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房室阻滞合并干扰性房室脱节心电图
- 格式:pdf
- 大小:346.69 KB
- 文档页数:2
(九)心脏传导阻滞-窦房阻滞、房内阻滞、房室传导阻滞及室内传导阻滞心脏传导阻滞(heart block)简称传导阻滞,是指激动在心脏内传导的延迟与阻断。
心脏传导阻滞多数是由于心肌的不应期病理性延长,少数是由于心脏传导系统的某一部位组织结构的中断或先天畸形。
根据阻滞部位,传导阻滞可分为窦房传导阻滞、房内传导阻滞、房室传导阻滞和室内传导阻滞四类。
根据阻滞的程度,传导阻滞可分为一度、二度和三度阻滞。
其中一、二传导阻滞称为“不完全性传导阻滞”,三度传导阻滞又称为“完全性传导阻滞”。
但是,据目前研究认为,很多所谓的“完全性传导阻滞”也是没有真正阻滞完全的。
特别是完全性左右束支阻滞,只是左右束支传导速度差别大于40ms以上而已。
1、窦房传导阻滞窦房阻滞(sino-atrial block)是指发生在窦房结与其周围心房肌交界区的传出阻滞。
窦房阻滞多呈暂时性,多见于洋地黄、ß受体阻滞剂类药物过量中毒、冠心病、心肌病及窦房结功能衰竭者。
迷走神经张力过高也会诱发。
健康人晚上熟睡后出现短暂的窦房阻滞就是迷走神经张力过高造成的!没有临床意义。
如果白天清醒活动状态与晚上都有窦房阻滞则是病理性的!窦房阻滞根据阻滞程度分为一、二、三度传导阻滞。
但心电图不能诊断一度窦房阻滞,亦难肯定三度窦房阻滞。
因而实际上窦房阻滞的诊断系指II度窦房阻滞而言。
II度窦房阻滞还可分为二度I型、二度II型阻滞与二度III型阻滞。
二度I型窦房传导阻滞:即莫氏I型窦房阻滞(Mobitz I型)。
二度I型窦房传导阻滞心电图表现为:①窦房传导时间逐步延长,P-P间期逐渐缩短,直至窦性激动传出受阻,出现一个长P-P间期。
②长P-P间期小于2倍最短的P-P间期。
③文氏周期第一个P-P间期最长,而结束前的P-P最短。
④上述征象周而复始。
P-P间期逐渐缩短,直至窦性激动传出受阻----是诊断要点!必须具备。
即P-P间期逐渐缩短直至窦性激动传出受阻,出现一个长P-P间期是二度窦房阻滞的诊断要点二度I型窦房传导阻滞是长P-P间期小于2倍最短的P-P间期二度II型窦房传导阻滞:又称莫氏II型窦房阻滞。
医学影像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9年1月 第3卷第1期该疾病的来源较复杂,引发浅表软组织肿块的因素较多。
但也有研究表明,超声检查多数浅表软组织肿瘤存在自身的声像图特征,可根据其进行有效的诊断[3]。
本研究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定性诊断浅表软组织肿块的临床意义,结果显示,彩色多普勒超声定性诊断浅表软组织肿块检出率为100%,对恶性肿块的敏感度为87.50%,良性肿块敏感度为99.01%,诊断符合率为96.83%。
恶性肿块边缘不规则以及获动脉频谱比例大于良性肿块,且恶性肿块收缩期峰值流速、阻力指数大于良性肿块(P<0.05)。
综上所述,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定性诊断浅表软组织肿块具有较高的准确率,且操作简便,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1]张英,朱家安.彩色多普勒超声定性诊断浅表软组织肿块的意义[J]. 医疗装备, 2016, 29(15):19-20.[2]杨学文,文丽莉,张炳英.彩色多普勒超声在浅表软组织肿块中的应用价值[J]. 宁夏医学杂志,2016,38(10):912-915.[3]刘乔勇.高频超声对浅表软组织肿块诊断价值[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6, 29(22):3122-3123.1例不完全性干扰性房室脱节的心电图诊断程 莉(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吉林 长春 130021)【摘要】从我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抽取1例不完全性干扰性房室脱节的心电图诊断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观察其心电图诊断情况,并判定形成复杂的心律失常的主要原因。
发现不完全性干扰性房室脱节,加速性室性逸搏心律,心室夺获,结合病史可对患者病情进行判定。
【关键词】不完全性;干扰性房室脱节;心电图诊断;效果观察【中图分类号】R5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3807(2019)01-0167-02心脏干扰性脱节是临床多发病症,主要是指患者心脏存在的两个节律点发出的激动在心博中产生相互干扰现象,房室脱节也叫做房室分离。
动态心电图对房室传导阻滞的观察及分析作者:冯玉霞岳宏丽来源:《中国医药导报》2009年第04期[摘要] 目的:通过动态心电图观察房室传导阻滞,并探讨阻滞的程度及意义。
方法:487例患者进行24 h 12导联动态心电图监测。
结果:34例患者有房室传导阻滞,占7%。
Ⅰ度房室传导阻滞14例,Ⅰ度合并Ⅱ度房室传导阻滞7例,Ⅱ度房室传导阻滞10例,几乎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2例,Ⅲ度房室传导阻滞1例。
结论:动态心电图可提高房室传导阻滞的检出率,对阻滞程度应综合分析。
[关键词] 动态心电图;房室传导阻滞;分析[中图分类号] R541.7+6 [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3-7211(2009)02(a)-160-02房室传导阻滞是最常见的一种心脏传导阻滞,是指由于心脏传导系统某个部位的不应期异常延长,激动自心房向心室传布的过程中,或传导速度延缓,或部分甚至全部激动不能下传的现象[1]。
本文就我科所做的487例动态心电图作回顾性分析,以观察房室传导阻滞和探讨阻滞程度。
1 资料与方法1.1 研究对象选择2008年5月1日~2008年9月30日在我科进行动态心电图检查的患者共487例,年龄18~93岁。
1.2 方法采用北京世纪今科公司生产的12导联全息动态心电图仪,节律、心率、QRS波群、ST 波、T波等由仪器自动测定,经人工回放观察并确定,同时要求患者完整记录日常生活情况、出现症状的时间及感受。
1.3 心电图表现①Ⅰ度房室传导阻滞是房室传导时间延长,但每个来自心房的激动都下传至心室。
②Ⅱ度房室传导阻滞是一部分来自心房发放的激动被阻不能下传至心室。
③几乎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是大部分P波被阻而仅个别或极少数P波下传至心室的Ⅱ度房室传导阻滞。
④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是所有来自心房的激动都不能下传至心室[1]。
2 结果487例中房室传导阻滞34例,占7%;其中,男性26例,女性8例。
Ⅰ度房室传导阻滞14例,Ⅰ度合并Ⅱ度房室传导阻滞7例,Ⅱ度房室传导阻滞10例,几乎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2例,Ⅲ度房室传导阻滞1例。
J Clin Electrocardiol ,2011,Aug.20.No .4
·临床研究·
房室阻滞是指窦性激动自心房传向心室的过程
中传导延缓或部分甚至全部激动不能下传的现象。
可分为一度、二度、三度房室阻滞,其中以2:1、高度和几乎完全性房室阻滞合并干扰性房室脱节最为复杂,因为按临床普遍存在以“房室分离且房率快于室率”为三度房室阻滞诊断标准,其酷似三度房室阻滞,易引起误诊,对临床治疗预后至关重要,应引起临床、心电图医师重视。
本文重点仅通过分析12例2:1房室阻滞合并干扰性房室脱节患者心电图分析,以助明确诊断。
资料与方法
1.研究对象
选择云南大理州人民医院2006~2010年12例2:1房室阻滞合并干扰性房室脱节的心电图,其中男
10例,女2例,年龄33~78岁,平均58岁。
12例患
者中8例有心悸、
胸闷、头晕等症状来行心电图检查发现,3例因糖尿病,住院常规心电图检查发现,1例(33岁患者)常规健康体验行心电图检查发现,为进一步明确诊断,后均行24h 动态心电图检查。
2.研究方法
采用日本光电ECG-9300P 型12导联同步心电图机及美国Mortart H12型24h12导联同步动态心电图仪行检测,将监测结果输入动态心电图系统进行分析和人工编辑。
结果
1.临床情况
12例患者临床诊断为冠心病心律失常7例,扩心病1例,糖尿病3例,健康体检1例。
2.动态心电图对12例患者心电图分析
12例患者均明确诊断为2:1房室阻滞合并干扰
2:1房室阻滞合并干扰性房室脱节心电图分析
马琼芬潘懿坤
【摘要】目的探讨2:1房室阻滞伴干扰性房室脱节的心电图诊断。
方法回顾分析12例2:1房室阻滞伴干扰性房室脱节患者的心电图。
结果酷似三度房室阻滞的12例心电图,
根据三度房室阻滞诊断标准“房室分离且RR 间期>2倍PP 间期,心室率<50bpm ,心房率<135bpm ”均可明确诊断为2:1房室阻滞合并干扰性房室脱节,交界性逸搏;伴发室性早搏8例,房室早搏2例,ST-T 改变4例。
结论伴有逸搏干扰的房室阻滞常使心电图复杂化,造成阻滞程度加重的伪象,易造成误诊,认真分析动态心电图有助于鉴别诊断。
【关键词】三度房室阻滞;逸搏心律[中图分类号]R540.4+1R54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272(2011)04-270-02
ECG analysis of 2:1AVB with atriaventricular interfere Ma qiongfen.People's Hospital of Dali Yunnan Province,Dali,6710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CG of atriaventricular block.Methods Analyze the ECG of 12patients with atriaventricular block and atriaventricular interfere.Results There were 12patients with ECG similar to the 3th degree AVB,but when the cretiria as RR interval>2PP interval and the ventricular rate<50bpm and atrial rate <135bpm were used,these should be diagnosed as 2:1AVB with atriaventricular interfere and atriaventricular escape rhythm,and there were 8cases with ventricular premature beat,and 2cases with atrial premature beat,and 4cases with ST-T changes.Conclusion AVB with escape rhythm interfere were the main reason that made the ECG complex.The other criteria are helpful to the diagnosis.
【Key words 】the third degree atriaventricular block;escape rhythm
作者单位:云南省大理州人民医院(671000)
270··
临床心电学杂志2011年08月第20卷第4期
性房室脱节,交界性逸搏,伴发室早搏8例、房室早搏2例,ST-T改变4例。
讨论
二度房室阻滞的特征是有效不应期有病理性延长,可分为二度Ⅰ型房室阻滞、二度Ⅱ型房室阻滞、2:1房室阻滞、高度房室阻滞和几乎完全性房室阻滞。
上述均有QRS波脱漏的共性,鉴于有QRS波脱漏形成的长RR间期,容易出现次级异位起搏点激动的替代发生,成为逸搏,伴有逸搏的房室阻滞常使心电图复杂化。
逸搏在条件合适时可连续发生≥3次,并与适时出现的室上性基本心律构成房室脱节,如果房室脱节持续较长时间,室率又慢,此时酷似三度房室阻滞。
二度Ⅰ型、二度Ⅱ型房室阻滞的基本特征即使在合并干扰性房室脱节时也很难改变,诊断不难;但二度(2:1)、高度和几乎完全性房室阻滞合并干扰性房室脱节则原本就近似房室分离时特征就会变得更加酷似房室分离。
就RR间期与PP间期的数学关系而言,二度Ⅰ型、二度Ⅱ型房室阻滞的1倍
PP间期<RR间期<2倍PP间期,但2:1型RR间期=2倍PP间期,高度RR间期>2倍PP间期,合并干扰性房室脱节时,后3种阻滞类型的RR间期会有程度不等的缩短,因此在诊断三度房室阻滞时应强调“RR间期>2倍PP间期”以排除可能存在的房室脱节[1]。
尤其是2:1房室阻滞时,其下传心搏与逸搏心律心室率相近,极易造成三度房室阻滞的假象。
本文12例患者均为2:1房室阻滞合并干扰性房室脱节,心电图均酷似三度房室阻滞,如图1所示:P波按序出现,PP间期均齐等于0.72s,心房率为83bpm,偶数P波均未下传,部分已位于T波结束之后,系病理不应期已延长至T波结束以后,应判断为阻滞,部分P 波落于T波顶峰上或之前,应判断有干扰成分;奇数P波位于QRS波之前,PR间期不固定与其后的交界性窄QRS波发生干扰,RR间期均等于1.36s,心室率44bpm,有明显的房室分离,且心房率明显快于心室率,应诊断为三度房室阻滞,但根据测量发现1倍PP间期<RR间期<2倍PP间期。
由逸搏干扰造成RR间期缩短,可以明确诊断为2:1房室阻滞合并干扰性房室脱节,排除三度房室阻滞。
通过上述12例患者心电图分析及追踪患者数月~数年,一般情况可,均无晕厥等情况出现。
房室阻滞部位的判断尤为重要。
二度房室阻滞部位大多在希氏束及希氏束下,本文12例患者的逸搏均为窄QRS波,阻滞部位应在希氏束。
近年来已有文献报告,有的病例在短期内病情并无明显变化,但心电图却有大相经庭的分度结论。
在房室阻滞诊断中受房室干扰,隐匿传导和生理因素影响,逸搏的出现造成阻滞程度加重的伪象,可产生酷似三度房室阻滞心电图改变,如将其误诊为三度房室阻滞,可能需要进一步考虑安装起搏器,造成误诊、误治,给治疗,预后评估带来困惑。
应引起临床、心电图医师的高度重视。
所以在诊断三度房室阻滞时应遵循标准应是“房室分离RR间期>2倍PP间期,心室率<50bpm,心房率<135bpm”[2]以排除逸搏干扰及生理因素影响,必要时应提高窦性心率,使2倍PP间期<RR间期,明确诊断。
参考文献
1楚英杰,杨旭徐,金义等.三度房室阻滞误诊原因分析.临床心电学杂志.2006;15(4):256.
2郭继鸿主编.心电图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收稿日期:2010-09-12)
(本文编辑:胡立群
)
271
··。