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审计与国家治理哲学关系辨析
- 格式:pdf
- 大小:362.72 KB
- 文档页数:3
国家治理视角下的国家审计职能定位与实现路径作者:郭露雪计媛媛来源:《审计与理财》 2017年第2期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伴随而来的诸如环境问题、公平问题、社会保障问题越来越受到政府有关部门的重视。
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国家治理的良好发展。
在新的历史时期,作为国家政权机关的国家审计,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发挥其作用解决国家治理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基于国家治理视角,国家审计应当具有哪些职能,采取什么途径可以推动国家治理的发展,笔者拟对此话题进行一些探讨。
一、国家治理与国家审计的关系(一)国家审计是国家治理系统中的监督控制系统。
人民把一部分权力委托给政府,希望政府可以更好地保护个人的权利,但是政府有可能滥用职权,利用信息小对称来谋取私利。
为了监督政府工作的有效进行,国家审计应需而生。
作为一种监督机制,国家审计运用法律赋予的权力,主要监督和控制政府的工作过程及工作成效。
一方面通过促进政府的合理行为,另一方面制约政府的不合理行为,从而尽可能维护和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
(二)国家治理规定了国家审计的战略目标和主要任务。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国家治理水平在不断进步,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的国家审计工作也需要不断完善。
新的历史环境下,国家治理有了新的目标,国家审计的战略目标和主要任务也要随之相应调整。
也就是说,国家治理在国家审计的发展上起主导作用,国家审计的战略目标和主要任务要隧着国家治理的要求发生变化。
现阶段,适应国家治理的需要,国家审计应当在经济、政治、社会、人文、环境等领域发挥作用,推动完善国家治理。
(三)国家审计与国家治理形成良性互动关系。
国家治理与国家审计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密切关系,一方面,完善国家治理需要运行良好的国家审计工作。
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日新月异,人民生活水平小断提高,对国家治理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为了满足人民群众对更高水平生活的需求,我国政府的执政能力必须小断提高,这就需要国家审计的支持,只有运行良好的国家审计才能给我国政府的良治提供保障。
一、引言李金华审计长指出:国家审计是国家治理的工具,要在国家治理过程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而连接国家审计和治理之间的桥梁,就是今天的审计必须关注的“责任”。
刘家义审计长指出,国家审计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审计对完善国家治理具有重要作用。
两位审计长对国家审计在国家治理中的作用提出了重要论断。
国家审计与国家治理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国家审计在服务与提升国家治理水平方面如何发挥功能作用等问题都值得进行深入思考,为审计理论的发展提出新的思路,为如何提高国家治理水平提供参考,进一步促进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
二、国家治理的定义、要素和运行机制(一)国家“国家”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从古至今,人们对“国家”都有着不同的理解,西塞罗在《论共和国》中说道,国家乃人民之事业,而人民是许多人基于法的一致和利益的共同而结合起来的集合体。
法国思想家卢梭在其《社会契约论》(1762)中指出:“公共力量必须有一个适当的代理人把它结合在一起,并使它按照公意的指示而活动”。
作为主权者的人民的整体是国家的委托人,而政府是人民的代理人;人民可以给予政府权力,也可以对这种权力运用的适当性进行监督”。
托马斯·霍布斯在《利维坦》中指出:国家就是一大群人相互订立信约,每个人都对它的行为授权,以便使它能按其认为有利于大家的和平与共同防卫的方式运用全体的力量和手段的每一个人格,承担这个人格的人即国家被称之为主权者,其余的每一个人都是他的臣民。
韦伯《经济与社会》(上)中提出:国家是一种制度性的权力运作机构,它在实施其规则时垄断着合法的人身强制。
马克思认为国家是一个阶级压迫另一个阶级的机器,是使一切被支配的阶级受一个阶级控制的机器。
恩格斯认为国家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政治权力机构。
对于国家的定义,存在着几种不同的观点,一种是以韦伯、马克思为代表的,认为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另一种是以卢梭为代表的,认为国家是公共力量的代理人。
国家审计与国家治理若干问题调查分析2011年7月8日,在中国审计学会第三次理事会坛上,审计署刘家义审计长发表了题目为《国家审计与国家治理》的讲话。
审计长在讲话中详细地阐述了国家审计与国家治理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国家审计对于国家治理所起得的关键作用、结合当今的形式,审计长还从国家治理的角度指出了国家审计的新内涵、新模式和新任务。
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我们必须要理清并且深入分析何为审计核?、为什么要去审计?审谁的计?,由谁来审计和如何去审计等一系列问题。
一、研究情况简介针对上述提出的一系列问题,笔者采取问卷的方式进行调查。
调查问卷国家审计与国家治理调查问卷分为国家审计的定位、国家审计的作用、国家审计的范围和国家审计的实现途径四个方面,诸如国家审计是不是国家治理的一部分、国家审计定义等问题,包括了28道选择题与1道简答题。
因为本次调查课题具有一定的学术性,所以调查对象主要为高校教师、教授及与财务审计相关的社会实务人员。
调查主要通过互联网进行,2014年月至2月,我先后将问卷发布到中国调查网上,并发送问卷邮件给270余位中国会计学会七届二次理事会与会代表。
结果是,中国调查网上回收143份,剔除不合理问卷57份,邮件回收94份,此次调查共回收180份有效问卷,问卷的回收率为43.58%。
参与问卷调查的高校会计教师主要分布在,浙江(22.07% ) ,北京(6.13% )、上海(55% )、河北(82% ) ,重庆(59% ) ,湖北(3.15% )、江苏(2.24% ),另外还有山东、江西、湖南、安徽、贵州、云南、陕西、四川等地17省市。
二、调查结果1.审计是国家治理的一部分九成以上的受访者认为国家治理包括国家审计。
第一题:您认为国家审计是国家治理的一部分吗?在收回的180份问卷中,有77.43%的人非常认同国家审计是国家治理的一部分,19.:i 1%的人认同国家审计是国家治理的一部分。
第二题:国家审计和国家治理是对免疫系统论的发展吗?有67.48%的人非常认同,有20.16%的人同,有9.:i 1%的人认为不好说,其余2.8%的人不认同。
基于国家治理层面的我国国家审计作者:田璐来源:《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4年第02期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认为:国家治理就是“通过配置和运行国家权力,对国家和社会事务进行控制、管理和提供服务,确保国家安全,捍卫国家利益,维护人民权益,保持社会稳定,实现科学发展” 。
一、国家治理的内容政治治理:国家治理要不断的完善我国的政治体制,加强制度建设,更好的代表人民的利益,体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地位,维护社会的政治稳定。
经济治理:市场是一只无形的手,自发调节各种经济主体的利益。
但是,这只无形的手也有失灵的时候,这就需要国家的宏观调控。
国家通过各种方法,如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其他维护中小经济主体的法律法规,维护市场秩序、促进市场公平竞争,提高经济运行的效率。
社会治理:参与社会的主体多种多样,有政府、企业、个人等,如何协调好他们的关系是社会治理的重要内容。
国家治理应该维护各方的公平和秩序,推动社会公正,使他们和谐相处、相互合作和服务。
二、国家审计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刘家义审计长指出:国家审计的产生和发展缘于国家治理,国家治理的需求决定了国家审计的产生,国家治理的目标决定了国家审计的方向。
国家审计产生的理论基础。
委托代理理论:伴随着经营权和所有权的分离,经营管理层受所有者的委托负责管理所有者的财产,为所有者实现财产的保值增值,但是由于所有者不直接参与经营管理,对经营者的行为不了解,因此在经营者和所有者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经营者出个人利益容易出现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从而给所有者造成了财产损失,这就需要审计的产生,审计受所有者委托,代替所有者监督经营者的行为,对所有者负责。
在我国,人民当家作主,国家的一切财产属于人民,国家财政支出的基本原则也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国家审计的委托人就是全体人民,受托人是国家,国家审计的对象是国务院各部门、地方人民政府及其各部门、国有的金融机构、国有企业和国有资产占控股地位或者主导地位的企业、国家事业组织、其他应当接受审计的部门和单位,以及上述部门和单位的有关人员。
简谈国家审计与国家治理国家审计机关依法作出的审计决定,被审计单位和有关人员必须执行;审计决定涉及其他有关单位的,该单位应当协助执行。
这里是一篇国家审计与国家治理的内容,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一、国家审计 (一)国家审计的基本概念 所谓国家审计是指国家审计机关依法实施的审计。
实施审计监督是确保国家的财政收支和财务收支真实、合法、有效的重要方式之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规定,我国国家审计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不受其他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二)国家审计的领导体制 目前,全球共有15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国家审计机关,实行审计监督制度。
纵观全球,国家审计机关的领导体制主要有以下五种: 一是立法体制,即国家审计机关设在国会等立法机构,依照国家法律赋予的权限对政府机关的财政经济活动以及国有企事业单位的财务收支及有关经济活动进行审计监督,向立法机构负责并报告工作,如美国、英国、俄罗斯、葡萄牙、奥地利、卢森堡、挪威、芬兰、波兰、丹麦、埃及、以色列、科威特、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
二是行政体制,即国家审计机关设在政府等行政机构,依照国家法律赋予的权限对政府各部门的财政财务收支活动进行审计监督,向政府负责并报告工作,如瑞典、泰国、沙特阿拉伯等国。
三是司法体制,即国家审计机关同时独立于立法机构和行政机构,拥有有限的司法职权,如法国、巴西、西班牙、意大利等国。
四是财政体制,即国家审计机关隶属于政府财政部门,向政府财政部门负责并报告工作,如瑞士等国。
五是独立体制,即国家审计机关单独设置,同时独立于立法机构、行政机构和司法机构,向国家元首负责并报告工作,国家元首负责将审计情况报告国会,如德国、日本、印度、新加坡、马来西亚、巴基斯坦、塞浦路斯等国。
我国的国家审计机关设在政府,属于行政体制。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署于1983年9月15日正式成立,作为国务院的组成部门之一,级别为正部级,由国务院总理直接领导,行政首长为审计长,级别为正部长级。
国家审计内涵分析[提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国家审计已经成为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环节,对完善国家治理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本文对国家治理的概念及特征进行梳理,然后从国家治理的视角对国家审计的概念、职能等方面的内涵进行挖掘,最后分析国家审计与国家治理的相互关系。
关键词:国家治理;国家审计;内涵本文为河北省审计厅重点课题《国家审计推动完善国家治理的路径研究》(课题编号:20130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一、国家治理的概念“治理”有管理、统治之义。
任何组织都需要治理,并建立有效的治理机构,国家作为一个庞大且复杂的组织,同样离不开治理。
国家治理不是指单纯国家机构运行系统的权力划分,而是国家机关为了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目标,通过一定的制度安排和体制设置,协同市场和公民,共同管理社会公共事务,推动经济和社会和谐发展的过程。
核心是以新的方式和方法进行社会资源和代价的分配,解决好谁得到什么,何时得到和如何得到的问题,从而实现国家和社会协调良性发展。
国家治理的最终目的是通过政府、市场与社会的相互协调,以管理和促进资源的有效配置,推动社会经济的持续、全面、均衡发展,从而满足社会成员的需求。
随着国家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深刻变革,民主与法制建设深入发展,公众维权意识日益增强,从立法到公共政策的制定、实施、监督、反馈再到社会管理,公众越来越广泛地参与到国家治理中。
现阶段,国家治理的主要特征有以下四方面:1、国家治理的主体具有多元性。
国家治理的主体,以政府为主,又包括了公民、其他非政府组织等第三部门。
国家及社会事务的管理不只由政府负责,更多的社会主体以不同的方式参与其中,并在不同层面发挥着作用。
2、国家治理的机制具有复杂性。
国家治理的机制,既包括政府管理协调、市场配置、公民社会自治,又包括中央和地方、区域间的互动。
3、国家治理强调公平和民主。
从国家治理的理念而言,强调了责任、透明、民主、合法性和公平公正;从国家治理的目标而言,强调社会公平正义,和谐稳定,国家繁荣发展,人民利益获得保障和提高。
审计专业调研报告国家审计与国家治理调研报告从经济运行、改革攻坚、政策执行、权力监督等四个方面阐述了国家审计如何在国家治理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关键词:国家审计国家治理发挥途径一国家审计在国家治理中的定位从.国家审计的定义来看:国家审计,也称政府审计,是指由国家审计机关代表国家所实施的审计.国家审计具有明显的个性特征.一是独立检查会计帐目,监督财政、财务收支真实、合法、效益的行为.二是独立于管理者之外,不参与具体的管理活动,不履行决策、计划、组织、指挥、协调职能,对财政、财务收支专司监督的例行行为.三是不论被审计单位有无问题,审计机关均应当履行其监督职能,进行例行审计.以上个性特征表明,监督是国家审计的基本职能.具体来讲,审计监督就是检查被审计单位在经济活动中是否按授权或既定目标履行经济责任,有无弄虚作假、违法违规、损失浪费行为,并督促其采取措施加以改进,促使其依法行政、依法管理、依法经营.在履行监督职能的同时,审计机关还可以对某些管理职能履行情况作出评价,如被审计单位经济效益的优劣、内部管理制度是否健全、有效等,并提出改进经营管理的建议.从国家审计的地位来看:国家审计是国家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治理的监督控制系统之一.在实现国家治理的过程中,不同的部门担负起了决策、执行和监督控制的职责,审计承担的是监督控制职责,审计机关是代表国家进行监督的部门,它地位超脱,客观公正,不受其他行政机关团体和个人的干涉,在国家治理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并能发挥积极的作用.从国家审计的功能来看:国家审计主要是监督决策的执行情况,审计监督的内容很广泛,涉及宏观与微观的诸多部门,涉及经济活动的不同层次、不同方面和不同环节,它是国家治理系统中内生的监督控制系统,通过依法用权力制约权力,服务于国家治理的决策系统,对国家治理的执行系统实施监督和约束.从国家审计的性质来看:审计的性质职能与其他部门也不同,审计是对其他部门进行监督和制约的部门,也是对经济活动进行综合监督的部门.由于监督的。
论国家审计对国家治理的作用及对策【摘要】国家审计在国家治理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通过对国家财政收支和资产负债情况的审计,可以有效监督政府的财务管理和运作情况,促进国家治理的透明度和效率。
国家审计的基本原则包括独立、客观、公正和合法性等,确保审计工作的公正性和有效性。
国家审计的实施方式包括财务审计、绩效审计、合规审计等多种形式,全面监督政府行为。
针对国家审计对国家治理的对策,需要不断加强审计监督,提高审计机构的专业能力和独立性,有效落实审计结果。
国家审计在国家治理中地位重要,未来发展方向应更加强调技术创新和智能化审计,提升审计效率和效果。
【关键词】国家审计,国家治理,作用,重要性,基本原则,实施方式,对策,审计监督,地位,未来发展方向1. 引言1.1 国家审计的概念国家审计是指国家机关依照法定程序和权限对政府部门、国有企业及其他依法使用和管理国家资产的单位的财务收支和其他经济活动进行检查和评价的一项行政活动。
其目的是监督国家机关和公共部门的资金使用情况,保证资源的合理利用,防止财务浪费和不当行为的发生。
国家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公正的审计活动,通过专业的审计人员对国家资金的使用进行全面审查,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保障国家资产的安全。
国家审计的概念涵盖了广泛的范围,不仅包括了经济领域的审计活动,还包括了政治、法律、管理等多方面内容。
国家审计的意义在于通过审计监督,促使政府部门合理行使权力,加强资源配置的透明度和有效性,提高政府机构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维护国家资产的安全和稳定,实现国家治理的有效性和规范性。
国家审计在国家治理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国家治理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1.2 国家审计的重要性国家审计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审计可以发现和纠正政府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漏洞,提高政府的管理效率和效果,确保政府公共资源的有效利用。
国家审计可以促进政府的透明度和诚信度。
审计结果可以向公众公开,让公民监督政府的行为,增强政府的透明度和公信力,有效防止腐败和滥用职权的现象。
发挥国家审计在国家治理中的作用【摘要】国家审计在国家治理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对政府管理、国家财政和资源配置的监督,国家审计促进了国家治理的透明度和效率。
国家审计的整体影响使国家治理更加科学和规范。
国家审计还对国家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国家的长远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在国家治理中,国家审计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其未来发展应更加重视技术化和专业化,并进一步提升对于国家治理的重要性。
国家审计的角色将在国家治理中继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关键词】国家审计、国家治理、监督作用、财政、资源配置、整体性影响、发展促进、不可替代性、未来发展方向。
1. 引言1.1 国家审计的定义国家审计的定义是指国家机关或者国际组织依据法定权力,对国家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以及利用国家财政性资金的非国有单位的经济活动和管理活动进行的审计。
国家审计是国家机关对国家财产和国家财政活动进行监督和检查的重要手段,是国家机关行使职权并进行责任追究的重要依据。
国家审计的本质是对国家资源的后续查账监督。
国家审计主要通过审计、考核和评价,对国家的经济财政活动进行全面、全程、全要素的监督,以评价目标的实现程度,为国家机关和领导干部决策提供依据。
国家审计具有权威性、独立性和客观性,是评价和监督国家财政负责人的重要方式。
通过对国家经济活动的审计监督,有效防范和打击各种违法违反纪律行为,维护了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
1.2 国家审计的重要性国家审计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国家审计是确保政府行为合法合规、财政资金合理使用的重要手段。
通过审计对政府行为进行监督,可以有效防止腐败行为的发生,保障公共财政资金的安全和有效运作。
国家审计是保障国家财政独立性和透明度的重要保障。
通过审计可以查明财政收支情况,对财政管理进行监督,确保资金使用的公平、公正和透明。
国家审计还可以通过审核国家资源配置情况,提出改进建议,为国家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国家审计的重要性还在于其对照国家治理的整体影响和国家发展的促进作用。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