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防雷预警信息系统

浅谈防雷预警信息系统

浅谈防雷预警信息系统
浅谈防雷预警信息系统

浅谈海关防雷预警信息系统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防雷预警信息系统的功能、原理,并介绍了该系统在黄埔海关的具体使用状况。

关键词:防雷预警信息系统

引言

雷电灾害被联合国确定为世界最严重的十大自然灾害之一,全球每年因雷击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不计其数。

黄埔海关关区范围包括广州市东部地区及东莞市,根据广东省气象部门提供的权威数据,我关在广州所处地域平均地闪密度为38次/平方公里·年,我关在东莞所处地域平均地闪密度为41次/平方公里·年。

2009年黄埔关区雷电统计数据

根据以上数据分析,我关区各办公及业务现场每年平均遭受雷电侵袭达40次之多。尤其是每年春夏之交,雷电交加,淫雨成泽,雷击对我关的计算机设备、通信设备和监控设备等微电子类设备造成了巨大威胁。

而在上世纪90年代,我关区内各办公场所、监管场所的建筑陈旧,绝大部分都不符合国家对建筑物防雷规范的要求。同时,关区内各类机房以及终端设备的使用场所,同样也不符合国家对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的要求。因此,这里存在着大量的防雷隐患,给雷电的入侵提供了大量的途径。

雷电是一种自然现象,它的巨大能量众所周知。几个世纪以来,人类对雷击破坏性的研究、探索和采取预防的措施,已经有了一套比较成熟的理论。

云中或是在云对地之间的电场强度并不是到处一样的,而是一个非常不均匀的电场,当云中电荷密集处的电场强度达到25-30KV/cm时,就会由云向地开始先导放电,当先导通道的顶端接近地面时,可诱发迎面先导,当先导与迎面先导会合时,即形成了从云到地面的强烈电离通道,这时出现极大的电流,这就是雷电的主放电阶段,雷鸣和电闪都伴随着出现。主放电阶段存在的时间极短,约50-100ms,主放电的过程是逆着先导通道发展的,速度约为光速的1/20-1/2,主放电的电流可达数十万安,是全部雷电流的主要部分,主放电到达云端时就结束,然后云中的残余电荷经过主放电通道流下来,称为余光阶段,由于云中电阻很大,余光阶段对应电流不大(约数百安),但持续时间却较长(0.03-0.15S)。由于云中可能同时存在着几个电荷中心向第一通道放电,因此雷电多呈多重性,每次放电相隔600ms到800ms,放电的数量平均

2-3次。

黄埔海关防雷系统从1997年开始建设,一直不断地进行完善改造,部分防雷器运行时间已长达10年以上。虽然从总体来看大多数避雷器都在正常的工作状态,但是存在无法统一预警,部分车场地形开阔,容易发生雷击灾害,甚至发生执勤武警战士遭受雷击等意外事件,对雷雨天气下的海关监管工作造成严重影响。必须开发一套集中、稳定、高效的防雷预警系统,在雷电到来时及时预警雷击,才能消除雷击隐患,完善防雷系统,较好的保护海关人员和设备的安全。但雷电预警信息如何有效通知现场作业人员,从而进一步提高防雷预警系统应用效率,成为一个重要课题。

1.系统主要功能

黄埔海关防雷预警系统利用雷电预警系统能够准确侦测雷暴的产生和发展全过程,并在雷击危险来临前(不少于30分钟)发出警告信号的先进功能,与先进的通信系统及个人通信设备或通信网络(各种移动通讯网络和手机短信)相结合,及时将危险警告通知需求用户,使用户可以在已知的规则下及时规避可能的危险,能极大提高预警效率,进而达到防灾减灾的目的。

兼顾预警监测点的控制范围(预警设备的监测范围为10~15公里);

监测的连续性;监测的有效性以及构网成本因素;我们初步构想雷电预警系统可在车检场附近大楼楼顶建立监测点,雷电预警系统的室内电子设备放置于大楼机房内。

黄埔海关防雷预警系统通过实时监测当地空间静电场的变化,间接了解雷云电荷积累的变化,从而提前预测到雷闪发生的可能性。在建设防雷预警信息采集系统时,我处兼顾预警监测点的控制范围、监测的连续性、监测的有效性以及构网成本因素,在雷电多发的长安车检场与寮步车检场附近的办公大楼楼顶建立雷电预警系统检测点,采集静电场变化数据。

在总关架设防雷预警平台服务器,收集相应数据,并做出分析和进一步处理。做出不同的响应,如发送防雷预警短信,向管理网内各类海关平台发送报警信息,实现防雷预警信息的实时共享。

2.系统主要原理

2.1雷电预警原理

电场是由电荷建立的,雷闪的发生来源于雷云内部的电荷累积;这样,只要能够准确检测空间静电场的的改变,就可以间接了解雷云电荷累积的变化:

以在平地距地面约1.5m处设立的检测点为例,在一个无云天气检测到的平均场强约为250V/m,而当场强检测值达到2KV/m以上时,通常意味着该地点上方雷云已经产生;如果场强持续增大至4kV/m,发生雷闪现象的可能性就将超过90%;雷闪发生时,场强会增大至14KV/m以上。一般情况下,独立雷云(对流雷云)或雷云群的产生需要至少约20分钟。

基于上述原理,只要不停地检测它所在位置的静电场场强变化,并排除/修正其它非雷云电场的干扰,然后反映在输出结果中并与三个场强门限相比较,以确定警报等级。

因此,在第一次雷闪前,系统就已经探测到雷闪发生的可能性,并且迅速发出危险信息。从而对人员、设备提供良好的保护,降低雷击造成的损失。同时由于雷云电场的自身建立存在客观规律。通常情况下,系统的检测半径在10 - 15 km范围。

系统使用三个危险警报分级来界定雷闪的接近程度。为了获得足够的预警效果,第一等级的场强门限应设得相应较低,第二等级将提供进一步确定信息,而第三等级将激活自动操作系统。当场强降到门限场强水平以下时,警报声将停止。

ALARM1 - 1级警报(门限默认值为2KV/m)

雷暴形成,对雷暴的初始活动报警。

ALARM2 - 2级警报(门限默认值为4KV/m)

雷暴逼近,对正在接近的雷暴或在本地生成的雷暴报警。

ALARM3 - 3级警报(门限默认值为8KV/m)

雷暴即将发生,对即将在监测地发生的雷击报警。

2.2预警信息发送

利用StormDetec系统具备网络传输功能,主机输出的数据经由猎雷者II监控软件把数据传输到中央监控服务器。数据的传输遵循最常用的TCP/IP网络协议,通过对各系统站点的IP地址的访问。

通过海关管理网,所有的分关监测点信息将被实时传输到中心监控机房内一台部署了我关技术人员自行开发的防雷信息采集系统的计算机上,在雷暴接近时,系统将自动对防雷信息进行分类处理,根据等级的不同做出不同的警报。

海关自行开发的中央监控系统主要由采集端软件,服务器端软件两部分组成。利用StormDetec系统具备网络传输功能,主机输出的数据经由猎雷者II监控软件把数据传输到中央监控服务器。数据的传输遵循最常用的TCP/IP网络协议,通过对各系统站点的IP地址的访问。

通过海关管理网,所有的分关监测点信息将被实时传输到中心监控机房内一台部署了我关技术人员自行开发的防雷信息采集系统的计算机上,在雷暴接近时,系统将自动对防雷信息进行分类处理,根据等级的不同做出不同的警报。

内网数据服务器

监控系统采集端计算机通过RS232通信口,与StormDetec系统

主机直接连接的;实时采集和监控电场数据和发出预警,并通过服务器内网IP地址把数据传到内网数据服务器上。

中央监控系统服务器端通过管理网与采集端计算机连接,把从采集端采集到的数据保存在数据库使用SQL server 2008;

数据库结构(webstorm.MDB)

SITEDATA表结构(电场值数据表)

SiteInfo表结构(站点表)

系统实时监测最新发来的数据,根据数据包中的雷电值判断警报级别,当警报级别超过阈值时,及时发出警报信息,利用短信平台WebService,根据StormDetec系统可以在雷暴发展的不同阶段发出三级警报短信,但从实际情况出发,我们认为在系统发出第二级警报后用户仍有充足的行动时间,因此我们考虑的警报发送流程如下:

系统一级警报:专职监测人员立即就位,由接收到警报起三小时内不

得离开岗位。

系统二级警报:监测人员立即确认并连续两次向用户发送报警信息

(该信息应由系统设为最高优先级予以发送)。

系统三级警报:同上

系统警报解除:监测系统确认危险已解除后,连续两次向用户发送报警解除信息。

为避免在雷电天气开始和结束时,防雷设备接收的雷电记录在阈值附近徘徊进而导致系统短时间内向用户发送大量警报信息和解除警报信

息的情况,系统设计了可自定义的警报信息与解除警报信息最小间隔时间,一般这个时间设定为1小时。

3.关键的技术及创新点

该系统是将海关科技在基础建设上累计的应用经验与国际先进防雷技术向结合。在此过程中,运用的多项关键技术极具特色与创新。

黄埔海关防雷工预警系统的关键技术在于通过考察大气电场场强变化,运用雷电损害风险评估的计算方法,定量地确定雷电发生可能性,预测雷电灾害的来临。围绕着雷击造成电子设备过电压的主要成因,并排除/修正其它非雷云电场的干扰,然后反映在输出结果中并与三个场强门限相比较,以确定警报等级。利用短信平台动态发送防雷预警信息,及时、高效地通知监管场所工作人员雷电灾害的来临,防患于未然。为了确保海关监管场所安全,避免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加强防雷预警信息应用的制度建设,制定相关防雷标准。

防雷预警系统充分利用海关管理网和短信平台优势,通过实时监测当地空间静电场的变化,间接了解雷云电荷积累的变化,从而提前预测到雷闪发生的可能性,在建设防雷预警信息采集系统时,我处兼顾预警监测点的控制范围、监测的连续性、监测的有效性以及构网成本因素,采集静电场变化数据。在总关架设防雷预警平台服务器,制定防雷预警信息规范,收集相应数据,利用中央监控程序及时、准确、高效地做出分析。

4.项目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情况

系统于2011年11月底陆续完成,在寮步车场和长安车场运行良好,显示这是一套功能齐全、设计完善的防雷预警功能体系,该系统运行稳定、高效,而防雷工程规范管理也落实到位,取得切实成效。系统达到建设目标。该系统大大提高了海关对雷电灾害的预警能力,为监管场所创造了一套安全、可靠、优质、高效的雷电灾害预警系统,提供了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保障,经初步验证,取得的效益巨大:

经济效益巨大。防雷预警系统启用至今,成功地抵御了雷电的侵害,有效地保护了海关信息系统。各类电子设备的雷击受损率也大幅度下降。仅计算机终端设备一项,系统启用后,下降20-40%;近三年,随着工程进一步深入建设,由于供电线路感应雷电而造成设备损坏故障几乎降为零。网络和通信设备方面每年挽回大量经济损失。

应用效益显著。现场科室设置了管理电脑,可实时显示当前的警报状态。针对不在办公室的现场工作人员,建立短信通知机制。发生三级警报后,系统向指定的手机号码发送告警短信。当告警消除、当地气象条件稳定后,系统发出告警解除短信,以便现场恢复正常工作。系统推广至今,已分别为长安车检场和寮步车检场发出三级预警信息16和29次,共发送短信1600余条。期间,未再发生人员因雷击受伤的情况。

防雷预警系统与“信息系统安全运行平台”对接。生成告警后,预警系统会将告警信息通过数据接口发送到安全运行平台,便于运维人员掌握现场情况,及时发现告警情况

社会效益明显。工程大大地改善了全关区防雷预警效率,减少了以

往因电信、雷雨等外部原因导致的业务中断,大大减少了因雷电灾害对通关效率造成的影响,提升了海关为社会经济服务的质量。

结语

本文浅谈了我关防雷预警信息系统的一些功能和原理,由于水平所限,这套系统还有很多地方可以改进,界面不够人性化等。希望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够继续完善,并为海关防雷工作作出更多贡献。

(责任编辑:)

参考文献:

[1]张友生. 系统分析师.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0.3-10.

[2]陈平褚华. 软件设计师.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6.191-199.

[3]Christian Nagel, Bill Evjen, Jay Glynn, 黄静. C#高级编程.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

社,2006.182-191

[4]吴文灿.高速公路防雷预警预报.

[5]刘世学,史彩霞,熊文兵.广西雷电实时监测预警系统.

[6]Daniel FREDERIC.大气电场仪与雷电预警(MOULINS A CHAMP).

[7]孟青,吕伟涛,姚雯,何平,张义军,刘强,李林,张曼,常晨.地面电场资料

在雷电预警技术中的应用.

电子信息系统防雷设计

电子信息系统防雷设计 计算机信息网络(MIS系统)防雷 MIS机房有6台24 口网络交换机,UPS电源一台,电源进线AC220V公司总部380V配电室3个,网络终端计算机150-200台。 由于计算机广泛分布在公司本部的每个办公室,其间又无接地线,为了保护所有网络综端计算机,就必须每个房间引入接地线。铺设接地钢或铜排。 信息机房(MIS)防雷点设置: 1 .在公司本部三个配电室加装SPD-I型60KA交流380V电源避雷器3套。 2. UPS供电设备在UPS前加装SPD-II型20KA交流220V电源避雷器1套 3. 网络交换机机柜加装SPD-II型20KA交流220V电源避雷器1套。 4. 网络交换机端加装XWW-型网络避雷器(24 口/台)6台共144 口。 5 .每台网络综端加装XWW-II型单口网络避雷器200台 6。每个房间铺入接地线,检查接地电阻是否满足要求。 2.2 通讯机房设备防雷 在通讯机房,总进电源AC380V UPS进线电源AC220V 220V电源10个,有微波通信机两台,通讯电源一台,1000 门行政程控交换机一台,光端机一套,调度总机一台,均为直流48V供电。 在电源方面,应采用三级分流限压措施,以把雷电电磁脉冲幅值减到最小。因此,第一级设在主配电房的低压部分,安装60kA380V的电源避雷器;第二级设在楼层的电源箱处,安装20kA的220V电源避雷器;第三级设在通讯电源出口,安装20kA 的DC48V防浪涌电源避雷器。 在信号方面,采用分流限压的措施。因为中继线是光缆连接,故不用考虑。用户线已安装了性能可靠的程控交换机避雷器,只需检查双接地。在调度和行政交换机与和计费终端或和其他维护接口安装网络或数字避雷器共五个。 通信电源的防雷我们采用如下解决方案是采用“3+1”电路即选用3个

浅谈广播电视防雷保护措施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e25858173.html, 浅谈广播电视防雷保护措施 作者:陈东周啸潘永权 来源:《江苏商报·建筑界》2013年第15期 摘要:下文主要结合笔者多年的工作实践经验,就雷电的危害、种类、雷击的途径以及防雷保护措施进行了阐述。希望通过以下阐述,能与各位同仁相互交流,同时今后也能够为类似的防雷技术提供一些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危害;种类;途径;保护措施 伴随着社会经济与科技的不断的发展与进步,我国广播电视系统在电子设备上进行了大面积的更新换代,然而,这些新设备对于电压的承受能力不强,对于电网电压的质量要求也较高,因而往往成为雷击浪涌的侵入点。如今,雷击,特别是感应雷击的防护措施已成为广播电视技术部门的重点研究课题。 1.雷电的危害 大气中的放电现象称之为雷电,我国的雷电活动频繁。过电压即为系统的电磁能量瞬间剧增,导致电压升高,造成系统设施及设备不能承受该电压,而遭到破坏。雷电作为过电压的一种形式,其危险性极高,可产生的电压值高达一百多千伏,可瞬间破坏系统,其破坏后果是十分严重的。直击雷过电压和感应雷过电压是雷电过电压的两种形式。 雷击对社会生活和生产造成的危害是无法估量的,其危害范围极广,在雷击目标中心的2000m半径内均会产生过电压。在缺乏防雷设施或者防雷设施不完善的状况下,会造成建筑物、事业设施、缆线电器等的严重破坏,甚至发生火灾、坍塌以及爆炸。 集成电路对电压和电流脉冲的敏感程度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而日益增加,直接雷击、雷电引起的过电压和过电流冲击波等均会造成电子设备破坏,导致工作中断,造成播出事故。播出传输事故多由感应雷击造成,因此雷击防护工作是十分重要的。 采取切实有效的防雷措施,最大可能的降低雷击危害,使得广播电视系统的安全运行,是广播电视系统防雷的中心任务。 2.雷击的种类 雷击主要分为两类:①感应雷击。当遭到雷击时,其周边导体上产生的电磁感应、高压脉冲及静电感应都会致使金属部位出现火花,进而形成感应雷击;②直接雷击。雷电直接击中物体,进而产生机械力、热效应与电效应等,该现象被称为直接雷击。 3.雷击损坏设备的途径有:

河南省防雷减灾管理办法

河南省防雷减灾管理办法 第一条为了加强雷电灾害防御工作,保护国家利益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河南省气象条例》和国家有关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省行政区域内防御和减轻雷电灾害(以下简称防雷减灾)活动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防雷减灾工作的领导和协调,将防雷减灾工作所需经费纳入财政预算,组织编制雷电灾害防御规划,建立雷电灾害监测预警系统,提高防雷减灾能力。 第四条县级以上气象主管机构在本级人民政府的领导下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防雷减灾工作。各级公安、质量技术监督和建设等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按照各自的职责配合气象主管机构做好防雷减灾工作。 第五条下列场所或者设施,必须安装雷电灾害防护装置(以下简称防雷装置):(一)国家强制性技术规范规定必须安装防雷装置的建(构)筑物; (二)石油、化工、易燃易爆物资和危险品的生产、贮存场所; (三)电力生产设施和输配电系统; (四)重要的计算机设备和网络系统、通信设施、广播电视设施; (五)大型物资仓库、高空娱乐游乐设施和交通运输、医疗卫生、金融证券等公共服务机构的主要设施; (六)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场所和设施。 第六条安装的防雷装置应当符合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规定的使用要求,并按照国家和本省防雷技术规范和标准设计、施工。 新建建(构)筑物及附属设施的防雷装置应当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 第七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有关部门受理的新建、扩建、改建的建(构)筑物施工图设计文件,其中防雷工程设计文件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由当地气象主管机构负责审核,并出具审核意见。 前款规定以外的其他场所或设施,建设单位应当将防雷工程设计文件和有关资料直接报送当地气象主管机构审核。 第八条当地气象主管机构授权的单位应当按照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的规定对施工质量进行分阶段检测,检测结果应书面通知建设和施工单位,作为防雷工程竣工验收的依据。 第九条防雷工程竣工后,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由当地气象主管机构进行验收。验收合格的,发给合格证书。

中国气象局令第8号《防雷减灾管理办法》

中国气象局令 第8号 现发布《防雷减灾管理办法》,自2005年2月1日起施行。2000年6月26日中国气象局发布的《防雷减灾管理办法》同时废止。 局长秦大河 二○○四年十二月十六日

防雷减灾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雷电灾害防御工作,保护国家利益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公共安全,促进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等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的其他海域内从事防雷减灾活动的组织和个人,应当遵守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防雷减灾,是指防御和减轻雷电灾害的活动,包括雷电和雷电灾害的研究、监测、预警、防护以及雷电灾害的调查、鉴定和评估等。 第三条防雷减灾工作,实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 第四条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负责组织管理和指导全国防雷减灾工作。 地方各级气象主管机构在上级气象主管机构和本级人民政府的领导下,负责组织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防雷减灾工作。

国务院其他有关部门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应当按照职责做好本部门和本单位的防雷减灾工作,并接受同级气象主管机构的监督管理。 第五条国家鼓励和支持防雷减灾的科学技术研究和开发,推广应用防雷科技研究成果,加强防雷标准化工作,提高防雷技术水平,开展防雷减灾科普宣传,增强全民防雷减灾意识。 第六条外国组织和个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的其他海域从事防雷减灾活动,应当经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会同有关部门批准,并在当地省级气象主管机构备案,接受当地省级气象主管机构的监督管理。 第二章监测与预警 第七条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应当组织有关部门按照合理布局、信息共享、有效利用的原则,规划全国雷电监测网,避免重复建设。 地方各级气象主管机构应当组织本行政区域内的雷电监测网建设,以防御雷电灾害。 第八条各级气象主管机构应当加强雷电灾害预警系统的建设工作,提高雷电灾害预警和防雷减灾服务能力。 第九条各级气象主管机构所属气象台站应当开展雷

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

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 一.防雷与接地 (一). 电源线路防雷与接地应符合下列规定: 1 进、出电子信息系统机房的电源线路不宜采用架空线路。 2 电子信息系统设备采用TN 交流配电系统时,配电线路和分支线路必须采用TN—S 系统的接地方式。 3 配电线路设备的耐冲击过电压额定值应符合表5.4.1-1 规定。电子信息系统设备配电线路浪涌保护器安装位置及电子信息系统电源设备分类示意图如图5.4.1-1 和图5.4.1-2 所示。

4 在直击雷非防护区(LPZ0A)或直击雷防护区(LPZO B)与第一防护区(LPZ1)交界处应安装通过Ⅰ级分类试验的开关型浪涌保护器或限压型浪涌保护器作为第一级保护;第一防护区之后的各分区(含LPZ1区)交界处应安装限压型浪涌保护器。使用直流电源的信息设备,视其工作电压要求,宜安装适配的直流电源浪涌保护器。 5 浪涌保护器连接导线应平直,其长度不宜大于0.5m。当电压开关型浪涌保护器至限压型浪 涌保护器之间的线路长度小于10m、限压型浪涌保护器之间的线路长度小于5m时,在两级浪涌保护器之间应加装退耦装置。当浪涌保护器具有能量自动配合功能时,浪涌保护器之间的线路长度不受限制。浪涌保护器应有过电流保护装置,并宜有劣化显示功能。 6 浪涌保护器安装的数量,应根据被保护设备的抗扰度和雷电防护分级确定。 7 用于电源线路的浪涌保护器标称放电电流参数值宜符合表5.4.1-2 的规定。

(二).信号线路的防雷与接地应符合下列规定 1 进、出建筑物的信号线缆,宜选用有金属屏蔽层的电缆,并宜埋地敷设,在直击雷非防护区(LPZ0A)或直击雷防护区(LPZO B)与第一防护区(LPZ1)交界处,电缆金属屏蔽层应做等电位连接并接地。电子信息系统设备机房的信号线缆芯线相应端口,应安装适配的信号线路浪涌保护器,浪涌保护器的接地端及电缆芯的空线对应接地。 2 电子信息系统信号线路浪涌保护器的选择,应根据线路的工作频率、传输介质、传输速率、 传输带宽、工作电压、接口型式、特性阻抗等参数,选用电压驻波比和插入损耗小的适配的浪涌保护器。信号线路浪涌保护器参数应符合表5.4.2-1、5.4.2-2 的规定。 (三).天馈线路的防雷与接地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架空天线必须置于直击雷防护区(LPZO B)。

电力企业信息系统的整体防雷保护参考文本

电力企业信息系统的整体防雷保护参考文本 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 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 某某管理中心 XX年XX月

电力企业信息系统的整体防雷保护参考 文本 使用指引:此安全管理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计算机系统是以耐压能力较低的电子设备组成的,在 国内,尤其是雷电频繁的华南地区,易发生雷电对电力企 业计算机系统的干扰和破坏事故,致使各类电子设备损 坏。计算机系统不能安全可靠运行所带来的间接损失可能 远远超出设备本身的价值,如导致系统的中断或瘫痪,造 成的损失则更难估量。广州电力工业局送电管理所(简称 “广州送电所”)充分认识到雷电的危害性和计算机系统安 全的重要性,于20xx年对计算机系统进行了有效的防雷保 护。 1 整体防雷保护技术 1.1 防雷保护的三道防线

雷电破坏的主要方式是直接对建筑物或构筑物发生闪击,巨大能量集中在闪击点,直接损坏建筑物结构。外部防雷措施是利用金属接闪体迎击雷电,利用下线将电流导向大地,从而保护建筑物的安全。因此外部防雷是整体防雷中的第一道防线。 雷击损坏计算机系统的主要方式是雷击瞬间产生的电磁脉冲(雷电的二次效应)感应在电源或通信线路上。由于线路上产生的高达数百万伏的浪涌过电压和数百千安的瞬间电流,是普通的电子设备难以承受的,因此,阻塞沿电源或通信线路引入的过电压波危害设备(内部避雷保护)并限制被保护设备上的浪涌过电压幅值(过电压保护)就成为防雷保护的第二、三道防线。 1.2 防雷保护的技术措施 IEC的防雷技术组(TC/81)在对雷电现象作了大量实验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分级保护、整体防雷的理论体

重庆市防雷减灾管理办法[2000]

重庆市防雷减灾管理办法[2000] 第一条为了防御和减轻雷电灾害,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保障经济建设顺利进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重庆市气象条例》的规定,结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在本市行政区域内,从事防御和减轻雷电灾害(以下简称防雷减灾)的活动,必须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防雷减灾工作实行"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 防雷减灾工作应坚持统一规划,统一部署,统一管理的原则。 第四条市气象行政主管部门是防雷减灾工作的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协调、管理和指导全市防雷减灾工作。市气象行政主管部门所属的市防雷中心负责本办法组织实施的具体工作,并负责市级建设项目防雷减灾工作。 区县(自治县、市)气象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防雷减灾工作,其中,由市气象行政主管部门管理的事项除外。 未设气象行政主管部门的区县(自治县、市)的防雷减灾工作,由市防雷中心履行管理职责。 第五条市防雷中心的具体职责是: (一)承担防雷工程设计审核、施工监审、竣工验收; (二)承担避雷装置安全检测,雷电灾害调查、鉴定;(最专业的安全生产管理-风险世界网) (三)协助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搞好防雷产品质量监督管理和质量监督抽查工作; (四)负责从事除建筑工程防雷以外的防雷工程专业设计、施工单位的资质认证工作;负责从事防雷工程专业设计、施工的工程技术人员以及从事本单位防雷设施安全自检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的资格认证工作。

第六条各级公安消防、技术监督、建设、城市规划、土地房屋等行政管理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协同各级气象行政主管部门实施本办法。 第七条受市气象行政主管部门的委托,电力部门负责电力高压线路、发电厂、变电站等高电压电力设施的防雷减灾工作,并按受市防雷中心的指导、监督。 第八条市、区县(自治县、市)气象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组织开展防雷减灾科普宣传,组织推广利用防雷减灾的新技术、新措施。 第九条市防雷中心应加强对本市雷电灾害的监测和预警;组织对雷电灾害防御的科学研究;并逐步开展雷电预报工作。 第十条下列场所或者设施应当安装相应的防雷装置; (一)一、二、三类防雷建(构)筑物、物资仓库、露天堆场; (二)石油、化工、易燃易爆物资的生产或者贮存场所; (三)电力设施、电气装置; (四)通信设施、广播电视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 (五)法律、法规、规章和技术标准规定的其他设施和场所。 第十一条从事防雷工程及防雷抗静电工程设计审核、施工监审、竣工验收和防雷设施、防雷抗静电设施检测以及雷电灾害调查、鉴定的工程技术人员,必须参加市气象行政主管部门组织的专门技术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持证上岗。 从事本单位防雷设施安全自检的工程技术人员,必须参加市气象行政主管部门组织的专业考试,经考试合格,取得资格证书方可持证上岗。 第十二条从事建(构)筑物防雷工程设计、施工的单位,应当持建设行政管理部门颁发的建设工程设计、施工资质证书,向市气象行政主管部门办理备案手续。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雷减灾管理办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雷减灾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雷电灾害防御工作,保护国家利益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的其他海域内从事防雷减灾活动的组织和个人,应当遵守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防雷减灾是指防御和减轻雷电灾害的活动,包括雷电灾害的研究、监测、预警、防御等。 第三条防雷减灾工作,实行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 第四条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负责组织管理和指导全国防雷减灾工作。 地方各级气象主管机构在上级气象主管机构和本级人民政府的领导下,负责组织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防雷减灾工作。 国务院其他有关部门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所属的防雷减灾机构,应当接受同级气象主管机构的行业管理,密切合作,共同好防雷减灾工作。 第五条国家鼓励和支持防雷减灾的科学技术研究和开发,推广应用防雷科技研究成果,提高防雷技术水平,开展防雷减灾科普宣传,增强全国防雷减灾意识。 第六条外国组织和个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的其他海域从事防雷减灾活动,必须经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会同有关部门批准。 第二章监测与预警 第七条各级气象主管机构应当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对防雷减灾技术、防雷产品以及雷电监测、预警系统的研究和开发。 第八条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应当组织有关部门按照合理布局、信息共享、有效利用的原则,组建全国雷电监测网,编制雷电灾害防御规划,避免重复建设。 第九条各级气象主管机构应当加强雷电灾害预警系统的建设工作,提高雷电灾害预警和防雷减灾服务能力。 第三章防雷工程专业设计与施工 第十条新建、扩建的建筑物、构筑物和其他设施需要安装的雷电灾害防装置(以下简称防雷装置),应当符合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规定的使用要求,并由具有相应防雷工程专业设计或者施工资质的单位承担设计或者施工。 本办法所称防雷装置是指接闪器、引下线、接地装置、电涌保护器及其他连接导体等防雷产品和设施的总称。 第十一条防雷装置的设计实行审核制度。 防雷装置的设计审核由当地气象部门主管机构授权的单位承担。对新建、扩建、改建的建筑物、构筑物防雷装置的设计审核,当地气象主管机构授权的单位可以会同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有关单位进行。未经审核同意的设计方案,不得交付施工。 对不符合防雷标准、规范的防雷工程专业设计方案,防雷工程专业设计单位应当按照审核结论进行修改并重新报批。

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浪涌保护

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 作者罗凯斌(广州港集团有限公司新港港务分公司) 【摘要】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建筑物的规模不断扩大,其内各种电气设备的使用日趋增多,尤其是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的普及,建筑物越来越多采用各种信息化的电气设备。每年因雷击破坏建筑物内电气设备的事件时有发生,所造成的损失非常巨大。因此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防雷装置等电位连接共用接地系统电磁屏蔽浪涌保护器 随着当前世界,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子计算机早已步入社会的各行各业。建筑物内几乎无不设有复杂程度不同的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系统。民用建筑也不例外。雷电电磁脉冲干扰日益成为频发事故。因此如何做好对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直接影响到人们的切身利益。现从防雷装置、等电位连接及共用接地系统、电磁屏蔽、电源保护器方面分析如何做好电子信息系统的防雷。 一、外部防雷装置与内部防雷装置 1.外部防雷装置(即传统的常规避雷装置)由接闪器、引下线和接地装置三部分组成。接闪器(也叫接闪装置)有三种形式:避雷针、避雷带和避雷网,它位于建筑物的顶部,其作用是引雷或叫截获闪电,即把雷电流引下。引下线,上与接闪器连接,下与接地装置连接,它的作用是把接闪器截获的雷电流引至接地装置。接地装置位于地下一定深度之处,它的作用是使雷电流顺利流散到大地中去。 2.内部防雷装置的作用是减少建筑物内的雷电流和所产生的电磁效应以及防止反击、接触电压、跨步电压等二次雷害。除外部防雷装置外,所有为达到此目的所采用的设施、手段和措施均为内部防雷装置,它包括等电位连接设施(物)、屏蔽设施、加装的避雷器以及合理布线和良好接地等措施。 3.电子信息系统应采用外部防雷和内部防雷等措施进行综合防护。 二、雷电防护分区及等级

数据中心的防雷

数据中心的防雷 雷电灾害是一种目前人类还无法抗拒的严重自然灾害,雷电造成人员伤亡及设备损坏的事件屡有发生.随着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不断发展,精密电子设备被广泛应用各行各业的计算机通信网络系统中,由于精密电子设备抗过电压,过电流及电磁脉冲的能力极低,毫无防范的系统一旦遭受雷击,设备将会遭受重创.随着我国信息化建设进程的加快,信息系统的投入加大,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正扮演着愈来愈重要的角色,雷电灾害对其造成的威胁和危害也愈来愈大,每年都有多起因雷击造成计算机及网络通讯设施损坏,从而导致信息传输中断,信息受损乃至威胁人身安全的事故发生. 雷电侵害网络设备的几种途径 雷电侵害计算机网络有两种方式:直击雷侵害和感应雷侵害.雷电直接击中设备所在建筑物或设备连接线路并经过网络设备入地的雷击过电流称为直击雷;由雷电电流产生的强大电磁场经导体感应出的过电压,过电流所形成的雷击称为感应雷.直击雷击中建筑物,会产生强大的雷电流,如果电压分布不均会产生局部高电位,对周围电子设备形成高电位反击,击毁建筑物,损坏设备,甚至造成人员伤亡.感应雷一般由电磁感应产生,通过电力线路,信号馈线感应雷电压入侵计算机网络系统,从而造成网络系统设备的大面积损坏.因而雷电对计算机网系统的入侵主要有以下 三个途径: 1、直击雷经过建筑物接闪器(富兰克林避雷针,避雷带)入地泄放雷电流,导致数万伏的地网地电位,通过设备接地线入侵网络设备形成地电位反击. 2、雷电流沿建筑物避雷引下线入地时,在引下线周围产生强磁场,从而在引下线周围的金属管(线)上经感应而产生过电压,通过网络系统的电力或信号线入侵网络系统. 3、进出建筑物的电源线或通信线等在大楼外受直接雷或感应雷而加载的雷电压及过电流沿线路窜入,侵害网络设备. 由此可见,雷电主要是通过供电电源线路,通信线路及接地系统入侵计算机网络系统.因而网络系统的防雷主要是针对上述三种可能进行雷电防护,通过增加各级防雷设施,尽可能地防御和减轻雷电灾害对计算机网络系统造成的损害. 由于计算机网络设备一般放置在建筑物内的计算机机房内,建筑物通常都有防直击雷的避雷设施,一般情况下,网络设备受到建筑物防雷设施防直击雷的保护,处于雷电的非暴露区,因而遭受直击雷的可能性相对较小,而遭受感应雷的概率则较高,因而计算机网络系统考虑更多的是感应雷及雷电波入侵的防护问题.通过对电源线路和通信线路等潜在雷电入侵隐患加装电涌保护器(SPD),来阻止或减轻雷电对网络系统的冲击. 电源系统的防雷措施

广播电视系统防雷技术

2011年第10卷第2期 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10).2 Industrial &Science Tribune 广播电视系统防雷技术研究 □蒋英其 张介生 【摘 要】近年来,我国的广播电视事业以惊人的速度发展。从中央到地方纷纷建广电中心,竖立高塔,并添置了一系列各档的 进口设备含微波、发射中心和节目制作,进行了巨大投资。然而,如果大楼、高塔及有关设备的接地系统和防雷、消雷 系统不完善,仍有可能遭受雷电冲击,严重损坏上述设备,甚至造成广播电视节目的停传、停播。那么,防雷工作该如何开展呢,本文将针对一些常见的雷击危害,提出一些相应的措施。 【关键词】广播电视;防雷;措施 【作者单位】蒋英其,张介生;浙江省义乌市苏溪广播电视站 随着现代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近年来,我国对广播电视系统电子设备进行了大规模的更新换代,大量采用大功率模块和CMOS 集成化电路。它们对浪涌电压承受能力较弱,对电网电压的质量的要求较高,因此常常成为雷电浪涌电压侵入点。防雷保护问题日益成为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 一、雷击的种类雷电是大气中雷云放电的结果。在强烈的气流作用下,大气中饱和的水蒸气,不断分裂而形成雷云。因为雷云中电荷的不均匀分布,当云层和地之间电场强度达到约27kV /cm 时,空气绝缘层就会被击穿,雷云对大地便会先导放电。先导放电的路径达到大地时,雷云和大地产生强烈的碰撞(又称主放电),出现强大的雷电流(可达数万到数十万安培)放电时温度近二千度。同时出现巨响和闪光,产生雷电。雷击主要有三种形式:直击雷、感应雷和球形雷。直击雷是指大地上某一点与带电的云层之间发生迅猛的放电现象,即电直接击在人体或物体上,产生热效应、电效应和机械力,从而导致对物体造成破坏和人体造成伤害;感应雷是指由于静电感应作用,带电云层使地面某一范围带上异种电荷,发生直击雷以后,云层带电迅速消失,而由于散流电阻大,某些地面范围出现局部高电压,或者有可能强大的脉冲电流对周围的金属物和导线产生电磁感应以致发生闪击的现象,叫做“感应雷”或“二次雷”。感应雷会导致金属部件之间生成火花,进而引发火灾,也可在电源线路、信息网络线路、金属管线上电流“浪涌”和产生高压感应,经金属导体引入室内设备,损坏信息网络设备,甚至危及人身安全。从以往遭雷击的大量事例中分析可知,信息网络设备损坏的主要原因是雷电波侵入和雷电感应造成的雷电电磁脉冲,也是最难采取防护措施的方面。球形雷:球形雷发生的概率甚小,占雷击率不足1%,并且无固定形式和地点,避雷设备很难对它起作用。 二、广播电视系统防雷的必要性 雷击损坏设备的途径有:(1)电源线路入侵,造成雷击。埋地或架空的电源线路,路途较长的传输线路,都容易产生感应电流,使建筑物遭到雷击。(2)信号传输线路遭受雷击。相关建筑或设备直接遭受雷击,强大的电磁感应就会在附近架空或埋地的电缆产生。(3)物或传输设备内瞬变空间电磁 对传输线路造成感应。雷击大量放电, 在有关设备内或建筑物内部产生强大的瞬变空间电磁场,对区域内的电气环路产生一定的瞬态感应雷电压,上述各种藕合现象会产生,足以 破坏电子设备的瞬态尖峰电压。为了保证人身安全,设备不被雷击,我们必须采取措施用以防护。因此,我们必须研究 防雷装置的布置和形式,采取合适的防雷措施,设计技术先进、安全可靠、经济合理的防雷措施。 三、广播电视系统防雷的主要技术 (一)接地防雷。完善的良好接地系统对广播电视发射中心各机房能否稳定的播出十分关键,它不仅能将侵入的雷电流泄放到地,产生的电位差最小,同时也是保证防雷安全重要措施。接收天线的接地。竖杆一般架设在建筑物顶端或铁塔,卫星天线一般架设在开阔地带,把所有的接收天线的接地端焊在一起,应该注意是机房的工作和接地天线系统的避雷接地不能地线并联一起,防止造成感应雷击,天线顶端长度与避雷针的高度应大于天线的最大尺寸,前端机房设备的接地应小于避雷针与天线之间的最小水平间距。输入、输出、电缆的屏蔽层,机房内的所有设备,金属管道等都需要接地,采用专用的电子防雷器件进行电源防雷。为保障机房设备用电防雷,可使用电源稳压器。(二)天馈线防雷。防雷保护系列的第一关是天馈线。当铁塔处于大地和雷云形成的电场中,塔体就会感应出大量与雷云电荷符号相反的电荷,雷云放电后,在铁塔周围雷电流产生达数千伏至数万伏的电磁感应电动势,从各种途径进入发射机进而损坏元器件,天馈线防雷具体措施如下:(1)中波天线,埋设好放射状地网(以铁塔为中心)。并且接地电阻应达到规定标准。(2)调整好塔低设置的放电环间隙。(3)最好采用电感接地的天线调配网络,调配室需有屏蔽网(或铜皮)接地,在调配网络输入端,放电球间隙用以调整合适距离。(4)吊馈管的钢绞线需要沿馈线杆逐个接地,去天线的馈管外皮也需要接地良好(沿馈线杆逐个接地)。馈管外皮与发射机射频地相连接。 (三)电源系统防雷。当感应雷击后,电源作为设备的共同载体,将会损坏系统设备。因此在共用电源(如机房配电盘)或经常有雷击的地区,首先要分别安装单相或三相电源 · 59·

防雷减灾管理办法

防雷减灾管理办法 第一章 第一条为了加强雷电灾害防御工作,规范雷电灾害管理,提高雷电灾害防御能力和水平,保护国家利益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公共安全,促进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和《气象灾害防御条例》等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的其他海域内从事雷电灾害防御活动的组织和个人,应当遵守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雷电灾害防御(以下简称防雷减灾),是指防御和减轻雷电灾害的活动,包括雷电和雷电灾害的研究、监测、预警、风险评估、防护以及雷电灾害的调查、鉴定等。 第三条防雷减灾工作,实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 第四条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负责组织管理和指导全国防雷减灾工作。 地方各级气象主管机构在上级气象主管机构和本级人民政府的领导下,负责组织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防雷减灾工作。 国务院其他有关部门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应当按照职责做好本部门和本单位的防雷减灾工作,并接受同级气象主管机构的监督管理。 第五条国家鼓励和支持防雷减灾的科学技术研究和开发,推广应用防雷科技研究成果,加强防雷标准化工作,提高防雷技术水平,开展防雷减灾科普宣传,增强全民防雷减灾意识。 第六条外国组织和个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的其他海域从事防雷减灾活动,应当经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会同有关部门批准,并在当地省级气象主管机构备案,接受当地省级气象主管机构的监督管理。 第二章 第七条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应当组织有关部门按照合理布局、信息共享、有效利用的原则,规划全国雷电监测网,避免重复建设。

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50343-2004)

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50343-2004)(上)[作者:佚名转贴自:本站原创点击数:369 更新时间:2004-8-20 文章录入:liucb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50343-2004 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公告 第215号 建设部关于发布国家标准 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的公告 现批准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B50343-2004,自2004年6月1日起实施。第5.1.2、5.2.5、5.2.6、5.4.1(2)、5.4.10(2)、7.2.3条(款)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本规范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2004年3月1日

前言 根据建设部建标标[2000]43号语文,关于同意编制《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的函,并由四川省建设厅(原建委)负责组织成立了规范编制组,规范编制组参考国内外有关标准,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广泛征求各方意见之后,制订了本规范。 本规范共分8章和4个附录。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术语;3.雷电防护分区;4.雷电防护分级;5.防雷设计;6.防雷施工;7.施工质量验收;8.维护与管理。 本规范主要对微生物电子信息系统综合防雷工程的设计、施工、验收、维护与管理作出规定和要求。 本规范中以黑体字标志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本规范由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释,四川省建设厅负责具体管理,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四川中光高技术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具体内容的解释。在执行过程中,请各单位结合工程实践,认真总结经验,如发现需要修改或补充之处,请将意见和建议寄四川省建设厅(地址:四川省成都市人民南路四段36号,邮政编码:640041)。 1总则 1.0.1为防止和减少雷电对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千万的危害,保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扩建、改建的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的设计、施工、验收、维护和管理。 本规范不适用于易燃、易爆危险环境和场所的电子信息系统防雷。 1.0.3在进行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设计时,应根据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的特点,将外部防雷措施和内部防雷措施协调统一,按工程整体要求,进行全面规划,做到安全可行、技术先进、经济合理。 1.0.4电子信息系统的防雷必须坚持预防为主、安全第一的原则。当需要时,可在设计前对

防雷减灾管理办法

防雷减灾管理办法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和《气象灾害防御条例》等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制定《防雷减灾管理办法》。《防雷减灾管理办法》已经2011年7月11日中国气象局局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1年9月1日起施行。2005年2月1日中国气象局公布的《防雷减灾管理办法》同时废止。2013年5月31日中国气象局发布中国气象局第24号令,公布《中国气象局关于修改<防雷减灾管理办法>的决定》,自2013年6月1日起施行 目录 1基本信息 2目录 3第一章 4第二章 5第三章 6第四章 7第五章 8第六章 9第七章 10第八章 基本信息 中国气象局第24号令 现公布《中国气象局关于修改<防雷减灾管理办法>的决定》,自2013年6月1日起施行。 局长 郑国光 二〇一三年五月三十一日 中国气象局关于修改《防雷减灾管理办法》的决定 中国气象局决定对《防雷减灾管理办法》作如下修改: 一、将第十二条第三款修改为:“防雷工程专业设计或者施工资质分为甲、乙、丙三级,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气象主管机构认定。” 二、将第二十条修改为:“防雷装置检测机构的资质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气象主管机构负责认定。” 三、本决定自2013年6月1日起施行,《防雷减灾管理办法》根据本决定作相应的修订,重新公布。 目录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监测与预警

第三章 防雷工程 第四章 防雷检测 第五章 雷电灾害调查、鉴定 第六章 防雷产品 第七章 罚则 第八章 附则[1] 第一章 第一条 为了加强雷电灾害防御工作,规范雷电灾害管理,提高雷电灾害防御能力和水平,保护国家利益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公共安全,促进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和《气象灾害防御条例》等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的其他海域内从事雷电灾害防御活动的组织和个人,应当遵守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雷电灾害防御(以下简称防雷减灾),是指防御和减轻雷电灾害的活动,包括雷电和雷电灾害的研究、监测、预警、风险评估、防护以及雷电灾害的调查、鉴定等。 第三条 防雷减灾工作,实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 第四条 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负责组织管理和指导全国防雷减灾工作。 地方各级气象主管机构在上级气象主管机构和本级人民政府的领导下,负责组织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防雷减灾工作。 国务院其他有关部门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应当按照职责做好本部门和本单位的防雷减灾工作,并接受同级气象主管机构的监督管理。 第五条 国家鼓励和支持防雷减灾的科学技术研究和开发,推广应用防雷科技研究成果,加强防雷标准化工作,提高防雷技术水平,开展防雷减灾科普宣传,增强全民防雷减灾意识。 第六条 外国组织和个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的其他海域从事防雷减灾活动,应当经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会同有关部门批准,并在当地省级气象主管机构备案,接受当地省级气象主管机构的监督管理。[1] 第二章 第七条 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应当组织有关部门按照合理布局、信息共享、有效利用的原则,规划全国雷电监测网,避免重复建设。

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

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 1

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50343- )(引用) -03-22 08:44 第一章总则 第1.0.1条为了使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确保电子计算机系统稳定可靠运行及保障机房工作人员有良好的工作环境,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确保质量,制定本规范。 第1.0.2条本规范适用于陆地上新建、改建和扩建的主机房建筑面积大于或等于140平方m的电子计算机机房的设计。本规范不适用于工业控制用计算机机房和微型计算机机房。 第1.0.3条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除应执行本规范外,尚应符合现行国家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第二章机房位置及设备布置 第一节电子计算机机房位置选择 第2.1.1条电子计算机机房在多层建筑或高层建筑物内宜设于第二、三层。第2.1.2条电子计算机机房位置选择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水源充分、电子比较稳定可靠,交通通讯方便,自然环境清洁; 二、远离产生粉尘、油烟、有害气体以及生产或贮存具有腐蚀性、易燃、易爆物品的工厂、仓库、堆场等; 三、远离强振源和强噪声源; 四、避开强电磁场干扰。 2

第2.1.3条当无法避开强电磁场干扰或为保障计算机系统信息安全,可采取有效的电磁屏蔽措施。 第二节电子计算机机房组成 第2.2.1条电子计算机机房组成应按计算机运行特点及设备具体要求确定,一般宜由主机房、基本工作间、第一类辅助房间、第二类辅助房间、第三类辅助房间等组成。 第2.2.2条电子计算机机房的使用面积应根据计算机设备的外形尺寸布置确定。在计算机设备外形尺寸不完全掌握的情况下,电子计算机机房的使用面积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主机房面积可按下列方法确定: 1.当计算机系统设备已选型时,可按下式计算: A=K∑S (2.2.2-1) 式中A--计算机主机房使用面积(m2); K--系数,取值为5~7; S--计算机系统及辅助设备的投影面积(m2)。 2.当计算机系统的设备尚未选型时,可按下式计算: A=KN (2.2.2-1) 式中K--单台设备占用面积,可取4.5~5.5(m2v/台); N--计算机主机房内所有设备的总台数。 二、基本工作间和第一类辅助房间面积的总和,宜等于或大于主机房面积的1.5倍。 3

电力企业信息系统的整体防雷保护(标准版)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电力企业信息系统的整体防雷 保护(标准版) 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roduction management. Safety and production are in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电力企业信息系统的整体防雷保护(标准 版) 计算机系统是以耐压能力较低的电子设备组成的,在国内,尤其是雷电频繁的华南地区,易发生雷电对电力企业计算机系统的干扰和破坏事故,致使各类电子设备损坏。计算机系统不能安全可靠运行所带来的间接损失可能远远超出设备本身的价值,如导致系统的中断或瘫痪,造成的损失则更难估量。广州电力工业局送电管理所(简称“广州送电所”)充分认识到雷电的危害性和计算机系统安全的重要性,于2001年对计算机系统进行了有效的防雷保护。 1整体防雷保护技术 1.1防雷保护的三道防线 雷电破坏的主要方式是直接对建筑物或构筑物发生闪击,巨大能量集中在闪击点,直接损坏建筑物结构。外部防雷措施是利用金

属接闪体迎击雷电,利用下线将电流导向大地,从而保护建筑物的安全。因此外部防雷是整体防雷中的第一道防线。 雷击损坏计算机系统的主要方式是雷击瞬间产生的电磁脉冲(雷电的二次效应)感应在电源或通信线路上。由于线路上产生的高达数百万伏的浪涌过电压和数百千安的瞬间电流,是普通的电子设备难以承受的,因此,阻塞沿电源或通信线路引入的过电压波危害设备(内部避雷保护)并限制被保护设备上的浪涌过电压幅值(过电压保护)就成为防雷保护的第二、三道防线。 1.2防雷保护的技术措施 IEC的防雷技术组(TC/81)在对雷电现象作了大量实验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分级保护、整体防雷的理论体系,即:整体防雷保护应该是外部防雷、内部避雷过压保护和接地技术的统一体。在具体技术措施上可归纳为均压-分流-屏蔽-接地技术,这是避雷保护中最重要和最有效的4个要素。 2整体防雷保护技术的应用 避雷器是一种雷电流的泄放通道,也是一种等电位连接体,在

浅谈广播电视发射台防雷措施

浅谈广播电视发射台防雷措施 发表时间:2009-11-30T14:45:50.060Z 来源:《魅力中国》2009年第12期供稿作者:李培海(安图县广播电影电视局,吉林安图133600) [导读] 雷电是一种携带巨大能量的自然现象。 中图分类号:TN94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992(2009)12-051-01 一、雷电的种类与危害 雷电是一种携带巨大能量的自然现象。云层形成过程中,在大气电场以及温差起电效应等作用下,正负电荷在云层不同部位积聚,当达到一定程度,云与云、云与地之间发生放电,产生雷电现象。人类至今不但不能利用雷电的能量,还经常遭到雷电的危害。雷电主要有直击雷和感应雷两种。直击雷是带电雷云和大地之间放电造成的。当带电雷云层很低,周围又没有异性电荷的云层时,就会在地面或者建筑物上感应出异性电荷,当电位差大到一定程度时,发生击穿空气向地面或建筑物直接放电,形成直击雷。直击雷放电电流可高达数十万安培,放电过程极为短暂,约为50—100μs。感应雷的形成原因有两种,由于带电雷云的先导作用,雷云附近的导体或输电线路上感应出异性电荷,当雷电对附近目标或接闪器放电时,它所带电荷迅速和放电物所带的异性电荷中和,而雷云附近的导体或输电线路上感应的电荷变为自由电荷,形成对地局部感应高电位,它要从距离其最近处、电压低处或元器件最易击穿处寻找放电通道,从而形成感应雷。另一种感应雷是在直击雷通过放电物体放电时产生巨大电流,这个迅速变化的电流必然在周围产生瞬变的强大磁场,使其附近的导体感应出高电压并寻找放电通道,从而形成感应雷。直击雷由于能量大,对建筑物和人、设备危害甚大;而感应雷作用范围宽,雷击概率远大于直击雷,对广播电视传输、发射设备危害更大;有时二者又相伴存在。 随着现代科技的迅速发展,广播电视传输、发射台,电子设备和通信设备日益增多,暴露在室外的线路越来越长,遭受雷击的概率大大增多,再加上现代电子设备中集成电路的工作电压越来越低,印刷电路板的线间距离越来越小,使得设备抗雷击能力越来越弱。对于设在高山上的发射台,由于地形特殊,更容易遭受雷击。 二、发射台(站)防雷措施 要做好防雷工作必须要增强防雷意识,把防雷保护看作为一项重要的系统工程。在设防中要采用全方位、多层次、综合治理。要把国家和行业防雷技术标准与发射台地理环境、建筑设施、设备分布等实际情况相结合,制定科学的、切实可行的防雷方案。根据我们的实践,应该注意从四个方面进行防护。 1.发射天线塔和建筑物防雷措施无论广播电视发射台或微波站都设有发射天线或天线塔,一般铁塔和天线位置是台站地面建筑的最高点。天线塔本身既可成为防雷的避雷塔,也可能变成“引雷器”或产生感应雷的导体,因此,它是台站防雷的第一关。 2.电源系统防雷措施实践证明广播电视发射台(站)大量的雷击是由供电系统引入,特别是由感应雷产生峰值很高的浪涌电压对设备破坏比较常见。因此,对供电系统应采用分层设防设计方案。(1)台站自维的架空高压线路应安装架空避雷线,长度为300~500M。避雷线(除终端杆外)每杆作一次接地,终端杆上增装一组避雷器。若已建线路加装避雷线有困难,可在高压电力线路终端杆、终端杆前第一、三或第二、四杆上各增设一组避雷器,同时在第三或第四杆增设一组高压保险丝。这样可使架空高压线路引入的感应雷得到较好的泄放。 3.室外引入线防雷措施 室外引入线是指台(站)内各种发射设备馈线、吊馈管的钢绞线及波导固定架、铁塔过桥和塔灯电源线、各类管道、各种视音频信号线、通信线等。在雷电天气,引线外皮很容易将感应雷或感应电压引入机房,必须采取措施进行电气阻塞。 (1)保证馈管两端良好接地。馈管在进入机房前,外皮还要就近与地网连接,吊馈管钢绞线、固定架、过桥每隔一定距离逐点接地。 (2)各种引线要使用屏蔽电缆,进入机房前屏蔽层要就近与地网连接。引线较长或条件允许时,进入机房前水平埋入地下,长度最好在10M以上。若无屏蔽电缆,可将引线穿入铁管,按上述要求埋入地下。引入机房的电缆中如有不使用的芯线,也应在两端良好接地。 4.室内设施的防雷措施(1)机房内根据设备摆放情况,用铜皮铺设地网,通过多点与室外地网良好连接,从而营造等电位环境。 (2)根据国标GB7450—87《电子设备雷击保护导则》和实际情况,科学的、有重点的采用防雷保护元件对电子设备进行保护。例如:同轴电缆保护器(CSP)、高频信号保护器(HFP)、数据线保护器(DLP)和音频线保护器(TLP)等。 (3)机房内屏蔽接地、机壳接地、电源接地(中性线、零线)、工作电路接地、保安接地、过压保护接地等要统一、就近与机房共用地网可靠的电气连接。高山台站把机房铝制门窗、暖气管、水管、走线架等各种导体就近与母线或地网连接。 三、实施防雷措施中注意的问题 1.根据IEC—1024、IEC—1312规范中关于防雷分区和等电位连接的概念,即:根据雷击在不同区域的电磁脉冲强度划分防雷区域,并在不同的防雷区域的界面上进行等电位连接,能直接连接的金属物直接连接,不能直接连接的(如电力线路、信号线路)则依据不同防雷区域的科学划分,采用不同防护等级的防雷设备。实践证明这种分区等电位均压连接,是防雷的有效方法。台站在铺设地网时应把避雷针接地、建筑物接地、铁塔接地、电源接地(中性线)、机房与设备保护接地统一连接起来,达到等电位连接。采用这种共地模式最重要的是千方百计减小不同接地点的电位差,这要求接地系统的接地体和地线截面要足够大。实践证明,在雷击电流通过“地”向大地呈半球形散开,离接地体20M以外地方,电位已近于零。当一个台站铁塔、变电室、机房等防雷区域互相之间距离大于40M时,可采用分区域铺设地网,分别接地的方式。 2.要想达到良好的防雷效果,接地质量十分重要,各种接地线与地网必须保证可靠电气连接,焊接点要进行防锈处理。在岩石多的高山台(站)接地点可填加盐、木炭、铁屑等,也可使用GDSZ系列高效降阻剂、DDT系列导电混凝土等新材料,达到降低接地电阻的目的。要做好地网维护工作,定期测试各点接地电阻,保证接地电阻达到设计要求。 3.要定期调整防雷元件放电间隙,检查各类保安器件、避雷器接触点是否良好,是否失效等。 总之,广播电视发射台(站)防雷工作,首先要设计一个科学的,符合实际的防雷方案。其次,要严格落实定期检测、维护制度,这样才能保证有备无患。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