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LED蓝光治疗痤疮研究_魏勋斌

LED蓝光治疗痤疮研究_魏勋斌

LED蓝光治疗痤疮研究_魏勋斌
LED蓝光治疗痤疮研究_魏勋斌

痤疮治疗的研究现状及复方多粘菌素B软膏的潜在应用

痤疮治疗的研究现状及复方多粘菌素B软膏的潜在应用 摘要:痤疮是一种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疾病。皮脂腺分泌过多、毛囊皮脂腺开口角化过度、痤疮丙酸杆菌繁殖以及炎症反应都会引发痤疮。近年来局部和系统应用药物来治疗痤疮,已经取得了一定的疗效。但由于抗生素的广泛使用,痤疮丙酸杆菌耐药性现象不断增加,同时还影响了皮肤表面常驻菌群,耐药现象日趋严重。复方多粘菌素B软膏是由三种抗生素组成的独特复方抗菌制剂,抗菌谱广,杀菌作用强,耐药性极低,因此可望成为痤疮治疗的另一有效药物。本文对痤疮的发病情况、机理,药物治疗及现状和复方多粘菌素B软膏治疗痤疮的应用价值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痤疮 痤疮丙酸杆菌 耐药 复方多粘菌素B软膏 痤疮是人体皮肤表面常见的一种炎症性疾病,表现为粉刺、丘疹、脓疱、囊肿及炎症反应等。90%的青少年及许多成年人在不同程度上都可患有此病。由于痤疮治疗过程中全身或局部广谱抗生素的使用,导致皮肤表面与痤疮有关的细菌耐药现象日趋严重,而交叉耐药现象的存在,又降低了不同治疗药物的疗效。复方多粘菌素B软膏在临床上被广泛用于预防和治疗各种类型的皮肤感染,并且它对于其他抗生素耐药菌株也有很强的杀灭作用[1]。本文就目前已知的痤疮发病机理、治疗药物现状以及复方多粘菌素B软膏能够用于痤疮治疗的独特优势进行综述。 一、痤疮的发病情况及机理 痤疮是一种由多种因素引起的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疾病,其特征为粉刺、丘疹、脓疱、囊肿、结节以及常伴有瘢痕,好发于颜面、背、胸部等富含皮脂腺的部位。痤疮可分为非炎症性和炎症性痤疮两种,同时,根据严重程度又可以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痤疮三类。非炎症性痤疮主要指微小或只发红的粉刺,而炎症性痤疮则指红斑丘疹、脓疱和结节性囊肿等。痤疮会引起结痂、发红和愈合后留有疤痕等后遗症[2]。痤疮除有碍身体健康外,还会影响患者容颜,损害个人形象,这些对于患者的精神情绪、心理、自信心都会带来巨大影响,有些患者甚至因此而产生自杀倾向。 痤疮一般从青春期开始出现,期间会持续进行、多次复发,一般到成年后逐渐好转。有些则在成年期一直持续,不过主要还是在儿童晚期和青少年时期占优势。大部分的痤疮患者的年龄在14到19岁之间。研究数据显示,在300例持续性患者中,面部寻常痤疮为主要症状(年龄范围,14-30岁),背部或肩部患中度痤疮的比率则占47%,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54%的男性患病比率相对43%的女性患病比率)[3]。 痤疮的发生主要与下列四个因素有关:皮脂腺分泌过多、毛囊皮脂腺导管开口处角化过度、痤疮丙酸杆菌繁殖以及炎症反应[4]。另外,饮食结构不合理,精神紧张,内脏功能紊乱,生活或工作环境不佳,某些微量元素缺乏,遗传因素等也都是引发痤疮的诱导因素。 青春期由于体内雄性激素分泌旺盛,刺激皮脂腺分泌亢进。皮肤毛囊脱落的上皮细胞和皮脂一起,聚集成黄白色物质栓塞在毛孔中,堵塞毛孔开口。在正常情况下,皮脂腺会不断地向外分泌皮脂,皮脂腺内部新陈代谢脱落的死细胞也随之被排出。但如果皮脂中亚油酸等相对缺乏致使皮肤角质层出现了一些问题而未及时脱落仍旧停留在角质层时,就会导致角质化过度,随之引起皮脂腺被堵塞,皮脂和皮脂腺内的死细胞不能被排出,这样便只能堆积在皮脂腺内,就导致了粉刺的发生。毛囊口狭小,皮脂就难以排出而形成灰白色小丘疹,即白头粉刺(闭合粉刺);粉刺若暴露在毛囊口外面,遇空气,灰尘,污染等,会发生氧化反应,变成黑色,形成黑头粉刺(开放粉刺)。痤疮可以分为四类,开放粉刺(黑头粉刺),闭合粉

面部痤疮的治疗论文:面部痤疮的治疗与护理体会

面部痤疮的治疗论文:面部痤疮的治疗与护理体会 痤疮是一种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其发病率为70%-87%,对青少年的心理和社交影响超过了哮喘和癫痫。痤疮的发生主要与皮脂腺分泌过多、毛囊皮脂腺导管堵塞、细菌感染和炎症反应等诸多因素密切相关。治疗痤疮的方法有很多,我科采用药物联合红蓝光一起使用治疗痤疮,疗效显著,应用安全。 1 临床表现与治疗方法 1.1 临床表现:痤疮俗称青春痘、粉刺、暗疮,是一种累及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青年男女多见,多发于头面部、颈部、前胸、后背等皮脂腺丰富的部位,痤疮初起多为细小的粉刺或红色小丘疹,继而发展为小脓疱或小结节,严重者可形成脓肿、囊肿或蜂窝织炎并伴有疼痛,继发凹凸不平的疤痕和色素沉着,影响患者的美观,进而影响青少年的心理和社交。 1.2 治疗方法:轻型患者维甲酸类药物软膏每晚外涂 +led红蓝光照射治疗每周两次连续照射四周;中度患者维甲酸类软膏外涂+维甲酸类药物口服+led红蓝光照射治疗每周两次连续照射四周;重度患者外用5-氨基酮戊酸散外敷1小时+led红光10档照射20分钟。 1.2.1 材料:光敏剂:外用盐酸氨基酮戊酸散,商品名:艾拉(上海复旦张江医药股份有限公司产品),规格118mg/

瓶保存要求:20度以下避光保存。 光源:奇致激光(中国)有限公司led光波治疗仪,眼罩。 1.2.2led光波治疗仪的作用原理:痤疮丙酸杆菌在痤疮的形成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波长为415nm的蓝光具有快速杀菌的功效。丙酸杆菌代谢过程中产生的粪卟啉被蓝光激活产生光毒环境,转换成的毒性单态氧迅速杀死痤疮丙酸杆菌,这样蓝光可以在对皮肤组织毫无损伤的情况下,选择性的高效的破坏这种细菌,最大限度减少痤疮的形成,并且在很短时间内使炎症期的痤疮明显减少至愈合,蓝光对炎性痤疮有肯定的疗效,蓝光治疗一个月相当于口服抗生素三个月的疗效,而且停止治疗后,效果还会持续,不易反复。红光光动力治疗是一个复杂的生物作用过程,光敏物质(痤疮丙酸杆菌可产生内源性卟啉,其主要成分为粪卟啉iii和原卟啉ix )原卟啉pplx在633nm 红光的照射下生成具有毒性的单态氧,直达靶组织,引起局部细胞发生光氧化作用,抑制增生活跃的细胞,清除病灶;波长为633nm的红光被细胞中线粒体吸收,可以刺激atp产生,增加皮肤自然细胞活性,使光活化的细胞中纤维母细胞生长因子和真皮中纤维细胞 和角蛋白的合成增加,加速皮肤新生组织再生,缩短康复期,减少痤疮疤痕的形成。可抚平皱纹,光滑皮肤,提升肤质。而且红光还可以作用于肥大细胞、中性白细胞、巨噬细胞,

红蓝光治疗痤疮的疗效观察及护理

红蓝光治疗痤疮的疗效观察及护理 目的探讨红蓝光治疗痤疮的疗效和护理方法。方法对65例痤疮患者采用红蓝光疗法治疗,总结其护理经验。结果65例患者中痊愈20例(30%),显效28例(43%),好转12例(18%),无效5例(7.6%),总有效率92.3%。结论做好解释沟通,正确清洁皮肤和使用护肤品,注意休息和防嗮,及时处理不良反应,可有效治疗面部痤疮。 标签:红蓝光;痤疮;护理 痤疮是常见的皮肤疾病,属于慢性炎症。该病多发于处于青春期的青年男女[1],多发于面部、前胸、和背部,发病因素较多,其原因主要由于皮脂分泌过度、毛囊上皮角化过度、痤疮丙酸杆菌过度增值及炎性反应等引起[2],给患者带来了心理负担和精神压力,若不及时治疗,给患者的身心健康带来很大的影响。我院2015年3月~12月对65例患者在中西医结合基础上,运用红蓝光治疗痤疮,取得良好疗效。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根据临床症状采用pillsbury分类法[3]分为四度。年龄16~40岁,其中男40例,女25例。平均年龄25岁;病情分度:Ⅰ度10例、Ⅱ度18例、Ⅲ度20例、Ⅳ度17例。 1.2纳入指标①所有患者均符合痤疮的诊断标准。②所有患者的临床表现均为不同程度的粉刺、炎性丘疹、脓包等。③排除患有其他严重皮肤疾病的患者。 ④所有患者均同意本次研究,并签署同意书。 1.3 方法 1.3.1治疗仪器治疗组用亚格红蓝光痤疮治疗仪,以LED(发光二级管治疗头)为光源,其中蓝光波长为(415±5)nm,输出强度40 mW/cm2,红光波长为(633±6)nm,输出强度80 mW/cm2。 1.3.2治疗方法患者在治疗前采用非药物性香洁面部,采用红蓝光照射,确保光板距离皮肤表面1~4 cm,治疗20min/次,2次/w,8次为1个疗程,其中以红蓝光交替治疗为主,炎症较重、结节明显者可以红光照射为主,并同时采用克林霉素甲硝唑搽剂涂于患处,早晚各1次。治疗期间每周评价患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连续观察4 w。 1.4疗效判断标准统计面部皮损数量。基本痊愈:皮损数减少﹥90%;显效:皮损数减少60%~90%;好转:皮损数减少20%~60%;无效:皮损数减少﹤20%。 2护理

名老中医治疗痤疮的经验探析

名老中医治疗痤疮的经验探析 南方中西医结合医院皮肤科 痤疮为常见皮肤病,近代中医名家治疗各具特色,体现了时代的特点,试总结如下: 1.主方加减 陆德铭教授认为阴虚火旺为发病之本,肺胃积热、血瘀凝滞为发病之标。治以养阴清热,活血、化痰,其基本方:生地、玄参、麦冬、天花粉、女贞子、枸杞子、生首乌、蛇舌草、虎杖、丹参、茶树根、生山楂(原文无剂量)。多依皮疹形态加减:皮疹色红加赤芍、丹皮、连翘,脓疱加银花、半枝莲、蒲公英、野菊花,结节囊肿加三棱、莪术、桃仁、石见穿、皂角针、海藻、夏枯草、浙贝、全瓜蒌,瘙痒加苦参、白鲜皮、地肤子,月经不调或经前皮疹加剧加当归、红花、益母草、仙灵脾、肉苁蓉、锁阳,皮脂溢出多加侧柏叶、薏苡仁,发于鼻部加黄芩、桑白皮、地骨皮。[1]。 许连霈教授以清火解毒,佐以消肿散瘀治疗痤疮,其基本方为黄芩、金银花、地丁、桑白皮各15克、黄连、连翘、丹参各10克、甘草6克。结节囊肿明显者加当归、制大黄,聚合性痤疮加黄柏[2]。 范瑞强教授认为本病的根本原因是素体肾阴不足,肾之阴阳平衡失调,相火过旺。治宜滋肾泻火,清肺解毒,以自拟消痤方治疗:丹参

25克、女贞子、旱莲草、鱼腥草各20克、生地、蒲公英、连翘各15克、知母12克、甘草5克。加减:阴虚内热者表现为粉刺丘疹,以消痤汤为主;瘀热痰结者症见红色或暗红色结节、囊肿、疤痕为主,以桃红四物汤合消痤汤;冲任不调者发病多与月经不调有关,以柴胡疏肝散合消痤汤[3]。 唐汉钧教授对肺脾肾症状兼有、证型交叉者,以自拟经验方治疗:茯苓、白术、白花蛇舌草、鹿含草、丹参各15克、枇杷叶、仙灵脾、桑白皮各12克、黄芩、菊花、陈皮、半夏、女贞子、生山楂各9克。加减:肺热偏重加银花、蒲公英、侧柏叶、地骨皮等,胃火盛加黄连、山栀、生石膏、寒水石等,冲任失调加黄精、肉苁蓉、枸杞子、旱莲草等[4]。 2.辩证分型 唐汉钧教授将本病分为:(1)肺经风热者,丘疹色红细小,鼻翼发红、油腻、脱屑,炎症较明显,以枇杷清肺饮加减:枇杷叶、侧柏叶、桑白皮、金银花各12克、黄芩、菊花、桑叶各9克、甘草6克。丘疹质硬难消加天冬、浙贝、玄参,面部痒甚加白藓皮、白蒺藜。(2)胃肠湿热者,多见于30岁左右者,丘疹色红较大,或结节、脓疱,伴胃肠功能紊乱,以黄连解毒汤加减:全瓜蒌18g、土茯苓、白花蛇舌草、鹿含草各15g、大黄、黄芩、苦参、栀子各9克、黄连、甘草各6克。脓疱较多加蒲公英、银花、野菊花。(3)肝肾阴虚、冲

新一代LED红蓝光治疗仪介绍及使用教学内容

新一代L E D红蓝光治疗仪介绍及使用

新一代LED红蓝光治疗仪 新一代LED红蓝光治疗系统选用进口原装窄谱LED光源,该光源所发出的是一种冷光,不产生高热,不会灼伤皮肤,它将光能转为细胞内能量,加速细胞生长过程循环,刺激纤维细胞产生胶原蛋白。对修复老化皮肤、痤疮皮肤、斑性皮肤、皱纹皮肤、过敏症状、日晒灼伤皮肤都能带来意想不到的功效,并且不会对皮肤造成任何伤害和不适感,LED 彩光光动力美容治疗系统是治疗各种问题皮肤和嫩肤最安全而且效果显著的仪器之一。武汉华睿创鑫科技有限公司的LED红蓝光治疗仪的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新一代LED红蓝光治疗仪是我们公司在过去多年光学仪 器生产的基础上,经过反复改进而来的。主要体现在以 下几方面: 第一,新一代LED红蓝光治疗仪采用进口LED光源, 采用635Nm的红光,460nm的蓝光,保证光的波长单一, 波长误差不超过正负10%,这样保证了皮肤最大限度吸收 光的能量,消炎杀菌齐头并进,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二,新一代LED红蓝光治疗仪使用更加方便,采用了 最新集成芯片控制,一块触摸屏就能完成红蓝光治疗过 程中的所有控制,在配合360度旋转臂,可升降旋转一 起完成,在痤疮治疗,面部照射方面一气呵成。 第三,由于新一代LED红蓝光治疗仪的强大能量,带来了强大的功能和多科室的使用范围,出来美容常用来治疗痤疮青春痘,嫩肤美白,淡斑缩小毛孔,还在,康复理疗,肛肠,妇科等科室大显身手。 第四,新一代LED红蓝光治疗仪红光和蓝光可以同时照射治疗,结合了两种光的功效,在祛痤疮印痕方面有着特别好的效果和修复作用。 一、前言 PDT(Photodynamic Therapy)光动力治疗、美容系统采用医用LED窄谱二极管作为其光源;LED冷光又称冷激光,是一种纯度很高的窄谱单色光;和激光、强脉冲光(IPL)相比,具有安全性高的特点,它甚至比太阳光还安全,因为它不含有害的紫外光和红外光等。 LED光能可以传递到皮下5厘米深度,促进黑色素分解;实验显示皮肤美白效应往往 显现。

基于中医内科治疗痤疮的临床研究

基于中医内科治疗痤疮的临床研究 发表时间:2018-05-09T13:45:55.097Z 来源:《医师在线》2018年2月下第4期作者:肖俊伟[导读] 中医内科治疗痤疮能够产生显著的疗效,其安全性和有效性较高,值得在今后的临床治疗活动中进行使用和推广。 (河北省承德市高新区上板城镇中心卫生院;河北承德067411) 摘要:目的:研究中医内科治疗痤疮的方法及疗效。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3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痤疮患者60例,平均分为A、B、C三组,A组患者应用中药内用进行治疗,B组应用内用外敷疗法,C组应用针灸治疗法。对比三组疗效。结果:A组5例痊愈,8例显效,5例有效,2例无效,总有效率为90%;B组4例痊愈,7例显效,4例有效,5例无效,总有效率为75.0%;C组应用针灸治疗6例痊愈,9例显效,5例有效,总有效率100%。C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A组、B组(P<0.05)。结论:中医内科治疗痤疮疗效显著,中医外敷 内用联合针灸治疗具有显著优势,可显著提高治疗效果,具有标本兼治的效果,且毒副作用小,值得推广应用。关键词:中医内科;治疗;痤疮;临床研究 中图分类号:R275文献标识码:A 痤疮在中医上又称肺风粉刺、酒刺、粉刺等,主要发病人群为青春期的男女,主要的发病部位为皮脂分泌丰富的面部、胸口、后背等。病症主要表现为瘙痒和疼痛。此病病程较长,常规西医治疗效果并不能使患者达到满意,总发病率约占人口的21%~23%,严重影响到患者的面容及身心健康,给患者带来极大的身心痛苦。寻找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是目前临床工作者的当务之急,笔者将本院收治的痤疮患者给予中医内科治疗,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临床研究共有60例座疮患者,其中男40例,女20例,年龄最大的37岁,最小15岁。面部痤疮36例,伴随着胸部、背部或者肩部痤疮的24例。发病时间最长达6年之久,最短的是6个月。随机的将60例病患进行分组,分别为中药内用外敷小组、单纯的针灸小组、以及中药内用外敷配合针灸小组,一共3个小组,每组20例痤疮病患。 1.2、方法 对照组均采取常规西医治疗方法,其中包括:口服罗红霉素、维胺脂等,同时外涂维胺脂软膏。治疗组使用中医处方内服:金银花、蒲公英、白花蛇舌草各10g,桑白皮、白芷各15g,批把叶、赤芍各12g,大黄8g,水煎服,1天2次,20d为1个疗程,随着症状加减方。治疗组在内服中药的同时外用中药涂剂:大黄、蚤休、栀子、梅片、蛇床子各50g,研磨成粉,涂于面部,或使用黄芩、黄连、黄柏研磨成粉后,做成面膜涂于患处,每隔1天1次。 1.3、疗效评价标准 本次研究中的具体疗效判断标准为[2]:①全愈:旧症状、皮肤损伤基本消失,皮肤不再疼痛、瘙痒,并且未出现新的皮肤损伤;②显效:大多数的皮肤损伤已消退,消退面积达65%以上,偶尔出现1~3个新发的皮肤损伤;②有效:40%的痤疮消退,但还会有新的痤疮的出现;③无效:患者的痤疮的形态、数量未见有任何的改善与好转,症状并没有减轻,甚至出现加重的现象。 1.4、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3组观察组在对比治疗期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参照下表1。3组对比发现其中药用内用外敷配合针灸治疗的对照组明显疗效要比其他两组更好。表13组在治疗期间不同治疗方法的比较统计(例,%)3、讨论 痤疮也称之为青春痘,是较为常见的一种皮肤疾病,大都发生在人的青春期,主要是因为人体内分泌失调、脏腑功能失调导致。在年龄不断增长的作用下,很多患者会自然痊愈,但是,也有部分患者无法实现痊愈,这就导致其转变成痤疮,痤疮不仅会对人的面容造成影响,还会给人的心理和精神带来一定的负担,选择哪种治疗方法成为医生普遍关注的问题。其中西医治疗主要是抗病毒、消炎,该种治疗方法难以产生显著的疗效,因此,临床医学中不被普遍使用。痤疮的发病原因与机理较为复杂,尚未完全探明,中医将痤疮称为“风刺”、“酒刺”、“粉刺”等。我国古代医学家认为痤疮的发病机理主要包括:1)痤疮多为因肺经血热熏蒸颜面或风热之邪搏于肌肤;2)心急烦躁,郁而化火;3)肾水不足、虚火上炎;4)过食肥甘厚味,胃肠积热,蕴久成毒;5)因情志不调,而致肝郁气滞[4]。在中医内科临床上通常将痤疮范围:湿热症、血虚风燥症、内毒血热症等,为了保证临床治疗疗效,应采取中医治疗方法。中医认为,痤疮多由素体阳热偏盛,肺经郁热,复受风邪,熏蒸面部而发;过食辛辣肥甘厚味,助湿化热,湿热互结,上蒸颜面机而致;脾气不足,运化失常,湿浊内停,郁久化热,热灼津液,煎炼成痰,湿热瘀痰凝滞肌肤而发;肝失疏泄,气机不畅,情致失调,郁久化火,灼烧津液,煎炼成痰,湿热痰瘀凝滞肌肤;肝血亏虚[5],肝经失于濡养,面部肌肤亦无所养,又血虚而血流运行无力,又血虚而血流运行无力,日久则致瘀化热,结于面部则成痤疮;肾阳缺乏,推动无力,加之寒邪阻滞,气血不畅,日久成瘀,凝滞肌肤;或阳虚阴盛,虚阳上浮而致。西医治疗本病主要采用抗菌素、抗雄激素治疗法,虽有一定的疗效,但易复发,且有细菌耐药及药物毒副作用。笔者采用中医治疗痤疮,取得较好的疗效,且无不良反应。中医治疗方法包括中药内服、中药外敷、针灸治疗等。大多数患者都能够通过中医实现辩证治疗,但是,要能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通过选择有效的治疗方法来达到显著的治疗疗效。中医临床治疗过程中,要能够配合外敷、针灸等。在临床医疗卫生事业不断发展的影响下,中医治疗痤疮过程中能够产生显著的疗效,疗效也越来越明确。为了能够让中医治疗疗效更加明显,在日常生活中要能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做好自我调适,多使用硫磺皂洗脸,多吃蔬菜、水果,少吃油腻的食物,不要使用手指来挤压青春痘。[6]总之,中医内科治疗痤疮能够产生显著的疗效,其安全性和有效性较高,值得在今后的临床治疗活动中进行使用和推广。参考文献: [1] 谢兴桥.中医内科治疗痤疮的临床研究[J].中医临床研究,2013,5(06):99. [2] 李亚民.中医内科治疗痤疮临床研究[J].中国卫生产业,2012,9(26):171.

5%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治疗寻常型痤疮的临床观察

5%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治疗寻常型痤疮的临床观察 发表时间:2012-10-09T10:41:09.357Z 来源:《医药前沿》2012年第13期供稿作者:何蓉[导读] 5%ALA-PDT和单用红光治疗痤疮都能使皮损有不同程度的减少,但5%ALA-PDT疗效优于单用红光,不良反应较轻。 何蓉 (四川省都江堰市人民医院皮肤科 611830) 【摘要】目的探讨低浓度光敏剂、短时间封包、红光动力疗法治疗寻常型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面部痤疮患者随机、单盲平均分为两组,1组外敷5%5-氨基酮戊酸(ALA)于全面部皮损处;另1组外敷安慰剂。均采用红光照射全面部,每周1次,共4次。每次随访记录皮损数量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结束后的第2周,试验组30%的患者皮损改善达到60%以上,而对照组的皮损改善均低于60%。疗效分析显示,试验组的疗效要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的所有皮损计数,包括粉刺、丘疹、脓疱、囊肿、结节及总计数,与基线比较皮损的计数都减少(P<0.05)。而对照组,只有脓疱和总计数与基线比较计数减少(P<0.05)。结论 5%ALA-PDT和单用红光治疗痤疮都能使皮损有不同程度的减少,但5%ALA-PDT疗效优于单用红光,不良反应较轻。【关键词】寻常型痤疮氨基酮戊酸化学疗法疗效 【中图分类号】R4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2)13-0094-02 寻常型痤疮是一种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多因素的疾病,主要与毛囊内痤疮丙酸杆菌增殖,皮脂产生过多,毛囊口上皮角化亢进等有关。毛囊内的痤疮丙酸杆菌产生和集聚内源性卟啉,主要是粪卟啉。光动力疗法(PDT)是外敷5-氨基酮戊酸(ALA),封包待ALA被毛囊皮脂腺吸收后,产生原卟啉IX。内外源卟啉在红光照射后产生高活性的自由基团,达到杀灭痤疮丙酸杆菌从而达到减轻和消除炎症的目的。我们用随机、单盲、面部对照研究,采用低浓度ALA短时间封包,红光光源,观察PDT治疗痤疮的疗效和不良反应。 对象与方法 一、对象 60例面部痤疮患者,于2011年9月至11月在我院皮肤科门诊接受治疗,年龄18-30岁,平均年龄22岁,病程6-24个月,平均病程12个月。排除标准:1、有光敏史,瘢痕疙瘩史;2、2周内有服避孕药或光敏性药物者;3、半年前有服维A酸类药物者;4、1个月内系统性使用抗生素药物者,5、妊娠、哺乳期妇女。 二、治疗和随访 ALA散(商铺名艾拉,上海复旦张江生物医药股份有限公司)与温敏凝胶液基质混合调配成5%浓度的胶液。60例痤疮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两组,1组外敷5%ALA于面部皮损处,另1组外敷安慰剂。全面部封包2小时后,用清水洗净。采用光源为欧美娜红光照射仪(波长633nm,能量128J/cm2),全脸照射30分钟,治疗后嘱患者避免日晒。治疗方案为每周1次,连续4次,治疗结束后的第2,4,8周随访。采用两组对照观察疗效。 三、疗效评价 与基线相比较,分析试验组与对照组的皮损数量变化。皮损消退率=(治疗前皮损总数—治疗后皮损总数)/治疗前皮损总数×100%。疗效评价标准:痊愈为皮损消退≥90%;显效为皮损消退60%~89%;好转为皮损消退20%~59%;无效为皮损消退<19%。有效率=(痊愈例数+显效例数/总例数×100%。 四、不良反应 每次治疗前、治疗时和随访时记录不良反应,包括:瘙痒、疼痛、红斑、水泡、色素沉着、脱屑等出现、消退时间、严重程度、与ALA-PDT的关系、采取措施、转归情况。 五、统计学方法 使用SAS9.3.1统计软件。基线的均衡性比较采用Wilcoxon检验。疗效分析比较采用CMH卡方检验。皮损数量和测量值与基线的改变值的比较分析,视资料的正态分部和方差齐性采用t检验。 结果 一、患者资料 60例患者入组,试验组和对照组均为30例。其中均为男14例,女16例,试验组25例完成试验,3例在治疗结束后的第2周未按时随访(2例因色素沉着的不良反应。3例因工作不能配合随访)。25例在治疗结束后的第4周随访,20例在治疗结束后的第8周随访。对对照组27例完成试验(3例因工作不能配合)。 二、疗效 第2~4次治疗,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有效率和疗效评价无差异。治疗结束后的第二周有效率(30%)优于对照侧(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的第二周疗效分析,试验组痊愈0%,显效30%,好转49.5%,无效20.5%;对照组痊愈0%,显效0%,好转47.55%,无效52.45%,试验组的疗效要优于对照组,两侧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皮损数量变化较基线的改变值:第2次治疗试验组的丘疹和皮损总计数,对照组皮损总计数;第3、4次治疗试验组的粉刺、丘疹和皮损总计数,与基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结束后的第2周试验组的粉刺、丘疹、脓疱、结节囊肿和皮损总计数,与基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皮损的计数均减少,而对照组,只有脓疱和皮损总计数与基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结束后的第2与4周相比,试验组的脓疱的计数减少,改变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结束后的第8周与第2周相比,试验组的丘疹计数减少,丘疹的改变值有统计学意义。 三、不良反应情况 对照组无不良反应。试验组的不良反应有瘙痒(治疗第1~4周分别有6、3、3、2例)、刺痛(治疗第1~4周各有6例)、水肿性红斑(治疗后1天内1例)、色素沉着(治疗后3~4天3例)。瘙痒发生在照光后5分钟之内、刺痛在4分钟之内,随治疗次数增加症状出现时间延迟,持续时间缩短,照光结束症状都能消失,瘙痒、刺痛的发生与ALA-PDT有关,但是严重程度较轻,无需处理,可以继续治疗,发生后未采取任何措施,最终完全消失。1例试验组患者面部在治疗后1天出现水肿性红斑,嘱其用生理氯化钠液湿敷面部,每日3次,每次30分钟,3天内消退,留有色素沉着。2例患者因色素沉着治疗4次后未来随访;1例患者于治疗结束后的第二周随访时色素沉着略减轻;治疗结束后的第8周随访时色素沉着完全消退。试验组未出现脓疱、水疱、脱屑。

新一代LED红蓝光治疗仪介绍及使用

新一代LED红蓝光治疗仪 新一代LED红蓝光治疗系统选用进口原装窄谱LED光源,该光源所发出的是一种冷光,不产生高热,不会灼伤皮肤,它将光能转为细胞内能量,加速细胞生长过程循环,刺激纤维细胞产生胶原蛋白。对修复老化皮肤、痤疮皮肤、斑性皮肤、皱纹皮肤、过敏症状、日晒灼伤皮肤都能带来意想不到的功效,并且不会对皮肤造成任何伤害和不适感,LED彩光光动力美容治疗系统是治疗各种问题皮肤和嫩肤最安全而且效果显著的仪器之一。武汉华睿创鑫科技有限公司的LED红蓝光治疗仪的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新一代LED红蓝光治疗仪是我们公司在过去多年光学仪器 生产的基础上,经过反复改进而来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 方面: 第一,新一代LED红蓝光治疗仪采用进口LED光源,采 用635Nm的红光,460nm的蓝光,保证光的波长单一,波 长误差不超过正负10%,这样保证了皮肤最大限度吸收光 的能量,消炎杀菌齐头并进,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二,新一代LED红蓝光治疗仪使用更加方便,采用了最 新集成芯片控制,一块触摸屏就能完成红蓝光治疗过程中 的所有控制,在配合360度旋转臂,可升降旋转一起完成, 在痤疮治疗,面部照射方面一气呵成。 第三,由于新一代LED红蓝光治疗仪的强大能量,带来了强大的功能和多科室的使用范围,出来美容常用来治疗痤疮青春痘,嫩肤美白,淡斑缩小毛孔,还在,康复理疗,肛肠,妇科等科室大显身手。 第四,新一代LED红蓝光治疗仪红光和蓝光可以同时照射治疗,结合了两种光的功效,在祛痤疮印痕方面有着特别好的效果和修复作用。 一、前言 PDT(Photodynamic Therapy)光动力治疗、美容系统采用医用LED窄谱二极管作为其光源;LED冷光又称冷激光,是一种纯度很高的窄谱单色光;和激光、强脉冲光(IPL)相比,具有安全性高的特点,它甚至比太阳光还安全,因为它不含有害的紫外光和红外光等。 LED光能可以传递到皮下5厘米深度,促进黑色素分解;实验显示皮肤美白效应往往显现。

维药新药治疗寻常痤疮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草案)

维药新药治疗寻常痤疮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草案) 本研究针对寻常痤疮维医诊疗方案进行多中心临床病历回顾性调查,收集人口学、诊断学、治疗学、疗效评价、护理学资料等信息,进行整理研究。归纳分析其主症和次症表现,将寻常痤疮分为腐败血液质型痤疮、淡黄色胆液质型痤疮、涩味黏液质型痤疮共3型,以此建立寻常痤疮的维医辨证分型标准。同时分别于治疗前后对皮肤完整性及皮损形态进行评价,通过患者维医证候及生活质量的改善,观察患者内环境的变化,建立寻常痤疮的病证结合疗效判定标准。在此基础上,按照国家新药评审的技术要求和程序,研究制定维药新药治疗寻常痤疮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草案)。 标签:寻常痤疮;维医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寻常痤疮是一种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疾病,是皮肤科临床常见病,好发于颜面及胸背部位,多发生于青春期,是一种损容性皮肤疾病,虽有自愈倾向,但可产生疼痛瘢痕[1]。其中,中重度寻常痤疮主要表现为炎性结节、囊肿、脓肿或瘢痕疙瘩样损害,病程长,炎症程度深,易留色素沉着或瘢痕的皮损。目前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多数学者认为其病因主要有4个方面:一是性激素分泌对皮脂腺调控异常,二是毛囊皮脂腺导管角化异常,三是毛囊内微生物,四是痤疮的免疫机制[2]。寻常痤疮维医古文献名称为“布苏日来白”,是各种内外因素使机体体液紊乱引起的皮肤病,其主要的致病体液是腐败血液质、淡黄色胆液质、涩味黏液质[3-7]。 本课题组在对维医诊疗寻常痤疮的多中心回顾性调查基础上,研究制定维药新药治疗寻常痤疮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草案),用于指导维药治疗寻常痤疮临床研究的试验设计。研究者应根据现行法规与技术要求,结合试验药物的维医组方特点、临床前研究结果,确定临床试验目的和目标适应症,并依据临床研究一般原则,结合试验药物临床前研究结果,确定药物的安全性、有效性观察重点,进行临床试验设计。 1 试验设计 新药临床试验要遵循随机、对照、盲法的临床试验原则[8]。不同药物有不同的药理作用特点、不同的研究基础和背景,同时研究过程中又有不同的研究阶段、分期。每个独立的临床试验均需确定不同的试验目的。由于目的不同,临床试验设计也会有很大区别。痤疮的病因比较复杂,设计时要综合考虑痤疮的分类分级,分析患者的年龄、自身素质、痤疮的进展程度及发病部位、患者是否被感染、以往治疗过程中有无不良反应等,同时考虑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因此临床试验前应充分关注以下方面[9-12]:①了解试验药物特点、研究基础、研究背景、研究阶段、分類分级以及疾病的特点和临床实际,同时要考虑各类皮损的形态、性质、颜色的变化和皮损计数(可以采用同部位、同面积治疗前后计数方法); ②相关理化检查,如血清性激素、表皮痤疮杆菌、皮脂溢出率、表皮游离脂肪酸测定等;③患者全身症状及舌象、脉象等变化情况,综合分析和设计。

-中医药辨证治疗痤疮经验

【摘要】痤疮属于中医肺风粉刺范畴,近年来中医药治疗本病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在传统风热、肺热、血热发病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血瘀、湿热、肾虚(肾阴不足)等新观点和新理论。针对痤疮的病因将其分为肺胃积热、肝肾阴虚、湿热蕴结、脾虚肝郁、气滞血瘀5型,分别给予辨证选方用药治疗,临床疗效较为满意。 【关键词】寻常性痤疮/中医药疗法;辨证论治;肝肾阴虚;清热解毒 痤疮是一种与内分泌功能失调有关的毛囊、皮脂腺慢性炎症性皮肤病,表现为粉刺、丘疹、脓庖、结节、囊肿及瘢痕,好发于面、胸、背等富含皮脂腺的部位。中医称肺风粉刺、酒刺、风刺等。对于痤疮的病因,古代医家多数认为属肺风粉刺范畴,因颜面主要是肺、胃、大肠经所过之处,所以主要是肺、胃、大肠经郁热所致。现代中医对痤疮病因病机的认识有了较大的发展,许多医家在传统风热、肺热、血热发病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血瘀、湿热、肾虚(肾阴不足)等新观点和新理论,并针对痤疮的病因进行辨证论治,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学习多位医家的学术思想,结合临床体会,将痤疮分肺胃积热、肝肾阴虚、湿热蕴结、脾虚肝郁、气滞血瘀5型。 1 肺胃积热型 肺胃积热型是痤疮的中医经典分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卷二十七曰:"面疮者,谓面上有风热气生疮,头如米大,亦如谷大,白色者是。"又云:"此由肌腠受于风邪,搏于津液,津液之气,因虚作之也。"肺主表,外合皮毛,肺经起于中焦,上行过胸,若腠理不密,热邪乘机侵犯肺经,使肺经血热郁滞,则肺卫失宣,皮毛被郁,邪毒肺热蕴于肌肤而致病;内因则由于饮食不节,过食辛辣肥甘厚味,使肺胃积热,积热循手阳明大肠经和足阳明胃经上熏于面部,郁聚于毛孔则发本病。因此,肺胃积热是其发病的重点。对于肺胃积热型的治疗,戴秀兰[1]认为治宜清肺解毒,药用连翘、金银花、鱼腥草、苦地丁、黄连、生大黄、香附、牡丹皮、白花蛇舌草、穿山甲、木贼、火麻仁、生甘草。王松岩[2]治疗肺胃蕴热型痤疮,治疗组服用平痤胶囊(白花蛇舌草、茵陈、桑白皮、地骨皮、枇杷叶、生石膏、知母、黄芩、山楂、牡丹皮、生大黄、甘草等),对照组服用丹参酮,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5%,对照组为80%,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3)。扈晓成[3]治疗肺胃蕴热型痤疮时,药用枇杷叶、桑白皮、黄芩、凌霄花、升麻、金银花、石膏、生地黄、牡丹皮、栀子、白芷、车前草、生薏苡仁。 2 肝肾阴虚型 孔昭遐[4]从中西医结合的角度出发,考虑到雄激素增多可能相当于肾中相火偏旺,因此认为肾阴不足,肾之阴阳平衡失调,相火偏旺乃此病之本。病机为肾阴不足,相火过旺,不能上滋于肺,可致肺阴不足,因肺与大肠相表里,当饮食不节,过食膏粱厚味,大肠积热,上蒸于肺胃而致肺胃火热上蒸于头面,血热瘀滞而发痤疮。肝肾同源,肝阴不足,肝火偏旺,郁于表皮而发痤疮。张小梅[5]认为肾为先天之本,女子以肝为先天,故治疗痤疮,尤其是女性痤疮时,应以疏肝滋阴,兼以清肺凉血为大法,基本方以柴胡疏肝散和二至丸加减,药物组成为柴胡12 g,郁金12 g,知母12 g,白芍15 g,女贞子20 g,旱莲草20 g,牡丹皮12 g,生地15 g,鱼腥草20 g,甘草3 g。据陈信生[6]报道,范瑞强认为治疗本型痤疮宜滋阴泻火、清肺凉血,方用消痤汤,基本方药为知母12 g,女贞子、墨旱莲、鱼腥草各20 g,生地黄、蒲公英、连翘各15 g,丹参25 g,甘草5 g。袁艳娟等[7]以清热泻火法治疗痤疮,自拟清痤灵(金银花、连翘、蒲公英、野菊花、炙枇杷叶、炒黄芩、甘草)治疗本病60例,结果总有效率93.3%。 3 湿热蕴结型 年轻人素体阳热偏盛,若长期暴饮暴食,或过食肥甘厚味、鱼腥辛辣之品,脾失健运,中焦运化失司,酿生湿浊,积久湿郁化热,聚于毛孔,热滞肌肤血络,外壅肌肤而发痤疮;或久居湿热环境,以致湿邪侵入体内,聚而成为痤疮。《素问·生气通天论》说:"汗出则湿,乃生

中医治疗痤疮的研究进展及个人认识

中医治疗痤疮的研究进展及个人认识 宁应锋 摘要:这篇论文主要写了中医治疗痤疮的研究进展以及我个人的一些认识。通过一系列的研究进展可以看出,中医治疗痤疮方法灵活,并且疗效很好。以及中西医治疗痤疮的比较,中医治标更治本。 关键词:痤疮耳穴割治法经方加减治标更治本 随着时代的发展,特别是韩流的影响,现代的中国人对皮肤的要求是越来越高,而痤疮的高发却严重的影响许多人的细嫩皮肤,困扰着无数的爱美人士。首先。什么是痤疮呢?【1】痤疮是青春期常见的一种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多发于面、背、胸等含皮脂腺较多的部位。主要以粉刺、丘疹、脓包、结节、囊肿及瘢痕多种皮损为特征。 那么有痤疮该怎么办?中医其实很早就开始关注痤疮,让我们看看中医关于痤疮的认识的进展。【2】 《黄帝内经》认为痤疮的起因有以下3种。 1、调摄不当——内外合邪郁于肌肤 《素问·生气通天论第三》中说“汗出见湿,乃生痤疿。??劳汗当风,寒薄为皶,郁乃痤。《黄帝内经素问直解》中对本句的注释为:“若夏月汗出,而见水湿之气,则皮肤湿热,生疖如痤,生疹如痱,??若劳碌汗出当风,寒薄于皮肤而上行,则为粉刺。” 2、肺合皮毛一邪气郁久化热内传于肺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第五》说:“肺生皮毛,??肺主鼻” 《素问·金匮真言论》又说:“上为太白星,是以知病之在皮毛也” 3、阳明主面一腑气不通则邪热内郁加重病情 灵枢·本藏第四十七》中说:“肺合大肠,大肠者,皮其应,??肺应皮” 《素问·至真要大论第七十四》中说:“诸痛痒疮,皆属于心。”心,一指火热,二指心主血脉的功能,三指心主神。 4、心藏神主血脉一血脉不通则病久难愈的功能。 接下来我们看看96年耳穴割治法治疗座疮1 02 例。笔者通过4 年的临床实践, 用耳穴割治法治疗各型痊疮,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3】。 1 临床资料 1 . 1 一般资料: 本组10 2 例病人, 男27 例, 女75例; 年龄最大者28 岁, 最小者17 岁; 痊疮多发于面部, 只有1 例除发生在面部外, 还发生在胸、背部; 病程最长者8 年, 最短者 3 个月 1 . 2 辨证分型 1 . 2 . 1 肺胃郁热型(6 4 例) : 颜面部散在毛囊性丘疹, 间或有黑头粉刺, 皮疹以鼻及口周较多, 伴有口鼻干燥、口臭、便秘, 舌红、苔薄白或黄, 脉沉滑有力。

红蓝光交替照射治疗颜面部痤疮患者的护理体会

红蓝光交替照射治疗颜面部痤疮患者的护理体会 发表时间:2018-08-24T15:08:08.753Z 来源:《健康世界》2018年15期作者:汤婧雯 [导读] 探究颜面部痤疮患者行红蓝光交替治疗的具体护理方法 重庆市中医院重庆江北区 400021 摘要:目的探究颜面部痤疮患者行红蓝光交替治疗的具体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17.05~2018.06收治的行红蓝光交替照射治疗的颜面部痤疮患者212例进行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108例,对照组104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针对性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后复发率和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护理后满意度分别为97.22%、75.96%,差异对比有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护理后复发率分别为5.56%、21.15%,差异对比有意义(P<0.05)。结论对行红蓝光交替照射治疗的颜面部痤疮患者应给予针对性护理措施,能提高其满意度,促进其健康恢复,值得广泛采用。 关键词:颜面部痤疮;交替照射;红蓝光;复发率 颜面部痤疮属于皮肤科一种慢性炎性皮肤疾病,患者发病的主要原因是体内雄激素水平明显升高、炎症以及大量分泌皮脂所致,其形态主要表现为结节、丘疹、粉刺、囊肿和脓疮,严重者面部会受到损伤,影响其外观,甚至会导致其产生抑郁、自卑等不良心理,对其日常生活造成较大影响[1]。目前临床对颜面部痤疮患者主要采取红蓝光交替照射治疗,但部分患者经治疗后易复发,因此,需要对其加强护理[2]。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对颜面部痤疮患者行针对性护理措施,观察其护理后复发率和满意度情况,现进行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7.05~2018.06收治的颜面部痤疮患者212例进行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108例,对照组104例,观察组男性59例,女性49例,年龄16~29岁,平均年龄(22.9±1.6)岁,病程0.1~3年,平均病程(1.2±0.2)年,对照组男性61例,女性43例,年龄17~29岁,平均年龄(23.4±1.5)岁,病程0.2~4年,平均病程(1.3±0.1)年。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对比无意义(P> 0.05),可进行比较。 1.2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包括告知患者治疗时和治疗后相关注意事项,为其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等。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针对性护理,具体包括日常护理和治疗时护理。日常护理:⑴皮肤护理:正确护理皮肤可以提高痤疮的疗效。因此,护理人员应嘱患者使用温水清洗面部皮肤,2次/d,不要使用含有刺激性化学物质的化妆品。避免对生长出的痤疮进行挤压,特别是危险三角区的痤疮,以防发生逆行性颅内感染。⑵饮食护理:部分食物会使痤疮加重,因此,护理人员应嘱患者日常生活中注意饮食,尽量减少脂肪、高糖以及刺激性食物的摄入,多食用高维生素、粗纤维类食物,如水果、蔬菜和瓜果类,适当摄入锌元素丰富的食物,如动物肝脏和瘦肉等。注意保持大便通畅,增加饮水量,促进汗腺排泄。⑶心理护理:由于痤疮会对患者自信心产生一定影响,且多数患者过度担心治疗后效果及恢复情况而产生焦虑等不良情绪,因此,护理人员应安慰并鼓励患者,帮助其减轻心理压力,消除其不良情绪。⑷其他护理:保证睡眠时间充足,治疗期间应避免熬夜,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积极参加户外活动。治疗时护理:帮助患者戴上防目镜,完全遮盖其眼部,并告知其紧闭双眼。治疗时光板应平行于患者皮肤,距离不能超过8cm,照射时间为20min,2次/周,连续治疗一个疗程,治疗过程中护理人员也要佩戴防目镜,并密切观察患者有无发生不良反应,加强与其交流沟通,消除其紧张情绪,治疗结束后嘱其休息5min方可离开。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后复发率和满意度情况。采用我院自制满意度调查量表评估患者满意度情况,满分100分,满意:90-100分;一般:80-89分;不满意:<80分[3]。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用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复发率 观察组与对照组护理后复发率分别为5.56%、21.15%,差异对比有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后复发率对比(%) 2.2 护理后满意度 观察组与对照组护理后满意度分别为97.22%、75.96%,差异对比有意义(P<0.05),见表2。

严重痤疮的治疗方法

严重痤疮的治疗方法 丹参30~60克,生地黄30克,甘草30克,土大黄30克,川军3~15克,水煎服。 薏苡米50克,水煮成粥,调白糖15克服食,每日1次,连用1个月。 将使君子适量去壳,取出种仁,放入铁锅内文火炒至微有香味,晾凉,放入香油内浸 泡1~2天,每晚睡前吃使君子仁3个,7天为1个疗程。不饮茶,此方法也可用于酒糟鼻。 白花舌蛇草、丹参、白菊花、赤芍、竹叶、生地黄各10克,薏米30克,每天1剂, 水煎分2~3次服用。 枇杷叶、淡竹叶、桑叶各10克,白茅根20克,每天1剂,加水稍煎,或滚开水冲泡 代茶。 荷叶适量每天代茶饮用。 生石膏30克,布包水煎30分钟去渣,放入金银花、生槐花、鸡冠花、月季花各10克,红糖适量,先用大火,后用文火煎熬成膏状,再放入适量蜂蜜熬开离火,等凉后装瓶 备用。每服1匙,每天2~3次,开水冲服。 新鲜芦荟60克捣烂取汁,涂擦患处,每天2~3次,10日为1个疗程。适用初发期。 在丝瓜藤生长旺盛时期,在离地1米以上处,将茎剪断,把根部切断部分插入瓶中间 勿着瓶底,以胶布护住瓶口,放置一昼夜,藤茎中有清汁滴出,可用此瓜藤水涂擦患处。 菟丝子15~30克,水煎成汤剂,每日数次,趁热温洗局部。 大黄、紫草各等份,共研细末,加入菜油适量,拌匀,浸泡3天后搽患处,好转后, 可每天洗净脸后,用少量油涂抹面部。 生大黄15克,冰片1克,共研细末,用鸡蛋清调匀涂患处,每天2次。 马齿苋,或枣树叶适量,加水煎汤,熏洗净患处。每天2次。 蜂蜜30克,白丁香10粒,泡入蜂蜜内,用此蜂蜜涂患处,每天早晚各1次。 1局部外用药物维A酸类维A酸乳膏、阿达帕林凝胶、他扎罗汀凝胶、过氧化苯甲酰、抗生素类克林霉素、红霉素、氯霉素等、壬二酸、硫磺洗剂等。 2口服抗生素首选四环素类米诺环素、多西环素等,其次为大环内酯类红霉素,避免选择常用于治疗系统感染的抗生素如左氧氟沙星等。抗生素疗程通常6~12周。

中药内服外用联合红蓝光治疗痤疮86例

中药内服外用联合红蓝光治疗痤疮86例 【关键词】中药;红蓝光;痤疮 痤疮是一种难治性皮脂腺疾病,治疗方法包括中医药、西药、光学治疗等,但单一采用某种方法的有效率有限,某些治疗副反应太大;为提高痤疮的治疗有效率,提高病人的依从性,我科自2008年11月至2009年11月采用中药内调外用结合红蓝光治疗痤疮86例,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86例患者均来自本科门诊,根据痤疮临床诊断标准确诊 [1] ,男27例,女59例,年龄14至45岁,平均25.6岁,病程最长21年,最短3周。主要表现为开放性或闭合性粉刺、炎性丘疹、脓疱、囊肿、结节及凹陷性或增生性瘢痕、色素沉着。入选者一月内均未内服或外用过抗生素、维A酸类、糖皮质激素类药物。 2.治疗方法 2.1中药内服:以自拟三皮消痤饮(桑白皮、地骨皮、丹皮、皂角刺、生山楂、丹参、黄芩、白花蛇舌草、枇杷叶)加减,粉刺较多者加半枝莲,加大白花蛇舌草和皂角刺剂量;经前加重加益母草;脓疱较多者加蒲公英、紫花地丁、野菊花;囊肿、结节加海藻、昆布、浙贝;肠胃湿热者去丹皮加石膏、白术;皮肤较油腻者加苡仁、茵陈;大便秘结加全瓜蒌、枳实;病程日久,有肝气郁结化火者加山栀,一日一剂,口服一个半月为一疗程,半月后统计临床疗效。 2.2外用中药面膜:丹参、白花蛇舌草、野菊花、白芷、当归、白丁香等。 2.3红蓝光:先对面部热喷,然后对非炎性皮损进行无菌粉刺挤压,之后用武汉亚格产红蓝光治疗仪照射面部,蓝光(417±10nm)每次20分钟,红光(633±10nm)每次30分钟,距离面部约10至20厘米,红、蓝光间隔治疗,每周各一次,光照之后外敷中药面膜,以四分之一的中药加入石膏中和匀外敷面部,每次二十分钟,十次为一疗程,以上疗法配合口服中药十二次为一疗程。 3.治疗结果 3.1疗效判定:痊愈为皮损基本消退或极少量粉刺皮损,随访三个月以上无复发;显效为皮损消退达80%以上;有效为皮损消退达30%以上;无效为皮损消退小于30%或加重;有效率以痊愈加显效计算。 3.2治疗结果:86例病例痊愈57例(占66.3%),显效24例(27.9%),有效3例(3.5%),无效2例(2.3%),总有效率9 4.2%。大部分患者肤色有明显变白,色沉有所减淡。所有患者都采用电话方式随访三个月。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