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钢琴曲《斑鸠调》音乐特征与演奏分析

钢琴曲《斑鸠调》音乐特征与演奏分析

钢琴曲《斑鸠调》音乐特征与演奏分析

音乐本体的来源与实质

摘要:音乐本体问题是音乐美学研究中常遇到的问题,而且具有跨学科的特点,研究者必须具有音乐学与哲学的双重知识背景,才可能进行深入的研究。由于本体问题在哲学上一直存在争议,且各家认识不尽相同,所以势必导致音乐本体这样一个衍生概念的相对混乱。为便于今后的研究,本文拟从本体概念、本体流派等方面入手,对音乐本体加以阐释,并对其实质加以必要的论述。 关键词:本体音乐本体音乐美学存在 一、何为本体? 所谓本体,指终极的存在,也就是表示事物内部根本属性、质的规定性和本源,与现象相对。所以,本体是关于存在的学说,最早提出本体这一概念的人是巴门尼德,他认为本体是世界的本原。而本体论概念,则最先出现于德国哲学家郭克兰纽和法国哲学家杜阿姆尔的著作中,后被德国哲学家沃尔夫采用,沿用至今。 二、关于本体的各家之言 (一)古希腊:巴门尼德的存在、伊奥尼亚的水、柏拉图的理念、毕达哥拉斯的数、亚里士多德的形式等都是关于本体的学说。 (二)中世纪:本体即上帝。这一时期经院哲学大行其道,上帝成为世界的本原,一切的一切均来自于上帝,他决定了人与世界的发展,人类只是执行其意志的工具,只能惟命是从,绝对不可以怀疑上帝是否存在,以及上帝的决定及判断。 (三)近现代哲学:笛卡尔是一位胆大妄为的哲学家,他提出我思故我在的口号,把存在的前提锁定在我思,否定了中世纪以上帝为代表的神学本体论,把上帝从高高的哲学神坛上拉了下来,剔除了本体的神秘性、权威性,以及人们在认识过程中的被动性。 三、何为音乐本体? 若想说明音乐本体为何物,首先应知道音乐属于艺术的一个门类,音乐本体是属于艺术本体的衍生概念。那么,什么是艺术本体呢?艺术本体是对艺术本身存在的终极原因、艺术之为艺术的存在本体和质的规定性加以描述的理论,由此可知,音乐本体是对音乐本身存在的终极原因、音乐之为音乐的存在本体和质的规定性加以描述的理论。 四、关于音乐本体实质的几种观点: (一)数即本体。众所周知,西方文明无论发展到何时、何种程度、何种状况,其文明的重要源头都要从古希腊时代讲起,作为这一时代的优秀代表,毕达哥拉斯的声誉与地位无可撼动。他集数学家、哲学家、音乐理论家等众多头衔于一身,通过科学试验发现了音乐与数学的关系,将实证性研究与理性精神引入到音乐研究中。 毕达哥拉斯认为世界的本源是数,说得再具体就是数的结构与比例,这种结构与比例既

-当前中国流行音乐的演唱风格分析综述

四川音乐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当前中国流行音乐的演唱风格分析 学生所在系(院)流行音乐学院 专业(方向)音乐表演(流行演唱) 年级2012级 姓名X X X 学号20131210XXX 指导教师姓名X X X 完成时间:2017年5月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一、绪论 (2) (一)研究背景、目的与意义 (2) (二)研究方法 (2) 二、相关理论分析 (2) (一)明星文化的变迁 (2) (二)流行音乐明星与大众 (2) 三、中国流行音乐的演唱风格 (2) (一)气息的运用 (2) (二)吐字与咬字 (3) (三)情绪的运用 (3) (四)从歌手的演唱风格中得出的启示 (4) 四、结论 (4) 致谢 (5) 参考文献 (6)

摘要 本文以中国流行音乐为例,通过对流行音乐的演唱风格进行分析,深入的了解中国流行音乐。一首流行歌曲不仅要了解歌词本身的内涵,还要在了解内涵的同时,唱出其中的情感。这就要求我们在流行音乐演唱的过程中,要注重演唱时的咬字,情绪,力度、节奏等等;还要注重所演唱作品的内涵,一名优秀的流行音乐演唱者,不仅要拥有美丽的外表,良好的音乐素养,完美的声乐条件,扎实的基本功。还要注重对其作品的欣赏,提高对流行音乐的认识。在日常的练习与演唱中,要将流行音乐音乐中的内容和音乐完美的结合在一起。希望本文研究能够对现实有所裨益。 关健词 中国;流行音乐;演唱风格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目的与意义 目前,国内外学术界对流行音乐进行了关注。其中,国外学者普遍认为,在流行音乐发展繁荣发展的背后,存在着不少隐忧,其中最为突出的问题,就是理论创新问题。再从国内学者的研究来看,流行音乐发展了三十几年,这一历程也涵盖着中国的社会政治意识、经济制度、文化伦理、审美趣味等等。实事求是的说,流行音乐之所以流行,主要是因为,其存在着朗朗上口的旋律,浅显易懂的歌词。据此,对其演唱风格进行研究,具备现实意义。 (二)研究方法 文献综述法。通过查阅中国期刊网、Net library 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和超星数字图书馆等相关数据库对国内外研究情况进行了相应的调查,并对相关文献资料进行了数据整理,从而归纳出理论依据。资料分析法。本文收集并研究了流行音乐问题,总结归纳整理了国内外学者对流行音乐问题的研究,使本文研究具备合理性、严谨性、可行性。归纳总结法。对课题的研究与实践的结果,从整体上进行归纳、总结、分析,找出问题的症结及其起因,得出符合实际的研究结论,制定出可行的解决问题方案,进而得出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解决问题的对策。 二、相关理论分析 (一)明星文化的变迁 明星完全随着文化工业的发展而出现,这也就使得发达的科技水平使宗教和传说中的英雄具备了世俗化的特征,而明星的出现,则直接对人们心灵的空缺进行了填补,他们甚至能够从某种意义上,起到社会粘合剂的作用。 (二)流行音乐明星与大众 自从20世纪80年代以后,电视开始逐渐对广播进行取代,从而直接的成为了对流行音乐进行承载的主要媒介、载体,尤其是在流行音乐得到了发展之后,直至今日,这种音乐形式都是唱片公司宣传歌手、歌曲的重要手段和载体,无论是周杰伦还是许嵩,亦或是JAY-Z,许多流行音乐歌手都能够凭借流行音乐从而大获成功,而在于大众的维系中,流行音乐的演唱风格,仍然占据着主导地位。 三、中国流行音乐的演唱风格 (一)气息的运用 细致的分析,笔者认为,演唱者对气息运用进行完全的掌握,本身能够显示出

悲怆第三乐章音乐分析及演奏提示

《悲怆》第三乐章音乐分析与演奏提示 龚易男 摘要:本文对贝多芬创作的钢琴奏鸣曲《悲怆》第三乐章进行音乐分析,从而揭示出音乐的英雄人格和抗争精神,并对钢琴演奏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路。 关键词:《悲怆》第三乐章;钢琴作品;演奏提示 贝多芬作为举世闻名的德国音乐家,其生平成就无须赘述。钢琴奏鸣曲《悲怆》作于1798—1799年间,此时他已经开始饱受耳聋的折磨。标题虽为“悲怆”而音乐更多表现对不幸的“隐忍”,对命运的“抗争”。 《悲怆》第三乐章为回旋奏鸣曲式,快4/4拍,c小调。音乐性格是对现实的超越和升华,对理想的执着和坚定;具有坚定的意志和富于展开的成份,结构干净利落而又极富张力。。它是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第一次利用回旋曲式特点加强奏鸣曲的戏剧性。作品交替运用了大量的连线与跳音,音乐演奏方面总的要求需要富有乐句感,要灵活运用手腕动作来结束乐句及表现各种演奏效果。 一、呈示部: 呈示部为1-17小节,主部主题极为明确地概括了第一、二乐章的某些动机和主题。音量p体现出克制和含蓄,速度可用极快的快板。演奏要强调主旋律线条,装饰音演奏要轻巧。 [1-2]第一乐句,弱起,从第一乐章的副主题扩充而成。以连续的附点音符解决到主音带来“隐忍”的情绪。右手演奏要突出附点的效果,左手演奏分解和弦要均匀。 [3-4]第二乐句,音符密度加大并以三次重复加强属音结尾。右手装饰音可以与之后的四个音形成一个整体类似回音的效果。左手出现三组三度音程是为了增加和声效果,演奏上不能突兀而要与整个乐句一致。 [5-8]第三乐句,主题的陈述被拉宽并用K46-G-T完全终止式来结束。演奏时要用弱起接装饰音造成一拍比一拍紧的积极情绪,音色也可以演奏得明亮些。 [9-12]重复第三乐句,不再使用装饰音而改为重复八度,音乐更加坚定。左手演奏音域扩充的分解和弦情感要更丰满。 [13-17]新材料乐句从阻碍终止到完全终止巩固了调性。旋律的坚强要表现出来,切分音要特别强调。tr 与装饰音可以合并为一个回音。16小节的渐强(cresc.)到f是抗争情绪的第一次爆发,力度要跟上。 二、第一插部: 第一插部为18-61小节,使用了若干个主题动机,在c小调的属七和弦上结束。插部是大的扩充和丰富,演奏时要注意音量p仍然是克制的,但sf与cresc.的使用更为频繁,表现出音乐性格的“抗争”因素。 [18-24]连接部,两个全音符和弦的演奏应该丰满、柔和、持续音般的。要灵活运用手腕轻巧连贯的演奏19-20、23-24小节分解和弦变体。左手第20、24小节重复三次的音程也要轻巧。 [25-32]副主题,转调为明朗的bE大调,温柔的(dolce)音乐纯朴而明亮。28-29小节右手加入一点复调因素,全音符bB音的演奏要明晰。演奏31小节要强调cresc.及连续切分。 [33-36]补充段,开放于4个小节的半终止。与副主题的温柔相对比,音乐性格变得强硬。回音和连续音阶下行要演奏出风一般的感觉。 [37-43]第1结束主题。是副主题的补充,演奏要延续之前的风格。 [44-50]第2结束主题。加连线的顿音造成一种十分安静的印象。半终止结尾做出强音(sf)和渐强(cresc.)使得音乐又产生抗争性。 [51-61]第3结束主题。其主题材料与第1结束主题相同。左右手轮奏加强了音乐的流动性,给人一气呵成之感。左手50-51小节的bA音到G音应该用滑奏来保持线条的连续。54-55小节右手低八度而左手底了两个八度使得音区对比进一步扩大加强了音乐的抗争力量。56-61小节转回c小调,抗争情绪在一浪高过一浪的急速下行音阶中又一次爆发,力度和紧张感达到新的高度。 三、第一再现部: 62-78小节是呈示部的完全再现,随后转入幽静而柔和的第二插部主题。演奏时注意控制好音量来跟前后段落产生对比。 四、第二插部:

格里格 《索尔维格之歌》 曲式分析

格里格《索尔维格之歌》音乐分析 摘要:挪威著名作曲家爱德华?格里格是挪威民族乐派的重要代表人物,其音乐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和浪漫主义的精神内涵。《索尔维格之歌》是《培尔?金特》组曲配乐曲中的一首经典之作。本文通过对这首乐曲的音乐本体形式的分析,以探其艺术特征及创作过程中运用的独特技法。 关键词:格里格;索尔维格之歌;音乐本体分析 一、作曲家的生平及创作背景 爱德华?格里格(Edvard Hagerup Grieg,公元1843-1907年),19世纪下半叶挪威民族乐派最重要、最有代表性的作曲家,也是第一个被世界所承认的斯堪的纳维亚作曲家。1843年6月15日出生于挪威西部著名的海港、商业城市卑尔根(Bergen),一个民族浪漫主义思想最活跃的地方,也是接受外来社会和文化影响最深的地方。1907年亦卒于此。他的父亲亚历山大?格里格(Alexander Grieg)是苏格兰裔富商,喜爱音乐,会弹钢琴。母亲耶馨?朱迪思?哈格吕普是出身望族的女诗人,也是一位相当出色的业余钢琴演奏家。格里格继承了母亲身上全部的诗人气质和音乐天赋。6岁时开始跟随母亲学习弹奏钢琴,9岁时开始作曲。1858年,父母听从了挪威著名小提琴家奥利?布尔(Ole Brneman Bnll,公元1810-1880年,挪威小提琴家)的建议,把格里格送往德国莱比锡音乐学院接受专业音乐教育,在此期间学到了系统的音乐理论知识,感受到了西欧浪漫主义音乐文化的强大气息,在音乐风格上深受肖邦、舒曼等人的影响。1862年毕业。1863-1866在哥本哈根活动,并师从尼尔斯?加德(Gade,Niels Wilhelm,公元1817-1890年,丹麦作曲家),进一步开阔了视野。在此期间与致力于创建挪威民族乐派的作曲家查德?诺拉克(Rikard Nordraak,公元1842-1866年)等人一起组织建立了“尤特皮”乐社,旨在创造并介绍斯堪的纳维亚国家的民族音乐。1864年回国后在克里斯蒂安那创办了音乐会社并亲任指挥,曾多次到英、法、德、意等过举办音乐会,演出的曲目都是挪威音乐。1868年创作的《A小调钢琴协奏曲》成为格里格的代表作,并得到了匈牙利音乐家李斯特的赞扬。1876年,格里格为易卜生的诗剧《培尔?金特》配乐并上演,大获成功。1890年入选法兰西艺术院院士。1907年逝世,挪威为之举行国葬。 格里格一生致力于弘扬挪威民族文化精神,创作了大量的具有浓郁民族风格的钢琴作品、抒情歌曲、大合唱、室内乐、小提琴奏鸣曲等作品。其代表作有《钢琴抒情曲集》、《a 小调钢琴协奏曲》、乐队作品序曲《秋天》、组曲《培尔?金特》两套、《交响舞曲》等等。然而格里格一生最为辉煌的成就,还数他的交响组曲《培尔?金特》。 挪威剧作家易卜生(Henrik Insen,公元1828-1906年)1874年在克里斯蒂安尼亚首演《培尔?金特》时,邀请格里格为这部诗剧做配乐。完成于1874至1875年间,但他从配乐中选编的两套组曲(各分四段),却到1888和1891年才先后编出。这两部组曲都是曲作者格里格的代表作品。戏剧《培尔?金特》虽然不是挪威著名文学家、剧作家易卜生的代表作,但在作者的全部剧作中却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易卜生的诗剧《培尔?金特》大量采用象征和隐喻的手法,塑造了一系列扑朔迷离的梦幻境界和形象,剖析了当时挪威上层社会的极端利己主义,同时又触及了当时世界上的许多重大政治事件。关于易卜生的这部诗剧,格里格曾在他《第二组曲》的扉页概括作了这样的说明:“培尔?金特是一个病态地沉溺于幻想的角色,成为权迷心窍和自大狂妄的牺牲品。年轻时,他就有很多粗野、鲁莽的举动,经受着命运的多次捉弄。培尔?金特离家出走,在外周游一番之后,回来时已经年老,而回家

曲式分析试题讲解

浙江省2012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音乐分析与创作试题一、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空2分,共10分) 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1.多声部音乐领域包括______和复调。 2.比例分析法是指“对称性”分析法和______分析法。 3.和声张力的强弱是指和声______的大小。 4.调性的本质在于对______的肯定。 5.当代音乐理论普遍认为,音乐“首先是时间和时间的划分组成的”,音乐中最重要和最基本 的东西就是______。 二、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1.“中心对称” 2.主题的“特征” 3.织体 4.旋律 5.曲式 三、划线题,将下列作品与作曲家连接起来(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魔鬼凯旋进行曲》斯特拉文斯基 2.《黄河颂》穆索尔斯基 3.《侏儒》冼星海 4.《为什么》贝多芬 5.《第三交响曲》(“英雄”)舒曼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1.主调音乐与复调音乐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2.在主题形象分析中,概括性主题可分为哪三种? 3.决定音色的因素有哪些? 4.“主题分析”和“曲式分析”之间的一个重要区别是什么? 5.关于节奏意义的三种不同认识是什么? 五、论述题(本大题20分) 为什么说和声是音乐分析者最熟悉最依赖的因素? 浙江省2012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音乐分析与创作试题一、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音乐作品的主题与作品的具体内容或作曲家的表现目的相关,因此,一部音乐作品的主题就 具有______的唯一性。 2.比例分析法包括“对称性”分析法和______分析法。 3.和声张力的强弱是指和声______的大小。 4.节奏的密度是指单位时间里______个数的多少。

分析声乐与器乐的相互关系

分析声乐与器乐的相互关系 声乐与器乐演奏同作为表演艺术,具有一定的共通性。通常,我们把学习发声方法的过程称之为“塑造歌唱的乐器”,通过多种有效的训练手段,建立好的气息、稳定的口咽腔,使人体这件“乐器”能够演奏出漂亮的音色。同样,在学习乐器的时候,老师在课堂中经常会提醒学生,“如歌唱般地演奏”。可见,声乐与器乐有着密切的联系。笔者通过多年的学习和教学发现,在声乐课堂中,将声乐与器乐有机地结合起来,可以把抽象的声乐学习过程变得更加具体而形象,从而引导学生更快地找到正确的歌唱状态。 一、声乐与二胡 在歌唱中,呼吸的训练至关重要,这也是教学中的难点。学生往往在演唱过程中容易出现提气的情况,尤其在初学者身上体现得极为明显,教师经常会提醒学生,“把气放下来、把声音放下来”,但是怎么放下来却着实成了一个难题。在最初学习声乐的时候我也经常被这个问题困扰,直到有一天声乐课上,我的老师王翼亭教授跟我说了这样一段话:“不管唱高音还是低音,声音一定要…坐在气息上?,就像拉二胡一样,不管音区如何变化,琴弓始终是紧贴琴筒的,假如把弓子拿起来放到琴弦的上部去演奏,声音就会是干涩、刺耳的了;只有弓子贴紧琴筒演奏,音色才好听,音量才有保证。”这样一个很简单的比喻,让我茅塞顿开,马上明白了气息安放的重要性。下课后,我又专门去看了二胡专业的同学练琴,并实践体会了琴弓离开了琴筒,就无法产生好的共鸣,就很难发出响亮悦耳的声音。在演唱过程中,气息的支点保持在横膈膜周围, 这极像二胡的琴筒。通过这个比喻能让学生更直观、更形象地理解并记住演唱时一定要把气息放好、放平。 二、声乐与小提琴 1.力量的使用。在学习声乐的过程中,大部分学生都会经常听到老师这样的提醒:放松地去歌唱。于是便出现一种情况,学生为了追求放松的状态,大量运用假声,以致使中低声区唱出来的声音虚而空。其实在歌唱中放松与紧张是并存的,要辩证地去看待这一问题。“歌唱家的嘴

钢琴曲《彩云追月》音乐分析及演奏处理

钢琴曲《彩云追月》音乐分析及演奏处理 摘要:本文分析的是由王建中先生改编的钢琴曲《彩云追月》,通过作者的生平,作品创作背景,作品的特点及内容,作品弹奏时的处理四个方面进行分析,展现中国钢琴曲的独特魅力。 关键词:彩云追月分析演奏处理 《彩云追月》原曲是由我国人民音乐家任光、聂耳于1935年创作的优秀的民族管弦乐曲。形象生动地描绘了浩瀚夜空的迷人景色。1975年,王建中先生把民族管弦乐曲《彩云追月》改编为钢琴曲《彩云追月》。王建中是江苏江阴人,曾任上海音乐学院的副院长职务,是中国著名的钢琴家,教育家,作曲家,他创作的作品有民歌作品《陕北民歌四首》、《云南民歌五首》、《浏阳河》;唢呐曲改编《百鸟朝凤》;创作歌曲改编《大路歌》、《走进新时代》;古琴曲改编《梅花三弄》;器乐合奏曲改编《彩云追月》;说唱音乐《蝶恋花》等。 1 作品分析 《彩云追月》注重发挥钢琴性能和表现手法、还有民族风格。不是单纯的采用西方音乐的技法,也不是单纯的采用中国的五声音阶,而是把两者完美的结合在一起,拥有了独特的韵味。旋律简单质朴,线条流畅,抒情优美,婉转,拥有浓郁的民族色彩和民族韵味,深受人民群众的喜欢。 1.1内容分析 这首乐曲并不是简单的改编,而是在保留原作品的基础上,通过音色、织体、调式的变换,在原来旋律中,运用了琶音、颤音、装饰音和增加色彩性的音程等手法使之钢琴化。同时,在作品中还有用钢琴来模仿民族管弦乐的弹拨乐器。曲子不仅重视“线性思维”,还注重“立体思维”,旋律简单流畅,和声的进行更加具有民族特色。整首曲子,都是温婉流畅,用独特的手法表现出浩瀚夜空的迷人景色,充分体现了钢琴音乐的神韵,达到了雅俗共赏的艺术境地,是富有民族风格和民族气质的中国钢琴作品。 1.2技法分析 全曲由变化再现的单三部曲式构成,A调,4/4拍,中板。第1到9小节为引子部分,乐曲开始以富有民族色彩的五声音阶式的装饰句,加上清澈的颤音来引出主题,主体具有民间色彩,节奏平稳,旋律如歌,富有诗意。中段的旋律更是令人陶醉神往,流动的琶音伴奏音型,丰富的和声是旋律更加的唯美、轻盈。紧接着主题再现部分,旋律采用八度和弦构成,增加了乐曲的氛围。伴奏部分运用五连音的琶音加上柱式和弦,增添了乐曲进行的动力,把曲子推向高潮,尾声和引子相呼应,力度减弱,速度渐慢,在流动而悠扬的分解和弦中结束全曲,而音乐仿佛没有停止,引人遐想。

“音乐本体”在教学中的贯穿运用

重视“音乐本体”在教学中的贯穿运用 2012年9月,我在重庆师范大学参加了“国培计划(2012)”--紧缺薄弱学科骨干教师培训项目(小学音乐班)培训,有幸听到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义务教育音乐课标研制、修订组的专家王安国的讲座。他阐述了10年以来音乐课改中实验稿对中小学音乐教育产生的影响、评价,修订后音乐课标的变化,还有依据这些变化,对教材修订、评价及教师的教学都作了具体建议。由于新课程改革提出了学习方式的转变,因此,目前我们音乐教学可能更多地会关注形式上东西,而缺少对音乐学科本质内容的关注。不要忘了我们是音乐老师,音乐课上要体现音乐特点,拓展之后必须回归,目的应在于对音乐的进一步的深刻体验和理解,要根据内容选择教学方法。音乐对人的素质的培养,对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它的前提是通过音乐学科自身的艺术特点来发展人可塑造的各种能力,不能背离音乐本身的特性,不能离开音乐独特的教育作用来谈音乐课程的实施和改革。所以,重视“音乐本体”在教学中的贯穿运用是很有必要的,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和思考,我认为可从以下几点出发。 一、正确认识学科综合,以音乐为本,贯穿于教学中 音乐中的学科综合性学习,是基于音乐学科本身的特点和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是以音乐为本的综合。在实际的教学中,很多的音乐教师对综合的内涵没有真正理解,以为综合室学科知识和技能的相加而成,因此在教学中总想把所有的学科知识都塞给学生,还有的教师为了实现学科综合,撇开了音乐学科的特点,把音乐课上成了语文

课、历史课和地理课,严重脱离了音乐之本,在音乐课中体现学科的综合性,应根据学习目标做到适可而止。 有这样一堂音乐课:要教唱歌曲《茉莉花》,老师在教室里摆放了一盆茉莉花,先请学生闻花香,然后叫学生把课前搜集的关于茉莉花是什么科、有什么特性等具体相关知识进行介绍。接下来又说说古人赞美茉莉花的诗句,最后,所剩时间不多了,把歌曲唱了一遍就下课了。试问这节音乐课是成功的吗?对茉莉花从嗅觉、知识等解释尽管非常清楚,但忘了这是一堂音乐课,而不是一堂生物课,学生能从这节课中学到多少音乐知识呢?学生能从中感受到音乐的美吗?那么,再看另外一节同样是教唱《茉莉花》的音乐课,由于设计的角度不同,教学理念、教学过程不同,最后的效果也不同。教师先让学生分为几个小组,分别收集民歌《茉莉花》的不同演唱版本,教学重点为比较不同版本的表演风格及音乐表现形式。通过欣赏古筝与萨克斯的演奏,来对比不同乐器的音色所产生的不同效果;通过欣赏黑鸭子演唱组的演唱与歌剧《图兰朵》中的选段,对比演唱方式不同所产生的不同效果;通过欣赏以方言演唱与宋祖英在维也纳金色大厅里用普通话演唱,进行对比,让学生体会在不同场合、不同语言、不同伴奏、不同地域下产生的不同效果,使学生感受到不同音乐形式下的《茉莉花》所散发的不同风格特点的芬芳。学生始终在感受音乐、体会音乐的过程中学习音乐,为中华民族能拥有这样优秀的文化遗产而自豪。这样的音乐课始终围绕“音乐”在拓展,综合有“度”,把握住合理综合的契机点进行课堂设计,使学生从中感受到音乐的美,并增强了学生

班级音乐会演奏作品分析分析

河北传媒学院 毕业设计 题目音乐会演奏作品分析 姓名:王喆 学号:100504030146 院(系)名称:音乐工程系 年级:2010级本科 专业:音乐表演 指导教师:郭佳 2014年5 月10日

目录 1 毕业音乐会节目单 (1) 2 毕业音乐会作品分析 (3) 后附:毕业作品光盘 (注:最后一页为空白页,全部页面设置为上下右为2.5厘米,左3.1厘米,以下全部红色及说明部分定稿后需删除。)

摘要 【摘要】: 本文以音乐会演奏作品《贝多芬暴风雨奏鸣曲》《车尔尼钢琴快速练习曲740》两首演奏作品的创作背景,作曲家介绍及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作品曲式及演奏技巧进行分析。作品演奏的自我分析是非常重要的。同时根据个人的想法结合作品进行二度创作,也能体现我对古典作品的理解及变现能力。 【关键词】:《贝多芬暴风雨奏鸣曲》《车尔尼钢琴快速练习曲740》作品分析

Abstract Content In this paper, concert works "Beethoven tempest sonata" "Czerny Piano Etudes" twofast 740 first play of creation background, composer and to express thoughts and feelings, music and performing techniques of the works. The work performance of self analysis is very important. At the same time, according to the personal ideas and works of two degree creation, also I can embody the classical works of understanding andliquidity. Key Words:"Beethoven tempest sonata" "Czerny Piano Etudes" fast 740 works analysis

浅析艺术歌曲的处理与演唱

浅析艺术歌曲的处理与演唱 【摘要】对一首艺术歌曲的处理,需要演唱者在提升自身演唱技巧的同时,深入分析作品,如作品的歌词含义、创作背景、歌曲曲调、作品意境等有比较深入的理解,还需要尽力融入作品进入角色、展开想象,随着音乐旋律的起伏变化的不同来调动自己的情绪和情感,对作品还要反复锤炼,精益求精、烂熟于心,并且要内化为内在艺术素质。达到高度地表现艺术歌曲内涵的目的。 【关键词】艺术歌曲分析处理演唱 艺术歌曲是音乐史上一种特定的体裁。在德国,由舒曼、舒伯特勃拉姆等作曲家创作的歌曲被称为“Lied”﹔在法国艺术歌曲中,与之同类的歌曲被称为“Melodie”﹔它原本的意思是“这种微妙的艺术用于不同歌剧的方法,令人领悟到歌词戏剧性的内容”。流传到中国我们将它译为“艺术歌曲。” 艺术歌曲的演唱不同于演唱一般的创作歌曲,它需要演唱者对作品要有深刻的理解,使用所学的技术和文化功底对作品实行处理。为此,演唱者需要做很多的努力。 一、深入分析作品 演唱者拿到一部作品时首先要仔细准确的分析歌曲作品,分析作品的歌词含义、创作背景、歌曲曲调、作品意境与作曲家本人实行全面的分析。 1分析作品的歌词含义 首先要认真准确的分析歌曲作品,词曲作家通过音乐和歌词创作丰富的艺术形象,来表现人类的普遍情感。演唱者“必须尊重词曲作者,认真分析音乐和歌词,对作品的思想内容、文学内容深入分析理解,对作品的时代背景、艺术表现手法等实行熟悉和了解而对作品实行完美的诠释。” 2分析作品的时代背景 很多艺术歌曲都带有浓厚的时代特色,例如《黄河大合唱》就是抗日时期的代表作,《美丽心情》就是歌颂时代美好的代表作,古希腊时期的音乐特点是传说与幻想相结合的,多以神话为色彩。古典主义时期的音乐就比较循规守距、重视规范、不能实行感情的释放。浪漫时期的音乐就更强调感情,自我意识的表达。一首完美的艺术歌曲就是那个时代精神的剪影和浓缩,而且作品的时代背景直接影响作者的创作和创作出自己的歌曲作品的风格特征。 3分析作品的歌曲曲调 分析艺术歌曲的曲调是理解作品思想感情的关键,通过对音乐的分析,获得对歌曲更深刻的理解。分析音乐应先从作品的结构、调式、调性入手,要具体、细致的分析,了解和掌握各个部分的内在含义,一般来说,大调式表现得时喜悦的情感,小调式表现的是忧伤的情感,演唱者在演唱艺术歌曲时要从节拍、力度、速度来分析,还要分析伴奏、和声在歌曲中的作用。例如﹕《鳟鱼》以主属为主的和声织体,全分析的伴奏音塑造了小溪中鳟鱼的快活悠然游动的形象。在这些音乐形象中,演唱者无需酝酿情绪而顺其自然的进入意境之中。 二、要尽力融合作品 1分析作品意境 演唱艺术歌曲时要贯穿情感,尽力去启发音乐的想象力,通过对歌曲的分析确定作品的思维,思想,感情基调,才会淋漓精致的表现作品的意境,塑造鲜明的艺术形象,例如舒曼的《献词》,演唱者可“移情”于这样一种场景﹕一个热恋

音乐论文-分析巴赫BWV846的演奏技巧和艺术特征文档

音乐论文-分析巴赫BWV846的演奏技 巧和艺术特征文档 Music paper - Analysis of Bach bwv846's performance s kills and artistic characteristics document 编订:JinTai College

音乐论文-分析巴赫BWV846的演奏技巧和艺术特征文档 前言:开题报告是指开题者对科研课题的一种文字说明材料,这种新的应用写作文体裁是随着现代科学研究活动计划性的增强和科研选题程序化管理的需要而产生的。本文档根据开题报告内容要求和特点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调整修改及打印。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课题名称: 分析巴赫bwv846的演奏技巧和艺术特征 学生姓名: 系别: 音乐系 专业: 音乐学 指导教师:

一、综述国内外对本课题的研究动态,说明选题的依据和意义: 巴赫(johann sebastian bach,1685-1750)德国管风琴家、作曲家、巴洛克音乐风格的杰出代表。他综合德国南北前辈之长使管风琴音乐达到了历史的最顶峰;管风琴音乐是巴赫创作的基础与核心。代表作有《g大调幻想曲与赋格》、《e 小调帕萨卡利亚与赋格》、《马太受难乐》。。巴赫努力锤炼自己的独特音乐语言风格,在一些管风琴作品当中展示其宏伟壮丽与戏剧性风格,这在之前都是前所未有的。巴赫是一个心灵丰富、思想深刻的伟大艺术家,他的音乐深刻的表达了经过三十年苦难战争之后,德国人民德思想感情,从他那博广宽大德心灵中流淌出来的音乐,体现了他高尚的人道主义思想和对人类忘我的爱。他继承了复调音乐的优秀传统、完善了赋格形式。巴赫的崇尚理性,尊重科学,音乐思维富有逻辑性,积极支持十二平均律。不仅把自己的键盘乐器改调新律,还先后创作了两部《平均律钢琴曲集》,用创作的时间来证明平均律的优点和切实可行。《平均律钢琴曲集》是键盘音乐的经典,惊人的宝库,不仅在技巧上是无法与人伦比的而且具有丰富而深刻的精神内涵。他的古钢琴创作几乎包括了巴洛克晚期已经定型的所有古钢琴体裁。通过他的艺术实践,使酝酿以久的大

民族音乐学音乐分析方法浅谈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e712652195.html, 民族音乐学音乐分析方法浅谈 作者:朱语涵 来源:《戏剧之家》2015年第19期 【摘要】民族音乐学又名音乐人类学,其作为音乐学分支下的一门独立学科,兼具音乐 学和人类学两者的显著特点,并用人类学的研究方法和视角来研究音乐。该学科的研究对象主要是音乐本体和音乐文化,本文将重点对这两方面进行主要探讨。 【关键词】民族音乐学;音乐本体研究;音乐文化研究 中图分类号:J60 ;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5)10-0091-01 民族音乐学是一门从音乐表象出发,研究音乐所蕴含的深层次文化现象的学科,具有多学科、多角度的研究性质。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其有着独特的音乐解读方法和模式,本文将重点对民族音乐学音乐解读方式即音乐分析方法进行归纳和综述。 音乐分析方法即对音乐作品进行解读的方法,它包括对音乐结构、声响原理、音阶构成等音乐本体方面的研究,同时还涵盖了音乐在人类活动中如祭祀、婚丧、嫁娶等所传达出的文化。民族音乐学的音乐分析包括音乐本体和音乐文化内涵两个方面,音乐本体即我们所熟知的以和声、曲式分析为主的音乐作品分析,这也是狭义的音乐分析。音乐文化内涵则是在对音乐本体进行研究的基础上来解读音乐背后所存在的文化现象。美国匹茨堡大学荣鸿曾教授根据特征把民族音乐学对音乐的旋律分析方法归为三种:生物分类法、基因分类法、文化本位法,这无疑是对民族音乐学在音乐研究中分类法的有益尝试。鉴于民族音乐学的人类学特质,我们在对音乐民族志的音乐分析时,不可能只关注音乐,更多的是对音乐背后文化表象的探究和发掘,由此,面对民族音乐学音乐分析方法这个大概念时,我从音乐本体和音乐文化研究的方面进行归纳总结: 一、音乐本体分析方法 民族音乐学对音乐本体进行的研究是广泛而深刻的。比较音乐学时期,就已经开始了对音乐本体的深入研究,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如英国A.J.埃利斯使用物理声学的测量手段,从声学角度对所涉及的各民族音阶进行的音分数据测量,这一测量试验,为民族音乐学在对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音乐的研究提供了比较的标准和研究途径。二十世纪初,以德国音乐家为代表的柏林学派进行音乐研究时侧重于对音体系本身即音响材料、乐音体系测定、音阶构成和乐器物质结构和发声原理的研究。此时的美国民族音乐学家则在文化人类学的影响下,将研究聚焦于音乐与社会文化、环境关系的研究,被称为“音乐人类学”。当代美国著名民族音乐学家曼特尔·胡德提出了四点研究模式,分别是:“有带声音的例子;对例子有清楚的说明;有由图解说明的重要之点的特殊例子;必不可少的统计资料;还要会演奏或演唱被研究对象的一种或多种乐器

小学音乐人音版教材分析和解读二年级音乐上

小学音乐人音版教材分析 和解读二年级音乐上Prepared on 21 November 2021

小学音乐人音版二年级教材分析上各位老师大家好,很高兴有这次机会和大家一起学习和交流。这次我解析的是人音版二年级下册第六课《兽王》和第七课《跳动的音符》。首先我们来看第六课《兽王》,这一课有两首歌曲《两只老虎》《猫虎歌》和两首欣赏曲《狮王进行曲》和《老虎磨牙》构成。 总述,从题目上看,这一课是和动物有关的一课,老师们都知道低年级的孩子们都非常喜欢动物,特别是小猫小狗这些非常可爱的小动物。但是对于老虎狮子这种庞大凶猛的动物却是孩子们内心感到非常害怕的,而这一课通过音乐所表现的老虎狮子的形象是非常幽默诙谐的,是孩子乐于接受的一种音乐形象。 我们先来看第一个作品《两只老虎》 ①来源:这首歌曲老师们非常熟悉,它的旋律来自于一首法国童谣 《雅克兄弟》,由于旋律朗朗上口,所以在世界各国广为流传,咱们幼儿园的孩子们都会演唱这首歌曲。但往往音高节奏都唱不准。对于这种孩子们一唱就会,但又唱不准、唱不好的歌曲,,我们挖掘教材应更加细致,把握音乐形象应更加的到位。 ②分析作品:接下来我们一起看一下这首歌曲的音乐特点 ⑴整体分析:这首歌曲是一首一段体的歌曲,共有四个乐句,它的旋律采用上下行级进并且带有重复性,歌曲一字一音非常便于孩子记忆和掌握。

⑵逐句分析:这首歌虽然是后来填词的但是它的词曲结合的非常贴切。我们先来看第一个乐句,1231、1231旋律平稳非常具有叙述性就象讲故事,告诉我们这里有两只老虎,这个地方要唱的平稳一些。(唱)第二个乐句(唱)看345--︱345--︱是一个旋律的上行,二分音符5的出现突出了老虎的特点跑得快,咱们可以突出跑和快这两个字的演唱(唱)。第三个乐句节奏变得密集,出现了全曲的最高音6,565431(唱)从音乐上我感觉起到了一个强调和提示的作用。这两只老虎长的还很特别,一只没有眼睛,一只没有尾巴。这一句要唱的轻巧一点,表现出老虎的可爱有趣的形象。第四句351(唱)出现了全曲唯一的大跳,突出表现了孩子们看到老虎有趣的样子之后,非吃惊的语气,演唱时,语气加强(唱)。 <4>轮唱教学 我重点讲的问题是解决歌曲的轮唱。 这首歌曲还是一首简单的二声部轮唱歌曲。这是低年级孩子第一次接触轮唱,孩子们对它的认识还不清楚,更谈不上了解。所以开始接触,孩子们是非常感兴趣的。所以我们老师在低年级要用好的方式,方法,引发孩子对轮唱的兴趣。才能更好的为高年级合唱学习打好基础。 拿到这首歌,进入轮唱教学时,我们首先要从听觉上让孩子自己发现这首歌与以前我们所学歌曲有什么不同(孩子们会说有两组人演唱,而且是一前一后在演唱)。我们再从从歌词上让他的发现同是一首歌。歌词有所不同,第一段歌词多了两个真奇怪,我们可以

流行歌曲《only for you》的音乐与演唱分析

流行歌曲《only for you》的音乐与演唱分析 《only for you》是韩国电视剧《冬日恋歌》中的一首插曲,以其悠长的旋律和略带悲伤的曲调为大众所喜爱。本篇文章将以这首歌曲为切入点,从该歌曲的曲式结构、节奏、旋律的变化以及流行歌曲的演唱角度加以分析。 该歌曲的调式为g小调,采用三拍子节奏。三拍子节奏较为规整,律动感强,有助于加强音乐动力,推动音乐乐思发展。整曲的曲式结构为:前奏—A—B—间奏—A—B—尾奏。前奏用电钢琴模仿羽管键琴,给人一种深沉的试听效果。间奏过后歌曲的律动更加明显,节奏更加鲜明。歌曲采用A-B-A-B-B的结构,尾奏回归主题,强调了歌曲的动机。整首曲子富有旋律性,通篇的清音乐器,给人一种清静的美感。 首先值得一提的是这首歌在配器方面的处理。主歌部分是清音电吉他与钢琴伴奏,之后随着和弦的跟进,使歌曲肢体更加丰满。副歌时,和弦乐提高八度,推动歌曲情绪,之后贝斯与鼓的进入把全曲推向高潮,营造出一种忧伤、缠绵的气氛。歌曲旋律线条平缓,和声织体丰富多样。丰富音乐表演形式,加强乐曲可听性,也同时有利于扩大乐曲篇章,为音乐动机发展带来动力。 歌曲的另一特色在于节拍和伴奏乐器的选择。整首乐曲的节奏较为固定,演唱者主要依据诗词的抑扬顿挫、疏密缓急形成变化的情绪特征,不同乐句间进行自由的处理。三拍子的规律性律动配合古钢琴音色的模仿,带给人圆舞曲的感觉,创造出一种优雅、舒缓的音乐风格,后半段贝斯跟鼓的介入使歌曲古典而不失流行,现代乐器跟古乐器的碰撞产生了奇妙的火花。整首歌曲多次用到切分和休止,在给人优美意境的同时不经意的打断,而后又回归,使歌曲更加具有吸引力。 主歌部分虽然没有低音乐器,但是弦乐的打底稳稳地把控好旋律声部,使歌曲并不空洞。副歌加进贝斯后,弦乐改到高把位,又提升了歌曲的旋律性,填补了副歌高频乐器的不足,使歌曲变得更加完美。虽然整首歌都在重复一个动机,但副歌部分通过和声的变化,多用七和旋及转位,使乐句的变化更加明显以及有特点,避免给听众千篇一律的感觉。 流行歌曲的演唱强调个性,同一首歌曲不同音色可以诠释出完全不同的艺术效果。因此无法像美声唱法中用男高音、中音、男低音、女高音、女中音、女低音明确的加以划分。流行歌曲又称为通俗歌曲,流行音乐相对于美声唱法更加大众化,有较强的普及性。演唱建立在美声的基础之上,一般的歌唱爱好者不需要长期的练习以掌握特定的发声方法。演唱中讲求自由,注重自然的发声方法和多样化的音色,演唱者根据自身嗓音条件与对歌曲的理解。虽然如此,要想成为专业级演唱歌手,长期的发声方法、气息、共鸣的练习也是必不可少的。流行歌曲唱腔贴近生活,唱词由日常生活而来。简单的流行歌曲演唱中气息建立在说话的基础上,呼吸方式与美声相比更为自然、不要求吸的过深。而正是基于此,演唱中通常需要借助音响设备、混声效果来美化音色。在气氛的渲染上借助灯光舞美,根据不同歌曲的音乐风格制造不同的现场效果。

关于《交响旅程》的音乐与演奏解析

关于《交响旅程》的音乐与演奏解析 《交响旅程》是日本双排键电子琴演奏家松本淳一的作品。其作品大都采用传统作曲技法,在功能和声基础之上探索新的音响使用,采用传统配器方法以表现作曲家的音乐思想。其在双排键电子琴领域所取得的成绩是有目共睹的,不仅发行过多张作品专辑,更凭其作品《剧的情景》于1995年获得“第31届雅马哈双排键电子琴比赛”第一名。本文所分析的双排键作品《交响旅程》是松本淳一近几年的新作,不仅继承了其一贯的“大张力”音响风格,也渗透了强烈的表现欲望,少见的在其作品中揉入了细腻的情感内涵,与他一贯恢弘大气的风格形成了对比,可以看做是作曲家成熟后继续探索的一种表现。 一、布局与配器音响分析 《交响旅程》以三拍子作为全曲强弱规律,调性布局复杂,b——升f——降G——A——F——降E——E,此外中间穿插了多次复杂的近、远关系离调。从调性布局可以看出本曲中松本淳一的调性观念以远关系转调为主,偏好以大跨度的调性差异获得作曲家所需要的音响效果。在结构上,全曲从“A”段落到最后的“R”段落共18个小段落,将19个小段落按照其配器、速度、情绪特点进行分析,可分为三个较大的部分。 第一部分(A-H) 第一部分的音乐充满松本淳一个人风格,每个乐句都类似对话,有明显的性格差异,和声复杂,具有强大的动力性。以作品的开始A 段落为例。前四小节以b小调属和弦根音开始,解决至b小调的主和弦与D大调的属和弦,形成了一个具有三对二度关系的极不协和的和声,并在第五小节再度连接到一个由属挂四和弦和下属二和弦组成的包含了两对二度和一个三度关系的和声中,极不和谐的音响以巨大的推力推动音乐的发展,最后以A大调的属挂四和弦结束,意外进行至B段落开头的A大调下属功能,开启了B段落。在音色制作和配

初中音乐教材分析理解

初中音乐教材分析与理解 一、关于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的目的就是理清整册教材的教学思路,也就是弄清楚本册教材编排的意图是什么,教材的重难是什么,教学目标要求是什么。根据学生实际,你认为教材要如何取舍,课时要如何安排,要选择何种教学方法适合学生才能来达成教学目标要求。 教材分析的内容包括教学目标要求(课标)、本册教材的地位与作用、各章节教材的重难点、各章节教材的处理及其理由,教法的选择及其理由,学法指导的重点等。 教材分析稿就相当于说课稿,只不过内容不是一个课时而是整册教材,教材分析稿的撰写要有理有据,要通俗易懂,要切合学生实际,语言要精炼准确。反对不动脑筋的网上下载来应付,这样做的结果收获不大,养成了不好习惯。 开展教材分析考核活动的目的是考核教师是否通读教材,是否理清教学思路,是否制定好教学措施与策略。 二、教材的重要性 教材是教与学的主要依据,也是教师与学生相互作用的中介,更是学生获取知识、开发智力和发展物理能力的源泉。教材并不等于教师的讲稿。教师在授课之前,还必须深入学习课程标准,认真分析和研究教材,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在此基础上科学地组织教学内容,选用教法,精心编写教案,实施教学,以圆满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所以说教 材分析是教师的一项重要基本功,是教师备好课、上好课的前提。而教材编写的依据是课程标准、学生的认知规律、现有教材的知识体系、编书人的个人看法(新理念)。在分析教材过程中,教师经常要仔细琢磨教什么、怎样教、教材的知识结构、内在联系、教学的目的要求以及教材的地位、作用、重点、难点、关键及蕴涵的思想方法、德育因素等问题。 所以说,教材分析又是教师熟悉教材、把握教材并逐步达到驾驭教材的重要途径。新课标强调“人本位”的课程观,对人的关注,对学生发展的关注,是《标准》的基本精神之一。如《标准》在“课程性质”定位上所表述:“对音乐的感悟、表现和创造,是人类基本素质和能力的一种反映。”因而,音乐课是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是基础教育阶段的一门必修课。《标准》所阐述的10个基本理念,更是从“以人为本”的观念出发,在不同的侧面上,均体现出鲜明的人文精神: 培育学生美好情操和健全人格———以音乐审美为核心; 发展学生音乐兴趣终生享受音乐———以兴趣爱好为动力; 是每一个学生音乐潜能得到开发并从音乐中受益———面向全体学生; 让每一个学生运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学习音乐———注重个性发展; 增强学生表现音乐的自信心———重视音乐实践; 培养学生的创作意识和想象力———鼓励音乐创造; 开阔学生的音乐文化视野———提倡学科综合; 增进学生爱国主义情怀———弘扬民族音族音乐;

浅析降e大调夜曲的音乐风格和演奏分析改完整版

浅析降e大调夜曲的音乐风格和演奏分析改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

浅析《降E大调夜曲》的音乐风格和演奏分析 摘要:肖邦是蜚声欧洲内外的浪漫主义音乐家,他一生很短暂,但却创作了大量优秀的音乐作品,尤其是钢琴曲。而《降 E 大调夜曲》是其中一部经典的钢琴夜曲。在这首夜曲中,肖邦运用了丰富的创造力,通过对变化多彩的音乐结构以及音乐旋律等的创作,叙写了一曲优美动听、感情丰富的夜色之曲,并表达了他内心独白一样的感伤情怀,体现了他浪漫主义气质的音乐风格。本文主要通过总结分析《降 E 大调夜曲》的音乐风格、曲式结构、旋律特点以及和声等方面的特点,来分析这首乐曲的的演奏特点、演奏技巧,希望对弹奏这首曲子的人有所启发。 关键词:肖邦《降 E 大调夜曲》;音乐风格;演奏特点 Abstract: Romantic Chopin is renowned musicians in Europe and beyond, his life is very short, but it created a lot of good music, especially piano. The "E flat Nocturne," which is a classic piano nocturnes. In this nocturnes of Chopin used the wealth of creativity, through changes in the structure and colorful music melody like writing, narrating the song sounds beautiful, rich emotional song of the night, and expressed his inner monologue as sentimental, romantic temperament reflects his style of music. This paper summarized by analyz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Nocturne in E flat major" style of music, musical structure, melody and harmony characteristics and other aspects, to analyze the performance characteristics of this piece of music, and playing skills, I want to play this song inspire people. Keywords: Chopin's "Nocturne in E flat major"; musical style; Playing Feature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