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前列腺癌MRI表现与诊断

前列腺癌MRI表现与诊断

前列腺癌MRI表现与诊断
前列腺癌MRI表现与诊断

前列腺癌科普文章

前列腺癌 前列腺癌的流行病学 前列腺的位置示意图 前列腺癌发病率有明显的地理和种族差异,目前在美国前列腺癌的发病率已经超过肺癌,成为第一位危害男性健康的肿瘤。在欧洲,前列腺癌占全部男性癌症人数的11%,占全部男性癌症死亡人数的9%[11]。亚洲前列腺癌的发病率远远低于欧美国家,但近年来呈现上升趋势。且增长比欧美发达国家更为迅速。前列腺癌患者主要是老年男性,新诊断患者中位年龄为72岁,高峰年龄为75~79岁。在美国,50岁以下男性前列腺癌发病率较低,但是大于50岁,发病率和死亡率就会显著增长,在我国,城乡发病率存在较大差距,特别是大城市的发病率更高。前列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仅次于肺癌,位居癌症死亡的第二位。在大多数病例中,前列腺癌在年龄较大的男性中发展缓慢,并不会导致死亡。

引起前列腺癌的危险因素尚未明确,已经被确认的包括;年龄,种族和遗传性。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是遗传。如果一个直系亲属(兄弟或父亲)患有前列腺癌,其本人患前列腺癌的危险性会增加1倍。此外其他可能的高发因素有:高动物脂肪饮食等。雄激素在前列腺的发育和前列腺癌的进展过程中起关键作用。 前列腺癌发病的临床特点 由于PSA筛查的广泛使用以及公众对前列腺癌认知度高,美国75%的前列腺癌患者仅有PSA的异常。90年代以来美国前列腺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在90%以上。而国内大部分患者是以尿路症状或骨痛而就诊,一项多中心研究显示:仅6.2%的患者是由于PSA升高而被发现,就诊患者的PSA中位数为46.1ng/ml[8]。由于大部份患者病变已为晚期,长期预后不佳。 前列腺癌的病理类型 前列腺癌病理类型上包括腺癌(腺泡腺癌)、导管腺癌、尿路上皮癌、鳞状细胞癌、腺鳞癌。其中前列腺腺癌占95%以上,因此,通常我们所说的前列腺癌就是指前列腺腺癌。前列腺癌约75%起源于外周带,20%起源于移行带,5%起源于中央带 前列腺癌的常见症状 在前列腺癌的早期,由于肿瘤局限大多数前列腺癌病人无明显症状,常在体检时偶然发现,也可在良性前列腺增生手术标本中发现。

前列腺癌根治性放疗靶区

前列腺癌根治性放疗规范 目前在前列腺癌根治性放疗靶区勾画上欧美国家已基本形成共识,参照美国放疗肿瘤学研究组(RTOG)关于前列腺癌的放疗靶区勾画建议、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和欧洲泌尿协会制定的前列腺癌诊治指南,并结合我们的临床实践,对局限期前列腺癌根治性放疗的靶区勾画提出规范化建议。 1、体位固定及CT定位:定位前4小时可口服4% 1000 ml稀释的肠道对比剂,定位前排空直肠,憋尿充盈膀胱。CT定位采取仰卧位,体模固定,层厚3 mm扫描,扫描范围从腰4椎体下缘至坐骨结节下3 cm。 2、前列腺及精囊腺靶区勾画 (1)局限低危前列腺癌放疗靶区只包括前列腺;局限中危前列腺癌或盆腔淋巴结转移几率 ≤15%的局限高危前列腺癌放疗靶区包括前列腺和精囊腺。 (2)前列腺癌往往为多发灶,且CT和磁共振成像(MRI)无法检测出前列腺内的全部病灶,因此,前列腺癌难以勾画肿瘤靶区(GTV,转移淋巴结除外),只勾画临床靶区(CTV)(图1)。(3)前列腺靶区勾画自前列腺底至前列腺尖的全部前列腺组织(图1),若前列腺存在钙化,须包全全部钙化区域。 (4)前列腺尖部以尿道球部上0.5 cm或阴茎脚上缘为标志(图2)。

(5)精囊腺只需包含紧邻前列腺2~2.5 cm的范围(图3)。 (6)计划靶区(PTV)为CTV向各方向外放1 cm,但向后方向仅外放0.5—0.6 cm以减少直肠照射(图4)。 (7)前列腺及精囊腺靶区的放疗剂量为75.6-81 Gy。 3、盆腔淋巴引流区靶区勾画 (1)对于有多个高危因素、根据Roach公式或Partin表推断盆腔淋巴结转移几率>15%的前列腺癌,建议行盆腔淋巴引流区预防照射。 盆腔淋巴结转移几率评估方法: Pisansky等: T分期与盆腔淋巴结转移关系:T2a(3.3%),T2b(10.8%),T3(25%)。Roach公式:Node(+)=[2/3PSA+(Gleason-6)]% >15%有较大盆腔淋巴结转移危险;>30%有很大盆腔淋巴结转移危险。 前列腺癌盆腔淋巴结转移可能性估计(Partin表):

前列腺癌从早期到晚期需要多长时间

前列腺癌是男性前列腺疾病中严重的一种,那前列腺癌晚期就更是疾病到了危险的地步,不仅让患者十分痛苦,还随时威胁到患者的生命,所以对男性患者来说打击都是很大的。对于前列腺癌治疗,很多患者都是一知半解,只知道前列腺癌分为早期和晚期,但却不知道如何区分早期和晚期,更不知道前列腺癌从早期到晚期需要多长时间?其实,我们应该多了解这方面的知识,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只有充分了解前列腺癌,才有可能战胜前列腺癌! 前列腺癌从早期到晚期需要多长时间?一般来说是无法给出准确答案的。病情不同、体质不同、癌细胞生长速度不同,从早期到晚期所需要的时间也有所不同。患者需要做的就是积极配合医生治疗,预防肿瘤扩散转移,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当然,如果患者本身有一些不良生活习惯或者不配合治疗可能会加快癌细胞生长,不利于后期治疗。建议患者改掉自身不良嗜好,正确对待治疗,尽可能的为自己争取更多的生存时间。 那前列腺癌患者该如何预防前列腺癌进一步发展呢?一般来说,患者可以通过手术治疗、化疗、放疗以及中医治疗等方法来预防前列腺癌进一步发展。其中,中医治疗逐渐被患者们所接受,中医治疗前列腺癌有自己的特色和优势,重在调整和改善人体整体机能状态,强调天人相应,形神合一,只要通过祛邪扶正及调和阴阳等方法进行治疗,有助于提高人体免疫功能、缓解患者不适症状、减轻患者痛苦。除此之外,中医治疗前列腺癌还有助于控制病情发展、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延长患者生命。 郑州希福中医肿瘤医院院长袁希福从事中医治疗肿瘤近40年,不断弘扬中医文化、传承中医理念,在传统中医理论及袁氏"阴阳平衡疗法"的基础上,结合多年临床抗癌实践经验,把传统中医药理论与当代免疫理论、细胞分化增殖周期理论及基因理论等医学理论有机嫁接,融会贯通提出专业治疗各种恶性肿瘤的中医药新思路、新理论-三联平衡理论,而该理论的实质内涵就是:抓住关键病机--"虚""瘀""毒",统筹兼顾,采取"扶正""疏通""祛毒"三大对策,有的放矢,重点用药,将扶正补虚,疏导化瘀,攻毒排毒三方面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辨证施治用药,从而达到调节人体阴阳、气血、脏腑生理机能平衡的根本目的。 部分参考案例: 孙再明(化名),前列腺癌骨转移,河南洛阳人 2015年12月,64岁的孙再明总是感觉颈椎、背部有些不太舒服。后在外甥的陪伴下到骨科医院行骨扫描、穿刺活检,确诊:前列腺癌,骨转移。 确诊后他就去了河科大一附院开始了化疗,起初还有效,十个月后复查肿瘤指标再次上升。2017年6月,孙再明继续做了放疗,35次放疗后,孙再明居然又出现了放射性直肠溃疡,肛口剧烈疼痛,大便带血,且经常大小便失禁。兜转多地寻医未果,用遍了各种西药、中药、进口药,都没有效果。无奈之下,经一位病友介绍,他于2018年9月21日到郑州希福中医肿瘤医院求治。 袁希福院长用八味中药配上香油、蛋黄灌肠,救了孙再明。一个月后,坠胀感、肛周疼痛、大便出血的情况就都减轻了。两个月后,大便就没有出血了。四、五个月后,溃疡完全就好了,大小便也完全控制住了,出去转几圈也不会拉出来。 2019年10月18日,孙再明再次复诊,其诉“10月9日的ECT结果显示故转移灶较前稳定;10月13日MRI显示:骨盆、股骨转移较前相仿。”目前情况依然稳定。 (以上为真实治疗案例,在实际治疗中,由于患者病情、体质不同,治疗效果因人而异,望广大患者与家属谨慎选择,理性就医。)

前列腺MRI

写在课前的话 磁共振(MRI)检查是前列腺癌影像学检查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对于前列腺癌研究的深入以及MRI技术的发展,临床上前列腺MRI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除了对于分期的预测外,辅助前列腺癌的诊断、对肿瘤恶性程度的预测、对治疗选择的影响以及MRI引导下前列腺穿刺活检均是目前泌尿外科关注的方向。本次课程就MRI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应用相关内容进行介绍。 一、前列腺解剖 (一)前列腺形态 前列腺形态似倒置的锥形,位于膀胱和盆底之间,尿道穿越其中。前列腺底部邻接膀胱颈,尖部向下位于尿生殖膈上,两侧有前列腺提肌绕过。底部和尖部之间为前列腺体部,其后面平坦,中央有一纵行浅沟,称为前列腺中央沟。直肠指检时,可扪及前列腺沟。 上图为前列腺结构示意图,可见上面是膀胱,在前列腺后方为直肠。神经血管束在前列腺的后外方自上而下走行。前方和两侧为前列腺静脉丛,尿道自前列腺穿越而过。 (二)前列腺组成 前列腺是由腺组织、肌组织及纤维成分构成的不均匀的实质性器官。表面包有筋膜鞘,称为前列腺筋膜囊。前列腺静脉丛位于前列腺筋膜囊与前列腺之间,主要围绕在前列腺外侧及前方。神经血管束沿前列腺周围组织的后外方自上而下走行。 上图可见前方两侧有前列腺静脉丛林,两侧为肛提肌。 (三)前列腺被膜 前列腺没有真正的被膜,所谓被膜,是指前列腺外周一层较致密的纤维肌肉间质,包绕在前列腺的后外表面,前列腺炎肿胀时压迫该处,引起疼痛,如前列腺脓肿破溃,一般向

上溃入膀胱。前列腺外周带及中央带的末段腺泡与被膜相邻。被膜是前列腺有无腺体外侵犯的重要标志。 (四)前列腺分区 前列腺分为四区。 中央区位于膀胱颈下方,前列腺前括约肌后方及后外侧面,正常约占 1/3 ,呈楔形,尖段为精阜。 周围区正常约占 3/4,在精阜以上包绕中央区,在精阜远端与下段尿道直接接触,形成前列腺尖部。 移行区较小,占 5%-10%, 在精阜以上水平围绕尿道前列腺部的两侧及腹侧,末段腺泡与前部的纤维间质紧密相接。 尿道周围区仅指尿道周围组织。 上图为前列腺分区示意图。可见前方主要是肌肉和纤维间质成分,体内腺体很少。在尿道周围有尿道周围区,两侧是移行区。前列腺中央带后外方是前列腺后外周带。 上图可见围绕尿道的是尿道周围区。尿道自前列腺穿过,在这里还有输精管。 二、前列腺恶性肿瘤分类 前列腺的恶性肿瘤分为上皮来源肿瘤和非上皮来源肿瘤。其中上皮来源肿瘤包括腺癌、鳞癌、和移行上皮癌。非上皮来源肿瘤包括脂肪肉瘤、血管肉瘤和恶性淋巴瘤等。 前列腺癌特指来源于前列腺腺泡上皮的腺癌,约占前列腺恶性肿瘤的 95% 。前列腺癌常呈多灶性生长,肿瘤呈明显异质性,约 75% 发生在外周区, 15% 发生在中央区, 10%-15% 发生在移行区。 三、前列腺癌的概述

前列腺癌早期可根治 费用3W以内

前列腺癌早期可根治费用3W以内 *导读:女有乳腺癌,男有前列腺癌。作为一种有着独特性 别特征的肿瘤,前列腺癌已成为男性生殖系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由于前列腺癌早期几乎没有任何症状,大部分患者被发现时已是晚期,所以前列腺癌的治疗也很不乐观。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泌尿外科李正明主任认为,对50岁以上的人群尤其是有前列 腺疾病症状的人群,应该纳入前列腺癌普查筛查范围。如果前列腺癌在早期就被发现,是可以通过手术根治的。…… *李正明泌尿外科主任医师查看名医介绍收起名医介绍*广州市 红十字会医院广州市医学会泌尿外科分会副主委,广州市医学会男科学分会副主委。专长:泌尿生殖系肿瘤、结石、前列腺疾病,以及腔内泌尿外科、微创泌尿外科手术治疗。女有乳腺癌,男有前列腺癌。作为一种有着独特性别特征的肿瘤,前列腺癌已成为男性生殖系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由于前列腺癌早期几乎没有任何症状,大部分患者被发现时已是晚期,所以前列腺癌的治疗也很不乐观。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泌尿外科李正明主任认为,对50岁以上的人群尤其是有前列腺疾病症状的人群,应该纳入 前列腺癌普查筛查范围。如果前列腺癌在早期就被发现,是可以通过手术根治的。前列腺癌发病率逐年增高 在欧美,前列腺癌的发病率超过十万分之十以上,这个数据也仅次于肺癌,位居肿瘤排行第二位。而在国内,据1995年的

调查数据,前列腺癌的发病也已经达到十万分之三左右。 李主任强调,虽然国内近年来没有针对前列腺癌做具体发病统计,但它的发病率无疑是持续上升的。“一方面,受人口老龄 化的影响,另一方面,人们对于前列腺癌的重视度日益增强,检查诊断水平也在提高。于是,被查出的前列腺癌患者也就增多了。” 而与之呼应的是,在红会医院泌尿外科,前列腺癌病人的年门诊量也呈现出逐步增长的趋势。“我们这两年接诊的前列腺癌 新发病例都在15个以上,虽然基数不是太大,但相比以前仍提 高了很多。” 遗传,前列腺癌最大元凶 “从生活上来讲,虽然高动物脂肪蛋白是前列腺癌的一个风险因素,但很显然,遗传特性才是最重要的。”谈到前列腺癌的 致病因素,李主任坦率的说。“前列腺癌的危险因素并不确定, 但是其中一个已经确定的那就是遗传。如果一个家庭中,父亲有前列腺癌,那么,男性后辈的发病几率就比正常人高出一倍;如果兄弟间也有,发病几率就会增加5-11倍。而且,发病的年龄 也会提前5年以上” 前列腺癌早期无明显症状 数据显示,80%的前列腺癌患者在被检出时已是晚期,李主 任认为,这主要是由两个因素造成的。“首先,常规体检没有包 含这一检查项目,更重要的是,前列腺癌早期没有任何特异性症状,难以被察觉。”所以,等到发现时,多数病人都已是晚期。

前列腺癌放疗

百度文库 【前列腺癌放疗】 一、适应症及治疗原则 放射治疗是局限期和局部晚期前列腺癌的根治性治疗手段。早期患者(T1-2N0M0)行根治性放射治疗,其局部控制率和10年无病生存率与前列腺癌根治术相似。局部晚期前列腺癌(T3-4N0M0)治疗原则以放疗和内分泌治疗为主。转移性癌可行姑息性放疗,以减轻症状、改善生活质量。 近年来,三维适形放疗和调强适形放疗成为前列腺癌的主要治疗方式,在此基础上,CT 引导的螺旋断层放疗不但克服了摆位误差,而且减少了正常组织的受照剂量,从而提高可以治疗剂量,达到更好的疗效,逐渐被广泛地应用于临床。可以说,如TOMO精确放疗的先进放疗技术已使早、中、晚期前列腺癌全部摆脱了无可奈何的境地。 二、放射治疗 (一)前列腺癌根治性放疗 1、定位 患者在定位1小时前饮1000ml水+泛影葡胺20ml,定位前排空直肠。仰卧于腹部平架上,双手上举抱肘置额前,用热塑成型体膜固定下腹部。利用激光灯标记定位中心,在体膜上描记3个“十”字,然后用把3个不透光铅点贴在3个“十”字的中心。 进行模拟CT扫描,扫描范围为真骨盆上下5cm,层间距5mm。 激光灯对准腹部平架上刻度为15的位置,保持患者不动,拿下体膜。在患者体表用皮肤墨水描记激光灯所示的体侧的两个“十”字和体表的前正中线。 将定位CT图像传输到计划系统工作站,登记确认。 2、治疗计划设计 (1)靶区勾画 A、CTV:CTV包括整个前列腺及其包膜。中危或高危患者,CTV还需包括精囊。对于淋

巴结转移可能性>15%,或者T2c-T4期并且Gleason评分≥6的局限期前列腺癌患者,CTV可以考虑包括盆腔淋巴引流区 B、PTV:前列腺和精囊:CTV外放,后方为5mm,其他方向为10mm。盆腔淋巴引流区:CTV外放,头脚方向为10mm,前后左右为7—10mm。 (2)剂量学要求 A、常规剂量 传统的放射治疗根据分期不同,将照射剂量定位T1a期64Gy,T1b-c期66—70Gy,T2-3期70—72Gy。目前认为,无论对于任何分期患者,根治性放疗剂量至少未66—70Gy。 如盆腔淋巴结需行预防性照射,则盆腔野照射45—50Gy,然后缩野至前列腺区(前列腺±精囊腺),补量20—25Gy,总剂量仍为65—70Gy。 但实践证明,常规剂量照射疗效并不理想。 B、高剂量照射 由于前列腺精确放疗技术的不断革新,目前的适形放疗、调强放疗以及螺旋断层放疗(TOMO放射治疗系统)已经可以在减少正常组织的受照剂量同时,最大限度地提高照射剂量。 MD Anderson癌症中心研究了1127例T1-4N0M0患者采取不同剂量放疗的结果,得出中危性肿瘤的照射剂量和生化控制的关系,发现在65—77Gy剂量范围,肿瘤的生化控制与剂量成直线关系。其前瞻性随机试验得出结论,治疗前PSA>10的患者照射78Gy后局控率高于70Gy组。同时,利用超分割5次*33.5Gy治疗前列腺癌的Ⅰ期临床实验研究结果,通过周密的治疗计划,每日对靶区进行校对,超分割治疗前列腺癌是可行的,且急性期及晚期泌尿道和胃肠道副反应可以接受,通过增大剂量达到提高生化控制率并降低复发率有可能实现。 总体而言,前列腺的放疗根治量至少为70Gy;低于此剂量,效果明显下降。对于中危肿瘤,照射剂量升高(至少在80Gy水平)具有显著的生化治疗效果。 3、计划评价,确认及报告签字 医师审核剂量分布和DVH图,确保计划达到临床剂量学要求,并予确认。 4、模拟机校位 把扫描的CT图像与计划打印的治疗中心层CT图像进行比较,保证两者是在同一解剖层面。然后测量治疗中心与体表的距离,与治疗计划所得数据比较,保证误差在1mm以内。 5、治疗(加速器)验证 第一次治疗时根据治疗中心摆位,拍摄0°和90°的治疗中心验证片,与治疗计划打印

前列腺癌诊疗规范标准

.专业整理. .学习帮手. 前列腺癌诊疗规 前列腺癌一.临床诊断【一】症状前列腺癌在早期阶段可完全没有症状,当肿瘤发展使前列腺增大到一定体积,以及膀胱颈部发生梗阻时才出现症状。 此时的梗阻症状与前列腺增生无明显差别,表现为尿频、尿急、尿流缓慢、排尿困难、排尿不尽,甚至发生尿潴留等症状。 但在症状的变化过程中,值得注意的是前列腺癌病情进展较快,而前列腺增生很缓慢。 前列腺癌血尿不常见,一般仅见于前列腺导管癌或移行细胞癌。 在临床工作中,前列腺癌病人往往是因其他部位转移灶引起的不适而就诊,在体格检查或特殊检查时确诊的。 其症状因转移的部位不同而不同。 当肿瘤压迫或发生周围淋巴结转移造成淋巴管阻塞或压迫血管时;或因癌相关性血液高凝状态而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时,可出现下肢水肿。 骨转移可为多发性的,一般以腰骶部和骨盆多见,表现为持续性骨痛、下肢活动障碍、易疲劳,严重者可出现下肢瘫痪。 当肿瘤侵犯或压迫周围神经或脊髓时,可出现局部神经疼痛如会阴部疼痛或神经功能障碍。 有肺转移时可有气短等肺部症状。 直肠受累时可有大便困难、肛门坠胀感。 其他还有贫血等。

【二】体格检查 1.直肠指检前列腺直肠指检是诊断前列腺癌的主要方法之一,若结合前列腺穿刺活检,60%左右的病人可获得诊断。 因病灶多发生于前列腺的后叶及两侧叶的移行区,质地坚硬,直肠指检时常能触及硬结。 检查时应注意前列腺的大小、质地、有无硬结或呈结节样改变、中间沟以及精囊情况。 早期前列腺癌虽无临床症状,但直肠指诊可以发现较小病灶。 据报道直肠指检时前列腺部触及硬结,在 50 岁以上者 50%为癌;如硬结延及精囊,前列腺边缘分界不清者 70%为癌。 也有报道前列腺癌直肠指检可漏诊 40%以上的局限性癌灶。 前列腺癌直肠指检对于前列腺癌的分期有一定帮助,直肠指检可初步检出前列腺外的浸润情况,但常常估计过低。 2.其他对于所有的癌症病人均应进行全面、仔细的体格检查,包括浅表淋巴结的触诊。 当病人诉有骨痛时应对触痛点进行仔细的骨骼检查。 检查时还需与前列腺结石、非特异性肉芽肿性前列腺炎、局灶性前列腺结核以及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相鉴别。 【三】实验室检查 1.细胞黏附抑制试验前列腺癌病人白细胞黏附抑制试验的阳性率可达 77%一 89%。 最常用的方法有白细胞计数板法、试管法和

早期发现前列腺癌不一定需要接受手术

早期发现前列腺癌不一定需要接受手术*导读:对于前列腺癌的治疗手段也有多种选择,主要分为 前列腺根治术、放射治疗、内分泌治疗和化学治疗,根据肿瘤分期选用各种不同的方法。…… 前列腺癌是老年男性常见肿瘤,其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位居男性恶性肿瘤第一位。以往该项病高发于发达国家,我国曾被认为是低发病率国家。然而近年来,国内部分发达地区前列腺癌发病率迅速升高。从预防角度,尽管医学界做了很多研究,尚未明确发现有效预防前列腺癌发生的方法。所以早期筛查、早期诊断就显得尤为关键。 *如何早期发现前列腺癌? 相比前列腺增生可以等到出现症状时再就诊,前列腺癌则恰好相反。遗憾的是,前列腺癌在早期没有任何症状,等到有症状时才发现就基本失去了治愈的机会。 在美国,50岁以上男性会去做前列腺癌的筛选,主要是包 括一个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检测。如果说有患了前列腺癌的话,早期的时候,往往也会出现前列腺特异性抗原的升高,也就是PSA出现变化。西方发达国家由于PSA筛查的广泛使用,91%的 前列腺癌患者为可以根治的早期前列腺癌。 专家建议,50岁以上的男性,每年需要测一下前列腺特异 性抗原PSA,抽血就可完成,一般每次80元。对于直肠指诊或

前列腺B超发现有结节的患者,也建议做PSA检查。这样可以帮助早期发现前列腺癌,及时治疗。 *前列腺癌不等于一定接受切除手术 患者不要过于担心患上前列腺癌就肯定要接受外科手术。 对于前列腺癌的治疗手段也有多种选择,主要分为前列腺根治术、放射治疗、内分泌治疗和化学治疗,根据肿瘤分期选用各种不同的方法。 特别是内分泌治疗,是前列腺癌的柔性杀手,能明显延长病人肿瘤的无进展期,存活期及总生存期。如果病情发现得早,可以抑制得比较好。其中,内分泌治疗包含了去势治疗,过去常用的是通过手术把睾丸切除,这是不可逆的,病人就没有办法过性生活了。 在欧美,药物去势比例在去势治疗中可达到90%,然而在中国,药物去势比例仅为55%。其实,药物去势在保证疗效的同时,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RTOG 前列腺癌靶区勾画指南

Open Access Original Article Published 07/18/2013 DOI: 10.7759/cureus.128 Copyright ? 2013 Smith et al. Distribut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CC-BY 3.0Comparative Review of Consensus-Based Clinical T arget Volume De?nitions for Prostate Radiotherapy Graham Smith, George Rodrigues Corresponding author: George Rodrigues 1. Department of Epidemiology and Biostatistics, W estern University, London ON, Canada, N6A 5C1 2. Department of Oncology, London Health Sciences Centre; Schulich School of Medicine & Dentistry, W estern University, London, Ontario, CA Categories: Radiation Oncology, Epidemiology & Public Health, Urology Keywords: clinical target volume, prostate cancer, contouring, guidelines, radiation therapy, consensus guidelines How to cite this article Smith G, Rodrigues G (2013-07-18 10:50:36 UTC) Comparative Review of Consensus-Based Clinical T arget V olume De?nitions for Prostate Radiotherapy. Cureus 5(7): e128. doi:10.7759/cureus.128 Abstract Background: A major obstacle in the delivery of postoperative radiation therapy (RT) for prostate cancer is accurate delineation of the tumor targets and organs at risk. Although postoperative prostate cancer contouring atlases are quite common, there is still no widely accepted contouring guideline.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critically review the various postoperative prostate RT treatment planning consensus guidelines or atlases currently available. Methods: A literature search was conducted using various electronic databases with the key terms: prostate, contour, planning tumour volume, clinical target volume, delineation or de?nition, guidelines or atlas, and radiation oncology. The search was limited to English publications from the years 1985 to 2011. Results: A total of seven publications relating to contouring guidelines for postoperative prostate radiotherapy were identi?ed. There are four distinct consensus guidelines developed by major institutions: Princess Margaret Hospital, the Australian and New Zealand Radiation Oncology Genito-Urinary Group, the European Organization for Research and Treatment of Cancer, and the Radiation Therapy Oncology Group. Conclusions: After reviewing the consensus contouring guidelines for postoperative prostate cancer radiation therapy that were available in the literature, it is clear that there disagreement with regards to what anatomical borders should be used for delineating an appropriate

前列腺癌MRI诊断

前列腺癌的MRI表现 北京医院放射科陈敏 【临床概述】 前列腺癌多发生于老年男性,在欧美各国发病率高。在美国男性恶性肿瘤发病率占第2位,占男性恶性肿瘤的10%,仅次于肺癌;居男性肿瘤死亡构成的第3位。我国前列腺癌的发病率很低,北京市1964年登记,前列腺癌占男性恶性肿瘤的0.47%,居第29位。上海市1958年登记14300例恶性肿瘤,仅有13例前列腺癌,占男性恶性肿瘤0.23%,居第26位。近年来前列腺癌有增多趋势。北京医院1964~1983年19年中诊治前列腺癌56例,而1984~1988年4年中即有25例,年龄自44~98岁,平均71岁。北京医科大学泌尿外科研究所1951~1969年18年间诊治前列腺癌37例,而1970~1984年14年间收治82例。 前列腺癌通常发生在周围带(70%)。在病理解剖上,前列腺癌绝大多数为腺癌,占95%,起自边缘部的腺管及腺泡。其余有移行细胞癌、大导管乳头状癌、内膜样癌、鳞状细胞癌均很少见。前列腺癌多发生在腺体的被膜下,其中后叶占75%,侧叶占10%,前叶占15%。多发病灶约占85%。 前列腺的播散途径如下: 1.直接蔓延前列腺位于膀胱及精囊的下方,包绕尿道前列腺部及膜部。肿瘤常直接蔓延侵犯膀胱、精囊及尿道。由于坚实的前列腺会阴筋膜将前列腺后部和直肠前壁分隔,故很少直接侵犯直肠。 2.淋巴结转移前列腺的淋巴引流途径有:(1)经精囊内侧的淋巴管引流至髂外组淋巴结;(2)沿中痔动脉引流至髂内组淋巴结;(3)经骶孔内侧淋巴结至骶岬前淋巴结;(4)沿内阴动脉引流至髂内组淋巴结。 闭孔内淋巴结是最常见的单组淋巴结转移。腹膜后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也很常见。肿瘤分化越差、体积越大者,越常发生淋巴结转移。 3.血道转移前列腺周围有丰富的静脉丛,与椎旁静脉丛相连,血道转移十分多见,以骨转移占首位,尸检25%有肺转移,20%肝转移。北京医院81例前列腺癌中,16例发生转移,其中骨转移11例,锁骨上淋巴结转移3例,肺转移2 例。 【MRI检查技术】: (一)临床适应症

前列腺癌初期到晚期要多长发展时间

前列腺对男性朋友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患有疾病会带来很大的伤害,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前列腺癌疾病的发病率在目前非常高,给患者带来了严重的危害。对于前列腺癌这种肿瘤疾病,要想获得较好的预后,关键是要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一旦病情到了晚期,治疗会更加棘手,致死率也较高,影响患者生存质量和生存期,那呢? 一般来说,每个人的身体上都带有癌基因,而从癌基因到癌细胞的转变,往往需要经过十几次、数十次甚至上百次的变化,它要逃离机体正常免疫功能的监控,才能形成癌细胞。而对于前列腺癌初期到晚期要发展多长时间并不是固定的,由于患者身体状况、免疫力、心态、病理分型不同,发展时间也是不一样的,有的患者可能在短短几个月就出现了癌细胞的扩散转移,也有患者可能几年才会发展到晚期。不过不管是初期还是晚期,在确诊病情后都应该积极采取措施治疗,而不是一味的陷入绝望、抑郁、焦虑等负面情绪中,消极对待治疗。 对于前列腺癌初期的治疗,手术多为患者的首要选择,可以直接切除肿块,短期内控制病情,但手术并不能全部清除癌细胞,术后可能会出现复发转移的情况,应联合其他方法进行巩固治疗,如中医药的治疗。前列腺癌术后通过扶正祛邪的中药,可以调节患者机体,促进身体的恢复,提高患者的免疫力和抵抗力,防治术后并发症和后遗症,还能抑制肿瘤细胞,降低术复发转移的几率,进一步延长生存时间。 一旦前列腺癌到了晚期,可能伴随其他部位的扩散转移,采用单一的治疗手段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患者可以考虑综合治疗,如放化疗联合中医治疗,放化疗可以抑杀机体内的癌细胞,控制病情,但会产生一系列的副作用,导致患者身心受损,若能联合中医药的治疗,有助于减轻放化疗的副作用,增强患者的免疫功能,增强放化疗的敏感性,提高整体的治疗效果,进一步延长生存时间。另外对于不能或者不愿放化疗的患者,可以采用中医保守治疗,在控制病情,缓解症状,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时间方面有积极的作用。 中医治疗全部使用中草药,副作用小,对患者的伤害小,适用于各个阶段的患者,应及时配合治疗,作为百年袁氏中医世家传人的袁希福,自幼便接触中医,熟读中医古典名著。此后,其还曾先后至北京中医药大学及中国中医研

前列腺癌

前列腺癌 前列腺癌是威胁男性健康的常见肿瘤之一,2002年全球新发病例679 000例,位列男性肿瘤的第2位。近30年来,得益于前列腺特异抗原( PSA)筛查、解剖性前列腺癌根治术和药物内分泌治疗等诊治手段的进步,欧美国家前列腺癌的死亡率逐步下降,大部分患者得以早期根治。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前列腺癌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对疾病认识的不足和诊治经验的缺乏使得我国前列腺癌的生存率远低于欧美国家[。因此,借鉴国外的经验以改进我国前列腺癌的预防、诊断和治疗将是泌尿肿瘤医师面临的艰巨任务。 前列腺是男性的附属性腺,精液的液体成分主要由前列腺所分泌。成人的前列腺如板栗大小,包绕尿道并与膀胱、直肠相邻。靠近膀胱的平坦部分称为前列腺底部,逐渐缩窄的远端称为尖部,紧贴直肠的两叶称为背侧。前列腺表面有包膜覆盖,尖部有尿道括约肌结构,腺体的背外侧有通往阴茎海绵体的性神经,解剖性前列腺癌根治术需要仔细解剖以上结构以保留术后控尿和性功能。前列腺的腺体根据超声检查和病理切片可分为中央区、移行区、外周区和前纤维肌肉区。中央区包绕射精管,占前列腺组织的25%;移行区靠近前列腺尿道,占前列腺组织的10%.是良性前列腺增生的好发区域;外周区位于前列腺的背外侧,是前列腺癌、前列腺上皮内瘤变( PIN)和前列腺炎好发区域;前纤维肌肉区则是与膀胱相延续的结构。 病因学 遗传因素 家族史是前列腺癌的高危因素,一级亲属患有前列腺癌的男性的发病危险是普通人的2倍,并且当患病亲属个数增加或患病年龄降低时,本人的发 病危险明显增加。 环境因素 众多的病因学研究提示,前列腺癌和西方生活方式相关,特别是与富含脂肪、肉类和奶类的饮食相关。美国出生的亚裔人群前列腺癌的发病危险与其在美国居住的时间和饱和脂肪酸的摄入量密切相关。国内的一项病例对照研究也证实,前列腺癌患者的脂肪摄人量和脂肪所占的能量比明显高于对照者。脂肪酸过氧化过程中可产生具有致癌损伤的过氧化物。研究发现参与脂肪酸过氧化的酶——a-甲基酰基辅酶A消旋酶( AMACR)在前列腺癌组织中过度表达,但不存在于正常前列腺组织中。因为牛肉和奶制品是日常支链脂肪酸的主要来源,前列腺癌中AMACR的上调可能有助于解释西方饮食和前列腺癌的相关性。除此以外,动物脂肪可能通过影响体内激素水平、在高温烹调加工过程中产 生致癌物等途径促使前列腺癌的发生。 流行病学的研究同样提示许多有前景的预防前列腺癌的食物,如大豆和番茄。大豆被认为是亚洲国家发病率低的原因之一。其富合植物类雌激素,在动物实验中能够缩小肿瘤体积并减少PSA的分泌。番茄中富含一种抗氧化剂——番茄红素,摄人量大的人群相对于较小者减少了16%的患病危险。 雄激素在前列腺的发育和前列腺癌的进展过程中起关键作用。在动物实验中,雄激素和双氢睾酮能够诱发前列腺癌。然而,流行病学研究并未肯定雄激素浓度在前列腺癌患者与对照人群之间存在显著差异。这可能是由于雄激素的致病作用是在肿瘤形成前数十年间所产生的,同时目前的研究忽略了复杂的激素网络的相互作用。

前列腺癌最小年龄

前列腺癌最小年龄 【篇一:年龄对前列腺癌筛查的限制性.docx】 年龄对前列腺癌筛查的限制性 2008年8月5日,美国一个称作特遣部队的政府机构发布新闻说:没有“足够的证据”证明对75岁以上老年男性进行常规的前列腺筛查 能减少这类人群的死亡率。 美国预防服务机构特遣部队目前不再建议那些75岁以上,没有临 床症状的男性常规进行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检查。他们说没有足够的 证据证明这个检查对这些人的健康有好处。 “我们很仔细的评估了目前能获得的讨论这个检测方法利与弊的所 有文献,结论就是没有足够的证据证明早期检查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会让死于此病的人数减少”,特遣部队主席南德.卡隆,临床博士,公 共卫生学硕士,科罗拉多州丹佛市公共健康与环境部门主任,说到。“基于这一点,我们建议那些怀疑自己患有前列腺癌的人好好与医生 沟通,请医生评估进行这项检查的风险,再结合自身特殊情况看看 是否要进行检查”。 这是这个组织的最新声明,不建议所有男性进行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筛查。 前列腺癌在美国时导致男性死亡的第二大疾病(第一是肺癌),根据 美国癌症协会的统计数据,6个男性中有一个发病。在我国,前列腺 癌发病率没有这么高,但是呈迅速增长的趋势。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检查可以帮助医生发现早期前列腺癌,在临床症 状出现以前该检查结果就会异常升高。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是由 前列腺细胞合成的一种蛋白质,这个检查检测的是血循中的psa。 所有男性体内都有一定量的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存在,但是,前列腺 癌和其他的前列腺疾病都会使其升高。 但不是所有前列腺癌患者该抗原都升高,而且这个检查不能鉴别该 抗原升高是因为肿瘤还是良性疾病。只有活检才能最终证实是否是 恶性疾病。一些专家认为psa检查会导致焦虑症和不必要的活检。“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检查与心理障碍有关,而且它是否真的对病人 有利尚须进一步研究”,特遣部队在5日的《内科学分析索引》说到。对于那些年龄小于75岁的男性来说该检查究竟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 于利需要进一步研究。 【篇二:疾病百科前列腺癌早期症状】

E诊断:医学影像鉴别诊断(前列腺癌)

前列腺癌 男,62岁,于2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尿频及排尿困难,伴尿急、尿痛、尿频以夜间为著,并逐渐加重;无血尿,发热及下腹部憋胀不适;TPSA:98.74ng/ml. MRI扫描如下图: 根据影像、临床症状与实验室检查综合考虑,以下诊断为前列腺癌,前列腺左侧可见菜花样软组织肿块,T2WI成低信号,突破前列腺包膜;结合TPSA水平升高,考虑前列腺癌。 前列腺特异抗原(PSA):在前列腺癌中阳性率高达30%~86%,其升高水平与肿瘤密切相关。两侧神经静脉丛不对称、前列腺直肠角的脂肪内出现低信号区、前列腺精囊角消失、左侧输尿管扩张均提示前列腺周围结构侵犯。 前列腺由周围带、中央带、纤维基质带和移行带组成 前列腺癌好发于老年,发病率明显低于前列腺增生。 病理 前列腺癌多为腺癌,70%起源于周围区,20%起源于移行区,10%为中央区,常为多病灶,

单个结节仅占10%以下。 临床表现 主要症状为排尿困难。有时有局部疼痛。直肠指检可触到前列腺硬结节,质地坚硬,表面不规则。 防范误区与鉴别诊断 早期前列腺癌如仅限于包膜内,可无任何异常CT表现,或仅表现为前列腺普遍增大,与前列腺增生难以鉴别。当前列腺癌发生外侵时,需同直肠、膀胱和盆腔恶性肿瘤侵犯前列腺作鉴别,通过观察肿块的主要部分的位置大致可进行鉴别。MRI显示前列腺癌,尤其T2WI抑脂序列明显优于CT,MRI增强扫描可进一步定性及观察病灶范围 CT表现下述情况需考虑前列腺癌可能:1、相当于外周带增强后局部强化灶或两侧程度不等,要以窄窗观察才能发现。2、前列腺轮廓局部隆起,需薄层及仔细观察有无轻微隆起和强化; 3、前列腺未见病灶,而患者PSA值持续升高在15~20ug/L以上,排除指检等因素所致; 4、前列腺病灶向膀胱内明显不规则隆起,精囊出现肿瘤侵犯表现。应随访或必要时穿刺活检。另要注意精囊三角闭塞也有假阳性,也可见于前列腺增生压迫明显者。若精囊内出现异常病灶时,应考虑前列腺癌侵犯可能。当前列腺增生显著,压迫外周带并突入膀胱,若精囊受压而未见形态密度改变时则肿瘤可能相对较小。 影像检查方法选择 MRI首选,但中央区起源的小病灶不易显示,与前列腺增生鉴别困难。磁共振波谱技术(MRS)对定性有帮助。DWI、MRS及动态增强扫描对前列腺癌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参考文献] Mosharafa AA, Torky MH, Ragab Y, et al. Prostate cystadenoma presenting with obstructive azoospermia. J Androl. 2011 Jul-Aug;32(4):364-6. Chang et al. Unusual tumours involving the prostate:radiological-pathological findings.BJR.2008;81(971):907-915. e诊断医学社区(ezhenduan521)

前列腺癌靶区勾画建议

前列腺癌根治性放疗靶区建议 中国医科院肿瘤医院放疗科 刘跃平 李晔雄 王维虎 房辉 随着人均寿命的延长,我国老年人口不断增加,威胁着老年男性健康的前列腺癌发病率逐年上升。放射治疗是前列腺癌的重要治疗手段,放疗从局限低中高危的前列腺癌到盆腔淋巴结转移或远处转移的前列腺癌都能发挥积极作用。对于局限期前列腺癌,放射治疗可取得与手术相当的疗效但治疗并发症却比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更低,近年来随着放射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三维适形放疗、调强放射治疗、立体定向放疗、以及影像引导放疗等新技术的出现和发展,使前列腺癌靶区放疗越来越准确,而正常组织的保护则更为可靠,因而接受放射治疗的病例越来越多,为了能使前列腺癌放疗靶区规范和合理,我们参照了美国放射肿瘤协会(RTOG)关于前列腺癌放疗靶区勾画建议、美国国家癌症综合治疗指南(NCCN)、欧洲泌尿协会前列腺癌诊治指南、并结合我们的临床实践,对局限期前列腺癌根治性放疗的靶区勾画提出参考性建议。依据危险因素分组的局限期前列腺癌放疗及内分泌治疗建议以及放疗靶区建议见表1。 表1:依据危险因素分组的局限期前列腺癌放疗及内分泌治疗建议以及放疗靶区建议 危险分组 低危组 中危组 高危组 危险评价指标 T1–T2a PSA <10 ng/mL GS <7 T2b–T2c PSA 10–20 ng/mL GS 7 T3–T4 PSA >20 ng/mL GS 8–10 放疗及内分泌 治疗建议 3DCRT/IMRT=75.6‐79.2Gy 3DCRT/IMRT = 76‐81 Gy +新辅助及辅助内分 泌治疗4‐6个月 3DCRT/IMRT≧81 Gy +新辅助及辅助内 分泌治疗2‐3年 放疗靶区建议 前列腺 前列腺+ 2‐2.5 cm SV 前列腺 + 2‐2.5 cm SV + 盆腔淋巴引流区 (LNM >15%) 缩写:PSA:前列腺特异性抗原;GS:(Gleason score)格里森评分;3DCRT:三维适形放疗;IMRT:调强适形放疗;Gy:戈瑞,放疗剂量单位;SV:(seminal vesicle)精囊腺;LNM:淋巴结转移。 从上表可以得知,前列腺癌靶区勾画主要包括前列腺、精囊腺、及盆腔淋巴引流区,对局限期前列腺癌根治性放疗靶区确定我们提出如下建议: 1. CT定位及放疗建议: 1.1 定位前1小时排空膀胱和直肠,口服1000ml稀释的肠道对比剂,然后憋尿充盈膀胱。

前列腺癌转移扩散症状

前列腺癌转移扩散症状 前列腺癌是男性泌尿生殖系统肿瘤中最重要的一种,是人类特有的疾病,其他哺乳动物自发倾向极为罕见。前列腺癌是男性癌症死因的第二位,仅次于肺癌。 随着人口老龄化和国民饮食结构的改变,可以预见,前列腺癌发病率将进一步增高,有可能成为21世纪我国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因此,前列腺癌已成为研究的重点和热点之一。前列腺癌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对50岁以上有下尿路症状的男性每年应进行直肠指检和前列腺特异抗原检查,对于有前列腺癌家族史的男性人群,应该从45岁开始进行每年1次的相关检查以监测前列腺癌。专家建议前列腺癌症状早知道,有利于及时发现病情,及时治疗。 前列腺癌在临床上一般可以分为四期。而前列腺癌转移扩散症状也就是骨转移。 骨转移是前列腺癌晚期的主要表现,前列腺癌是最易发生骨转移的恶性肿瘤,超过80%的前列腺癌患者会发生骨转移。骨转移病灶可见于髂骨、椎体、肋骨、颅骨和长骨近端等,大多发生在骨骼中轴线血运丰富的部位。 目前临床上普遍接受的有效早期发现前列腺癌的方法是直肠指诊检查加血清PSA浓度测定。直肠指诊可发现前列腺癌的硬结区,认真仔细的直肠指诊对前列腺癌的早期诊断和分期都有重要意义。 前列腺癌骨转移是怎么回事? 骨转移是前列腺癌晚期的主要表现,前列腺癌是最易发生骨转移的恶性肿瘤,超过80%的前列腺癌患者会发生骨转移。 骨转移病灶可见于髂骨、椎体、肋骨、颅骨和长骨近端等,大多发生在骨骼中轴线血运丰富的部位。最常见的也是最早的前列腺癌骨转移临床表现是骨骼的疼痛。持续的钝痛,常常影响患者的食欲及日常的生活节奏,以致病人日渐消瘦,痛苦不堪。其次,由于骨头一点一点地被肿瘤细胞“吃掉”,转移的骨骼很容易发生病理性骨折。如果肿瘤细胞侵犯了病人脊柱椎体的话,那么椎体塌陷将引起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