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宪法——人权的保障书

宪法——人权的保障书

人权的保障书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

近代以来的宪法,其基本精神在于保障人权,可以说整部宪法的字里行间写满了两个字——“人权”。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马克思讲:“什么是宪法?宪法是一部人权保障书。”

时代的发展、历史的潮流是不断向前推进的。“轻视人类,使人不成其为人也”,这种封建的、专制的时代早已悄然离去。现在活跃在我们周围的是自由、平等、民主和人权,以“法治”代替“人治”是顺应时代的表现。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全面依法治国战略,全民掀起了一股“学习宪法”的新高潮。可宪法是什么?是国家的根本法?还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这确实是宪法的定义。但笼统的和抽象的含义不容易理解,更会让人觉得宪法是“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对于全面依法治国的推进也是有阻碍的。因此列宁对于宪法的理解确是准确的、具体的。宪法是什么?宪法就是一张写着人民权利的纸!

人权是指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每个人按其本质和尊严享有或者应该享有的权利。人权是人类追求的崇高目标.确立宪法的人权理念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社会主义国家的主权是属于全体人民的,因此,社会主义国家的宪法更应该确立人权本位理念.力求做到以人权为本他,使新建构起来的政治体制成为保障人权、增进人民福利的最有效的工具。我国现行宪法属于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因此,在2004年3月14日,十届人大二次会议把“尊重和保障人权”以宪法修正案的方式增写入宪法,使人权由一个政治概念上升为国家的宪法原则。从而为中国人权事业的发展开辟了更加广阔的前景。

“人人生而自由”这是上天赋予我们的自然的力量。凭借这种力量,每个人住自己想住的地方,去自己想去的地方,说自己想说的话,按照自己行为准则行事。不能因国家权力而被夺去自由,滥加惩罚。这是因为宪法规定不能侵犯这些自由。谁也不能妨碍人在世界生存下去。不仅仅是生存下去还要过着像人的生活。而这种生活,还有一种因素必不可少——平等。我们作为人都是一样的。无人上之高等人,亦无人下之低等人。男人不优于女人,女人也不劣于男人。既然,我们都是同样的人,那么就无接受优劣等级的理由。无等级之分就是平等。因此,宪法也规定人像享有自由一样享有平等。

人权的充分享有,体现人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需要的满足,是人类最高的、最终的价值追求。宪法第二章规定公民应当享有的各种人身人格权利、政治权利、自由以及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就是要切实解决保障公民的权利问题;宪法第三章规定国家机构的产生、组成、职权、程序和相互关系,是要正确解决国家的权力问题。但是,权力本身并不是目的。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通过宪法,从人民那里获得权力。其目的是运用权力为人民服务,也就是更好的保障与充分实现全体公民的各项人权。

不可否认,我国在人权保障方面还存在很多的问题,这不仅仅是依靠一条在宪法中规定保障人权能解决的,需要政府在组织、法律、制度上对这一原则进行强化和实施。并且由于传统封建思想的影响,民众的人权意识还很薄弱;中国社会的经济和文化发展还不高,人权的发展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逐渐完善的,对于尚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各方面都受到限制。概而言之,在已经确立的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理念下,尤其要建立符合立宪主义及我国现实国情的落实人权建设制度,使人权保障在现实生活中得到真正的、具体的落实和实践。

仍然值得肯定的是,我国的宪法人权保障建设进入了新时代,无论是人权观念还是相关的人权规则制度都得到了极大的完善,宪法中关于人权保障机制的理论研究和实际践行也不断加深。在我国不断加深对人权的尊重和重视的大环境下,以人权宪法为指导,在我国公民的集体努力下以及对西方优秀人权宪法保障的不断学习下我国的宪法人权保障机制将会得到更加的完善,我国的人权保障进程也会发生更加深刻而全面的变化。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