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圆柱和圆锥的认识青岛版教案

圆柱和圆锥的认识青岛版教案

圆柱和圆锥的认识青岛版教案
圆柱和圆锥的认识青岛版教案

圆柱和圆锥的认识青岛

版教案

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

圆柱和圆锥的认识教学内容:

青岛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15页---16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认识圆柱和圆锥,知道圆柱和圆锥底面、侧面和高的含义,掌握圆柱和圆锥的基本特征。

2.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认识立体图形的学习经验,更好的发展数学思维,增强空间观念。

3.进一步体验立体图形与生活的关系,感受立体图形的学习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掌握圆柱和圆锥的特征,知道各部分的名称。

2.认识圆柱和圆锥的高,并会测量高。

难点:

认识圆锥的高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

1.我们学过哪些立体图形?

生:长方体和正方体。

2.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什么特征?

二、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课件出示信息窗1中的冰激凌盒子。

提问:大家看这是什么还是我们认识的长方体和正方体吗

请学生根据情境图提出数学问题。

生1:这些物体什么形状?

生2:这些形状的物体各具有什么特征?

三、合作探究

1.谈话:圆柱和圆锥肯定是不一样的,那你感觉他们最明显的不一样在哪儿呢(从整体先来把握两个图形,明确研究方向。)

生1:圆锥是尖尖的,有一个尖顶,而圆柱没有。)

生2:圆柱是上下一样粗细的,而圆锥是一头大,一头小。)

生3:圆柱有2个圆面,而圆锥只有一个圆面。)

生4:圆柱从正面看过去是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而圆锥从正面看是三角形。)看来圆柱和圆锥在很多方面都有各自的特点。要把握他们,认识它们,就需要我们进一步观察、比较。为了便于研究,我们就先来认识圆柱,行吗?

2.认识圆柱的特征

(1)其实圆柱形状的物体在生活中随处可见。(电脑演示:)

很多张光碟叠放在一起的形状、圆柱形状的卫星、航天火箭的一部分、可乐罐子的形状、可乐瓶盖子以及贴商标的一部分、牙膏口的形状、想象挤出来的一部分牙膏的形状、同学收集的盒子……

并将有代表性的物体逐步抽象成圆柱直观图。

(2)大家桌上都有圆柱,找到它,看一看、摸一摸、你可以想想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时候是怎样研究的,从顶点、面、棱(长、宽、高)也可以再和圆锥比一比,我想你会发现很多?将你的发现在四人小组里交流一下。

(3)集体交流:(学生交流时语言可能不严密,教师随时正确引导)

谁来汇报你的发现。学生交流,教师系统整理。

(上下两个面:两个相等的圆。)

(侧面:一个曲面。)

(高:有无数条都相等)

这仅仅是他们组的发现,到底对不对,需要我们验证、修改、完善。

对于第一个发现,谈谈你们的看法。

生1:我们认识圆,圆柱上下两个面确实是圆。但一定是两个相等的圆我还没有验证过。

生2:我验证过了,比画手中的茶叶桶盖和桶底能完全重合。

生3:对!我量了这个圆柱上下两个圆面的直径都是13厘米,这两个圆是相等的。

生4:我把圆柱的上下两个圆面描在纸上,这两个圆确实能重合,是相等的。

圆柱上下两个面是两个相等的圆,都叫圆柱的底面。(修改板书,并在直观图上介绍)对于第二个发现,也谈谈你们的看法。

生1:圆柱的侧面确实是曲面,在桌面上是沿直线滚动的。

生2:如果也像长方体正方体一样将圆柱的侧面展开成平面可能会是个长方形。

对于第三个发现,想说点什么吗?

生1:和长方体正方体一样,圆柱有高,将圆柱放平在桌面上,将尺垂直圆柱底面就能量出高了。

生2:两个底面圆心之间的距离是圆柱的高。

生3:只要是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都是圆柱的高。因此高应该有无数条。

大家很了不起,自己通过探索,把握住了圆柱的重要特征,从而进一步认识了圆柱。

3.认识圆锥的特征

(1)如果这是一个圆柱,那它的一个底面的圆心应该在这儿,(演示动画:将圆柱一个底面的圆心闪一闪,)如果将圆柱的这个底面逐渐缩小到底面圆心这个点,会形成什么图形。是圆锥吗?注意观察。(动画演示)

这个过程中什么变了什么没有变

生1:圆柱变成了圆锥。

生2:圆锥就只有一个底面了。这个底面还是一个圆,形状没变,而另一个变成了一个点。

生3:圆锥的高度尽管没变,但高只有一条了,应该就是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

生4:侧面也变了,虽然还是曲面,但和原来的曲面肯定不一样。

老师建议大家将圆柱滚一滚,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生1:和滚动圆柱不一样了,圆锥是以顶点为中心滚动,不是沿直线滚动的。

生2:我补充一下,圆锥以顶点为中心滚动,在桌面上的滚动轨迹是圆。

生3:我想到,如果把圆锥的侧面展开就是滚动轨迹圆的一部分,应该会是个扇形。

教师整理:

一个顶点

底面:一个圆

侧面:一个曲面

高:一条

谁能完整的说一说圆锥有哪些特征?

其实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常常看到圆锥形状的物体。(电脑演示……)三、巩固练习

P17页1、2、3题。

四、板书设计

圆柱是由两个底面和侧面围成。

底面是有完全相同的两个圆,侧面是一个曲面。

一个圆柱有无数条高。

同一个圆柱有无数条高。

圆锥是有一个顶点、一个底面和一个曲面。

圆锥的底面是一个圆面,侧面是一个面。

一个圆锥只有一条高。

圆柱和圆锥的认识青岛版教案

圆柱和圆锥的认识 教学内容: 青岛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15页---16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认识圆柱和圆锥,知道圆柱和圆锥底面、侧面和高的含义,掌握圆柱和圆锥的基本特征。 2.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认识立体图形的学习经验,更好的发展数学思维,增强空间观念。 3.进一步体验立体图形与生活的关系,感受立体图形的学习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掌握圆柱和圆锥的特征,知道各部分的名称。 2.认识圆柱和圆锥的高,并会测量高。 难点: 认识圆锥的高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 1.我们学过哪些立体图形? 生:长方体和正方体。 2.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什么特征? 二、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课件出示信息窗1中的冰激凌盒子。 提问:大家看这是什么?还是我们认识的长方体和正方体吗? 请学生根据情境图提出数学问题。 生1:这些物体什么形状? 生2:这些形状的物体各具有什么特征?

三、合作探究 1.谈话:圆柱和圆锥肯定是不一样的,那你感觉他们最明显的不一样在哪儿呢?(从整体先来把握两个图形,明确研究方向。) 生1:圆锥是尖尖的,有一个尖顶,而圆柱没有。) 生2:圆柱是上下一样粗细的,而圆锥是一头大,一头小。) 生3:圆柱有2个圆面,而圆锥只有一个圆面。) 生4:圆柱从正面看过去是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而圆锥从正面看是三角形。) 看来圆柱和圆锥在很多方面都有各自的特点。要把握他们,认识它们,就需要我们进一步观察、比较。为了便于研究,我们就先来认识圆柱,行吗? 2.认识圆柱的特征 (1)其实圆柱形状的物体在生活中随处可见。(电脑演示:) 很多张光碟叠放在一起的形状、圆柱形状的卫星、航天火箭的一部分、可乐罐子的形状、可乐瓶盖子以及贴商标的一部分、牙膏口的形状、想象挤出来的一部分牙膏的形状、同学收集的盒子…… 并将有代表性的物体逐步抽象成圆柱直观图。 (2)大家桌上都有圆柱,找到它,看一看、摸一摸、你可以想想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时候是怎样研究的,从顶点、面、棱(长、宽、高)也可以再和圆锥比一比,我想你会发现很多?将你的发现在四人小组里交流一下。 (3)集体交流:(学生交流时语言可能不严密,教师随时正确引导) 谁来汇报你的发现。学生交流,教师系统整理。 (上下两个面:两个相等的圆。) (侧面:一个曲面。) (高:有无数条都相等) 这仅仅是他们组的发现,到底对不对,需要我们验证、修改、完善。 对于第一个发现,谈谈你们的看法。 生1:我们认识圆,圆柱上下两个面确实是圆。但一定是两个相等的圆我还没有验证过。 生2:我验证过了,比画手中的茶叶桶盖和桶底能完全重合。 生3:对!我量了这个圆柱上下两个圆面的直径都是13厘米,这两个圆是相等的。 生4:我把圆柱的上下两个圆面描在纸上,这两个圆确实能重合,是相等的。

圆锥的认识-教学设计

《圆锥的认识》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小学教科书十二册《圆锥的认识》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圆锥的特征及各部分名称。 2、使学生掌握测量圆锥的高的方法。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知识技能:创设情景,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学生动口、动手又动脑,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 情感态度: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自主学习精神,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过程: 一、知识回顾 ppt演示:出示一张有不同形状的几何体的幻灯片。 教师问:大家看这是什么形状的?你能说说它具有什么特征吗?这个是什么形状的的? 生:是球体、正方体、······ 二、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师:在实际生活中有很多形状的几何体,今天我们学习一种新的几何形体,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屏幕 课堂上准备铅笔。用转笔刀削铅笔,把削成的笔尖部分(圆锥体)垂直切下来。问:这还是圆柱体吗?被切下来的是什么几何形体呢? 生:不是。是圆锥体。 师揭示课题:我们把象这样的几何形体叫做圆锥体,简称圆锥,我们所学的圆锥都是直圆锥。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圆锥的认识》。板书课题 三、探究 1、列举,提出问题。 同学们想一想,在日常生活和生产劳动中,你都看到过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锥体的?你也可以把课下收集的圆锥形物体拿出来给大家看 生1:冰激凌外壳的形状是圆锥体的。 生2:有的帽子的形状是圆锥体的。 生3:漏斗的形状是圆锥体的。 生4:盖房子用的铅锤的形状是圆锥体的…… Ppt展示生活中的圆锥图片。 师:请同学们看一看、想一想,你能发现圆锥有什么特点? 请同学们拿出圆锥体模型,看一看、摸一摸、玩一玩、也可以猜一猜你能发现什么? 生:手拿圆锥体模型观察、想。 师:把你观察到的,感觉到的告诉给你小组的同学,小组同学共同探讨刚才大家提出的问题 小组交流、讨论。教师深入小组和学生一起进行探讨。 师:哪组愿把你们的研究成果展示给大家。 生汇报: A、圆锥的特征。 ①圆锥有一个尖尖的部分,摸起来很扎手。我们把它叫做顶点。

圆柱的认识 教案(详案)及反思

《圆柱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科书P17-18 教学目标: 1,通过本科学习,学生能认识圆柱体,掌握圆柱体的各部分名称及特点,建立圆柱体的几何模型 2,学生经历操作、观察、比较和探索的过程,提高分析、推理和判断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掌握圆柱体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发展空间观念,掌握圆柱体的基本特征 教学准备:学具(圆柱体,正方体,长方体,双面胶,直尺等)教具(硬纸,小棒,圆柱体,正方体,长方体,双面胶,直尺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初步感知 1,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和求的模型 问:同学们认识这些几何图形吗? 2,初步感知 摸一摸长方体和正方体,它们的面有什么特点? 再摸一摸圆柱圆锥和球,它们的面又有什么特点? 3,导入课题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其中一种曲面立体图形——圆柱。 二、观察比较,建立表象 1、出示主题图 师:请仔细观察这些物体,这些物体的形状有什么共同特点? 小结:以上物体的形状都是圆柱体,简称圆柱。(出示圆柱体的几何模型) 2,联系生活,加深认识 你还见过哪些圆柱形的物体? 生各抒己见 三、学生自主探索归纳圆柱特征 看来我们身边有很多圆柱形的物体,那我们接下来就一起来深入研究一下它的特征。 1,结合实物,初步探索圆柱的组成 请你看一看摸一摸你手中的圆柱体,想想圆柱有什么特征?并和你的同桌一起讨论归纳一下。 (板书:两个平面一个曲面) 2,学生自主探索并归纳 师(引导并适当板书):

①上下两个平面分别是什么形状的?有什么共同点? 你有什么方法来验证你的推论?请你和同桌讨论分享一下。 (你的方法很有新意,能让人看得很清楚) (课件展示上下底面是一样的) ②除开两个底面后,剩下的这个面就叫做圆柱的侧面。它是一个曲面。 3,认识圆柱的高 通过同学们的观察和思考我们已经认识了圆柱体的面,现在老师这里有两个圆柱体,请大家继续观察并思考 (出示两个大小相同、高矮不同的圆柱) 师:这两个圆柱有什么区别? 生:一个高,一个矮 师:圆柱的高矮和什么有关呢? 你的知识真渊博,那你们所说的高指的哪一段距离呢? 请你和同桌讨论一下,然后交流 引导学生发现圆柱的高矮和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有关 师:其实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就叫做高(课件出示圆柱的高) 圆柱的高可以测量出来吗?怎么测量比较方便? 生操作后发现用直尺和三角尺测量比较准确 同学们真会动脑筋,结合我们之前学到的方法找到了这么好的办法。 师:刚刚我们在圆柱的侧面上找到了高,还能在别的地方找到圆柱的高吗? 这些高的长度都一样吗? 实际上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都是圆柱的高,有无数条,长度都相等 延伸:生活中,圆柱的高还有一些别的叫法。(出示课件) 圆柱形的水井的高其实就是水井的深度;圆柱形的硬币的高叫做它的厚度;圆柱形管道的高其实就是它的长度。虽然在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叫法,但在数学上都叫做圆柱的高。 5、小结圆柱的特征 师:通过我们刚才的探索活动,你们认识了圆柱这个几何体了吗? 请你和同桌互相说说你认识了它的哪些知识。 我请一位同学来分享一下。 (你总结得真全面,真细致,真有条理) 6、巩固练习 接下来我们来检验一下你们队圆柱这个新朋友到底够不够了解。 (1)、教材P20 第一题 (2)、教材P18做一做第一题 (3)、读出下列圆柱的各个数据 (4)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①圆柱的高只有一条。() ②一个圆柱两个底面的直径相等。() ③上下两个面是圆形的物体一定是圆柱体。() 四、实验操作体会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转换 看来同学们掌握得不错,那接下来我们来一起动手做一个小实验。 1,实验操作 师:把长方形硬纸沿着一条边贴在木棍上,快速转动木棒,你能看到什么形状?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1小数乘整数第二课时小数乘法_青岛版

1.1 小数乘整数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教材3—4页,小数乘整数(积的末尾有0,小电脑部分的内容) ?教学提示 小数乘整数,主要是先把小数扩大后当成整数来进行乘法计算,这节课主要是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即加强了学生对小数乘整数的理解,又使学生能够灵活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并使不同层次的学生从中体会到成功的快乐。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进一步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熟练的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即加强了学生对小数乘整数的理解,又使学生能够灵活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成功的快乐。 ?重点、难点 重点、难点 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即加强了学生对小数乘整数的理解,又使学生能够灵活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 彩笔、练习纸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复习导入。 说一说这几道小数乘法算式的意义吗? 0.3×4 5×0.3

生1:0.3×4表示4个0.3是多少? 生2:5×0.3表示5个0.3是多少? 师:谁能说明每幅图所表示的意思? 生:每个正方形代表“1”,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0.1,平均分成100份,每小格代表0.01。 师:现在让咱们动手涂一涂。 (学生独立涂一涂,填写得数) 师:根据涂的结果,你发现了什么? (全班反馈) 师:我们知道了0.01×10=0.1,0.01×100=1,那么0.01×1000=? 生:0.01×100=1,那么0.01×1000,结果扩大10倍得10。 师:你能计算6×2.5吗?请在小组内与同学交流你的想法。 生1:2.5+2.5+2.5+2.5+2.5+2.5=15 生2:6×2=12,6×0.5=3,12+3=15 设计意图:通过实际操作涂一涂,不仅有助于进一步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同时体现了数和形的结合。 (二)探究新知: 1.师:那你会计算0.55×64吗? 师:这也是一道小数乘法的题,怎样写竖式呢?能不能计算出结果呢? (1)学生独立思考。(自己想一想) (2)小组交流计算方法。(把你的想法与小组同学交流。) (3)学生试算。(根据小组的意见,把这道题试着在小卷上算一算) (4)汇报演示。学生汇报的同时展示学生计算过程。 师:这样算你们同意吗?教师板演乘法竖式计算过程。 重点引导学生说清是怎样把乘数转化成整数的,乘积又是如何处理的,为什么可以这样转化?将思考过程板演化。(通过交流和板演,在引导学生描述转化过程的同时进一步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5)理解算理算法。 师:哪个小组派代表给大家解释一下,你是怎样计算的。 让学生进行评价:你认为他讲得怎样?(让3个学生进行讲解)

圆柱和圆锥的认识说课稿

《圆柱和圆锥的认识》说课 濮阳市油田皇甫中学:郭泽伟 尊敬的各位评委,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青岛版五四制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内容《圆柱和圆锥的认识》,也就是课本42页到44页的内容。本节课我想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三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分析】 (一)教材简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立体图形的特征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信息窗1让学生结合实物分别提出有关圆柱和圆锥的问题及特征。教材分两小段安排,第一小段,安排了两个层次。第一层次,结合实物或图片从整体上感知圆柱。第二层次,认识圆柱的直观图、侧面和高。第二小段,引导学生探索圆锥的特征。例题后的练一练,要求学生看图说出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柱和圆锥。帮助学生巩固新知。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中感知并发现圆柱和圆锥的特征,知道圆柱和圆锥的底面、侧面和高。 2、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认识立体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维。 3、使学生进一步体验立体图形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圆柱和圆锥的特征。 教学难点:认识并理解圆柱和圆锥的高。 (四)教学工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二、说教法、学法】 本节课,我准备利用直观教具,采用引导探究、观察演示、讨论等方式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自主构建知识。 学法方面,我准备让学生采用:动手操作,观察发现,合作交流、自主探究进行学习。【三、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我将从以下四个环节展开我的教学过程: (一)创情激趣,导入新知 1、出示一个长方形小旗:它是什么图形?如果以这条边所在的直线为轴,让它飞快地旋转,想象一下,会形成什么形体?

《圆锥的认识》教学设计_教案教学设计_1

《圆锥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3-24页的例1和“做一做”,练习四的第1、2题。 教学目标: 1、认识圆锥,掌握圆锥的特征。 2、认识圆锥的高,会正确测量圆锥的高。 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和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以及热爱数学学习的情感、态度。 教学重点:掌握圆锥的特征,及各部分名称。 教学难点:圆锥高的测量方法。 教具准备:一个圆锥形物体、一个圆锥形模型、一块平板,一把直尺,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前面我们认识圆柱体了,谁能说一说圆柱各部分名称及特征。 二、探求新知 (一)、认识圆锥的特征 1、引出新知 (1)出示主题图(课件)观察这些非物体的形状 质疑:①孩子堆成的沙堆是什么形状? ②小丑的帽顶什么形状?

③建筑用的铅锤是什么形状? ④观察这些物体的形状有什么共同点? 学生思考后回答 (2)通过课件了解圆锥的形状 课件展示:蓝色圆锥形积木,圆锥形沙堆,铅垂。(仔细观察他们的形状)移走实物剩下轮廓,抽象出圆锥形的几何图形。 (3)教师小结 像这样的物体就叫做圆锥体,简称圆锥。 (4)列举生活中的圆锥 你还见过哪些圆锥形物体? (锥形漏斗、锥形吊灯、铅笔笔尖) 看来圆锥形物体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的方便,我们只有对它的了解的更多,才能更好的利用它。那么,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圆锥。 (板书课题:圆锥的认识) 2、圆锥的基本特征 请大家拿出准备好的圆锥形,看一看,摸一摸观察一下它有什么特点?(同桌讨论,全班交流) 课件展示:闪烁的两个点是圆锥的顶点和圆锥底面的圆心用字母0表示,闪烁的底面是一个圆,侧面是一个曲面。 3、圆锥侧面的展开图 圆柱的侧面展开是一个长方形,想象一下,圆锥的侧面展开是什

圆柱的认识教学设计

圆柱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九年义务教育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圆柱的认识》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圆柱的特征,能正确判断圆柱体;认识圆柱的侧面及展开图,理解圆柱侧面展开图与圆柱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进一步让学生体验自主探究,掌握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判断能力,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进一步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精神,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进一步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精神,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一)从平面几何想象到立体几何,沟通面与体的关系。 1、请看屏幕,看到两个什么样的平面图形? 2、猜一猜,(1)号长方形如果向后移产生一定的厚度,会得到一个什么立体图形?(2)号长方形如果围绕宽这条边旋转一周,猜想一下,又会得到一个什么立体图形? (二)、引入课题 猜对了吗?想象力不错!今天我们就来一起进一步认识圆柱。(板书课题)二、自主探究新知,建构模型 (一)、整体感知,由实物到几何图形的抽象过程。从直观几何抽象到经验几何

1、现在举起你们昨天做的圆柱,互相欣赏一下。手巧的同学做得比较精致,有的同学作品不够完美,看来动手能力还得提高。 2、那在日常生活中,你发现哪些物体是圆柱体的?(你们观察很仔细) 3、请看,老师也搜集了一些圆柱体图片,罐头盒、茶叶筒、木桩。如果把它们画成立体图形是怎样的呢?想看看吗? (二)、研究圆柱的特征 1、提问:那圆柱有什么特征呢?下面就请同学们四人一组,每人拿一个圆柱,用手摸一摸,互相交流,有什么发现? 2、小组汇报,哪一组愿意给大家说说你们发现圆柱有哪些特征? ①、随着学生回答质疑: 你是怎样知道两个底面相等的,用哪种方法验证最简单?(预设:观察、画剪、量直径计算、画在纸上倒过来是否重合) ②、圆柱周围的面有什么特征?与底面有什么不同?(曲面)再用手摸一摸,请看屏幕演示。 ③、谁来完整的说说圆柱有几个面,每个面有什么特征?随着学生回答后板书。 2个底面——完全相同的圆 3个面 圆柱特征1个侧面——曲面 3、高的认识

青岛版小数乘法教案

青岛版小数乘法教案 【篇一:青岛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小数乘法教案】第一单元今天我当家——小数乘法 ■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小数乘法、积的近似值、有关小数乘法的两 步计算、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几部分的知识。由于小数和 整数都是按照十进位制位值原则书写的,所以小数乘法的竖式形式,乘的顺序、积的对位与进位都可仿照整数乘法的相应规则进行,只 要解决好小数点的处理问题就行了。鉴于此,本单元的编排十分注 意加强与整数乘法的联系,以便引导学生将整数乘法的经验迁移到 小数乘法中来。小数乘整数,是通过引导学生学会将小数乘法转化 为整数乘法来计算;小数乘小数先按照整数乘法算出积,再看因数 里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小数的 实际应用中,小数乘法的积往往不需要保留很多的小数位数,这时 可以根据需要采用?四舍五入?的办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求出近 似值;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乘法,主要便于学生明确整数 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同样适用于小数乘法,运用这些定 律可以使计算简便。 本单元教材的编写,呈现以下特点: 1.情境的选取贴近学生的生活。 本单元的情境选取以?今天我当家?为主体,由?交电费?、?逛超市(一)-买鱼和肉??逛超市(二)-买豆和米?三个相关联的情境构成 了情境串,引出一系列的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小数乘 法的知识。选取的素材具有鲜明的生活气息,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 中会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探究 的欲望。 2.突出探究的过程,重视对算理的理解和算法的探究。 考虑到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水平,在本单元的编排上,引导 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理解算理,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引导学 生开展思考、交流、比较、选择等活动,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小数 乘法的计算方法。 3.运用转化和对比,概括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2015春小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圆柱与圆锥教案

第三单元圆柱与圆锥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圆柱和圆锥的认识,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体积和圆锥的体积。本单元是在认识了圆,掌握了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以及表面积与体积计算方法的基础上编排的。圆柱与圆锥都是基本的几何形体,也是生产、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几何形体。教学圆柱和圆锥扩大了学生认识形体的范围,增加了形体的知识,有利于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为进一步应用几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圆柱和圆锥,掌握它们的基本特征。并认识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认识圆锥的底面和高。 2.引导学生探索并掌握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以及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会运用公式计算体积,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3.通过观察、设计和制作圆柱、圆锥体模型等活动,了解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联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4. 使学生理解除了研究几何图形的形状和特征,还要从数量的角度来研究几何图形,如图形的面积、体积等,体会数形结合思想。 5. 通过圆柱和圆锥体积公式的探索,使学生体会转化、推理、极限、变中有不变等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 掌握圆柱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和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 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的推导。 教学建议 1.加强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与能力。 2.让学生经历探索知识的过程,培养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充分关注操作与想象相结合,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课时安排:9 课时

1.圆柱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圆柱的认识,教材P17—20 页相关内容。教学目标: 1.借助日常生活中的圆柱体,认识圆柱的特征和圆柱各部分的名称,能看懂圆柱的平面图;认识圆柱侧面的展开图。 2.培养学生细致的观察能力和一定的空间想像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学重点:认识圆柱的基本特征教学难点:圆柱的侧面与它的展开图之 间的关系教具、学具准备:圆柱体、硬纸、剪刀、直尺教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 (一)复习旧知,渗透学习方法。师:(出示长方体的模型),我们在认识长方体时主要认识了它的哪些方面?生:长方体的组成,就是长方体有6个面,12条棱和8个顶点。相对的面的面积相等,相对的棱的长度相等。 师:正向大家所说,我们在认识一种几何图形时,通常研究它的两个方面:即它的组成和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今天这节课我们就用这种方式研究一种新的立体图形。 (二)引导学生观察教材第17 页的建筑物及物品图,引入板书课题,明确目标 (三)自学提示 1.这些物体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2.一个圆柱形的物体,由几部分组成?它们有什么特征? 3.圆柱的侧面展开后是什么形状?这个长方形的长、宽与圆柱有什么关系?圆柱在什么情况下展开图是正方形。 (四)学生自学 二、展示交流 (一)学生对子交流,小组讨论。 (二)学生展示 (三)老师按自学提示组织反馈全班交流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圆锥的认识》教学设计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圆锥的认识》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学生通过学习认识圆锥,掌握圆锥的特征及各部分名称(教 学重点),圆锥的高的测量方法(教学难点)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发展学生 的空间观念。 圆锥的特征及各部分名称。 自学指导一: 1、让生回忆圆柱体实物各部分名称和特征是怎样的? 2、小实验:让生以直角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为轴旋转一周, 可以得到一个什么形体? 自学指导二: 1、生举例感知在日常生活中见到哪些物体或物体的一部分是 圆锥体或近似圆锥体的? 2、生自学课本第23,24页圆锥各部分的名称和特征的内容。 ①什么叫圆锥的高。 ②引导学生归纳圆锥高的概念。(重点词:顶点、圆心) ③圆锥的高我们看得见吗?怎样才能看见圆锥的高呢? ④圆锥的高有几条呢?让生学会测量圆锥的高。 (1)学生看书自学,说出测量高的步骤。 (2)电脑显示测量高的方法。

(3)学生练习测量圆锥的高。同桌互相检查、交流。 (4)问:测量圆锥的高时应注意什么? 尺子放平、零刻度的处理 3、生自学圆锥的侧面展开图。 (1)想一想:圆锥的侧面展开可能是什么图形呢? (2)学生动手把圆锥的侧面展开。 (3)圆锥的侧面展开是什么形状?(扇形) 4、学画圆锥的立体图形。 (1)指导学生画图。 (2)指出图中的底面、高、顶点。 当堂练习: 1、课本练习九2 2、判断 (1)圆锥的侧面是一个曲面。() (2)因为圆柱有无数条高,所以圆锥也有无数条高。()(3)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任意一点的距离叫做圆锥的高。() 3、说一说下面形体的特征

全课小结: (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 (2)你是怎样学会这些知识的? (3)你还有什么疑问? 作业:利用硬纸做一个圆锥 板书设计: 顶点(1个) 圆锥的认识面:底面、侧面(曲面) 高(1条)

人教版圆柱的认识教学设计修订稿

人教版圆柱的认识教学 设计 WEIHUA system office room 【WEIHUA 16H-WEIHUA WEIHUA8Q8-

圆柱的认识 教学目标: 1.认识圆柱的特征,能正确判断圆柱体;认识圆柱的侧面及展开图,初步理解和掌握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 2.学生体验自主探究,掌握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判断能力,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精神,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认识圆柱的特征。 教学难点:圆柱的侧面展开图 教具准备:带有包装纸的圆柱体模型,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引入新课。 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物体的形状不是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你们看(课件出示): 这些物体的形状有什么共同点如果把这些物体的形状画下来会是什么样子的呢 课件演示:从实物图抽象出圆柱图形。 上面这些物体的形状都是圆柱体,简称圆柱。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圆柱。(板书课题) 在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圆柱形的物体?

二、自主探究新知,建立模型。 1.合作探究、整体感知圆柱。 师:这些圆柱形物体有哪些特征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探究一下。 ppt出示 小组合作探究一: (1)请你拿出你所带的圆柱形物体,摸一摸,看一看圆柱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圆柱的上、下两个底面是什么形状的有什么关系你用什么方法来证明用手摸一摸圆柱的侧面,你发现了什么你能找到圆柱的高吗高有多少条 (2)有困难的同学可以仔细阅读教材18页例1的内容,从中去寻找或补充答案。注意边读书中内容,边用笔画一画。 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每人拿一个圆柱,摸一摸它的面,互相交流,有什么发现。 2.小组汇报随着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 底面 2个,完全相同圆 圆柱侧面 1个曲面 高无数条长度相等 (如果学生没有出现下面的问题教师追问:你是怎样知道两个底面相等的? 生:①观察;②画剪:把两个底面分别画在纸上,然后剪下来比较; ③量直径:测量两个底面的直径,判断底面是否相同;④把茶叶盒的两个底面拆下来比较。)

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年级《小数乘整数》教学设计资料

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年级《小数乘整数》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小数乘整数是在学生学习了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并且会进行小数加减法计算以及整数乘法的基础上教学的,不仅为后面进一步学习小数乘小数、小数除法等知识作准备,而且为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打好基础,因此是本单元学习的基础和关键。 二、教学目标 根据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新课标的具体要求,我从以下三个方面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方面:结合解决实际问题,学习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得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方面:经历小数乘整数算理的理解和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体验算法的多样性,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培养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难点 根据本节课教材作用和地位的认识以及教学目标的确定,我认为本节课的重点是:学生自己探索并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和算法。而本节课的难点是:根据算理理解小数点位置的确定——也就是积的小数位数和因数的小数位数是相同的。 四、教法学法

五年级的学生受其年龄结构特点与认知水平的影响,已经初步具有了化归、数形结合、变换等思想方法,结合本课的教学内容,我会以探究学习与小组合作互助的教学形式为主来完成教学,并考虑到学生的个性差异,在各个环节进行分层次教学。 学法的指导要寓于教学的始终,结合学生的认知方式与可能出现的困难,我给学生的学习予以以下指导: 1、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2、学会利用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探究数学问题。 五、教学过程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新课标指出,应该让学生在积极生动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所以在本节课的教学中,首先我设计了一个生动的图片情境,我会出示三峡大坝的情境图或是录像。 接着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情境图,读取信息,自主提出问题,学生估计会提出如下问题:6台发电机组每小时发电多少万千瓦时?10台发电机组每小时能发电多少万千瓦时?每台发电机组15小时发电多少万千瓦时?2004年有多少台发电机组投入发电?26台发电机组每小时可发电多少万千瓦时?问题的提出改变了传统的目的性明确的问题设计方式,给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充分体现学生的中心地位、主体性,而形象的情景教学,使学生如入其境,可见可闻,从而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由此自然引入新知识的学习,同时把数学知识

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圆柱和圆锥的认识

圆柱和圆锥的认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中感知并发现圆柱和圆锥的特征,知道圆柱和圆锥的底面、侧面和高。 2.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认识立体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三维重难点 1.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探索圆柱和圆锥的特征。 2.进一步体验立体图形与生活的联系,感受立体图形的学习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辅助教学准备 1、圆柱和圆锥形的实物、模型 2、长方形、直角三角形和半圆形的小旗各一面。 一、导入新课 1、出示例1场景图,上面这些物体认识吗?分别是什么?如果将它们按形状分成两类,怎么分? 2、如果给这两类物体起个名字,可以叫什么? 3、揭示课题:圆柱和圆锥 二、探究圆柱和圆锥的特征 1、研究圆柱 ⑴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柱形的? 出示相关圆柱形实物和模型 ⑵引导观察:仔细观察这些圆柱,你能发现什么? 在小组中交流自己的发现。 ⑶组织全班交流,教师适当板书: 上下一样粗细有两个圆面一个曲面 ⑷认识圆柱各部分的名称: 教师先对照圆柱的直观模型介绍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再让学生在实物模型上找到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 2、研究圆锥 ⑴生活中还见过哪些圆锥形状的物体?

⑵仔细观察圆锥,你能发现什么?在小组中说一说。 ⑶全班交流,教师相机板书: 有一个顶点底面是圆形侧面是一个曲面 ⑷认识圆锥的高 出示圆锥的透视图,让学生认识圆锥的高。 ⑸在圆锥的实物模型中,相互说说圆锥的顶点、底面、侧面和高。 三、巩固练习 1、讨论“练一练”。 ⑴让学生各自从教材提供的图片中找出圆柱形的和圆锥形的。 ⑵交流说一说挑选的理由和不挑选的理由。 2、做练习五第2题。 ⑴引导学生从正面、上面、侧面观察圆柱和圆锥,看分别看到的是什么形状? ⑵在书中连线。 3、做练习五第3题。 ⑴出示长方形、直角三角形和半圆形的小旗,引导学生猜想:如果将旗杆快速旋转,想想一下:小旗旋转一周各能成什么形状? ⑵让学生旋转小旗,看猜想是否正确。 ⑶如果让你自己设计一个小旗,你想将小旗设计成什么样子的?想想一下,如果也这样旋转一周,会转成什么形状?自己做一做。 四、作业 做练习五第4题:剪下第125、127页的图形,用硬纸板做一个圆柱和一个圆锥,并量出它们的底面直径和高。再计算出它们的底面周长和底面积。

教学设计圆锥的认识人教版

《圆锥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圆锥的认识 教材分析◆ .认识圆锥的底面、侧面和高及其特征。首先,教材借助圆锥几何模型,引导学1例生观察认识圆锥的底面、侧面和高,并给出这些概念的定义及其主要特征。其次,着重介绍圆锥高的测量方法,并指出测量时需要注意的问题。特别地,在这个过程中要放手让学生亲手操作实践,并展开交流讨论,以获得测量高的基本活动经验使学生加深对圆锥高的认识。最后,与圆柱的认识编排相似,为加深对圆锥的认识,安排了一个快速转动自制的“三角形”,看转出来的是什么形状, 从旋转的角度认识圆锥,以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正确地认识圆锥,掌握圆锥的特征以及与圆柱的区别和联系。 【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学会测量圆锥的高,初步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等价转化的数学思想。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有序观察、合作学习、合理猜想和科学探究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 生的数学意识和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 圆锥高的测量教学难点◆ 空间观念的培养。 ◆教学准备 圆锥体模型;垫板;直尺、大三角板;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电脑显示砂堆、陀螺、漏斗等实、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还常常看到这样形状的物体 (1 )。物。根据实物图抽象成立体模型图这些物体的形状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你能给它取个名字吗?你想为什 2、问题情境三(板)么取名叫圆锥?(引导学生认识到底面是圆的,头上像锥子一样尖尖的,就叫圆锥。书课题:圆锥)对于圆锥你想了解些什么?(板书:面、高、体积;)3、我们教材中所讲的圆锥,都是直圆锥。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种圆锥。二、探索研究:(一)圆锥形状的认识。、引导观察特征1取出圆锥体学具,请大家看一看,摸一摸,与圆柱比一比,你看到)问题情境四(1 了什么?摸到了什么?说给同桌听。(2)让一生上来边指边说,回答后师板书:面:侧面(曲面)个顶点:1 2 个底面(圆)

(完整版)圆柱的认识教案

教学内容:人民教育出版社六年级下册P10《圆柱的认识》例1、例2 教学目标: 1、借助日常生活中的圆柱体,认识圆柱的特征和圆柱各部分的名称,能看懂圆柱的平面展开图。 2、培养细致的观察能力和一定的空间想像能力。 教学重点: 认识圆柱的特征。 教学难点: 看懂圆柱的平面展开图。 教学具准备: 多媒体和圆柱学具。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媒体出示:各种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等。) 师:请同学们说说这些立体图形的特点。 [设计意图说明:复习学过的立体图形。] (媒体出示:圆柱。) 师:你知道这是什么图形?我们今天就来研究这个图形——圆柱。 (媒体出示:圆柱的认识。) 二、新授 探究一:认识圆柱 1、找找圆柱 师:请同学说说生活中哪些物体呈圆柱形。 (学生可能回答:笔筒,玻璃杯、圆珠笔芯等。) 2、整体感知圆柱 (媒体操作:点击后分别出现书本P10主题图。) 师:上面这些物体的形状有什么共同点? (学生可能回答:底面都是圆,上下两个底面相同等。) (媒体操作:根据学生回答点击后分别出现“底面都是圆”,“上下两个底面相同”。)

(媒体操作:点击后出现图片。) (学生可能回答:是圆柱。) 师:你怎么知道这是个圆柱? (学生可能回答:上下两个底面都是圆,上下两个底面相同等。) (媒体操作:根据学生回答点击后出现“转动起来是一个圆柱”并再一次出示“圆柱的底面是圆,并且大小一样”。) 3、圆柱的表面 (1)摸摸圆柱。 师:请同学摸摸自己手中圆柱的表面,说说发现了什么? (2)指导看书。 师:下面我们带着这几个问题来自学课本。 (媒体操作:点击后出现摸到的上下两个面叫什么?它们的形状大小如何?摸到的圆柱周围的曲面叫什么?) (学生可能回答:上下两个面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圆,圆柱的周围的面是弯曲的等)(媒体操作:点击后出现圆柱上下两个面变色,再点击出现文字“底面”,点击后出现圆柱侧面旋转一圈变色,出现文字“侧面”。教师边操作边解释。) [设计意图说明:通过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观察,初步认识圆柱。] 4、圆柱的高 出示两个不同高度的圆柱。 师:这两个圆柱有什么不同? (学生可能回答:圆柱的高不同。) 师:圆柱的高是怎样的呢? (媒体操作:点击后出现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的箭头,再点击出现文字“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

五年级数学上册 小数乘整数 2教案 青岛版

五年级数学上册小数乘整数 2教案青岛版 1、知识目标:结合解决实际问题,学习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得进行计算。 2、能力目标:经历小数乘整数算理的理解和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体验算法的多样性,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3、情感目标: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培养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结合解决实际问题,学习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得进行计算。教学难点: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教学过程:教学程序及教师指导学生活动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1、谈话:同学们去过三峡吗?在假期里,老师去三峡旅游了,见到了闻名世界的三峡大坝!还带回来一段图片呢!想不想看看?(出示信息窗1) 2、你能根据信息提出什么问题?根据学生提出的有用问题写在黑板上。 二、探索尝试,解释交流。解决问题一:6台发电机组每小时发电多少万千瓦时? 1、指导学生独立列式估算。 2、用竖式计算,小组讨论。你们能不能准确算出正确的得数?

3、理解算理算法,总结概括。(1)汇报 展示,同时展示学生计算过程。 58、658666--------------3 51、63516(2) 58、610=58658663516351610=3 51、6小结:刚才这两种不同的形式都用到了同一个方法,就是先将小数转化成整数来计算。(3)师生共同演示转化过程,加深学生对算理的理解和掌握。 58、6 扩大到原来的10倍586663 51、6 缩小到原来的3516(4)直接用竖式计算的,你能看懂吗?说说是怎样算的。 58、663 51、6小结:刚才,我们学习的是小数部分是一位的小数乘法,如果小数部分是两位、三位的,你还会用竖式计算吗?(5)出示练习: 3、475= 2、432=师引导学生总结具体方法。认真观察情境图,读取信息。生1:6台发电机组每小时发电多少万千瓦时?生2:每台发电机组25小时发电多少万千瓦时?……独立列式估算。 58、66=

圆柱和圆锥的认识 教学设计

圆柱和圆锥的认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中感知并发现圆柱和圆锥的特征,知道圆柱和圆锥的底面、侧面和高。 2、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立体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维。 重点难点: 1、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探索圆柱和圆锥的特征。 2、进一步体验立体图形玉生活的联系,感受立体图形的学习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具准备: 1、圆柱和圆锥的实物和模型。 2、多媒体演示课件。 学具准备:自己带的圆柱和圆锥的实物。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我们以前学过那些平面图形? 2、出示一些平面图形,认识它们吗?你眼睛看到的是不是一定正确呢? 3、电脑演示,将平面图形变成立体图形。为什么刚才我们看到平面图形变成了立体图形了呢?是无眠眼睛出错了吗? 4、认识这些图形吗? 5、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圆柱和圆锥。 二、新授 1、拿出圆柱和圆锥,说说它门的特点。 2、你能找出生活中有哪些物体是圆柱和圆锥形的吗? 3、现在无眠首先来研究圆柱。 (1)请以小组为单位,仔细观察桌上的圆柱,看看它有哪些特点。(提示:从面、棱、顶点和高这几方面来研究。) (2)请一位同学代表你们组来说说你们发现了什么? (3)老师现在有问题要问大家:圆柱上下两个圆有什么关系,怎样验证? (4)我们称这两个圆为圆柱的底面,也就是说圆柱有两个底面,一个侧面。

(5)圆柱的高指什么?你有办法测量吗?说明圆柱有多少条高,长度有说明关系? (6)谁能完整的说一下圆柱的特征。 4、下面我们来认识另一个立体图形———圆锥。 (1)你有办法将一个圆柱变成一个圆锥吗? (2)下面我们还是小组来研究圆锥的特点。 (3)你能找到圆柱的高吗?怎样测量?有几条?为什么? (4)滚一滚圆锥,你有什么发现? (5)你能比较完整的说一下圆锥的特征吗? 三、巩固练习 1、课本19页练一练。 2、分别出示钢管、压路机和玻璃台面(电脑出示),找出它的底面和高。 3、练习十五第2题。 4、转一转。电脑演示,小旗旋转一周所成的形状。并说说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柱有什么关系;三角形的底和高与圆锥有什么关系。 四、作业

新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圆锥的认识》公开课教案_14

圆锥的认识 一.学习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31—32页例1。 二.教学目标 1、认识圆锥,建立圆锥的几何模型,能明确指出圆锥的各部分名称及特征。 2、认识圆锥的高,能准确测量圆锥的高,发挥动手操作的能力,逐步形成严谨求学的科学态度。 3、通过动手制作圆锥图形和旋转实验,直观感知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联系,发展空间观念。 三、教学重点 建立圆锥的几何模型,能明确指出圆锥各部分名称及特征。 四、教学难点 能准确测量圆锥的高。 五、配套资源 实施资源:《圆锥的认识》名师教学课件、圆锥的模型,尺子等 二、教学设计 (一)课前设计 1.预习任务 (1)回忆我们是从哪些方面来认识圆柱特征的?它的特征是什么?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整理。 (2)收集生活中圆锥形的物体,并观察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二)课堂设计 1.谈话导入 师:课前大家已经收集一些圆锥形的物体,谁来展示一下? 找1—2名学生展示。 师:老师也收集了一些,请大家欣赏。我收集的与你们收集的这些物体的形状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师:这些物体的形状都是圆锥体,简称圆锥。(课件出示圆锥立体图)

这节我们一起来认识圆锥。板书课题。 2.问题探究 (1)圆锥的特征 ①迁移类比,引发思考 师:我们在认识圆柱的时候,是从哪些方面认识它的? 独立思考后,自由发言。 引导小结:从底面、侧面、高和侧面展开图。 师:现在认识圆锥,它与圆柱有没有相像的地方?你想从哪方面来认识它? 预设:底面、侧面、侧面展开、高等(根据学生发言板书) ②观察操作,认识特征 师:现在借助手中的圆锥实物来认识它? 同桌两人合作。 ③汇报展示,归纳小结 预设1:圆锥的面 生汇报交流。 引导小结:底面是一个圆,侧面是一个曲面,圆锥有一个顶点。 预设2:圆锥高的认识 师:高在哪里?谁愿意指给大家看? 引导学生评价。 师: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周长上任意一点的距离,是不是圆锥的高?为什么? 学生评价判断。 师:那什么是圆锥的高呢? 学生试着用自己的语言描述。 引导小结: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叫做高。 师:圆柱的高有无数条,圆锥的高有几条?为什么? 小结:沿着曲面上的线都不是圆锥的高,圆锥的高只有一条。 课件演示画高,标上字母h。 预设3:圆锥的侧面展开图

最新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圆柱的认识》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圆柱的认识》教学 设计

圆柱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新课标人教实验教科书 10-12页及练习二2、4 课型:新授 教材与学情分析 圆柱的认识一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中长、正方体的基础上学习的。由直线段围成的平面图形到由曲线围成的圆,是学生认识上的一次飞跃,再由平面围成的长方体、正方体到由平面和曲面共同围成的圆柱和圆锥是学生在认识上的第二次飞跃。 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小学生是以形象思维为主,逻辑思维还有待于发展,这就造成了学生在学习空间与图形方面的知识时存在一定的的困难。而多媒体的引入能够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通过形象直观的模拟演示,恰好能够弥补这方面的缺憾,因此我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就充分考虑到了这一点。在教学中要采取直观教学,尽量让学生用在看、摸、做等操作过程中,丰富学生的表象。通过采用多媒体教具辅助教学,学生较难理解的地方,变静为动,分散教学的难点。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利用多媒体直观演示的优势帮助学生直观认识圆柱的各个组成部分,掌握圆柱的特征,知道圆柱的侧面展开图,会计算圆柱的侧面。 (2)能力目标:通过制作圆柱,学会合作,学会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

(3)情感目标:在研究的过程中让学生体验合作研究的乐趣,和收获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难点: 1、学生首次接触曲面的问题,掌握“化曲为直”是难点之一 2、探究底面与侧面的关系对学生来说有困难。 学习材料准备:学生动手制作的圆柱教具圆柱圆柱的认识课件 学习过程: 一、课前交流 今天,王老师和大家来到了一个比较特殊的场合,有这么多的老师和我们一起来学习。希望同学们不要拘束,更不要紧张,因为所有的老师都和王老师一样是同学们学习的伙伴,如果你有问题可以随时提出来与我们共同讨论交流。课前我们已经自学了这部分内容【2课件预习题】。可以说大家都是有备而来,绝对没问题。有没有信心? 二、交流课前自学情况 1、师:首先我们先来交流一下大家的自学情况 老师这里有一个圆柱,通过自学,你能描述一下圆柱体的特征吗? (有补充吗?)【板书:圆柱底面 2个圆相同 侧面曲面→ 高无数条】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