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早产低体重儿的护理体会

早产低体重儿的护理体会

早产低体重儿的护理体会
早产低体重儿的护理体会

早产低体重儿的护理体会

摘要】根据早产低体重儿的身体各器官未发育成熟,不适应外界环境和抵抗力

差等特点,在积极有效的治疗方案前提下,作者采取严密病情观察,维持有效呼吸,维持体温稳定,科学喂养,预防感染等,提高了护理效果,使早产低体重儿

的治愈率达到96%以上。

【关键词】早产低体重护理体会

凡胎龄小于37周,体重小于2500g的活产儿,称早产低体重儿。早产低体重儿机体各系统发育不完善,免疫功能差,易发生感染等并发症,死亡率高。因此

护理早产低体重儿不仅要求护理人员耐心、细致以及具有高度的责任心、爱心、

敬业精神;另外,还要有完善的消毒隔离措施,防止交叉感染和继发感染,护理

的任何环节出现纰漏都会对早产低体重儿带来严重的不良后果。本文作者经过对623例早产低体重儿的护理,现将有关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一、临床资料

2009年-2011年我科NICU共收治早产低体重儿623例,其中胎龄在28-32周,体重在1000g-1500g之间的早产儿146例,体重900克1例;胎龄在32-34周,

体重在1300g-1700g之间的早产儿205例;胎龄在34-36周,体重在1500g-2500g

之间的早产儿有271例。通过积极的治疗并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使早产低体重

儿的治愈率在96%以上。

二、护理体会

1、维持有效呼吸

早产低体重儿呼吸中枢发育不成熟,肺泡表面活性物质(PS)缺乏,呼吸常不规则,容易出现呼吸暂停和肺透明膜病(HMD)。在护理早产低体重儿时,首先要保

持其舒适体位,仰卧时避免颈部前屈或过度后仰,可在肩下放置小软枕,头部抬

高30度;俯卧时头侧向一侧。必须专人看护。经常检查鼻孔内分泌物,避免物

品阻挡口鼻腔或按压其胸部。如出现紫绀应查明原因,同时给予吸氧,维持经皮

血氧饱和度在85%-93%为宜或动脉血氧分压在50-70mmHg。呼吸暂停着给予拍打

足底、托背、刺激皮肤等处理,或遵医嘱给予氨茶碱,气管插管下肺表面活性物

质(PS)和机械通气的应用。

2、维持体温稳定

早产低体重儿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体表面积相对较大,皮肤薄而且易

散热,皮下脂肪缺乏,尤其缺乏重要的产热物质——棕色脂肪,再者早产低体重

儿肢体活动较少,通过肌肉颤抖所产的热量低,所以造成散热增加和产热不足,

致使早产低体重儿很容易出现低体温,导致硬肿症的发生;另外,早产低体重儿

汗腺功能不足,容易造成散热困难而导致高热。体温过高或过低对早产低体重儿

的治愈率均有直接影响。因此,保持中性环境温度,维持正常体温,减少氧耗是

抢救成功的重要因素。

(1)环境温、湿度:

早产低体重儿的室内温度需在24℃-26℃,相对湿度需在55%-65%之间,适

宜的温湿度可以减少空气对流影响机体温度,有利于保持早产低体重儿的体温稳定。

(2)怀抱保暖

对体重在2000g—2500g之间的早产低体重儿,一般情况下,出生后可让其在

母亲的怀抱中保暖,这是维持体温正常的最佳方法。

浅析早期足月新生儿护理体会

浅析早期足月新生儿护理体会 发表时间:2015-11-11T15:15:57.627Z 来源:《健康世界》2015年9期供稿作者:曹丽荣 [导读] 鹤岗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是指从脐带结扎至出生28天内的婴儿,新生儿是胎儿的延续,又是人类发育的基础阶段。出生后7天的新生儿又称早期新生儿。 曹丽荣 鹤岗市妇幼保健院 154101 摘要:目的浅析早期足月新生儿的护理体会。方法:选择在2012年1月至2012年9月在我院妇产科分娩的160例早期足月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顺产103例,剖宫产57例,男婴82人,女婴78例,将其临床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60例早期新生儿住院期间生长发育良好,未见患病患儿。 关键词:早期新生儿;护理 新生儿是指从脐带结扎至出生28天内的婴儿,新生儿是胎儿的延续,又是人类发育的基础阶段。出生后7天的新生儿又称早期新生儿。这时婴儿已离开母体独立生活,内外环境剧烈变化,尤其生理调节功能和适应能力差,这个阶段发病率死亡率高,为此医护人员要根据其特点进行合理有效的护理同时对产妇做好早期新生儿护理的宣教与指导使新生儿尽快适应新环境。 资料:2012年1月—2012年9月妇产科分娩的160例足月早期新生儿,其中,顺产103例,剖宫产57例,男婴82人,女婴78例。 1早期新生儿的护理 1.1呼吸道护理:新生儿娩出后应立即清除口腔内分泌物,用一次性婴儿吸痰器吸出,勿插入过深,吸力不易过大一般为4KP以免损伤口腔及咽喉部粘膜。呼吸道粘液已被吸出而无哭声时可轻弹足底或按摩背部使其啼哭。哭声响亮表示呼吸通畅。新生儿呼吸45—40次/分、腹式呼吸,安静状态下呼吸过快应注意有无其他异常表现必要时会诊。 1.2生儿保暖:刚出生的新生儿体温调节功能不完善新生儿在出生后数小时内保暖体温控制优为重要。新生儿出生时要迅速擦干身体,尤其是头部。擦拭后包裹,再进行新生儿于母亲的皮肤接触和早开奶,后送辐射台保暖。母婴同室室温一般为24-26度湿度55%-60%。使其处于“中性温度”中,夏季使用空调时,避免对着空调的出风口.防止受凉。房间内每天开窗通风至少两次,每次30分钟,通风时应将新生儿移至其他房间。住院期间要密切观察体温,出生第一天每四小时测体温一次,以后每日两次。 1.3新生儿脐部护理:新生儿出生断脐后用碘酒烧灼剪切面,酒精消毒脐轮后用脐带卷包裹。以后每天用75%的酒精消毒新生儿脐部注意观察脐部有无红肿、渗血、渗液并更换脐卷;使用尿布时避免摩擦脐部;避免新生儿大小便污染脐部,若有污染应立刻消毒更换脐卷。,洗澡时用脐贴保护脐部,洗浴后消毒,脐带如无特殊3--7天可自行脱落,脱落后如果还不干燥还需要用酒精消毒每日一次直至干燥。 1.4母乳喂养:因母乳喂养可增进母子感情,刺激催产素及泌乳素的分密刺激子宫的收缩及泌乳推迟月经的复潮,减少乳癌,卵巢癌的发生率。另一方面母乳,特别是初乳含有丰富的免疫物质,如SIgA、IGg、补体、T、B淋巴细胞、巨嗜细胞及胆固醇等有助于婴儿抗感染和免疫、预防过敏性疾病和增强智力。母乳含乙型乳糖多利于乳酸杆菌的生长,有利于黄疸的消退。母乳含钙磷比例及其他营养成分比例合适,缓冲力小对胃酸中和作用弱易于消化吸收。所以婴儿出生后经清理呼吸道断脐后便与母亲皮肤接触,三十分钟后便可吸妈妈的乳房。母婴进入病房后,要尽早指导正确的喂乳方法:哺乳前给婴儿更换尿布,母亲洗手,用温水毛巾擦拭乳头乳晕并热敷乳房,哺乳时可采取不同姿势,一般取坐位怀抱婴儿,,头肩枕于母亲侧肘腕部,使婴儿口含住乳头及大部分乳晕不致堵住鼻,母亲另一手拇指和四指分别放在乳房上,下方,拖起整个乳房,尽量使一侧喂空后再喂另一侧。喂后将婴儿抱起,头靠在母亲肩上,轻轻拍背部,使空气排出然后保持右侧卧位,若有吐奶现象应轻拍背部,清除呕吐物;母乳喂养时产妇应保持清醒,以防捂闷;新生儿床旁不要放危险物品。鼓励产妇按需哺乳物。出生前三天母乳一般不太够可用补受法喂养,如吃完母乳能睡2小时以上说明奶够。 1.5增进母子感情:母亲和婴儿情感敏感期在生产后数小时甚至数分钟内在这个时期分离或只让母亲看看小孩不仅延迟情感的增进而且能够影响母子感情较长一段时间,因此新生儿出生后即放在能与母亲皮肤接触的位置。母亲皮肤的温度、心跳对婴儿是一个良好的刺激因为他(她)已经习惯母亲的心跳音,增加了其安全感。并鼓励在床上给新生儿喂奶,当新生儿趴在母亲胸腹部时母子进行密切的皮肤接触,不仅有利于母婴之间的感情交流,也利于体内催产素的分泌,使乳汁尽早分泌。对保证婴儿有足够的乳汁打下基础。新生儿出生后就已有了感知,能听到声音,视觉还较弱但10—15cm以内鲜色物品和人脸已能看清楚,并能随声音,人脸转头,味觉已经很灵敏,在给孩子换尿布,洗澡等要告诉他(她)你在干嘛并与之交流,除此之外,还可以经常和新生儿进行目光交流,皮肤接触,这对孩子今后身心有好处。 1.6皮肤护理,新生儿皮肤上常有胎脂,对皮肤有保护作用不主张试除,一般24小时可被吸收,但对头发,耳后等褶皱处的血迹要适当用石蜡油棉球轻轻擦拭干净,第二天便可洗浴以后每天洗浴一次,洗浴后可在颈部,腋下,腹股沟等皮肤褶皱部分擦婴儿爽身粉。新生儿面部皮肤不可用母乳涂抹以防堵塞毛孔,如用母乳洗脸应用清水把面部乳汁洗净。每次排便后要清洗臀部,尿布和衣服易用纯棉制品缝制要求柔软易吸水。 1.7新生儿沐浴、游泳、抚触:新生儿沐浴可以清洁皮肤、评估身体情况、促进舒适。沐浴前准备:沐浴用品、干净衣服、尿布,室温调至26~28℃,水温38~42℃(用手腕内侧皮肤测试温暖不烫即可)。沐浴在哺乳后1小时进行,以防活动时吐奶,操作应轻而敏捷,注意安全,防止意外损伤,并观察宝宝的面色和反应。每次时间不宜过长,为5~10 min。新生儿游泳可促进婴儿肠蠕动,增加机体的消耗,促进糖原的合成,使其食欲旺盛,增加排便次数.加快胆汁的排出,减少小肠对胆红素的重吸收,从而降低血中胆红素的水平;增强婴儿心肺功能,提高肺活置,调节免疫力,有助于婴儿形成健康快乐的情绪水中全身运动可以提高大脑的功能,促进大脑对外界环境的反应能力,促进婴儿脑神经发育。促进肌肉与骨骼的生长。加深睡眠,有利于建立规律的睡眠。游泳前的准备:一次性胶袋,特制的游泳圈,室温28℃左右,水温38℃左右,水深大约60cm。保证新生儿不触及泳池底部。最好在哺乳后l小时进行游泳,游泳时间持续10~15 min,游泳过程中应严密观察宝宝反应及面色。新生儿抚触可促进母婴情感交流,使宝宝感受到妈妈的关爱,与妈妈一起体验抚触的快乐;有助于要儿睡眠.减少婴儿哭闹;促进婴儿大小便排出。减少新生儿黄疸的发生;促进婴儿健康发育。抚触前准备:首先确保房间温暖安静,可播放一些柔和的音乐。有助于母子彼此放松;准备毛巾、尿片,替换的衣物及皮肤护理产品;选择适宜的时问进行抚触,宝宝不宜太饱或太

早产儿个案护理

早产儿个案护理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关于早产儿患儿病例 作者:王 ** 学历:大专 科室:新生儿科 职称:护士 评阅人:邱** 职称:护师 评阅时间:2017/8/20 对一例早产儿患儿的护理体会 王** 前言 早产儿又称未成熟儿。指胎龄大于等于28周至小于37周,体重低于2500克,身长不足47厘米的活产婴。发病率为5%~10%,死亡率约为%~%。足月新生儿在出生时已具有较好的吸允和吞咽功能,早产儿则较差,婴儿胃呈水平位,当开始行走后渐变成垂直位,早产儿胃排空慢,易发生胃潴留,早产儿由于呼吸中枢发育尚未完全成熟,呼吸调节功能不完善,易出现呼吸节律不齐,甚至呼吸暂停。早产儿角质层薄嫩,容易破损,故屏障作用差,对外界的刺激的抵抗力弱,易受机械或物理损伤而继发感染,此外,皮肤较足月儿偏碱性,易于细菌或真菌增殖,功能低下,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弱,如果护理不当,很容易感染疾病,导致死亡。因此,提高早产儿的生存率、降低病死率是医务工作者面临的一个重要任务。 病情简介 患儿郑丹之女,女,19分钟,体重2000g, 因胎龄35+2周,生后19分钟于8月14 日12:25抱入我科,入科时早产新生儿外观,全身胎脂覆盖,两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四肢末端凉,肢端稍青紫。

体格检查:T:℃,P:142次/分,R:45次/分。早产新生儿外观,神志清楚,精神反应差,全身可见胎脂覆盖,“三凹征”阴性,两肺呼吸音粗、未可闻干湿啰音,心率142次/分,心音有力,率齐,未及明显杂音,腹部平坦,软,脐端无渗血,肠鸣音存在,四肢肌张力正常,原始反射存在,四肢末端凉,肢端稍青紫。 APGAR评分:1分钟8分,5分钟10分。 患儿无既往史,过敏史。 辅助检查:血细胞分析:白细胞:*10^9/L,血红蛋白165g/l,红细胞分布宽度变异系数%,淋巴细胞计数*10^9/L,单核细胞计数*10^9/L,单核细胞比率9%,肾功能:肌酐43umol/L,二氧化碳:L,凝血功能:AT3 %,,,纤维蛋白原l,APTT89s,D-二聚体L;肝功能:谷草转氨酶48/ul,总胆红素l,总蛋白l,白蛋白l,γ-谷氨酰转肽酶244u/l,磷酸肌酸激酶197u/l,乳酸脱氢酶688u/l,α-羟丁酸脱氢酶529u/l;PCT l; 危急值:8月14号15:38分检验科陈菁医师危急值回报,血清CK-MB170u/L,目前予输注复合辅酶营养心肌治疗。 心理、社会状况;由于早产儿一出生来到重症监护室,家属不能陪护,家属会产生焦虑,患儿会哭闹,没有安全感。 饮食:早产奶5MLQ3H喂养。 主要诊断:1.早产儿 2.心肌损害 护理诊断 1.体温过低:与体温调节功能差有关。 2.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吸允、消化功能差有关。 3.皮肤完整性受损:与患儿皮肤抵抗力差、薄嫩有关 4.有感染的危险:与免疫功能不足有关 5.知识缺乏(家长):缺乏正确保暖及育儿知识 6.焦虑(家长):与缺乏疾病相关知识有关 目前的治疗 1.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变化; 2.入暖箱保暖,防治感染; 3.予输注复合辅酶营养心肌,补液等对症治疗。保持患儿血糖、电解质稳定; 4.其母在产科住院治疗,尚未送入母乳,暂予配方乳喂养,患儿喂养后出现腹胀,予洗胃,生理盐水100ML洗胃,洗出胃内容物约105ML,予禁食,胃肠减压,8月16日患儿无腹胀予停胃肠减压,早产奶5MLQ3H喂养; 5.积极防治并发症,患儿8月16号测得经皮胆红素ldl,予蓝光照射治疗,降胆红素。

早产儿护理服务全过程

早产儿护理服务全过程 1、做好入院患者的护理。 1)接电话后准备床单元,预热温箱、辐射抢救台,准备抢救仪,根据患儿的病情情况妥善安排床位,一般患者床单元准备在温箱区。 2)做好入院患儿的常规急救护理,为患儿做好生命体征的监测及完成入院首次评估。 3)介绍责任护士及主管医生、做好入院宣教,告知家属科室探视制度、流程、注意事项,及时通知管床医师初步诊治。 2、协助医生检查。 1)及时准确的执行医嘱各种实验室标本的采集(血常规、CRP、血气分析、肝功能、心功能、肾功能、离子六项),留取大、小便送检。合理安排检查,联系预约特殊检查(床边胸、腹部平片) 2)及时查看检查、检验、影像学结果,及时报告医生,掌握检查危急值报告项目及处理。 3、严密观察病情,动态监护患者。 1)按新生儿特级护理巡查要求执行,监测HR、R、SPO2,体温、血压、记24小时出入量。 2)观察患儿早期是否有出现呼吸窘迫:1.呼吸急促(>60次/分)2.鼻扇3.呼气呻吟4.吸气性三凹征5.发绀;一般生后6小时内出现,呼吸窘迫呈进行性加重是本病的特点,严重时表现为呼吸浅表、呼吸节律不整、呼吸暂停及四肢松弛。患儿呈呆钝,面色灰白或青紫,四肢松弛。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呼气性呻吟及吸气性三凹征。心率先快后慢,心音由强转弱,胸骨左缘可听到收缩期杂音。呼吸频率60-100次/分或更快,呼吸节律不规则,间有暂停,两肺呼吸音减低,早期肺部罗音常不明显,以后可听到细湿罗音,叩诊可出现浊音。肝脏可增大。 3)结合临床表现判断,急查胸、腹部平片确诊肺透明膜病。 4)血糖测试,检查早产儿是否并发低血糖或高血糖的症状。 5)部分早产儿容易发生脑室内出血或脑室周围白质软化等,可以通过脑电图进行确诊。 4、提出护理诊断、关注风险并发症。 根据患儿针状、体征、病史、实验室或影像学数据、诊断、医嘱、患儿家属对疾病的认知、 1.体温过低与体温调节功能差,产热贮备力不足有关。 2.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吸吮、吞咽、消化功能差有关。 3.自主呼吸障碍与呼吸中枢不成熟、肺发育不良、呼吸肌无力有关。

早产儿的护理体会

早产儿的护理体会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关键词】早产儿护理 早产儿是指孕28~37周,体重1 000~2 500 g,身长<45 cm,身体各器官发育尚未成熟者。由于早产儿胎龄不足,各器官发育尚未成熟,功能低下,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弱,生活能力差,抵抗力低,如果护理不当,很容易感染疾病,其死亡率较高。2005年8月~2007年7月上海市松江区中心医院儿科共收治了早产儿20例,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20例,男13例,女7例,出生体重最大2 400 g,最小1 300 g,伴窒息6例,其中2例为重度窒息,住院期间喂养不耐受2例,2例治疗6日后并发坏死性小肠炎转院治疗,因经济原因自动出院1例,成活出院17例。 2 护理 要降低早产儿死亡率,护理人员必须具备高度的责任感,在护理工作中做到认真、细心、耐心。除此之外,还要有严格的消毒隔离

制度,做好保暖、喂养、基础护理等,对早产儿的存活起着重要作用。 2.1 严格消毒隔离,防止交叉感染早产儿皮肤黏膜屏障功能差,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系统不成熟,免疫力低下,易发生感染。在护理工作中,防止交叉感染是极为重要的,要加强责任心,在接触患儿前应严格洗手,各项护理技术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每日紫外线照射消毒,以及更换暖箱水,每日清洁暖箱1次;谢绝探视,所用衣物、浴巾、床单每日须高压灭菌。 2.2 呼吸管理由于患儿呼吸中枢未成熟,肺泡数量少,肺泡壁较厚[1],肺泡表面活性物质不足,容易出现呼吸暂停。我们重点加强呼吸系统的管理,置患儿侧卧位或头偏向一侧,及时清除口、鼻部分泌物,间歇低流量给氧。根据病情给予面罩吸氧(氧流量5 L/min),6~12 h后间断30~60 min。对于呼吸暂停者,我们给予轻弹足底或托背以刺激呼吸,必要时纳洛酮静注;暂停时间较长时,给予气囊辅助呼吸。 2.3 维持中性体温由于早产儿体温调节功能差,如因体温过低发生硬肿症。因此,要加强体温管理,患儿入室后应立即放在预热的暖箱中,为保持暖箱温度恒定,各种护理操作尽量在暖箱中进行,使患儿体温稳定在36 ℃~37 ℃,每2 h测体温、箱温并记录。 2.4 合理的喂养合理的喂养对提高早产儿的存活率至关重要,用滴管喂养或用一次性注射器按医嘱量抽取,慢慢滴入其口中,观察其情况。喂奶后采取头高位,头偏向右侧,以防止呛奶。对小儿出现喂养不耐受而致消化道出血和腹胀者进行胃肠减压,出血期间禁

早产低体重儿的护理

早产低体重儿的护理 (作者:_________ 单位: ___________ 邮编:___________ ) 早产低体重儿是指胎龄未满37周、出生体重在2500g以下的活产新生儿。给初生早产低体重儿适度的关爱、精心的护理对早产低体重儿是否能健康成长有着关键的意义。我科自2009年1月至2010 年10月收治了48例早产低体重儿,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我科自2009年1月至2010年10月共收治48例本院产科出生孕未满36周的早产低体重儿。其中孕35+周出生22例,孕 34+周出生12例,孕33+周出生8例,孕32+周出生4例,孕30+ 周出生2例;男32例,女16例,体重在2000g—2500g之间28例, 1500-2000g12例,1500g 以下8 例。 1.2 治疗原则与结果入院即给予入温箱保暖、吸氧、静脉补充热卡、营养脑细胞、维持内环境、抗感染、对症治疗等,经精心治疗和护理,除6例孕32+周以下、体重低于1500g转往上级医院治疗外,其他42例患儿均治愈出院,平均住院天数为9.5天。 2 护理

2.1 保持体温稳定为了防止患儿体温下降,出生后应尽早将患儿置于事先预热的中性温箱中进行保暖。温箱的温度应严格按胎龄、体重来调节。严格床边交接班,加强巡视,每2小时监测体温1次。对于在室温24C?26C湿度55?65%体温能维持在正常水平的患儿一般不入温箱,但应严密监测体温变化,预防新生儿硬肿症的发生。 2.2 维持有效的呼吸早产儿由于呼吸功能差,出生后应立即清除呼吸道分泌物,随时保持呼吸道畅通。对出生有窒息抢救史、颜面青紫或苍白、呼吸不规则的患儿应给予短时间、低流量吸氧,待症状好转可改为间歇吸氧。早产儿70祠出现呼吸暂停,所以应加强巡视, 发现呼吸暂停时应立即采取弹足底、拍背等方法来刺激呼吸,必要时遵医嘱应用氨茶碱等呼吸兴奋剂,维持患儿呼吸。 2.3 喂养早产儿由于围产期不足,能量贮存不足、生长发育快、所需营养物质多、消化功能差,加上多存在反应低下、吸吮吞咽能力差、易出现呕吐和溢乳,给喂养增加了一定的困难。临床上对一般情况良好、有吸吮吞咽能力的患儿,护士应指导产妇进行有效的母乳喂养方法,告知注意事项。 为防止溢乳,应在每次喂乳后竖抱婴儿,轻拍其背使随吸吮进入胃内的空气暖出来;对吸吮能力差、能吞咽的患儿采用滴管,将乳汁慢慢滴入的方法进行喂养;对不能吸吮、吞咽障碍的患儿给予鼻饲母乳,必要时给予静脉营养以补充足够的热卡。无论采用何种方法喂养都应该做到耐心、细心。 2.4 建立静脉通道采用留置针进行头皮静脉穿刺,保证足够的热

(完整版)新生儿一般护理常规(整理版)

1.环境要求 (1)新生儿室采光充足,空气清新,通风良好,但避免对流与阳光直射。(2)室温要求24-26℃,湿温55%-60%. (3)室内每日湿式打扫2次,每晚紫外线空气消毒(有层流或新风装置不必紫外线消毒)空气培养每月一次。 (4)减少人员走动和禁止大声讲话,保证新生儿充足睡眠。 2.入院常规 (1)新生儿入院更换衣服测体重,生命体征,检查全身各部位有无异常。根据病情作适当的卫生处理。腕部系上写有床号、姓名、性别和住院号的标记。(2)立即通知医生。对危重者在听取急诊室护士交班的同时,及时配合抢教。(3)填写病历上的有关项目,做床头小卡片及住院一览表小卡,完成护理记录。(4)及时处理各类医嘱,完成治疗,化验标本的收集。 3.日常清洁护理 (1)口腔护理:每晨1次,强调奶间喂水。禁食、鼻饲病人每日3次,鹅口疮者每日2-3次制酶菌素甘油奶间涂口腔。 (2)皮肤护理:每日晨间护理1次,清洁脸部,五官,手心,臀部等处。病情许可者夏季每日洗澡,冬季每周1-2次,病危者暂停。 (3)脐部护理:脐带脱落前及济部潮湿者保持局部清洁干燥,每日用双氧水,PVP 碘清洁,脐部有浓性分泌物时用抗生素稀释液湿敷。 (4)臀部护理:每次便后用温水清洗臀部,遇红臀根据轻重给予维生素滴剂涂敷,红外线照射,并增加换尿布次数,必要时在保温箱暴露臀部。 4.注意保温 衣服宽大、柔软,保持清洁干燥。遇低温及时采取保暖措施,外出检查避免受凉。 5.喂养 目前采用婴儿配方奶q3h喂养,有条件可采取母乳,喂奶时抱起或抬高头部,奶后拍背驱气,右侧卧位,加强巡视,发现吐奶及时处理,重危新生儿开奶前常规先喂一次糖水,然后再喂奶。 6.预防感染 工作人员除穿戴衣帽外,入室换鞋,每次接触新生儿前要洗手。减少探望,必须探望者经同意穿隔高衣入内。 7.其他 (1)病危者测生命体征q4h,其余新生儿每日测体温3次,测心率,呼吸每日三次。体温高于38℃时松解衣被,低于36℃时做好保温工作,并增加测温次数。(2)每日测体重1次。 (3)经常巡视病房,加强病情观察,及时发现变化及时抢救。 (4)出院病儿须反复核对姓名,性别,住院号,确认无误,家长签字后方可让家长抱回,并给予出院指导,病床按规定做终末消毒处理。

关于新生儿黄疸的护理体会

关于新生儿黄疸的护理体会 发表时间:2013-11-01T16:24:53.343Z 来源:《医学与法学》2013年第2期供稿作者:钟珺丽[导读] 环境的准备:病室保持清洁,舒适,保持室温22~24℃,湿度50%~60%,光疗最好在空调室内进行,冬天注意保暖,夏天防止过热。 钟珺丽湖南长沙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410008 【摘要】目的:新生儿的黄疸用光照疗法进行治疗和护理的体会。方法:研究分析了80例患有黄疸的新生儿,使用光疗治疗的方法对其进行相关的治疗和护理。结果:经过光照照射15--48小时后,除了5例患儿没有康复之外,其余75例患儿均康复,疗效高达93.75%结论:通过护士们的认真护理,提高了护理质量,患儿能够早日康复。 【关键词】光照疗法新生儿黄疸护理 新生儿黄疸,又称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由于新生儿时期血清胆红素浓度升高而引起皮肤、巩膜等黄染的临床现象,光照疗法是通过蓝光照射皮肤使血清中的非结合胆红素发生异构作用,使其水溶性增加随胆汁和尿液排出,从而降低血清胆红素的浓度,其疗效显著,然而在治疗过程中有效的护理对保证治疗效果、促进患儿早日康复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临床资料 2012年1月1日~2012年12月1日收治新生儿黄疸患儿80例,男46例,女34例;入院检查均以结合胆红素升高为主。本组75例新生儿黄疸患儿入院经过对症治疗、蓝光照射15~48小时和精心护理,全部治愈出院,无1例出现护理并发症。护理体会环境的准备:病室保持清洁,舒适,保持室温22~24℃,湿度50%~60%,光疗最好在空调室内进行,冬天注意保暖,夏天防止过热。 蓝光箱的准备:①一般采用波长427~475nm的蓝色荧光灯,临床上有单面和双面蓝光箱两种,双面效果较好,灯光与患儿皮肤的距离约33~50cm为宜。②使用前清洁蓝光箱,特别注意清除灯管上灰尘,并检查蓝光箱内灯管是否全亮,不亮时应及时更换。灯管累计使用时间不宜过长,超过1000小时应及时更换,以免影响照射效果。③使用后用500mg/L含氯消毒液擦拭箱体,晾干备用。④预热:根据患儿的胎龄、体重、体温设定箱温。也可按早产儿32~34℃,足月儿30℃左右设置箱温,箱内水槽加蒸馏水,并在箱内放置温湿度计,以此监测到的温湿度为准。在箱内放置U型圈,给患儿安全感,避免躁动撞伤皮肤。 患儿的准备:光疗前清洁患儿皮肤,但是禁忌在皮肤上涂粉和油剂,以免影响光疗效果;剪短患儿指甲,用纱布包裹患儿手脚,以防抓伤皮肤;双眼佩戴防辐射眼罩,避免光疗损伤视网膜;使用防辐射尿布湿,保护患儿会阴部,尤其是男婴应保护阴囊。 光疗中的护理:①病情观察:光疗过程中使用心电监护仪测患儿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观察有无心衰或者呼吸暂停发生,如有应及时报告医生,配合处理;由于新生儿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所以在光疗过程中,要每2小时测量体温1次,根据体温随时调节蓝光箱的温度,一般体温控制在36~37℃,夏天应散热,冬天应保暖;同时观察黄疸消退的情况及大小便色泽、量;观察患儿有无皮肤发红、皮疹等不良反应,观察有无拒食、嗜睡、及张力减退等胆红素脑病的早期表现,如有病情变化应及时报告医生并做好护理记录,配合处理。②皮肤护理:保持患儿皮肤清洁,大小便后及时清洗,勤换尿布,加强臀部护理,采用蛋黄油涂与臀部,使之起到保护作用。③用药护理:光疗的患儿常规口服核黄素片(维生素B2),光疗前后口服,2.5mg/次,避免光疗造成患儿体内核黄素缺乏。使用静脉注射药物预防和控制感染时,要避免使用引起新生儿溶血的药物。④饮食护理:保持营养及水分的供给,按时箱内喂奶,两次喂奶间喂水或遵医嘱静脉补液,以补充光疗所增加的不显性失水量。喂奶后将患儿头偏向一侧,以防溢乳呛咳窒息。⑤观察大小便次数及性质:蓝光治疗的患儿可出现轻度腹泻,使胆红素从大便中排除,要注意大便的性状、颜色。患儿在治疗过程中丢失较多,要保持水分及营养供给。不能经口喂养的患儿,应鼻饲或静脉输液,并记录出入量。⑥安全护理:行光疗患儿,在蓝光箱内较烦躁哭闹时,应及时给予安慰、抚摸,消除陌生感,必要时遵医嘱给于镇静剂,以防患儿烦躁撞伤皮肤。 光疗后的护理:光疗结束后,除去防辐射眼罩及尿布湿,检查眼部有无感染,并用生理盐水做眼部护理,记录光疗时间、停止时间及黄疸消退情况,并检查患儿皮肤有无皮疹、炎症及破损等出现。常规脐部护理;穿衣后注意保暖,每隔2小时测量体温1次,同时观察黄疸有无反复。 新生儿护理设备很多而且都比较复杂,加上近年来医疗技术不断发展,一些新型医疗设备也不断出现,如光疗箱、监护仪、远红外抢救台等设备在新生儿护理中大量使用,很多护士对这些仪器或者设备的性能了解不足,也缺乏必要的操作经验,因此护士应该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新生儿病房护理工作压力大、风险高,工作又十分繁琐,加上婴儿经常病情反复,需要经常持续观察,需要不断进行加药等,婴儿不断啼哭也影响到我们护理人员的心情和休息质量,因此经常出现一些烦躁情况。针对这种情况,需要我们护理人员都从自身做起,切实提高综合素质,建立起对新生儿护理的耐心和爱心,培养爱岗敬业精神和无私奉献精神,都要设身处地站在家长的角度去对待护理工作,不断调整自己的心态,以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去对待工作。同时在日常护理工作中,更是主动严格遵守规章制度,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查对制度等,严格护理文件的规范书写,切实熟知自己的职责范围及法律责任。 出院指导:①使家长了解生理性黄疸是一种生理现象,孩子没有什么不舒适,因此发现黄疸不要着急,此期间可用些葡萄糖冲水喝,糖水的利尿作用可使胆红素加速排出。吃奶不好及饥饿可能使生理性黄疸加重延长。②各种急慢性疾病也可使生理性黄疸加重或延长,应积极治疗这些疾病。③应注意与迅速出现的严重的病理性黄疸相鉴别,观察黄疸进展情况,出生后黄疸发生的时间、部位、程度变化、有无肌张力低下、嗜睡、吸吮反射减弱、发热、呕吐等情况。若出现上述表现、切莫延误病情,失去治疗时机。④若为母乳性黄疸,嘱可继续母乳喂养,如吃母乳后仍出现黄疸,可改为隔次母乳喂养逐步过渡到正常母乳喂养。若黄疸严重,患儿一般情况差,可考虑暂停母乳喂养,黄疸消退后再恢复母乳喂养。 通过对80例新生儿黄疸患儿进行光照疗法的护理,深刻体会到蓝光照射治疗是新生儿黄疸非常有效治疗手段,但是护理人员精心的护理和严密的病情观察是提高疗效和减少并发症的关键。 参考文献 1张海霞.蓝光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护理体会.护理实践与研究,2008,5(1):55. 2杜四云.新生儿黄疸蓝光治疗的护理.中国民康医学,2009,21(3):312. 3李妮.新生儿黄疸2种蓝光疗法的临床比较.实用护理杂志,2000,16(5):23

早产儿个案护理

**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关于早产儿患儿病例 作者:王** 学历:大专 科室: 新生儿科 职称:护士 评阅人:邱** 职称:护师 评阅时间:2017/8/20 ? 对一例早产儿患儿的护理体会 王**

前言 早产儿又称未成熟儿。指胎龄大于等于28周至小于37周,体重低于2500克,身长不足47厘米的活产婴。发病率为5%~10%,死亡率约为12.7%~20.8%。足月新生儿在出生时已 具有较好的吸允和吞咽功能,早产儿则较差,婴儿胃呈水平位,当开始行走后渐变成垂直位,早产儿胃排空慢,易发生胃潴留,早产儿由于呼吸中枢发育尚未完全成熟,呼吸调节功能不完善,易出现呼吸节律不齐,甚至呼吸暂停。早产儿角质层薄嫩,容易破损,故屏障作用差,对外界的刺激的抵抗力弱,易受机械或物理损伤而继发感染,此外,皮肤较足月儿偏碱性,易于细菌或真菌增殖,功能低下,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弱,如果护理不当,很容易感染疾病,导致死亡。因此,提高早产儿的生存率、降低病死率是医务工作者面临的一个重要任务。 病情简介 患儿郑丹之女,女,19分钟,体重2000g, 因胎龄35+2周,生后19分钟于8月14 日12:25抱入我科,入科时早产新生儿外观,全身胎脂覆盖,两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性 啰音,四肢末端凉,肢端稍青紫。 体格检查:T:36.2℃,P:142次/分,R:45次/分。早产新生儿外观,神志清楚,精神反应差,全身可见胎脂覆盖,“三凹征”阴性,两肺呼吸音粗、未可闻干湿啰音,心率142次/分,心音有力,率齐,未及明显杂音,腹部平坦,软,脐端无渗血,肠鸣音存在,四肢肌张力正常,原始反射存在,四肢末端凉,肢端稍青紫。 APGAR评分:1分钟8分,5分钟10分。 患儿无既往史,过敏史。 辅助检查:血细胞分析:白细胞:12.53*10^9/L,血红蛋白165g/l,红细胞分布宽度变异系数15.7%,淋巴细胞计数4.07*10^9/L,单核细胞计数1.13*10^9/L,单核细胞比率9%,肾功能:肌酐43umol/L,二氧化碳:18.2mmol/L,凝血功能:AT3 42.8%,PT14.9,PT-INR1.28,纤维蛋白原11.8g/l,APTT89s,D-二聚体1.59mg/L;肝功能:谷草转氨酶48/ul,总胆红素34.9umol/l,总蛋白50.4g/l,白蛋白34.2g/l,γ-谷氨酰转肽 酶244u/l,磷酸肌酸激酶197u/l,乳酸脱氢酶688u/l,α-羟丁酸脱氢酶529u/l;PCT 0.11ng/l; 危急值:8月14号15:38分检验科陈菁医师危急值回报,血清CK-MB170u/L,目前予输注复合辅酶营养心肌治疗。 心理、社会状况;由于早产儿一出生来到重症监护室,家属不能陪护,家属会产生焦虑,患儿会哭闹,没有安全感。 饮食:早产奶5MLQ3H喂养。 主要诊断:1.早产儿2.心肌损害 护理诊断 1.体温过低:与体温调节功能差有关。

低出生体重儿的护理

低出生体重儿的护理 发表时间:2016-09-30T16:04:35.900Z 来源:《中西医结合护理》2016年第2卷第9期作者:隋美波 [导读] 我院于2012年共收治18例低出生体重儿,其中男10例女8例,早产儿11例,出生体重1200—2250g。 烟台市福山区妇幼保健院山东烟台 265500 【摘要】低出生体重儿是指孕期不足37周,出生体重低于2500g,身长不足45cm,身体各器官发育尚未成熟的新生儿或孕期38—42周,出生体重低于2500g的新生儿。由于低出生体重儿的身体各器官发育较差,生活能力低下,死亡率较高,所以要给予相应的特别护理以提高其存活率。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关键词】低出生体重儿;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867(2016)-09-216-01 1临床资料 我院于2012年共收治18例低出生体重儿,其中男10例女8例,早产儿11例,出生体重1200—2250g,死亡2例,自动出院3例,成活出院13例。 2护理体会 2.1保暖 2.1.1设专室 室温保持在24—26℃,相对湿度保持在55%—65%以防失水过多。 2.1.2暖箱保暖 箱温随体重决定。一般来说,体重越轻,胎龄越小,箱温越高。体重1501—2500g箱温30—32℃;体重1000—1500g箱温32—34℃;体重1000g以下箱温34—36℃。 2.1.3开放式辐射新生儿抢救台保暖 适用于气管插管随时进行抢救的低出生体重儿,体重在35℃以下,重度硬肿症,体温不升的低出生体重儿等。可先调温到32℃,开始打开患儿外包被,辐射台的体重探头必须紧贴新生儿的腹部皮肤,使传感器上不能有布类等任何物品遮盖,否则会出现超温报警,这样患儿可直接大面积接受辐射保暖便于治疗[1]。 2.2呼吸管理 2.2.1针对呼吸暂停,可给予轻弹足底和抚摸脊背的良性刺激,有缺氧症状者,可采用低流量间断给氧,一旦症状改善立即停用,以防发生养病并发症。 2.2.2易患吸入性肺炎或反流引起窒息者,应加强呼吸道管理,保持呼吸道通畅。患儿取侧卧,头偏向一侧,适当垫高肩部,严密观察,以防呕吐物抢入呼吸道引起窒息。 2.3合理喂养 低体重儿的基础代谢率高,热量需要的多,早期喂养可预防低血糖。喂养方法有以下几种: 2.3.1母乳喂养 有觅食反应,吸吮能力强的婴儿可让其直接吸食母乳。护理人员帮助母亲取坐位或侧卧位,婴儿面向母亲,并且身体呈一条直线,在婴儿张开嘴的瞬间,把乳头塞入婴儿的嘴中,吸入大部分乳晕,进行有效的吸吮,按需哺乳,时间不定。 2.3.2鼻饲管或滴管喂养 一般情况差,没有吸吮能力的低体重儿可上鼻饲管喂养;吸吮能力较差,可用滴管喂养,把母亲的乳汁挤到小杯内,用滴管吸入后一滴一滴缓慢滴入低体重儿口内,儿头稍抬高,偏向一侧,防止将奶吸入气管。出生体重<1000g,婴儿每小时喂1次,出生体重1000—1500g,婴儿每1.5小时喂1次,体重1501—2500g婴儿每2小时喂1次,稳定在每天增长20—30g为宜,对24h摄入热量、水分及大小便做好详细记录,以便分析调整。 2.4预防出血 低体重儿维生素K储备不足,血中凝血酶原不足,已引起出血,所以低体重儿出生后立即注射维生素K15mg,每日1次,连用3天。 2.5预防感染及合并症 因低出生体重儿免疫系统发育不成熟,抵抗力差,极易发生感染,做好日常消毒工作十分重要。低出生体重儿室内一切用物需与普通新生儿分开,如体重低于1000g所用物如布类,需高压消毒。操作前护士泡手并换隔离服入室。护理人员要定期做鼻咽液培养,感染及带菌者应调离岗位。 2.6病情观察 低出生体重儿病情变化快,患儿的生命体征、进食情况、精神反应、哭声、面色、皮肤颜色、肢体末梢的温度及大小便情况。注意观察黄疸出现的时间和程度,及时报告医生。在输液过程中,使用推注式输液泵,严格控制补液速度,定时观察并记录,防止医源性高血糖、低血糖的发生[2]。 2.7低出生体重儿出箱条件 待体重增至2500g以上,室温维持在24℃时,于不加热的暖箱中,亦能维持体温正常,并吃奶良好,体重维持上升者可出箱。但出箱后仍应密切注意体温、体重、吃奶等情况。 3小结 低出生体重儿的喂养是一项细致、复杂的工作,稍有不慎即可导致喂养失败,甚至导致患儿死亡,因此要求护理人员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认真的精神,要有耐心、细心、爱心、关心,通过护理人员从喂养的各个环节加强管理,注重喂养期间病情观察异常情况的处理以及

新生儿科护士心得体会范文4篇

新生儿科护士心得体会范文4篇 新生儿科护士心得体会范文1 时间过的真快,我在吉林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新生儿科进修完毕,很感谢医院领导能给我这个难得的机会,在短短的三个月的时间里,在新生儿科护士长及带教老师的悉心教导下,我学到了平时工作没有遇到过得宝贵知识及临床操作。下面我介绍一下我的学习体会。第一天上班,最直接的印象是新生儿室非常忙,护理人员穿梭在新生儿暖箱间,没有停脚的时候,在我的观察中,在静脉输液和早产儿喂养这两部分是最忙的。新生儿每一个屋都有一个护士带一个助理,由两人共同完成本班的工作,每一个班次、每一个人都必须把事情做完,清清爽爽地交完班,轻轻松松的下班。交接班时,对每一个新生儿逐一进行床头交接班,这绝不是走形式,而是认真地进行。每一个班次都要检查患儿全身皮肤情况、颜色、皮疹、红斑,有无皮肤破溃,是否需要处理。每日输液前护士都要检查留置针是否良好有无回血,有无渗漏,局部皮肤有无红肿。 新生儿病室有良好的消毒隔离措施。进入新生儿病房前,工作人员应更换衣服和鞋。每天都有专门工作人员对患儿用过的暖箱擦拭消毒一次,患儿出箱后给予终末消毒。每个病区都有洗手池和洗手液,每个温箱上都配有免洗手的洗手液,每天医生来查房,首先第一件事是洗手,看完一个患儿去接触另一个患儿时,他们一定会先去洗手,洗手完毕都是用专用的抹手纸进行擦拭。护士就更不用说,做每一项

操作前都会洗手,虽然工作很忙碌,他们不会省略洗手这个环节,洗手已经成为每一个人的习惯,因为大家已经深深的体会到,洗手虽然是最廉价的预防院感的措施,但却是最有效的。 在工作中,我陆续学了早产儿的动脉采血、留置新生儿胃管、新生儿洗胃、蓝光治疗、早产儿科学喂养静脉营养的知识等。例如早产儿动脉采血,首先选血管,新生儿最主要就是桡动脉与肱动脉,很少选用股动脉。因为股动脉虽然粗,但部位不好固定及创伤大,然后用手摸搏动,确定血管的位置,根据患儿的胖瘦确定进针角度,动作要稳、准、快。工作要领是这些,在工作中需要自己实践与琢磨。蓝光治疗虽然简单,但护理工作也很重要,新生儿初次接触光疗箱这一陌生环境,容易哭闹,出汗较多,应及时给宝宝擦干汗液,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受凉,照光期间给宝宝喂些温水。光疗后的新生儿大便多成墨绿色希糊状,注意清洁臀部,防止红臀。光疗结束后,注意保暖。 同时在这三个月的时间里,我深切的感受到了这里的医护人员除了具备良好的知识与技术,在科里还要有人性化的管理,良好的团队协作,先进的设备和技术水平,优秀的服务,这也是我学习内容的一部分。他们对于人性化服务不是口头上的,而是实实在在的做到了实处,真正做到了对患儿的人性化关怀。如果使用CAPA时,会用纱布垫在头部的两侧防止压伤,撕脸上的胶布时,先用石蜡油润滑后再撕,动作非常轻柔。这里的患儿胃管会从口腔插入而不是鼻腔,理由是不想因为胃管而使他们少了一个鼻腔而加重他们的呼吸困难。而对于早

早产儿护理体会

早产儿护理体会 早产儿是指胎龄<37周的活产婴儿,我国早产儿在活产儿中的发生率为5%~10%,美国为%~%,国内报道早产儿死亡率为%~%[1],Kdrda认为75%的围产儿死亡与早产有关,且早产儿死亡率是足月儿的20倍[2]。因此,降低其死亡率提高存活率,加强护理责任心,对早产儿实施细护理,使早产儿平稳、安全地渡过体温关、呼吸关、喂养关、感染关等,现将早产儿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我院新生儿室XX年2~8月共收住早产儿106例,胎龄28+2~36+5周,平均33+2周,男62例,女44例,体重703~2460g,平均1834g,住院时间2~78天(包括放弃治疗),平均天,合并NRDS 5例,NEC 2例,BPD 1例,死亡13例,放弃治疗9例,自动出院21例,单胎86例,双胎20例。 2 保持中性温度 由于早产儿体温中枢发育不成熟,皮下脂肪薄,体表面积相对较大,棕色脂肪少,缺少寒冷反应等,其体温易随环境温度变化而变化;特别是刚娩出的早产儿,由温暖潮湿的子宫环境来到外界相对干燥、寒冷的环境中,体温变化大,

且低体温易发生酸中毒、低血糖、硬肿症、肺动脉高压等严重并发症,而预防体温丢失比治疗低体温导致的不良后果容易得多,因此早产儿一出生,就应擦干全身,置于预热好的辐射台上,减少蒸发散热,新生儿室护士应预热好暖箱和包被,对出生体重<1500g者,有条件的可采用肤温控制,无条件者可用箱温控制或袋鼠式保暖,适中箱温(肛温℃~℃)依据胎龄、出生天数、体重调节,对于体温不升者应每1/2~1h 复测1次体温,低于或高于正常应每次调高或降低箱温℃~℃,复测至正常后,每4h测1次。任何操作尽可能在箱内集中进行,尽可能避免打开箱大门,防止对流致热量丢失。当体重>XXg体温正常时可出暖箱。 3 维持正常呼吸 早产儿由于呼吸中枢发育不成熟,特别是妊娠<32周的早产儿,肺表面活性物质缺乏,又因咳嗽和吞咽反射较弱,易发生呼吸暂停和吸入性肺炎,对于呼吸暂停的早产儿,可轻弹足底,如不能缓解,可在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后予呼吸气囊正压给氧,对于吞咽能力差者,可予鼻饲滴注或持续微量喂养,对于有呼气呻吟、吸凹的早产儿有条件者可遵医嘱给予头罩吸O2(流量5~8L/min)或CPAP支持呼吸,适当给氧维持SpO2 85%~95%,防止发生ROP。另外协助患儿取俯卧位,

早产儿、极低出生体重儿护理查房记录(优质参考)

2014年护理部业务查房记录 科室新生儿科日期2014年4月22日记录人:欧梅湘 查房形式教学查房患者姓名刘X之子床号:7床 查房病例早产儿护理查房查房护士一级护士胡慧二级护士严珊媛三级护士姚丽娟参加人员儿科片区一、二级护士各一名 考核人员刘文峰副主任护师、朱慧娟副主任护师、戴可蓉主管护师、

一、业务查房内容: 1、新生儿科护士长姚丽娟致词: 大家好,欢迎护理部主任,各科护士长和各位老师参加新生儿科的护理三级查房。今天我们进行的是早产儿护理查房,查房的流程是这样的:由于新生儿是监护病房,为了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请大家到新生儿学习室进行模拟患儿的床旁查房,由胡慧一级护士汇报病例,护士长和护理部主任对这次查房进行点评。 希望通过本次查房,掌握早产儿的护理常规,提出护理问题,制定护理措施,做好病情观察与护理,及时进行效果评价。让早产儿护理质量进一步提高。由主管护师姚丽娟、护师严珊媛、护士胡慧组成的小组查房,下面由责任护士胡慧汇报简要病史。 2、查房步骤: (1)—听: ?简要病史:7床,刘艳之子,男,生后45分钟新生儿。胎龄29+3周伴体重1150g出生45分钟。患儿因母亲“中央型前置胎盘大出血”在我院剖宫娩出,出生时羊水清亮,无自主呼吸,四肢松软,全身青紫,立即予以置预热辐射台,新生儿复苏,在气管插管正压通气下于2014年3月10号1:42由手术室转入我科。 ?入院体查: ?体温不升,心率160次/分,呼吸不规则, ?体重 1.15KG,血压52/25(34)mmHg ?SPO2 50%。早产儿貌,胎龄评估29周,精神反应差,三凹征明显,唇周和四肢发绀明显,四肢肌张力低。 实验室检查(阳性体征): ?入院时: ?1、血气分析:PH 7.108,Pco2 27.8mmHg,氧分压114.5mmHg 。 ?2、X线检查:双肺纹理走形规则,双肺野透明度减低。 ?3、头颅B超:脑实质回声增强,左侧大脑前动脉血流频谱异常。 ?4、心脏彩超:卵圆孔未闭,动脉导管未闭。 ?现存: ?1、贫血。(输血2次) ?2、X线检查:双肺野透亮度较前增高,左心后肺野模糊,可见空气支气管相。 ?3、心脏彩超:卵圆孔未闭,动脉导管未闭,较前有缩小。 入院诊断: ?1、早产儿、极低出生体重儿、生活能力低下 ?2、新生儿重度窒息复苏后 ?3、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4、早产儿脑损伤?

极低体重儿常见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极低体重儿常见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关键词】极低体重儿并发症护理 极低体重儿是指胎儿出生1h体重在1500g以下,胎龄<32周的活产新生儿。由于早产儿各器官发育不完善及生理功能未成熟,出生后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及抗病能力均比足月儿差、且胎龄越小,体重越低,出现并发症及死亡的机率越高,所以临床上应认真仔细地观察有无并发症,实施有效的护理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1 临床观察 1.1 呼吸窘迫综合征又名肺透明膜病,主要发生在早产儿,刚出生时哭声可正常,6~12h内出现呼吸困难,逐渐加重,伴呻吟,呼吸不规则,间有呼吸暂停。面色因缺氧变得灰白或青灰。 1.2 呼吸暂停是指呼吸停止超过20s,或虽然不到20s,但伴有心率减慢(<100次/min),并出现发绀、苍白、肌张力下降等。呼吸暂停是早产儿常见症状之一,发生率约为20%~30%,极低体重儿可达50%[1]。如不及时处理,长时间缺氧可引起脑损伤。呼吸暂停反复发作可导致脑缺氧损害,引起脑室周围白质软化致痉挛性瘫痪,脑干神经元受损致耳聋[2],故对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I)应密切

监护,一旦发生呼吸暂停应立即处理。 1.3 早产儿硬肿症多发生在冬春冷季节,胎龄越小,发病率越高。临床表现为拒乳、反应差、哭声弱、心率减慢、尿少、体温不升、肢体发凉、皮肤硬肿、颜色暗红、按之如橡皮样。 1.4 高胆红素血症因为早产儿血脑屏障通透性高,血清白蛋白含量低,以及缺氧、酸中毒等因素,极易并发高胆红素血症。表现为巩膜、黏膜及全身皮肤黄染,重者出现胆红素脑病,表现为嗜睡、反应差、原始反射减弱,继之出现高热、四肢强直、脑性尖叫、原始反射消失等,查黄疸指数256μmol/L。 1.5 颅内出血由于早产儿胚胎生发层基质有丰富的血管,在解剖上尚未发育成熟,并缺乏支架,当缺氧、静脉压升高时,易引起出血,加之肝内维生素K依赖凝血因子合成少等原因。多在生后72h内发生。临床分3型:(1)急剧恶化型:表现为急剧加重,出现紫绀、呼吸暂停、皮肤花纹、苍白,伴有嗜睡、惊厥、肌张力增高或低下、前囟门饱满、脑性尖叫等。(2)间断恶化型:表现为起病缓慢,反复间断出现呼吸暂停、呼吸困难、不自主动作增多、痉挛、轻度抽搐、凝视、咂嘴动作等。(3)无症状型:临床无明显症状或症状轻微隐匿,凡是早产儿出现异常神经系统症状及体征或突然出现不能解释的早产儿一般状况的恶化,应立即进行头颅影响学检查以助判断。 1.6 感染由于早产儿免疫系统功能不完善,从母体中获得的抗体少,所以机体抵抗力差,易发生感染。临床缺乏典型表现,有时仅表现为面色苍白、发紫或苍灰色、呼吸急促或暂停、发热或体温不升、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