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教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八章《力与运动》单元教学设计3(精品).doc

新教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八章《力与运动》单元教学设计3(精品).doc

新教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八章《力与运动》单元教学设计3(精品).doc
新教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八章《力与运动》单元教学设计3(精品).doc

第八章力与运动

一. 教学内容:

1. 力的合成

2. 二力的平衡

3. 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

4. 力与运动

二. 重点、难点:

1. 知道同一直线上二力合成的方法。

2. 什么叫二力平衡,知道二力平衡的条件。

3. 能解决简单的二力平衡的问题

4. 掌握牛顿第一定律。

5. 理解惯性的概念,能用惯性解释生活中的有关现象。

三. 知识点分析:

(一)合力与分力

一个力对物体的作用与几个力同时对物体的作用,如果产生的效果相同,这个力就叫做那几个力的合力;那几个力就叫做这个力的分力。

(二)力的合成

1. 定义:求几个已知力的合力叫做力的合成。

2. 沿同一直线上两个方向相同的力的合力,其大小等于这两个力的大小之和,方向跟这两个力的方向相同。

3. 沿同一直线上两个方向相反的力的合力,其大小等于这两个分力的大小之差,方向跟这两个分力中较大的力的方向相同。

(三)二力平衡的条件

我们可以做个实验来共同科学探究:

1. 增减砝码的数目,观察小车在什么条件下静止,在什么条件下发生运动?

2. 保持两端砝码数相等,观察拉力F1和F2是不是在一条直线上,把小车扭转个角度,使拉力F1和F2不在一条直线上,观察小车的情况。

通过实验,我们会发现:

当两个拉力大小不等时,小车不能保持静止。这两个力不能平衡。

当两个力大小相等,不在一条直线上,方向互成角度或互相平行时,小车也不能保持静止。这两个力不能平衡。

可见,两个力的平衡必须满足以下四个条件:两个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

根据同一条直线上力的合成的法则可知,当两个力彼此平衡时,物体受到的合力是0。

(四)牛顿第一定律

1. 实验探究:判断物体不受力时的运动。(结合教材)

2. 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总是保持匀速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五)惯性

1. 实验探究:物体的惯性。(结合教材)

2. 惯性: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

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只有大小没有方向。

(六)平衡状态

牛顿第一定律告诉我们,物体在不受外力的时候总要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但是一切物体都受到力的作用,受到外力也保持静止或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很多,教室内的吊灯受到重力和拉力,吊灯保持静止。放在地上的水桶受重力和地面对它的支持力,水桶静止。课桌受到重力、书本对它向下压的力和地面的支持力,课桌静止。这些是物体受到力的作用保持静止状态的情况;物体受到力的作用,保持

匀速直线运动的情况也能见到。一列火车在一段平直的轨道上匀速行驶,火车受重力、支持力、水平向前的牵引力和向后的阻力。可见,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时,也可以保持静止或保持匀速直线运动,只要物体保持静止或保持匀速直线运动,就叫做平衡状态。

(七)力的平衡

物体在受到几个力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这几个力称为平衡力。

如根据这个观点,我们从吊灯的静止状态可知吊灯受到的重力和拉力是一对平衡力。放在地上的水桶静止时,受重力和地面对它的支持力也是一对平衡力。

(八)力与运动的关系

1. 物体在力的作用下怎样运动?

当物体受到一平衡力的作用时,物体的运动状态保持不变。

当物体受到一个力或非平衡力的作用时,物体的运动状态将发生变化。

2. 力如何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运动状态改变,不仅仅是指从静止到运动或从运动到静止,还包括运动速度大小和方向的改变。

(1)由静到动。

(2)由快到慢:匀速行驶的汽车,在水平方向上受到一对平衡力的作用,当汽车关闭发动机后,汽车在水平方向上只受到向后的摩擦力的作用。受到了不平衡力的作用。

(3)由慢到快:从树上落下的苹果。

(4)改变运动方向:一艘匀速自西向东行驶的帆船,突然受到一阵南风的影响,运动方向就发生了改变。因为匀速行驶时,牵引力与阻力组成了一对平衡力,当有南风时,就又对这艘船施加了一个向南的力,使船所受的力不再是平衡力作用。

总之,只要物体受到不平衡力的作用时,它的运动状态就会发生变化。

(九)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

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可以从两方面去掌握。

1. 根据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可以分析出作用在物体上的力的大小和方向。

例如,质量是50千克的人站在水平地面上,画出人受力的示意图。

人受重力G和地面的支持力N。人处于静止状态,所以重力G和支持力N是平衡的.那么这两个力一定满足二力平衡的条件,即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在一条直线上。

根据人的质量,计算出人的重力G。G=mg=50千克×9.8牛/千克=490牛顿。方向竖直向下。支持力N=490牛顿,方向竖直向上。

再如我们利用弹簧秤测物体的重力以及利用弹簧秤测物体受到的摩擦力都是利用了二力平衡的知识。

2. 根据物体的受力情况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

物体不受力,应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保持静止状态。物体受一个力,运动状态发生改变,这是力产生的效果。物体受平衡力时,应保持静止或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静止的物体受平衡力时,仍然保持静止;运动的物体受平衡力时,仍然保持匀速直线运动。

例如,火车在平直的轨道上行驶。在竖直方向上重力和支持力平衡,如果牵引力大于阻力,火车将加速;如果牵引力小于阻力,火车将减速;牵引力和阻力相等时,水平方向二力平衡,火车匀速直线前进。

【典型例题】

例1. 拔河比赛时,甲班同学用5000N的力水平向东拉,乙班同学用4800N的力水平向西拉,则绳子所受的合力的大小和方向分别为()

A. 9800N,水平向东

B. 200N,水平向西

C. 200N,水平向东

D. 5000N,水平向西

解析:由题可知,绳子受到水平方向的两个力在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反,故其受到的合力F=F1-F2=5000N-4800N=200N,方向与5000N的力相同。

正确答案:C

例2. 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已知其中的一个力大小是600N,合力大小是1000 N,则另一个力的大小是()

A. 一定等于400N

B. 一定小于等于400N

C. 可能等于1600N

D. 一定大于1600N

解析:两个力方向未知,设一个力F1=600 N,另一个力为F2,若方向相同,F2=F-F1=1000N-600N=400N;若方向相反,F2=F+F1=1000N+600N=1600N,另一个分力可能为400 N或1600 N。

正确答案:C

例3. 一个用250 N的力竖直向上提起一个重200 N的水桶,水桶受到的合力是多少?

解析:首先分析水桶受力情况,水桶受竖直向上的拉力250 N,竖直向下的重力200 N,然后按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反的二力的合成计算合力。

正确答案:合力大小为50 N,方向竖直向上。

例4. 一个物体受到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F1和F2的作用,其中F1为30 N,这两个力的合力为50 N,则F2的大小是多少?

解析:两个力方向未知,所以分力的答案是不唯一的,有两种情况。若方向相同,F2=F-F1;若方向相反,F2=F+F1

正确答案:F1与F2方向相同时,F2=20N;F1和F2方向相反时,F2=80N。

例5. 关于惯性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物体速度大时惯性大

B. 静止时物体没有惯性

C. 物体运动状态改变时,惯性也随之改变

D. 一切物体都有惯性

解析:惯性是一切物体都具有的属性,而且惯性的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物体的运动状态和是否受力等都是无关的。物体的速度有大小,只需判断它的质量大小就可以。关于物体有无惯性,则完全是一种错误提法,因为有物体存在它就有惯性。

正确答案:D

例6. 一气球以一定的速度匀速竖直上升到某一高度时,从气球上脱落一物体,该物体离开气球后,将()

A. 继续上升一段时间后下落[:学*科*网Z*X*X*K]

B. 立即下落

C. 以原来的速度仍匀速上升

D. 不再受力

解析:当物体从气球上脱离后,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所以有向上的速度,但由于重力的作用,改变了物体的运动状态,使物体向上运动的速度越来越小,直到上升到最高点速度为零,然后开始下落。

正确答案:A

例7. 关于运动和力的说法下列正确的是()

A. 物体不受力时就会静止

B. 物体不受力时运动状态不变

C. 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可能出于静止状态

D. 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的运动状态就改变

解析:由牛顿第一定律可知,物体在不受力时运动状态不变,故A错。有平衡力作用下物体将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运动状态,此时受力但运动状态并没有改变。

正确答案:BC

例8. 轮船在海上匀速航行,小名在船尾用力竖直向上跳,则小名下落后会掉入海水中吗?为什么?

解析:轮船在海里航行,小名和轮船以同样的速度运动,小名在船尾向上跳起后由于惯性,仍以原来的速度运动。所以会落回原处,不会掉入海水中。

正确答案:小名下落后不会掉入海水中,因为小名在船尾向上跳起后由于惯性,仍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所以会落在原处不会掉入海水中。

例9. 一根电线下吊着一盏灯,下列各对力中是属于二力平衡的是()

A. 电线对灯的拉力和灯对电线的拉力

B. 灯的重力和灯对电线的拉力

C. 电线对灯的拉力和灯的重力

D. 电线对灯的拉力和灯对地球的吸引力

解析:二力必须满足同体、等值、反向、共线四个条件才能平衡,缺一不可。选项A中二力不共体,是一对相互作用力;B中二力不共体而且是同方向;D中二力也是一对相互作用力,不共体。

正确答案:C。

考点分析:本题考查了二力平衡的条件。

例10. 一个物体静止在水平桌面上,下面哪种说法正确()

A. 物体的重力压在桌面上

B. 物体的重力和桌面对物体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C. 物体对桌面的压力和桌面对物体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D. 物体的重力和它对桌面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

解析:物体的重力作用在物体上而不是作用在桌面上,所以A是错的。物体对桌面的压力作用在桌面上,平衡力是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可见C、D两个选项也是错的。物体的重力和桌面对物体的支持力都作用在物体上,当物体静止时,这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一条直线上,所以B是正确的。

正确答案:B

例11. 手提10牛顿重的书包,书包静止时受到了几个力的作用?分别指出每个力的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并用示意图表示书包的受力情况。

解析: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每个力都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这个问题中的研究对象是书包,因此,凡是受力物体是书包的力才是作用到书包上的力。书包静止时受到了两个力的作用,一是重力,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方向竖直向下,二是手对书包的拉力,方向是竖直向上的,书包静止时,二力平衡,说明重力和拉力大小相等,大小为10牛。

正确答案:书包静止时受到了两个力的作用,手的拉力F和书包的重力G,这两个力是一对互相平衡的力。拉力的施力物体是手,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受力物体是书包。力的示意图如图所示。

考点分析: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根据物体处于静止状态,受平衡力作用,可以分析出作用在物体上的力的大小和方向。

例12. 吊车吊着质量2吨的集装箱以0.2米/秒速度匀速上升,吊车要给集装箱多大拉力?如果集装箱变为以0.1米/秒速度匀速下降,吊车要给集装箱多大拉力?

解析:首先分析集装箱的受力情况并画出受力分析图(下图)。集装箱受到重力和吊车给它的拉力。

集装箱做匀速直线运动,是处于平衡状态。它受到的两个力应该是彼此平衡。

根据质量与重力的关系求出集装箱受到的重力,再根据两个平衡力的关系,求出拉力。

解答:已知:m=2吨=2000千克

求:F

解:G=m×9.8牛顿/千克

=2000千克×9.8牛顿/千克

=19600牛顿

F=G=19600牛顿

答:吊车给集装箱的拉力大小是19600牛顿。

【模拟试题一】(答题时间:30分钟)

一、填空题:

1. 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同的两个力的合力大小等于,方向跟这两个力的;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反的两个力的合力的大小等于,方向与这两个力的。

2. 作用在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合力是15N,其中一个力为20N,则另一个力的大小是__________。

3. 正在行驶的汽车关闭发动机后,由于仍然向前运动,但速度这是由于。

4. 公共汽车突然启动时,站在车上的乘客会倾倒,行驶的汽车刹车时,站在车上的乘客会倾倒,这两个现象都是由于。

二、选择题

1. 一个物体受两个力的作用,这两个力作用在同一直线上,则()

A. 它们的合力为两力之差

B. 它们的合力为零

C. 它们的合力为两力之和

D. 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2. 牛顿第一定律的发现和总结是()

A. 由实验直接得出结论

B. 仅仅通过理论分析就能得出结论

C. 通过日常生活和生产实际得出的结论

D. 在实验基础上经过分析推理得出的结论

3. 正在运动的物体,如果将所受的外力同时都撤去,这个物体将会()

A. 立刻停止下来

B. 速度逐渐变慢,最后停下来

C. 速度越来越大

D. 做匀速直线运动

4. 平稳行驶着的车厢里悬挂着一个小球,小球突然向列车行驶的正前方摆动,说明这时列车正在()

A. 加速前进

B. 减速前进

C. 突然拐弯

D. 突然停车

5. 重50牛顿的物体在水平推力作用下,以2米/秒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是10牛顿,则推力的大小是()

A. 10牛顿

B. 40牛顿

C. 50牛顿

D. 60牛顿

6. 你要想跳得更远,总是先跑一段再起跳,这是由于()

A. 克服惯性

B. 增多惯性

C. 利用惯性

D. 利用冲力

【试题答案】

一、

1. 两个力的和方向相同两个力的差较大的那个力相同

2. 5N或35N

3. 惯性逐渐减小受到阻力

4. 向后向前惯性

二、

1. D

2. D

3. D

4. BD

5. A

6. C

【模拟试题二】(答题时间:30分钟)

一、填空题:

1. 一只茶杯静止在桌面上,它在________的作用下保持______状态,我们就说__________。

2. 作用在________的两个力,如果它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个力就是__________。

3. 静止在水平桌面上的一本书,质量为0.2千克,受到____力的作用,大小为____牛,方向是_______,此力的施力物体是_______;同时书还受到____力的作用,大小是______牛,方向是_______,此力的施力物体是_______,这两个力的关系是___________。

4. 起重机的钢丝绳吊着货物匀速上升,货物受到____力和____力的作用,这两个力的施力物体是______和______,这两个力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

5. 起重机的钢丝绳吊着5×103牛的重物,当物体以0.5米/秒的速度匀速提升时,钢丝绳对重物的拉力是_____牛;当物体以1米/秒的速度匀速下降时,钢丝绳对重物的拉力________5×103牛;当物体以1.5米/秒的初速度加速提升时,钢丝绳对重物的拉力________5×103牛;当物体以1.5米/秒的初速度减速提升时,钢丝绳对重物的拉力______5×103牛,当物体静止在半空中时,钢丝绳对重物的拉力________5×103牛(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6. 如图1所示,三个钩码的重力为1牛,用三根绳子连接悬挂着,那么a绳受到的拉力为_____牛,b绳受到的拉力为_____牛,c绳受到的拉力为_____牛。

二、选择题

1. 两个力作用在物体上,且作用在一直线上。一个力方向朝东,另一个力方向朝西,那么它们的合力方向一定是()

A. 朝东;

B. 朝西;

C. 缺少条件无法判断。

2. 如图2所示,若悬绳A和弹簧秤B的重力不计,下列各对力中属于平衡力的是()

A. A对B的拉力与B对C的拉力;

B. B对A的拉力与A对B的拉力;

C. A对B的拉力与C对B的拉力;

D. B对C的拉力与C对B的拉力。

3. 一个物体受到两个力的作用,这两个力的三个要素完全相同,那么这两个力()

A. 一定不是平衡力;

B. 一定是平衡力;

C. 可能是平衡力;

D. 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4.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时,一定只受两个力作用;

B. 物体如果有外力作用,不可能处于匀速直线运动和静止状态;

C. 两个力作用在一条直线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这两个力一定是平衡的;

D. 一个物体的运动方向在不断改变,它受到的力一定不平衡。

5. 一只木箱,静止放在水平地面上,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木箱所受的重力和木箱对地面的压力为一对平衡力;

B. 木箱所受的重力和地面对木箱的支持力为一对平衡力;

C. 木箱对地面的压力和地面对木箱的支持力为一对平衡力;

D. 木箱所受的重力和木箱对地球的吸引力为一对平衡力。

6. 跳伞运动员在空中张开降落伞后,跳伞运动员匀速下降,这是因为跳伞运动员()

A. 没有受到力的作用;

B. 受到的重力小于阻力;

C. 受到的重力等于阻力;

D. 受到的重力大于阻力。

7. 图中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属于平衡力的是图()

8. 重80牛的物体放在水平桌面上,滑动时受到的阻力是12牛,要使物体作匀速直线运动,所需的水平拉力是()

A. 12牛;

B. 68牛;

C. 80牛;

D. 92牛。

9. 三要素完全相同的两个力,则它们的合力一定()

A. 等于零;

B. 不等于零;

C. 缺少条件,无法判断。

10. 已知两个力F1、F2的合力大小为12牛,方向向正南,而其中一个力的大小为15牛,方向向正北,则另一个力F2的大小、方向是()

A. 27牛,方向向南;

B. 27牛,方向向北;

C. 3牛,方向向南;

D. 3牛,方向向北。

三. 作图题

水平桌面上放着一个质量为3千克的金属球,球静止不动,画出金属球的受力示意图。

【试题答案】

一、

1. 重力和支持力静止平衡状态

2. 同一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一对平衡力[:学*科*网Z*X*X*K]

3. 重 1.96 竖直向下地球支持 1.96 竖直向上桌子一对平衡力

4. 重拉地球起重机二力平衡

5. 5×103 等于大于小于等于

6. 3 2 1

二、

1. C

2. C

3. A

4. D

5. B

6. C

7. D

8. A

9. B 10. A 三、

八年级物理:功教学设计

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教材 物理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 学校: 年级: 任课教师: 物理教案 / 初中物理 / 八年级物理教案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功教学设计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物理知识,可以让学生培养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对事物的理解认识也会有一定的帮助,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初中八年级物理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一、教学设计思路 在前面已经学了电功和电功率的知识,对于本节课学生已经不会感觉到陌生。在教学中要充分的强调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这一点,让学生明白功的两个因素是力和距离发,教材上也用了很多的例子,大量的图片事例来说明这一点。可以作一下教材上的实验,使学生对影响功的两个因素有充分的认识。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解释做功是能量转化或转移的过程。 能背诵功的概念,阐明使用任何机械都不能省功。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功的物理意义。 情感价值观

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 三、重点难点 功的计算 影响功的两个因素通过实验来得出,设计表格得出公式w=fs 四、教学媒体 多媒体电脑,投影机 五、课时建议 1课时 六、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引入播放踢足球的动画引入在力的作用下足球有了动能和势能,放映图片"炮打飞人,掷铁饼的图片",放映功的视频文件,还有课本上的图片。提出问题,它们的共性是什么? 观看图片并思考他们的共性。准备回答问题 功通过上面的例子向学生提问它们的共性。总结结论 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动能和势能发生了改变,我们就说力对物体做了功(work) 学生回答问

初中物理《简单机械》主题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1

初中物理《简单机械》主题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1 《简单机械》主题单元教学设计适用年 八年级 级 所需时 5课时 间 主题单元学习概述(说明:简述主题单元在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单元的组成情况,单元的学习重点和难点、解释专题的划分和专题之间的关系,单元的主要的学习方式和预期的学习成果,字数300-500) 本单元研究了与生活息息相关的一些简单机械,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已经经历了较为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所以在本章一些探究实验可完全放手让学生主动进行探究。本章教学内容容易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单元学习重点:通过实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并用其来解决简单计算、探究滑轮组的省力规律、机械效率的概念及机械效率的测量和相关计算。 单元学习难点:杠杆的平衡条件的探究、利用滑轮组的特点解决简单的问题、综合利用本章公式进行计算。 本单元划分为三个专题:认识杠杠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知道定滑轮和动滑轮和探究滑轮组的省力规律;知道机械效率的定义和测定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本单元以学生合作、实验探究为主要学习方式。 预期学习成果:小组完成一份“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的实验报告单、一份“测定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实验报告单;学习收集数据,学习评估自己与别人实验的成功与失误。通过这些活动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水平。

主题单元规划思维导图(说明:将主题单元规划的思维导图导出为jpeg文件后,粘贴在这里;如果提交到平台,则需要使用图片导入的功能,具体操作见《2013学员教师远程研修手册》。) 主题单元学习目标(说明:依据新课程标准要求描述学生在本主题单元学习中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杠杠及杠杆的几个概念。 2(能从常见的工具和简单机器中识别出杠杆。 3(知道杠杆的平衡条件及杠杆的一些应用。 4(知道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的特点及会根据要求使用和组装滑 轮组 5(能运用滑轮组用力规律公式进行计算。 6(了解其他简单机械。 7(了解什么是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理解机械效率。 8(能利用机械效率的公式进行计算。 过程与方法 1(经历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过程。学习分析实验现象、寻找数据间规律,从中归纳出实验结论的一般方法。

初中 物理 功和功率计算题(优选.)

最新文件---------------- 仅供参考--------------------已改成-----------word文本 --------------------- 方便更改 例1.如图所示,小球重2N,从斜面顶端A处滚下,到达底端 B处后又沿水平面BC滚动。已知AB = BC=5m,BD= 4m,求小球在A到B过程中和B到C过程中,重力做的 功各是多少? 例2.举重运动员在2s内将100 kg的杠铃举高2m,在这段时间内运动员做功的功率是多少?如果他举起杠铃后又在空中停留了3s,则运动员在5s内做功的功率是多少? 例3.如图所示,一个小孩站在船头,两种情况下小孩用同样大小的力拉绳,经过相同时间(船未碰撞),小孩所做的功W1、W2及时间t内小孩拉绳的功率P1、P2的关系为() (A)W1>W2, P1=P2 (B)W1=W2, P1=P2 (C)W1<W2, P1<P2 (D)W1<W2, P1=P 2

例4.两台起重机分别匀速提升A、B两重物,已知物重G A=2G B,提升高度之比h A:h B=1:3,所用时间之比t A:t B=2:1,,则两台起重机的功率之比是() (A)1:3 (B)4:3 (C)1:12 (D)3:1 例5.某公寓楼需在1h内将50m3水抽到36m高的楼顶水箱中,则该楼需选择功率至少是多少kW的水泵?(g取l0 N/kg) 例6.一个人用水平推力推着一个重1000N的货箱沿水平面匀速移动,若货箱所受的阻力是其自身重力的0.5倍,当推过30m的距离时,做的功是多少?若所用时间为1min,则该人做功的功率是多少? 练习题 1.一拖拉机以相同的功率在甲、乙两块地上耕作,在甲地上前进800 m用2 min ,在乙地上前进600 m用1.5 min,则此拖拉机在甲、乙两地耕作时受到的阻力之比为()

初中物理:功教学设计

功 教材分析: 本节对功的概念,以及功的计算方法做了阐述,并使学生理解怎样才算是做了功。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知道什么情况下物体做了功,什么情况下物体没有做功. ●掌握功的公式和单位,并会用功的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2.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初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实践操作,使同学们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热爱科学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运用功的公式进行计算. 难点:判断物体是否做功. 教学器材:弹簧测力计,长木板,铁块,小车,细绳 .二、教学过程 (一)引人新课 提问:平时,我们常用力去移动物体,使其位置改变。下面请同学们一起做三个小实验。 (学生实验*用手匀速将放在桌旁地面上的书包和4本书分别提到桌面上。 问:两次移动的距离怎样?哪次“累”一些呢?为什么? 答:两次移动的距离相同,提书包“累”一些,因为提书包需较大的拉力。 [附板书门移动相同的距离,需要的力越大越“累”学生实验用手将放在桌旁地面上的书包分别匀速提到凳子上和桌面上。 问:哪次“累”一些呢?为什么? 答:提到桌面上“累”一些,因为移动的距离较大。 (附板书2)用同样的力移动物体,移动的距离越大越“累”。 [学生实验3j用手将书包提5厘米左右和将4本书从地面提到桌面上。 问:哪次“累”一些?为什么? 答:无法比较,因为两种情况需要的拉力大小不同,移动的距离也不同。力的大小不同,移动的距离不同,无法比较哪次更“累”。 讲述:由此,人提物体“累”的程度,不能仅仅单独由力的大小或单独由移动的距离大小来比较或表示,所以我们引人一个新的物理量——机械功(简称功)。 1

初中物理《-功》教案(人教版)

第十五章第一节功 课型:新授课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知道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②理解功的定义、计算公式和单位,并会用功的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③知道功的原理。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观察和思考,判断在什么情况下力对物体做了功,在什么情况下没有做功 ②通过推理、分析与阅读,得出功与力、在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的定性关系。 ③经历探究功的原理的过程,感知使用机械不能省功的事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联系生活、生产实际激发求知欲,培养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的兴趣。 ②通过合作性的探究,展示性交流,增强自信,学会合作的意识,追求学生和谐发展。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功的概念及计算。 2、判断力对物体是否做功,以及对“功的原理”的探究与理解。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说出下列词语中“功”的含义: 功劳、立功_____贡献大功告成、事半功倍_____成效 师:在力学上“做功”的含义是什么? 二、新课教学 (一)物理学中的功 师: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了距离,这个力的作用就有了成效,力学里就说这个力作了功。 多媒体:投影一组做功的实例和一组没有做功的实例。(实例联系生活和科技前沿)师:每组实例有什么共同点?两组实例有什么不同点? 生:观察并总结共同点和不同点 师:功包含哪些必要因素? 生:有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了距离。 师:如何判断是否做功?

生:用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来判断。 师:有哪些情况看似做功,但实际上并不做功? 生:1、有力F的作用,但距离S=0 (如举重运动员举着杠铃不动) 生:2、有距离S,但力F=0 (如惯性运动) 生:3、有力F也有距离S,但F⊥S(如提一桶水,水平前进) 练习(投影):1.起重机将货物从地面A点提升到B点,又从B点平移到C点,在这一过程中起重机一直都在做功吗?为什么? 2.在下列几种情况中,力对物体做功的是( ) A、冰球在光滑的冰面上匀速滑动 B、小孩用力推箱子,箱子未被推动 C、学生背着书包站在水平公路上匀速行驶的汽车上 D、清洁工把一桶水从地上提起 (二)功的计算 师:做功是有大小的,做功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有什么关系? 投影: 由图甲可知,用力把一木板提升1米做了一定的功,图乙把同样三块木板提升1米高,拉力做的功与甲相比有什么关系?把一块木板提升3米呢? 师:讲述物理学中对功的规定,以及公式、单位。 功的公式:W = F S W—功—焦耳(J) F—力—牛顿(N) S—距离—米(m) 功的单位是:“牛·米”专业名称为:“焦耳”1J=1N·m 关于公式的几点说明: 1、公式中的各个量W、F、s均用国际单位 2、在功的单位中,“牛·米”才能写成“焦”。而力x力臂单位是牛·米,不能写成焦。

初中物理《压强》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可编辑修改版)

《压强》主题单元教学设计 适用年 八年级 级 所需时 4课时 间 主题单元学习概述(说明:简述主题单元在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单元的组成情况,单元的学习重点和难点、解释专题的划分和专题之间的关系,单元的主要的学习方式和预期的学习成果,字数300-500) 本主题单元内容是在前面力的知识的基础上展开的,学习时需用到力的三要素、力的作用效果、力的合成、重力、密度,比值法定义物理量等重要知识。所以,本章知识也是初中力学知识的延续和综合,学习这些知识对日常生活、生产技术和科学研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章知识较抽象,学生感性经验少,所以应加强实验,如探究液体的压强,了解大气压强,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让学生在自我探究过程中培养创造性思维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引领学生以积极的心态参与研究性学习,使学生尽可能多的获得更

多的感性知识,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综合应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专题划分三个专题:认识压强的概念;探究液体压强及大气压强的特点;探究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重点:理解压强概念、单位及增大减小压强的方法。掌握液体压强和大气压强的特点,及决定液体压强的因素,知道流体压强和流速的关系。 难点:对压强定义式的理解和应用;对液体压强特点的探究和理解;大气压强解决生活中的常见现象。 本单元以学生合作、实验探究为主要学习方式。 预期学习成果:小组完成一份“探究液体压强”的实验报告单、一份“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报告单;利用身边常见废旧物品,证明大气压强的存在,同时挖掘身边资源演示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主题单元规划思维导图(说明:将主题单元规划的思维导图导出为jpeg文件后,粘贴在这里;如果提交到平台,则需要使用图片导入的功能,具体操作见《2013学员教师远程研修手册》。)

初中物理功和功率知识点及练习题

(一)功 1)概念:如果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并沿着力的方向移动一 段距离,这个力就对物体做了功 2)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缺一不可: a)一是要有力的作用 b)二是物体沿着力的方向通过一段距离。(注意力作用 的阶段性) 3)三种情况对物体没有做功(适当加点分解原理) a)有力作用在物体上,但物体没动 b)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也通过了距离,但物体移 动距离的方向跟这个力的方向垂直。如手提水桶在 水平面上运动一段距离 c)物体通过了距离,但在物体通过距离的方向上没有 力的作用 4)功的计算和单位: a)计算:在物理学中,把力与物体沿力的方向移动距 离的乘积叫做功。功用W表示 W=FS(其中力的单位是N,距离的单位是m) b)单位:焦耳符号:J 5)功的原理 a)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都不会少于不用机械 时直接对物体做的功,即使用任何机械都不能省功

b)在使用机械做功时,由于机械有重力,机械之间存 在摩擦,所以人们要克服重力和摩擦做功。 c)在理想的情况下,即不考虑机械自身的重力和摩擦 的情况下,人们使用机械时所做的功等于不用机械 时直接用手做的功。 d)既然使用机械不省功,为什么还要使用机械? ①这是由于使用的机械有的可以改变力的方向、有 的可以省力、有的既能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 有的可以省距离、有的还可以改变做功的快慢 ②运用功的原理可以推导出使用斜面的省力公式 为:F=hG/s 直接用手做功:W1=Gh 使用斜面做功:W2=Fs 根据功的原理:W2=W1,则F= hG/s (二)机械效率 1)相关概念: a)有用功:利用机械做功时,对人们有用的功叫做有用功。 b)额外功:利用机械做功时,人们不需要但又不得不做的功叫做额 外功。它是由于摩擦、机械自重等原因而不得不做的功。 c)总功:人在利用机械达到目的过程中实际做的功叫做总功。 W总=W有用+W额外 2)怎样区分总功和有用功

上海初中物理教案(纯知识点)

第一单元声与光 要点提纲 一、声音 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在介质中的传播而产生的,所以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2.声音的特征 a.响度:声音强弱的程度,响度与声波的振幅和离发声体的距 离有关; b.音调:发声体振动的快慢,即发声体每秒钟振动的次数,与 声音的频率f有关; c.音色:随着发声体的不同而不同。 3.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20赫兹~20000赫兹。低于20赫兹的声波 称为次声波,超过20000赫兹的声波称为超声波。 4.回声是声音遇到障碍物时的反射现象。 5.噪音的控制:(1)控制噪声源;(2)控制噪声的传播途径;(3)保护受噪声影响者。 二、光的直线传播 1.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现象:小孔成像,影子的形成等;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c=3.0×108米/秒,这是目前宇宙中的极限速度。 2.光源:能够自行发光的物体叫光源,如:太阳,电灯,蜡烛等。 3.光线:一条带箭头的直线形象表示光的传播方向,这是一种理想化的模型。太阳光发出的光线照射到地球上时近似认为是平行光,而蜡烛,电灯之类的点光源发出的光为放射状光线。 三、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 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N:法线 入射线 反射线 θθ 应注意的问题:关于反射定律的中考题型,考作图题的概率比较大。反射光路是可逆的,入射角和反射角是入射光线和 反射光线和法线的夹角,不能写成入射角等于反射角(因为先 有入射光线才有反射光线的),反射定律适用于任何反射面,包 括曲面,但是初中阶段只讨论平镜面反射。 四、平面镜成像 1.平面镜的作用: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2.平面镜成像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3.成像规律:像与物关于镜面对称,像到镜面的距离等于物到镜面的距离,像为正立的、与物体等大的虚像。 注意:作图的时候物用实线表示,虚像用虚线表示,实像用实线表示。 五、光的折射 1.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的时候,光在两种介质的界面上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现象叫光的折射。特别的,当光垂直入射到另一种介质表面时,光的传播方向不发生改变。 2.光的折射规律: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总是位于法线的两侧;折射线、入射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上。折射线与法线的夹角叫做折射角(r)。 音色

初中物理功和功率练习题

电功、电功率练习题 一、选择题 1. 标有“2400Ω,40W”和“2400Ω,20W”的两个定值电阻,串联起来接在220V的电路上,则它们在相同的时间内产生的热量之比为( ) :2 :1 :1 :4 2. 电视机、电烙铁和电风扇上都标有“220V,60W”的字样,它们都在额定电压下工作相同时间,则三个用电器产生的热量是( ) A.电烙铁最多 B.电视机最多 C.电风扇最多 D.一样多 3. 三个灯泡L1、L2、L3、分别标有“220V,100W”、“110V,100W”、“36V,100W”字样,它们都正常发光时,则( ) 亮亮亮 D.一样亮 ¥ 4. 如图所示的电路,当变阻器的滑片P向b移动过程中( ) A.灯L功率变大,电流表A、电压表V的示数都变小 B.灯L功率变大,电流表A的示数变小,电压表V的示数变大 C.灯L功率变小,电流表A、电压表V的示数都变大 D.灯L功率变小,电流表A的示数变小,电压表V的示数变大 5. 一个电热器电阻为R,当它两端电压为U,通电时间为t时,消耗电能为1W;若要使它消耗电能为4W,下列方法正确的是( ) A.电阻R不变,电压U不变,通电时间t变为原来的2倍 B.电阻R减半,电压U增大1倍,通电时间t不变 # C.电阻R不变,电压U增大1倍,通电时间t不变 D.电阻R减半,电压U不变,通电时间t不变 6. R1、R2两个电阻并联后接入电路中,它们的电功率之比P1:P2=9:4则有R1、R2两个电阻阻值之比是( ) :4 :9 :2 :3 7. 将两电热丝R1、R2串联起来,接在电路中. 若R1>R2,则先被点燃的火柴是( ) A.电炉丝R1上的火柴 B.电护丝R2上的火柴 C.两电热丝上的火柴同时被点燃 D.无法确定 8. 一个标有“4V,2W”字样的灯泡,给它两端加2V电压时,不考虑温度对它电阻的影响,则( ) ( A.此时灯泡中电流为 B.此时灯泡中电流为1A

初中物理功的教学设计完整版

初中物理功的教学设计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初中物理《功》的教学设计

150J ③体重为600N的某学生从一楼走到二楼,做功约1800J ④将一瓶500ml的矿泉水从地上拿起,做功约10J 教学评估学生课堂习题 1、下列情况力对物体做了多少功? (1)用100牛的力将物体举高2米。 (2)用100牛的力提着物体站在2米高处。 (3)用100牛的力提着物体站在水平前进的小车 上,随着小车一起向前移动了2米。 (4)用100牛的力提着物体沿扶梯走在2米高平台 上。 (5)用100牛的力将垒球掷出10米。 (6)用100牛水平力拉着重500牛的小车沿水平面 前进了10米。 2、试一试,估算一下你做了多少功? (1)将100克的砝码举高1米。 (2)将掉在地上的课本拾起来,放到桌面上。 (3)将凳子放到桌面上。 (4)做一次引体向上。 学生练习, 并板演,教 师巡视,最 后与学生一 起评价学生 的板演,给 予指正和肯 定 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对教材的加工、处理及改进,引导学生通过实例及实验分析、讨论,得出结论。激发了学生的探究热情,提高了学生分析能力与思维能力,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也更透彻。 由于时间的限制,在例题、练习的处理上时间有些仓促,学生巩固新知识的时间过少,从获得新知识到应用新知识之间转换过快,学生的思维转换有些跟不上。在对功的原理的学习中没有让学生分组实验探究,充分实验讨论交流。学生对功的原理的理解没有直接的感受与认识。 作业P1642、3、4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单元教学设计-第七单元力(单元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单元教学设计 第七章力 第一节力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力的概念和力的单位。 (2)知道力的作用效果。 (3)知道力的三要素,会用示意图表示力。 (4)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活动和生活经验感受力的作用效果。 (2)了解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能解释有关现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观察体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2)从力用三要素表示的事例中认识科学方法的价值。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1)力的概念和力的单位。 (2)力的三要素,用示意图表示力。 2、教学难点 (1)力的概念 (2)认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解释有关现象。 (三)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我们在这一节中要学习一个新的物理概念-------力。力是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常用的一个概念。也是物理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这一节我们就来探究有关力的一些知识。 二、力的作用效果 物理学中所说的力是什么呢?我们可以通过力的作用效果来感受它。 1、感受力作用的效果 (1)请一位同学到教室前面提起一桶水。 请这位同学谈谈肌肉有什么感受?(感到手臂上的肌肉十分紧张) 最初我们对力的认识,就是从肌肉的紧张的感受而得来的。那么,在物理 学中我们又是怎样来认识力的? (2)学生用图12.4-1所示的器材做实验。 问题:小钢珠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运动,当磁铁靠近小钢珠时,会发生什么现象? 实验结束后,学生交流所观察到的现象: (3)学生看课文图12.4-2乙、丙,交流图中在运动员力的作用下所发生的现象: (4)告诉学生: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静止是一种特殊的运动状态。 无论物体是从静止到运动,还是运动速度或者方向发生变化,都可以认为是物体

初中物理专题9:功和功率

专题九:功和功率 一、考纲要求(分值范围1~4分) 1、结合实例认识机械功的概念。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能用生活、生产中的实例解释机械功的含义。理解功的计算公式W=Fs,并能进行有关计算。(11年考了2次) 2、结合实例理解功率的概念。了解功率在实际中的应用。学会用公式P=W/t进行简单计算。(11年考了4次) 3、结合实例认识效率的概念,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了解提高机械效率的途径和意义。(11年考了2次) 4、在能量的转化和转移过程中认识效率,在生产中有提高效率的意识。(11年考了3次) 二、中考考点 1、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作用在物体上的力,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2、功的计算:力与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的乘积。W=FS。 3、单位:焦耳(J) 1J=1Nm 4、功的原理: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都不会少于不用机械时所做的功。即: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5、功率(P):单位时间(t)里完成的功(W),叫功率。 6、计算公式:。单位:P→瓦特(w) 7、推导公式:P=Fv。(速度的单位要用m) 8、有用功:为实现人们的目的,对人们有用,无论采用什么办法都必须做的功。 9、额外功:对人们没用,不得不做的功(通常克服机械的重力和机件之间的摩擦做的功)。 10、总功:有用功和额外功的总和。 11、计算公式:η=W有用/W总. 12、机械效率小于1;因为有用功总小于总功。 二、中考真题 (一)填空题: 1、(★★1分2009年)在中招体育测试中,李强的跳绳成绩是lmin跳180次。他的质量为50kg,每次跳起的高度约为6cm,他跳绳时克服重力做功的平均功率约为 W。(g取10N/kg) 2、(★★2分2008年)为了省力,工人师傅常用图15所示的斜面把物体搬运到汽车上。设斜面长为s,高为h,把重为G的物体沿斜面匀速推到车上所用力的大小为F,则搬运物体所做的有用功为,该斜面的机械效率为×100%(用题中代表各物理量的字母表示) 3、(★★2分2007年)如图16所示,建筑工人用250N的拉力沿竖直方向匀速拉起400N的重物,重物上升4m所用时间为25s,此过程中拉力的功率为___________w,滑轮的机械效率是___________ 4、(★★2分2006年)体能竞赛中,小强在20s内就完成了10个引体向上动作,已知小强的体重为500N,每个动作身体向上移动的距离约为50cm,则小强在整个过程中做功的功率约为 W. 图15 图16 (二)选择题: 1、(★★2分2013年)-个滑轮组经改进后提高了机械效率,用它将同一物体匀速提升同样的高度,改进后与改进前相比() A.有用功减少,总功减少 B.有用功增加,总功增加

最新初中物理教案:电功率

初中物理教案:电功率 初中物理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电功率及其单位. 2.理解额定功率. 能力目标 了解从能量分析入手去认识物理规律是物理学的重要研究方法. 情感目标 使学生获得解决实际用电的初步知识.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从比较在相等时间内做功的多少引入电功率的概念,再根据电功率的定义和电功公式导出电功率的计算公式,给出电功率的单位.然后从电功率的单位引出电功的单位千瓦时,说明1度就是1千瓦时.为帮助学生理解额定功率教材安排了小灯泡在不同电压下工作的演示,教材还介绍了不同用电

器的两个重要指标,额定电压、额定电功率,以使学生对常见用电器设备的功率有所了解. 1.重点:掌握电功率的概念、公式及其应用. 2.难点:实际功率的概念、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的区别. 3.疑点:灯泡的亮度决定于什么? 教法建议 本节教材包括电功率和用电器额定功率两块内容.教师可 以利用前面学生学过的功率的知识和研究方法,突出比较做功快慢的方法:比较单位时间内用电器做功的多少.在讲解电功 率的公式时,注意强调公式中的各量的对应关系,是同一段电路中的各量.不易同时给出电功率的导出公式,使学生感觉公 式多不易掌握.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的区别学生不易做到,教 师要通过实验讲清对一个用电器额定功率和额定电压只有一个,而实际电压和实际功率有很多. 教学设计方案 重难点:重点是电功率的概念和单位,难点是额定功率.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方案一:复习功率概念引入电流做功有快慢的问题,然后可以举出一些实例如:电力机车每秒做功400多万焦,公共电车的电机每秒做功6万焦,洗衣机的电机每秒做功100多焦,而小收录机的电机每秒做功几焦.再举出时间不同做功不同的 实例,问学生如何比较做功快慢,引出电功率的定义. 方案二:分析类比建立电功率的概念:可用幻灯片设计一组问题:1)怎样比较运动快慢?2)这样比较力对物体做功快慢?3)这样比较电流做功快慢?引出电功率的概念. 二、电功率: 电功率的概念要讲清:电流做功快,电功率就大;电流做功慢,电功率就小.电功率的定义公式为P=W/t,电功率的普 遍适用公式是P=U·I,比较电功率大小时,要全面考虑到公 式中各物理量的关系,才能确定电功率的大小关系.例如:在 相等的时间内,根据P=W/t,电流做的功越多,电功率就越大. 电功率的单位容易和电功单位千瓦时混淆,可采用让学生计算1千瓦时的电功是多少焦,让学生体会千瓦时的意义. 三、额定功率: 方案一:可以用并进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实验体会用电器的工作有正常工作问题,然后引进额定功率的概念.学 生实验可以设计三组,1)是在比额定电压低的情况下工作;2)

初中物理《_功》教学设计

第十五章功和机械能 第一节《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知道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②理解功的定义、计算公式和单位,并会用功的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③知道功的原理。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观察和思考,判断在什么情况下力对物体做了功,在什么情况下没有做功 ②通过推理、分析与阅读,得出功与力、在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的定性关系。 ③经历探究功的原理的过程,感知使用机械不能省功的事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联系生活、生产实际激发求知欲,培养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的兴趣。 ②通过合作性的探究,展示性交流,增强自信,学会合作的意识,追求学生和谐发展。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功的概念及计算。 2、判断力对物体是否做功,以及对“功的原理”的探究与理解。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说出下列词语中“功”的含义: 功劳、立功_____贡献大功告成、事半功倍_____成效 师:在力学上“做功”的含义是什么? 二、新课教学 (一)物理学中的功 师: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了距离,这个力的作用就有了成效,力学里就说这个力作了功。 多媒体:投影一组做功的实例和一组没有做功的实例。(实例联系生活和科技前沿)师:每组实例有什么共同点?两组实例有什么不同点? 生:观察并总结共同点和不同点 师:功包含哪些必要因素? 生:有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了距离。

师:如何判断是否做功? 生:用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来判断。 师:有哪些情况看似做功,但实际上并不做功? 生:1、有力F的作用,但距离S=0 (如举重运动员举着杠铃不动) 生:2、有距离S,但力F=0 (如惯性运动) 生:3、有力F也有距离S,但F⊥S(如提一桶水,水平前进) 练习(投影):1.起重机将货物从地面A点提升到B点,又从B点平移到C点,在这一过程中起重机一直都在做功吗?为什么? 2.在下列几种情况中,力对物体做功的是( ) A、冰球在光滑的冰面上匀速滑动 B、小孩用力推箱子,箱子未被推动 C、学生背着书包站在水平公路上匀速行驶的汽车上 D、清洁工把一桶水从地上提起 (二)功的计算 师:做功是有大小的,做功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有什么关系? 投影: 由图甲可知,用力把一木板提升1米做了一定的功,图乙把同样三块木板提升1米高,拉力做的功与甲相比有什么关系?把一块木板提升3米呢? 师:讲述物理学中对功的规定,以及公式、单位。 功的公式:W = F S W—功—焦耳(J) F—力—牛顿(N) S—距离—米(m) 功的单位是:“牛·米”专业名称为:“焦耳”1J=1N·m 关于公式的几点说明: 1、公式中的各个量W、F、s均用国际单位

(完整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功》教案

陈汉青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结合实例知道机械功的概念。 2、能用生活、生产中的实例解释机械功的含义。 3.理解功的概念,知道使用任何机械都不能省功。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功的物理意义。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功的概念。 教学难点:理解并会计算功。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小亮同学做清洁时,提着一桶水在水平方向前进了一段距离。因为他用了力,我们说他在“工作“。而在力学中功的概念是怎么定义的?怎样才叫做功?又怎样计算做功的多少?这就是本节课要学习和研究的内容。 二、新课学习 1、力学中的功 “功”的含义很多,有“贡献”的意思,还有“成效”的意思。力学里所说的“功”包含有“成效”的意思,但它具有更确切的含义。下面是几个做功的例子。课本图15.1—1,物体在绳向上拉力的作用下升高,拉力对物体做了功。静止的小车在水平拉力作用下前进,拉力对小车做了功。物体在重力作用下竖直下落,重力对物体做了功。力学主要是研究力和运功的关系。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了一段距离,这个力的作用就显出成效,力学里就说这个力做了功。 我们在分析下面几个例子中是否有力做功? (1)物体没有受到力的作用,但因为惯性通过一段路程,如在光滑的水平冰面上,一物体由于惯性做匀速直线运动。(F=0) (2)物体受到力,但没有移动距离,即通过的路程为零。如一人用很大的力推一辆汽车,汽车没移动。(S=0) (3)物体受到力的作用,也移动了距离,但移动的距离不是在力的方

最新初中物理功和功率教案名师优秀教案

初中物理功和功率教案 龙文教育学科导学案(第次课) 教师: 学生: 年级: 日期: 星期: 时段: 简单机械和功——功、功率、机械效率课题 学情分析功、功率预习 1.理解功、功率的定义; 教学目标与 2.理解机械效率的定义; 3.掌握增加有用功、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 考点分析 掌握对一个过程做功的计算,做功过程中的机械效率计算。教学重点 教学方法互动法、练习法、归纳总结法 学习内容与过程 教学导入: 功、功率 1.对照书本引导学生了解“功”这一物理量。 2.书本的斜面拉小车实验得到的结论:既没有省力也没有省距离的机械。 3.功的定义:力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公式表示:W=Fs,根据公式功的单位N/m,物理学规定功的单位焦耳(J)。 4.根据功的定义和学生自由讨论做功的案例。(比如爬楼梯、举起一块石头、搬一只木箱水平移动等等) 5.功率:同样是举起一只相同的箱子到同样的高度,有的人举的快,有的人举的慢,他们做的功相同,但用的时间不同, 6.我们用一个物理量功率来表示他们的做功的区别,功率表示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

W 用P 表示功率P=。根据公式功率的单位可以表 示为J/s ,物理学中用瓦特(w)来表示功率的单位。t 1W=1J/s , 常用的功率单位还有KW 、MW , 1KW=1000W 1MW=1000KW 例1 举重运动员用4秒钟的时间将质量是130kg 的杠铃从地上举高了2米,并坚持了2秒钟。计算在此过程中运动员对杠铃做的功,这个过程中运动员做功的功 率是多少, - 1 - 例2 在图中的四种情境中,人对物体做功的是( ) 行人手提物品在水 妇女手推童车在水 人在推木箱时累得举重运动员举着 平地面上匀速走动 平地面上匀速前进 出 杠铃原地不动 汗也没有把木箱推A B C D 动 例3 东风牌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 匀速行驶160m ,所用时间为20s ,若此时卡车所受的牵引力为 5000N ,则这段时间内牵引力所做的 功为多少J ,牵引力的功率是多少W, 机械效率 6.思考,利用动滑轮将木料拉到四楼时,手拉绳做的功和动滑轮对木料做的功相等吗,对照书本分别探讨手拉绳做的功和滑轮拉砝码做的功,并让学生自由发挥思考手拉绳做的功产生了哪些作用效 果。 7.滑轮对木料做的功使木料从一楼提到了四楼,而人拉绳做的功不仅将木料提起同时也将滑轮提起,也就是说人对滑轮也做了功,而对滑轮做的功并不是我们 的目的。

初中物理《-功》教案知识讲解

功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知道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②理解功的定义、计算公式和单位,并会用功的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③知道功的原理。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观察和思考,判断在什么情况下力对物体做了功,在什么情况下没有做功 ②通过推理、分析与阅读,得出功与力、在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的定性关系。 ③经历探究功的原理的过程,感知使用机械不能省功的事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联系生活、生产实际激发求知欲,培养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的兴趣。 ②通过合作性的探究,展示性交流,增强自信,学会合作的意识,追求学生和谐发展。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功的概念及计算。 2、判断力对物体是否做功,以及对“功的原理”的探究与理解。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说出下列词语中“功”的含义: 功劳、立功_____贡献大功告成、事半功倍_____成效师:在力学上“做功”的含义是什么? 二、新课教学 (一)物理学中的功 师: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了距离,这个力的作用就有了成效,力学里就说这个力作了功。 多媒体:投影一组做功的实例和一组没有做功的实例。(实例联系生活和科技前沿) 师:每组实例有什么共同点?两组实例有什么不同点? 生:观察并总结共同点和不同点

师:功包含哪些必要因素? 生:有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了距离。 师:如何判断是否做功? 生:用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来判断。 师:有哪些情况看似做功,但实际上并不做功? 生:1、有力F的作用,但距离S=0 (如举重运动员举着杠铃不动) 生:2、有距离S,但力F=0 (如惯性运动) 生:3、有力F也有距离S,但F ⊥ S(如提一桶水,水平前进)练习(投影):1.起重机将货物从地面A点提升到B点,又从B点平移到C点,在这一过程中起重机一直都在做功吗?为什么? 2.在下列几种情况中,力对物体做功的是( ) A、冰球在光滑的冰面上匀速滑动 B、小孩用力推箱子,箱子未被推动 C、学生背着书包站在水平公路上匀速行驶的汽车上 D、清洁工把一桶水从地上提起 (二)功的计算 师:做功是有大小的,做功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有什么关系? 投影: 由图甲可知,用力把一木板提升1米做了一定的功,图乙把同样三块木板提升1米高,拉力做的功与甲相比有什么关系?把一块木板提升3米呢? 师:讲述物理学中对功的规定,以及公式、单位。 功的公式: W = F S W—功—焦耳(J)

《功率》初中物理教案

物理教案《功率》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理解功率的概念及计算公式,知道功率的单位。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和联系生活实际了解功率的物理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生活中的物理知识的学习兴趣,形成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 2、学习者的分析 学生来自小城镇和农村(大部分),有丰富的生活知识和生活经验,接触许多与功和功率有关的事物和现象,为这节课的教学过程奠定基础,同时学习过速度和电功率的概念,对于理解功率有很大帮助。 3、教具与学具 电化教具:多媒体课件 4、教学过程分析和设计 教学流程图 设计内容设计意图活动层面 教材处理师生活动

创设情境 引入新课 一、播放多媒体素材(视频)或画面)如用挖掘机挖土和一个工人单独挖土比较哪一种方法更快?图中的情景说明了什么问题? 类似的事例还有吗?(启发思考)教师通过所设计的情景,将学生引入学习怎样比较做功快慢的学习主题,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初步知道物体做功是有快慢之分的。 由情景引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启发学生思考,并直接切入学习主题。 认知层面 想想议议学物理 二、功率的概念及计算公式 1、引导回顾“速度”的知识。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2、向学生提供一组数据,让学生想一想,议一议谁做功最快?说出比较的依据。 物体所做的功所用时间 A 1000J 5S

B 1000J 10S C 4000J 1min D 6000J 1min 3、联系教材,利用工地上的搬运问题加深对功率知识的认识。 4、想想议议: 投影演示插图“孙女与爷爷上楼”,让学生分析比较谁的功率大。 5、提问:用什么方法可以方便准确的表示物体做功的快慢呢? 6、介绍功率的概念及计算公式 并以适当的事例加以巩固。 例:过去我们学习电功率,说说某电风扇的功率为60W,表示什么意思? 引导学生参看课本小数据图表中的资料,说出各物体功率所表示的意义。 7、巩固提高: 提问:用1牛的力在2秒内将物理课本从地上提高1米,你能算出这个力做功的功率吗?

初中八年级(初二)物理 《光现象》单元复习课的教学设计

《声现象》单元复习课的教学设计 蚕岗中学苏锦兰 一、基本信息 1)学科:物理 2)所用教材版本:人教版 3)年级(册):八年级上册 4)课题名称:《声现象》 5)课时数:1 二、改进后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认识声产生和传播的条件;2.了解乐音的特征,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应用;3.知道防止噪声的途径;4.探究性学习的过程。 二、教学重点、难点声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三、知识结构 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①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物体的振动、介质)②声音传播的形式(声波) 2、声音的特征①响度(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②音调(与声源振动的频率有关)③音色(与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 3、噪声①噪声和乐音的区别②噪声的来源和分类③噪声的级别和危害④噪声的控制控制噪声声源、阻断噪声传播、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4、人耳听声①听觉及骨传导②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超声波及其应用次声波及其应用 ③声音传递信息、具有能量 四、学法指导1.重视探究活动的内容、过程和方法.2.固体、液体、气体可以发声,也可以传声,但真空不能传声.3.如何改变乐音的特征4.振动的物体发出的声音并非人耳都能听到 五、教学时长两课时 六、教学设计 (一)知识点的复习 1、声音的产生:物体振动实验:手指放在喉咙发声处、乒乓球靠近发声的音叉被弹起方法:比较法转换和放大 声音的传播:介质结合课本图1.1—4、1.1—5、比较两次实验中听到的声音不同,分别说明声音可以通过固体传播、可以在中传播、不能在真空中传播.(理想化思维的方法,在实验现象的基础上分析推理) ①我们能听到声音说明什么?(声音能在空气中传播) ②声音的传播是否需要条件?(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③声音在介质中以何种形式传播?(波)观察课本图1.1—6 ④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快慢是否相同?(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液体中比在气体中传播的快)(举例) 2、声音的特征①自然界的声音千差万别,我们怎么区分它们?②声音有哪些特征?声音的特征又分别于什么有关?③大声说话和轻言细语是什么不同? 1)、音调:声音的高低

初中物理八年级功和功率讲义

学科教师辅导教案 组长审核: 一、上节课复习与回顾(包含作业处理) 二、新课讲解 (一)课程导入 (二)大数据分析( 09 - 19 年,共 11 年) 年份考点一:简单机械考点二:功和功率、机械效率总分值 2009年 1次 (第12题,2分) 1次 (第6题,1分) 2分 2010年 1次 (第18题,2分) 2次 (第14、22题,10分) 12分

3、【2009年重庆】如图所示,李晶同学将放在课桌边的文具盒水平推至课桌中央,她针对此过程提出了如下的猜想。你认为合理() A. 文具盒所受重力对它做了功 B. 文具盒所受支持力对它做了功 C. 文具盒所受的推力F对它做了功 D. 在此过程中没有力对文具盒做功 4、在下列情况下,力对物体做功的说法正确的是() A. 铅球出手后,水平方向移动7m,手对铅球做了功 B. 用30N的水平推力,将重为180N的物体推动9米。推力对物体做了功 C. 关闭发动机后,火车仍向前滑行50m,火车的惯性对它做了功 D. 小球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滚动,支持力对它做了功 考点二:功的计算 一)例题解析 5、1J的功就是() A.把质量为1kg的物体移动1m所做的功 B、把重1N的物体移动1m所做的功 C.在1N力的作用下,物体移动1m所做的功 D.在1N力的作用下,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1m时,此力对物体做的功 二)相关知识点讲解、方法总结 定义:功等于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与物体沿力的方向通过的距离的乘积。 要点诠释: 1、公式 W=Fs, 2、单位焦耳(J),

1、定义式: 2、国际单位:瓦特,简称瓦,符号W;常用单位还有千瓦(KW)、毫瓦(mW)等等。 1KW=1000W,1W=1000mW,1W=1J/s 3、推导公式: 要点诠释: 功率与功是两个不同的物理量,“功”表示做功的“多少”,而“功率”则表示做功的“快慢”,“多少”与“快慢”的意义不一样,只有在做功时间相同时,做功多的功快;否则做功多不一定做功就快,即“功率”不一定就大,也就是说:功率与功和时间两个因素有关。 三)巩固练习 12、把一个重物以相同的速度沿AD、BD、CD三个光滑斜面匀速推向顶端,如图所示,则推力的功率是() A.沿AD最大 B.沿BD最大 C.沿CD最大 D.一样大 13、平直公路上的甲、乙两辆汽车,在相同牵引力作用下匀速行驶,如果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之比为3:2,则甲与乙() A.牵引力做功之比为3:2 B.牵引力的功率之比为1:1 C.汽车所受的阻力之比为3:2 D.以上都不对 (四)本节综合练习 1、足球运动员用150牛的作用力,将重4.5牛的足球踢出,足球沿水平场地向前运动的最大距离为20米,则运动员对足球所做的功为() A.3000焦 B.90焦 C.0焦 D.无法确定 2、一个人先后用同样大小的力沿水平方向拉木箱,使木箱分别在光滑和粗糙两种不同的水平地面上前进相同的距离。拉力F做的功分别为W1和W2,则W1和W2的关系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