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治疗甲真菌病
- 格式:doc
- 大小:33.50 KB
- 文档页数:5
灰指甲最快治疗方法[灰指甲最常见的治疗方法]甲癣为皮肤癣菌病中最顽固难治的一种。
可口服、外用药物,或手术拔甲。
手指甲和脚趾甲的生长速度不同,完全替换一个新的指甲,手指甲需要100天,而脚趾甲大约要300天,所以治疗灰指甲必须要有耐心。
1.手术拔甲适于单发的指甲,局麻下,将患甲拔除。
这种方法创面大,出血,易引起感染。
手术后一般会感觉较疼痛,容易重新感染复发,临床现已较少使用。
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等患者,不宜手术治疗。
2.内服药物适于多个指(趾)甲。
如每日口服特比萘芬片250mg,连服6~12周;伊曲康唑400mg/天,连服7天、休息21天为一疗程,持续3~6个疗程;每周1~2次服氟康唑150mg,连续4月以上。
可治愈80%以上的甲癣及甲真菌病。
但因为这类药必须达到真菌所寄生的甲板处才能发挥抗菌作用,用药量大,用药时间长,应定期监测药物不良反应。
3.外用疗法根据药剂不同,主要局部涂药和封包削治等方法。
(1)使用指甲锉(非专业人士切忌用刀片,以免出血感染其他疾病)将不规则坏甲磨薄,磨甲周期为2天一次为佳;(2)30%冰醋酸外涂或10%冰醋酸泡病甲,每日1次,持续3~6个月以上。
涂药前若先将病甲削薄,疗效更佳。
涂甲之前注意用温和药膏保护甲周的皮肤;(3)选用特比萘芬酊、阿莫罗芬甲搽剂、环吡酮胺酮甲涂剂等抗真菌外用药局部涂抹。
总之,治疗灰指甲要坚持不懈。
同时还应积极治疗身体其他部位的癣病及慢性全身性疾病,提高自身抵抗力,防治并重,这样才有可能彻底治愈灰指甲。
预防灰指甲的方法1、首先要重视手足癣的防治,纠正“生了足癣不生其他病”的不正确看法。
2、不互借共用生活日用品,如鞋袜、拖鞋,脚盆、擦脚巾等不要与他人合用,这是防止灰指甲间接感染的要害所在。
3、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平时勤洗脚、勤换袜,鞋袜经常曝晒,保持干燥。
4、手足多汗的人,可适当用些抑制局部排汗的治疗方法,夏季是手足癣多发期,尤其要注重。
5、搞好环境卫生,不给致病真菌创造生长繁殖的外部环境,如避免住房拥挤、潮湿,注重室内通风换气,被褥常晒,床单、衬衣裤常洗。
皮肤癌前病变及浅表皮肤肿瘤采用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治疗的效果评价作者:段宝学来源:《中外医学研究》2018年第08期【摘要】目的:探讨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ALA-PDT)治疗皮肤癌前病变及浅表皮肤肿瘤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皮肤科2016年1-12月收治的皮肤癌前病变及浅表皮肤肿瘤患者49例,均采用ALA-PDT治疗,比较不同皮肤病变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病变面积。
结果:日光性角化病总有效率为100%,复发率为13.3%;鲍恩病总有效率为100%,复发率为16.7%;基底细胞癌总有效率为94.4%,复发率为16.7%;鳞状细胞癌总有效率为85.7%,复发率为14.3%;增殖性红斑总有效率为100%,复发率为33.3%,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皮损面积为(0.15±0.04)cm2,明显少于治疗前的(3.12±0.74)cm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关键词】皮肤癌前病变;浅表皮肤肿瘤; 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doi:10.14033/ki.cfmr.2018.8.07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8)08-0155-02光动力疗法(PDT)为临床新型技术,主要用于治疗皮肤癌,临床当前已经成功用于治疗基底细胞癌、皮肤癌前病变及原位鳞癌等。
头面部为皮肤癌好发部位,多见于老年人,早期我国发生率较低,主要在白种人国家,如英国、俄罗斯等发生,但近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不断加剧,导致皮肤癌前病变及浅表皮肤肿瘤患者越来越多。
皮肤癌类型较多,常规放疗、手术、冷冻及激光等将肿瘤组织直接去除或破坏,但会明显破坏组织结构,复发率高,且复发后再次治疗难度大[1-2]。
PDT具有高选择性与高效优势,其作用机制独特,光敏物质在肿瘤组织中选择性聚集后相应波长光照时会形成光化学反应,将活性氧生成后致使肿瘤细胞坏死或凋亡,同时损伤血管,导致非特异性免疫反应,故而广受临床青睐,且应用前景广阔。
39中国美容医学2021年2月第30卷第2期 Chinese Journal of Aesthetic Medicine.Feb. 2021.Vol.30.No.2•论 著•ALA-PDT联合康复新液及甲硝唑凝胶治疗玫瑰痤疮的疗效及安全性陈 宇1,缪 旭2,花志祥1,马 云2(1.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皮肤性病科 江苏 南通 226001;2.南通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皮肤病性病防治所 江苏 南通 226001)[摘要]目的:探讨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ALA-PDT)联合康复新液及甲硝唑凝胶治疗玫瑰痤疮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按照随机数字法将2017年11月-2019年10月笔者医院收治的90例玫瑰痤疮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5例。
对照组:给予康复新液(外用,每晚1次)及甲硝唑凝胶(外用,每日早晚各1次)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ALA-PDT,每周1次,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4周。
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及治疗后2周、4周的VISIA红斑分值、红斑指数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5.56%、71.11%,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
治疗后2周、4周,观察组的VISIA红斑分值[(51.40±5.0)vs[(54.61±6.19),(48.15±3.82) vs [(51.14±4.77)]、红斑指数[(13.15±2.23)vs[(14.79±3.03),(12.29±2.10)vs [(14.15±2.24)]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
观察组与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5.56%、17.7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ALA-PDT联合康复新液及甲硝唑凝胶治疗玫瑰痤疮临床疗效显著,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皮肤丘疹、脓疱及红斑,且不增加不良反应。
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联合小剂量米诺环素治疗玫瑰痤疮疗效分析作者:谢其美张彩云张乐其来源:《中国美容医学》2022年第02期[摘要]目的:探討5% 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联合小剂量米诺环素治疗红斑毛细血管扩张型玫瑰痤疮的疗效。
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1年1月笔者医院就诊的94例红斑毛细血管扩张型玫瑰痤疮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对照组(小剂量米诺环素)47例,观察组(5% 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联合小剂量米诺环素)47例,比较两组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程度,记录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记录两组患者毛细血管扩张、红斑、皮肤潮红好转时间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情况。
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症状积分、红斑指数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5% 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联合小剂量米诺环素治疗玫瑰痤疮临床疗效显著,能够明显改善皮肤丘疹、脓疱及红斑症状,且不增加不良反应。
[关键词]玫瑰痤疮;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小剂量米诺环素;临床疗效[中图分类号]R758.7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22)02-0054-04Efficacy of 5-Aminolevulinic Acid Photodynamic Therapy Combined with Small Dose Minocycline in the Treatment of RosaceaXIE Qimei1,ZHANG Caiyun2,ZHANG Leqi3(1.Department of Medical Cosmetology,the Fourth Affiliated Hospital of Nanjing Medical University,Nanjing 210031,Jiangsu,China;2.Department of Medical Cosmetology,Nanjing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Nanji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Nanjing 210001,Jiangsu,China;3.Department of Dermatology,Jiangsu Provincial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Nanjing 210029,Jiangsu,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icacy of 5% 5-aminolevulinic acid photodynamic therapy combined with small dose minocycline in the treatment of rosacea telangiectasic. Methods A total of 94 patients with rosacea telangiectasia rosacea who were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April 2020 to April 2021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subjects, and 47 cases were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 (low-dose minocycline) according to the random number table. Observation group (5% 5-aminolevulinic acid photodynamic therapy combined with low-dose minocycline) 47 cases, the improvement of clinical symptoms was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The clinical effect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recorded. The improvement time of telangiectasia, erythema, skin flush and adverse reactions during treatment were recorded. Results After treatment, the clinical symptom score and erythema index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Conclusion 5% 5-aminolevulinic acid photodynamic therapy combined with small dose minocycline has significant clinical effect in the treatment of rosacea, which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skin papules, pustules and erythema without increasing adverse reactions.Key words: rosacea; 5-aminolevulinic acid photodynamic therapy; low dose minocycline; clinical effect玫瑰痤疮(Acne rosacea)是皮肤科常见疾病之一,表现为毛细血管扩张、丘疹、红斑和脓疱等临床症状,红斑毛细血管扩张型(Erythematotelan giectatic rosacea,ETR)为临床常见分型[1]。
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治疗中重度痤疮疗效分析杨怡;王祎琳;丁香玉;赵华【摘要】目的探索含5- 氨基酮戊酸外敷凝胶光动力疗法(5-aminolevulinie acid photodynamic therapy,5-ALA-PDT)治疗中重度痤疮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方法选取82 例Ⅲ~Ⅳ级面部痤疮患者,配对分为2 组。
治疗组采用3.7% 浓度5-ALA 外敷后联合光动力治疗仪红光照射面部,对照组单纯采用红光照射面部。
每周治疗1 次,3 次后结束治疗,分别在开始治疗后2 周、4 周、3 个月和6 个月随访时对两组患者进行疗效判断和比较,并观察治疗过程出现的不良反应。
结果5-ALA-PDT 治疗2周后总有效率44.90%,4 周后为63.41%,随访3 个月时为87.80%,6 个月时为92.68% ;单纯红光照射组在治疗后2 周、4 周、3 个月和6 个月随访时总有效率分别为12.20%、21.95%、33.33% 和48.5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随着治疗次数增加,治疗组疗效均逐渐增加,各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治疗组照射时出现局部灼热、疼痛和瘙痒,治疗结束后症状均能自行缓解。
治疗组中8 例患者出现局部轻度色素沉着,均在3 个月随访时完全消退。
结论 3.7%浓度5-ALA、1.5 h 封包、红光为光源的PDT 治疗中重度痤疮,效果显著,不良反应较轻,是较好的治疗中重度痤疮方案。
【期刊名称】《解放军医学院学报》【年(卷),期】2014(035)005【总页数】4页(P445-448)【关键词】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痤疮【作者】杨怡;王祎琳;丁香玉;赵华【作者单位】解放军总医院皮肤科,北京10085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51.05痤疮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科疾病,在青少年中发病率高,中重度痤疮不仅影响容貌,还易给患者带来沉重的心理负担。
中国痤疮治疗诊疗指南(2014版)目录中国痤疮治疗诊疗指南(2014版) (1)1.痤疮的病理生理学 (1)2.痤疮的分级 (2)3.患者教育 (2)4.痤疮的局部治疗 (3)5.痤疮的系统治疗 (5)6.痤疮的中医药治疗 (9)7.痤疮的分级和联合治疗 (10)8.痤疮的维持治疗 (11)痤疮是一种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发病率为70% -87%,对青少年的心理和社交影响超过了哮喘和癫痫。
临床医师对痤疮的治疗选择存在很大差异,有些治疗方法疗效不肯定,缺乏循证医学证据支持,个别方法甚至会对患者造成损害。
因此,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治疗痤疮的指南来规范其治疗是非常必要的。
当然,指南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新的循证医学证据和新药的研发,痤疮的治疗指南还需与时俱进,定期更新。
本指南是在2008年出版的痤疮指南基础上,根据使用者反馈及国内外痤疮研究进展进行了修订。
1.痤疮的病理生理学痤疮是毛囊皮脂腺单位慢性炎症性疾病,发病机制仍未完全阐明。
遗传、雄激素诱导的皮脂大量分泌、毛囊皮脂腺导管角化、痤疮丙酸杆菌繁殖、炎症和免疫反应等因素都可能与之相关。
雄激素作用下的皮脂腺快速发育和脂质大量分泌是痤疮发生的病理生理基础。
进入青春期后肾上腺和性腺的发育导致雄激素前体如硫酸脱氢表雄酮(DHEAs)分泌增力,并在一系列雄激素代谢酶如5α-还原酶的作用下转化为有活性的二氢睾酮,刺激皮脂腺功能增强。
遗传背景下的皮肤内雄激素受体或相关雄激素代谢酶的表达或活性增强也是导致皮脂腺对雄激素过度敏感及脂质过量分泌的重要因素之一。
此外,痤疮患者皮脂中存在过氧化鲨烯、蜡醋、游离脂肪酸含量增加,不饱和脂肪酸的比例增加及亚油酸含量降低等脂质成分改变,这些变化可以导致皮肤屏障功能受损、毛囊皮脂腺导管的角化及炎症反应。
毛囊皮脂腺导管异常角化是痤疮发生另一重要因素和主要病理现象。
上皮细胞角化使毛囊皮脂腺导管堵塞、皮脂排出障碍,最终形成显微镜下可见的微粉刺及临床肉眼可见的粉刺,促炎症因子白介素(IL)- lα、雄激素、游离脂肪酸及过氧化脂质可能与导管角化异常有关。
抗菌光敏剂的分类及研究进展周盼;谢小燕;熊力;张东山;文宇【摘要】目前控制细菌和病毒感染性疾病的方法很多,但由于微生物菌株种类越来越多,且耐药微生物菌株不断涌现,已有的治疗手段无法取得良好疗效,因此探索新的抗微生物治疗方法迫在眉睫.光动力抗菌化学疗法是基于光动力疗法的原理,利用光敏剂在异常组织选择性聚集,在分子氧的参与下,由特定波长的光激发产生活性氧,引发一系列的光化学反应,对微生物进行选择性杀伤的一种新方法.光动力抗菌化学疗法对细菌、真菌和病毒引起的感染,特别是耐药菌感染均显示很好的疗效.本文将对光动力抗菌化学疗法中常使用的光敏剂进行分类,并对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As the variety of microorganisms and more and more antibiotics-resistant bacteria are identified,the treatment of bacterial and viral infections have become less effective in recent years,and exploring a new antimicrobial therapy is imperative.Photodynamic antimicrobial chemotherapy (PACT) is a new anti-infection method with the similar principle of photodynamic therapy that utilizes light of an appropriate wavelength to excite the nontoxic photosensitizers which selectively target tissue cells,in the presence of oxygen,generates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and leads to a series of photochemical reactions which are responsible for the killing of microbial cells nearby.PACT is an effective method for treating the infections caused by bacteria,fungi,or viruses,especially for the antibiotics-resistant infections.In this paper,we will give an overview of current knowledge regarding the classification of photosensitizer.【期刊名称】《激光生物学报》【年(卷),期】2017(026)003【总页数】5页(P193-197)【关键词】光动力抗菌化学疗法;光敏剂;微生物【作者】周盼;谢小燕;熊力;张东山;文宇【作者单位】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普通外科,湖南长沙 410011;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口腔科,湖南长沙 410011;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普通外科,湖南长沙 410011;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肾内科,湖南长沙 410011;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急诊科,湖南长沙 410011;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普通外科,湖南长沙 41001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54.2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 PDT)是利用光敏剂(photosensitizer,PS)在异常组织选择性聚集,在分子氧的参与下,由特定波长的光激发产生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并发生一系列光化学反应,对异常组织进行选择性杀伤的一种疾病诊疗新技术。
唇炎疾病的诊治常规一、光化性唇炎光化性唇炎,又称日光性唇炎,是一种癌前病变,病损局限于唇红部黏膜,常发生于肤色白皙者的下唇。
最显著发病因素是长期受来自日光的紫外线辐射,慢性刺激和吸烟亦可能起重要作用。
可能是由于体内卟啉代谢障碍而引起光敏感,从而导致唇黏膜的炎症性反应。
影响卟啉代谢的因素有过食某些草药和蔬菜(如灰菜、当归)、某些药物(如四环素、磺胺)、肝脏疾病等。
【临床提要】1.急性型唇红部充血肿胀,发生密集性水疱,疱破后出现糜烂、结痂或溃疡。
损害以下唇为主。
自觉灼热刺痛。
影响进食及说话,反复发作可成慢性型。
2.慢性型下唇唇红部干燥、脱屑、黏膜增厚、变硬、发生皲裂。
症状时轻时重,经久不愈。
自觉唇部干燥不适,如出现灰白色角化性斑块、硬结或溃疡,应考虑恶变之可能。
3.实验室检查进行血、尿、粪卟啉测定,作尿卟啉测定,较简便易行。
阳性者诊断可以确立。
但本测定需有伍氏灯设备。
4.组织病理程度不等的角化过度、角化不全、棘层肥厚及上皮发育异常,后者表现为轻度角化不良至原位鳞癌。
5.鉴别诊断需与对光线有激发作用的扁平苔藓、盘状红斑狼疮、卟啉病、多形红斑等鉴别。
【治疗处理】(一)治疗原则1.遮蔽强烈日光,戴白色口罩有一定的预防复发作用。
发病后限制于室内活动5~7天,症状常可消退;2.不宜使用诱发本病的口红或唇膏;3.涂搽遮光剂。
防晒唇膏,可疑持久的肥厚损害应行活检。
基本治疗有氟尿嘧啶、物理治疗、手术(下唇、唇缘切除术)。
(二)基本治疗1.作用靶位纠正卟啉代谢异常,阻断紫外线照射,避免其他激发因素,治疗其所造成的损伤,改善临床症状。
2.避光防晒,涂防晒膏,服防光敏药物。
3.局部治疗奎宁软膏、糖皮质激素、冷冻、激光。
4.系统治疗氯喹/羟氯喹、对氨苯甲酸(PABA)、复合维生素。
5.监测癌变慢性灰白斑块、结节与溃疡,应警惕癌变、活检证实则手术切除。
(三)治疗措施1.病因治疗先天性卟啉病目前尚无特效治疗。
停服有关光敏性药物及食品,如芹菜、青菜、无花果等;停用利凡诺局部湿敷及某些化妆品等。
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治疗甲真菌病目的:评价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治疗甲真菌病的临床效果。
方法:将入选的40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有病变趾甲56只,对照组有病变趾甲61只。
以10%尿素软膏涂抹病变趾甲,并用塑料膜覆盖10 h,尽量刮除病甲表面的甲屑。
以20%的ALA溶液涂抹于治疗组的病甲表面,用塑料膜覆盖,外层用铝箔包裹,避光5 h。
最后用635 nm波长的激光照射病甲,1次/周,PDT能量密度100 J/(cm2·次),总能量为600~700 J/cm2。
对照组的病变趾甲则用1%特比萘芬乳膏涂抹,并用塑料膜覆盖,2次/周,连续6~7周。
于治疗结束9个月后进行疗效评价。
结果:治疗组痊愈率为14.28%,总有效率为37.50%,真菌培养阴性率为32.14%,对照组的痊愈率、总有效率、真菌培养阴性率分别为14.75%、39.34%、37.70%,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对甲真菌病有一定疗效,值得深入研究。
[Abstract] Objective: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5-aminolevulinic Acid photodynamic therapy on onychomycosis.Method:40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reatment group and control group,there are 56 lesions toenails in the treatment group and 61 lesions toenails in the control group.10% Urea Ointment was smeared on lesions toenails,and lesions toenails were covered with plastic film for 10 hours.Then scraped the nail shavings as possible.20% ALA solution was applied to the surface of lesions toenails in the treatment group,then lesions toenails were covered with plastic film.The outer layers were covered with aluminum foil,avoiding light for 5 hours.Finally lesions toenails were irradiated by 635 nm wavelength laser once a week,the energy density of the PDT was 100 J/(cm2·time),the total energy was 600-700 J/cm2.1% Terbinafine cream was smeared on lesions toenails in the control group twice a week for 6-7 weeks,and lesions toenails were covered with plastic film.The curative effect was evaluated after the treatment had been doned for 9 months.Result:The cure rate of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14.28%,and its effective rate was 37.50%,fungal culture positive rate was 32.14%.At the same time the cure rate of the control group was 14.75%,and its effective rate was 39.34%,fungal culture positive rate was 37.70%.The cure rate,efficiency rate and fungal culture positive rate ha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reatment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P>0.05).Conclusion:5-aminolevulinic Acid photodynamic therapy has certain curative effect on onychomycosis,and it is worthy of further study.[Key words] 5-aminolevulinic Acdi;Photodynamic therapy;Onychomycosis甲真菌病是最常见的感染性皮肤病之一,在过去20年里甲真菌病的病例数明显增多。
国内的统计发现,甲真菌病在自然人群中的发病率为2%~5%。
目前我国治疗甲真菌病的常规方案为:予肝肾功能正常者口服特比萘芬或伊曲康唑,用药时间为3~4个月;该治疗方案费用昂贵,治疗周期长且对肝肾功能有一定的损害,不适用于老年人或肝肾功能不佳者。
因此有必要寻找对肝肾功能无损害、简单易行的新方法来治疗甲真菌病。
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5-aminolevulinicacid photodynamic therapy,ALA-PDT)在临床上广泛用于治疗病毒疣、皮肤的良恶性肿瘤,具有良好的安全性[1]。
国内外的研究均已证实ALA-PDT在体外试验中能成功地杀灭白念珠菌﹑红色毛癣菌等真菌[2]。
因此本文尝试将ALA-PDT 应用于患有甲真菌病的糖尿病﹑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取得一定的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40例在笔者所在医院皮肤科门诊或其他临床科室住院的趾甲真菌病患者,性别不限;年龄58~86岁,平均68岁。
所有病例均有多只病变趾甲并经真菌镜检阳性或真菌培养阳性确诊,病程超过4个月,所有病例于入组前6个月,必须停止口服或外用抗真菌药物。
将入组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其中治疗组有病变趾甲56只;对照组有病变趾甲61只。
所有患者均已按要求签署知情同意书,自愿参加本试验。
两组患者的病变部位、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主要设备与材料XD-635AB型光动力治疗仪(桂林市兴达光电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输出波长为(635±3)nm,输出功率范围0~300 mW。
5-氨基酮戊酸(118 mg/支)、10%尿素软膏、1%特比萘芬乳膏,均为上海复旦张江生物医药股份有限公司产品。
1.3 方法治疗组和对照组均先以10%尿素软膏涂抹于病变趾甲表面,并用塑料膜覆盖10 h,尽量刮除病甲表面的甲屑。
以20%的ALA溶液[二甲基亚砜(Dimethyl sulfoxide,DMSO)的含量为40%]涂抹于治疗组的病甲表面,用塑料膜覆盖,外层用铝箔包裹,避光5 h。
最后用635 nm波长的激光照射,1次/周,PDT的能量密度为100 J/(cm2·次),总能量600~700 J/cm2。
对照组的病变趾甲则用1%特比萘芬乳膏涂抹,并用塑料膜覆盖,2次/周,连续6~7周。
1.4 观察指标治疗结束后立即观察病甲的外观,同时进行真菌培养。
此后每间隔2个月对以上病甲进行外观观察和真菌培养,连续进行9个月,并记录不良反应。
1.5 疗效判定标准参考吴一菲等[3]的方法并使用由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真菌学组制定的甲真菌病诊治指南(2008年版)中的疗效判断标准进行疗效判断。
(1)疗效判定时间:ALA-PDT结束后9个月。
(2)疗效判定标准:痊愈为病甲消除90%以上,真菌清除;显效为50%~90%的病甲被清除,真菌100%消除;有效为病甲消除25%~50%,真菌未清除;无效为病甲消除25%以下,真菌未清除。
总有效率=显效率+痊愈率。
1.6 统计学处理使用SPSS 11.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2.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治疗组和对照组病甲的外观、颜色、脱屑等一般情况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
其中治疗组痊愈率14.28%,总有效率37.50%;对照组分别为14.75%,39.34%。
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和痊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病甲真菌培养阴性结果治疗结束后及治疗后第3、6、9个月经检测发现,治疗组的真菌培养阴性率分别为75.00%、62.50%、41.07%、32.14%,而对照组病甲的真菌培养阴性率分别为73.77%、55.74%、45.90%、37.70%,在同一时间段内,两组真菌培养阴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治疗不适情况治疗组患者中局部有灼热感4例,经冰敷后好转;对照组无诉不适。
3 讨论甲真菌病多见于年老体弱的人群,该类人群往往伴有其他系统的疾病,这就限制了常规的口服药物治疗甲真菌病方案在该类人群中的应用,因为可能引起肝肾损害。
因此采取外用抗真菌药物治疗此类人群所患的甲真菌病是较为稳妥的办法。
特比萘芬乳膏等外用药物用于治疗甲真菌病已经有很好的临床经验,但是仍然有治愈率较低、容易复发等不足。
因此有必要寻找更简便、疗效更好的治疗方法。
ALA-PDT已成功用于治疗肿瘤、病毒疣等疾病,有很好的安全性。
国内外研究已经证实ALA-PDT能够杀灭白念珠菌﹑红色毛癣菌等真菌,而这类真菌正是甲真菌病最常见的病原菌。
因此在理论上ALA-PDT对甲真菌病可能有一定的临床疗效,这就是本研究要证实的结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经过ALA-PDT治疗后及治疗后第3、6、9个月,病甲的真菌转阴率依次为75.00%、62.50%、41.07%、32.14%。
表现出随治疗结束后时间的延长,真菌转阴率逐渐降低的趋势。
但是与对照组的真菌转阴率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痊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本研究采用DMSO作为溶剂是因为国内外均有研究证明DMSO能促进ALA对角质细胞的渗透及诱导光动力学反应的发生[4-5]。
国外学者对ALA-PDT治疗甲真菌病的报道较少,结果差异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