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压强》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可编辑修改版)
- 格式:pdf
- 大小:633.46 KB
- 文档页数:19
初中物理《压强》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2 主题单元第九章压强标题适用年级八年级所需时间七课时主题单元学习概述1、压强是初中物理中重要的概念之一,压强的概念引领、概括本章,压强知识在生活中和生产中都有重要的应用;2、本章共分为压强、液体压强、大气压强、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四个主题;3、在实验基础上,根据实验现象或分析实验数据归纳概括,引导出压强的概念是本章的难点理解压强的概念是重点;4、四个主题相对独立,各成一个教学体系,而同时又相互联系;每一个主题都是在第一主题的基础上进行学习;每一个主题都是在第一主题上的发展,是压强知识的分支和细化;5、学习本主题的过程中,主要是通过实验探究、实验现象的分析、学会归纳概括、学会控制变量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通过学习压强,进一步体会物理与生活、生产的密切关系,渗透“从物理走向生活”、物理为生活生产服务的课程理念,能够利用压强的知识解释生产生活中遇到的现象。
主题单元规划思维导图(说明:将主题单元规划的思维导图导出为jpeg 文件后,粘贴在这里;如果提交到平台,则需要使用图片导入的功能,具体操作见《2013学员教师远程研修手册》。
)主题单元学习目标(说明:依据新课程标准要求描述学生在本主题单元学习中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压强的概念;2、能利用P=F/S计算压强;3、知道液体压强的影响因素,会用P=ρgh计算液体压强;4、知道大气压强及其与人类生活和生产的关系;5、了解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过程与方法:体验探究压强的实验过程和探究并了解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会用压强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对应课标(说明:学科课程标准对本单元学习的要求)掌握压强的概念,知道压强的计算方法,并能应用压强知识解决生活、生产中的实际问题主题单元用手指水平握住铅笔的两端(头部和尾部),感受不同问题设计的原因是什么呢,(说明:除了说明主题单元将划分成几个专题以及每个专题所用的课时外,还应说明哪一个专题或专题中的哪一个活动将以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形式来开展学习活动。
《压强》主题单元教学设计适用年八年级级所需时4课时间主题单元学习概述(说明:简述主题单元在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单元的组成情况,单元的学习重点和难点、解释专题的划分和专题之间的关系,单元的主要的学习方式和预期的学习成果,字数300-500) 本主题单元内容是在前面力的知识的基础上展开的,学习时需用到力的三要素、力的作用效果、力的合成、重力、密度,比值法定义物理量等重要知识。
所以,本章知识也是初中力学知识的延续和综合,学习这些知识对日常生活、生产技术和科学研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章知识较抽象,学生感性经验少,所以应加强实验,如探究液体的压强,了解大气压强,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让学生在自我探究过程中培养创造性思维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引领学生以积极的心态参与研究性学习,使学生尽可能多的获得更多的感性知识,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综合应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专题划分三个专题:认识压强的概念;探究液体压强及大气压强的特点;探究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重点:理解压强概念、单位及增大减小压强的方法。
掌握液体压强和大气压强的特点,及决定液体压强的因素,知道流体压强和流速的关系。
难点:对压强定义式的理解和应用;对液体压强特点的探究和理解;大气压强解决生活中的常见现象。
本单元以学生合作、实验探究为主要学习方式。
预期学习成果:小组完成一份“探究液体压强”的实验报告单、一份“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报告单;利用身边常见废旧物品,证明大气压强的存在,同时挖掘身边资源演示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主题单元规划思维导图(说明:将主题单元规划的思维导图导出为jpeg文件后,粘贴在这里;如果提交到平台,则需要使用图片导入的功能,具体操作见《2013学员教师远程研修手册》。
)主题单元学习目标(说明:依据新课程标准要求描述学生在本主题单元学习中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压强的概念、单位、,知道生活中增大减小压强的方法,掌握压强公式2、探究了解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及公式应用3、知道连通器的原理及应用4、知道大气压强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5、了解托里拆利实验原理及大气压强的特点6、知道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及生活中的应用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探究得到压力的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掌握控制变量法。
初中物理《能源与可持续发展》思维导图
初中物理《热和能》思维导图
初中物理《功和机械能》思维导图
初中物理《压强和浮力(二)——浮力》思维导图
初中物理《压强和浮力(一)——压强》思维导图
初中物理《力和机械(一)——简单机械》思维导图
初中物理《力和机械(一)——常见的力》思维导图
初中物理《运动和力》思维导图
初中物理《多彩的物质世界》思维导图
初中物理《信息的传递》思维导图
初中物理《电与磁》思维导图
初中物理《电功率(二)——电热与安全用电》思维导图
初中物理《电功率(一)——电能与电功率》思维导图
初中物理《欧姆定律》思维导图
初中物理《电压和电阻》思维导图
初中物理《电流和电路》思维导图
初中物理《物态变化》思维导图
初中物理《声现象》思维导图
初中物理《光现象》思维导图。
6.2《压强》单元教学设计上海市建平实验中学 赵希凤一、教材分析《压强》是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级物理教材第六章《压力与压强》第二节的内容。
《压力与压强》这一章内容是初中力学知识的重点,从初中教材力学部分的前后联系来看,压强概念是在理解力的概念和学生能较熟悉地运用控制变量法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并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本章的压强概念是建立在对客观事实分析归纳的基础上,充分运用控制变量法等科学方法进行实验探究而形成的,学生可以从中提高思维能力,体验科学探究过程。
同时压强概念又是初中的浮力、高中的气体性质等后续课程的基础。
压强知识还和生产生活结合紧密。
所以,压强是整个《机械运动》这一主题的学习重点,是《压力与压强》这一单元的核心,压强是本章节的核心概念,学好这一节是学好本章 “液体内部的压强”、“阿基米德原理”等后几节的基础和关键。
二、本节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压力。
理解压力的概念,知道压力的方向始终垂直于接触面,能根据受力情况计算压力的大小。
(2)掌握压强。
理解压强的概念,记住压强的单位,能用压强的概念进行有关计算。
知道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知道压强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经历压强概念建立的过程。
理解“单位面积上所受压力的大小直接反映了压力的作用效果,将它定义为压强”,认识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经历压强概念建立的过程中,懂得团队合作的意义;在“压强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的过程中,可以从熟悉的生活事例、有趣的实验为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本节教学重点、难点和关键本节教学重点:建立压强的概念。
本节教学重点:认识压力不等同于重力。
本节教学关键:探究压力作用效果的实验。
四、课时安排本节内容安排3课时。
第一课时:建立压力概念;第二课时:建立压强概念;第三课时:改变压强的方法及其应用。
五、设计思路“压强”是整个单元的核心概念,其学习要求要达到掌握级水平。
为了体现教材编排的意图,适应学生认知的特点,根据有意义学习理论和学习支架理论,在学生现有知识水平的基础到掌握压强概念之间,应该增设两级使能目标,即知道压强和理解压强。
《压强》主题单元教学设计适用年八年级级所需时4课时间主题单元学习概述(说明:简述主题单元在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单元的组成情况,单元的学习重点和难点、解释专题的划分和专题之间的关系,单元的主要的学习方式和预期的学习成果,字数300-500) 本主题单元内容是在前面力的知识的基础上展开的,学习时需用到力的三要素、力的作用效果、力的合成、重力、密度,比值法定义物理量等重要知识。
所以,本章知识也是初中力学知识的延续和综合,学习这些知识对日常生活、生产技术和科学研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章知识较抽象,学生感性经验少,所以应加强实验,如探究液体的压强,了解大气压强,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让学生在自我探究过程中培养创造性思维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引领学生以积极的心态参与研究性学习,使学生尽可能多的获得更多的感性知识,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综合应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专题划分三个专题:认识压强的概念;探究液体压强及大气压强的特点;探究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重点:理解压强概念、单位及增大减小压强的方法。
掌握液体压强和大气压强的特点,及决定液体压强的因素,知道流体压强和流速的关系。
难点:对压强定义式的理解和应用;对液体压强特点的探究和理解;大气压强解决生活中的常见现象。
本单元以学生合作、实验探究为主要学习方式。
预期学习成果:小组完成一份“探究液体压强”的实验报告单、一份“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报告单;利用身边常见废旧物品,证明大气压强的存在,同时挖掘身边资源演示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主题单元规划思维导图(说明:将主题单元规划的思维导图导出为jpeg文件后,粘贴在这里;如果提交到平台,则需要使用图片导入的功能,具体操作见《2013学员教师远程研修手册》。
)主题单元学习目标(说明:依据新课程标准要求描述学生在本主题单元学习中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压强的概念、单位、,知道生活中增大减小压强的方法,掌握压强公式2、探究了解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及公式应用3、知道连通器的原理及应用4、知道大气压强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5、了解托里拆利实验原理及大气压强的特点6、知道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及生活中的应用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探究得到压力的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掌握控制变量法。
物理压强思维导图物理压强相关解释定义① 一物理学中把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并指向表面的力叫做压力。
压强是表示物体单位面积上所受到压力的大小的物理量。
②标准大气压为1.013x10^5(10的5次方) Pa,大气压的数值相当于大约76cm(760mm)水银柱所产生的压强,就是大气压的大小。
公式①(压强=压力÷受力面积)p—压强(单位:帕斯卡,符号:Pa)F—压力(单位:牛顿,符号:N)S—受力面积(单位:平方米,符号:㎡)F=pS (压力=压强×受力面积)S=F/p(受力面积=压力÷压强)( 压强的大小与受力面积和压力的大小有关)②p1V1=p2V2 (波义耳定律)表示同温同质量下的压强规律对于压强的定义,应当着重领会四个要点:⑴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强随着压力的增大而增大。
(此时压强与压力成正比)⑵同一压力作用在支承物的表面上,若受力面积不同,所产生的压强大小也有所不同。
受力面积小时,压强大;受力面积大时,压强小。
⑶压力和压强是截然不同的两个概念:压力是支持面上所受到的并垂直于支持面的作用力,跟支持面面积,受力面积大小无关。
压强是物体单位面积受到的压力,跟受力面积和压力大小有关。
⑷压力、压强的单位是有区别的。
压力的单位是牛顿,跟一般力的单位是相同的。
压强的单位是一个复合单位,它是由力的单位和面积的单位组成的。
在国际单位制中是牛顿/平方米,称“帕斯卡”,简称“帕”。
③影响压强作用效果的因素1.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大。
2.当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大。
(5)1Pa的物理意义:1平方米的面积上受到的压力是1N。
(1牛顿的力作用在一平方米上)1Pa大小:一张平铺的报纸对水平桌面的压强,3粒芝麻对水平桌面的压强为1Pa。
注:等密度柱体与接触面的接触面积相等时,可以用P=ρgh。
p—液体压强—Pa.ρ—液体密度—千克/立方米(kg/m3)g—9.8N/kg(通常情况下可取g=10N/kg)h—深度(m 米)在静止的液体中,任取一个底面为正方形(正方形与水平面平行),高为深度的液柱进行受力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