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子间骨折治疗策略(完整版)
- 格式:pptx
- 大小:33.60 MB
- 文档页数:102
股骨转子间骨折复位技巧股骨转子间骨折,这可真是个让人头疼的事儿,就像房子的大梁有点歪了,得好好给它复位才行呢。
咱们先说这复位之前的准备。
就好比要打一场仗,武器得准备好吧。
手术的器械得齐全,像那些牵引床之类的设备,都得提前检查好是不是好用。
这就像出门前检查车胎有没有气一样,可不能到了战场上才发现武器不行。
医生呢,心里也得有个谱儿,要对患者的骨折情况了解得透透的。
通过X光片、CT啥的,把骨折的位置、方向,还有那些碎骨头块儿的情况都看清楚。
这就像侦探破案一样,一点点线索都不能放过。
那开始复位的时候啊,牵引可是个很重要的手段。
这就像放风筝,得掌握好那个力度。
要是用力过猛了,就像放风筝的时候突然一阵大风把线扯断了,可能会对骨头造成二次伤害。
要是力气不够呢,骨头又回不到它该在的位置。
这牵引的角度也很有讲究,得根据骨折的具体情况来调整。
比如说,如果骨折是偏向某一侧的,那牵引的方向就得稍微往那边倾斜一点,就像调整船的航向一样,得一点点地找对方向。
还有啊,在复位过程中,要把那些碎骨头块儿也照顾到。
这就好比拼拼图,每一块都很重要。
不能光想着把大骨头对上就完事儿了,那些小碎块儿要是放不对位置,就像拼图少了几块,整个画面就不完整,以后骨头长起来也不结实。
要巧妙地利用各种器械和手法,把这些小碎块儿像摆棋子一样,放到合适的地方。
有时候啊,这复位还得借助外力。
这外力可不是乱加的,就像给马套缰绳,得顺着马的劲儿来。
可以用一些辅助的工具,像顶棒之类的。
但这个时候就得特别小心了,就像走钢丝一样,一不小心就可能出岔子。
这顶棒的位置、用力的大小,都得拿捏得准准的。
如果位置不对,可能就像拿错了钥匙开不了锁一样,起不到复位的作用,还可能把骨头周围的组织弄伤。
再说说复位后的检查。
复位完了可不能就这么算了,得像检查一件精心制作的工艺品一样。
再拍个片子看看,骨头是不是真的回到了理想的位置。
要是还有点偏差,那就得再调整调整。
这就像盖房子,最后得检查一下墙是不是直的,要是歪了,以后住着可就不踏实了。
・952・黑龙江医药Heilongjiang Medicine Journal Vol.32No.42019股骨转子下骨折的治疗策略阙敏强,梁笃,李保林广州市正骨医院骨六区(广东广州510000)(内文见下页)组间比较恢复优良率差异性显著(P<0.05),见表2。
表2两组患者恢复优良率比较[n,(%)]组别例数优良差优良率观察组2314(60.87)8(34.78)1(4.35)22(95.65)对照组237(30.43)9(39.13)7(30.43)16(69.57) /值 5.447P值0.020 2.3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均达到骨性愈合,无骨折延迟愈合、螺钉切割或退钉、it内外翻畸形等现象发生;观察组中仅1例患者出现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为4.4%;对照组中共6例出现并发症,其中压疮1例,髓内翻畸形1例,感染1例,下肢静脉血栓3例,发生率为26.09%;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4.212,P=0.040)。
3讨论股骨粗隆间骨折为骨科常见病,其约占据全部骨折的3.5%左右,对患者健康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极大⑸。
由于股骨粗隆间的血流较为丰富,患者骨折后极少出现骨折不愈合现象,但因该病患者多以老年人为主,患者多合并有多种基础疾病及骨折疏松等现象,机体免疫力较低,给予患者保守治疗往往难以取得理想效果;且长时间卧床还可能会增加压疮、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风险。
有研究显示同,保守治疗者发生并发症的风险更高。
因此,临床上通常将手术治疗作为该病的常用治疗方式。
DHS固定术为临床上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一种常用术式,其主要是通过活动加压方式将螺钉插入股骨头颈部,于尾部套入侧方钢板,固定骨折远端,进而达到加压活动双重功效,与人体生物力学较为符合,进而可达到促进患者骨折愈合的效果。
且股骨颈滑动加压钉固定还具把持力、固定力强等效果。
但其同样存在不足之处,如控制、旋转、移位能力差,术中需使用拉力螺钉,并需广泛剥离骨折端周围组织,手术创伤性较大、手术时间较长,极易给患者造成较大痛苦,并且可能会引发感染等并发症,不利于患者术后及早恢复⑺。
股骨转子间骨折诊疗规范一、诊断:(一)、诊断标准(采用《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1998年第二版)1、老年人多见于跌倒后髋部疼痛,不能站立,患肢不敢活动。
2、青壮年者多见于强大暴力损伤。
3、患肢外旋及短缩畸形,大转子向上移位。
4、髋关节正轴位X线摄片,可明确诊断及类型。
(二)临床分型按骨折线部位分类:1、转子间骨折:骨折线从大转子上方斜向小转子。
2、逆转子间骨折颈中型骨折:骨折线从大转子下方斜向小转子。
3、转子下骨折:骨折线经过大小转子的下方,成横形,斜形骨折。
二、中西医辩证分型:(一)早期:气血瘀阻型临床病象:伤后1~2周内,患髋疼痛明显,局部肿胀,瘀血斑,不能站立,患侧髋关节功能丧失,患肢外旋及短缩畸形,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弦涩。
证候分析:外伤跌仆初期,骨折筋伤,血离经脉,瘀积不散,气血瘀阻不通,故局部肿胀,疼痛明显。
骨折后肢体不能支撑负重,故不能站立,患肢外旋短缩畸形。
舌质紫暗,脉强涩均为骨折初期瘀血阻滞之象。
(二)中期:血瘀气滞型临床病象:伤后3~6周,肿胀逐渐消退,疼痛减轻,功能丧失未恢复,动则有疼痛感,舌质暗淡,脉弦细。
证候分析:伤后中期,经适宜的治疗及正气抗邪的作用下,使气血瘀滞逐渐消退,故肿胀逐步消退,疼痛减轻。
断骨初步连接而未坚,瘀滞虽消而未尽,故功能未恢复,动则有疼痛,舌质紫暗,脉弦细为气血仍有瘀滞之征。
(三)后期:肝肾亏虚型临床病象:伤后7~8周,疼痛已消,或年迈体弱,头晕目眩,腰膝瘰软,倦怠乏力,舌淡,脉细。
证候分析:年老体弱,肝肾精血不足,不能上润清窍,故头晕目眩,“腰为肾之府”“肾主骨”肝肾精血不足,故腰膝软,倦怠乏力,舌淡,脉细皆为肝肾两亏精血不足之象。
三、中西医结合诊断(—)西医诊断:1、病名:股骨转子间骨折2、分型:(顺转子间骨折型、逆转子间骨折型、转子间下骨折型)如:股骨转子间骨折(顺转子间骨折型)(二)中医诊断1、病名:股骨转子间骨折2、分期分型;早期气血瘀阻型,中期血瘀气滞型,后期肝肾亏虚型。
股骨转子下骨折怎样治疗?*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绍股骨转子下骨折的治疗方法,治疗股骨转子下骨折常用的西医疗法和中医疗法。
股骨转子下骨折应该吃什么药。
*股骨转子下骨折怎么治疗?*一、西医*1、治疗股骨转子下骨折的治疗,可分为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
常用的保守治疗方法是患肢股骨髁上牵引。
股骨近端均为强大的肌群包绕,骨折后骨折端受肌肉牵引而发生明显畸形。
骨折近端在内收肌、外旋肌及髂腰肌作用下呈屈曲、内收、外旋。
骨折远端在外展肌作用下呈外展,在重力作用下轻度外旋。
在所有肌肉收缩作用下骨折端出现明显短缩畸形。
牵引治疗可以控制短缩,但对于其他畸形则难以矫正。
另外,牵引时患肢需置于90°/90°体位(屈髋90°屈膝90°),这在成人很不易维持。
牵引治疗对于明显移位的骨折无法减小骨折间隙,因而延长愈合时间。
由于留有畸形,骨折愈合后病人常存在一定症状。
主要是臀肌步态和大腿前侧疼痛。
骨折近端外展畸形使得大转子顶点上移,髋关节外展肌松弛,从而造成臀肌步态。
骨折近端的屈曲则是大腿前侧疼痛的主要原因。
Waddell报道非手术治疗股骨转子下骨折满意率只有36%。
因此,目前认为手术治疗股骨转子下骨折已成为主要方法。
手术治疗的目的是,解剖复位或矫正所有畸形及牢固内固定。
(1)Enders针:20世纪70~80年代,许多医师应用Enders 针治疗股骨转子下骨折,由于Enders针固定强度较弱,其结果不甚满意。
Pankovich等人应用Enders针的结果显示,愈合率100%,由于畸形需要再手术者30%。
对于稳定型骨折(横断及蝶形型)Enders针则不足以控制旋转、成角及短缩。
术后需加牵引维持3~6周,很大地限制了肢体活动,从而减慢了肢体的功能恢复。
目前,除特殊情况外Enders针很少应用。
(2)传统髓内针:髓内针固定的牢固程度,主要取决于髓内针与骨髓腔之间接触的长度。
股骨转子下骨折的近端髓腔宽大,至中部逐渐变窄,再向远端又逐渐增宽。
股骨粗隆间骨折9种治疗方法大集合!股骨粗隆间骨折也称转子间骨折,为关节囊外骨折。
以局部疼痛、肿胀明显,瘀斑广泛,患者不能站立或行走,患肢明显缩短、内收、外旋畸形,髋关节任何方向的主动和被动活动受限等为主要表现的股骨大小转子间骨折。
PART1流行病学1.多数与骨质疏松有关,最常见于老年人,女性多于男性。
2.发病率与种族、性别、地区有关。
3.老年人常见损伤,股骨转子间骨折平均年龄为75.2岁。
其中转子间骨折年龄男女之间无显著差异。
4.由于粗隆部血运丰富,骨折后极少不愈合,但容易发生髋内翻,高龄患者长期卧床引起并发症较多,病死率为15%-20%,故被称为老年人最后一次骨折。
PART2损伤机制1.青壮年多为高能量损伤,应注意脑胸腹等其他部位损伤;老年人多为机能老化四肢协调反应敏捷下降而跌倒所致。
2.直接暴力:大转子部位受到直接撞击。
如跌倒时身体侧方着力倒地。
3.间接暴力:跌倒时身体扭转,髋部同时受到内翻和向前成角的应力作用。
4.病理性骨折,常见骨肿瘤之一。
5.粗隆间骨折主要由间接暴力形成。
PART3临床表现1.基本表现同股骨颈骨折,局部疼痛、肿胀、患肢功能受限。
2.因为是关节囊外骨折,无关节囊限制,故下肢短缩外旋(90度)畸形更严重。
3.轴向叩击痛。
4.局部血肿相对严重,可有较广泛的皮下淤血。
5.若为老年患者,往往较股骨颈患者年龄更高,相当一部分患者既往脑卒中。
PART4诊断明显外伤史,患肢疼痛,活动受限。
下肢短缩及外旋畸形明显,可达90°。
往往需经X线检查后,才能确定诊断,并根据X线片进行分型。
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症状与股骨颈骨折相似,但后者局部疼痛、肿胀、功能丧失、患肢缩短等较前者轻,患肢多有轻度屈髋屈膝及外旋畸形,一般在45°-60°之间。
PART5分型AO分型和Evans-Jensen分型这两种是最为常用的粗隆骨折的分型,在这两种分类中,AO分型又更为通用。
Evans-Jensen 分型Ⅰ型:单纯转子间骨折骨折线由外上斜向内下,无移位稳定。
四川医学2012年1月第33卷(第1期)Sichuan Medical January,2012,Vo1.33,No.1 ・105・ 股骨粗隆部反转子间骨折的手术治疗策略 员晋,兰海,李开南,何智勇,赵平,张进军 (成都大学附属医院骨科,四川成都610081)
论著
【摘要】 目的探讨股骨粗隆部反转子间骨折的手术治疗策略。方法通过对Gamma钉和锁定加压接骨板治疗 61例股骨粗隆部反转子间骨折的回顾和总结。结果54例一期骨性愈合,平均4.5个月;Gamma钉组5例进行翻修,优 良率89.58%;锁定加压接骨板组2例骨折延迟愈合,优良率92.31%。结论 良好的闭合复位或小切口辅助复位固定是 基础;根据骨折的分型和骨质情况,选用适合的内固定方法是提高疗效,防止并发症发生的关键;Gamma钉更适用于A3Ⅲ 型骨折,锁定加压接骨板适用于A3 I型和A3Ⅱ型骨质疏松骨折。 【关键词】 股骨反转子间骨折;锁定加压接骨板;Gamma钉 【中图分类号】 R 681.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501(2012)01-0105-03 Treatment ofreverse obliquity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 of femur.YUAN Jin。LAN Hai,H Kai—nan,et a1.The Affiliated Hospital ofChengdu University,Chengdu,Sichuan 610081,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sis of treatment of reverse obliqui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 of femur.Methods System— atie review 6 1 cases of reverse obliquity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 of femur in patients treated witll Gamma nails or the locking corn— pression plates(LCPs).Results One—stage bone healing was achieved in 54 cases for mean 4.5 months,5 cases suffered from revisions in gamma nails group with excellent and good rate of 89.58%.2 cases sufered from revisions in LCPs group with excel— lent and good rate of 92.31%.Conclusion The ̄ctors of avoiding complications include good reduction.small incision and cor- rect selection of internal fixations.Gamma nail Was suitable for A3Ⅲfracture.LCP Was suitable for A3 I fracture and A3 II frae- ture.with the locking compression plate(LCP). 【Key words】reverse obliquity intertroehanteric fracture of femur;locking compression plates;Gamma nails
股骨转子间骨折怎样治疗?*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绍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方法,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常用的西医疗法和中医疗法。
股骨转子间骨折应该吃什么药。
*股骨转子间骨折怎么治疗?*一、西医*1、治疗1.牵引疗法适应所有类型的粗隆间骨折。
对无移位的稳定性骨折并有较重内脏疾患不适于手术者;骨折严重粉碎骨质疏松者,不适宜内固定及病人要求用牵引治疗者均适用。
一般选用Russell牵引法,肢体安置在带有屈膝附件的托马架上,亦可用胫骨结节牵引。
Russell牵引的优点是可控制患肢外旋,对Ⅰ、Ⅱ型稳定性骨折,牵引8周,然后活动关节,用拐下地,但患肢负重须持12周骨折愈合坚实之后才可,以防髋内翻的发生。
注意事项:(1)牵引重量要足够,约占体重的1/7,否则不足以克服髋内翻畸形。
(2)持续牵引过程中,要保持足够牵引维持重量,一旦髋内翻畸形矫正后,不可减重太多,需保持占体重1/7~1/10的重量,以防髋内翻畸形复发。
(3)牵引应维持足够时间,一般均应超过8~12周,骨折愈合初步坚实后去牵引,才有可能防止髋内翻的再发。
此方法的缺点是,膝关节长期处于伸直位,易于发僵,需要很好地康复以恢复膝关节屈伸活动。
因此,去牵引后重点练习膝关节活动,然后扶拐下地,16周后,患肢才逐步完全负重。
由于牵引治疗高龄粗隆间骨折病死率高,Horowitz报道为34.6%,所以目前牵引治疗已较少应用。
2.手术治疗手术治疗的根本目的是,对股骨转子间骨折进行牢固的固定。
而固定是否牢固取决于以下因素:①骨骼质量。
②骨折类型。
③复位。
④内固定物的设计。
⑤内固定材料的置放位置。
近年来,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内固定材料不断发展更新,其中常用的标准内固定物可分为两类:①滑动加压螺钉加侧方钢板,如Richards钉板,DHS。
②髓内固定,如Ender针、带锁髓内针、Gamma钉等。
(1)滑动加压螺钉加侧方钢板固定:20世纪70年代,滑动加压螺钉加侧方钢板开始应用于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