因此,可利用假说——演绎法的再现,巩固学生对假说——演绎法的理解和应用。 二、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根据学生对前面一章及本章第一节知识的学习,学生已了解了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中基因的行为和减数分裂中染色体的行为,这为本章的学习打下了基础,但是,很多方面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并没有很完全,比如假说——演绎法,因此在本章,可利用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中假说——演绎法的再现,再次强调、巩固假说——演绎法的一般程序。本节提到类比推理法,这是一种常用的推理方法,学生虽然没有成型的理论,但是鉴于生活中常无形之中会应用到,因此课堂上要求学生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提出基因与染色体关系的假说,这不是难事,但是在实验证据的收集与分析方面,学生会比较困难,这里,可以由师生一起进行收集,降低难度。新的课程标准下,提倡以学生为主体,杜绝填鸭式的学习,因此实际教学中既要让学生掌握好知识性目标,同时也要注重培养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等的能力,此外,还应让他们体验科学探究过程,树立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针对我班学生的实际情况,现设计如下教学思路。 三、教学设计思路:

高中生物必修2教案A4第二章第2节《基因在染色体上》

高中生物必修2第2节基因在染色体上 [备课时间]:2012年3月12日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说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理论假说和实验证据; 能力目标: 1.运用有关基因和染色体的知识阐明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实质; 2.尝试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解释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情感目标: 认同科学研究需要丰富的想象力,大胆质疑和勤奋实践的精神,以及对科学的热爱。 [教学重点]: 1.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理论假说和实验证据; 2.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现代解释; [教学难点]: 1.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解释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2.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 [教学关键] 理解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理论假说和实验证据 [教学方法] 导学案教学 [教具] 多媒体课件,教材插图 [课型] 新课 [课时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预习案 一、预习目标 指导学生预习,初步了解萨顿的假说,初步把握类比推理法,并尝试运用有关基因和染色体的知识阐明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实质。。 二、预习内容 1、萨顿的假说 (1)实验发现:蝗虫精子与卵细胞的形成过程中,等位基因的分离与减数分裂 中同源染色体的分离极为相似; (2)推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 基因在杂交过程中保持__完整__性和___独立___性。 a染色体在配子形成和受精过程中,也有相对稳定的___________。 b在体细胞中基因成对存在,染色体也是成对的。在配子中只有成对的基因中的一 个,同样,也只有成对的染色体中的一条。 c体细胞中成对的基因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同源染色体也是如此。 d非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时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也是自由组 合的。 (3)科学研究方法——类比推理 2、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 (1)摩尔根及实验材料: 果蝇的优点是: 容易饲养,繁殖周期智短,有许多相对性状 (2)实验及结果分析:观察图2—8

(完整版)基因在染色体上

第二章第2节 基因在染色体上 孟德尔(1845)性状由遗传因子决定 约翰逊(1909)把遗传因子改为基因提出等位基因概念 一、萨顿的假说 研究方法:类比推理法(一种科学思维方式,光有折射和反射,声音也有,光可能具和声音一样的特性:是一种波) 萨顿用蝗虫细胞作为材料,通过显微镜精巢和卵巢切片,发现蝗虫体细胞24天染色体,在生殖细胞只有12条,这24条按形态分为12对。并通过一下观察和推论发现: 通过类比推理发现: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明显的平行关系, 结论:基因是由染色体携带充秦代传递给下一代的,基因在染色体上。 二、性别决定和性染色体 在雌雄异体的生物 中,生物的性别有多种决定方式1、染色体决定 2、环境温度决定 认识人类染色体图 数字:染色体编号,形态相同的共享一个编号 A 女 B 男 人体每个细胞内有_____对染色体。其中_____对染色体在男女上一样,与性别决定无关,叫____染色体,男女不同的染色体,可以决定性别,叫______染色体。性染色体是指雌雄异体动物和某些高等植物中与______决定直接有关的染色体。 1、性染色体 如图C XY 染色体形态____,但他们是同源染色体,两个能联会,但他们有各自的特有区段和特有基因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精元细胞中MI 前期X 与___联会形成四分体 ,在___时期, 同源染色体__和__彼此发生分离,形成的次级精母细胞有_____常染色体和________或22条常染色体和_______。最后男性产生的配子中染色体组成为22条常染色体和________或22条常染色体和_______;女性产生的配子中染色体组成为22条常染色体和________。 受精过程中,雌雄配子随机结合,产生的受精卵重新组成配对成同源,其中中性染色体组成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概率各是___、___ 因此,理论分析,人类社会男女比例接近于1:1 3、性别决定类型: XY 型 XX 女 XY 男 哺乳类,果蝇 ,蝗虫 ZW 型 ZZ 雄 ZW 雌性 鸟类(鸡鸭等) 练习:写出下列生物性染色体 (右边图为果蝇染色体雌性、雄性) 项目 孟德尔遗传定律(基因) 减数分裂(染色体) 特 点 发生于形成配子过程中,体细胞中成对存在,杂交时保持完整性和独立性 发生于形成配子过程中,体细胞中成对存在,配子形成和受精时相对稳定 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基因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配子中成单存在 形成配子时,同源染色体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配子中成单存在 形成配子时,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进入配子中 形成配子时,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进入配子中 体细胞中,成对的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 体细胞中,成对的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

【同步检测】2019-2020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二课后练习:2.2基因在染色体上

2019-2020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二课后练习:2.2基因在染色 体上 1、下列叙述,能说明二倍体真核生物中“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平行关系”的是( ) A.染色体随基因突变而发生结构改变 B.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随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而组合 C.二倍体生物形成配子时基因和染色体数目均减半 D.等位基因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同源染色体也如此 2、下列有关基因和染色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 ①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②摩尔根利用果蝇进行杂交实验,运用“假说一演绎”法确定了基因在染色体上 ③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一定是等位基因 ④一条染色体上有许多基因,染色体就是由基因组成的 ⑤萨顿研究蝗虫的减数分裂,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提出假说“基因在染色体上” A.①②③⑤ B.②③④ C.③④ D.①②⑤ 3、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萨顿提出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假说 B.萨顿发现了基因与染色体行为的平行关系 C.萨顿运用假说—演绎法证明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D.萨顿关于基因与染色体关系的研究方法是类比推理法 4、下列关于基因和染色体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基因全部在染色体上 B.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C.一条染色体上有一个基因 D.染色体就是由基因组成的 5、下列各项不能说明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平行关系的是( ) A.体细胞中基因和染色体成对存在,生殖细胞中二者都是成单存在 B.体细胞成对的基因和同源染色体都是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 C.非同源染色体及其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D.基因和染色体在生殖过程中都可能发生变异 6、下图是摩尔根和他的学生经过努力,绘制出的第一个果蝇各种基因在染色体上的相对位置图(部分),关于这条染色体上基因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染色体上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呈线性排列 B.控制棒眼的基因和短硬毛的基因减数分裂时自由组合 C.若控制白眼的基因也在该染色体上则雄果蝇不可能有该染色体 D.控制朱红眼和深红眼的是一对等位基因

第2节基因在染色体上课本知识点

第2节基因在染色体上 一、萨顿的假说 基因是由染色体携带着从亲代传递给下一代的。也就是说,基因就在染色体上,因为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 (1)基因在杂交过程中保持完整性和独立性。染色体在配子形成和受精过程中,也有相对稳定的形态结构。 (2)在体细胞中基因成对存在,染色体也是成对的。在配子中只有成对的基因中的一个,同样,也只有成对的染色牛中的一条。 (3)体细胞中成对的基因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同源染色体也是如此。 (4)非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时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也是自由组合的。 类比推理这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之一。萨顿的推理是类比推理。他将看不见的基因与看得见的染色体的行为进行类比,根据其惊人的一致性,提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假说。应当注意的是,类比推理得出的结论并不具有逻辑的必然性,其正确与否,还需要观察和实验的检验。 二、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 材料选对了,就等于实验成功了一半。 从1909年开始,摩尔根开始潜心研究果蝇的遗传行为。一天,他偶然在一群红眼果蝇中发现了一只白眼雄果蝇。白眼性状是如何遗传的?他做了下面的实验 从上述实验不难发现,就果蝇红眼与白眼这一对相对性状来看,F1全为红眼,F2红眼和白眼之间的数量比是3:1,这样的遗传表现符合分离定律,表明果蝇的红眼和白眼是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所不同的是白眼性状的表现,总是与性别相联系。如何解释这一现象呢?

20世纪初期,一些生物学家已经在一些昆虫的细胞里发现了性染 色体。果蝇的体细胞中有4对染一色体,3对是常染色体,1对是性染 色体。 在雌果蝇中,这对性染色体是同型的,用XX表示;在雄果蝇中, 这对性染色体是异型的,用XY表示。 由于白眼的遗传和性别相联系,而且与X染色体的遗传相似,于是, 摩尔根及其同事设想,如果控制白眼的基因(用w表示)在X染色体上, 而Y染色体不含有它的等位基因,上述遗传现象就可以得到合理的解释。 从上图可以看出,摩尔根等人的设想可以合理地解释实验现象。后来他们又通过测交等方法,进一步验证了这些解释。他们把一个特定的基因和一条特定的染色体——X染色体联系起来,从而用实验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从此,摩尔根成了孟德尔理论的坚定支持者。 每种生物的基因数量,都要远远多于这种生物染色体的数目。一条染色体上应该有许多个基因。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三、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现代解释 细胞遗传学的研究结果表明,孟德尔所说的一对遗传因子就是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不同对的遗传因子就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 基因的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人教版基因在染色体上作业

必修2第2章第2节基因在染色体上 (满分60分,40分钟完成) 班级姓名总分 、单选题(30分,每题3 分) 1 ?下列有关孟德尔遗传实验和规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揭示的都是生物细胞核中遗传物质的遗传规律 B. 在进行减数分裂的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 C.两对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 F2中重组性状所占比例不一定都是 6/16 D. 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实质是指 F1产生的4种类型的精子和卵细胞可以自由组合 【答案】D 【解析】基 因的自由组合是指 F i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 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产生的4种类型的精子和卵随机结合是受精作用,D 错误。 HMIGIC 基因与肥胖直接相关。具有 HMIGIC 基因缺陷的实验鼠与作为 【答案】C 食物体重仍保持正常,说明肥胖由基因控制,从而得出基因能够控制性状,具有遗传效应。 3. 基因的分离定律是指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时会相互分离,根据生物学的相关知识,你认为等位基因在 不考虑变异的情况下可能位于( 【答案】A 【解析】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减数一次分裂后期发生分离, 上,基因相同,B 错误;纯合体的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基因相同, 生分离,D 错误;答案是A o 2?近来的科学研究发现,小鼠体内 对照的小鼠,吃同样多的高脂肪食物, 段时间后,对照组小鼠变得十分肥胖,而具有 HMIGIC 基因缺陷的 实验鼠体重仍然保持正常, 说明( A. 基因在DNA 上 ?基因在染色体上 C. 基因具有遗传效应 .DNA 具有遗传效应 【解析】根据对照实验, 正常小鼠吃高脂肪食物则肥胖,具有 HMIGIC 基因缺陷的小鼠吃同样多的高脂肪 A .两条非姐妹染色单体上 .两条姐妹染色单体上 C.纯合体的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一个DNA 分子的不同区段上 A 正确;姐妹染色单体在同一条染色体 C 错误;一个DNA 分子的不同区段上不会发

基因在染色体上教学设计

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2章第2节的内容。在学习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以及减数分裂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之后,将两者联系到一起,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本节的 核心内容是:萨顿利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提出的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摩尔根利用果蝇做杂交实验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二者分别从逻辑思维和实验证据两个方面把基因定位在了染色体上,从而把孟德尔的遗传定律和减数分裂的内容有机地整合在了一起。有利于学生加深对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实质的理解,同时又为学习伴性遗传奠定了基础。本节课的 难点是引导学生思考探究,重走摩尔根的科学研究之路。 二、学情分析 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较强,学习生物的积极性高。而且学生对于孟德尔的遗传定律、画遗传图解、假说演绎法和减数分裂已经掌握的非常到位,为学习这节内容奠定了基础。本节课学生学习难点在于摩尔根的果蝇实验探究过程,由于课本只介绍了核心内容,学生对于控制果蝇的颜色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存在困惑,所以我以引导为主,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自我发现并解决问题。?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举例说明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理论假说。 能力目标 1.尝试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解释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2.尝试运用假说演绎法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 情感、态度、价值观 树立大胆质疑和勤奋实践的精神,加深对科学的热爱。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1 ?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理论假说和实验证据; 教学难点:领悟、运用假说演绎法分析摩尔根的杂交试验? 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通过合作探究解决问题,引导学生重演萨顿、摩尔根当年的思维过程。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提问学生对孟德尔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理解。课件呈现遗传定律和减数分裂过程图。让学生观察对比染色体和遗传因子的变化,并总结规律。板书课题:“基因在染色体上” 二、萨顿的假说:? 1 ?假说的依据 引导学生思考分析二者在哪些方面存在怎样的平行关系?学生的思路可能很乱,或不全,可以阅读课本并在导学案上填表来系统。然后课件呈现表格答案。 2.提出假说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二者行为具有惊人的一致性,基因由染色体携带着从亲代传递到子代。引导学生推断二者位置关系。学生重新认识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3.介绍类比推理法 指出:该假说是1903年萨顿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提出来的,介绍类比推理,并举例说明类比推理不具有逻辑的必然性。学生由老师介绍发现萨顿假说需要实验验证。

A4第二章第2节《基因在染色体上》导学案

第2章第2节基因在染色体上导学案 学习目标: 1、说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理论假说和实验证据; 2、运用有关基因和染色体的知识阐明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实质; 3、尝试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解释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4、认同科学研究需要丰富的想象力,大胆质疑和勤奋实践的精神,以及对科学的热爱。 重点:1.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理论假说和实验证据; 2.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现代解释; 难点:1.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解释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2.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 预习案 一、预习目标 预习,初步了解萨顿的假说,初步把握类比推理法,并尝试运用有关基因和染色体的知识阐明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实质。。 二、预习内容 1、萨顿的假说 (1)实验发现:蝗虫精子与卵细胞的形成过程中,的分离与减数分裂中的分离极为相似; (2)推论:基因位于上,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着明显的。 基因在杂交过程中保持___________性和___________性。 a染色体在配子形成和受精过程中,也有相对稳定的___________。 b在体细胞中基因__________存在,染色体也是________的。在配子中只有成对的基因中的___________,同样,也只有成对的染色体中的___________。 c体细胞中成对的基因一个来自,一个来自。同源染色体也是如此。 d非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时___________,非同源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也是___________的。 (3)科学研究方法——类比推理 2、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 (1)摩尔根及实验材料: 果蝇的优点是: (2)实验及结果分析:观察图2—8 (3)摩尔根的假设:观察图2—9 a假设: 控制白眼的基因(用表示)在染色体上,而染色体不含有它的等位基因。 b观察图2—10,写出遗传图解:

(完整版)基因在染色体上练习题

基因在染色体上练习题 一、选择题: 1.关于人类性别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女性体细胞中有22对常染色体和一对相同的性染色体(XX) B.女性体细胞中有22对常染色体和一对不同的性染色体(XY) C.男性体细胞中有22对常染色体和一对不同的性染色体(XY) D.人类性别决定的方式是XY型 2.下列关于人类男女性别比例的不正确叙述是() A.从理论上讲,人类男女比例应为1:1 B.从理论上讲,人类男女比例应有一定差别 C.在不同地区,因各种因素的影响,人类男女比例往往有一定差别 D.人们的生育观念也能影响男女人口的比例 3.关于生物的染色体组型的叙述,哪一项是正确的() A.是指某个生物体细胞中全部染色体的数目、大小和形态特征 B.是指某种生物生殖细胞中全部染色体的数目、大小和形态特征 C.是指某一个生物染色体组中全部染色体的数目、大小和形态特征 D.是指某种生物的体细胞中全部染色体的数目、大小和形态特征 4.做“人类染色体的组型分析”实验的正确步骤是() A.计数、配对、调整、分组、粘贴 B.计数、配对、配对、粘贴、分组 C.计数、配对、分组、调整、粘贴 D.计数、分组、配对、调整、粘贴 5.下列关于性染色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A.决定性别的染色体叫性染色体 B.性染色体仅存在于性细胞中 C.雌雄体细胞中相同的染色体 D.其基因可表现为交叉遗传 6.正常非白化(A)对白化病(a)是显性,这对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色觉正常(B)对色盲(b)是显性,这对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正常非白化色盲女人(其母亲是白化病患者)与白化病色觉正常的男人结婚,其后代中白化病和色盲患者的概率分别是() A.0 B.l/2 C.l/4 D.3/4 7.下列遗传系谱中,不可能是由性染色体上隐性基因决定的性状遗传是() 8.某红绿色盲男孩的父母色觉均正常,他的舅父是色盲,该男孩的色盲基因的来源顺序是()A.祖父→父亲→男孩 B.祖母→父亲→男孩 C.外祖父→母亲→男孩 D.外祖母→母亲→男孩

高中生物人教版 必修二随堂练习:第2章2.2基因在染色体上

2.2基因在染色体上 1、摩尔根成功证明基因位于染色体上,下列叙述与他当时的研究过程不符的是( ) A.以果蝇作为实验材料 B.引用荧光标记这一新技术对基因进行定位 C.他敢于怀疑,勤奋实践 D.运用假说一演绎法进行研究 2、下列关于等位基因、非等位基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两个A基因属于等位基因 B.A、a与B、b属于非等位基因,遗传时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C.若A、a与B、b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其自交后代性状可能有三种 D.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一般发生在减数分裂II后期 3、如图表示果蝇的一个细胞,其中数字表示染色体,字母表示基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从染色体情况上看,该果蝇只能形成一种配子 B.e基因既可能来自父方,也可能来自母方 C.形成配子时基因A、a与B、b间自由组合 D.只考虑3、4与7、8两对染色体时,该个体能形成4 种配子,并且配子数量相等 4、下列关于基因和染色体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基因都位于染色体上,每条染色体上有许多个基因 B.在果蝇的所有细胞中染色体都是成对存在的 C.萨顿运用类比推理法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 D.摩尔根和他的学生们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5、下图是摩尔根和他的学生经过努力,绘制出的第一个果蝇各种基因在染色体上的相对位置图(部分),关于这条染色体上基因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染色体上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呈线性排列 B.控制棒眼的基因和短硬毛的基因减数分裂时自由组合 C.若控制白眼的基因也在该染色体上则雄果蝇不可能有该染色体 D.控制朱红眼和深红眼的是一对等位基因 6、摩尔根研究白眼雄果蝇基因的显隐性及其在染色体上的位置时,经历了若干过程,其中: ①白眼性状是如何遗传的,是否与性别有关;②控制白眼的是隐性基因,仅位于X染色体上; ③对F1红眼雌果蝇进行测交。上面三个叙述中( ) A.①为假说,②为推论,③为实验 B.①为观察,②为假说,③为推论 C.①为问题,②为假说,③为实验 D.①为推论,②为假说,③为实验 7、下列关于孟德尔遗传规律及探究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孟德尔选择豌豆作为实验材料的原因之一是豌豆具有多个稳定的、易区分的性状 B.孟德尔的单因子杂交实验中,正交和反交的结果相同 C.孟德尔实验中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等位基因是互相独立的 D.测交属于孟德尔实验设计中所作的假设 8、孟德尔遗传规律适用于( ) ①一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②仅位于X或Y染色体上的基因,另一条染色体上无其等位基因;③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④位于线粒体和叶绿体中的基因;⑤细菌和蓝藻拟核DNA上的基因;⑥三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 A.②③④⑥ B. ①②⑤⑥ C. ①③④⑤ D.①②③⑥ 9、下列有关基因和染色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 ①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②摩尔根利用果蝇进行杂交实验,运用“假说一演绎”法确定了基因在染色体上

高中生物必修二基因在染色体上

第一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一、基本概念: 1、减数分裂—— 2、受精作用—— 二、有性生殖细胞的形成: 1、部位:动物的精巢、卵巢;植物的花药、胚珠 2、精子的形成: 3、卵细胞的形成 1个精原细胞(2n)1个卵原细胞(2n) ↓间期:染色体复制↓间期:染色体复制 1个初级精母细胞(2n)1个初级卵母细胞(2n) ↓前期:联会、四分体、交叉互换(2n)↓前期:联会、四分体…(2n)中期: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2n)中期:(2n) 后期:配对的同源染色体分离(2n)后期:(2n) 末期:细胞质均等分裂末期:细胞质不均等分裂(2n)2个次级精母细胞(n)1个次级卵母细胞+1个极体(n)↓前期:(n)↓前期:(n) 中期:(n)中期:(n) 后期: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组染色体(2n)后期:(2n) 末期:细胞质均等分离(n)末期:(n) 4个精细胞:(n)1个卵细胞:(n)+3个极体(n)↓变形 4个精子(n) 精子的形成过程 注:N表示染色体的数目 卵细胞的形成过程 注:N表示染色体的数目 4 精子的形成卵细胞的形成 部位

子细胞的数量 细胞是否均等分裂 是否有变形期 三、受精作用及其意义: 1、受精作用—— 2、受精作用的意义: 减数分裂形成的配子多样性及精卵结合的随机性导致后代性状的多样性。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维持生物细胞染色体的数目恒定有重要意义。 四、细胞分裂相的鉴别: 1、细胞质是否均等分裂:不均等分裂——减数分裂卵细胞的形成 均等分裂——有丝分裂、减数分裂精子的形成 2、细胞中染色体数目:若为奇数——减数第二分裂(次级精母细胞、次级卵母细胞) 若为偶数——有丝分裂、减数第一分裂、减数第二分裂后期 3、细胞中染色体的行为:联会、四分体现象——减数第一分裂前期(四分体时期) 有同源染色体——有丝分裂、减数第一分裂 无同源染色体——减数第二分裂 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减数第一分裂后期 姐妹染色单体的分离一侧有同源染色体——减数第二分裂后期 一侧无同源染色体——有丝分裂后期 第二节、基因在染色体上 一、萨顿假说:基因由染色体携带从亲代传递给下一代。即基因就在染色体上。 研究方法:类比推理—— 二、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 摩尔根果蝇眼色的实验:(A—红眼基因a—白眼基因X、Y——果蝇的性染色体) P:红眼(雌)×白眼(雄)P:X A X A×X a Y ↓↓ F1:红眼F1 :X A X a×X A Y ↓F1雌雄交配↓ F2:红眼(雌雄)白眼(雄)F2:X A X A X A X a X A Y X a Y 第三节、伴性遗传 概念:伴性遗传——此类性状的遗传控制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因而总是与性别相关联。类型:X染色体显性遗传:抗维生素D佝偻病等 X染色体隐性遗传:人类红绿色盲、血友病 Y染色体遗传:人类毛耳现象 一、X染色体隐性遗传:如人类红绿色盲

基因在染色体上_教学设计公开课用

第2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第2节基因在染色体上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是必修2《遗传与进化》的第二章第二节,其根本是解释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实质。减数分裂与孟德尔遗传规律紧密相连,减数分裂又是高中生物学的重点和难点。所以学好本节课是 (二)教学目标的确定 ☆知识目标:说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理论依据和实验依据; 会用有关基因和染色体的知识说明孟德尔遗传定律的实质; ☆能力目标:尝试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解释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情感目标:认同基因是物质的实体; 认同观察、提出假说、实验的方法在建立科学理论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学习科学家敢于怀疑的科学精神 (三)重难点的确定 ※教学重点: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理论假说和实验依据; 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现代解释 ※教学难点: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解释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依据 二.教学策略 启发式教学法:通过创设问题,不断引导学生分析讨论、猜想、实验并得出结论。比如问题探讨中“请你试一试,将孟德尔分离定律中的遗传因子换成同源染色体,把分离定律再念一遍,你觉得这个替换有问题吗?由此你联想到什么?”如果学生能在老师的启发下答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甚至说“遗传因子是不是就是染色体”,我们这堂课已经成功了一半。 探究式学习法:现代教学论认为:在课堂教学中仅仅通过教师的传授及学生个体的主动学习是不够的,教学任务需要更多地依赖于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交互作用以及群体协商与对话等教学情境来实现。所以本节课除了传统的传授法之外,还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来达到教学目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它对于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主动探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重要的潜在作用。

基因在染色体上教案

第2节基因在染色体上 课程目标 1、说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理论假说和实验证据。 2、运用有关基因和染色体的知识阐明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实质。 3、尝试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解释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4、认同科学研究需要丰富的想像力,大胆质疑和勤奋实践的精神,以及对科学的热爱。 基础知识 1、萨顿的假说 (1)内容:基因是由染色体携带着从亲代传递给下一代的,即基因就在染色体上。 (2)原因: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 (3)研究方法:类比推理法。由两个或两类对象在某些属性上相同的现象,推断出它们在另外的属性上也相同的一种推理方法。 (4)推理:①独立性:基因在杂交过程中保持完整性和独立性,染色体在配子形成和受精过程中,也有相对稳定 的形态结构 ②存在方式:体细胞中染色体和基因成对存在,在配子中只有成对中的一个。 ③来源:体细胞中成对的基因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同源染色体也是如此。 ④非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时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也是自由组合。 思考:萨顿认为基因和染色体存在什么关系? 提示:平行关系。 2.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 (1)实验者:摩尔根。 (2)实验材料:果蝇。(相对性状多且明显、培养周期短、成本低易饲养、染色体数目少便于观察、繁殖率高) (3)实验过程及现象: P红眼(雌)×白眼(雄) ↓ F1红眼(雌、雄) ↓ F2红眼(雌、雄)白眼(雄) 3/41/4 (4)提出问题:白眼性状与性别相联系。 (5)作出假设:控制白眼的基因在X染色体上,Y染色体上不含有它的等位基因。 (6)理论解释: (7)设计测交实验:F1红眼雄果蝇与白眼雌果蝇测交。

《第2节 基因在染色体上》公开课优秀教案教学设计(高中必修二)

第2节基因在染色体上 1.尝试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解释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科学思维) 2.掌握摩尔根运用假说—演绎法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的过程。(科学探究) 3.说出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实质。(生命 观念) 4.认同科学研究需要大胆质疑和勤奋实践的精神。(社会责任) 一、萨顿的假说 1.内容:基因是由染色体携带着从亲代传递给下一代的,即基因在染色体上。 2.依据: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 3.研究方法:类比推理法。 4. 项目基因染色体 生殖过程中在杂交过程中保持完整性和独 立性 在配子形成和受精过程中,有相对稳定 的形态结构 存在体细胞成对成对配子单个单条 体细胞中来源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形成配子时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1.实验者:美国生物学家摩尔根。 2.实验科学方法:假说—演绎法。 3.实验材料:果蝇。 4.实验过程 (1)实验现象 现象分析 P红眼(♀)×白眼(♂) ↓ F1红眼(♀、♂) ↓雌雄交配F2红眼(♀、♂)∶白眼(♂) =3∶1 ①红眼为显性性状; ②果蝇眼色的遗传符合基因分离定律; ③F2中白眼果蝇只有雄性 (2)实验假说 ①内容:控制白眼的基因在X染色体上,而Y染色体上不含有它的等位基因。

②遗传图解 (3)实验验证:通过测交的方法进行验证。 (4)实验结论:控制白眼性状的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即基因在染色体上。 5.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 (1)数量关系:一条染色体上有许多个基因。 (2)位置关系: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三、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现代解释 1.基因的分离定律的实质 (1)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 (2)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2.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 (1)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 (2)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知识点一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 1.果蝇的染色体组成分析 性别雌性雄性 图示 同源染色体4对4对 常染色体Ⅱ、Ⅲ、ⅣⅡ、Ⅲ、Ⅳ 性染色体X、X X、Y 染色体组成6+XX(同型) 6+XY(异型) 2.果蝇测交实验的分析 (1)实验一:用白眼雄果蝇与杂合红眼雌果蝇交配。

2017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22《基因在染色体上》同步练习

第2节基因在染色体上 (时间:30分钟满分:50分) 难度及题号]]] 考查知识点及角度 基础中档稍难 基因与染色体关系1、2、5 6、7 遗传规律与减数分裂3、8 4 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 1、在人类探明基因神秘踪迹的历程中,最早证明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就是()。 A、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 B、萨顿的蝗虫实验 C、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 D、道尔顿关于人类红绿色盲的研究 解析萨顿提出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假说,摩尔根通过果蝇杂交实验进行了证明。 答案 C 2、关于右图中细胞的叙述,正确的就是(). A、含2对同源染色体 B、含1对同源染色体 C、含2对等位基因 D、含1个四分体 解析图中细胞含2对同源染色体,1对等位基因,不含四分体. 答案 A 3、如图所示某生物正在进行分裂的细胞,等位基因A与a位于染色体 的位置(不考虑交叉互换)可能就是()。 A、A位于①上,a位于⑤上 B、A位于⑤上,a位于⑦上 C、A与a分别位于⑤与⑧上 D、A与a分别位于②与⑥上 解析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上。 答案 C 4、右图表示一对同源染色体及其上的等位基因,下列说法中错误的就是

(). A、来自父方的染色体与来自母方的染色体之间发 生了交叉互换 B、B与b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 C、A与a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 D、A与a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与减数第二次分裂 解析从图中可以瞧出1与2为同源染色体,在1与2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发生了交叉互换,所以1上基因的组成为AaBB,2上基因的组成为A abb.A与a的分离不仅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时,还会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一分为二时。 答案 C 5、下列关于等位基因与同源染色体的关系的叙述,正确的就是(多选)()。 A、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 B、位于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的基因一定就是等位基因 C、等位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 D、果蝇的生殖细胞中没有等位基因 解析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果蝇生殖细胞中无同源染色体。 答案AD 6、右图就是科学家对果蝇一条染色体上的基因测定结果,下列有关该图说法正确的就 是()。 A、控制朱红眼与深红眼的基因就是等位基因 B、控制白眼与朱红眼的基因在遗传时遵循基因的分离定 律 C、该染色体上的基因在果蝇的每个细胞中都能表达 D、该染色体上的基因呈线性排列 解析等位基因应该就是位于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 等位基因的遗传符合基因分离定律,故A、B错;在个体发育过程中基因选择性表达,故C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